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gⅡ致内皮细胞凋亡中多聚(ADP-核糖)聚合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杨丽霞 郭瑞威 +3 位作者 王红 郭传明 齐峰 石燕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100-2102,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AngⅡ在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多聚(ADP-核糖)聚合酶的活性变化情况。方法:1μmol/L的AngⅡ处理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6、12、24和48h后,用TUNEL法来检测内皮细胞的凋亡,用[3H]掺入法来检测PARP的活性,硝酸... 目的:探讨体外AngⅡ在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多聚(ADP-核糖)聚合酶的活性变化情况。方法:1μmol/L的AngⅡ处理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6、12、24和48h后,用TUNEL法来检测内皮细胞的凋亡,用[3H]掺入法来检测PARP的活性,硝酸还原法检测NO含量。结果:1μmol/L的血管紧张素Ⅱ以时间依赖性引起内皮细胞的凋亡,6h后细胞内的NO含量开始增加(P<0.05),24h达到高峰,48h后下降到对照组水平;6h后PARP的活性上升(P<0.05),12h到达高峰,24h接近正常,48h后PARP的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NO含量增加导致的细胞毒性在血管紧张素Ⅱ引起内皮细胞的凋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PARP活性的变化是先上升后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adp-核糖)聚合酶 血管紧张素Ⅱ 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聚(ADP-核糖)聚合酶和半胱天冬蛋白酶-3在过氧亚硝基阴离子致气道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赵瑞景 朱铁年 +2 位作者 凌亦凌 李彦群 单保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1-324,共4页
目的 :探讨过氧亚硝基阴离子 (ONOO-)介导气道上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培养的大鼠气道上皮细胞 (RTE) ,观察应用多聚 (ADP -核糖 )聚合酶 (PARP)抑制剂 3 -氨基苯甲酰胺 (3 -AB)和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 - 3 (caspase - 3 )抑制剂... 目的 :探讨过氧亚硝基阴离子 (ONOO-)介导气道上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培养的大鼠气道上皮细胞 (RTE) ,观察应用多聚 (ADP -核糖 )聚合酶 (PARP)抑制剂 3 -氨基苯甲酰胺 (3 -AB)和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 - 3 (caspase - 3 )抑制剂Ac -DEVD -CHO后 ,外源性给予ONOO-对RTE细胞乳酸脱氢酶 (LDH)释放、凋亡百分率的影响 ,用Westernblot分析PARP裂解片段。结果 :3 -AB不能完全抑制ONOO-引起的RTE细胞LDH释放率的增高。 3 -AB对ONOO-引起的RTE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Ac -DEVD -CHO呈剂量依赖性抑制ONOO-诱导的RTE细胞凋亡。ONOO-致RTE细胞凋亡过程中有PARP的裂解。结论 :PARP活化是ONOO-介导RTE细胞损伤的途径之一 ,过度的PARP活化参与了ONOO-所致的RTE细胞坏死 ;caspase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天冬蛋白酶-3 过氧亚硝基阴离子 气道上皮细胞损伤 支气管疾病 多聚(adp-核糖)聚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腺苷二磷酸核糖基化修饰与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毅 卢韵碧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0-106,共7页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但其治疗手段有限。多腺苷二磷酸核糖基化修饰(PARylation)是由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催化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ARylation通过影响蛋白质在细胞内的移位、聚集、蛋白质活性和细胞死亡,参与脑卒...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但其治疗手段有限。多腺苷二磷酸核糖基化修饰(PARylation)是由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催化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ARylation通过影响蛋白质在细胞内的移位、聚集、蛋白质活性和细胞死亡,参与脑卒中、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运动神经元病等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PARP抑制剂通过抑制蛋白PARylation,在药物临床前试验和临床试验Ⅰ期都展现了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然而,寻找作用更特异的、符合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治疗药动学特点的新型PARP抑制剂,将是抗神经退行性药物研发的新方向。本文就PARylation与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adp-核糖化作用 聚ADP核糖聚合酶类 神经退行性疾病 酶抑制剂/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柄花素保护BV2小胶质细胞糖氧剥夺再灌注损伤及其机制研究
4
作者 韦丁玲 王湄 +2 位作者 王文秀 曹丽平 何前松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4-249,共6页
目的:探讨芒柄花素(formononetin,FN)对糖氧剥夺再灌注(glucose and oxygen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刺激的BV2小胶质细胞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 1,PARP1]/聚(ADP-核糖)糖水解酶[poly(ADP-Ribose)glycoh... 目的:探讨芒柄花素(formononetin,FN)对糖氧剥夺再灌注(glucose and oxygen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刺激的BV2小胶质细胞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 1,PARP1]/聚(ADP-核糖)糖水解酶[poly(ADP-Ribose)glycohydrolase,PARG]信号通路及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建立OGD/R BV2细胞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OGD/R组、10μm FN组、OGD/R+10μm FN处理组、OGD/R+抑制剂PJ34(10μm)处理组、OGD/R+抑制剂Ethacridine lactate(7.5μm)处理组。采用免疫荧光法(immunofluorescence method,IF)检测BV2细胞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kappa B p65,NF-κB p65)蛋白核转移及p53、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inducing factor,AIF)、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蛋白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Western blot,WB)PARP1/PARG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结果:WB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进行糖氧剥夺6 h后再进行复糖复氧培养1 h,细胞中PARP1、PARG表达明显升高(P=0.000);与OGD/R组相比,在OGD/R后加入FN处理,BV2细胞中PARP1(P=0.000)和PARG(P=0.000)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Iduna蛋白表达量明显上升(P=0.000);在OGD/R后加入PARP抑制剂PJ34处理后,PARP1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0.000),但PARG和Iduna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061);在OGD/R后加入PARG抑制剂Ethacridine lactate处理后,BV2细胞中PARG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0.000),但PARP1和Iduna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072)。IF结果显示,与OGD/R组相比,OGD/R后加入FN,细胞中p53、AIF、TLR4、NF-κB p65表达均明显下降,且NF-κB p65核转移明显减少;在OGD/R后加入PARP抑制剂PJ34或PARG抑制剂Ethacridine lactate,p53、AIF、TLR4表达同样下降,NF-κB p65核转移也明显减少。ELISA结果显示,与OGD/R组BV2细胞相比,在OGD/R后加入FN处理,细胞中IL-1β(P=0.004)和TNF-α(P=0.040)表达明显降低,但INF-γ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6);在OGD/R后加入PARP抑制剂PJ34处理后,BV2细胞中促炎因子INF-γ(P=0.000)、IL-1β(P=0.021)和TNF-α(P=0.00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或PARG抑制剂Ethacridine lactate处理后,BV2细胞中促炎因子INF-γ、IL-1β和TNF-α表达水平亦明显降低(P=0.000)。结论:FN可抑制糖氧剥夺BV2小胶质细胞中神经炎症,其机制涉及PARP1/PARG信号通路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柄花素 BV2小胶质细胞 糖氧剥夺再灌注 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抑制剂 聚(adp-核糖)糖水解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梭梭ARF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周晓燕 石磊 +2 位作者 甘晓燕 陈虞超 宋玉霞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7-71,共5页
二磷酸腺苷-核糖基化作用因子(ADP-ribosylation factors,ARFs)属小G蛋白超级家族中的Arf亚族,是真核细胞囊泡运输通道的关键组成成分,参与细胞运输和信号传导。本试验采用RT-PCR、RACE等方法从超旱生、耐盐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 二磷酸腺苷-核糖基化作用因子(ADP-ribosylation factors,ARFs)属小G蛋白超级家族中的Arf亚族,是真核细胞囊泡运输通道的关键组成成分,参与细胞运输和信号传导。本试验采用RT-PCR、RACE等方法从超旱生、耐盐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中扩增出ADP-ribosylation factor(ARF1)基因的cD-NA序列(命名为HaARF1),其开放阅读框为546bp,推测氨基酸序列全长为181个氨基酸残基,具有典型的小GTP结合蛋白结构域。其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中已发表同源对比相似度达99%以上,表明ARF1基因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adp-核糖化作用因子 小G蛋白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P抑制对小鼠结肠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黎明 王娅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8-392,共5页
【目的】探讨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对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体外运动侵袭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细胞运动及侵袭试验观察PARP抑制对CT26细胞运动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和明胶酶谱法分别检测PARP抑制对CT26细胞基质金... 【目的】探讨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对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体外运动侵袭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细胞运动及侵袭试验观察PARP抑制对CT26细胞运动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和明胶酶谱法分别检测PARP抑制对CT26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表达和活性的影响。【结果】5-AIQ处理组CT26细胞运动迁移率(70%±7%)和侵袭率(63%±10%)较5-AIQ未处理组(100%±7%、100%±11%)均减弱(P<0.001)。5-AIQ处理组CT26细胞MMP-2、MMP-9表达(64%±12%、72%±12%)较5-AIQ未处理组(分别为100%±11%,100%±21%)明显减弱(P=0.0003、0.0163)。且CT26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MP-2、MMP-9活性,在5-AIQ处理组[积分吸光度(IA)分别为0.34±0.07,0.40±0.05]与未处理组(0.48±0.10、0.61±0.08)之间同样存在明显差别(P=0.0248、0.0013)。【结论】实验结果提示,PARP抑制剂5-AIQ可降低CT26细胞的运动及侵袭能力,其可能与5-AIQ抑制PARP进而降低CT26细胞肿瘤侵袭转移相关因子MMP-2和MMP-9的表达和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adp-核糖)聚合酶 5-氨基异喹啉酮 大肠癌 肿瘤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脑胱天蛋白酶-3活化及其靶蛋白的体外研究(英文)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爱群 初向阳 +2 位作者 赖惠玲 武艳 姚大卫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97-903,共7页
凋亡的主要生化过程包括胱天蛋白酶的活化及其对细胞内蛋白质的选择性切割 .在已知的胱天蛋白酶中 ,可被多种凋亡刺激信号激活的胱天蛋白酶 3备受注目 .为进一步揭示灵长类动物神经组织中未知的胱天蛋白酶 3靶蛋白 ,采用成年猕猴脑组织... 凋亡的主要生化过程包括胱天蛋白酶的活化及其对细胞内蛋白质的选择性切割 .在已知的胱天蛋白酶中 ,可被多种凋亡刺激信号激活的胱天蛋白酶 3备受注目 .为进一步揭示灵长类动物神经组织中未知的胱天蛋白酶 3靶蛋白 ,采用成年猕猴脑组织粗提物作为无细胞体系 ,通过加入 granzymeB引发凋亡途径的部分反应 ,如胱天蛋白酶 3的活化及随后发生的蛋白质水解 .经蛋白质印迹分析发现 ,与 granzymeB共孵育后 ,猕猴脑胱天蛋白酶 3以两步方式从酶原转化为活性酶 .对猕猴脑组织自身蛋白质的进一步分析显示 ,多聚ADP 核糖聚合酶 (PARP)被水解为长 85ku的片段 ,此片段提示胱天蛋白酶 3的特异切割活性 .此外 ,神经元凋亡抑制蛋白 (NAIP)也被切割 ,产生长约 4 0ku的小片段 ,但是它的出现不被胱天蛋白酶 3特异性抑制剂Ac DEVD CHO阻断 ,因此可能是 granzymeB直接作用于NAIP所致 .以上结果提示 ,凋亡相关酶切反应可在成年猕猴脑组织提取物中得到重现 ;NAIP可能是granzymeB而非胱天蛋白酶 3的作用靶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脑 胱天蛋白酶-3 活化 靶蛋白 体外研究 granzymeB 多聚adp-核糖聚合酶 神经元凋亡抑制蛋白 灵长类 大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单链断裂损伤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坤英 李卫国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共3页
在哺乳动物细胞中DNA单链断裂的修复过程需要多聚(ADP-核糖)聚合酶、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DNA连接酶IIIα和其他DNA损伤修复因子的参与。该修复过程分为单链断裂的检测、断链末端处理、缺口填补和DNA连接四个环节。
关键词 DNA单链断裂 多聚(adp-核糖)聚合酶 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 DNA连接酶III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丽参热水提取物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parthanatos的影响
9
作者 郭远波 张登文 +4 位作者 龙瑞春 单松贵 孙强 蔡彬 王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13-1318,共6页
目的探讨高丽参热水提取物预处理对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导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parthanatos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SH-SY5Y细胞分为空白组、MNNG诱导组及高丽参热水提取物预处理组,空白组细胞不给予任何处理,MNN... 目的探讨高丽参热水提取物预处理对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导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parthanatos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SH-SY5Y细胞分为空白组、MNNG诱导组及高丽参热水提取物预处理组,空白组细胞不给予任何处理,MNNG诱导组给与MNNG 250μmol/L刺激1 h或4 h,高丽参热水提取物预处理组在给与MNNG诱导前先给与高丽参热水提取物1 mg/mL预处理。以CCK-8和细胞流式技术检测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检测PAR蛋白,免疫荧光检测AIF核质分布,细胞流式技术检测细胞活性氧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SH-SY5Y细胞的存活率随着MNNG刺激的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0.05);MNNG刺激SH-SY5Y后多聚PAR蛋白表达增加(P<0.05);高丽参热水提取物预处理可以抑制MNNG诱导的SH-SY5Y死亡,并且降低了MNNG诱导的AIF的表达和入核(P<0.05);MNNG刺激后活性氧的表达增加,而高丽参热水提取物预处理后,活性氧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高丽参热水提取物预处理SH-SY5Y细胞可以降低活性氧的产生并降低了MNNG诱导的parthanato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丽参 热水提取物 parthanatos 细胞活性氧 多聚(adp-核糖) 凋亡诱导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氨基苯酰胺对氧化应激诱导的HeLa细胞端粒DNA链断裂重连接作用的影响
10
作者 李卫国 王坤英 +1 位作者 李清焕 谭铮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75-681,共7页
端粒是位于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DNA-蛋白质复合体,在维持染色体稳定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与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各种DNA损伤中,单链断裂(single-strand breaks,SSBs)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既可直接通过内源活性氧或离子... 端粒是位于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DNA-蛋白质复合体,在维持染色体稳定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与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各种DNA损伤中,单链断裂(single-strand breaks,SSBs)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既可直接通过内源活性氧或离子化辐射产生,也可间接地在DNA代谢或碱基切除修复期间产生.已知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在SSBs修复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实验观察了PARP抑制剂3-氨基苯酰胺(3-aminobenzamide,3-AB)对氧化应激诱导的HeLa细胞端粒DNA链断裂重连接的效应以及对过氧化氢(H2O2)抑制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3-AB能够显著地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HeLa细胞端粒DNA链断裂后的重连接作用,并能增强H2O2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提示PARP参与了端粒DNA链断裂损伤的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DNA链断裂 多聚(adp-核糖)聚合酶 3-氨基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血清sLAG-3、PARP-1、CA50含量与手术切除病灶中癌基因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1
作者 马乐群 李新房 王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4期1957-1960,共4页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血清可溶性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soluble 1ymphocyte activation gene3,sLAG-3)、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oly ADP-ribose polymeras-1,PARP-1)、糖类抗原50(carbohydrate antigen 50,CA50)含量与手术切除病灶中癌基因...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血清可溶性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soluble 1ymphocyte activation gene3,sLAG-3)、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oly ADP-ribose polymeras-1,PARP-1)、糖类抗原50(carbohydrate antigen 50,CA50)含量与手术切除病灶中癌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3月期间在周至县人民医院诊断为胃癌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的胃癌组,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研究的对照组。采集两组受试者的血清并测定sLAG-3、PARP-1、CA50的含量;采集胃癌组患者的胃癌病灶和癌旁病灶,测定PDCD4、RASSF1A、p16ink4a、Kiss-1、Eaf-2、CDC4、UHRF1、OCT4、Zeb-1、c-jun的蛋白表达量。结果:胃癌组患者血清sLAG-3、PARP-1、CA50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TNM分期越高,血清sLAG-3、PARP-1、CA50的含量越高(P<0.05);胃癌病灶内PDCD4、RASSF1A、p16ink4a、Kiss-1、Eaf-2、CDC4的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癌旁病灶(P<0.05),且与血清sLAG-3、PARP-1、CA50的含量呈负相关,胃癌病灶内UHRF1、OCT4、Zeb-1、c-jun的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癌旁病灶(P<0.05),且与血清中sLAG-3、PARP-1、CA50的含量呈正相关。结论:胃癌患者血清中sLAG-3、PARP-1、CA50含量的增多与胃癌的病理进程及抑癌基因表达缺失、原癌基因表达增多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可溶性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sLAG-3) 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 糖类抗原50(CA50)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