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型多连杆后悬架系统振动分析及优化设计
1
作者 李琤 景园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0-1127,共8页
以某款国产SUV的E型多连杆后悬架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拓扑结构和运动学关系,并利用Adams/Car和Hypermesh建立刚柔耦合的后悬架系统运动模型。以车轮外倾角和外倾前束的变化量为优化目标,设置上控制臂和前束拉杆的内外点坐标值作为设... 以某款国产SUV的E型多连杆后悬架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拓扑结构和运动学关系,并利用Adams/Car和Hypermesh建立刚柔耦合的后悬架系统运动模型。以车轮外倾角和外倾前束的变化量为优化目标,设置上控制臂和前束拉杆的内外点坐标值作为设计变量,在Adams/Insight中进行优化设计。通过优化前后仿真曲线对比,表明车轮外倾角、车轮前束变化量有所减小,运动学特性得到一定的改善。同时,在实车悬架平顺性试验中,进一步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ms/Insight E型多连杆后悬架 优化设计 平顺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托车多连杆后悬架硬点的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冉险生 李金波 +1 位作者 刘兴君 余大江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9-155,共7页
针对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的俯仰振动和垂向振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连杆后悬架系统硬点坐标的优化方案,通过优化原型车上后悬架系统的关键硬点,提高摩托车的行驶平顺性;建立摩托车整车模型,通过路试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以车身... 针对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的俯仰振动和垂向振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连杆后悬架系统硬点坐标的优化方案,通过优化原型车上后悬架系统的关键硬点,提高摩托车的行驶平顺性;建立摩托车整车模型,通过路试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以车身质心俯仰振动角加速度均方根值和垂向振动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最小化为优化目标,以多连杆悬架系统硬点的坐标为设计变量,采用NSGA-Ⅱ遗传算法完成多连杆后悬架系统的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整车俯仰振动角加速度均方根值降低了24.0%,垂向振动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降低了39.2%,提高了摩托车的行驶平顺性,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摩托车 多连杆后悬架 多体动力学 平顺性 硬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越野摩托车后悬架硬点优化及强度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冉险生 王鹏 +1 位作者 徐小刚 余思洁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117,共7页
针对电动越野摩托车在飞坡工况下三角连杆硬点受力过大导致连接处的螺栓弯曲和衬套断裂问题,制定了基于多连杆后悬架系统硬点坐标优化方案。首先建立了整车模型以及三角连杆刚柔耦合模型,模拟分析了摩托车在坡道为1m下的动态强度响应,... 针对电动越野摩托车在飞坡工况下三角连杆硬点受力过大导致连接处的螺栓弯曲和衬套断裂问题,制定了基于多连杆后悬架系统硬点坐标优化方案。首先建立了整车模型以及三角连杆刚柔耦合模型,模拟分析了摩托车在坡道为1m下的动态强度响应,得到了三角连杆硬点位置受力和应力,通过道路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然后以三角连杆硬点位置的受力为优化目标,硬点坐标为设计变量,采用NSGA-Ⅱ遗传算法完成了多连杆后悬架系统的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优化之后三角连杆与平叉连接处受力大幅降低,减震与三角连杆连接处受力降低,三角连杆与拉杆连接处受力大幅降低,三角连杆最大应力降低,制作样件进行了实验验证了优化方案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电动越野摩托车 多连杆后悬架 刚柔耦合模型 硬点优化 NSGA-Ⅱ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