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枸杞益生菌酸奶特性评价及其多酚类化合物的代谢变化
1
作者 齐瑾 郭帅 +3 位作者 陈彦辉 高岩 庄姣 剧柠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3-171,共9页
为探究复合菌种发酵枸杞酸奶的生物活性物质含量、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及引起变化的原因,对比研究了嗜热链球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3:1),嗜热链球菌和植物乳植杆菌(1:1),嗜热链球菌和副干酪乳杆菌(1:1),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 为探究复合菌种发酵枸杞酸奶的生物活性物质含量、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及引起变化的原因,对比研究了嗜热链球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3:1),嗜热链球菌和植物乳植杆菌(1:1),嗜热链球菌和副干酪乳杆菌(1:1),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植物乳植杆菌(2:1:2),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2:1:2)复配发酵的枸杞酸奶。结果表明:复合菌种发酵提高了样品中多酚、黄酮的含量,降低了类胡萝卜素、多糖的含量。与其他样品相比,由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以2:1:2比例发酵的枸杞酸奶样品(SL-Lpc)的活菌数最高,类胡萝卜素、多糖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多酚与黄酮含量分别提高了16.05%和14.97%,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可达96.33%、84.83%和98.37%,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其它样品(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多酚类化合物(含黄酮)与体外抗氧化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探究发现发酵前后16种酚酸类差异代谢物(10种上调,6种下调)和12种黄酮类差异代谢物(9种上调,3种下调)发生了变化。多种酚酸类物质的上调和糖苷类黄酮的生成是发酵后抗氧化活性提升的主要原因。该研究为枸杞益生菌酸奶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益生菌 菌种复配 酸奶 多酚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榨橄榄油中多酚类化合物含量随油橄榄果生长发育的累积变化
2
作者 张宏杰 马君义 +3 位作者 吕孝飞 缪欣 郭俊炜 邓煜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3,共6页
旨在为甘肃陇南橄榄油的质量评价和油橄榄鲜果采收时间提供指导,探究了不同品种初榨橄榄油(VOO)中多酚类化合物(PPs)随油橄榄果生长发育的累积变化。以甘肃陇南不同成熟度的8个品种油橄榄鲜果为原料,采用压榨法获得VOO,利用反相高效液... 旨在为甘肃陇南橄榄油的质量评价和油橄榄鲜果采收时间提供指导,探究了不同品种初榨橄榄油(VOO)中多酚类化合物(PPs)随油橄榄果生长发育的累积变化。以甘肃陇南不同成熟度的8个品种油橄榄鲜果为原料,采用压榨法获得VOO,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VOO中的9种PPs含量。结果表明:VOO中总多酚的含量主要由酪醇和橄榄苦苷决定,橄榄苦苷是含量最高的PPs,且其含量随油橄榄果成熟度指数(MI)变化最明显;VOO中木犀草苷含量均较低,阿魏酸和芹菜素仅在个别品种中检测到,芦丁在所测油品中均未检测到;‘阿斯’‘鄂植8号’‘中山24号’和‘佛奥’4个品种VOO的PPs评估数据表现良好,分别在MI为0~1.0、2.0~4.0、0~2.0和5.0~7.0表现最佳,建议这4个品种油橄榄鲜果的采收时间分别为9月下旬、11月上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以及11月下旬,而‘切姆拉尔’VOO在PPs种类和总含量等评估数据中表现不佳。综上,可以依据不同MI的油橄榄鲜果制备的VOO中多酚含量,尤其是酪醇和橄榄苦苷含量,确定不同品种油橄榄鲜果的采收时间,并进行VOO的品质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榨橄榄油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多酚类化合物 成熟度指数 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3
作者 李娟丽 贺立虎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9期1-3,共3页
食用菌作为一种传统的保健食材,越发受到人们的青睐。除了丰富的营养成分,食用菌中还蕴藏着大量的活性成分,其中多酚类化合物因其强大的抗氧化能力而备受关注。凭借独特的结构特征,多酚类化合物展现出诸多生物学功能,其中清除自由基、... 食用菌作为一种传统的保健食材,越发受到人们的青睐。除了丰富的营养成分,食用菌中还蕴藏着大量的活性成分,其中多酚类化合物因其强大的抗氧化能力而备受关注。凭借独特的结构特征,多酚类化合物展现出诸多生物学功能,其中清除自由基、螯合金属离子和抑制氧化酶等抗氧化作用最为突出。阐述了多酚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来源,分析了多酚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及机制,并论述了食用菌中多酚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应用,为开发保健食品和功能性食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多酚类化合物 抗氧化活性 抗氧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多酚类化合物种类、提取方法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4
作者 夏婷 赵超亚 +4 位作者 杜鹏 余永建 朱胜虎 郑宇 王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31-238,共8页
食品中的多酚类化合物种类丰富,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和重要的功能因子。对食品中的多酚类化合物进行有效地提取和检测,有助于更全面地研究食品中多酚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能够更好地解析食品对人体的保健功能。因此,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 食品中的多酚类化合物种类丰富,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和重要的功能因子。对食品中的多酚类化合物进行有效地提取和检测,有助于更全面地研究食品中多酚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能够更好地解析食品对人体的保健功能。因此,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文中对食品中多酚类化合物的种类结构、提取工艺和检测手段进行综述,旨在为食品中多酚类化合物的研究提供指导,为含多酚类化合物的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多酚类化合物 种类 提取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5
作者 雷昌贵 陈锦屏 +3 位作者 卢大新 孟宇竹 纪花 刘蒙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0-104,共5页
食品中多酚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植物源性食品,人们在研究和开发食品时就不可避免的要对多酚类化合物进行分析与测定。现在应用于食品多酚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高锰酸钾滴定法、光谱分析测定法、色谱分析测定法等,这是对食品中多酚类... 食品中多酚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植物源性食品,人们在研究和开发食品时就不可避免的要对多酚类化合物进行分析与测定。现在应用于食品多酚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高锰酸钾滴定法、光谱分析测定法、色谱分析测定法等,这是对食品中多酚类化合物分析的必要手段之一。文中主要对以上种测定方法进行了介绍和比较,为以后的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类化合物 高锰酸钾滴定 色谱分析 化学发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酚类化合物对糖脂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6
作者 彭冰洁 宋卓 +2 位作者 刘云龙 刘思乐 王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70-275,共6页
多酚类化合物是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食物中,包括黄酮类化合物、咖啡酸、绿原酸等。很多研究报道表明,摄入富含多酚类化合物的饮料、水果和蔬菜可以减缓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甚至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很大一部分... 多酚类化合物是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食物中,包括黄酮类化合物、咖啡酸、绿原酸等。很多研究报道表明,摄入富含多酚类化合物的饮料、水果和蔬菜可以减缓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甚至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病菌、增强免疫力、参与营养成分代谢调节的生理活性。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概况,从相关代谢酶活性和基因的表达、胰岛素分泌、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等方面来论述多酚类化合物对糖、脂代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类化合物 糖脂代谢 葡萄糖转运体 胰岛素 肠道激素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衍生化法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葡萄酒中多酚类化合物 被引量:33
7
作者 栾天罡 李攻科 张展霞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4-57,共4页
建立固相微萃取(SPME)和甲基硅烷化结合新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葡萄酒中极性有机物进行了分析.鉴定了其中19种多酚化合物和极性有机物,并对其中的白藜芦醇进行了定量分析.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多酚类化合物 葡萄酒 极性有机物 白藜芦醇 定量分析 固相微萃取-衍生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多酚类化合物的合成与烟叶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141
8
作者 徐晓燕 孙五三 王能如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2003年第1期3-5,共3页
综述了烟草体内多酚类化合物分布、合成、运输和多酚类物质对烟株的生理代谢以及烟叶品质的影响,分析了影响多酚类化合物合成与积累的因素。
关键词 烟草 多酚类化合物 合成 烟叶品质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酚类化合物与黑木耳多糖协同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白海娜 王振宇 +2 位作者 张华 朱大亮 刘瑞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24-127,134,共5页
选取白藜芦醇、原花青素、蓝莓花青素、儿茶素、阿魏酸和咖啡酸6种多酚分别与黑木耳多糖复配。检测单一组分和复配物(多酚与黑木耳多糖质量比1∶1)对ABTS+·和DPPH·的清除能力。通过Chou-Talalay联合指数(CI),分析它们是否具... 选取白藜芦醇、原花青素、蓝莓花青素、儿茶素、阿魏酸和咖啡酸6种多酚分别与黑木耳多糖复配。检测单一组分和复配物(多酚与黑木耳多糖质量比1∶1)对ABTS+·和DPPH·的清除能力。通过Chou-Talalay联合指数(CI),分析它们是否具有协同抗氧化作用。白藜芦醇、原花青素分别与黑木耳多糖的复配物对ABTS+·和DPPH·清除率达50%时,CIABTS值分别为0.47±0.08和0.41±0.06,CI DPPH值分别为0.74±0.08和0.91±0.09,表明白藜芦醇、原花青素与黑木耳多糖具有协同抗氧化作用。咖啡酸、儿茶素分别与黑木耳多糖的复配物对DPPH·清除率达50%时,CI DPPH值分别为0.71±0.07和0.80±0.06,表明咖啡酸、儿茶素分别与黑木耳多糖具有协同抗氧化作用。因此,结果表明人们可以通过改变日常膳食搭配来增强机体自身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类化合物 黑木耳多糖 协同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陇南地区初榨橄榄油多酚类化合物组成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东 薛雅琳 +1 位作者 朱琳 柴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40,共4页
研究了我国陇南地区鄂植8、城固32、皮削利、莱星、佛奥、阿贝奎纳、皮瓜尔和奇迹8个品种初榨橄榄油的总酚、邻二酚含量以及多酚类化合物组成。结果表明:8个品种初榨橄榄油中总酚含量在(57.20±5.56)mg GAE/kg(佛奥)与(260.03±... 研究了我国陇南地区鄂植8、城固32、皮削利、莱星、佛奥、阿贝奎纳、皮瓜尔和奇迹8个品种初榨橄榄油的总酚、邻二酚含量以及多酚类化合物组成。结果表明:8个品种初榨橄榄油中总酚含量在(57.20±5.56)mg GAE/kg(佛奥)与(260.03±7.52)mg GAE/kg(莱星)之间,平均为153.01mg GAE/kg;邻二酚含量最高的为皮削利((118.02±8.38)mg GAE/kg)和城固32((104.06±2.67)mg GAE/kg),而含量最低的为佛奥,为(20.70±2.90)mg GAE/kg;初榨橄榄油中多酚类化合物包括酚酸(香草酸、对香豆酸、阿魏酸、肉桂酸)、酚醇(羟基酪醇、酪醇、松脂醇)、酚醛(香兰素)、裂环烯醚萜(橄榄苦苷、Oleuropein aglycon、Ligstroside aglycon)和黄酮(木犀草素、甲基木犀草素、芹菜素),橄榄苦苷衍生物是初榨橄榄油中主要的多酚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榨橄榄油 总酚 邻二酚 多酚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酶法提取红松树皮中多酚类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包怡红 王硕 +1 位作者 王文琼 王振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2-236,共5页
采用超声波酶法对红松树皮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以多酚得率、DPPH·清除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波酶法的最佳工艺条件是:超声温度60℃,超声时间80min,超声功率250W,... 采用超声波酶法对红松树皮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以多酚得率、DPPH·清除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波酶法的最佳工艺条件是:超声温度60℃,超声时间80min,超声功率250W,酶解温度45℃,酶添加量4.0%,酶解时间70min和pH4.8。此时,多酚提取量达到78.79mg/g,DPPH·清除率为63.68%。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红松树皮多酚的超声波酶法提取工艺,具有可行性,且此工艺提取的多酚得率较高及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红松树皮 多酚类化合物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多酚类化合物合成与积累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杨志晓 王轶 +3 位作者 任学良 刘红峰 韩慧杰 赵杰宏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共5页
烟草多酚类化合物在烟草生长发育、烟叶品质形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综述了遗传因素、生态因素、种植管理方式、调制技术、成熟度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对烟草中多酚类化合物合成与积累影响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烟草科研工作的研究重点... 烟草多酚类化合物在烟草生长发育、烟叶品质形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综述了遗传因素、生态因素、种植管理方式、调制技术、成熟度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对烟草中多酚类化合物合成与积累影响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烟草科研工作的研究重点和方向提出了展望,以期为烟叶品质的提高和特色优质烟叶的开发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多酚类化合物 合成 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梢多酚类化合物抗氧化与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何雪梅 孙健 +2 位作者 李丽 盛金凤 赵谋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343-347,共5页
研究从蔗梢中分离到的8种多酚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和抗肿瘤活性。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综合评价多酚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MTT法评价多酚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表明,8种化合... 研究从蔗梢中分离到的8种多酚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和抗肿瘤活性。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综合评价多酚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MTT法评价多酚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表明,8种化合物中槲皮素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p<0.05)高于阳性对照Trolox;咖啡酸抑制CNE2(人鼻咽癌细胞)增殖的活性最强,槲皮素抑制SGC7901(人胃癌细胞株)增殖的活性最强,2-(3,5-二羟苯基)-5-羟基-苯并呋喃和槲皮素能较强地抑制Hela(人宫颈癌细胞株)的增殖。蔗梢中的8种多酚类化合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和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可作为保健食品和保健品的开发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梢 多酚类化合物 抗氧化活性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米中多酚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严娜 高雪燕 +2 位作者 王汝华 王芳 华泽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374-378,共5页
多酚类化合物因其独特的抗氧化活性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稻米作为人类的主食之一,含有大量多酚类化合物。研究表明,谷类食品消费是增加酚类物质来源的一种方式。稻米中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抑制肿瘤、抑菌、消炎、解毒护肝、提高记... 多酚类化合物因其独特的抗氧化活性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稻米作为人类的主食之一,含有大量多酚类化合物。研究表明,谷类食品消费是增加酚类物质来源的一种方式。稻米中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抑制肿瘤、抑菌、消炎、解毒护肝、提高记忆力、抗糖尿病并发症等功效,并对心血管疾病、机体内分泌和代谢、细胞均有影响。本文对国内外稻米中多酚类物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多酚类化合物的概念及稻米中多酚类物质的种类、功能及常见的提取方法,包括有机溶剂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和微波辅助提取法等,为稻米多酚类物质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多酚类化合物 功能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膳食多酚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马雯 刘玉环 +3 位作者 阮榕生 张锦胜 巫小丹 彭红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4期11-14,共4页
该文归纳了近十年来国内外关于膳食中多酚类化合物在人体内发挥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控制人类慢性病的发病率、保护DNA和抗突变、抑制癌症发生等方面的功效。重点探讨了膳食多酚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资料显示膳食多酚类化合物由于备受... 该文归纳了近十年来国内外关于膳食中多酚类化合物在人体内发挥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控制人类慢性病的发病率、保护DNA和抗突变、抑制癌症发生等方面的功效。重点探讨了膳食多酚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资料显示膳食多酚类化合物由于备受关注而大有成为的人类"第八大营养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类化合物 生理功能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鹰茶(Litsea coreana Lvl.var.lanuginosa)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及EGCG含量测定 被引量:14
16
作者 沈君子 叶明 +2 位作者 舒阿庆 殷克权 杨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9-334,共6页
以老鹰茶(Litseacoreana Lvl.var.lanuginosa)粉末为原料,运用回流提取和聚酰胺树脂柱层析方法从中提取和纯化多酚类化合物.先用80%乙醇对老鹰茶粉末进行3次回流粗提,即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30、20和10min,料液比1:20、1:10和1:10,... 以老鹰茶(Litseacoreana Lvl.var.lanuginosa)粉末为原料,运用回流提取和聚酰胺树脂柱层析方法从中提取和纯化多酚类化合物.先用80%乙醇对老鹰茶粉末进行3次回流粗提,即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30、20和10min,料液比1:20、1:10和1:10,多酚粗提率为31.46%;然后调节粗提液pH至2.0,12000r?min-1离心10min,得上清液,上清液中多酚得率为93.59%;用去离子水将上清液稀释到2mg?mL-1,调pH值至2.0,作为上样液,再利用聚酰胺树脂对上样液中的多酚类化合物进行纯化.结果表明:在柱高与直径比22,上样液体积1.5BV,吸附平衡1h,洗脱液依次为少量去离子水和80%乙醇,洗脱液流速6mL?min-1条件下,多酚洗脱率达到97.20%;洗脱液经浓缩后,冷冻真空干燥得到纯度为92.80%的多酚类化合物,多酚提取率为18.06%.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多酚类化合物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为49.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鹰茶 多酚类化合物 聚酰胺树脂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茶优势菌对绿茶浸提液发酵过程多酚类化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黄秋桂 张灵枝 +2 位作者 龚雪梅 杨伟琼 曾淑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4-167,共4页
利用从普洱茶中分离出的黑曲霉、根霉和从茯砖茶中分离出的冠突散囊菌接种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茶汤,进行单一菌株发酵,对发酵过程茶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茶多酚含量显著降低,黄酮类化合物总量... 利用从普洱茶中分离出的黑曲霉、根霉和从茯砖茶中分离出的冠突散囊菌接种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茶汤,进行单一菌株发酵,对发酵过程茶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茶多酚含量显著降低,黄酮类化合物总量在黑曲霉、冠突散囊菌作用下分别减少72%、31.76%,在根霉作用下增加了94.92%;儿茶素各组分的含量变化较大,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均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而儿茶素、没食子酸在不同菌株作用下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茶黄素在黑曲霉、根霉作用下先增加后减少,冠突散囊菌则相反;茶红素总体呈下降趋向,茶褐素在根霉、冠突散囊菌作用下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根霉 冠突散囊菌 液态发酵 多酚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中多酚类化合物的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时东方 任长忠 +3 位作者 李丽 王强 郑梅竹 刘春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0期13000-13002,13050,共4页
[目的]探索燕麦成分的研究方法,对燕麦不同栽培种的种质资源进行评价。[方法]利用高效液相技术以及Folin-ciocalteu法研究不同燕麦的样品。[结果]确定从燕麦中提取多酚类化合物的工艺流程,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研究不同样品中游离型... [目的]探索燕麦成分的研究方法,对燕麦不同栽培种的种质资源进行评价。[方法]利用高效液相技术以及Folin-ciocalteu法研究不同燕麦的样品。[结果]确定从燕麦中提取多酚类化合物的工艺流程,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研究不同样品中游离型和结合型多酚类化合物及抗氧化成分在燕麦中的分布情况以及燕麦中抗氧化成分的组成及存在形式;采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不同样品提取液中总多酚含量,并测定不同样品结合型多酚类化合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结论]该研究为燕麦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多酚类化合物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溴法测定富含多酚类化合物的桉木木素 被引量:9
19
作者 欧义芳 谌凡更 李忠正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2-44,共3页
研究了用乙酰溴法测定富含多酚类化合物的桉木材及其浆中的木素含量。结果表明,此方法准确、简单可行。
关键词 乙酰溴 桉木 木素 多酚类化合物 造纸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油茶果壳中5种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 被引量:8
20
作者 郭会琴 熊晶晶 +1 位作者 颜流水 李可心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93-1496,共4页
提出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油茶果壳中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和槲皮素等5种多酚类化合物的方法。油茶果壳样品经甲醇提取,以Thermo Scientific Syncronics C18色谱柱为分离柱,以不同体积比的乙腈和甲酸(1+99)溶... 提出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油茶果壳中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和槲皮素等5种多酚类化合物的方法。油茶果壳样品经甲醇提取,以Thermo Scientific Syncronics C18色谱柱为分离柱,以不同体积比的乙腈和甲酸(1+99)溶液混合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负离子源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5种多酚类化合物在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均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在0.02~0.50mg·L-1之间。方法用于油茶果壳样品的分析,加标回收率在90.0%~105%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1.1%~3.4%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油茶果壳 多酚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