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鉴别脊柱结核和脊柱转移瘤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玥 江光前(综述) +1 位作者 万兵 李红(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44-550,共7页
脊柱结核和脊柱转移瘤是临床常见疾病,可能导致严重的临床症状和不良后果。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序列为脊柱提供了无创且多角度、多平面、高分辨率图像,对两者的鉴别有较大价值,但两者的MRI表现存在重叠,且常规形态学MRI序列在提供组织... 脊柱结核和脊柱转移瘤是临床常见疾病,可能导致严重的临床症状和不良后果。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序列为脊柱提供了无创且多角度、多平面、高分辨率图像,对两者的鉴别有较大价值,但两者的MRI表现存在重叠,且常规形态学MRI序列在提供组织微观结构和疾病病理生理定量信息方面作用有限。功能MRI技术通过分析椎体内脂肪含量、水分子弥散、微循环灌注、组织异质性等微观量化指标,敏感反映两种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差异,基于人工智能的MRI影像组学通过高效挖掘图像多元化、深层次特征,精确评估病灶微环境的异质性,相较于传统形态学和统计学,均对提高两者的鉴别诊断效能具有极大的潜能。联合应用功能MRI技术与基于人工智能的MRI影像组学在提高两者诊断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方面已展现出巨大的前景。文章主要就常规MRI、功能MRI与基于人工智能的MRI影像组学在脊柱结核和脊柱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协同应用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脊柱转移瘤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床-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影像组学的胶质母细胞瘤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无创鉴别模型构建及验证
2
作者 宋婷婷 洪士强 +3 位作者 祝贺 郑蕾 吴昌顺 冯虹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1-49,72,共10页
目的针对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影像学鉴别难题,探讨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对两者术前无创性鉴别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173例经病理或诊断... 目的针对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影像学鉴别难题,探讨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对两者术前无创性鉴别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173例经病理或诊断性放疗确诊的颅内占位患者病例(GBM 118例,PCNSL 55例),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n=121)与验证集(n=52)。收集术前临床数据(血清学指标、影像学表现)及多模态MRI序列[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contrast-enhanced T1-weighted imaging,CE-T1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 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T2-FLAIR)序列、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b=1000 s/mm^(2))、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勾画肿瘤核心区(排除瘤周水肿)作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通过Z-score标准化后,联合Mann-Whitney U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筛选关键特征,采用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分类器及10折交叉验证法建模并验证。建立临床模型、4个单一序列影像组学模型、多模态影像组学模型及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比较以上各个模型预测效能,选出最佳模型。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评估模型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AUC差异,校准曲线评价模型拟合能力,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临床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AUC分别为0.83(95%CI:0.76~0.90)和0.74(95%CI:0.61~0.87)。影像组学模型中,多模态的T1+ADC+T2+DWI Model表现最佳,训练集和验证集AUC分别为0.93(95%CI:0.88~0.98)和0.84(95%CI:0.72~0.96)。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进一步提升诊断效能,训练集AUC 0.94(95%CI:0.90~0.98)(准确度90.2%,敏感度96.7%),验证集AUC 0.85(95%CI:0.74~0.96)(准确度88.6%,敏感度83.3%),其预测准确性及临床净获益均显著优于单一模型。结论临床-多模态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可精准区分GBM与PCNSL,其无创性诊断效能为术前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有望减少活检需求并优化诊疗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临床特征 影像组学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廖明莎 陈澜菁 +3 位作者 苟玉林 曾妮 傅建梅 戴贵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318-1328,共11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易损斑块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其破裂与脱落在缺血性卒中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早期识别颈动脉狭窄程度和易损斑块成分特征,进行针对性防治,可改善患者预后。多模态MR... 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易损斑块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其破裂与脱落在缺血性卒中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早期识别颈动脉狭窄程度和易损斑块成分特征,进行针对性防治,可改善患者预后。多模态MRI不仅能清晰显示CAS易损斑块的形态与大小,还可借助多参数成像技术评估斑块成分、炎症反应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等,从而实现对斑块的全面评估。本综述通过回顾多模态MRI在CAS易损斑块评估中的应用进展,分析斑块特征对缺血性卒中的影响,探讨该技术在C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od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the Assessment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Vulnerable Plaques LIAO Mingsha,CHEN Lanjing,GOU Yulin,ZENG Ni,FU Jianmei,DAI Guidong.Department of Radiology,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Precision Imaging and Intelligent Analysis Key Laboratory of Luzhou,Luzhou 646000,ChinaAS易损斑块成像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新生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信号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孙亲利 曹盼 +5 位作者 张育苗 王苗苗 刘衡 宁宁 鱼博浪 杨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0-167,共8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常规MRI、磁共振扩散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对局灶性白质损伤(PWML)信号分型的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GE 3.0T磁共振设备行头颅MRI检查诊断为PWML的新生儿...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常规MRI、磁共振扩散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对局灶性白质损伤(PWML)信号分型的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GE 3.0T磁共振设备行头颅MRI检查诊断为PWML的新生儿。扫描序列包括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扩散张量成像(DT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ESWAN)。DTI及ESWAN经过图像后处理,分别得到相应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幅度图及相位图。观察PWML病灶在T1WI、T2WI、ADC图及幅度图的信号表现,进行信号组合分型,统计每一类型病例数。结果共纳入PWML新生儿84例,早产儿47例,足月儿37例。以T1WI所示病灶为基础,进行各序列图像病灶信号一一对应观察,共发现7种信号类型,归为3组:(1)Ⅰ型最多,59例,占70.24%,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ADC图低信号、幅度图高信号;(2)Ⅱ型7例,占8.33%,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ADC图低信号、幅度图低信号;(3)Ⅲ~Ⅶ型即含等信号组26例,占30.95%,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低/等信号、ADC图低/等信号、幅度图高/等信号。比较3组不同信号类型在早产儿、足月儿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信号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PWML病灶的特点。多模态MRI信号分型有助于判断PWML病灶的损伤类型,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局灶性白质损伤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尼玛 尼玛卓嘎 曾燕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0年第3期84-89,124,共7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HIE)的MRI诊断价值,提高对该病的MRI诊断率。方法选择对象为2019年1月-2020年4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确诊的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患儿共70例,扫描序列包括常规MRI平扫序列(T1WI、T2WI...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HIE)的MRI诊断价值,提高对该病的MRI诊断率。方法选择对象为2019年1月-2020年4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确诊的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患儿共70例,扫描序列包括常规MRI平扫序列(T1WI、T2WI、T2Flair)、磁共振弥散加权DWI序列,磁共振磁敏感加权SWI序列,观察分析缺氧缺血脑病在各序列的信号表现。结果在70例缺氧缺血脑病患儿中,早产儿18例,足月儿52例,轻度HIE 20例,中度HIE 36例,重度HIE 14例;MRI检出脑水肿者22例,颅内出血者30例,脑白质损伤24例,双侧基底节和丘脑病变8例,脑白质软化5例。结论本组HIE患儿以脑白质损伤及颅内出血、脑水肿为主要表现。多模态磁共振序列有助于HIE早期诊断和分型,值得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新生儿 缺氧缺血 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胶质瘤基因分型及预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赵焕 白岩 王梅云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8-102,共5页
脑胶质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易复发、预后较差,危害巨大。脑胶质瘤的基因分型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预测具有重要意义。磁共振成像作为脑胶质瘤诊断与评估的首选方法,在反映基因分型以及预后评估方面具有很大价值。作者... 脑胶质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易复发、预后较差,危害巨大。脑胶质瘤的基因分型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预测具有重要意义。磁共振成像作为脑胶质瘤诊断与评估的首选方法,在反映基因分型以及预后评估方面具有很大价值。作者对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胶质瘤基因分型及预后评估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脑胶质瘤 基因分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评估直肠癌术前分期、放化疗后再分期、放化疗疗效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郭晓霖 薛良圆 +3 位作者 田春梅 董立杰 陈亮 张林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1-185,共5页
直肠癌是一种我国乃至全球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常规MRI及功能MRI在直肠癌的应用方面发展迅速。本文汇总高分辨率MRI、动态对比增强MRI、扩散加权成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MRI在评估直肠癌术前分期、放化疗后再分期、放化疗疗效... 直肠癌是一种我国乃至全球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常规MRI及功能MRI在直肠癌的应用方面发展迅速。本文汇总高分辨率MRI、动态对比增强MRI、扩散加权成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MRI在评估直肠癌术前分期、放化疗后再分期、放化疗疗效方面的国内外文献,希望将各模态MRI的优劣势整合,为临床的诊治提供更加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磁共振成像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术前分期 放化疗后再分期 放化疗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胶质母细胞瘤与脑转移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郝之月 高阳 吴琼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5-129,共5页
胶质母细胞瘤与脑转移瘤是两种中枢神经系统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常规影像序列中表现出相似的影像特征,因此无法实现准确鉴别,特别是对于缺乏病史支持的单发转移瘤,术前正确的鉴别诊断对于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及预后的分析具有重要... 胶质母细胞瘤与脑转移瘤是两种中枢神经系统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常规影像序列中表现出相似的影像特征,因此无法实现准确鉴别,特别是对于缺乏病史支持的单发转移瘤,术前正确的鉴别诊断对于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及预后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多模态MRI在胶质母细胞瘤与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中体现出了较高的临床价值,但各MRI模型在鉴别两种病变时准确度与特异度不同,联合使用多种MRI模型可有效提高诊断效能。并且由于两种病变水肿形成机制的差异,瘤周水肿区的各参数在鉴别两种病变时诊断效能更高。本文就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动态对比增强MRI、扩散张量成像以及血氧水平依赖功能MRI等多模态MRI技术在胶质母细胞瘤与脑转移瘤鉴别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并扩展了一些未来可能用于解决这一临床问题的其他MRI模型,如平均表观传播扩散MRI、神经突定向扩散与密度成像以及扩散微结构成像等,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灌注成像 扩散成像 胶质母细胞瘤 脑转移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多模态磁共振脑成像与炎性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凌琰鑫 汪雨婷 +3 位作者 邓杰 杨虹莉 程燕 邱丽华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6-131,144,共7页
抑郁症发病率、自杀率逐年攀升,已成为一个严峻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较多研究显示,外周血炎性标志物与抑郁症的病理生理过程关系紧密。炎性标志物与抑郁症的相关性可通过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进行表征,进一步加深了对抑郁症进展、治... 抑郁症发病率、自杀率逐年攀升,已成为一个严峻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较多研究显示,外周血炎性标志物与抑郁症的病理生理过程关系紧密。炎性标志物与抑郁症的相关性可通过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进行表征,进一步加深了对抑郁症进展、治疗靶点选择以及预后评估的探索。本文简要综述近年来炎性标志物与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的影像学表征在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及潜在不足,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炎性标志物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联合磁共振波谱对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假性进展鉴别诊断价值
10
作者 秦晓晓 李晓茁 +1 位作者 郭泓利 张利静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736-1741,共6页
目的 探讨多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联合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在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假性进展(pseudoprogression,PsP)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4... 目的 探讨多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联合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在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假性进展(pseudoprogression,PsP)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4年3月就诊于石家庄平安医院的10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胶质瘤的患者,并根据修订版脑胶质瘤治疗反应评估标准将脑胶质瘤患者分为两组,70例术后复发的患者分为复发组,34例术后PsP的患者分为PsP组,并选择同期就诊的73例脑胶质瘤患者为模型验证对象。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多模态fMRI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标准化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与MRS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分析多模态f MRI和MRS在诊断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PsP的临床效能。结果 复发组的ADC水平低于PsP组(P<0.05);CBV、胆碱(choline,Cho)/肌酸(creatine,Cr)和Cho/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ic acid,NAA)水平高于PsP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DC、CBV、Cho/Cr和Cho/NAA水平均是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多模态fMRI联合MRS在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PsP鉴别诊断中的AUC为0.916,联合后的AUC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对多模态fMRI联合MRS构建的联合模型进行预测验证,结果显示AUC为0.929,95%CI(0.844~0.976),敏感度88.46%,特异度91.49%,与前期模型建立时联合预测ROC曲线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多模态fMRI联合MRS在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PsP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 脑胶质瘤 术后复发 假性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心脏磁共振在左心衰竭病因分析方面的应用进展
11
作者 耿琦琦 刘晓飞 +4 位作者 田春梅 董立杰 陈亮 张林 于蒙蒙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4-170,共7页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其中,左心衰是HF中最常见的类型,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但HF病因繁多,明确潜在病因一直是临床上的重大挑战。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能够无创评估心脏结构...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其中,左心衰是HF中最常见的类型,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但HF病因繁多,明确潜在病因一直是临床上的重大挑战。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能够无创评估心脏结构、功能及心肌表征等多方面信息,已经成为HF诊断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但受空间和时间分辨率的限制,CMR在对心脏细微结构和动态功能的精确评估上仍存在偏差,且对某些特定病理的检测敏感性仍需提高。本文就CMR新技术在HF病因诊断方面的应用进展予以总结,旨在深入探讨不同病因导致的HF在CMR多种序列上的特征表现,以提高早期检出率,为临床诊疗提供影像依据,并有望为将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左心衰 心脏磁共振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病因分析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磁共振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脑结构-功能耦合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周宇 王海宝 +5 位作者 齐向明 李大山 方杰 邹帆 汪海龙 郭玲玲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79,共6页
目的首次结合分数低频振幅(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fALFF)方法与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技术,系统探讨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脑结构-功能耦合特征及其... 目的首次结合分数低频振幅(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fALFF)方法与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技术,系统探讨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脑结构-功能耦合特征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联机制。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57名ESRD患者及45名健康对照者,两组均接受头颅3D-T1结构像、静息态功能MRI(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扫描及认知功能评估测试[包括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连线试验A(Trail Making Test A,TMT-A)]。获取两组f ALFF及灰质体积(gray matter volume,GMV)图,计算每个体素的f ALFF与GMV的比值得到结构-功能耦合(f ALFF/GMV)图,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将具有差异脑区的f ALFF/GMV值与认知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ESRD患者双侧海马、豆状壳核、颞中回、小脑Cere8区及右侧杏仁核、嗅皮质、海马旁回、左侧豆状苍白球、梭状回、小脑Cere7b区f ALFF/GMV值增加,双侧内侧额上回、顶下小叶f ALFF/GMV值降低(P<0.001,FDR校正)。左侧豆状壳核、左侧豆状苍白球与MMSE总分存在显著负相关;左侧豆状壳核与Mo CA总分存在显著负相关;双侧内侧额上回与TMT-A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FDR校正)。结论ESRD患者在默认网络、执行控制网络多个相关脑区表现出显著的结构-功能失耦合现象,且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结构-功能耦合 认知功能障碍 磁共振成像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症状性发育性静脉畸形的磁共振影像特征与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金贝贝 温馨如 宋建勋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37-142,共6页
脑症状性发育性静脉畸形(symptomatic developmental venous anomaly,SDVA)是发育性静脉畸形因静脉高压、血栓形成或占位效应引发神经系统症状的临床亚型,常见表现包括出血、癫痫、头痛及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MRI是SDVA诊断及症状评估... 脑症状性发育性静脉畸形(symptomatic developmental venous anomaly,SDVA)是发育性静脉畸形因静脉高压、血栓形成或占位效应引发神经系统症状的临床亚型,常见表现包括出血、癫痫、头痛及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MRI是SDVA诊断及症状评估的核心工具,其多序列成像能力可清晰显示DVA特征性“海蛇头”征象,即放射状髓静脉汇聚至引流静脉,多模态MRI技术可以全面分析病变血流动力学、脑实质损伤及并发症。目前,尽管MRI在关于SDVA的研究中取得了部分成果,但仍存在病理验证缺失及病理生理机制不明等局限性。本文系统总结MRI在SDVA及其伴发病变影像学特征研究中的最新进展,强调多模态MRI技术在提升诊断精度、揭示病理生理机制中的重要价值,同时指出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及今后研究的方向,旨在为临床医生针对SDVA的诊断、治疗以及相关机制研究提供参考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发育性静脉畸形 血管畸形 引流静脉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心脏磁共振在非致密性心肌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佳琪 曹金凤 +3 位作者 祝令称 刘杨颖秋 袁森 罗昕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8-182,共5页
非致密性心肌病(noncompaction cardiomyopathy,NCCM)是一种遗传异质性疾病,近年来的发病率逐渐提高,但对其诊断和预后评估一直是临床上的重要挑战。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成像能够提供心肌结构、功能、活性以及... 非致密性心肌病(noncompaction cardiomyopathy,NCCM)是一种遗传异质性疾病,近年来的发病率逐渐提高,但对其诊断和预后评估一直是临床上的重要挑战。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成像能够提供心肌结构、功能、活性以及组织定量等多方面的信息,在心肌病领域发挥出独特优势。本篇综述围绕NCCM相关的CMR技术展开,就常规CMR技术及CMR新技术在NCCM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进展予以总结,旨在深入探讨NCCM的发病机制、提高早期检出率,进而有效指导临床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同时,希望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工作,为新技术在该病中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致密性心肌病 心脏磁共振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诊断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震荡后综合征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严家豪 黄文静 张静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207,共6页
脑震荡后综合征(postconcussional syndrome,PCS)是脑外伤后最常见的慢性后遗症。PCS的损伤机制涉及多种神经病理生理过程,目前尚不明确。越来越多的磁共振成像技术,例如,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灌注加权成像(per... 脑震荡后综合征(postconcussional syndrome,PCS)是脑外伤后最常见的慢性后遗症。PCS的损伤机制涉及多种神经病理生理过程,目前尚不明确。越来越多的磁共振成像技术,例如,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hydrogen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等被用于探究PCS从急性期到慢性期的神经病理生理变化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本文根据患者受伤的不同时期及其疾病进展进行纳入,对多种高级MRI手段在PCS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从不同角度了解其潜在神经病理机制,更好地服务于疾病的诊疗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震荡后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结构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病理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功能成像评估脑胶质瘤IDH1基因状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安琪(综述) 丁爽(审校)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78-681,共4页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近年来随着对脑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基因状态的不断研究,IDH1基因突变状态对脑胶质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从解剖水平、功能水平以及分子...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近年来随着对脑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基因状态的不断研究,IDH1基因突变状态对脑胶质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从解剖水平、功能水平以及分子水平来评估肿瘤的IDH1突变状态,从而指导临床精确设计治疗方案和为预后评估提供更加准确的影像学信息,进一步提高脑胶质瘤的临床综合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异柠檬酸脱氢酶 基因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磁共振的影像组学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魏焕焕 付芳芳 +3 位作者 吴亚平 孟楠 魏巍 王梅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79-1083,共5页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导致的肝实质反复损伤及修复的结果,是发展到肝硬化的必经步骤,及时准确的早期诊治可以延缓甚至逆转肝纤维化的进展。非侵入性的肝纤维化诊断技术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利用影像组学对多模态磁共振的影像图...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导致的肝实质反复损伤及修复的结果,是发展到肝硬化的必经步骤,及时准确的早期诊治可以延缓甚至逆转肝纤维化的进展。非侵入性的肝纤维化诊断技术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利用影像组学对多模态磁共振的影像图像进行高通量的数据提取,使图像信息转变为定量的数字信息并通过相关组学模型的构建实现对肝纤维化的诊断及分期评估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基于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的影像组学技术在肝纤维化诊断和分期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群-肠-脑轴失调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婉婷 张小玲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8-162,共5页
肠-脑轴是一个双向的信息交流通路,肠道微生物群作为肠-脑轴的关键调节因子之一,不仅参与维持肠道稳态和调节肠道功能,还可以通过肠神经系统与大脑直接交流并相互传递信息。目前已有研究证实肠道微生物群的失调可能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肠-脑轴是一个双向的信息交流通路,肠道微生物群作为肠-脑轴的关键调节因子之一,不仅参与维持肠道稳态和调节肠道功能,还可以通过肠神经系统与大脑直接交流并相互传递信息。目前已有研究证实肠道微生物群的失调可能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精神心理及代谢性疾病之间存在联系,但其背后的作用机制仍未阐明清楚。本文围绕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肠道微生物群失调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精神心理及代谢性疾病的作用及研究进展,综述了肠道菌群与脑结构及功能的关联性,旨在探究肠道微生物在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群 肠-脑轴 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多模态影像技术对气血理论的现代诠释
19
作者 刘蕾 刘蓓 +4 位作者 钟利群 邹忆怀 李小圳 赵天佐 陈正光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2-658,共7页
气血理论作为中医理论的核心部分,阐释了气与血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该理论中某些概念的抽象性,使得对其深入理解和研究面临挑战。近年来,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进步,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途径。脑多模... 气血理论作为中医理论的核心部分,阐释了气与血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该理论中某些概念的抽象性,使得对其深入理解和研究面临挑战。近年来,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进步,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途径。脑多模态MRI不仅能提供丰富的结构、代谢和功能信息,还具有高时间、空间分辨率,以及多参数分析的优势。利用这一技术对中医气血理论与脑部变化的相关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病理观察及功能连接(FC)研究,可为中医气血理论提供具象化、可视化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气血理论 现代化 脑功能 脑灌注 脑白质纤维素 机遇 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相关认知障碍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20
作者 陈晴晴 沈晶 +2 位作者 朱贞洋 姜斌 伍建林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5-88,共4页
化疗相关认知障碍(chemotherapy-related cognitive impairment, CRCI)是指非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化疗后引起的脑认知功能损害,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MRI技术蓬勃兴起,结构和功能MRI已成为探究CRCI神经机制有效方法并不断取得进展... 化疗相关认知障碍(chemotherapy-related cognitive impairment, CRCI)是指非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化疗后引起的脑认知功能损害,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MRI技术蓬勃兴起,结构和功能MRI已成为探究CRCI神经机制有效方法并不断取得进展。影像组学和人工智能在CRCI脑影像数据分析研究中亦得到逐渐发展和完善,并取得可观成果。本文就上述多模态MRI领域的CRCI研究进展予以综述,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旨在为今后解读CRCI详细神经病理机制提供MRI新视野和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相关认知障碍 磁共振成像 结构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