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自由度模型法的立体采空区群爆破动力响应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姜立春 罗恩民 沈彬彬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407-2415,共9页
提出多自由度模型分析法,构建金属矿采空区群类动力响应微分方程,引入剪切力作用修正因子矩阵λ和作用系数矩阵B,表征外部荷载作用下围岩剪切作用,研究爆破荷载激励下复杂立体采空区群动力响应问题。采用Newmark-β法对采空区群类动力... 提出多自由度模型分析法,构建金属矿采空区群类动力响应微分方程,引入剪切力作用修正因子矩阵λ和作用系数矩阵B,表征外部荷载作用下围岩剪切作用,研究爆破荷载激励下复杂立体采空区群动力响应问题。采用Newmark-β法对采空区群类动力响应微分方程迭代求解,利用Matlab自编程序实现快捷计算,解决了多自由度采空区群动力响应计算效率低、精度差的难题。以某金属矿3×3单元采空区为例,与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可直观地反映立体采空区群内部质点的动力响应规律,二者位移、速度时程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位移变化峰值的区域为爆破荷载施加部位。多自由度模型法计算结果与现场位移监测对比表明,两者变化规律相似,位移峰值在同一数量级上,后者位移变化具有滞后性。该方法为复杂立体采空区群的动力响应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自由度模型 动力响应 立体采空区群 爆破荷载 NEWMARK-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钢框架结构的区域震害模拟多自由度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楚津 陆新征 +1 位作者 程庆乐 许镇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49-756,共8页
传统的易损性分析方法难以满足城市区域震害预测的需求。基于非线性多自由度层模型和动力时程分析的城市抗震弹塑性分析方法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为了进一步丰富区域震害模拟的可模拟结构类型,基于城市抗震弹塑性分析方法的流程框架,建... 传统的易损性分析方法难以满足城市区域震害预测的需求。基于非线性多自由度层模型和动力时程分析的城市抗震弹塑性分析方法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为了进一步丰富区域震害模拟的可模拟结构类型,基于城市抗震弹塑性分析方法的流程框架,建立了多层钢框架结构的多自由度剪切模型。通过统计规范中的公式参数和文献中的钢框架推覆结果,对模型的周期、阻尼比、骨架线参数和滞回曲线参数进行了标定,并根据文献和美国HAZUS报告给出了多层钢框架结构的损伤判别准则。最后,分别使用文献中的试验结果和文献中设计实例的推覆分析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建立了多层钢框架结构的多自由度剪切模型并进行了参数标定,为区域震害模拟提供了可用模型;(2)对多层钢框架结构的损伤判别准则进行了标定,可以根据区域震害模拟结果评价其破坏状态;(3)在考虑骨架线参数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模型精度满足区域震害模拟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钢框架 区域震害模拟 多自由度剪切模型 推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层建筑多自由度气弹模型的优势及制作方法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磊 梁枢果 +1 位作者 邹良浩 王述良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4-29,67,共7页
首先简要对比了测力天平、刚性模型测压、强迫振动、气动弹性模型等四种试验手段的特点,然后着重分析了底部弹性支撑的摆式气弹模型和多自由度气弹模型试验结果的差异,分析发现,对超高超柔的方截面建筑而言,摆式模型所得的横风向风致响... 首先简要对比了测力天平、刚性模型测压、强迫振动、气动弹性模型等四种试验手段的特点,然后着重分析了底部弹性支撑的摆式气弹模型和多自由度气弹模型试验结果的差异,分析发现,对超高超柔的方截面建筑而言,摆式模型所得的横风向风致响应在小风速下比多自由度模型略大,而在包含横风向共振风速在内的大风速下则明显大于多自由度模型,其气动阻尼特性、气动刚度特性和表面风压相干性等倾向于使摆式模型出现相对较大的风致响应。究其原因,是因为只模拟一阶模态的摆式模型在反映流固互制气弹效应方面不够真实且不及多自由度模型精细,即参振模态的不同(包括参振模态数量、高阶与低阶平动频率比、扭转与平动频率比)会使振动形式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振动时的气弹效应并改变振动位移。在此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多自由度气弹模型改进设计方法,该方法考虑了低阶与高阶频率比、平动与扭转频率比的可调性,同时解决了模型弯剪振型成分的可控制性和阻尼调节等问题,以期为实际项目的多自由度模型制作和相关研究提供便利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横风向涡致振动 多自由度气弹模型 模型制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自由度车辆模型主动悬架及鲁棒控制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克强 董珂 永井正夫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11,共5页
考虑发动机、座椅和乘客等多种因素影响 ,建立了一个多自由度车辆模型 ;用H∞ 方法设计了低自由度控制器。并比较了H∞
关键词 多自由度车辆模型 主动悬架 鲁棒控制 自由度控制器 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人载的汽车多自由度3维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波 殷学纲 +3 位作者 陈伟民 王一兵 徐明龙 邱阳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7-61,共5页
在目前的汽车柔顺性分析中,通常使用的2/4/7自由度动力学模型一般都未考虑车中人载质量,而在有人载与无人载时,汽车的动力学模型是不同的,它们代表了不同的动力学系统。因此未考虑人载质量的汽车动力学模型不能全面、准确地给出汽车的... 在目前的汽车柔顺性分析中,通常使用的2/4/7自由度动力学模型一般都未考虑车中人载质量,而在有人载与无人载时,汽车的动力学模型是不同的,它们代表了不同的动力学系统。因此未考虑人载质量的汽车动力学模型不能全面、准确地给出汽车的动力学特性,不能准确地反映柔顺性所包含的车身垂直方向、俯仰与侧倾振动,以及车轮跳动的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本文提出了考虑车中人载质量-座椅附加系统的汽车振动分析的3维动力学模型,给出了系统相应的动力学方程,并以轿车为例,给出了不同模型的动力学特性与响应的仿真分析结果,说明了汽车在考虑了人载-座椅附加系统后的多自由度3维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与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柔顺性 多自由度动力学模型 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自由度车削系统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旭 张丽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19年第6期508-513,共6页
车削加工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加工制造技术,如何确保加工高效率、高质量、高精度,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建立了多自由度车削模型,考虑切削宽度和主轴转速的变化,分别对单自由度、三自由度以及九自由度车削模型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关于切... 车削加工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加工制造技术,如何确保加工高效率、高质量、高精度,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建立了多自由度车削模型,考虑切削宽度和主轴转速的变化,分别对单自由度、三自由度以及九自由度车削模型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关于切削宽度和主轴转速的稳定性区域图,并通过数值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考虑工程实际阻尼范围时,目前最常用的单自由度车刀模型所预测的关于切削宽度和主轴转速的稳定性结果,在相对较低转速区偏保守,而在高转速区的稳定性区域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自由度模型 时滞 D曲线 稳定性分析 车削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采空区群动力响应的类非线性振动模型 被引量:7
7
作者 姜立春 曾俊佳 吴爱祥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77-1584,共8页
在线性多自由度振动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到围岩对水平采空区群的水平地应力作用及能量耗散影响,引入水平地应力因子a和类非线性因子p,建立适用于水平采空区群的类非线性多自由度振动模型。基于单个间柱微差爆破及间隔间柱单段爆破2个算例... 在线性多自由度振动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到围岩对水平采空区群的水平地应力作用及能量耗散影响,引入水平地应力因子a和类非线性因子p,建立适用于水平采空区群的类非线性多自由度振动模型。基于单个间柱微差爆破及间隔间柱单段爆破2个算例,对类非线性多自由度振动模型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水平地应力未对水平采空区群的动力响应造成明显的影响,可忽略水平地应力的作用(a=0);采用标准动载荷S(t)计算水平采空区群各岩体的类非线性因子p是可行的,对于同一矿山,只需计算1次p,便可应用到类似工况,节省了p的取值时间;对比线性模型,类非线性振动模型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更加吻合,较好地揭示了水平采空区群各岩体的动力响应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力学 水平采空区群 动力响应 多自由度振动模型 水平地应力 能量耗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尺度斜入射波场下场地-建筑群耦合作用模拟方法
8
作者 巴振宁 付继赛 +2 位作者 王方博 梁建文 牛嘉琪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37,共12页
场地-城市相互作用(site-city interaction,SCI)效应会显著改变场地地震波场分布及建筑反应,基于SCI效应理论计算研究方法的发展现状,发挥谱元(spectral element,SE)法可快速高效求解三维地震波场传播和多自由度(multi-degree of freedo... 场地-城市相互作用(site-city interaction,SCI)效应会显著改变场地地震波场分布及建筑反应,基于SCI效应理论计算研究方法的发展现状,发挥谱元(spectral element,SE)法可快速高效求解三维地震波场传播和多自由度(multi-degree of freedom,MDOF)模型计算量小且可同时模拟大量建筑的优势,同时,结合频率波数域(frequency wave number analysis,FK)方法,以等效地震荷载的方式施加地震波场,建立了FK-SE-MDOF耦合方法,实现了SE-MDOF耦合模型中多种波型(P波、SV波和SH波)的斜入射输入,解决了当前三维SCI效应研究方法中未能同时考虑建筑非线性、频谱特性、地震波波型及入射角度影响的问题。首先对方法原理进行了介绍;然后,通过与振动台试验的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进而,采用该方法建立理想场地-城市建筑群相互作用耦合模型,主要探讨了入射角度和地震波波型对SCI效应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益结论。该方法较为真实地反映SCI效应影响的同时,可反映建筑基础轮廓对地震波场的影响,适用于需考虑建筑轮廓信息的社区尺度SCI效应研究,可为城市规划、抗震设计、风险评估以及震后救援等工作提供定量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城市相互作用(SCI) 频率波数域-谱元-多自由度模型(FK-SE-MDOF)方法 斜入射 建筑群 社区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6V柴油机配气机构的分析计算 被引量:4
9
作者 龙连春 胡丽萍 隋允康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4-458,共5页
建立了柴油机配气机构任意自由度的分析模型 ,并对 X6 V柴油机配气机构进行了较精确的分析。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计算了复杂叉型摇臂的应力分布情况 ,获得了摇臂的精确刚度和质量分布 ,便于机构的精确计算 ;将摇臂的等效刚度和质量代... 建立了柴油机配气机构任意自由度的分析模型 ,并对 X6 V柴油机配气机构进行了较精确的分析。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计算了复杂叉型摇臂的应力分布情况 ,获得了摇臂的精确刚度和质量分布 ,便于机构的精确计算 ;将摇臂的等效刚度和质量代入机构动力分析模型中 ,对机构进行动力分析。在动力分析的基础上 ,进一步了解了各主要部件的强度和动力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6V柴油机 配气机构 分析计算 多自由度模型 有限元分析 摇臂 气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层建筑涡振过程中体系振动频率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磊 梁枢果 +2 位作者 邹良浩 汤怀强 王述良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05-812,共8页
为了研究超高层涡激振动过程中的频率飘移问题,进行多自由度气弹模型和部分底部弹性支撑的摆式模型试验,以直接测量发生涡激共振前后振动体系的频率变化情况,分析影响频率改变量的几个因素,探讨频率改变量与涡致位移之间的互制现象.分... 为了研究超高层涡激振动过程中的频率飘移问题,进行多自由度气弹模型和部分底部弹性支撑的摆式模型试验,以直接测量发生涡激共振前后振动体系的频率变化情况,分析影响频率改变量的几个因素,探讨频率改变量与涡致位移之间的互制现象.分析表明,当高层建筑较为高柔时,涡振过程中频率漂移现象不可忽略,振动体系频率随折算风速呈"V"字形变化,在折算风速小于8时,频率改变量通常为正,在共振临界风速附近频率改变量最大,之后又回升到比自振频率略小的相对稳定的值.在同一流场中,斯克拉顿数越大的模型正频率改变量越大,而负频率改变量则相反;不同流场中,流场越粗糙振动频率和位移曲线的尖峰现象越不明显,且正频率改变量越小,而大折算风速时负频率改变量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涡激振动 多自由度气弹模型 气动刚度 频率飘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层建筑横风向风振局部气动外形优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磊 梁枢果 +1 位作者 王泽康 张正维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39-1246,1265,共9页
为了研究局部气动措施对方截面超高层建筑横风向风振的控制效果,开展大量的多自由度气弹模型风洞实验,测量模型在多种切角率、圆角率、粗糙条及开洞方式下的横风向风致位移响应,对横风向位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切角率大于5%或圆... 为了研究局部气动措施对方截面超高层建筑横风向风振的控制效果,开展大量的多自由度气弹模型风洞实验,测量模型在多种切角率、圆角率、粗糙条及开洞方式下的横风向风致位移响应,对横风向位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切角率大于5%或圆角率大于15%时,横风向风致位移响应显著降低,位移均方根随折算风速的变化曲线接近直线而不再呈倒"V"字形,说明涡激共振发生的可能性得到了有效抑制;切角率或圆角率越大,横风向位移响应的减小幅度越显著;特定粗糙条的设置可以使涡振响应幅值降低20%以上;通风洞不论是垂直于来流还是平行来流,都会使涡振响应幅值减小,且洞口在中上部时的效果最佳.整体来看,局部气动外形控制措施具有显著的抗风优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涡激振动 多自由度气弹模型 气动外形 切角 圆角 粗糙条 开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向长弧形弹簧式双质量飞轮扭转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曾荣 江征风 +1 位作者 陈雷 胡伟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3-120,共8页
对周向长弧形弹簧式双质量飞轮(DMF-CS)的扭转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离散化方法建立了DMF-CS长弧形弹簧静力学模型,获得其整体扭转特性仿真结果;根据集中质量模型建立了DMF-CS多自由度扭振模型,获得其局部扭转特性仿真结果;完成了DMF-CS... 对周向长弧形弹簧式双质量飞轮(DMF-CS)的扭转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离散化方法建立了DMF-CS长弧形弹簧静力学模型,获得其整体扭转特性仿真结果;根据集中质量模型建立了DMF-CS多自由度扭振模型,获得其局部扭转特性仿真结果;完成了DMF-CS扭转特性试验,验证了上述仿真分析结果的正确性。理论研究及试验结果表明:DMF-CS扭转刚度与阻尼具有转速相关性,随着转速的增大而增大,且阻尼耗能随着扭转角的增大而增加。上述结果说明DMF-CS在车辆低速区时能满足理想扭转特性要求,高速区时其减振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周向长弧形弹簧式双质量飞轮 多自由度扭振模型 阻尼 转速相关性 理想扭转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层建筑涡激振动若干现象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磊 张振华 +2 位作者 梁枢果 王述良 邹良浩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65-669,共5页
基于超高层建筑多自由度气弹模型风洞试验测得了横风向风致响应,通过测压试验获得了和振动位移同步的表面风压,借助随机减量法识别了不同折算风速下的气动阻尼,通过位移响应谱和风压谱识别得到不同折算风速下模型振动和流体涡脱的主频... 基于超高层建筑多自由度气弹模型风洞试验测得了横风向风致响应,通过测压试验获得了和振动位移同步的表面风压,借助随机减量法识别了不同折算风速下的气动阻尼,通过位移响应谱和风压谱识别得到不同折算风速下模型振动和流体涡脱的主频率。结果表明:在共振风速附近,气动刚度造成的频率改变量不可忽略,并且结构频率与涡脱频率并不是传统认为的锁定与被锁定关系,而是相互影响、动态近似相等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涡激振动 多自由度气弹模型 气动刚度 锁定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层建筑涡激振动不稳定现象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磊 蔺新艳 +2 位作者 梁枢果 闫安志 邹良浩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3-59,共7页
为了研究方截面超高层建筑涡激振动不稳定现象的特点及原因。进行了多自由度气弹模型风洞试验,对模型表面风压和模型顶部涡振位移进行了同步测量;定性分析了模型表面风压和涡振位移响应的瞬时频率及瞬时相位关系。结果表明:在共振临界... 为了研究方截面超高层建筑涡激振动不稳定现象的特点及原因。进行了多自由度气弹模型风洞试验,对模型表面风压和模型顶部涡振位移进行了同步测量;定性分析了模型表面风压和涡振位移响应的瞬时频率及瞬时相位关系。结果表明:在共振临界风速下,涡振位移幅值并不稳定,涡振位移时程曲线表现为间歇性的"葫芦波";并且,模型表面风压频率和模型风振频率并不是一个恒定的值,二者时程的相位差一直处于波动状态,即没有构成一方"俘获"另一方的"锁定"现象;说明超高层建筑实际共振并不是理想的稳定共振,瞬时风压频率和位移频率的动态差异是涡激振动不稳定现象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涡激振动 涡激共振 多自由度气弹模型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掘进机履带架焊接变形的履带动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永新 樊昊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7年第2期28-32,66,共6页
针对履带架焊接变形对履带行走动力学的影响,应用Ansys有限元方法,模拟履带架的焊接过程,求得履带架的变形量。在此基础上,采用集中质量法建立履带的多自由度动力学模型,根据Bekker理论以履带与地面间的接触力为外部载荷,采用数值分析... 针对履带架焊接变形对履带行走动力学的影响,应用Ansys有限元方法,模拟履带架的焊接过程,求得履带架的变形量。在此基础上,采用集中质量法建立履带的多自由度动力学模型,根据Bekker理论以履带与地面间的接触力为外部载荷,采用数值分析法求解履带架不同变形量对履带张紧力和振动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焊接变形使履带板出现摆角变化,受此影响,履带架的焊接变形对履带行走动力学影响较大,变形越大张紧力越大,在履带板摆角为0.7°时,驱动处的履带张紧力在44 k N至45.6 k N之间变化,波动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掘进机 履带 多自由度动力学模型 焊接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电极电火花磨削运丝系统设计及线电极有效加工区位置波动的试验
16
作者 王燕青 白基成 +1 位作者 朱国征 张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30,共7页
为了减小线电极电火花磨削中线电极有效加工区位置的波动,建立了运丝系统多自由度振动模型,分析了滚轮的直径和质量、相邻滚轮间线电极的材料、长度和直径对运丝系统振动固有频率的影响,将仿真分析结果用于指导运丝系统设计,以提高运丝... 为了减小线电极电火花磨削中线电极有效加工区位置的波动,建立了运丝系统多自由度振动模型,分析了滚轮的直径和质量、相邻滚轮间线电极的材料、长度和直径对运丝系统振动固有频率的影响,将仿真分析结果用于指导运丝系统设计,以提高运丝系统的固有频率并减小线电极有效加工区发生振动的频率;通过试验研究了线电极运丝速度、线电极在导向轮上的包角及线电极张力对线电极有效加工区位置波动的影响规律,并用于确定最佳加工参数;同时,利用所设计的线电极磨削装置加工出直径为(50±1)μm的微细轴.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线电极磨削装置及试验获得的最佳加工参数可用于高尺寸精度的微细轴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电极电火花磨削 运丝系统 多自由度振动模型 有效加工区 微细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起重机吊索张力建模与计算机数值仿真
17
作者 郑民民 张秀凤 王任大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4-98,共5页
为得到船用起重机在升降作业过程中的吊索张力变化规律,提升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利用计算机数值仿真,对起重机在升降作业过程的非线性动力学响应进行研究,建立船用起重机操纵激励型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将空气摩擦力作为外力干扰,较为符... 为得到船用起重机在升降作业过程中的吊索张力变化规律,提升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利用计算机数值仿真,对起重机在升降作业过程的非线性动力学响应进行研究,建立船用起重机操纵激励型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将空气摩擦力作为外力干扰,较为符合工程实际。试验结果表明:起重机提升作业对吊索摆幅有放大作用,下降作业对吊索摆幅有抑制作用;单指令操作时,俯仰运动所受张力更大;下降作业的载荷轨迹半径小于提升作业的载荷轨迹半径;回转运动和俯仰运动能减小起重机提升过程中的张力;在下降作业过程中,吊索速度降低会引发张力值突变;吊索张力值的空间分布与吊索长度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重机作业 多自由度耦合模型 动力学模型 吊索张力分析 非保守型拉格朗日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