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AG014699联合化疗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孙颖 丁焕 +1 位作者 黎晓晴 黎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研究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AG014699联合多西他赛(DTX)或卡铂(CBP)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增殖的影响,探讨PARP抑制剂AG014699联合化疗是否有协同抗肿瘤效应。方法PARP抑制剂AG014699与DTX、CBP单... 目的研究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AG014699联合多西他赛(DTX)或卡铂(CBP)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增殖的影响,探讨PARP抑制剂AG014699联合化疗是否有协同抗肿瘤效应。方法PARP抑制剂AG014699与DTX、CBP单独或联合作用于MDA—MB-231细胞,细胞增殖及细胞毒性实验法检测细胞增殖并用联合用药公式分析合用效应(q值0.85—1.15为单纯相加,〉1.15为协同,〈0.85为拮抗);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及周期分布。结果PARP抑制剂AG014699、DTX、CBP单独作用于MDA—MB-231细胞,均可抑制增殖,诱导凋亡,引起细胞周期阻滞;PARP抑制剂AG014699(10μmol/L)与DTX(10^-8、10^-7、10^-6、10^-5mol/L)、CBP(10^-5、10^-4mol/L)联合作用时,q值在0.85—1.15,显示相加效应;PARP抑制剂AG014699与CBP(10^-3mol/L)联合作用时,q值〉1.15,显示协同效应。PARP抑制剂AG014699联合DTX或CBP能进一步促进凋亡,并使G2/M期细胞比例增加。结论PARP抑制剂AG014699联合化疗药物DTX或CBP能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发挥相加或协同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 多聚二磷酸核糖聚合 多西他赛 卡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的功能及其抑制剂潜在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慧源 孙宏斌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7期743-747,共5页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是人体重要的酶之一,参与染色质松弛、信号转录、DNA修复和细胞凋亡等生理过程。PARP过度激活则引起细胞坏死,从而介导多种病理过程。因此,抑制PARP可能会起到对某些疾病的治疗作用。本文综述了PARP的功能...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是人体重要的酶之一,参与染色质松弛、信号转录、DNA修复和细胞凋亡等生理过程。PARP过度激活则引起细胞坏死,从而介导多种病理过程。因此,抑制PARP可能会起到对某些疾病的治疗作用。本文综述了PARP的功能及PARP抑制剂的潜在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磷酸核糖聚合 抑制 DNA损伤修复 细胞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不良反应管理指导意见 被引量:1
3
作者 浙江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 浙江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 +14 位作者 浙江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筹) 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泌尿专业委员会 黄萍 郑小卫 沈源明 张英丽 周峰 吕卫国 朱笕青 张大宏 丁国庆 金百冶 王晓稼 张瑾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65-774,共10页
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和疲劳等。血液系统不良反应防治要点包括定期监测血常规,在常规治疗无效时转至血液科就诊,警惕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生;消... 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和疲劳等。血液系统不良反应防治要点包括定期监测血常规,在常规治疗无效时转至血液科就诊,警惕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防治重点包括服药时间正确、食物清淡、饮水适量,及时对症处理、预期性恶心呕吐预防等;疲劳的原因多样,在处理前应充分评估原因,并根据需要给予按摩疗法、心理社会干预等非药物治疗和哌甲酯、西洋参等药物治疗。此外,尼拉帕利和氟唑帕利会导致高血压、高血压危象及心悸,使用过程应注意监测血压、心率,及时对症处理,必要时进行多学科会诊。当患者用药期间出现咳嗽、呼吸困难时,应行高分辨率CT、支气管镜等检查排查肺炎,必要时停止PARP抑制剂,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抗菌药物治疗。最后,还应重视PARP抑制剂的药物相互作用管理、患者自我管理和定期监测随访,以最大程度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和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磷酸核糖聚合抑制 PARP 不良反应 临床管理 专家意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1和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 被引量:4
4
作者 秦秀虹 张珍珍 +2 位作者 许海涛 张丽红 吴雅臻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0-344,共5页
背景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ARP-1)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Notch1是生物体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对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拮抗过程,Notch1是否参与了DR的发生还未得到证实. 目的 探讨Notch1... 背景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ARP-1)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Notch1是生物体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对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拮抗过程,Notch1是否参与了DR的发生还未得到证实. 目的 探讨Notch1、Dll4、PARP-1、Akt、核因子-κB(NF-κB)及caspase-3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及高糖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VECs)中的表达. 方法 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1、Dll4、PARP-1、Akt、NF-κB及caspase-3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及RVECs的表达.结果 Notch1、Dll4、p-Akt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量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而PARP-1、caspase-3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量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NF-κB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8,P=0.530).RVECs中Notch1、p-Akt的表达量随葡萄糖浓度的增高而增加,而剪切型PARP-1、caspase-3的表达量则随葡萄糖浓度的增高而降低,在葡萄糖浓度为30 mmol/L时上述变化最显著,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NF-κB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 结论 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中,剪切型PARP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上调,但Notch1、p-Akt蛋白的表达量下调.剪切型PARP和caspase-3表达量随葡萄糖浓度的增高而增加,Notch1、p-Akt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 血管内皮细胞 多聚二磷酸核糖聚合-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通过激活NF-κB途径导致高糖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被引量:5
5
作者 卢建民 张珍珍 +2 位作者 郑玥 马翔 秦秀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oly(adenosine diphosphate-ribose)polymeras-1,PARP-1]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高糖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VEC)中的相互作用及其在人RVE... 目的探讨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oly(adenosine diphosphate-ribose)polymeras-1,PARP-1]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高糖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VEC)中的相互作用及其在人RVEC中的表达定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RVEC及HEK293T细胞,并进行传代,同时构建高糖人RVEC细胞模型。构建PARP-EGFP及Flag-NF-κB质粒,酶切鉴定后转染高糖培养的人RVEC,Western blot法检测重组质粒表达目的基因的效果,并应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共沉淀法检测高糖人RVEC中PARP-1和NF-κB的相互作用。PARP-EGFP和Flag-NF-κB质粒共转染人RVEC,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PARP-1和NF-κB在高糖人RVEC中的定位及其相互作用。结果人RVEC复苏后24 h贴壁,细胞呈扁平梭形,3 d左右细胞开始融合呈铺路石样,单层生长,铺满瓶底,并可见接触抑制现象。成功构建PARP-EGFP及Flag-NF-κB质粒,并有效表达目的基因。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PARP-1和NF-κB是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高糖组NF-κB p50的条带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粗,并且高糖情况下PARP-1结合NF-κB的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结果显示PARP和NF-κB均表达于正常的人RVEC的细胞核和核周区域,当受到高浓度葡萄糖影响后,PARP-1和NF-κB均集中表达于细胞核内,尤以NF-κB最显著。结论 PARP-1和NF-κB是相互作用的蛋白质,血糖增高时,PARP-1可能进入细胞核内并结合同时进入细胞核的NF-κB,激活NF-κB信号通路,引起RVEC凋亡,导致D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二磷酸核糖聚合-1 核因子-ΚB 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齐静(综述) 刘宁波(综述) 赵路军(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21-524,共4页
肿瘤基因的不稳定性使其更容易产生并积累DNA损伤,但同时也会导致肿瘤DNA损伤修复功能发生部分丢失,使其更依赖于尚存的DNA修复路径,充分修复放化疗所致的DNA损伤,导致放化疗抵抗。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 肿瘤基因的不稳定性使其更容易产生并积累DNA损伤,但同时也会导致肿瘤DNA损伤修复功能发生部分丢失,使其更依赖于尚存的DNA修复路径,充分修复放化疗所致的DNA损伤,导致放化疗抵抗。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抑制剂可以在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deficiency,HRD)肿瘤细胞中充分修复DNA损伤,产生协同细胞杀伤的作用。目前,多种PARP抑制剂(PARP inhibitor,PARPi)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审批用于晚期卵巢癌患者,多项临床试验也正在评估PARPi单药或联合放化疗是否可以使更多患者获益,以及毒性是否可以耐受,研究对象也从卵巢癌扩大到乳腺癌、前列腺癌、直肠癌、肺癌、胰腺癌、腹膜肿瘤、头颈部肿瘤、脑瘤、鳞状细胞癌及肉瘤等。本文对已应用于临床的PARPi研究情况及面临的问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磷酸-核糖聚合抑制 PARP DNA损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功能与其抑制剂的作用及耐药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雨 周筱 王嘉东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29-838,共10页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1,PARP1)是细胞中重要的修饰酶,其最广为人知的作用是通过自身PAR修饰,募集以XRCC1为首的多种DNA损伤修复效应蛋白质,参与DNA单、双链损伤修复。PARP1还能通过促进复制叉停滞与核...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1,PARP1)是细胞中重要的修饰酶,其最广为人知的作用是通过自身PAR修饰,募集以XRCC1为首的多种DNA损伤修复效应蛋白质,参与DNA单、双链损伤修复。PARP1还能通过促进复制叉停滞与核小体解聚,为DNA损伤修复提供有利条件,维持基因组稳定性。近年来,除DNA损伤修复方面的作用,还发现PARP1能影响细胞凋亡、自噬与炎症通路,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PARP抑制剂(PARP inhibitor,PARPi)是一种靶向PARP1,与细胞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缺陷表型共同作用,产生合成致死效应的抗肿瘤药物。该药物可捕获PARP1并抑制其活性,一方面直接干扰PARP1参与的DNA损伤修复通路,另一方面也抑制了PARP1介导的DNA损伤修复通路选择和复制叉停滞,使细胞基因组不稳定。然而,在临床治疗中常发现肿瘤细胞对PARPi不敏感。肿瘤细胞对PARPi耐药与自身基因突变高度相关,这些基因分别作用于细胞HR修复途径、PARP1循环途径、复制叉稳定性和药物主动外排等方面,在耐药肿瘤患者中确定具体的突变位点,将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本文旨在对PARP1的功能作一综述,并重点介绍PARPi的作用机制和与肿瘤耐药相关的突变基因及其耐药机制,以期加深对细胞中PARP1介导的DNA损伤修复通路的认识,并为将来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磷酸-核糖聚合抑制 DNA损伤修复 合成致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分子化合物库筛选协同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杀伤卵巢癌细胞的药物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含笑 李小满 +1 位作者 罗业飞 王嘉东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2-464,共13页
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抑制剂是一类靶向DNA修复缺陷癌细胞的新型药物。早期研究表明PARP抑制剂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然而药物治疗后出现的耐药机制尚未完全揭露。因此,有必要寻找更多的靶向药物与P... 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抑制剂是一类靶向DNA修复缺陷癌细胞的新型药物。早期研究表明PARP抑制剂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然而药物治疗后出现的耐药机制尚未完全揭露。因此,有必要寻找更多的靶向药物与PARP抑制剂联用,以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本文基于379种小分子化合物和PARP抑制剂尼拉帕尼(Niraparib)的联合用药筛选,通过细胞增殖实验、克隆存活实验和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筛选潜在的具有协同PARP抑制剂杀伤卵巢癌细胞的药物。结果表明,其中有8种小分子化合物具有较好的联合用药效果,包括2种已经报道的与PARP抑制剂具有联用效果的小分子化合物STF-118804和Disulfiram。我们从中选取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A(tropomyosin receptor kinase A,TrKA)的抑制剂GW441756,进行了多种肿瘤细胞的验证以及初步机制的探究。Niraparib和TrKA抑制剂的联合用药显著增加肿瘤细胞对PARP抑制剂的敏感性(P<0.05)。从机制上分析,联合用药组细胞内γH2AX foci的数目显著增加(P<0.05),说明TrKA抑制剂阻碍损伤后细胞的DNA损伤修复能力;同时,联合用药显著降低细胞内同源重组修复(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HRR)标志物RAD51 foci(P<0.05)的形成,说明TrKA抑制剂可能通过抑制细胞的HRR效率阻碍细胞的DNA损伤修复。本研究的结果提示,TrKA抑制剂可以作为一种与PARP抑制剂联用杀伤卵巢癌细胞的潜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磷酸核糖聚合抑制 尼拉帕尼 原肌球蛋白受体激A 同源重组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ARPi)治疗卵巢癌: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艺霖 徐晓娟 陈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8-621,共4页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ARPi)的出现,开启了维持治疗卵巢癌的新篇章,使大部分患者预后得到明显改善。影像学可对患者进行非侵入性全面评估,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就PARPi作用原理及影像学有关PARPi治疗卵巢癌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卵巢肿瘤 二磷酸核糖聚合抑制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P抑制剂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10
作者 刘琳 盛佳丽 +1 位作者 卢彦达 郑少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570-1578,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PARPi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决策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网络检索2015年1月~2023年6月PubMed、Web of Science、Embace、Clinicial.gov中有关PARPi治疗mCRPC... 目的:系统评价PARPi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决策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网络检索2015年1月~2023年6月PubMed、Web of Science、Embace、Clinicial.gov中有关PARPi治疗mCRPC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使用RevMan5.4及Stata17.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7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共188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非PARPi组比较,PARPi组(PARPi联合或不联合抗激素治疗)可提高mCRPC的放射学无进展生存期(HR=0.52,95%CI=0.34~0.78)和总生存期(HR=0.72,95%CI=0.60~0.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安全性方面,PARPi组1~2级骨痛、背痛、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泻、乏力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非PARP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级上述不良反应中与非PARPi组比较,PARPi组中只有恶心和贫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痛、背痛、中性粒细胞减少、呕吐、腹泻、乏力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PARPi比较,PARPi联合或不联合抗激素治疗可提高mCRPC的放射学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 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 有效性 安全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P抑制剂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机制及其临床研究进展
11
作者 郭晨明(综述) 周逢海(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83-488,共6页
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是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 CRPC)的新型靶向药物,其对DNA损伤修复基因突变的m CRPC患者具有较高的药物敏感性,多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PARP抑制剂单一疗法及联合疗法在m CRPC患者中具有明显... 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是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 CRPC)的新型靶向药物,其对DNA损伤修复基因突变的m CRPC患者具有较高的药物敏感性,多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PARP抑制剂单一疗法及联合疗法在m CRPC患者中具有明显优势,有望为m CRPC患者个体化、精准化治疗带来希望。然而,PARP抑制剂治疗仍有许多问题需纳入考虑,如安全性、耐药性等。对PARP抑制剂在mCRPC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临床研究现状进行讨论,可为mCRPC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 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 DNA损伤修复 奥拉帕利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靶向抑制剂及其临床药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国扬 张倩 +1 位作者 郁彭 滕玉鸥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06-715,共10页
三阴性乳腺癌(TNBC)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死亡率极高,其治疗仍以化疗为主,效果不甚理想,急需探索更加有效的靶向治疗方案。近几年,治疗TNBC的热门靶点及其对应的临床药物有表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其抑制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三阴性乳腺癌(TNBC)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死亡率极高,其治疗仍以化疗为主,效果不甚理想,急需探索更加有效的靶向治疗方案。近几年,治疗TNBC的热门靶点及其对应的临床药物有表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其抑制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及其抑制剂、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及其抑制剂和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及其抑制剂等。目前TNBC靶向治疗取得阶段性突破,尤其是TNBC靶向抑制剂的联合用药具有很大潜力。本综述以期为TNBC的治疗和新型靶向药物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多聚二磷酸核糖聚合 周期蛋白依赖性激 抑制 靶向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P抑制剂对Lewis肺癌细胞及移植瘤放疗增敏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维 段碧霞 曾丽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23,共8页
背景与目的受电离辐射的肿瘤细胞DNA损伤主要为单链断裂(single strand break,SSB)与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DSB),其中SSBs发生的频率数十倍于DSBs,而SSBs多能通过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等因... 背景与目的受电离辐射的肿瘤细胞DNA损伤主要为单链断裂(single strand break,SSB)与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DSB),其中SSBs发生的频率数十倍于DSBs,而SSBs多能通过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等因子进行修复。相关新药Olaparib(PARP1/PARP2/PARP3抑制剂)靶向作用于细胞SSBs损伤修复,其联合化疗的临床研究取得令人鼓舞结果。本实验旨在研究Olaparib对Lewis肺癌细胞及移植瘤放疗增敏作用,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Olaparib对Lewis细胞10%抑制浓度(10%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10)值,克隆形成实验验证Olaparib联合放疗的体外增敏作用;成瘤小鼠分为空白对照、Olaparib、放疗(radiotherapy,RT,2 Gy×5 d)、Olaparib+RT组,动态测量各组移植瘤体积变化;流式细胞术比较各组细胞体外凋亡率,TUNEL法比较移植瘤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各组DNA损伤相关蛋白γH2AX,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表达。结果 Olaparib对Lewis细胞IC10值为4.4μmol/L,克隆形成实验测得Olaparib放疗增敏比为1.211;移植瘤初体积(处理前)增长4倍所需天数,Olaparib+RT组显著高于单纯RT组(P<0.001);流式及TUNEL法检测Lewis细胞体内外凋亡率均Olaparib+RT组高于RT组(P<0.05);Olaparib+RT组细胞及移植瘤中γH2AX、Bax、Caspase-3显著高于RT组,Bcl-2显著低于RT组(均P<0.05)。结论 Olaparib对Lewis肺癌细胞及移植瘤起到显著放疗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受照肿瘤细胞DNA双链断裂形成,上调Bax/Bcl-2促凋亡体系蛋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磷酸核糖聚合抑制 放疗增敏 DNA损伤修复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DNA损伤反应途径:PARP抑制剂抗肿瘤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郑宇静 左彤彤 封宇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细胞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复杂的DNA损伤反应防御机制是维护基因组稳定性的重要途径,DNA损伤反应通路缺陷可导致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DNA损伤反应通路是一个复杂的信号通路,包括DNA损伤修复、凋亡、细胞周期调控等,DNA损伤... 细胞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复杂的DNA损伤反应防御机制是维护基因组稳定性的重要途径,DNA损伤反应通路缺陷可导致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DNA损伤反应通路是一个复杂的信号通路,包括DNA损伤修复、凋亡、细胞周期调控等,DNA损伤反应通路已经成为新的抗肿瘤药物靶点。目前,已经开发多种DNA损伤反应通路相关的抑制剂,特别是对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的肿瘤,利用协同致死现象而开发的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广泛应用于肿瘤个体化治疗。该文重点对DNA损伤反应通路抑制剂中的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的作用分子机制、临床治疗、耐药性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反应通路 二磷酸核糖聚合抑制 协同致死 靶向治疗 癌易感基因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P抑制剂在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爽 柳菁菁 +4 位作者 杨长良 张良 李双 暴昊(综述) 程颖(审校)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06-810,共5页
以早期转移,容易复发耐药,预后差为特征的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的治疗依然面临困境。在免疫治疗为SCLC带来新的选择后,研究者也热切的希望SCLC能够在靶向治疗领域实现突破。SCLC基因组不稳定性和对细胞毒性化疗的... 以早期转移,容易复发耐药,预后差为特征的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的治疗依然面临困境。在免疫治疗为SCLC带来新的选择后,研究者也热切的希望SCLC能够在靶向治疗领域实现突破。SCLC基因组不稳定性和对细胞毒性化疗的敏感性,使得靶向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修复相关途径的药物聚腺苷二磷酸核糖多聚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 PARP)抑制剂成为SCLC靶向治疗研究的热点。目前PARP抑制剂在SCLC的研究既有单药治疗,也有联合其他药物的治疗策略,既包括复发SCLC的治疗和SCLC的一线诱导治疗,也包括诱导治疗后的维持治疗,这些研究也分别进行了的疗效预测标志物的探索,尽管目前PARP抑制剂在SCLC的研究结果有限,发现的疗效预测标志物也不一致,但我们也看到PARP抑制剂可能是SCLC精准治疗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二磷酸核糖多聚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P抑制剂在卵巢癌中的临床应用及若干焦点问题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文婷 陈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40-643,共4页
卵巢癌是极具挑战性的妇科恶性肿瘤。目前缺乏有效的筛查手段,就诊时多为晚期,近20年其5年总生存率无明显改善。初始治疗后的反复复发最终进展为铂耐药,治疗难度及方案的选择越来越困难。近年来,大量研究致力于卵巢癌的靶向治疗。聚腺... 卵巢癌是极具挑战性的妇科恶性肿瘤。目前缺乏有效的筛查手段,就诊时多为晚期,近20年其5年总生存率无明显改善。初始治疗后的反复复发最终进展为铂耐药,治疗难度及方案的选择越来越困难。近年来,大量研究致力于卵巢癌的靶向治疗。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oly-ADP ribose polymerase inhibitors,PARPi)的应用使上皮性卵巢的治疗正在发生迅速变化。本文就PARPi相关基因检测的现状,对初治、复发卵巢癌的维持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后线治疗以及相关焦点问题进行总结,以期为PARPi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二磷酸核糖聚合抑制 维持治疗 后线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P-1抑制剂与其他药物联用克服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施锦渝 柏英 +3 位作者 彭珂文 张文慧 朱启华 徐云根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3-530,共8页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在DNA修复和细胞凋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PARP-1抑制剂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耐药性的出现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进一步应用。本文就PARP-1抑制剂与其他药物联用克服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在DNA修复和细胞凋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PARP-1抑制剂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耐药性的出现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进一步应用。本文就PARP-1抑制剂与其他药物联用克服耐药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临床上现有的药物组合方法及其疗效,并对药物联用策略进行了评价与展望,提出双靶点或多靶点药物的开发将成为克服PARP-1抑制剂耐药性、拓宽适应证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磷酸核糖聚合-1 二磷酸核糖聚合-1抑制 抗肿瘤 耐药性 药物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P-1促肝纤维化作用及其抑制剂应用前景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涵柽 张吉翔 +2 位作者 李娇 魏舒纯 董卫国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3-508,共6页
肝纤维化(HF)是慢性肝损害的重要病理过程,若广泛的肝内细胞DNA持续损伤和结缔组织增生可形成肝硬化,最终导致器官功能衰竭,癌变甚至死亡。由于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系统[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s]在肝内细胞DNA损伤与修复... 肝纤维化(HF)是慢性肝损害的重要病理过程,若广泛的肝内细胞DNA持续损伤和结缔组织增生可形成肝硬化,最终导致器官功能衰竭,癌变甚至死亡。由于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系统[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s]在肝内细胞DNA损伤与修复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PARP-1)。于此,该文通过对PARP-1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分析,发现其在肝内细胞DNA损伤与修复中,可通过NAD+及能量代谢调节线粒体稳态、调控炎症信号通路NF-κB、激活转录激活蛋白1(AP-1)和抑制AMPK-mTOR通路,进而促进HF,表明PARP抑制剂(PARPI)在抗HF中具有良好的研究与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二磷酸核糖聚合-1 DNA损伤与修复 PARP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P抑制剂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型血管痉挛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19
作者 颜格 于燕 王茂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0-255,共6页
目的研究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胺(3-AB)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型脑血管痉挛(DCVS)的作用及对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与NF-κB信号通路的... 目的研究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胺(3-AB)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型脑血管痉挛(DCVS)的作用及对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与NF-κB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假手术组(n=8)、SAH组(n=32)和3-AB(n=32)组。采用枕大池2次注血法建立大鼠SAH模型,并给与大鼠腹腔注射3-AB(30mg/kg),于2次注血后3、5、7、14d处死取材,光镜下观察SAH后脑基底动脉形态变化;ELISA检测脑组织中PARP和MCP-1、hsCRP的含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脑基底动脉NF-κB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AH模型建立后第5天,大鼠基底动脉痉挛程度达到峰值[(30.47±3.89)%],基底动脉管壁厚度和管腔内径分别为(16.44±1.32)μm和(178.21±11.13)μm,脑血流量减少近60%(P<0.01),基底动脉NF-κB在胞质及核内表达明显增强,脑组织中PARP含量显著升高(P<0.01),MCP-1、hsCRP含量亦显著增高(P<0.01),分别为(365.29±28.08)pg/mL和(402.16±48.99)ng/mL;与SAH组比较,3-AB干预5d后,大鼠基底动脉痉挛程度、管腔狭窄、管壁增厚明显缓解(P<0.01),其值分别为(22.65±3.21)%、(14.89±1.27)μm和(198.56±10.91)μm,脑血流量明显增加,基底动脉NF-κB在胞质及核内表达明显降低,脑组织中PARP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脑组织MCP-1、hsCRP含量显著下降(P<0.01),分别为(126.51±18.67)pg/mL和(285.39±39.07)ng/mL。结论PARP抑制剂3-AB能够减轻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抑制脑组织的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多聚二磷酸核糖聚合(PARP) 炎症反应 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P抑制剂用于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患者维持治疗的血液学毒性概述 被引量:8
20
作者 冯征(综述) 吴小华(审校)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9-304,共6页
卵巢癌是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近年来,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oly (ADP-ribose)polymerase inhibitors,PARPi]作为一类新型的靶向治疗药物为卵巢癌患者带来获益,并被国内外多项临床指南、规范推荐用于铂敏感复发... 卵巢癌是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近年来,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oly (ADP-ribose)polymerase inhibitors,PARPi]作为一类新型的靶向治疗药物为卵巢癌患者带来获益,并被国内外多项临床指南、规范推荐用于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患者的维持治疗及术后的维持治疗。但与此同时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尤其是血液学毒性值得关注。从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出发,对比目前已上市的3种PARPi的特征及其血液学毒性差异,以期为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敏感复发 卵巢癌 二磷酸核糖聚合抑制 血液学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