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穿孔转染制备绵羊诱导多潜能干细胞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王聪慧 赵帅 +6 位作者 张译元 王立民 李炜杰 赵兴旺 丁新平 张银国 周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15,共7页
为优化获得绵羊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PS cell)的诱导条件,通过4-D电转染仪,将含有人Oct4、Sox2及Klf4、c-Myc及lin28基因的3个质粒共转染绵羊成纤维细胞,从EH-100、EN-150、CZ-167、CA-137电转程序筛选出适合绵羊成纤维细胞的电转染程序... 为优化获得绵羊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PS cell)的诱导条件,通过4-D电转染仪,将含有人Oct4、Sox2及Klf4、c-Myc及lin28基因的3个质粒共转染绵羊成纤维细胞,从EH-100、EN-150、CZ-167、CA-137电转程序筛选出适合绵羊成纤维细胞的电转染程序;探讨不同细胞密度、质粒质量浓度、质粒质量浓度比及维生素C对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EH-100电转程序,在细胞密度为5×106 mL-1、质粒质量浓度比为1∶1∶1、质粒总质量浓度为0.1mg·L-1、培养液中添加维生素C的质量浓度为0.05mg·L-1时,AP染色阳性(AP+)克隆形成的效率可达到14.0%。说明,优化后的电转染方法和培养方案可有效提高绵羊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的制备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穿孔转染 绵羊成纤维细胞 诱导多潜能性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尿源性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应用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明 孙震晓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03-1109,共7页
人尿源性干细胞(human urine-derived stem cells,hUSCs)是从人尿液中通过常温离心分离培养出来的具有良好增殖活性和多向分化能力的成体干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其在组织器官修复、疾病治疗、药物活性及毒性替代筛选等领... 人尿源性干细胞(human urine-derived stem cells,hUSCs)是从人尿液中通过常温离心分离培养出来的具有良好增殖活性和多向分化能力的成体干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其在组织器官修复、疾病治疗、药物活性及毒性替代筛选等领域均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且已能实现多种途径向尿源性多潜能干细胞(urine-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u-iPSCs)转化,但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如人尿液源性干细胞的来源尚不明确,定向诱导多潜能干细胞分化的条件选择及如何提高重编程效率等.本文对hUSCs的来源、分离培养方法、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研究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总结了由hUSCs向u-iPSCc诱导的方法及其应用前景,为hUSCs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尿源干细胞 分离培养 生物学特征 应用 尿源多潜能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种嵌合体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3
作者 于静 杨杨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8-132,共5页
在发育生物学中,嵌合体是指在同一个个体中,由基因型不同的细胞或组织相互接触且维持各自并存的混合状态。如果细胞来自不同的物种,所组成的个体就被称为异种嵌合体,也称为种间嵌合体。如果细胞来自同一物种,则称为同种嵌合体,也叫种内... 在发育生物学中,嵌合体是指在同一个个体中,由基因型不同的细胞或组织相互接触且维持各自并存的混合状态。如果细胞来自不同的物种,所组成的个体就被称为异种嵌合体,也称为种间嵌合体。如果细胞来自同一物种,则称为同种嵌合体,也叫种内嵌合体。本文着眼于异种嵌合体,首先介绍了异种嵌合体的起源,随后就不同干细胞来源的异种嵌合体的发展和形成异种嵌合体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异种嵌合体在研究领域的应用和临床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嵌合体 多潜能性干细胞 多能干细胞 发育潜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H1foo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4
作者 许荣 张春林 +2 位作者 宁静 李建 雷安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1-26,共6页
【目的】构建小鼠pMX-H1foo逆转录病毒载体,并使其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中异位表达,为进一步研究H1foo在重编程方面的作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根据NCBI公布的小鼠H1foo基因的mRNA序列设计引物,以小鼠卵巢组织总RNA为模板,RT-PC... 【目的】构建小鼠pMX-H1foo逆转录病毒载体,并使其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中异位表达,为进一步研究H1foo在重编程方面的作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根据NCBI公布的小鼠H1foo基因的mRNA序列设计引物,以小鼠卵巢组织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小鼠H1foo CDS序列,并连接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MX上。经双酶切鉴定和测序比对正确后,利用磷酸钙转染包装细胞plat-E的方法制备H1foo病毒液并感染MEF细胞,进一步收集感染的细胞进行半定量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分析其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得到915bp的H1foo基因,构建得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MX-H1foo。该载体制备的病毒能够感染MEF细胞,并且H1foo在MEF细胞中与细胞核共定位,而对照组绿色荧光蛋白(GFP)遍布整个细胞。【结论】成功构建了pMX-H1foo逆转录病毒载体,并在MEF中进行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foo基因 逆转录病毒载体 多潜能性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