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粘芽孢杆菌WP防治油麦菜细菌性叶斑病药效试验 被引量:2
1
作者 马红明 杨制业 +1 位作者 何开彩 麻纯文 《云南农业》 2024年第2期79-81,共3页
在生菜主产区选用生物农药50亿CFU/g多粘芽孢杆菌WP开展药效试验,以探索最佳施用量,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多粘芽孢杆菌WP随施用量的增加防效提高,极显著提高至92.59%;1 500倍液3次药后7 d防效比6%春雷霉素WP 1 000倍液极... 在生菜主产区选用生物农药50亿CFU/g多粘芽孢杆菌WP开展药效试验,以探索最佳施用量,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多粘芽孢杆菌WP随施用量的增加防效提高,极显著提高至92.59%;1 500倍液3次药后7 d防效比6%春雷霉素WP 1 000倍液极显著提高,750倍液防效与1.5%噻霉酮As防效差异微小,并且对环境友好,对作物安全,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与其他生物农药轮换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粘芽孢杆菌 细菌性叶斑病 防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矿物接触模式影响矿物溶解机制的实验研究——以多粘芽孢杆菌参与下的微纹长石溶解为例 被引量:23
2
作者 周跃飞 王汝成 +1 位作者 陆现彩 陆建军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7-661,共5页
微生物可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方式影响硅酸盐矿物的溶解。在细菌生长的不同阶段,这两种方式的贡献有所差异。利用微孔滤膜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了多粘芽孢杆菌对微纹长石溶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细菌生长的0~96h内,细菌及代谢产物... 微生物可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方式影响硅酸盐矿物的溶解。在细菌生长的不同阶段,这两种方式的贡献有所差异。利用微孔滤膜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了多粘芽孢杆菌对微纹长石溶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细菌生长的0~96h内,细菌及代谢产物能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共同促进微纹长石的溶解,但微纹长石中各元素的溶出在方式上有一定的差别,K和Si的溶出主要受间接作用的影响,而Al的溶出主要受直接作用的影响。在稳定期和衰亡期,细菌及代谢物均对K,Al,Si三种元素的溶出起较强的促进作用。在长石溶解的过程中,细菌的生长消耗、细菌表面络合作用、代谢物络合作用等均是影响离子浓度变化的重要因素,三种作用的协同效应,使得实验溶液中离子浓度随细菌生长表现出不规则变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粘芽孢杆菌 微纹长石 溶解 直接作用 间接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粘芽孢杆菌抗逆性与益生性的体外评价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福彬 陈宝江 +2 位作者 于会民 许晴 梁陈冲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8-82,共5页
为了探讨多粘芽孢杆菌的抗逆性与益生特性,通过5个试验评定多粘芽孢杆菌的抗热、抗酸、耐胆盐、抑菌性能和粘附性。85℃水浴对多粘芽孢杆菌分别处理2.5,5.0,7.5 min模拟制粒条件;利用pH分别为2、3、4的人工胃液模拟胃液环境;0.3%胆盐模... 为了探讨多粘芽孢杆菌的抗逆性与益生特性,通过5个试验评定多粘芽孢杆菌的抗热、抗酸、耐胆盐、抑菌性能和粘附性。85℃水浴对多粘芽孢杆菌分别处理2.5,5.0,7.5 min模拟制粒条件;利用pH分别为2、3、4的人工胃液模拟胃液环境;0.3%胆盐模拟肠液环境;抑菌试验测定多粘芽孢杆菌发酵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能力;以蛋鸡肠道上皮细胞为模型测定多粘芽孢杆菌的粘附能力。结果表明:多粘芽孢杆菌高温处理7.5min活菌数较对照组减少1.17%(P>0.05)。在耐酸性试验中,pH3的试验组较对照组活菌数降低0.37%(P>0.05)。在耐胆盐试验中,试验组活菌数较对照组降低了0.74%(P>0.05)。多粘芽孢杆菌发酵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环直径分别为0,17.46 mm。粘附性试验结果显示,在每100个蛋鸡肠道黏膜上皮细胞上可以粘附30个多粘芽孢杆菌。因此,制粒温度、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不影响多粘芽孢杆菌活菌数;多粘芽孢杆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的抑制能力,基本不能在蛋鸡消化道内定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粘芽孢杆菌 抗逆性 益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粘芽孢杆菌JW-725抗菌活性物质及其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7
4
作者 赵德立 曾林子 +2 位作者 李晖 陈金瑞 刘成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7-50,共4页
多粘芽孢杆菌JW-725对柑橘青霉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通过5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明确,应用LB培养基培养,初始pH 9.0,30℃,通气量100 mL,接种量为10%,140 r/min振荡培养72 h时的发酵液具有最佳抗菌活性。该菌胞外抗菌物质可用乙酸乙酯单一溶... 多粘芽孢杆菌JW-725对柑橘青霉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通过5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明确,应用LB培养基培养,初始pH 9.0,30℃,通气量100 mL,接种量为10%,140 r/min振荡培养72 h时的发酵液具有最佳抗菌活性。该菌胞外抗菌物质可用乙酸乙酯单一溶剂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工程 多粘芽孢杆菌 抗真菌活性物质 发酵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粘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吸附Cu^(2+)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丁雨 陆现彩 +2 位作者 周跃飞 陆建军 王汝成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75-681,共7页
细菌表面往往存在多种化学基团,能够通过吸附作用影响环境流体中金属元素的活动性,从而与表生条件下的元素富集、矿物成核结晶等地球化学过程密不可分。为了深入认识细菌吸附作用的地球化学意义和环境效应,揭示细菌吸附金属离子的热力... 细菌表面往往存在多种化学基团,能够通过吸附作用影响环境流体中金属元素的活动性,从而与表生条件下的元素富集、矿物成核结晶等地球化学过程密不可分。为了深入认识细菌吸附作用的地球化学意义和环境效应,揭示细菌吸附金属离子的热力学行为,选择了多粘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为研究细菌,系统开展了滴定实验和Cu2+吸附实验。通过连续酸滴定方法分析了细菌表面的化学特征,发现多粘芽孢杆菌在pH值为7.54~6.50范围内,表面带负电荷,表现出质子吸附行为;设计开展了Cu2+吸附实验,发现溶液的pH值对Cu2+吸附有一定影响,可能存在Cu2+与细菌表面质子的交换作用;根据Cu2+吸附等温线拟合计算,发现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根据Langmuir模型计算得到每个细胞的Cu2+饱和吸附量高达1.69×10-7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粘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CU^2+ 吸附 吸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粘芽孢杆菌Dw-6菌株培养条件的优化及其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文凤云 王国永 +3 位作者 李晓丽 董淑丽 孙平 李文巧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34,共5页
10倍稀释法筛选出最佳产抑菌活性物质的多粘类芽孢杆菌Dw-6菌株,试验表明Dw-6菌株最佳培养基为发酵培养基。利用4因素均匀设计方案进行培养基配方的优选,同时进行培养时间和发酵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Dw-6菌株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为(50 ... 10倍稀释法筛选出最佳产抑菌活性物质的多粘类芽孢杆菌Dw-6菌株,试验表明Dw-6菌株最佳培养基为发酵培养基。利用4因素均匀设计方案进行培养基配方的优选,同时进行培养时间和发酵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Dw-6菌株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为(50 mL)蛋白胨3.83 g、酵母浸出粉3.9 g、MgSO4.7H2O0.105 g、K2HPO4.3H2O 0.17 g,最佳培养时间48 h,初始pH 7.0,培养温度30℃。经培养基优化后,Dw-6菌株在培养基初始pH 7.0时,30℃培养48 h的发酵上清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出芽短梗霉菌均表现出很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粘芽孢杆菌 培养条件 发酵液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粘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优化及发酵特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凤权 汤斌 陈中碧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6-48,共3页
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对多粘芽孢杆菌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通过统计学分析,确定发酵培养基,并利用30L发酵罐进行实验,测定发酵过程中相关参数,确定生长代谢曲线。结果表明,发酵效价由优化前的8.6×104U/mL提高到12.9×104U/mL,提... 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对多粘芽孢杆菌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通过统计学分析,确定发酵培养基,并利用30L发酵罐进行实验,测定发酵过程中相关参数,确定生长代谢曲线。结果表明,发酵效价由优化前的8.6×104U/mL提高到12.9×104U/mL,提高近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粘芽孢杆菌 正交设计 发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丽轮枝菌拮抗细菌多粘芽孢杆菌7-4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笑颖 孟成生 雷白时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97-1799,1825,共4页
为筛选对棉花黄萎病病原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具有拮抗作用的芽孢细菌,采用改良的琼脂平板扩散法,通过初筛从各地的土样中分离到84株拮抗细菌菌株,再对其进行复筛,得到1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7-4菌株,并对该菌株... 为筛选对棉花黄萎病病原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具有拮抗作用的芽孢细菌,采用改良的琼脂平板扩散法,通过初筛从各地的土样中分离到84株拮抗细菌菌株,再对其进行复筛,得到1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7-4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鉴定,初步判断其为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丽轮枝菌 拮抗细菌 筛选 鉴定 多粘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FP标记的多粘芽孢杆菌1114在番茄根际的定殖 被引量:8
9
作者 彭祎 谭悠久 黄永春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7-311,共5页
多粘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菌株1114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为研究其在作物根际土壤中的迁移和定殖规律,通过电击转化引入绿色荧光标记质粒pB-SVG101,得到稳定表达的荧光标记菌株,转化后的菌株对青枯菌Ralstonia... 多粘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菌株1114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为研究其在作物根际土壤中的迁移和定殖规律,通过电击转化引入绿色荧光标记质粒pB-SVG101,得到稳定表达的荧光标记菌株,转化后的菌株对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仍保持良好的抑制效果。通过多种接种方法,发现该菌株能通过浸根的方式侵入番茄的维管组织和周围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粘芽孢杆菌 GFP 电击转化 定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麻和红麻微生物脱胶研究——Ⅱ.多粘芽孢杆菌(B.polymyxa)T1163的扩大培养及人工接种脱胶试验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孙庆祥 罗才安 +3 位作者 刘正初 杨瑞林 彭源德 秦翠颜 《中国麻作》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2-46,共5页
本文研究了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T1163的扩大培养方法和人工接种脱胶适宜条件,并进行了脱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立式双层通气搅拌培养罐,装罐容70%的糠饼培养基,接种后在35℃下搅拌不通压缩空气,仅靠接种口(塞无菌棉花)与... 本文研究了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T1163的扩大培养方法和人工接种脱胶适宜条件,并进行了脱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立式双层通气搅拌培养罐,装罐容70%的糠饼培养基,接种后在35℃下搅拌不通压缩空气,仅靠接种口(塞无菌棉花)与环境对流交换气体,培养6小时获最佳扩大培养效果;浸泡人工接种红麻干皮重10~15%的菌液,35℃下湿润发酵,36小时可完成脱胶,添加适量磷酸盐或尿素,24小时即能完成脱胶;还进行了0.5~50kg规模的红麻干皮脱胶试验,与天然脱胶比较,时间明显缩短,精洗率提高,纤维品质改善。文中还就人工接种脱胶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麻 红麻 多粘芽孢杆菌T1163 湿润脱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根际分离的多粘芽孢杆菌固氮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顾小平 吴晓丽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77-381,共5页
对从毛竹根际分离到的菌号为GW-1、GW-5、GW-10、GW-16的4株菌进行鉴定和固氮特性研究,从其菌体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确定为多粘芽孢杆菌。它们固氮的最适温度:GW-1为30~35℃,GW-5、GW-16为30... 对从毛竹根际分离到的菌号为GW-1、GW-5、GW-10、GW-16的4株菌进行鉴定和固氮特性研究,从其菌体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确定为多粘芽孢杆菌。它们固氮的最适温度:GW-1为30~35℃,GW-5、GW-16为30℃,GW-10为35℃,最适固氮pHGW-1、GW-10为7.5左右,GW-5为7.0左右,GW-16为6.0~7.5之间。4株菌都可利用多种碳源固氮,但以葡萄糖、蔗糖、苹果酸3种碳源混合时固氮活性最大。4株菌的最高固氮能力GW-1、GW-5培养96h时分别为156.90、89.37nmol(C2H4)/(h·瓶),GW-10、GW-6培养72h时分别为56.63、83.64nmol(C2H4)/(h·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多粘芽孢杆菌 联合固氮 固氮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氧对多粘芽孢杆菌发酵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饶犇 王亚平 +6 位作者 李娜 周荣华 廖先清 刘芳 陈伟 张光阳 杨自文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5745-5747,共3页
探讨溶氧对于多粘芽孢杆菌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氧量为40%时,多粘芽孢杆菌的芽孢数和抑菌物质产量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0×109个/g和1.2%。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通过补料技术控制溶氧的试验,结果表明,补料能较好的提高多粘芽孢杆... 探讨溶氧对于多粘芽孢杆菌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氧量为40%时,多粘芽孢杆菌的芽孢数和抑菌物质产量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0×109个/g和1.2%。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通过补料技术控制溶氧的试验,结果表明,补料能较好的提高多粘芽孢杆菌的芽孢数和抑菌物质产量,分别达到15×109个/g和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粘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溶氧 补料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丽轮枝菌拮抗细菌多粘芽孢杆菌7-4菌株发酵产抗菌蛋白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雷白时 张冬冬 +3 位作者 王全 姜军坡 王伟 朱宝成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0-65,共6页
为了提高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拮抗细菌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7-4菌株的发酵产抗菌蛋白量,采用单因素法对B.polymyxa7-4菌株发酵培养基所需的碳源、氮源、无机盐进行了筛选,并采用正交试验与单因素试验对7-4... 为了提高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拮抗细菌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7-4菌株的发酵产抗菌蛋白量,采用单因素法对B.polymyxa7-4菌株发酵培养基所需的碳源、氮源、无机盐进行了筛选,并采用正交试验与单因素试验对7-4号菌株的发酵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最适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为:葡萄糖5.0%,大豆蛋白胨5.0%,MnSO40.02%,MgSO4.7H2O 0.10%,培养基初始pH 7.5,种龄10-12 h,30℃摇床培养48 h。经过优化抑菌圈直径增加了5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丽轮枝菌 拮抗细菌 多粘芽孢杆菌 抗菌蛋白 发酵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粘芽孢杆菌发酵放大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荣华 崔怡宁 +2 位作者 饶犇 廖先清 杨自文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1期2634-2636,共3页
研究多粘芽孢杆菌的发酵放大工艺,探索在5t发酵罐中采用不同溶氧、不同碳源A浓度及不同种类的碳源对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混用碳源B和碳源C可以较好的阻止多粘芽孢杆菌自溶,大部分菌体形成芽孢,发酵液中的芽孢数量为5亿/m L,这些研究... 研究多粘芽孢杆菌的发酵放大工艺,探索在5t发酵罐中采用不同溶氧、不同碳源A浓度及不同种类的碳源对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混用碳源B和碳源C可以较好的阻止多粘芽孢杆菌自溶,大部分菌体形成芽孢,发酵液中的芽孢数量为5亿/m L,这些研究为后面的工业化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粘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放大 自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粘芽孢杆菌204产生的高粘性多糖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瑞君 李凤珍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4期34-38,80,共6页
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204能在萄葡糖培养基中,产生具有高粘性的胞外多糖,发酵48—72h产率为12g/L。在浓度为0.6%,1.0%和1.5%时,它的粘度分别为327,3715和44650厘泊、该菌产生的胞外多糖是一种酸性多糖,它由葡萄糖、甘露... 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204能在萄葡糖培养基中,产生具有高粘性的胞外多糖,发酵48—72h产率为12g/L。在浓度为0.6%,1.0%和1.5%时,它的粘度分别为327,3715和44650厘泊、该菌产生的胞外多糖是一种酸性多糖,它由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组成;其克分子比为5:5:2;糖醛酸含量为5.5%;其中1%水溶液具有加热熔化、冷却后凝固的类琼脂性质。本文还讨论了浓度、pH、加热温度和时间,以及添加盐类对比多糖的影响。毒性试验证明,此多糖是无毒的,LD50>10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粘芽孢杆菌 胞外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在多粘芽孢杆菌中的克隆和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荣华 饶犇 +2 位作者 廖先清 胡蔻孜 杨自文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5期3907-3909,共3页
本研究将启动子P43与透明颤菌血红蛋白(Vitreoscilla hemoglobin)基因(vgb)通过重叠PCR进行融合,克隆到芽孢杆菌表达载体p CM20上,将筛选得到的重组载体p CM20-vgb转化多粘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NR1,Western-Blot表明重组菌... 本研究将启动子P43与透明颤菌血红蛋白(Vitreoscilla hemoglobin)基因(vgb)通过重叠PCR进行融合,克隆到芽孢杆菌表达载体p CM20上,将筛选得到的重组载体p CM20-vgb转化多粘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NR1,Western-Blot表明重组菌株表达了VHb蛋白,该蛋白的表达对重组菌体的生长和多粘菌素的产生均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粘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Vitreoscilla hemoglobin)基因 多粘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麻和红麻微生物脱胶研究 Ⅰ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T1163的分离、鉴定和脱胶试验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庆祥 秦翠颜 《中国麻作》 1988年第3期1-6,共6页
从红麻田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T1163,这株菌可在36小时内使红麻脱胶,96小时内基本脱掉黄麻胶质。系统研究了这株菌的适宜培养条件,并采用湿润发酵方式进行了红麻接种T1163菌的小型脱胶试验。结果表明,在有... 从红麻田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T1163,这株菌可在36小时内使红麻脱胶,96小时内基本脱掉黄麻胶质。系统研究了这株菌的适宜培养条件,并采用湿润发酵方式进行了红麻接种T1163菌的小型脱胶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杂菌干扰下,脱胶红麻干皮只需3天时间,比传统的天然脱胶法缩短7天以上,并大大减少纤维损失,使精洗率提高5.7%。文中还就T1163的分类、培养及发酵条件和湿润加菌脱胶法的经济、生态效益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脱胶 多粘芽孢杆菌 黄麻 红麻 润发 发酵方式 湿润 试验 杂菌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预测模型在多粘芽孢杆菌发酵中的应用
18
作者 魏安静 田丽 凤权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2期87-89,104,共4页
多粘芽孢杆菌发酵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反应过程,其诸多参数具有动态非线性。传统的发酵实验都是在不断地尝试中进行的,如果能预测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参数则会大大提高实验效率。用一种智能预测模型,即将Kohonen网络、Elman神经网络和粒... 多粘芽孢杆菌发酵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反应过程,其诸多参数具有动态非线性。传统的发酵实验都是在不断地尝试中进行的,如果能预测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参数则会大大提高实验效率。用一种智能预测模型,即将Kohonen网络、Elman神经网络和粒子群优化算法有机结合,可以预测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参数。该模型的仿真实验结果符合多粘芽孢杆菌发酵的动力学特点,实现了部分参数的有效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该智能预测模型不但能够综合各种单一预测模型的优点,而且能够随时间的推移其内在结构不断变化,适用于多粘芽孢杆菌发酵过程的参数预测和特性优化。相对于传统预测方法,提高了预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预测 多粘芽孢杆菌 发酵特性 建模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粘芽孢杆菌发酵厨余物的初步研究
19
作者 张怡 童应凯 +1 位作者 黄亮 刘敬为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9-31,共3页
通过正交实验和凯氏定氮法,探究多粘芽孢杆菌发酵厨余物的蛋白产量,从而得到培养基最佳配方。研究表明,(NH4)2SO4可以明显提高厨余物中蛋白含量。地衣芽孢杆菌发酵厨余物培养基的最佳配比为:20 g厨余物、10%玉米粉、0.5%(NH4)2SO4、0.01... 通过正交实验和凯氏定氮法,探究多粘芽孢杆菌发酵厨余物的蛋白产量,从而得到培养基最佳配方。研究表明,(NH4)2SO4可以明显提高厨余物中蛋白含量。地衣芽孢杆菌发酵厨余物培养基的最佳配比为:20 g厨余物、10%玉米粉、0.5%(NH4)2SO4、0.01%MgSO4、0.2%K2HPO4、0%CaCO3、0.1%多粘芽孢杆菌,37℃下培养48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粘芽孢杆菌 发酵厨余物 正交实验 凯氏定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粘芽孢杆菌芽孢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技术研究及其在有机肥发酵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秋霞 钟增涛 +1 位作者 徐阳春 沈其荣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76-1281,共6页
采用化学和萌发两种预处理方法,对多粘芽孢杆菌SQR21芽孢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结合扫描电镜比较不同预处理芽孢表面结构和形态变化。结果表明,两种预处理均可在2 h内完成SQR21芽孢的荧光原位杂交,且萌发预处理比化学预处理杂交效率高... 采用化学和萌发两种预处理方法,对多粘芽孢杆菌SQR21芽孢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结合扫描电镜比较不同预处理芽孢表面结构和形态变化。结果表明,两种预处理均可在2 h内完成SQR21芽孢的荧光原位杂交,且萌发预处理比化学预处理杂交效率高,荧光信号强。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萌发预处理芽孢无裂解,而化学预处理芽孢有不同程度的裂解。将萌发预处理荧光原位杂交用于检测猪粪有机肥中二次发酵的SQR21芽孢,发现在37℃,含水量50%的条件下,2 h后芽孢开始生长,4 h后营养体细胞出现,12 h后营养体细胞有显著优势。本研究建立的芽孢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技术,比平板计数更能准确反映多粘芽孢杆菌芽孢的数量和生长动态,在生物有机肥中芽孢杆菌的检测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多粘芽孢杆菌 芽孢 有机肥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