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样性指标用于基因中剪切位点的识别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利绒 罗辽复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7-82,共6页
根据基因剪切位点处的碱基保守性特征 ,和附近位点的碱基组成和关联特征 ,应用多样性指标和二次判别分析 ,对几类模式生物的基因结构进行统一的分析和预测 ,能够较好地识别外显子和内含子及其边界 .计算结果表明 ,对于 4类物种 ,线虫 (C... 根据基因剪切位点处的碱基保守性特征 ,和附近位点的碱基组成和关联特征 ,应用多样性指标和二次判别分析 ,对几类模式生物的基因结构进行统一的分析和预测 ,能够较好地识别外显子和内含子及其边界 .计算结果表明 ,对于 4类物种 ,线虫 (C .elegans) ,拟南芥 (A .thaliana ) ,果蝇 (D .melanogaster)和人类 (human) ,核苷酸水平的识别精度为 92 5 %~ 97 1 % ,外显子水平的识别敏感性为 83 7%~ 94 5 % ,特异性为 87 8%~97 1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位点 多样性增量 二次判别法 外显子 内含子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小体定位与RNA剪接 被引量:6
2
作者 陈伟 罗辽复 +1 位作者 张利绒 邢永强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35-1040,共6页
根据核小体定位序列和缺失序列的碱基分布特征,应用多样性增量二次判别方法(IDQD)构建模型对这两类序列进行了区分,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下的面积达到了0.958.应用这一模型研究了核小体在人类基因组剪接位点(GT/AG)邻近序列中的分布方式,... 根据核小体定位序列和缺失序列的碱基分布特征,应用多样性增量二次判别方法(IDQD)构建模型对这两类序列进行了区分,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下的面积达到了0.958.应用这一模型研究了核小体在人类基因组剪接位点(GT/AG)邻近序列中的分布方式,发现外显子所对应的DNA序列通常倾向参与核小体的形成,并且由它所转录的RNA统计上具有较强的刚性,而剪接位点及其邻近的内含子对应的DNA序列则避免参与核小体的形成,所转录的RNA统计上具有较强的柔性.进一步还发现,DNA序列的核小体定位/缺失和RNA的刚性/柔性具有统计相关性,为从机制上解释为何前体RNA剪接事件与DNA序列中的核小体定位信息有关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性增量二次判别方法 核小体定位 剪接位点 RNA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polⅡ启动子的识别 被引量:26
3
作者 吕军 罗辽复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85-1191,共7页
依据基因启动子区和非启动子区碱基分布的特征,应用基于多样性增量的二次判别分析(IDQD),对人类polⅡ启动子进行识别,识别精度达到90%以上的水平,优于其他已发表的(包括SVM分类器等)识别算法.使用IDQD算法也能对转录起始位点(TSS)进行... 依据基因启动子区和非启动子区碱基分布的特征,应用基于多样性增量的二次判别分析(IDQD),对人类polⅡ启动子进行识别,识别精度达到90%以上的水平,优于其他已发表的(包括SVM分类器等)识别算法.使用IDQD算法也能对转录起始位点(TSS)进行较准确的预测,10-fold交叉检验结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和91%.这些结果表明IDQD是一个有效的分类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动子 多样性增量 二次判别函数 转录起始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序列信息预测内含子保留型可变剪接
4
作者 李敏 李瑞彬 +1 位作者 邢永强 蔡禄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期208-213,共6页
可变剪接是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重要环节,真核生物多外显子基因pre-m RNA的可变剪接现象非常普遍。可变剪接增加了蛋白质的多样性,影响诸如细胞组织特异性分化、个体发育、疾病发生等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基于内含子的k-mer(k=1…5)信息... 可变剪接是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重要环节,真核生物多外显子基因pre-m RNA的可变剪接现象非常普遍。可变剪接增加了蛋白质的多样性,影响诸如细胞组织特异性分化、个体发育、疾病发生等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基于内含子的k-mer(k=1…5)信息,利用多样性增量结合二次判别的方法,对保留型内含子和组成型内含子进行了区分。五折交叉检验显示的预测总精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大于70%。表明内含子的序列信息可能对保留型内含子的剪接有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剪接 内含子保留 多样性增量 二次判别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