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5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样生物污水净化系统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夏雪芬 董发开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80-82,共3页
传统的污水生物处理方法经过近100年的应用和技术改进,其工艺和设备日臻完善,但仍存在投资大、能耗高、管理复杂等缺点。多样生物污水净化系统是按照食物链代谢规律,设置微生物-植物-水生动物3个处理单元。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微生物的... 传统的污水生物处理方法经过近100年的应用和技术改进,其工艺和设备日臻完善,但仍存在投资大、能耗高、管理复杂等缺点。多样生物污水净化系统是按照食物链代谢规律,设置微生物-植物-水生动物3个处理单元。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微生物的食料在第1单元被厌氧微生物消化降解成CO_2、H_2O、NH_4^+、CH_4和PO_4^(3-)等,除CH_4作为生物能源可回收利用外,其他物质都是植物的营养物质,在第2单元被藻类等多种植物吸收,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植物细胞,并释放O_2。在第1、第2单元增殖的过量细胞和藻类成为水生动物的食料,在第3单元被浮游动物和鱼类捕食并转化成动物蛋白。污水中有机物在3个单元组成的生态净化系统中被多样生物逐级利用,最终转化成植物细胞和动物蛋白,使污水得到净化达到三级处理水平,不产生二次污染,是对环境安全的污水处理新技术之一,成为21世纪的新科技。该污水净化系统通过达到自我调控生态平衡,具有工艺流程简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管理简便等优点,适合我国国情且应用前景广阔,尤其适用于小城镇污水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 净化 多样生物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模式:基于生物多样性典型案例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惠远 冯骥 +2 位作者 张哲 齐月 刘海燕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生物多样性典型案例是展示和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重要实践,深入挖掘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典型模式对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27个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典型案例是展示和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重要实践,深入挖掘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典型模式对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27个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数据),并以参与主体、主要做法、案例特点、保护成效以及影响力等为依据,凝练形成五类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模式:①物种及栖息地保护带动的目标引领模式类的案例数量居多,占比为43.2%,表明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是保护生态系统和物种最有效的方式;②制度先行的政策驱动模式类的案例较少,占比为4.4%,但仍是我国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强有力措施之一;③强化能力建设的基础保障模式的案例数量占比为20.3%,案例内容涉及调查评估、执法监督等方面,个别案例运用了AI等最新技术开展调查,科技创新是今后关键工作;④可持续利用的产业带动模式类的案例占比为14.1%,该模式有利于促进生物资源合理利用,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⑤全民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类的案例占比为18.1%,该模式能够有效带动社会各界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提升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基于上述分析结果,建议进一步健全就地与迁地保护体系,加快完善各项政策制度体系建设,提升调查监测的科技化、智慧化水平,探索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模式,多渠道畅通公众参与路径,以期加快推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 案例 实践模式 公众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添加剂对巨菌草青贮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
作者 车建美 王阶平 +3 位作者 郑雪芳 陈燕萍 蓝江林 刘波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8-123,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添加剂对巨菌草的青贮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试验设置6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CK组)添加等量无菌水,试验组分别添加0.4%蜡状芽孢杆菌FJAT16537(FJAT16537组)、侧孢短芽孢杆菌FJAT26384(FJAT26384组)、藤黄...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添加剂对巨菌草的青贮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试验设置6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CK组)添加等量无菌水,试验组分别添加0.4%蜡状芽孢杆菌FJAT16537(FJAT16537组)、侧孢短芽孢杆菌FJAT26384(FJAT26384组)、藤黄微球菌FJAT25102(FJAT25102组)、短短芽孢杆菌FJAT8672(FJAT8672组),以及0.4%巨菌草汁FJATGW(FJATGW组)与巨菌草混合。青贮20 d。结果表明,FJATGW组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JAT25102组和FJAT8672组的粗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JAT25102组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JAT16537组、FJATGW组、FJAT25102组和FJAT8672组的乙酸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FJAT26384组的丁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FJATGW组的异丁酸、异戊酸和戊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FJAT8672组的丙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巨菌草青贮的优势细菌属为乳杆菌属和魏斯氏菌属,乳杆菌属在FJAT25102组和FJATGW组中的相对丰度低于对照组,魏斯氏菌属在FJAT16537组和FJAT25102组中的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巨菌草青贮优势真菌属为假丝酵母属。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添加剂的巨菌草青贮饲料综合营养价值从高到低为:FJAT25102组、FJATGW组、FJAT8672组、FJAT16537组、FJAT26384组、CK组。研究表明,添加0.4%藤黄微球菌的巨菌草青贮综合营养价值和青贮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菌草 青贮 发酵 生物多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 多样生物 多种保护
4
作者 见图说(图) 《云南林业》 2021年第10期54-55,共2页
建成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率先开展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体系研究,守护物种基因库--近年来,云南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纯种绿孔雀人工种群成功繁育孵化子一代,滇金丝猴人工种群成功繁殖岀子三代……近年来,... 建成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率先开展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体系研究,守护物种基因库--近年来,云南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纯种绿孔雀人工种群成功繁育孵化子一代,滇金丝猴人工种群成功繁殖岀子三代……近年来,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基因库 人工种群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子一代 滇金丝猴 生物多样性保护 绿孔雀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比例麸皮和玉米粉对白酒糟发酵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5
作者 何飞燕 蒋治国 +1 位作者 张润霞 范吉辉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72,共4页
文章旨在探究不同比例麸皮和玉米粉对白酒糟发酵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参照2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玉米粉添加量分别为0%、2.5%和5%,麸皮添加量分别为0%、4%和8%,共计9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各处理组均添加... 文章旨在探究不同比例麸皮和玉米粉对白酒糟发酵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参照2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玉米粉添加量分别为0%、2.5%和5%,麸皮添加量分别为0%、4%和8%,共计9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各处理组均添加含量一致的乳酸菌(0.15%)及氯化钠(0.25%),试验为期180 d。结果表明,试验5和8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上调(P<0.05),试验4、5组粗纤维含量较其他各组显著降低(P<0.05),试验8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8和9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下降(P<0.05),试验4、5、6组木质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5、8、9组NH3-N含量较其他各组显著下调(P<0.05),试验6、8、9组乙酸含量显著下调(P<0.05),试验4、5、8组丙酸含量显著下调(P<0.05),试验2~9组丁酸含量显著下调(P<0.05),本试验未观察到组间p H及乳酸含量有显著变化(P>0.05)。试验5、6、8组ACE指数显著提升(P<0.05),试验5和8组Chao1及PD指数显著提升(P<0.05),不同麸皮及玉米粉比例对白酒糟发酵Simpson、Shannon及CR指数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本试验结果显示,试验5(4%麸皮+2.5玉米粉)及8(8%麸皮+2.5玉米粉)组添加比例对白酒糟发酵品质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麸皮 玉米粉 白酒糟 发酵品质 生物多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添加剂对蚕豆秸秆青贮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6
作者 陈鑫珠 林平冬 +3 位作者 岳稳 杨雅妮 邱水玲 郑向丽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4-174,共11页
为研究不同添加剂对蚕豆秸秆青贮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设3%蔗糖(T_(1)组)、乳酸菌(T_(2)组)、乳酸菌+3%蔗糖(T_(3)组)、乳酸菌+0.2%柠檬酸(T_(4)组)、0.2%柠檬酸(T_(5)组)、0.03%NaCl(T_(6)组)、0.1%维生素C(T_(7)组)7个添加剂处... 为研究不同添加剂对蚕豆秸秆青贮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设3%蔗糖(T_(1)组)、乳酸菌(T_(2)组)、乳酸菌+3%蔗糖(T_(3)组)、乳酸菌+0.2%柠檬酸(T_(4)组)、0.2%柠檬酸(T_(5)组)、0.03%NaCl(T_(6)组)、0.1%维生素C(T_(7)组)7个添加剂处理组和无添加剂对照组(CK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青贮30 d后开封取样,进行青贮料的感官质量、青贮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在感官质量上,7个添加剂处理组均为1级,优于CK组;2)在青贮品质上,与对照组相比,T_(1)组的乙酸(AA)含量显著提高(P<0.05);T_(2)组乳酸(LA)含量显著提高,pH值显著降低(P<0.05);T_(3)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LA和AA含量显著提高(P<0.0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pH值显著降低(P<0.05);T_(4)组WSC和LA含量显著提高(P<0.05),pH值和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T_(5)和T_(7)组的LA和AA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粗蛋白(CP)含量显著降低(P<0.05);T_(6)组WSC、LA和AA含量显著提高(P<0.05),CP含量显著降低(P<0.05);3)在微生物多样性上,各组在属水平上的优势菌群均为肠杆菌属(占比19.3%~41.3%)和乳植杆菌属(占比12.0%~40.0%);与对照组相比,T_(3)、T_(5)、T_(7)组的乳植杆菌属、片球菌属和魏斯氏菌属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其中T_(3)组的Alpha多样性和Beta多样性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添加剂处理能够改善蚕豆秸秆青贮料的感官和青贮品质,调整青贮发酵微生物群落结构,其中乳酸菌联合3%蔗糖处理的青贮发酵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秸秆 添加剂 青贮品质 生物多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徽州黑米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品质特性及其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7
作者 吴永祥 郝静雯 +5 位作者 张朋涛 毛佳楠 季喜梅 许学超 邵如意 佘新松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83-91,共9页
为探究徽州黑米酒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品质变化,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不同发酵阶段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同时,对徽州黑米酒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主要活性物质含量,抗氧化能力等品质特性进行分析,并运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为探究徽州黑米酒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品质变化,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不同发酵阶段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同时,对徽州黑米酒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主要活性物质含量,抗氧化能力等品质特性进行分析,并运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徽州黑米酒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呈上升趋势,魏斯氏菌属(Weissella)、乳球菌属(Lactococcus)、促生乳杆菌属(Levilactobacillus)、乳酪杆菌属(Lacticaseibacillus)、乳植杆菌属(Lactiplantibacillus)为优势菌属,发酵第10天的相对丰度分别为32.03%、16.48%、10.19%、7.24%、3.58%。发酵过程中徽州黑米酒的乙醇体积分数和总酸质量浓度均显著增加,pH值、总糖质量浓度及还原糖质量浓度均显著降低。发酵结束时主要活性物质总酚、总黄酮、花色苷和总游离氨基酸的质量浓度均显著升高,分别达到(537.72±12.71)、(270.16±6.85)、(507.76±3.12)、(7312.82±97.31)mg/L。发酵过程中徽州黑米酒的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及还原力均显著增强。相关性分析表明,徽州黑米酒中的总酚、总黄酮、花色苷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与其抗氧化能力呈显著正相关。从徽州黑米酒中共鉴定出26种挥发性成分,醇类和酯类为其主要挥发性物质。本研究可为徽州黑米酒的发酵工艺优化和产品风味品质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黑米酒 生物多样 品质特性 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涧凤凰山候鸟州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与保护价值评价
8
作者 张加宝 戴俊宏 +4 位作者 李金亮 张忠华 蒋如鹏 胡昌平 杨华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2期194-198,共5页
从植物多样性、植被多样性、动物多样性和景观资源多样性4个方面探讨南涧凤凰山候鸟州级自然保护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评价了保护区的保护价值。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记录维管束植物115科294属437种,其中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6种。保护区的... 从植物多样性、植被多样性、动物多样性和景观资源多样性4个方面探讨南涧凤凰山候鸟州级自然保护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评价了保护区的保护价值。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记录维管束植物115科294属437种,其中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6种。保护区的植被划分为7个植被型、8个植被亚型、8个群系和9个群丛;保护区内共记录哺乳动物40种、鸟类9目40科96属133种、保护区具有丰富的森林景观、动物景观、水文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保护区的保护价值评价方面具有典型性、稀有性、多样性、自然性、脆弱性、面积适应性和生态区位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 保护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价信息平台构建与应用
9
作者 王晓杰 王占金 +5 位作者 陈健斌 谢宝华 曹天贵 刘德龙 于晓霞 韩广轩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0-200,共11页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最年轻、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多年来,我国政府部门及科研院所在黄河三角洲及其近海开展了多次生物多样性调查,积累了大量陆海观测数据。然而,由于缺乏系统性整理和规范化数据库建设,限制...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最年轻、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多年来,我国政府部门及科研院所在黄河三角洲及其近海开展了多次生物多样性调查,积累了大量陆海观测数据。然而,由于缺乏系统性整理和规范化数据库建设,限制了相关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因此,针对黄河三角洲陆海统筹背景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提升工作对数据资源及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本文通过搜集、整理、补充调查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数据,构建了黄河三角洲陆海耦合生物多样性数据库体系,建立了包括陆海植物、动物、基础生境等多源异构的生物多样性调查数据库;以Java EE平台和Hadoop为基础框架,研发了数据库服务平台,实现了数据采集−审核−入库一体化管理、调查一张图、多样性评价、物种图谱等服务功能,为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价提供了信息平台;同时将生物多样性与区域性海洋健康评价相结合,为陆海统筹区域生物多样性数据管理、评价提供了模式探索。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了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物种及其分布特征智能化管理,量化了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生态环境质量,为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和服务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陆海统筹 生物多样性数据库 调查评价 信息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KAP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金敏丽 钟伟良 傅丹诺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93,共8页
为探究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KAP现况及主要影响因素,于2024年7月至8月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自然保护区社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共发放问卷275份,获得有效问卷259份,有效率94.19%;(2)社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认知、... 为探究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KAP现况及主要影响因素,于2024年7月至8月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自然保护区社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共发放问卷275份,获得有效问卷259份,有效率94.19%;(2)社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认知、态度和行为的平均得分分别为(2.70±0.76)、(3.67±0.65)、(3.11±0.86)分。认知和行为得分处于中等水平,而态度得分处于高水平;(3)认知与态度、态度与行为、认知与行为均呈显著正相关,认知、态度和行为与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呈显著正相关,而同年龄呈显著负相关关系;(4)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影响社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知主要因素是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职业类别,影响态度是年龄、受教育程度及家庭年收入,影响行为是教育程度和家庭年收入,影响KAP是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类别和家庭年收入;(5)针对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KAP现况及影响因素,提出强化社区科普宣教活动工作,构建有效的社区共管参与机制,生态旅游提档升级和完善保护区相关补偿制度等对策。研究结果证实了KAP模型在解释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社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方面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拓展了KAP模型理论的应用范围,可为自然保护区制定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发展共赢的策略和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KAP现况 影响因素 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施用对连作植烟土壤养分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1
作者 张本强 张杨 +6 位作者 李锡坤 冯俊喜 李强 王英旗 周传哲 熊莹 王树键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54-157,共4页
[目的]解决烤烟生长连作障碍。[方法]通过2021—2023年生物有机肥定位试验,研究连续3年生物有机肥施用对连作植烟土壤养分及微生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连作种植下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的植烟土壤pH及有机质呈上升趋势,碱解氮含量降低,... [目的]解决烤烟生长连作障碍。[方法]通过2021—2023年生物有机肥定位试验,研究连续3年生物有机肥施用对连作植烟土壤养分及微生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连作种植下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的植烟土壤pH及有机质呈上升趋势,碱解氮含量降低,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保持稳定。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植烟土壤细菌16S DNA V3~V4区域及真菌ITS ITS1的检测结果显示,连作种植下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年限的增加,植烟土壤中的细菌及真菌OTUs数目、Chao1指数、香浓指数及物种数目呈增加趋势。在门水平上,连作植烟土壤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丰富度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减少;植烟土壤生物有机肥施用1年,子囊菌门(Ascomycota)丰富度最高,连续施用2年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丰富度最高。[结论]生物有机肥能够降低连作植烟土壤酸化状况,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稳定土壤速效养分具有一定的作用,为解决烟区连作障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连作 植烟土壤 生物多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内陆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特征
12
作者 王昱 信雅玲 +5 位作者 李浩霖 苗天 袁兴鹏 李能安 雒天峰 王娟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81-791,共11页
为研究河西内陆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23年8月对讨赖河与石羊河2条典型干旱内陆河的大型底栖动物、水体理化指标以及环境因子进行采样调查。结果表明,此次采样共采集到52种大型底栖动物... 为研究河西内陆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23年8月对讨赖河与石羊河2条典型干旱内陆河的大型底栖动物、水体理化指标以及环境因子进行采样调查。结果表明,此次采样共采集到52种大型底栖动物,隶属3门6纲14目32科44属,节肢动物(75.3%)在全流域占优势地位。讨赖河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3 m^(-2)和1.8599 g·m^(-2),石羊河为32 m^(-2)和2.7211 g·m^(-2)。2条河大型底栖动物密度表现为下游农区段(251 m^(-2))>中游城区段(170 m^(-2))>上游山区段(76 m^(-2)),生物量表现为中游城区段(19.5444 g·m^(-2))>下游农区段(16.6575 g·m^(-2))>上游山区段(5.0278 g·m^(-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分布特征均为中下游大于上游;Simpson优势度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在2条河流内变化较为平稳。由Jaccard相似性指数分析得出,讨赖河与石羊河各采样点之间共有物种较少,群落结构相似程度较低,表现出2条河流因河段异质性、河床组成、水生植被及底质组成等河流生境的不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水草丰富度、底质、海拔(ALT)、植被覆盖度、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电导率(EC)、溶解氧(DO)浓度、溶解性总固体(TDS)含量及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内陆河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 生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色空间生物多样性感知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波 杜薇 +1 位作者 贺萌 张乔勇 《中国城市林业》 2025年第2期42-48,共7页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绿色空间为人与自然的接触提供了宝贵机会。生物多样性作为绿色空间的基本要素,是连接人与自然的重要纽带。关于绿色空间生物多样性感知的既有研究多关注于单一对象或主题,尚缺少系统性梳理,厘清该领域研究脉络,...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绿色空间为人与自然的接触提供了宝贵机会。生物多样性作为绿色空间的基本要素,是连接人与自然的重要纽带。关于绿色空间生物多样性感知的既有研究多关注于单一对象或主题,尚缺少系统性梳理,厘清该领域研究脉络,将为从生物多样性感知方面开展城市绿色空间设计提供参考。文章以中国知网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基础,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当前研究热点为生物多样性感知偏好与影响因素,基于生物多样性感知的健康恢复效益与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以及各尺度生物多样性感知差异等;2)常用研究方法为现场实验、控制实验、模型模拟和网络数据分析4大类。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未来研究趋势包括:1)生物多样性感知研究新方向探索,如不同气候的影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感知行为研究等;2)通过综合现有方法、引入新兴技术、结合多感官等,探索感知研究的新方法。3)探索生物多样性感知与城市绿色空间设计结合的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物多样 生物多样性感知 城市绿色空间 感知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栖的家园:高校校园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14
作者 干靓 岳星 +1 位作者 裴子豪 郭光普 《中国城市林业》 2025年第2期49-60,共12页
高校校园是城市绿色空间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生态岛屿”,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校园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是众多国际知名高校落实保护行动的关键工具,总结分析和学习这些国际经验对我国高校生物多样性保护工... 高校校园是城市绿色空间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生态岛屿”,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校园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是众多国际知名高校落实保护行动的关键工具,总结分析和学习这些国际经验对我国高校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梳理、分析国际60所高校的65份校园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的编制特征和文本特征,总结得出以下国际经验,即目标积极响应国家、区域和地方保护战略,跨学科工作小组紧密合作推动计划编制实施,保护范围超越校区边界并与周边社区密切联动,师生广泛参与共同推进保护行动策略落实。最后,基于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相关启示,即应从目标设定、团队组建、保护范围、策略内容4个方面推动中国高校校园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的编制以及实施,使校园成为师生与其他生灵的“共栖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校园 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 国际经验 共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视角下的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种植方案优化
15
作者 周小鹭 《农家科技》 2025年第12期52-54,共3页
城市园林绿化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物多样性的观点,优化城市园林植物配置方案,对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丰富城市景观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针对城市园林绿化现状和生物多样性存在的问题,提出以生物多样... 城市园林绿化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物多样性的观点,优化城市园林植物配置方案,对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丰富城市景观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针对城市园林绿化现状和生物多样性存在的问题,提出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的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优化原则和策略,并对其实施保障措施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 城市园林绿化 植物种植方案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性状的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研究”特色专栏序言
16
作者 韩博平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物种是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物种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是生态系统结构稳定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发挥其服务功能的基石。因此,生物多样性的测量是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评估与保护对策制定... 物种是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物种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是生态系统结构稳定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发挥其服务功能的基石。因此,生物多样性的测量是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评估与保护对策制定的基础工作。尽管生物多样性从一开始就定义在广泛的生物组织层次上,但经典的生物多样性测量与评估主要是基于物种水平,并认为群落中每个物种都是独特的,物种的功能是由物种身份(Identity)和数量(Abundance)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专栏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生物多样 组织层次 生态系统的结构 对策制定 功能性状 核心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伊犁地区民族传统谷物发酵饮料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预测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亚男 张龑 +8 位作者 吴江超 高雁 杨奕凡 林青 霍向东 胡有贞 娄恺 关波 曾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0-158,共9页
为比较传统谷物发酵饮料玛格孜木和波杂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基因功能差异.使用宏基因组学对两种饮料中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行分析;利用PICRUSt2和FUNGuild软件对两种饮料中基因功能进行预测。结果显示玛格孜木优势菌属有乳酸杆菌属(25.46%)... 为比较传统谷物发酵饮料玛格孜木和波杂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基因功能差异.使用宏基因组学对两种饮料中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行分析;利用PICRUSt2和FUNGuild软件对两种饮料中基因功能进行预测。结果显示玛格孜木优势菌属有乳酸杆菌属(25.46%)、明串珠菌属(12.88%)、链球菌属(9.60%)、链格孢属(45.15%)、枝孢属(9.21%)、假丝酵母属(8.99%)和赤霉属(2.3%);波杂优势菌属为乳酸杆菌属(86.67%)、片球菌属(1.10%)、不动杆菌属(1.07%)、明串珠菌属(1.06%)、链球菌(1.01%)、毕氏酵母属(18.11%)、根霉属(16.41%)、链格孢属(10.9%)、伊萨酵母属(7.95%)、黑孢霉属(6.80%)、赤霉属(6.69%)和威克汉姆酵母属(4.37%)。功能预测分析显示,与细菌生长和繁殖代谢相关的基因,特别是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代谢在微生物中起主导作用。综上所述,新疆伊犁地区不同类型民族传统谷物发酵饮料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显著,但细菌在发酵中可能起主导作用。该研究为传统发酵食品中有益微生物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物饮料 自然发酵 生物多样 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菌草对宁夏中度盐碱地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子森 周童晖 +4 位作者 苏德伟 谢晶 刘斌 林占熺 林冬梅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4,共10页
【目的】探究种植巨菌草后中度盐碱地的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为利用巨菌草改良宁夏中度盐碱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量法测定土壤酶活性,采用高通量测序法测定土壤细菌及真菌的群落结构及功能多样性。【结果】种植巨菌草后,... 【目的】探究种植巨菌草后中度盐碱地的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为利用巨菌草改良宁夏中度盐碱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量法测定土壤酶活性,采用高通量测序法测定土壤细菌及真菌的群落结构及功能多样性。【结果】种植巨菌草后,土壤容重下降8.96%,含盐量下降71.90%,有机质含量上升35.25%,碱解氮含量下降56.20%,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上升81.97%和2.51%,改良后土壤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分别上升16.87%和6.14%,种植巨菌草后土壤真菌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群落结构方面,种植巨菌草增加了绿弯菌门、粘菌门、疣微菌门、担子菌门、霉菌门、芽枝霉门、毛霉门、油壶菌门和罗兹菌门的相对丰度。微生物群落OTU数上,种植巨菌草后细菌OTU数比CK增加了0.74%,真菌OTU数比CK减少了42.24%。土壤微生物群落物种差异分析表明,试验组和CK之间细菌和真菌门的类别差异较大。冗余分析表明,有机质含量、土壤碱性酶活性、有效磷含量和水溶性盐质量分数是引起种植巨菌草后根际土壤环境改变的主要因子。【结论】种植巨菌草可以提高中度盐碱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菌草 中度盐碱地 土壤酶活性 高通量测序 生物多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种鲜切蔬菜冷藏过程中的微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范梦豪 朱盼盼 +2 位作者 苏炳棋 高浩洋 张建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248,266,共8页
微生物腐败是影响鲜切蔬菜货架期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其腐败过程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和主要腐败菌,可针对性地开发有效的抑菌技术,延长货架期。该研究探究了真空包装和普通包装对菠菜、上海青、芹菜、西兰花和细香葱这5种蔬菜4℃冷藏过程... 微生物腐败是影响鲜切蔬菜货架期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其腐败过程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和主要腐败菌,可针对性地开发有效的抑菌技术,延长货架期。该研究探究了真空包装和普通包装对菠菜、上海青、芹菜、西兰花和细香葱这5种蔬菜4℃冷藏过程中菌落总数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对主要腐败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真空包装可以有效抑制菌落总数的增长,贮藏8~15 d后,2种包装蔬菜的细菌多样性均增加。5种普通包装蔬菜中优势细菌为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黄假单胞菌属和杜擀氏菌属;在5种真空包装蔬菜中优势细菌存在较大差异,但乳球菌属、拉恩氏属和魏斯氏属均存在。不同品种蔬菜携带的主要真菌丰度差异较大,其中,链格孢霉属和线黑粉酵母属等是导致腐烂变质的常见微生物。5种普通包装蔬菜的主要腐败细菌均为革兰氏阴性菌,而真空包装中主要为拉乌尔菌属、假单胞菌属和芽孢杆菌属,且主要腐败细菌大多并非腐败蔬菜中的优势菌。研究结果初步明确了5种蔬菜冷藏期间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和主要腐败菌,为鲜切蔬菜保鲜技术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蔬菜 生物多样 腐败菌 冷藏 包装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味发酵香肠微生物多样性及风味物质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赖茂佳 牟燕 +2 位作者 易宇文 范文教 乔兴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03-314,共12页
为研究川味发酵香肠微生物多样性与风味物质的相关性,以不同发酵时间的川味香肠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电子舌、电子鼻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技术(GC-IMS),分析香肠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优势菌群和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通过Pearson... 为研究川味发酵香肠微生物多样性与风味物质的相关性,以不同发酵时间的川味香肠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电子舌、电子鼻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技术(GC-IMS),分析香肠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优势菌群和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微生物多样性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香肠发酵时间延长,微生物的种数和丰度上升,共检测出12种菌属,其中乳酸杆菌属和魏斯氏菌属占优势地位;非挥发性风味物质方面,游离氨基酸、核苷酸和呈苦味、鲜味肽的含量逐渐增多;挥发性风味物质方面,共检测出52种物质。其中,醇类、萜烯类、噻唑等物质浓度逐渐减少,酯类、吡嗪类、醛类浓度逐渐增多。GC-IMS结果进一步显示,发酵前期和中期的特征风味物质相似,主要由柠檬烯、β-蒎烯(M)、乙醇、β-月桂烯、1,1-二乙氧基乙烷(M)组成。发酵至35 d时刺激性风味物质含量显著降低;发酵稳定期的酯类、醛类、吡嗪类等特征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趋于稳定。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乳酸杆菌属、不动杆菌属、片球菌属、假单胞菌属和金黄杆菌属这5种优势菌属与3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呈正相关,其中优势菌属乳酸杆菌属与醛类、醇类、酯类呈正相关(r>0.6),次优势菌属魏斯氏菌属与醇类和酯类呈负相关(r<−0.4);表明微生物发酵优势菌群对香肠风味物质合成密切相关,为开发高效绿色的发酵剂调控川味发酵香肠的风味品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香肠 生物多样 风味物质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技术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