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磁多物理类匀场分层聚焦感知检测技术及管道内检测机器人应用
1
作者 高斌 唐琴 +8 位作者 马秋萍 汝改革 林罡 姜世强 张勇 罗飞 谌梁 莫枭雄 唐东海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3-128,147,共17页
石油和天然气管道是全球能源传输基础设施,管道在线内检测(in-line inspection,ILI)技术是评估管道完整性的重要工具。然而,它面临着诸多检测挑战,如不同类型缺陷的全断面高灵敏检测局限。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电磁多物理类匀场分层聚焦感... 石油和天然气管道是全球能源传输基础设施,管道在线内检测(in-line inspection,ILI)技术是评估管道完整性的重要工具。然而,它面临着诸多检测挑战,如不同类型缺陷的全断面高灵敏检测局限。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电磁多物理类匀场分层聚焦感知原理的高分辨全断面无损检测技术,旨在提升非常规管道的各类缺陷识别能力与检测鲁棒性。首先,针对传统涡流内检测灵敏度与分辨率难以兼顾的问题,设计一种匀场差动高分辨涡流传感结构,引入多参数高斯补偿聚焦感知,优化涡流场的分布均匀性与感知灵敏度,在管道牵拉实验结果中的缺陷检测准确率超过95%。其次,针对磁场匀场传感方面,构建基于零磁扰动机制的匀场高分辨感知架构;通过磁性排斥机制形成稳定的均匀零磁区,显著改善磁压缩效应,在变速工况下对多类型近表面缺陷的高分辨率成像检测。管道牵拉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管道内部Φ5 mm、深度1 mm的连续小孔缺陷进行成像检测。最后,为突破涡流与磁扰动检测在深度方向的探测能力限制,进一步提出融合“磁-声”多物理类匀场分层感知机制,依托磁场-涡流场的相互耦合产生弹性应力波场,实现管道全断面、多类型缺陷的综合识别与评估。实验结果显示,在导波检测对非规则凹坑类缺陷表现受限的情况下,该方法的磁扰动传感仍可获得高达28.7 dB的信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在线内检测技术 电磁多物理 高分辨检测 管道全断面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MD-GAF-MCNN的多传感融合海缆裸露状态识别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伟 汪文东 +3 位作者 游鹏 肖泽鑫 安博文 崔桂艳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97,共8页
【目的】桩基冲刷及海缆登陆段的冲刷监测常采用多波束(侧扫)声呐方法进行扫描测量,根据扫测图像评判冲刷程度,但该方法缺乏实时性,仅在运维时间才获取相关数据。目前海缆冲刷监测常采用温度和振动分析,但现场采集的分布式光纤传感信号... 【目的】桩基冲刷及海缆登陆段的冲刷监测常采用多波束(侧扫)声呐方法进行扫描测量,根据扫测图像评判冲刷程度,但该方法缺乏实时性,仅在运维时间才获取相关数据。目前海缆冲刷监测常采用温度和振动分析,但现场采集的分布式光纤传感信号具有非平稳、非线性且易受噪声干扰的特点,同时存在单一传感器提取特征信息不完备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化变分模态分解(VMD)、格拉姆角场(GAF)和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MCNN)的多传感融合海缆裸露状态识别方法,提高了登陆段海缆裸露状态识别的准确率。【方法】文章所提优化VMD-GAF-MCNN使用信号处理和深度学习的方法实现。首先,提出一种基于希尔伯特变换(HT)计算包络峰度最大值的VMD模数优化方法,利用优化VMD对分布式光纤传感信号进行分解,并利用相关系数法筛选本征模态分量(IMF),提取各阶IMF与原始信号相关系数最大的IMF分量;其次,提出一种GAF二维图像编码方法,利用GAF将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DTS)和分布式光纤声学传感系统(DAS)采集的光纤温度和振动信号筛选出的IMF分量编码成二维图像;最后,设计MCNN结构,随机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将训练集输入网络进行训练,测试集验证网络的有效性,实现海缆裸露状态识别。【结果】利用现场采集的海缆光纤温度和振动数据进行验证,测试准确率达到99.85%,相较于单一传感器分别提高了0.95%和0.85%。【结论】文章所提方法能够准确识别登陆段海缆裸露状态,为制定海缆运维策略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识别 融合 优化变分模态分解 格拉姆角 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感技术学报》期刊征订
3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传感技术学报》是由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和东南大学联合主办,东南大学《传感技术学报》编辑部出版发行的学术性刊物,是我国在介绍传感器理论和应用领域方面较为全面的惟一的学术性刊物,1988年创刊,属大16开月刊。主要刊登传感器、执... 《传感技术学报》是由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和东南大学联合主办,东南大学《传感技术学报》编辑部出版发行的学术性刊物,是我国在介绍传感器理论和应用领域方面较为全面的惟一的学术性刊物,1988年创刊,属大16开月刊。主要刊登传感器、执行器和MEMS等材料、设计、工艺、器件、系统及其应用。《传感技术学报》按栏目分为生物化学类传感器、物理类传感器、传感器信号处理、无线传感器网络和传感器应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发行 技术 器应用 东南大学 微米纳米技术 无线器网络 期刊征订 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传感技术在农业机械精准作业中的应用
4
作者 阿拉坦存布尔 《河北农机》 2025年第16期58-60,共3页
伴随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持续开展,精准农业渐渐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办法。智能传感技术作为精准农业的关键支撑,赋予了农业机械高精度、实时性、可靠的数据感知与反馈能力,在播种、施肥、植保、... 伴随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持续开展,精准农业渐渐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办法。智能传感技术作为精准农业的关键支撑,赋予了农业机械高精度、实时性、可靠的数据感知与反馈能力,在播种、施肥、植保、收获等关键作业阶段起到了核心功用。采用集成位置传感器、图像识别模块、土壤环境传感器和力学监测元件的办法,农业机械具有了对作物状态、作业环境以及机械运行进行全方位感知的能力,实现了从信息采集到作业施行的闭环控制。把边缘计算与信息融合算法相结合,农机系统可动态调控作业参数,做到变量控制及路径优化,明显提升作业的精准度以及作物产量。智能传感技术不仅推动农业机械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进步,更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技术 农业机械 精准作业 多源信息融合 智慧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传感网与因特网融合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杨盘隆 陈贵海 《中兴通讯技术》 2009年第5期24-27,共4页
"泛在协同"是无线传感网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无线传感网与因特网的融合技术成为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文章从设计理念、约束条件和运用模式3个方面分析了融合技术所面临的挑战,指明了技术难点与关键点;围绕网关接入策... "泛在协同"是无线传感网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无线传感网与因特网的融合技术成为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文章从设计理念、约束条件和运用模式3个方面分析了融合技术所面临的挑战,指明了技术难点与关键点;围绕网关接入策略、覆盖技术和无线网状网体系等不同风格的体制,对技术产生背景、主要特点和技术差别进行了介绍和点评。以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SF)组织开展的GENI计划为背景,文章介绍了新体系下的传感网实验平台建设情况,以及GENI技术发展的新构想。根据接入(融合)技术的特点,提出了性能评价的6项准则,并对不同技术体制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文章还对传感网与互联网融合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 融合技术 网关技术 延时自适应网络 代理技术 无线网状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口车流量多时段控制信息的传感融合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胡凡玮 罗敏 +2 位作者 叶黎楠 姜如霞 万渟钰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29-634,共6页
交叉口车流量随机性与不确定性导致车辆信息采集结果的差异化明显。以传感器信息融合为技术支撑,提出交叉口车流量多时段控制方法。利用多传感器采集交叉口交通信息,预处理采集到的数据。采用由指标层与目标层构成的信息融合模型,完成... 交叉口车流量随机性与不确定性导致车辆信息采集结果的差异化明显。以传感器信息融合为技术支撑,提出交叉口车流量多时段控制方法。利用多传感器采集交叉口交通信息,预处理采集到的数据。采用由指标层与目标层构成的信息融合模型,完成交通信息融合。根据信息之间的关联性聚类所有交通信息,明确分类数并划分控制时段。综合考量交叉口通行效率与环境等因素,结合排队长度、平均延误及尾气排放量建立多目标多时段控制模型,由层次分析法明确各目标权值后,采用改进萤火虫算法进行求解,实现交叉口车流量多时段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改善交叉口的拥堵情况,提升通行效率,降低车流饱和度与延误时间,应用优势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口车流量 多时段控制 融合技术 排队长度 改进萤火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B400钢筋金纳米复合材料光声传感微裂纹检测
7
作者 孙雨梦 孙子惠 +2 位作者 杜聪 陈志刚 孙殷楠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365-2377,共13页
为解决传统检测方法抗电磁干扰弱、复杂工况适应性差的问题,针对高铁轨枕HRB400钢筋微裂纹高精度检测的需求,开发了一种基于金纳米复合材料(Au-PDMS)光声传感的超声检测方法。首先,探究光声转换理论模型,制备4.01 wt%,5.23 wt%,6.01 wt%... 为解决传统检测方法抗电磁干扰弱、复杂工况适应性差的问题,针对高铁轨枕HRB400钢筋微裂纹高精度检测的需求,开发了一种基于金纳米复合材料(Au-PDMS)光声传感的超声检测方法。首先,探究光声转换理论模型,制备4.01 wt%,5.23 wt%,6.01 wt%,7.69 wt%浓度梯度Au-PDMS薄膜样品;然后,采用532 nm脉冲激光激发超声信号,结合巴特沃斯带通滤波与db4小波分解复合算法处理数据;最终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搭建HRB400钢筋有限元模型,分析超声信号多维度特征与裂纹深度定量关系。本研究分析采用5.23 wt%浓度样品的超声主频达4.58 MHz、信噪比19.56 dB;实测裂纹深度检测精度640μm。定量研究表明:裂纹深度为1 mm时首波幅值提升;深度3 mm时波形分裂为双峰结构,峰间隔达1.50μs;通过建立裂纹深度与峰值幅度、能量、主频率及到达时间的多参数协同响应模型,实现HRB400钢筋微裂纹量化检测。该系统兼具微米级分辨率、强抗电磁干扰性和复杂工况适应性,为高铁基础设施结构健康监测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声 超声检测 HRB400钢筋 多物理仿真 微裂纹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机器人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融合创新
8
作者 艾永勤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9期95-98,共4页
农业机器人正在逐步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逐步推动农业生产向高效、智能和精准化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具有机械、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等多学科交叉的优势,是农业机器人的核心技术。该文通过探讨农业机器人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 农业机器人正在逐步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逐步推动农业生产向高效、智能和精准化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具有机械、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等多学科交叉的优势,是农业机器人的核心技术。该文通过探讨农业机器人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融合创新,分析农业机器人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阐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业机器人中的应用、实现与优化。最后,讨论两者融合创新所面临的技术挑战与发展前景,提出促进农业机器人与机电一体化技术深度融合的策略。旨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并推动农业向智能化、可持续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器人 机电一体化技术 融合创新 自动化控制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感技术学报》期刊征订
9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F0003-F0003,共1页
《传感技术学报》是由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和东南大学联合主办,东南大学《传感技术学报》编辑部出版发行的学术性刊物,是我国在介绍传感器理论和应用领域方面较为全面的惟一的学术性刊物,1988年创刊,属大16开月刊。主要刊登传感器、执... 《传感技术学报》是由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和东南大学联合主办,东南大学《传感技术学报》编辑部出版发行的学术性刊物,是我国在介绍传感器理论和应用领域方面较为全面的惟一的学术性刊物,1988年创刊,属大16开月刊。主要刊登传感器、执行器和MEMS等材料、设计、工艺、器件、系统及其应用。《传感技术学报》按栏目分为生物化学类传感器、物理类传感器、传感器信号处理、无线传感器网络和传感器应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发行 技术 器应用 东南大学 微米纳米技术 无线器网络 期刊征订 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感技术学报》期刊征订
10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传感技术学报》是由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和东南大学联合主办,东南大学《传感技术学报》编辑部出版发行的学术性刊物,是我国在介绍传感器理论和应用领域方面较为全面的惟一的学术性刊物,1988年创刊,属大16开月刊。主要刊登传感器、执... 《传感技术学报》是由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和东南大学联合主办,东南大学《传感技术学报》编辑部出版发行的学术性刊物,是我国在介绍传感器理论和应用领域方面较为全面的惟一的学术性刊物,1988年创刊,属大16开月刊。主要刊登传感器、执行器和MEMS等材料、设计、工艺、器件、系统及其应用。《传感技术学报》按栏目分为生物化学类传感器、物理类传感器、传感器信号处理、无线传感器网络和传感器应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发行 技术 器应用 东南大学 微米纳米技术 无线器网络 期刊征订 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感技术学报》期刊征订
11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F0003-F0003,共1页
《传感技术学报》是由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和东南大学联合主办,东南大学《传感技术学报》编辑部出版发行的学术性刊物,是我国在介绍传感器理论和应用领域方面较为全面的惟一的学术性刊物,1988年创刊,属大16开月刊。主要刊登传感器、执... 《传感技术学报》是由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和东南大学联合主办,东南大学《传感技术学报》编辑部出版发行的学术性刊物,是我国在介绍传感器理论和应用领域方面较为全面的惟一的学术性刊物,1988年创刊,属大16开月刊。主要刊登传感器、执行器和MEMS等材料、设计、工艺、器件、系统及其应用。《传感技术学报》按栏目分为生物化学类传感器、物理类传感器、传感器信号处理、无线传感器网络和传感器应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发行 技术 器应用 东南大学 微米纳米技术 无线器网络 期刊征订 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联网和光纤传感技术相融合的独居老人监护系统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媛 张雪莲 余晓玫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1-154,共4页
针对独居老人如何得到实时监护,保障其生命安全问题,设计物联网和光纤传感技术相融合的独居老人监护系统,系统感知层通过光纤传感器检测模块采用不同检测点,监测独居老人生活范围中图像、声音、气体数据,这些数据通过网络层中ZigBee通... 针对独居老人如何得到实时监护,保障其生命安全问题,设计物联网和光纤传感技术相融合的独居老人监护系统,系统感知层通过光纤传感器检测模块采用不同检测点,监测独居老人生活范围中图像、声音、气体数据,这些数据通过网络层中ZigBee通信协议传输至应用层中的监控预警模块,监控预警模块对比检测数据和独居老人正常活动下的数据,判定老人出现异常的可能性,若老人出现异常情况,便立即自动报警并将异常数据传输给老人亲属;通过卡尔曼滤波算法对光纤传感器数据进行去噪,然后采用测量方差自适应方法融合传感器数据,获取独居老人的监护状态估计值。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对独居老人相关情况的检测精度较高,能够较好实现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光纤技术 融合 独居老人 监护系统 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种传感技术融合的高铁周界入侵监测报警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宋小齐 袁钱芳 《中国铁路》 2023年第10期143-150,157,共9页
铁路运输的行车安全是重中之重。人员违规上道、非法破坏或穿越铁路栅栏等人为因素,落石塌方、泥石流等客观自然因素,随时对列车行车安全构成重大威胁,高铁周界入侵报警监测技术对保证高铁安全运营具有重要作用。结合现阶段高铁周界入... 铁路运输的行车安全是重中之重。人员违规上道、非法破坏或穿越铁路栅栏等人为因素,落石塌方、泥石流等客观自然因素,随时对列车行车安全构成重大威胁,高铁周界入侵报警监测技术对保证高铁安全运营具有重要作用。结合现阶段高铁周界入侵监测系统应用的具体情况及不足,针对不同场景的关键需求设计不同的监测方案,包括振动光纤+视频融合、毫米波雷达+双光谱融合、激光雷达+视频融合等3种技术方案,并将3种方案在银兰高铁中兰段宝台山隧道口(K357+147)进行现场部署及实测,测试结果表明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周界入侵 监测报警 技术 技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传感器技术的中医脉象复放系统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学民 宋鹏 +3 位作者 周鹏 陆小左 王玥 曹宏梅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04-1609,共6页
为了改进当前脉象模拟技术一致性较差,未考虑中医师的取脉位置和应指压力等缺点,设计了新型脉象发生器和仿生手,利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智能检测中医师的取脉位置和应指压力,实现人体26种临床脉象和被试者脉象的准确复放。经过实验验... 为了改进当前脉象模拟技术一致性较差,未考虑中医师的取脉位置和应指压力等缺点,设计了新型脉象发生器和仿生手,利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智能检测中医师的取脉位置和应指压力,实现人体26种临床脉象和被试者脉象的准确复放。经过实验验证,该系统复放波形、脉图与输入波形间的相关系数R xy均大于0.85,具有显著相关性;脉象主要特征值误差在5%以内。经多名老中医盲测,一致认为本复放系统可应用于中医脉诊课堂教学测试、职业中医师培训考核、中医脉诊研究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脉象 脉象复放 技术 信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分布式声波传感技术在石油行业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5
作者 孙琪真 范存政 +4 位作者 李豪 闫宝强 闫志君 余刚 刘德明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0-59,77,共11页
基于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的光纤分布式声波传感技术(DAS)具有长距离、高灵敏、高空间分辨率、低成本、无源、抗电磁干扰等显著优势,非常契合石油行业中的地震勘探和管道监测等需求。从石油行业的应用需求出发,介绍了光纤DAS技术的基本原... 基于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的光纤分布式声波传感技术(DAS)具有长距离、高灵敏、高空间分辨率、低成本、无源、抗电磁干扰等显著优势,非常契合石油行业中的地震勘探和管道监测等需求。从石油行业的应用需求出发,介绍了光纤DAS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解调技术,并阐述了近年来该研究领域在信噪比增强、探测距离扩展和采样率提升等方面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此外,重点总结了国内外在光纤DAS技术商用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比较了不同企业和机构研发的DAS产品的特点、性能和应用潜力。同时,重点针对光纤DAS技术在VSP测井、微地震探测和管道泛感知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案列进行了阐述,展现出极强的市场竞争力。光纤DAS技术在未来石油行业中的应用研究方面,应加强数据超保真和多分量检波DAS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 分布式声波技术 井中地球物理 VSP 微地震 地震波检测 管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混凝土结构深层裂缝监测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莉 吴桐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3-197,共5页
为了提高混凝土结构深层裂缝监测能力,提出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混凝土结构深层裂缝监测方法。构建混凝土结构深层裂缝分布的光纤传感器监测网络模型,采用光学传感检测技术进行混凝土结构深层裂缝的数据采集,对采集的混凝土结构深层裂缝... 为了提高混凝土结构深层裂缝监测能力,提出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混凝土结构深层裂缝监测方法。构建混凝土结构深层裂缝分布的光纤传感器监测网络模型,采用光学传感检测技术进行混凝土结构深层裂缝的数据采集,对采集的混凝土结构深层裂缝光检测数据进行融合处理,进行混凝土结构深层裂缝光纤传感数据的可视化重构,提取混凝土结构深层裂缝的特征分布信息参量,采用光纤传感检测技术,进行混凝土结构深层裂缝的信息参量估计。采用统计特征分析的方法,实现对混凝土结构深层裂缝的相关物理参数估计和结构检测。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混凝土结构深层裂缝监测的物理参数估计精度较高,对裂缝的检测准确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技术 混凝土 深层裂缝 监测 物理参数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视觉传感及自动跟踪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都东 邹怡蓉 常保华 《航空制造技术》 2010年第9期40-42,共3页
航空航天制造领域的焊接在材料、结构、焊接工艺方法等方面都有其特征,对焊缝自动识别与跟踪的准确性、实时性和适应性也有专门要求。基于结构光法焊缝视觉跟踪技术已经得到实际应用。焊接视觉技术未来的发展应更关注和利用工件焊接区... 航空航天制造领域的焊接在材料、结构、焊接工艺方法等方面都有其特征,对焊缝自动识别与跟踪的准确性、实时性和适应性也有专门要求。基于结构光法焊缝视觉跟踪技术已经得到实际应用。焊接视觉技术未来的发展应更关注和利用工件焊接区域光学特征。探索多传感信息融合的视觉跟踪方法是航空航天制造焊接自动化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踪技术 视觉 焊接区 航空航天制造 信息融合 结构光法 光学特征 焊接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学传感的交直流混合场一体化测量实现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岩松 高利 刘君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0-156,共7页
针对交、直流混合场测量的问题,文中基于电光晶体Pockels效应设计了旋转式光学传感元件,该设计不仅适用于测量交直流混合场,而且抑制了测量中的波动和误差。分别推导了旋转式光学电场传感器测量直流电场、交流电场以及混合场时的传感原... 针对交、直流混合场测量的问题,文中基于电光晶体Pockels效应设计了旋转式光学传感元件,该设计不仅适用于测量交直流混合场,而且抑制了测量中的波动和误差。分别推导了旋转式光学电场传感器测量直流电场、交流电场以及混合场时的传感原理。为了区分不同频率下的电场强度,将Hilbert-Huang时频变换技术应用到光学电场测量,并且给出不同频率下的测量方案。在光学一体化传感器标定后,对混合场进行测量,实验数据表明,所提出的光学电场一体化测量机制适用于准确地测量交、直流混合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 光学原理 时频变换技术 在线校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信息的多层传感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金玮 孙圣和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12-17,共6页
基于多功能传感器对复合信息进行分离和表达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即多层传感和融合技术,可以有效地处理复合信息,提高计算效率。为验证该方案的有效性,研制了一种新型多功能传感器,系由CdS和Fe3O4等化合物在同一基底上烧结... 基于多功能传感器对复合信息进行分离和表达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即多层传感和融合技术,可以有效地处理复合信息,提高计算效率。为验证该方案的有效性,研制了一种新型多功能传感器,系由CdS和Fe3O4等化合物在同一基底上烧结而成,它可以同时用来测量环境温度、湿度及照度。针对复合信息的表达问题,本文还尝试了一种新的多层融合技术,即变量置信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信息 多层技术 变量置信度 多功能 多层信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斑场检测的亚微米级光纤微弯曲传感器
20
作者 张淑清 郑德忠 史锦珊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34-239,共6页
本文介绍一种基于光斑场检测的光纤传感技术,通过光斑场的强度内积(NIP)计算来表征被测位移.它既保证了强度调制式光纤传感器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的优点,又具有与干涉型光纤传感器同一数量级的灵敏度.文中给出了 NIP计算方... 本文介绍一种基于光斑场检测的光纤传感技术,通过光斑场的强度内积(NIP)计算来表征被测位移.它既保证了强度调制式光纤传感器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的优点,又具有与干涉型光纤传感器同一数量级的灵敏度.文中给出了 NIP计算方法,分析了灵敏度和动态范围,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位移灵敏度可达亚微米数量级,位移测量范围为6 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微米位移 光纤技术 光斑 光纤内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