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30和PAX5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鉴别CD30+细胞淋巴瘤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马慧 张燕林 +1 位作者 李颖鸿 赵建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5-968,共4页
目的 探索CD30和PAX5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方法在鉴别CD30+细胞淋巴瘤的来源中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近3年来的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及淋巴瘤共80例,分别进行免疫组化单染和双染,通过计算阳性细胞的比例(阳性细胞数/细胞总数)及对... 目的 探索CD30和PAX5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方法在鉴别CD30+细胞淋巴瘤的来源中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近3年来的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及淋巴瘤共80例,分别进行免疫组化单染和双染,通过计算阳性细胞的比例(阳性细胞数/细胞总数)及对染色强度评分来判读两种染色方法。结果 在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及淋巴瘤单染和双重染色技术中,两种染色方法在阳性细胞比例和染色强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所有切片无脱片现象,组织结构完整,定位准确,对比清晰。结论 CD30和PAX5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方法在鉴别CD30+细胞淋巴瘤中,染色定位清晰,病理诊断结果准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 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组织ICOS^+T细胞的多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及其预后价值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马家强 曹春梅 +3 位作者 Shyamal Goswami 陈沁 高强 张晓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52-361,共10页
背景与目的: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ICOS)属于B7-CD28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表达于活化T细胞表面,在T细胞的激活和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对于ICOS及ICOS^+T细胞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肿瘤... 背景与目的: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ICOS)属于B7-CD28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表达于活化T细胞表面,在T细胞的激活和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对于ICOS及ICOS^+T细胞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尚不清楚。该研究旨在测定ICOS、ICOS^+T细胞在HCC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预后价值。方法:应用组织芯片(tissue microarrays,TMAs)和多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multiplex immunohistochemistry,mIHC)检测2006-2007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58例原发性HCC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ICOS^+细胞、ICOS^+CD4^+及ICOS^+CD8^+T细胞的浸润密度和ICOS^+细胞占CD4^+、CD8^+T细胞的百分比。应用KaplanMeier法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上述指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ICOS^+细胞和ICOS^+CD4^+T细胞在肿瘤组织中浸润数量显著增加(P<0.000 1和P=0.009 1),而ICOS^+CD8^+T细胞则呈相反的降低趋势(P=0.033);在肿瘤中,ICOS^+CD4^+T细胞的浸润程度显著高于ICOS^+CD8^+T细胞。此外,ICOS^+CD4^+和ICOS^+CD8^+T细胞占各自T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在肿瘤组织中均显著增加(P均<0.000 1)。预后分析发现,肿瘤组织中ICOS^+细胞、ICOS^+CD4^+及ICOS^+CD8^+T细胞浸润高的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更长,多因素分析证实上述指标是HCC的独立预后良好因素。结论:ICOS在HCC患者的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且ICOS^+细胞、ICOS^+CD4^+及ICOS^+CD8^+T细胞是OS的独立预后良好因素,提示上述指标可作为新的HCC预后免疫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诱导共刺激分子 多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常见问题的研究与探讨 被引量:10
3
作者 何新明 罗颖洁 +3 位作者 杨通 莫明聪 林云恩 刘桂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188-1190,1194,共4页
自从1941年coons首先用荧光素标记抗体,检测肺组织内的肺炎双球菌获取成功之后,后继研究者创建了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从最初的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方法,逐渐发展为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免疫酶组织化学技术、亲和免... 自从1941年coons首先用荧光素标记抗体,检测肺组织内的肺炎双球菌获取成功之后,后继研究者创建了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从最初的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方法,逐渐发展为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免疫酶组织化学技术、亲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免疫金银组织化学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抗原修复 常见问题 抗原性 固定液 抗体效价 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化染色 组织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Kikuchi淋巴结炎 被引量:7
4
作者 贺莉 赵彤 朱梅刚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23-724,727,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在检测Kikuchi 淋巴结炎(KFD)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CD20、CD45RO、CD57、CD68、CD8和多克隆抗体髓过氧化物酶(MPO)对42例KFD活检标本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淋巴结受损区域由组织细胞、免疫母细胞、浆...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在检测Kikuchi 淋巴结炎(KFD)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CD20、CD45RO、CD57、CD68、CD8和多克隆抗体髓过氧化物酶(MPO)对42例KFD活检标本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淋巴结受损区域由组织细胞、免疫母细胞、浆样单核细胞、小淋巴细胞及核碎片组成。所有病例均出现组织细胞,绝大多数组织细胞共同表达MPO/CD68。免疫母细胞、浆样单核细胞在增生期容易观察到。T细胞呈灶状阳性, 而NK及B细胞呈散在阳性。所有病例中性粒细胞很少或缺乏。结论免疫组化分析可以作为鉴别诊断KFD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KIKUCHI淋巴结炎 检测 免疫组织化学 单克隆抗体 CD20 CD45RO CD5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处理技术在免疫组织化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科 杨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65-265,共1页
高压处理技术在免疫组织化学中的应用李科,杨红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规律、良恶性分类及鉴别诊断已成为病理学的热点之一。为了提高阳性的检出率和阳性强度,我们采用高压处理技术,使阳性结果清晰可辨,定位准确,... 高压处理技术在免疫组织化学中的应用李科,杨红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规律、良恶性分类及鉴别诊断已成为病理学的热点之一。为了提高阳性的检出率和阳性强度,我们采用高压处理技术,使阳性结果清晰可辨,定位准确,获得了免疫组化染色更佳的效果,现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高压处理技术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神经生长因子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文华 张映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6年第11期61-64,共4页
神经生长因子是最早发现的细胞生长调节因子,在神经系统和非神经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作为一门传统的技术,在神经生长因子的基础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结合新技术的发展也为其进一步研究开辟出了新的思路... 神经生长因子是最早发现的细胞生长调节因子,在神经系统和非神经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作为一门传统的技术,在神经生长因子的基础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结合新技术的发展也为其进一步研究开辟出了新的思路。作者简述了免疫组化技术在神经生长因子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神经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内耳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颖 陈彪 +1 位作者 王乃利 郝欣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05-910,共6页
目的通过对人内耳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制作过程中防脱片和抗原修复方法的探讨,寻找获得满意染色效果的最佳技术方法。方法取无已知耳科疾病的尸检颞骨标本,经取材、固定、脱钙、脱水、包埋后,行冰冻切片,-20℃冷冻保存。染色前的... 目的通过对人内耳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制作过程中防脱片和抗原修复方法的探讨,寻找获得满意染色效果的最佳技术方法。方法取无已知耳科疾病的尸检颞骨标本,经取材、固定、脱钙、脱水、包埋后,行冰冻切片,-20℃冷冻保存。染色前的防脱片处理分为Ⅰ组(后固定组)、Ⅱ组(烤片组)和Ⅲ组(后固定联合烤片组)。处理后,每组再行抗原修复,分别分为A组(热修复组)、B组(酶消化组)和C组(Triton组)。应用间接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WARP、NF200、CD68及IBA1这4种抗体在各组中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并对其脱片情况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在防脱片处理的3组中,Ⅲ组(后固定联合烤片组)的防脱片效果最佳,基本无脱片现象。抗原修复的3组中,A组和C组的抗原修复作用较为满意,B组修复作用不佳,且对组织的细胞结构产生了破坏作用。结论应用后固定联合烤片法防止脱片和应用热修复或Triton进行抗原修复在本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适当的防脱片处理和抗原修复方法对提高内耳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敏感性和制片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内耳 冰冻切片 防脱片 抗原修复 间接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微球流式荧光免疫技术检测成人脑脊液IL-10水平参考区间探索
8
作者 邹东梅 刘艳 +3 位作者 段建钢 刘峥 郭轶先 孙婉玲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82-1185,1191,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多重微球流式荧光免疫技术(MBFFI)检测成人脑脊液IL-10水平的医学参考区间。方法:纳入743例非肿瘤性疾病患者,根据罹患疾病分为8组。采用MBFFI同时检测CSF及血浆IL-10水平。结果:(1)颅内感染组CSFIL-10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 目的:探讨采用多重微球流式荧光免疫技术(MBFFI)检测成人脑脊液IL-10水平的医学参考区间。方法:纳入743例非肿瘤性疾病患者,根据罹患疾病分为8组。采用MBFFI同时检测CSF及血浆IL-10水平。结果:(1)颅内感染组CSFIL-10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2)选择不合并肿瘤性疾病、感染或炎症性疾病的静脉窦血栓(CVST)组作为近似正常人群的医学参考区间。250例CVST患者脑脊液IL-10水平呈偏态分布,取95%界值作为上限,即CSF IL-10<3.50 pg/ml为医学参考区间。(3)CVST组患者,CSF IL-10水平与血浆IL-10水平无相关性。结论:本研究建立了MBFFI检测成人CSF IL-10的医学参考值区间,即<3.50 pg/ml,可供临床参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微球流式荧光免疫技术 脑脊液 IL-10 参考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芯片多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许特 王筠 +4 位作者 邓芳 李延鹏 屈军乐 颜鸿飞 盛司潼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70-575,共6页
为提高多重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在组织芯片(tissue microarray,TMA)上的染色效果,通过对同一样本进行多种抗体染色或同种抗体多次染色的方法,探索并优化IHC技术中的多个步骤,具体包括:“滤纸夹层-蒸蛋器”抗原... 为提高多重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在组织芯片(tissue microarray,TMA)上的染色效果,通过对同一样本进行多种抗体染色或同种抗体多次染色的方法,探索并优化IHC技术中的多个步骤,具体包括:“滤纸夹层-蒸蛋器”抗原修复新装置的研发、抗原修复液的筛选、透明剂的优选.研究结果显示:自创的“滤纸夹层-蒸蛋器”抗原修复辅助工具,能减少高温高压修复时水分子对组织的冲击,作用温和、操作安全,有较好的组织切片完整性和较少的组织脱片率,且可减少抗原修复液使用量;柠康酐抗原修复液对多重染色具有更强的阳性效应和通用性;无毒TO(terpentine oil)透明剂可取代有毒二甲苯,具有同样的脱蜡透明效果.TMA中多重IHC技术的改良,提供了更加高效、廉价、安全的方法,可提升与扩展TMA在病理学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病理学 组织芯片 免疫组织化学 多重染色技术 抗原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兽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万美梅 孙彦伟 林乃锋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8年第6期94-97,共4页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将物质标记在抗体上,通过标记来显示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存在。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已被广泛应用于兽医诊断中,除用于对病原体准确的检测外,主要用于病原在机体组织中的定...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将物质标记在抗体上,通过标记来显示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存在。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已被广泛应用于兽医诊断中,除用于对病原体准确的检测外,主要用于病原在机体组织中的定位和动态分布特点研究、新病原的发现、活体动物中病原的检测、以及对固定组织进行回顾性研究等,是广泛使用的现代病理学研究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兽医诊断 组织分布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兽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苏玉珍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7年第6期8-8,共1页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通过利用抗原抗体特异结合的原理,把相关的物质标记在抗体上,来表示复合物的存在和状态。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兽医的诊断过程中。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主要...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通过利用抗原抗体特异结合的原理,把相关的物质标记在抗体上,来表示复合物的存在和状态。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兽医的诊断过程中。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对病原体的检测、定位、动态分布,以及新病原体的发现和对固定组织的研究,是现代兽医诊断中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该文通过查询大量的中外文献,就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兽医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兽医诊断 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组织脱钙法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影响比较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杜娟 柳剑英 苏静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0-294,共5页
目的:了解1%(体积分数)盐酸和10%(体积分数)硝酸脱钙液对多种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伴有灶状钙化的软组织标本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和淋巴结各3例,骨组织标本包括活检和尸检病例共9例,将... 目的:了解1%(体积分数)盐酸和10%(体积分数)硝酸脱钙液对多种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伴有灶状钙化的软组织标本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和淋巴结各3例,骨组织标本包括活检和尸检病例共9例,将样本分为3组,一组分别用10%(体积分数)硝酸处理24、42和48 h,另一组分别用1%(体积分数)盐酸处理1、2和3 h,还有一组不用酸处理作为对照组,同时进行多种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其中乳腺癌组织作ER、PR和Ki-67染色,甲状腺癌组织作TTF-1染色,前列腺癌作34βE12和P504s染色,结肠癌作AE1/AE3、P504s和Ki-67染色,淋巴结作CD3、CD20和Ki-67染色,骨组织作CD3、CD20、CD68、CD235a、MPO、Ki-67、AE1/AE3和TTF-1染色。结果:伴有钙化的软组织和骨组织内多种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程度均随酸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骨组织对酸处理的耐受力比软组织强;不同抗原对酸处理的敏感性不同,TTF-1和Ki-67最为敏感,ER、CD3、和CD20耐受性较好。结论:大多数情况下,盐酸和硝酸处理都会降低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敏感性,但是对不同抗原的影响程度不同。大块骨组织可以采用10%(体积分数)硝酸脱钙,软组织比例较高的骨组织和骨髓活检组织尽可能使用1%(体积分数)盐酸脱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钙技术 盐酸 硝酸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Vision System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中应用的体会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丽梅 柳凤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91-492,共2页
目的 介绍EnVisionSystem这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新方法。方法 分别用EnVisionSystem与S P两种染色方法在 40例活检组织中的各种抗体 (CD44、Cytokeratin、ER、PR、GFAP、Vimentin)标记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EnVisionSystem法的灵... 目的 介绍EnVisionSystem这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新方法。方法 分别用EnVisionSystem与S P两种染色方法在 40例活检组织中的各种抗体 (CD44、Cytokeratin、ER、PR、GFAP、Vimentin)标记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EnVisionSystem法的灵敏度、阳性强度都优于S P法 ,而且非特异性着色浅 ,背景低 ,时间短。结论 相对于S P法 ,EnVisionSystem法的确是一种灵敏度高、低背景、快速、操作方便的免疫组化染色新方法 ,值得在医院外科病理诊断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VISION System 免疫组织化学 染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c-erbB-2表达的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盛薇 车向明 +4 位作者 单涛 樊林 李萌 张倩 高希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8-211,共4页
目的比较免疫组织化学法(I HC)和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检测乳腺癌c-erbB-2状态的一致性。方法选取乳腺癌石蜡标本共50例,其中以I HC法检测c-erbB-2蛋白表达(+)10例、()20例、()20例。以FISH法检测上述乳腺癌细胞c-erbB-2基因扩增情... 目的比较免疫组织化学法(I HC)和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检测乳腺癌c-erbB-2状态的一致性。方法选取乳腺癌石蜡标本共50例,其中以I HC法检测c-erbB-2蛋白表达(+)10例、()20例、()20例。以FISH法检测上述乳腺癌细胞c-erbB-2基因扩增情况,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差异性与相关性。结果在I HC检测乳腺癌c-erbB-2(+)和()时,FISH检测结果与其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总符合率为89.2%。在I HC检测c-erbB-2()时,FISH结果与其一致性较差,符合率仅为35.3%。结论I HC可以作为初步筛查c-erbB-2表达的首选方法;I HC检测乳腺癌c-erbB-2(+)和()时与FISH有良好的一致性。因I HC检测c-erbB-2表达()时与FISH结果的一致性较差,这类患者在应用赫赛汀治疗时应做FISH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c—erbB-2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兽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俊勇 《今日畜牧兽医》 2018年第4期59-59,共1页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根据抗原抗体经过一系列的物理以及化学变化的反应,通过荧光素、酶、金属离子等多种显色物质,标记可诱发免疫反应的物质从而进行定性定量研究的一种技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免疫组织化学技...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根据抗原抗体经过一系列的物理以及化学变化的反应,通过荧光素、酶、金属离子等多种显色物质,标记可诱发免疫反应的物质从而进行定性定量研究的一种技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不仅运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现在已经发展到兽医诊断的相关技术当中。本文通过查找具有一定国际地位、影响力较深的文献进行学习和多种方式进行答疑的方式,围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兽医诊断中的应用的话题进行详细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兽医诊断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早期心肌梗死的肌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姚季生 姚申 +2 位作者 应爱娣 颜召文 佘伟良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2期49-51,F002,共4页
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制造早期(5分钟到24小时)心肌梗死模型.用抗肌红蛋白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AP法)观察大鼠心肌梗死区肌红蛋白脱失(缺染)情况,结果表明:冠状血管结扎后30分钟,梗死区少数心肌出现轻度不完全性缺染;结扎2-6小时,... 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制造早期(5分钟到24小时)心肌梗死模型.用抗肌红蛋白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AP法)观察大鼠心肌梗死区肌红蛋白脱失(缺染)情况,结果表明:冠状血管结扎后30分钟,梗死区少数心肌出现轻度不完全性缺染;结扎2-6小时,梗死区心肌缺染范围扩大呈带状、条状、片状;结扎lO-24小时,梗死区心肌缺染范围达全层,大部分属完全性缺染,与非梗死区分界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肌红蛋白 早期心肌梗死 实验性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冠状动脉前降支 心肌梗死模型 大鼠心肌 PAP法 蛋白抗体 冠状血管 不完全性 非梗死区 心肌缺 结扎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增殖膜的免疫组织化学及细胞凋亡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兵 马吉献 +1 位作者 黄尉 惠延年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75-478,共4页
目的 检测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增殖膜标本中细胞Fas、Fas配体 (Fasligand ,FasL)的表达和凋亡 ,并探讨Fas/FasL与凋亡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 12例增殖膜标本Fas和FasL的表达 ,TUNEL技术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目的 检测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增殖膜标本中细胞Fas、Fas配体 (Fasligand ,FasL)的表达和凋亡 ,并探讨Fas/FasL与凋亡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 12例增殖膜标本Fas和FasL的表达 ,TUNEL技术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PVR增殖膜标本中Fas和FasL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 60 6%和 43 75 % ,偶见两者同时表达的细胞。 5例前膜和 2例下膜标本可见TUNEL染色阳性细胞核。凋亡与Fas、FasL相关系数均为 0 77(t =3 82 ,P <0 0 5 ) ,PVR病程与凋亡的r值为 0 74(t =3 11,P <0 0 1)。结论 Fas、FasL高表达与凋亡的正相关性提示 ,通过Fas/FasL系统诱导增殖细胞及炎症细胞凋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增殖膜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凋亡 TUNEL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内蒙古绒山羊皮肤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琰 席海燕 周欢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31,共4页
探讨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标记内蒙古绒山羊皮肤组织的可行性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最优条件。通过对试验组绒山羊颈部静脉注射BrdU,活体背部皮肤采样,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 探讨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标记内蒙古绒山羊皮肤组织的可行性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最优条件。通过对试验组绒山羊颈部静脉注射BrdU,活体背部皮肤采样,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切片中是否有阳性细胞分布;通过试验BrdU不同注射剂量、生物素标记的第二抗体和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各自稀释度、抗原修复方式及DNA变性温度对BrdU标记结果的影响,以寻求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最佳条件。观察发现抗BrdU单克隆抗体处理的试验组皮肤组织切片中均有红色BrdU阳性细胞分布;未经BrdU标记的对照组动物同部位组织切片和以PBS代替抗BrdU单克隆抗体处理的试验组皮肤组织切片中均未见BrdU阳性细胞。BrdU适于内蒙古绒山羊活体标记;2 mol/L HCl 37℃变性30 min,胰蛋白酶37℃修复30 min,生物素标记的第二抗体和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的稀释度均为1?100时,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DU 绒山羊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嗜皮菌病间接免疫酶标组织化学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静梅 韩文星 +1 位作者 齐亚银 剡根强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307-310,共4页
为建立一种用于绵羊刚果嗜皮菌病的免疫酶标组化法,采用兔抗刚果嗜皮菌抗体及羊抗兔HRP抗体,对2只人工感染刚果嗜皮菌的绵羊病变皮肤切片进行了免疫酶标组化检测,并与分离培养、PCR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2只人工感染绵羊皮肤病料均为阳... 为建立一种用于绵羊刚果嗜皮菌病的免疫酶标组化法,采用兔抗刚果嗜皮菌抗体及羊抗兔HRP抗体,对2只人工感染刚果嗜皮菌的绵羊病变皮肤切片进行了免疫酶标组化检测,并与分离培养、PCR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2只人工感染绵羊皮肤病料均为阳性,与PCR、分离培养及刚果嗜皮菌阳性对照符合率为100%;而健康绵羊皮肤切片、大肠杆菌、肠球菌阴性对照涂片均为阴性。建立的免疫酶组化方法可用于检测绵羊刚果嗜皮菌,且具有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嗜皮菌病 免疫酶标组织化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刊对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技术方法学描述的要求
20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39-1139,共1页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免疫学与病理学相结合的检测技术,是生物医学的一项重要方法学和实用性很强的研究工具,操作方法简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主要用于研究和观察细胞中某些结构或分子物质及组织细胞间的成分。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技术方法学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检测技术 生物医学 分子物质 细胞间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