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牛地气田多级注入酸压工艺优化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徐兵威 何青 +2 位作者 王德安 李国锋 张永春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83-286,共4页
在分析多级注入酸压酸岩反应原理基础上,针对大牛气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特性,以数值模拟为依据,优化研究了多级注入酸压改造强度和注入级数,并通过实验分析不同注入级数下的酸压改造效果,最后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大牛地气田,取得无阻流... 在分析多级注入酸压酸岩反应原理基础上,针对大牛气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特性,以数值模拟为依据,优化研究了多级注入酸压改造强度和注入级数,并通过实验分析不同注入级数下的酸压改造效果,最后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大牛地气田,取得无阻流量3.82×104 m3/d的酸压改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注入 酸压 白云岩 注入级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注入闭合酸化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叶俊华 邢林庄 李玉军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0-21,共2页
多级注入闭合酸化工艺是深度酸压工艺的一种,它是通过降低酸液的滤失、减缓酸岩反应速度和利用酸液的指进效应提高酸液有效作用距离,通过闭合酸化提高酸蚀裂缝导流能力,以提高酸压井的增产效果,很适合酸溶成分较多的储层增产。准东采油... 多级注入闭合酸化工艺是深度酸压工艺的一种,它是通过降低酸液的滤失、减缓酸岩反应速度和利用酸液的指进效应提高酸液有效作用距离,通过闭合酸化提高酸蚀裂缝导流能力,以提高酸压井的增产效果,很适合酸溶成分较多的储层增产。准东采油厂北403井和北404井目的层渗透率低,但地层压力高,属石炭系构造,酸蚀矿物含量较高,适合多级注入闭合酸化工艺。采取闭合酸化工艺施工后,北404井初期产量接近100t/d,稳定产量15t/d,北403井稳定产量8t/d,两口井累计产油4730t,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盐岩储层 多级注入 溶蚀 酸压 闭合酸化 导流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注入闭合酸化工艺在克拉玛依油田的应用
3
作者 叶俊华 刘卫东 +2 位作者 黄勇 谢建勇 张绍鹏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08年第2期49-50,55,共3页
多级注入闭合酸化工艺通过降低酸液的滤失、减缓酸岩反应速度和利用酸液的指进效应提高酸液有效作用距离,通过闭合酸化提高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很适合酸溶成分较多的储层的增产。北403井和北404井目的层渗透率低,酸蚀矿物含量较高,适合多... 多级注入闭合酸化工艺通过降低酸液的滤失、减缓酸岩反应速度和利用酸液的指进效应提高酸液有效作用距离,通过闭合酸化提高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很适合酸溶成分较多的储层的增产。北403井和北404井目的层渗透率低,酸蚀矿物含量较高,适合多级注入闭合酸化工艺。施工时采用二级交替注入酸压工艺,以水基胍胶压裂液为前置液,采用胶凝盐酸作为主体酸,闭合酸采用普通盐酸。施工后,北404井初期产量接近100t/d,稳定产量15t/d,北403井稳定产量8t/d,两口井累计产油4730t,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山岩 多级注入 胶凝酸 酸压 闭合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注入酸压技术在南堡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党伟 李军 +6 位作者 贾红战 姬智 李文杰 徐杏娟 徐建华 颜菲 刘京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4-76,101,共3页
南堡油田奥陶系潜山油气藏埋藏深,温度高,碳酸盐岩含量高,岩性致密,特低孔、特低渗特征明显,且大部分储层的非均质性较强,同时溶洞和裂缝较为发育。优选出了缓速、降滤失、降阻性能好的交联酸和胶凝酸配方,以及具有较好转向功能的自转... 南堡油田奥陶系潜山油气藏埋藏深,温度高,碳酸盐岩含量高,岩性致密,特低孔、特低渗特征明显,且大部分储层的非均质性较强,同时溶洞和裂缝较为发育。优选出了缓速、降滤失、降阻性能好的交联酸和胶凝酸配方,以及具有较好转向功能的自转向酸配方,并引入了缓蚀效果好的高温缓蚀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级注入酸压技术。通过现场应用,该套酸压工艺取得了较好的改造效果,沟通了储层远处的天然裂缝,为奥陶系潜山油气藏的开发找到了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产措施 酸压 高温 交联酸 胶凝酸 自转向酸 多级注入 奥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碳酸盐岩多级注入酸压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宸 宋爱莉 +1 位作者 高双 陈庆栋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21年第4期50-53,62,共5页
临兴区块马家沟组储层岩性为碳酸盐岩,具有埋藏浅、温度低、渗透率低等特征。在对目标储层地质特征、物性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多级注入酸压工艺研究,采用的工作液体系中前置液体系黏度较高,酸液体系黏度较低,两种体系多级交替注入... 临兴区块马家沟组储层岩性为碳酸盐岩,具有埋藏浅、温度低、渗透率低等特征。在对目标储层地质特征、物性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多级注入酸压工艺研究,采用的工作液体系中前置液体系黏度较高,酸液体系黏度较低,两种体系多级交替注入,通过多次指进,形成较长的酸蚀裂缝。通过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多级注入工艺不同规模、级数等对酸压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优的多级注入酸压工艺。该工艺应用于临兴区块LX-Y井,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多级注入 复合酸压 酸蚀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伍德合金多级压力注入实验的致密砂岩储层孔缝充注序列研究
6
作者 刘冀蓬 萧汉敏 +2 位作者 姜振学 唐相路 徐明帅 《石油科学通报》 CAS 2024年第3期383-393,共11页
松辽盆地北部白垩系泉头组扶余致密砂岩储层发育微纳米级孔隙、微裂缝,且孔缝结构复杂,导致成藏期致密油气在不同类型储集空间中的充注顺序不清,增加了致密油气的勘探开发难度。本文针对致密砂岩储层中不同充注压力条件下致密油的充注... 松辽盆地北部白垩系泉头组扶余致密砂岩储层发育微纳米级孔隙、微裂缝,且孔缝结构复杂,导致成藏期致密油气在不同类型储集空间中的充注顺序不清,增加了致密油气的勘探开发难度。本文针对致密砂岩储层中不同充注压力条件下致密油的充注特征开展定量研究,结合大视域拼接扫描电镜与矿物面扫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孔隙-微裂缝组合的致密油充注规律微观评价方法。研究表明,区内泉头组扶余致密砂岩储层主要发育3种孔缝组合类型:粒间孔-黏土矿物收缩缝、粒间孔-脆性矿物粒间缝及黏土矿物晶间孔-收缩缝组合。通过将具有高温流变性质的伍德合金在不同压力下注入岩心,可以观察到合金在不同孔缝组合类型中的注入随注入压力提升而表现出有序性,粒间孔、缝的充注优先级明显高于黏土矿物相关孔缝,伍德合金的注入效率呈明显的先快速增大后缓慢增大最终趋于稳定的抛物线形态。依据伍德合金与原油的性质特征,将注入压力进行了等效转化,还原了地层条件下致密油的微观充注过程,据此建立了致密储层孔缝序列充注模式。在高源储压差条件下,致密油能够充注至纳米级的黏土矿物晶间孔-收缩缝中,随源储压差降低,致密油逐渐难以充注至纳米级孔缝中。当源储压差降至最低时,致密油仅能通过渗吸的方式通过宽大的孔间连通喉道进入微米级粒间孔及连通性较好的铸模孔中。本研究将流体注入与可视化技术相结合进行致密储层的储集空间多尺度评价,为致密储层微观甜点评价及高效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缝组合 伍德合金 多级压力注入 充注序列 致密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光气田多级交替注入闭合酸压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栋 徐心茹 +2 位作者 杨敬一 李国峰 张梅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8-110,118,共3页
由于普光气田飞仙关组、长兴组碳酸盐岩储层具有高温、高压、岩性致密、非均质性强和天然裂缝发育等特点,常规酸压技术难以实现酸压深度改造。为此,在分析普光气田储层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多级交替注入闭合酸压酸液指进程度评价模型,开... 由于普光气田飞仙关组、长兴组碳酸盐岩储层具有高温、高压、岩性致密、非均质性强和天然裂缝发育等特点,常规酸压技术难以实现酸压深度改造。为此,在分析普光气田储层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多级交替注入闭合酸压酸液指进程度评价模型,开展了针对多级交替注入闭合酸压技术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①交替注入的级数越多,酸蚀裂缝导流能力越高,但需要根据现场施工条件进行优化调整;②稠化酸作用后的酸蚀裂缝导流能力高于普通酸;③排量越大,裂缝的导流能力越高;④采用闭合酸压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酸蚀裂缝导流能力。该技术在普光9井实施后,产气量由酸压前的10.32×104m3/d增至123.86×104m3/d,增产效果显著。截至2010年6月,对普光气田的5口新钻井实施多级交替注入闭合酸压投产,平均无阻流量高达621.8×104m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交替注入 酸压深度改造注入级数 闭合酸化 普光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交替注入酸压工艺优化研究——以磨溪龙女寺构造龙王庙组储层改造为例 被引量:9
8
作者 叶颉枭 李力 +4 位作者 韩慧芬 张思琦 薛衡 张志成 何婷婷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8年第3期46-50,共5页
为了提高磨溪—龙女寺构造龙王庙组储层多级交替注入酸压工艺设计的准确性,通过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实验,结合数值扫描技术,开展了不同注入级数、不同液体组合和不同排量下酸蚀裂缝导流能力保持率和裂缝壁面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 为了提高磨溪—龙女寺构造龙王庙组储层多级交替注入酸压工艺设计的准确性,通过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实验,结合数值扫描技术,开展了不同注入级数、不同液体组合和不同排量下酸蚀裂缝导流能力保持率和裂缝壁面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一级和二级注入,三级交替注入可获得最高的酸蚀裂缝导流能力保持率,且能形成贯穿岩板的酸蚀沟槽;注入级数从一级增加到二级再增加到三级,导流能力保持率提高量逐渐变小;相同闭合压力和主体酸液条件下,以冻胶作为前置液的三级注入获得的导流能力保持率与自生酸为前置液的导流能力保持率差别不大;提高注入速率有利于提高酸蚀裂缝导流能力保持率。优化后的多级交替注入酸压工艺应用于磨溪龙女寺构造龙王庙组储层改造,单井施工曲线和后期拟合表明,该工艺可以实现沟通井周有利储集体的工程目标,为低渗储层改造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交替注入 酸压 酸蚀导流能力 岩板扫描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洗象池群白云岩多级交替注入酸压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湘 胡韵 +2 位作者 肖佳林 彭擎东 杨荣相 《石化技术》 CAS 2023年第5期76-78,共3页
针对洗象池群白云岩储层酸压工艺参数研究,采用酸液指进可视化物理模拟装置研究多级交替注入下的酸液指进行为,以分形维数等3个参数评价酸液指进形态进而优化多级交替注入参数。优化后的酸压施工参数经现场试验后,增产效果达到预期,为... 针对洗象池群白云岩储层酸压工艺参数研究,采用酸液指进可视化物理模拟装置研究多级交替注入下的酸液指进行为,以分形维数等3个参数评价酸液指进形态进而优化多级交替注入参数。优化后的酸压施工参数经现场试验后,增产效果达到预期,为洗象池群白云岩储层的酸压工艺提供了理论和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交替注入 酸压 白云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离子注入法制备太阳选择性吸收膜
10
作者 牛继南 强颖怀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89-894,共6页
尝试采用离子注入法制备太阳选择性吸收膜层。利用多级离子注入后纵向浓度分布呈梯度分布的原理,对纯铝表面溅射Ti膜后进行了3种方案的多级N离子注入。测试了样品的吸收率和发射率,对各方案制备的样品进行了性能比较,并用X射线衍射仪分... 尝试采用离子注入法制备太阳选择性吸收膜层。利用多级离子注入后纵向浓度分布呈梯度分布的原理,对纯铝表面溅射Ti膜后进行了3种方案的多级N离子注入。测试了样品的吸收率和发射率,对各方案制备的样品进行了性能比较,并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物相组成,用俄歇扫描系统分析了纵向元素的分布,用弯折法测试了膜层结合力。结果发现,膜层吸收率均在0.94以上,但发射率普遍偏大。太阳选择吸收性最好的样品吸收率α为0.95、发射率ε为0.21,膜层中含有TiN_(0.76)、TiN_(0.6)O_(0.4)、TiO、Al_2Ti、Al_3Ti等物相,氮元素在纵向由最表面到铝基体梯度递减,膜层与基底结合力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离子注入 太阳选择吸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交替注入酸压工艺在大湾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龙学 曹学军 +2 位作者 李晖 唐祖兵 陈科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7-28,共2页
川东北大湾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气藏具有温度高、压力高、致密化程度高、埋藏深、非均质性严重、裂缝较发育但分布不均等特点,在进行酸压改造作业时,酸压反应速度快、滤失大,导致酸蚀缝长不足,削弱了酸压改造的效果。根据该地区具体地质特... 川东北大湾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气藏具有温度高、压力高、致密化程度高、埋藏深、非均质性严重、裂缝较发育但分布不均等特点,在进行酸压改造作业时,酸压反应速度快、滤失大,导致酸蚀缝长不足,削弱了酸压改造的效果。根据该地区具体地质特点,提出了"压裂液+胶凝酸"多级交替注入工艺,优选了对应的压裂液和胶凝酸酸液体系,并在大湾1井实施多级交替注入酸压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改造效果,表明该工艺在大湾地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湾地区 多级交替注入 压裂液 胶凝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交替注入酸压优化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静波 赵立强 +2 位作者 方泽本 郑云川 李洁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年第3期41-44,89,共4页
提出了一种优化多级交替注入酸压每一级交替时间及阶段液量的新方法,优化的依据是整个裂缝的瞬时总滤失量。建立了瞬时总滤失量的计算模型,并结合酸压经典模型编制了优化多级交替注入酸压的软件。采用现场实际数据进行了模拟计算,将计... 提出了一种优化多级交替注入酸压每一级交替时间及阶段液量的新方法,优化的依据是整个裂缝的瞬时总滤失量。建立了瞬时总滤失量的计算模型,并结合酸压经典模型编制了优化多级交替注入酸压的软件。采用现场实际数据进行了模拟计算,将计算结果与采用相同酸量但固定每一级交替时间和用液量的泵注方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使用新方法优化后的泵注方式所得到的酸蚀裂缝长度和导流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高。说明通过该方法优化多级交替注入酸压可以提高酸液的利用效率,改善酸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交替注入酸压 滤失 模型 优化 交替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油藏多级交替酸压指进现象模拟与影响规律分析
13
作者 畅新鸽 李俊超 张伟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24年第4期7-12,共6页
以多级交替注入酸压技术为代表的深穿透酸压改造工艺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压裂技术。在多级交替酸压过程中,由于酸液在裂缝中的分布与滞留机理不明确,限制了交替注酸压裂的优化设计与实施效果。针对传统的只适用于多孔介质模型油... 以多级交替注入酸压技术为代表的深穿透酸压改造工艺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压裂技术。在多级交替酸压过程中,由于酸液在裂缝中的分布与滞留机理不明确,限制了交替注酸压裂的优化设计与实施效果。针对传统的只适用于多孔介质模型油藏数值模拟方法无法精细模拟裂缝中多相流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Navier-Stokes方程的CFD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能够基于实际酸压裂缝尺度,建立碳酸盐岩油藏酸压裂缝数值模型。在分析多级交替酸压机理的基础上,采用Fluent软件研究不同交替注酸参数下酸液的分布与滞留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优化交替注酸参数。结果表明:注酸排量为5 m^(3)/min时,“指进”现象较明显,改变黏度比主要影响酸液流动形态,密度差为1 kg/m^(3)时,酸液“指进”程度变得更加明显。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可为碳酸盐岩储层的高效压裂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交替注入 酸压 碳酸盐岩油藏 VOF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油田碳酸盐岩及复杂砾岩储层酸压改造技术 被引量:9
14
作者 沈华 康汝坤 +3 位作者 王欣 才博 吴刚 卢海兵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11年第1期59-62,92,共4页
碳酸盐岩和复杂砾岩储层在华北油田具有广泛的分布,而且该部分储层的地质特征复杂,认识难度大,储层非均质性强,埋藏较深,使用常规的酸化技术很难实现长距离改造的目的。优选出一种新型的能提高酸液作用距离的清洁酸液体系及前置液酸压... 碳酸盐岩和复杂砾岩储层在华北油田具有广泛的分布,而且该部分储层的地质特征复杂,认识难度大,储层非均质性强,埋藏较深,使用常规的酸化技术很难实现长距离改造的目的。优选出一种新型的能提高酸液作用距离的清洁酸液体系及前置液酸压或者多级注入酸压技术。该体系具有良好的缓速性能,在80℃下的酸岩反应速率仅为盐酸的65%左右,抗温达120℃,破胶彻底,降摩阻性能好,对储层的伤害程度低,残酸对储层的伤害率仅为胶凝酸的32%左右,为常规瓜胶压裂液的20%左右。在虎x井的现场试验应用表明,该酸液体系结合新的工艺方法可以提高裂缝的深穿透性,有利于提高改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碳酸盐岩储层 酸化压裂 清洁酸 前置液 多级注入酸压 闭合酸化 华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西古潜山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改造技术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太斌 卢云霄 《钻采工艺》 CAS 2003年第2期24-26,31,共4页
车西古潜山碳酸盐岩储层由于埋藏深、地层温度高、酸液滤失大、酸岩反应缓速困难等 ,给酸压材料及酸压施工带来诸多困难。文中在分析车西古潜山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改造技术难点的基础上 ,重点探讨了适宜于本地区储层特点的酸压改造工艺技... 车西古潜山碳酸盐岩储层由于埋藏深、地层温度高、酸液滤失大、酸岩反应缓速困难等 ,给酸压材料及酸压施工带来诸多困难。文中在分析车西古潜山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改造技术难点的基础上 ,重点探讨了适宜于本地区储层特点的酸压改造工艺技术及实施效果 ,得到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对类似特点的储层改造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酸压 多级注入 闭合酸化 混氮 车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混积岩储层酸压工艺研究与实践
16
作者 宋玉良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11期223-225,共3页
BH油田是砂岩、碳酸盐岩混积低渗储层,由于其岩性分布复杂、平面上连通性差、纵向上薄互层发育等特征,投产后产能递减快,一方面常规解堵处理半径短,无法实现有效增产,另一方面由于井下存在筛管,进行加砂压裂经济性不足。针对以上两个难... BH油田是砂岩、碳酸盐岩混积低渗储层,由于其岩性分布复杂、平面上连通性差、纵向上薄互层发育等特征,投产后产能递减快,一方面常规解堵处理半径短,无法实现有效增产,另一方面由于井下存在筛管,进行加砂压裂经济性不足。针对以上两个难题,优化一趟多层投球滑套压裂管柱和多级交替注入工艺。目前酸压工艺在BH油田混积岩储层顺利完成施工,实施后日增油超70方,有效解决了混积岩储层连通性差,纵向无法充分动用的难题,为BH油田混积岩储层规模开发提供技术保障,为同类储层有效动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积岩储层 酸压工艺 一趟多层投球滑套压裂管柱 多级交替注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底水油藏缝高控制压裂技术在安塞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转红 孙平 +2 位作者 马兵 卜向前 王文雄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0年第4期82-84,共3页
针对油层之下有水层且隔层较薄的底水油藏,开展了多级注入下沉式转向剂缝高控制压裂技术研究,并通过室内实验,优选出下沉剂类型及组合方式。最后,结合化子坪储层特征,利用GOHFER真三维压裂软件,优化了下沉剂多级注入工艺在化子坪区的施... 针对油层之下有水层且隔层较薄的底水油藏,开展了多级注入下沉式转向剂缝高控制压裂技术研究,并通过室内实验,优选出下沉剂类型及组合方式。最后,结合化子坪储层特征,利用GOHFER真三维压裂软件,优化了下沉剂多级注入工艺在化子坪区的施工参数。现场试验了14口井,增油控水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底水油藏 多级注入 下沉式转向剂 缝高控制压裂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硫气井酸压液体技术研究
18
作者 张傲霜 张颖 +2 位作者 孙庆阁 杨东兰 张庆荣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9期144-147,4,共4页
通过对普光1井、普光2井岩心分析,确定该区域储层为纯碳酸盐岩储层,碎屑岩和粘土矿物含量很低,盐酸溶蚀率均在90%以上,研究确定采用以盐酸为基液的酸压液体系列技术,进行了不同酸液浓度对钢片的腐蚀试验分析,鲜酸和残酸腐蚀速率对比试验... 通过对普光1井、普光2井岩心分析,确定该区域储层为纯碳酸盐岩储层,碎屑岩和粘土矿物含量很低,盐酸溶蚀率均在90%以上,研究确定采用以盐酸为基液的酸压液体系列技术,进行了不同酸液浓度对钢片的腐蚀试验分析,鲜酸和残酸腐蚀速率对比试验,饱和H2S的鲜酸和残酸腐蚀速率对比试验,筛选了合适的缓蚀剂,研发了适合该储层酸压条件的铁离子稳定剂和硫沉淀控制剂、助排剂。根据储层高温、高含硫、低孔与低渗的物性特征,研发并形成了适合储层酸压改造的前置液加胶凝酸多级交替注入的深度酸压工艺技术以及配套的酸压液体体系。为普光气田主体及周边储量评价和该类气藏的进一步改造提供了可靠的参数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酸化压裂 多级注入 普光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西地区低孔低渗储层改造配套技术及其应用
19
作者 张启汉 张文斌 杨春燕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6年第6期85-92,共8页
青海柴西地区储层为典型的低孔、低渗泥灰岩储层,储层中碳酸盐岩、碎屑岩、泥岩各占有基本相同的比例,对于这类既不同于纯碳酸盐岩也不同于纯砂岩的储层,在改造工艺上有很大难度。通过实施胶凝酸酸压技术、水力加砂+返排技术、醇酸酸化... 青海柴西地区储层为典型的低孔、低渗泥灰岩储层,储层中碳酸盐岩、碎屑岩、泥岩各占有基本相同的比例,对于这类既不同于纯碳酸盐岩也不同于纯砂岩的储层,在改造工艺上有很大难度。通过实施胶凝酸酸压技术、水力加砂+返排技术、醇酸酸化技术和油基压裂技术,在该地区各类探井上共进行措施改造43井次,其中酸化12井次、酸压20井次、加砂压裂11井次,从施工成功率来看,酸压、酸化施工的成功率远大于加砂压裂,现场施工参数和设计符合率在85%以上;施工效果显示,80%的井经过储层改造后产液量有所提高,液体的返排率平均为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西地区 探井 胶凝酸多级注入酸压技术 水力加砂+返排技术 醇酸酸化技术 油基压裂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实验与酸压工艺技术优化 被引量:20
20
作者 车明光 袁学芳 +2 位作者 范润强 王海燕 朱绕云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0-123,157,共4页
使用FATSC实验模拟装置研究了酸用量、酸类型、岩性、岩石纹理、溶蚀量、温度、缝宽、注入速率和注入方式等因素对酸蚀导流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闭合应力时,交联酸更有利于提高酸蚀裂缝导流能力;酸蚀导流能力受岩性和岩石纹理分布影... 使用FATSC实验模拟装置研究了酸用量、酸类型、岩性、岩石纹理、溶蚀量、温度、缝宽、注入速率和注入方式等因素对酸蚀导流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闭合应力时,交联酸更有利于提高酸蚀裂缝导流能力;酸蚀导流能力受岩性和岩石纹理分布影响大,与岩石的酸溶解量线性关系较差;高温时酸蚀裂缝容易形成不连续、较深的点蚀坑,酸反应局部消耗多,降低酸蚀导流能力;交联酸与胶凝酸交替多级注入、闭合酸化等技术有利提高酸蚀导流能力。基于实验结果,对不同岩性碳酸盐岩提出针对性酸压工艺优化技术:纯灰岩使用交联酸酸压工艺、含泥灰岩使用交联酸与胶凝酸交替注入工艺、闭合酸化工艺。优化的酸压工艺技术现场应用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蚀裂缝 导流能力 交联酸 胶凝酸 多级注入 闭合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