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坏血酸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后肾小球内皮多糖-蛋白复合物的影响
1
作者 戴春群 邓美玲 +2 位作者 梁应平 胡衍辉 徐国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25-1128,共4页
目的观察抗坏血酸预处理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后肾小球内皮多糖-蛋白复合物的影响。方法 32只SD健康清洁大鼠随机均分为四组:A组为正常血糖大鼠,B、C、D组首先建立糖尿病模型,A、B组为假手术组,麻醉后行腹部正中切口,小心分离... 目的观察抗坏血酸预处理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后肾小球内皮多糖-蛋白复合物的影响。方法 32只SD健康清洁大鼠随机均分为四组:A组为正常血糖大鼠,B、C、D组首先建立糖尿病模型,A、B组为假手术组,麻醉后行腹部正中切口,小心分离暴露双侧肾蒂游离肾动脉,30min后关闭腹腔;C组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ml,15d后建立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D组每天腹腔注射抗坏血酸200 mg/kg 0.5 ml,15d后建立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大鼠术前30 min(T_1)、游离肾动脉后(T_2)、术后30 min(T_3)、术后6h(T_4)、术后24h(T_5)的血糖(Glu)、尿素氮(BUN)、肌酐(Cr)、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检测术后24h半胱天冬酶-3(caspase-3)、细胞色素C(CytC)和多糖-蛋白复合物的表达情况。结果C、D组大鼠在T_3~T_5时BUN、Cr、MDA水平明显高于A、B组,SOD水平明显低于A、B组(P〈0.05)。与C组比较,D组大鼠T_3~T_5时BUN、Cr、MDA水平明显降低,SOD水平明显升高,caspase-3、CytC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肾小球内皮多糖-蛋白复合物的厚度明显增加,肾组织损伤明显改善(P〈0.05)。结论抗坏血酸预处理可通过减轻糖尿病大鼠肾缺血-再灌注后肾小球内皮多糖-蛋白复合物的损伤从而减轻糖尿病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坏血酸 糖尿病 肾脏 缺血-再灌注损伤 多糖-蛋白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头菌多糖-蛋白复合皮克林乳液特性分析及对α-淀粉酶抑制作用
2
作者 王若彤 王钰 +3 位作者 李文英 范晨 刘靖宇 李波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80,共15页
对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多糖-蛋白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制备猴头菌多糖-蛋白复合皮克林乳液,分析其粒径、Zeta-电位、外观结构、微观结构和流变特性等指标,并对其稳定性及对α-淀粉酶抑制作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猴头菌多... 对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多糖-蛋白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制备猴头菌多糖-蛋白复合皮克林乳液,分析其粒径、Zeta-电位、外观结构、微观结构和流变特性等指标,并对其稳定性及对α-淀粉酶抑制作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猴头菌多糖-蛋白复合物中多糖、蛋白质、糖醛酸含量分别为27.2%、31.7%、11.7%;以其制备的皮克林乳液平均粒径约8.5 nm,Zeta-电位约为–30.28 mV,且乳滴大小均一、分散良好、流动性好,具备良好的储存稳定性(0~7 d)、抗盐离子性能(0~400 mmol·L^(-1))、热稳定性(20~80℃)、巴氏杀菌稳定性;乳液在强碱环境中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在强酸环境中不稳定;7050 g离心10 min出现轻微分层;冻融处理也显著影响乳液稳定性。与多糖-蛋白复合物相比,乳液对α-淀粉酶的抑制率高。研究结果可为猴头菌多糖-蛋白复合物制备稳定的食品级皮克林乳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菌 多糖-蛋白复合物 皮克林乳液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风干燥对刺芹侧耳多糖-蛋白质复合物加工特性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侯江燕 毕书瑜 +5 位作者 崔芳铭 曹谨玲 程艳芬 程菲儿 云少君 冯翠萍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5-103,共9页
对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子实体进行热风干燥处理,检测其色差值、褐变指数、中间指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其美拉德反应程度;提取刺芹侧耳多糖-蛋白质复合物,分析其基本成分、加工特性(溶解性、相对黏度、起泡性、乳化性、硬... 对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子实体进行热风干燥处理,检测其色差值、褐变指数、中间指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其美拉德反应程度;提取刺芹侧耳多糖-蛋白质复合物,分析其基本成分、加工特性(溶解性、相对黏度、起泡性、乳化性、硬度、内聚性、弹性、咀嚼性和凝胶强度)和抗氧化性。结果表明:新鲜刺芹侧耳的色差值最高,干制24 h的最低;新鲜刺芹侧耳的褐变指数与中间指数最低,干燥24 h的褐变指数与中间指数最高。新鲜刺芹侧耳多糖-蛋白质复合物溶解所需时间最长,干燥18、24 h的溶解时间较短;干燥24h的相对黏度最高,新鲜刺芹侧耳的最低;干燥24h的乳化性、起泡性均最好,干燥12、18、24h的乳化稳定性较好,干燥18 h的起泡稳定性较好;干燥24 h的硬度、内聚性、弹性、咀嚼性和凝胶强度均最高;干燥18、24h的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较高,干燥24h的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干燥24h的对超氧阴离子清除率较高,干燥18、24 h的对多酚氧化酶抑制率较高。研究结果可为刺芹侧耳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风干燥 刺芹侧耳 多糖-蛋白复合物 加工特性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多糖复合物的制备及乳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齐军茹 杨晓泉 彭志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34-37,共4页
本文对大豆分离蛋白和多糖共价键合制备反应及其产物的乳化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在60℃,79%相对湿度的条件下两种大分子通过Maillard反应进行共价键合,其产物具有比大豆分离蛋白更高的对油/水乳状液的乳化能力。结果表明,复合物在pH3.0 ... 本文对大豆分离蛋白和多糖共价键合制备反应及其产物的乳化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在60℃,79%相对湿度的条件下两种大分子通过Maillard反应进行共价键合,其产物具有比大豆分离蛋白更高的对油/水乳状液的乳化能力。结果表明,复合物在pH3.0 以及pH10时保持好的乳化活性,并且在高温、高盐条件下乳化活性进一步提高。并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验证了大分子复合物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多糖复合物 制备 乳化性能 美拉德反应 魔芋多糖 大豆分离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多糖复合物的制备及乳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齐军茹 杨晓泉 彭志英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5-78,共4页
本文对大豆分离蛋白和多糖复合物制备反应及其产物的乳化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 .在 6 0℃ ,79 %相对湿度的条件下两种大分子通过Maillard反应进行共价键合 ,其产物具有比大豆分离蛋白更高的对油 /水乳状液的乳化能力。结果表明 ,复合物在p... 本文对大豆分离蛋白和多糖复合物制备反应及其产物的乳化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 .在 6 0℃ ,79 %相对湿度的条件下两种大分子通过Maillard反应进行共价键合 ,其产物具有比大豆分离蛋白更高的对油 /水乳状液的乳化能力。结果表明 ,复合物在pH3.0以及pH10时保持好的乳化活性 ,并且在高温、高盐条件下乳化活性进一步提高。并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验证了大分子复合物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多糖复合物 制备 乳化性能 大豆分离蛋白 美拉德反应 魔芋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拉德反应合成蛋白质—多糖复合物及其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庄海宁 冯涛 《粮食与油脂》 2007年第12期4-7,共4页
该文综述利用美拉德(Maillard)反应制得蛋白—多糖复合物性能,该复合物主要是在干燥状态下利用自发进行美拉德反应所制得,与传统商业使用乳化剂相比,该复合物具有优良乳化性、热稳定性和抑菌性。因此,该复合物在工业上可用作天然乳化剂... 该文综述利用美拉德(Maillard)反应制得蛋白—多糖复合物性能,该复合物主要是在干燥状态下利用自发进行美拉德反应所制得,与传统商业使用乳化剂相比,该复合物具有优良乳化性、热稳定性和抑菌性。因此,该复合物在工业上可用作天然乳化剂、无毒抑菌剂;同时如为多糖与过敏原蛋白复合还具减轻蛋白致敏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拉德反应 蛋白-多糖复合物 乳化性 热稳定性 抑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清蛋白-海藻酸二醛微胶囊的制备及控释特性
7
作者 杨烨 吴莎萍 +4 位作者 王开俊 吴长玲 刘兴泉 吴峰华 王鹏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4-1282,共9页
【目的】以乳清蛋白(WPI)和海藻酸二醛(ADA)为原料制备WPI-ADA共聚物微胶囊,研究WPI和ADA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对微胶囊中姜黄素控释效果的影响,为开发姜黄素的包埋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湿热法制备WPIADA共聚物,利用接枝度、褐变... 【目的】以乳清蛋白(WPI)和海藻酸二醛(ADA)为原料制备WPI-ADA共聚物微胶囊,研究WPI和ADA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对微胶囊中姜黄素控释效果的影响,为开发姜黄素的包埋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湿热法制备WPIADA共聚物,利用接枝度、褐变程度和红外光谱分析探究WPI和ADA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不同比例共聚物对乳液粒径、电位、流变性、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等理化特性的影响,以及共聚物对微胶囊中姜黄素的释放特性的影响。【结果】制备微胶囊最佳的WPI和ADA质量比为1∶3。接枝度、褐变强度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证实了共轭物的形成。在共价结合作用的驱动下,WPI-ADA乳液粒径从415.4 nm减小到325.9 nm,微胶囊包埋率从83.9%增加到95.4%。此外,WPI-ADA共聚物微胶囊表现出较好的热稳定性。体外模拟消化实验结果表明,WPI-ADA共聚物微胶囊对姜黄素表现出缓释行为,且在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中达到最大释放量的时间由12 h延长至24 h。【结论】在共价相互作用下,WPI-ADA共聚物能够改善微胶囊的理化性质和姜黄素的释放特性,可用于修饰微胶囊体系和疏水性活性物质的递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蛋白-多糖复合物 分子间相互作用 控释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素-纤维素复合物的电化学异相合成 被引量:1
8
作者 甄文娟 单志华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3-107,共5页
电压12 V,pH 9~10的条件下,固态的微晶纤维素(MCC)和酪素溶液在铂阳极上异相合成了MCC和酪素的复合物。红外吸收表明复合物由MCC和酪素组成,该复合物不溶于0.1 mol/L的酸和碱,但溶于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复合物的氮含量为9.84%,介于MC... 电压12 V,pH 9~10的条件下,固态的微晶纤维素(MCC)和酪素溶液在铂阳极上异相合成了MCC和酪素的复合物。红外吸收表明复合物由MCC和酪素组成,该复合物不溶于0.1 mol/L的酸和碱,但溶于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复合物的氮含量为9.84%,介于MCC和酪素之间;XRD结果显示复合物的结晶指数较MCC有所降低,在2θ=19,°26.5°出现了新的衍射峰,而MCC的特征衍射峰消失;热重热解曲线也展现了不同于MCC和酪素的失重台阶。本实验通过与化学法对比认为电化学法可以方便快捷地合成多糖和蛋白质的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合成 纤维素酪素复合物 蛋白-多糖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和多糖在界面处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董磊 刘田静 +4 位作者 孔令姗 郭惠玲 李晨晨 超文正 俞苓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97-400,共4页
蛋白质和多糖两种生物大分子在界面处的相互作用对于乳状液和泡沫体系有显著影响。蛋白质和多糖混合后的协同效应可构建新的、功能性的纳、微或宏观结构,改变食品的力学和流动特性,对改良食品,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 蛋白质和多糖两种生物大分子在界面处的相互作用对于乳状液和泡沫体系有显著影响。蛋白质和多糖混合后的协同效应可构建新的、功能性的纳、微或宏观结构,改变食品的力学和流动特性,对改良食品,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蛋白质的界面行为,多糖的界面行为以及蛋白质-多糖复合物的界面行为所做的一些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多糖 蛋白-多糖复合物 相互作用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级共价复合物在递送生物活性物质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常雨 郑逸梅 +2 位作者 罗碧英 滕慧 陈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389-399,共11页
生物活性物质由于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和降血脂活性,是功能性食品开发的良好原料,但在生产加工和储存的过程中大多容易分解。为解决这一问题,围绕蛋白质、多糖和多酚设计了食品级的递送系统,形成的复合物改变了食品的功能和营养特... 生物活性物质由于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和降血脂活性,是功能性食品开发的良好原料,但在生产加工和储存的过程中大多容易分解。为解决这一问题,围绕蛋白质、多糖和多酚设计了食品级的递送系统,形成的复合物改变了食品的功能和营养特性。本文综述了利用蛋白质、多糖、多酚为原料制备不同功能性质的二元或三元食品级复合物的共轭方法、表征和功能性质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复合物作为载体的主要类型,以及在生物活性物质传递系统中的应用,并总结了递送体系与人体胃肠道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了在制备和分析复合物作为递送体系时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多糖-多酚复合物 生物活性物质 递送系统 胃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拉德反应及其产物在递送生物活性物质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植 刘昊天 +2 位作者 刘骞 陈倩 孔保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24-331,共8页
生物活性物质作为许多食品和药品中的功能性成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生物活性物质在加工、贮存和胃肠道环境中极容易分解,这大大限制了它们的应用。因此,如何设计食品级的递送体系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美拉德反应无需添加化学试... 生物活性物质作为许多食品和药品中的功能性成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生物活性物质在加工、贮存和胃肠道环境中极容易分解,这大大限制了它们的应用。因此,如何设计食品级的递送体系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美拉德反应无需添加化学试剂即可自然发生,已被广泛应用于改善蛋白质的功能特性,蛋白质和多糖经美拉德反应得到的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是近年来应用最广泛的载体之一。本文综述了美拉德反应对蛋白质功能特性的影响,以及近年来蛋白质-多糖共价复合物在乳状液、纳米粒子、纳米凝胶和微胶囊等生物活性物质递送体系中的应用,讨论了递送体系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并展望了美拉德反应在制备递送体系方面的应用前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拉德反应 蛋白-多糖共价复合物 生物活性物质 递送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