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普勒血管超声对冠心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评价
1
作者 谷磊 张玲玲 +1 位作者 李鼎 房伍磊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第6期447-448,共2页
关键词 多普勒血管超声 冠心病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血管成像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1
2
作者 李文波 张波 +5 位作者 朱庆莉 姜玉新 孙健 张青 杨萌 李建初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0-66,共7页
背景与目的: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power Doppler angiography,3D-PDA)是一种新的血流成像技术,但在甲状腺领域的研究尚不多见。该研究观察甲状腺结节的3D-PDA特征,探讨3D-PDA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 背景与目的: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power Doppler angiography,3D-PDA)是一种新的血流成像技术,但在甲状腺领域的研究尚不多见。该研究观察甲状腺结节的3D-PDA特征,探讨3D-PDA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3D-PDA对甲状腺结节及周边血流进行三维重建。分析血流分布、血管数量、血管走行是否规则、空间分布是否对称、结节内是否存在局限性血流丰富及周边实质是否存在局限性血流丰富。分析甲状腺结节的3D-PDA特征,比较良恶性结节之间的差异。结果:在103个甲状腺结节中,良性50个(48.5%),恶性53个(51.5%)。在3D-PDA中,血管走行不规则、空间分布不对称、结节内局限性血流丰富及周边实质局限性血流丰富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灵敏度分别为64.2%、56.0%、54.7%和60.4%,特异度分别为96.0%、88.0%、96.0%和94.0%。3D-PDA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3.0%、94.0%、93.6%、83.9%和90.3%。结论:3D-PDA可以更好地观察甲状腺结节的血流分布及走行情况,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血管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感诱发电位和微血管多普勒超声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费智敏 张珏 +8 位作者 书国伟 蔡佩浩 王静予 邱锋 孔令军 许乐宜 龚立 王夏飞 李善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733-1736,共4页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和微血管多普勒超声(MDS)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采用SEP和MDS对53例患者(共57个颅内动脉瘤)手术进行术中监测,根据术中SEP和MDS的变化调整瘤夹。术后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术后1个月...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和微血管多普勒超声(MDS)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采用SEP和MDS对53例患者(共57个颅内动脉瘤)手术进行术中监测,根据术中SEP和MDS的变化调整瘤夹。术后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术后1个月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术中所有患者均未发生SEP持续变化。9例(17.0%)应用MDS协助定位动脉瘤或判断载瘤动脉走行,夹闭后3个(5.3%)瘤体内仍存在血流信号,调整瘤夹至无血流信号。6例(11.3%)夹闭后载瘤动脉狭窄,调整瘤夹位置至MDS恢复正常。术后50例DSA检查未见瘤体残留,载瘤动脉与邻近血管通畅,与术中SEP和MDS监测结果一致。术后1个月随访,死亡2例;其余患者GOS 5分者41例,4分8例,3分1例,2分1例。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联合应用SEP和MDS是一种无创、方便、有效的术中监测技术,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感诱发电位 血管多普勒超声 术中监测 动脉瘤 夹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血管内多普勒超声评价主动脉瓣返流对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晤 吴建东 +5 位作者 张超群 夏勇 王志荣 潘德锋 杨煜 李东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7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应用血管内多普勒超声评价主动脉瓣返流对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重度的主动脉瓣返流患者12例,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再行冠状动脉内多普勒检查,测定前降支中远端的平均峰值流速(APV),舒张收缩流速比值(DSVR)... 目的应用血管内多普勒超声评价主动脉瓣返流对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重度的主动脉瓣返流患者12例,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再行冠状动脉内多普勒检查,测定前降支中远端的平均峰值流速(APV),舒张收缩流速比值(DSVR),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等,并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压力(LVEDP),用12例正常数据作对照。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主动脉瓣返流患者 APV 升高[(45.8±19.5)cm/s vs.(23.5±15.4)cm/s,P<0.05];DSVR 降低[(1.4±0.8)vs.(2.6±1.7),P<0.05];CFR 降低[(1.5±1.9)cm/s vs.(3.8±2.1)cm/s,P<0.05];LVEDP 升高[(20.6±10.5)mm Hg(1 mm Hg=0.133 kPa)vs.(8.2±5.6)mm Hg,P<0.05];前降支中段内径无变化[(3.8±1.5)mm us.(3.5±1_4)mm,P>0.05]。结论慢性重度主动脉瓣返流对冠状动脉血流有显著影响,表现为基础状态时 APV 升高,而 DSVR 和 CFR 降低,并使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CFR减低可能是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主动脉瓣返流患者心绞痛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多普勒超声 主动脉瓣返流 冠状动脉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血管多普勒超声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茅磊 赵鑫 +4 位作者 杭春华 吴伟 纪祥军 王笑亮 王汉东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60-464,488,共6页
目的评价微血管多普勒超声(MDU)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监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1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16个动脉瘤)在开颅夹闭手术中,使用MDU 1 mm微探头检测载瘤动脉和相关穿支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根据血流信... 目的评价微血管多普勒超声(MDU)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监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1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16个动脉瘤)在开颅夹闭手术中,使用MDU 1 mm微探头检测载瘤动脉和相关穿支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根据血流信号,未行动脉瘤夹调整9例;处理动脉瘤后,载瘤动脉或穿支动脉血流信号降低或消失时,改变动脉瘤夹夹闭位置5例,使载瘤动脉或穿支动脉的血流恢复至正常。对比分析动脉瘤夹调整前后,载瘤动脉的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PI)变化;同时将调整动脉瘤夹后的血流速度和PI与未进行动脉瘤夹调整的患者相比,并于术后1周对患者均行头部CT血管成像(CTA)或DSA复查。结果 (1)术中MDU监测显示,1例动脉瘤夹闭后分支血管闭塞,4例血管狭窄。对这5例患者调整了动脉瘤夹,MDU血流信号均恢复正常。5例患者动脉瘤夹调整前后载瘤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分别为(19.8±5.3)cm/s和(51.0±12.0)cm/s,舒张期末流速(EDV)分别为(1.2±0.4)cm/s和(20.2±7.4)cm/s,平均流速(MV)分别为(3.6±1.5)cm/s和(26.2±8.3)cm/s,PI分别为(5.06±1.08)和(0.95±0.15),调整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调整动脉瘤夹5例与未进行动脉瘤夹调整的9例患者相比,调整后与未调整的PSV分别为(51.0±12.0)cm/s和(43.2±14.0)cm/s,EDV分别为(20.2±7.4)cm/s和(19.4±9.9)cm/s,MV分别为(26.2±8.3)cm/s和(26.0±10.8)cm/s,PI分别为(0.95±0.15)和(0.94±0.22),两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监测相关并发症发生。(3)术后头部CT显示一例无脑梗死。术后1周CTA或DSA复查,显示载瘤动脉及分支血管保留良好、通畅,动脉瘤消失。结论 MDU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的特点。该技术有利于发现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手术中的误夹或载瘤动脉夹闭不全,以便及时调整动脉瘤夹位置,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动脉瘤夹闭术 血管多普勒超声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足38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吴汉妮 赵祥峰 +1 位作者 高峰 孙晖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1-313,共3页
目的 观察胰激肽原酶改善微循环干预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 选择 38例确诊为糖尿病足的患者 ,结合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显像、肌电图、血液流变学检测 ,确定疗效。结果 胰激肽原酶治疗后 ,肢体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显示下肢血管血流... 目的 观察胰激肽原酶改善微循环干预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 选择 38例确诊为糖尿病足的患者 ,结合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显像、肌电图、血液流变学检测 ,确定疗效。结果 胰激肽原酶治疗后 ,肢体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显示下肢血管血流明显加快 (P <0 0 1) ;神经电生理异常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血液粘度明显下降 (P <0 0 1) ;足部症状明显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胰激肽原酶 血管多普勒超声显像 肌电图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瘘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被引量:23
7
作者 朱亚梅 吕小林 +4 位作者 王蓉花 王玲 潘雅娟 马逊 张静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21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内瘘常见并发症的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护理对策。方法 24例尿毒症患者在内瘘手术后、使用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对出现并发症的内瘘进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内瘘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和患者内瘘并发症的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内瘘常见并发症的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护理对策。方法 24例尿毒症患者在内瘘手术后、使用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对出现并发症的内瘘进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内瘘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和患者内瘘并发症的临床表现,重新评估患者内瘘功能,并进行相应处理。结果 12例患者出现局部血肿,3例出现短时血栓形成导致暂时血管闭塞,5例出现内瘘狭窄,4例出现动脉瘤。经对症处理,除2例较大动脉瘤患者给予外科结扎,重新在另一肢体进行内瘘成型术外,22例保留内瘘完成透析治疗。结论内瘘成型术后、使用过程中出现并发症时及时进行内瘘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重新判断内瘘功能,给予相应、及时处理,有利于保护内瘘、保证内瘘的血流量、提高透析效果、减少护患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瘘 并发症 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脑灌注显像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黄舜韶 黄立安 +1 位作者 宋雪文 徐浩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1-243,共3页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脑灌注显像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其他对VBI的研究方法相比较,力图找出一个研究VBI较客观理想的临床方法。方法 将临床确诊VBI的患者5...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脑灌注显像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其他对VBI的研究方法相比较,力图找出一个研究VBI较客观理想的临床方法。方法 将临床确诊VBI的患者50例,全部进行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多普勒(CDFI)、SPECT检查,将其中普通SPECT显示正常的19例患者,48 h后予以口服乙酰唑胺2 g,2 h后再行SPECT检查。50例患者中26例进行了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其中1例还进行了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检查。结果50例患者TCD阳性率为66%,CDFI阳性率为56%,普通SPECT阳性率为62%。三种方法阳性率无明显差异,加用乙酰唑胺后的SPECT检查阳性率提高到86%,与TCD和CDFI比较有显著性差异。SPECT显示缺血部分多在枕颞叶等椎基底动脉(VBA)系统供血区域。26例患者MRA显示有2例椎动脉狭窄。其中1例患者MRA、SPECT显示正常,口服乙酰唑胺后SPECT检查及PET检查显示有颞枕叶缺血。结论 TCD和CDFI在VBI的诊断上可作为粗略的筛选手段,MRA在VBI的诊断价值可能不大,加用乙酰唑胺后SPECT阳性率明显提高,我们认为其对VBI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SPECT 脑灌注显像 临床研究 临床应用 经颅多普勒超声 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