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质网应激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凋亡的机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保豫 侯博 +4 位作者 何海勇 李文胜 梁朝峰 叶卓鹏 郭英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3-189,共7页
【目的】探索内质网应激(ER stress)通过抑制PI3K/AKT/m TOR信号通路诱导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肿瘤干细胞(GSC)凋亡的机制。【方法】临床获取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肿瘤组织标本,剪碎、胰酶消化、过滤、去除红细胞后,培养GSC;免疫荧光技术检... 【目的】探索内质网应激(ER stress)通过抑制PI3K/AKT/m TOR信号通路诱导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肿瘤干细胞(GSC)凋亡的机制。【方法】临床获取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肿瘤组织标本,剪碎、胰酶消化、过滤、去除红细胞后,培养GSC;免疫荧光技术检测GSC抗原CD133、GFAP、Nestin、A2B5的表达;caspase3/7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衣霉素(Tun)和毒胡萝卜素(Thap)对GSC的凋亡作用及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同时Western blot分析凋亡蛋白caspase3,ER stress标志蛋白C/EBP同源性蛋白(CHOP)及PI3K/AKT/m TOR信号通路标志蛋白AKT、m TOR表达水平;使用si RNA沉默CHOP基因后,检测上述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1周后肿瘤干细胞球形成,并可以表达CD133、GFAP、Nestin、A2B5等GSC抗原。ER stress激活后,可诱导GSC凋亡及降低细胞增殖活性,CHOP表达上调而p-m TOR、p-AKT(Ser473)、p-AKT(Thr308)表达下调;相反,沉默CHOP基因后,ER stress被抑制,上述效应减弱。【结论】ER stress可能通过负性调节PI3K/AKT/m TOR信号通路诱导GSC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胶质细胞 细胞 内质网应激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MRP3单链抗体-sTRAIL融合蛋白诱导U251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凋亡 被引量:2
2
作者 倪长伟 赵辰阳 +5 位作者 郎悦 苏静 乐媛 吕翠婷 王梁华 尹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61-767,共7页
采用重组PCR技术获得抗多药耐药相关蛋白3(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 3,MRP3)的单链抗体(scFv)与人源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oluble TNF-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ligand,sTRAIL)的融合蛋白质的基因编码序列,利用... 采用重组PCR技术获得抗多药耐药相关蛋白3(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 3,MRP3)的单链抗体(scFv)与人源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oluble TNF-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ligand,sTRAIL)的融合蛋白质的基因编码序列,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MAL-c2,构建含麦芽糖结合蛋白(maltose binding protein,MBP)标签肽的antiMRP3(scFv)-sTRAIL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柱纯化.获得纯化的antiMRP3(scFv)-sTRAIL融合蛋白,用MRP3阳性U251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做增殖抑制实验、细胞凋亡诱导实验,结果均显示具有明显的活性,而MBP无明显作用.上述结果表明,成功表达了antiMRP3(scFv)-sTRAIL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具有诱导U251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凋亡的活性,为开发靶向性抗肿瘤药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链抗体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3 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多形性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髓内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1例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君昭 田增民 +2 位作者 王亚明 于新 王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32-432,i0003,共2页
关键词 多形性胶质细胞 脊髓髓内 膝关节置换术 前列腺增生症 下肢无力 膝关节积液 前列腺摘除 排尿困难 膀胱造瘘 大便失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被引量:2
4
作者 康立清 张敬 +1 位作者 张云亭 吴恩惠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5期307-308,共2页
关键词 多发性多形性胶质细胞 镇静药 治疗 神经系统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tiMRP3(scFv)-sTRAIL靶向诱导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的凋亡
5
作者 倪长伟 郎悦 +4 位作者 赵辰阳 苏静 乐媛 王梁华 尹剑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1-266,共6页
目的:观察抗人类多药耐药相关蛋白3(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 3,MRP3)的单链抗体与可溶性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oluble TNF-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sTRAIL)的融合蛋白antiMRP3(scFv)-sTRAIL对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 目的:观察抗人类多药耐药相关蛋白3(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 3,MRP3)的单链抗体与可溶性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oluble TNF-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sTRAIL)的融合蛋白antiMRP3(scFv)-sTRAIL对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U251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ntiMRP3(scFv)-sTRAIL(3.9063~250 nmol/L)作用后U251细胞的存活率。给予亲代antiMRP3(scFv)或TRAIL活性中和抗体mAb 2E5预孵育,应用IC50剂量的antiMRP3(scFv)-sTRAIL作用U251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U251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U251细胞中caspase-3的激活及其关键底物DNA裂解因子(DNA fragmentation factor,DFF)的降解。结果:随着antiMRP3(scFv)-sTRAIL浓度的增加,U251细胞的存活率逐渐降低[(84.84±0.2)%~(19.93±1.8)%];IC50剂量(62.5 nmol/L)的antiMRP3(scFv)-sTRAIL单独或给予antiMRP3(scFv)、mAb 2E5预孵育后处理,致U251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58.0±1.3)%、(14.9±1.7)%和(17.4±3.0)%;antiMRP3(scFv)或mAb 2E5预孵育均可阻断U251细胞中antiMRP3(scFv)-sTRAIL诱导的caspase-3的激活及DFF的裂解。结论:AntiMRP3(scFv)-sTRAIL促进sTRAIL靶向识别并诱导GBM细胞凋亡,为开发靶向性抗肿瘤药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胶质细胞 单链抗体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3 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请您诊断》病例54答案: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表现为颅内血肿
6
作者 胡迪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12-913,共2页
病例资料患儿,男,6月余,呕吐、发热1天伴间断抽搐半天。查体:浅昏迷,右眼外上斜视,四肢肌张力高,双侧巴氏征阳性。头颅CT平扫:右额叶较大团块状高及略高密度影,CT值60-64 HU,长径约82 mm,
关键词 多形性胶质细胞 病例资料 颅内血肿 诊断 头颅CT平扫 间断抽搐 肌张力高 高密度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白玥 钟晓松 李文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794-799,共6页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脑胶质瘤,传统手术结合放、化疗疗效有限。嵌合抗原受体是由单一分子组成的抗原重组受体,重新定向T细胞的特异性和功能,由CD28或4-1BB构成的第二代CAR-T能识别抗原,完...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脑胶质瘤,传统手术结合放、化疗疗效有限。嵌合抗原受体是由单一分子组成的抗原重组受体,重新定向T细胞的特异性和功能,由CD28或4-1BB构成的第二代CAR-T能识别抗原,完全活化T细胞并增强T细胞功能和持久性,是新兴GBM疗法的关注焦点。本文从CAR-T研究现状出发,主要介绍其发展历程和GBM相关的有效靶点,综述其理论基础,着重以白介素13受体α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变异Ⅶ、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和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A2这四种胶质瘤相关抗原为例,探讨靶点的结构、功能特性、前期研究和临床研究前景。选择性表达在GBM的白介素13受体α2在临床Ⅰ期治疗复发性GBM是安全有效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变异Ⅷ只存在于癌细胞和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正在进行Ⅰ、Ⅱ期临床试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和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A也取得重大进展。这些特异性CAR-T可能成为治疗相应靶向阳性的GBM的重要免疫疗法。本文集中总结了目前CAR-T治疗GBM的应用价值及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胶质细胞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白介素13受体α2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变异Ⅷ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中NTRK1融合基因 被引量:1
8
作者 Kim J Lee Y +3 位作者 Cho H J 姜春婷 许春伟 张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3-123,共1页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GBM)是脑肿瘤中最具有侵袭性肿瘤,目前仍然无任何靶向治疗后生存获益报道。最近研究表明实体肿瘤中融合基因通常扮演驱动基因的角色和药物干预的潜在靶点。在调查GBM潜在的融合基因时,该团队通过癌症基因图谱( T...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GBM)是脑肿瘤中最具有侵袭性肿瘤,目前仍然无任何靶向治疗后生存获益报道。最近研究表明实体肿瘤中融合基因通常扮演驱动基因的角色和药物干预的潜在靶点。在调查GBM潜在的融合基因时,该团队通过癌症基因图谱( TCGA)对162例GBM患者进行RNA测序分析发现神经营养酪氨酸激酶受体1型(NTRK1,编码Tr-kA)的3′外显子和神经组织中高表达的NFASC、BCAN的5′外显子基因融合。该基因融合后保留NTRK1框架中的跨膜和激酶结构域。 NTRK1是神经生长因子( NGF)促生存信号传导的介质,也是一种在人类癌症中发现被普遍改变的已知致癌基因。虽然 GBM 中广泛缺乏 NTRK1表达,融合阳性GBM中表达丰度较高的融合基因并提高NTRK1通路活性。在NIH3T3细胞株中通过慢病毒转染NFASC-NTRK1融合基因能够增强体外增殖,软琼脂中集落形成以及小鼠肿瘤形成表明融合促进 GBM 的启动或融合阳性 GBM 的维护,因此NTRK1融合基因可能是一个合理的药物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胶质细胞 融合基因 酪氨酸激酶 神经生长因子 NIH3T3 基因融合 GBM 侵袭性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相关基因和候选通路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赵一明 许海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80-1289,共10页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发生发展相关的关键基因和候选通路,探讨GBM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靶点。方法:自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和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获得基因表达数据集TCGA-GBM及GSE7696,分别采用D...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发生发展相关的关键基因和候选通路,探讨GBM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靶点。方法:自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和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获得基因表达数据集TCGA-GBM及GSE7696,分别采用Deseq2和limma R数据包筛选GBM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采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分析,采用Cytoscape 3.9.1软件对PPI网络进行可视化并进行模块分析。结果:对TCGA-GBM转录数据和芯片数据集GSE7696进行DEGs分析后共获取13个共同上调差异表达基因(UDEGs)和77个共同下调差异表达基因(DDEGs)。GO功能富集分析,DDEGs主要富集于氯离子通道活性、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活性、GABA门控氯离子通道活性、GABA-A受体活性、顺行突触传递信号和化学突触传递等生物学过程;KEGG信号通路主要富集于GABA能突触、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含血清素的神经突触和突触囊泡循环等信号通路。PPI和模块构建确定了2个重要的基因模块。Cytoscape 3.9.1软件分析,PPI网络中溶质载体家族17成员6 (SLC17A6)、溶质载体家族1成员2 (SLC1A2)、前速激肽前体1 (TAC1)、突触结合蛋白1 (SYT1)、RNA结合蛋白fox1同源物3 (RBFOX3)和γ-氨基丁酸A型受体亚基γ2 (GABRG2)被筛选为关键基因。结论:SLC17A6、SLC1A2、TAC1、SYT1、RBFOX3和GABRG2基因可能参与了GBM的发生发展,GABA能突触传递相关基因与通路调控网络的失调可能是GBM发病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胶质细胞 生物信息学 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 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microRNA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术预后评估中的研究
10
作者 高秀娟 陈熹 +2 位作者 彦伟 尹婧婧 巴一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562-566,共5页
目的:筛选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GBM)患者术前、术后血清中差异表达的micro RNAs(miRNAs),并探讨差异表达的miRNAs与患者术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48例北京天坛医院经临床病理诊断为GBM患... 目的:筛选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GBM)患者术前、术后血清中差异表达的micro RNAs(miRNAs),并探讨差异表达的miRNAs与患者术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48例北京天坛医院经临床病理诊断为GBM患者的术前术后血清样本。采用Solexa测序的方法初步筛选出术前术后表达量有差异的miR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q PCR)的方法对每个样本进行逐一验证,应用t检验的方法筛选出满足条件的miRNA(两组之间的平均值差异在2倍以上,且P<0.05),对48例患者进行随访,统计生存时间,根据48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494 d,将所有标本分为长生存期组和短生存期组,应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研究患者术后血清miRNAs的表达量与患者生存时间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结果:Solexa结果显示,有63个miRNA表达量存在差异,基于本研究先前的研究成果和其他文献的报道,从中选出4个miRNA(miR-26b,miR-30e,miR-129-3p,miR-206)进行逐一验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只有1个miRNAs(miR-30e)在术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有明显上调现象(术前与术后表达水平平均值差异≥2倍且P<0.05),随访结果显示,生存时间>494 d,患者术后血清miR-30e的表达水平有降低的趋势(P<0.05),但生存分析显示,患者术后血清中miR-30e的表达量与患者总生存时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1)。结论:GBM患者术前术后血清中差异表达的miRNA只有miR-30e,且术后患者血清中的miR-30e水平与肿瘤负荷成负相关关系。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患者血清miR-30e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预后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microRNA多形性胶质细胞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楼皂苷D激活Hippo通路抑制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与侵袭 被引量:3
11
作者 金鑫 申杰 +2 位作者 谭苗 欧虹灵 司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7-314,共8页
目的探讨重楼皂苷D(polyphyllin D,PPD)抑制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的细胞模型为DBTRG-05MG(DBTRG)和A172细胞株。将PPD处理后的细胞,通过MTT实验、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技术... 目的探讨重楼皂苷D(polyphyllin D,PPD)抑制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的细胞模型为DBTRG-05MG(DBTRG)和A172细胞株。将PPD处理后的细胞,通过MTT实验、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技术(real-time cellular analysis,RTCA)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PPD对细胞存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DAPI染色、Westernblot检测PPD对细胞凋亡的影响;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和RTCA测定PPD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划痕愈合实验和高内涵成像分析系统测定PPD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blot测定PPD所导致的Hippo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质的表达以及蛋白质的磷酸化水平的变化;通过Caspase-3抑制剂(Z-DEVDFMK,Z-DEVD)与PPD共处理明确Caspase-3对MST1的激活作用;利用分子对接研究PPD与Caspase-3在三维空间的相互作用;通过靶点稳定性药物亲和反应实验明确PPD与Caspase-3的直接结合。结果PPD对GBM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能力。PPD能够诱导GBM细胞发生凋亡。PPD处理组的GBM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显著下降。PPD能够下调YAP蛋白及其下游靶基因Cyr61、c-Myc的转录,促进YAP上游信号分子LATS1、MST1的磷酸化,表明PPD能够激活GBM细胞中的Hippo信号通路。Z-DEVD能够拮抗PPD对MST1的磷酸化,表明PPD通过激活Caspase-3进而激活Hippo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模拟发现PPD能够在C-末端区域与Caspase-3结合;基于靶点稳定性的药物亲和反应实验表明PPD阻碍了蛋白酶pronase对Caspase-3的水解作用,表明PPD与Caspase-3具有直接结合作用。结论PPD通过靶向Caspase-3激活Hippo信号通路抑制GBM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并诱导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楼皂苷D 多形性胶质细胞 CASPASE-3 Hippo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2在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2
作者 张少校 吴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76-979,共4页
目的分析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中骨形成蛋白2(BMP2)表达的预后意义和可能的相关信号机制。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获取GBM标本的RNASeq V2数据,从人类肿瘤相关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下载GBM样本数据集GSE7696的表达... 目的分析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中骨形成蛋白2(BMP2)表达的预后意义和可能的相关信号机制。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获取GBM标本的RNASeq V2数据,从人类肿瘤相关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下载GBM样本数据集GSE7696的表达谱数据。利用单因素Kaplan-Meier和多因素COX逐步回归法确定BMP2表达与GBM患者预后的关系。利用基因集富集分析方法预测BMP2相关的基因通路。结果低表达BMP2是GBM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BMP2低表达富集了干扰素α反应的相关通路。结论 GBM组织中BMP2低表达预示患者预后不良,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干扰素α反应基因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2 多形性胶质细胞 癌症基因组图谱 基因表达汇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荐读: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最新进展
13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66-466,共1页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为恶性程度最高的脑胶质瘤,传统手术结合放、化疗疗效有限。嵌合抗原受体是由单一分子组成的抗原重组受体,重新定向T细胞的特异性和功能,由CD28或4-1BB构成的第二代CAR-T能识别抗原,完全活化T细胞并增强T细胞功...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为恶性程度最高的脑胶质瘤,传统手术结合放、化疗疗效有限。嵌合抗原受体是由单一分子组成的抗原重组受体,重新定向T细胞的特异性和功能,由CD28或4-1BB构成的第二代CAR-T能识别抗原,完全活化T细胞并增强T细胞功能和持久性,为新兴GBM疗法的关注焦点。《中国肿瘤临床》2017年第44卷第16期“专家论坛”栏目,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李文斌教授,从CAR-T研究现状出发,主要介绍其发展历程和GBM相关的有效靶点,综述其理论基础,总结其应用价值及挑战,为GBM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胶质细胞 《中国肿临床》 抗原受体 细胞治疗 嵌合 T细胞功能 首都医科大学 4-1B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中子俘获治疗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的前景和困惑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幽心 孙婷 +1 位作者 杨伟廉 杜子威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2-84,共3页
硼中子俘获疗法是一种可以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的放射疗法,其产生的α粒子对临床治疗新诊断和复发的脑胶质母细胞瘤有较好的疗效。发达国家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进入临床试验,但一直受到硼携带载体和中子源发展的限制。现就其治疗脑胶质... 硼中子俘获疗法是一种可以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的放射疗法,其产生的α粒子对临床治疗新诊断和复发的脑胶质母细胞瘤有较好的疗效。发达国家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进入临床试验,但一直受到硼携带载体和中子源发展的限制。现就其治疗脑胶质母细胞瘤的前景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中子俘获疗法 多形性胶质细胞 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母细胞瘤中差异甲基化增强子区域调控的蛋白编码基因识别研究
15
作者 赵潇潇 于秋红 +3 位作者 嵇江淮 王世佳 王仁东 李冬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3-119,共7页
目的通过对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的DNA甲基化数据和表达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识别表达水平可能受差异甲基化增强子区域(differential methylation enhancer regions,DMERs)调控的蛋白编码基因(protein-coding genes,PCGs),预... 目的通过对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的DNA甲基化数据和表达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识别表达水平可能受差异甲基化增强子区域(differential methylation enhancer regions,DMERs)调控的蛋白编码基因(protein-coding genes,PCGs),预测其中受DMERs调控的PCGs在GBM中执行的功能,挖掘潜在的GBM预后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方法基于公共疾病数据库中的甲基化数据和表达数据,运用一种计算策略构建全基因组增强子区域,筛选GBM中DMERs,识别表达可能受DMERs调控的PCGs并对其进行富集分析。基于患者的临床信息与对应样本的表达数据,对鉴别出的PCGs进行Kaplan-Meier预后分析。结果筛选出16287个DMERs,本研究鉴别出795对DMER-PCGs,其中包含有593个低甲基化增强子区域,82个高甲基化增强子区域和642个PCGs,挖掘出45个与GBM整体存活相关的PCGs。结论本研究进一步加深了对GBM中增强子甲基化调控模式的理解,并为开发用于GBM诊疗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和靶标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胶质细胞 DNA甲基化 增强子区域 表观遗传调控 风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P-PEG-Gd纳米粒子在脑胶质母细胞瘤磁共振成像和光热治疗的实验研究
16
作者 刘晓佳 石莹 +1 位作者 王鹏丽 刘鹏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01-707,共7页
目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呈浸润性生长,手术无法完全切除病灶,GBM的精确示踪并识别和清除手术残余病灶仍存在挑战性。文中旨在制备MNP-PEG-Gd纳米粒子并探究其用于脑胶质母细胞瘤磁共振成像和光热治疗的效果。方法以黑色素为原料,... 目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呈浸润性生长,手术无法完全切除病灶,GBM的精确示踪并识别和清除手术残余病灶仍存在挑战性。文中旨在制备MNP-PEG-Gd纳米粒子并探究其用于脑胶质母细胞瘤磁共振成像和光热治疗的效果。方法以黑色素为原料,经过聚乙二醇修饰后再与钆离子(Gd^(3+))螯合,获得MNP-PEG-Gd纳米粒子。体外表征其理化性质、弛豫率、光热转化率和细胞毒性,并在细胞水平上验证光热治疗效果。体内探究该纳米粒子在裸鼠体内对脑胶质母细胞瘤的成像和光热治疗效果。结果制备的MNP-PEG-Gd纳米粒子流体动力学直径约为24nm,表面电荷为(-4.77±1.05)mV,且具有高螯合稳定性和光稳定性。体外磁共振研究得r1值为46.40 mM^(-1) s^(-1),具有较高的弛豫率。MNP-PEG-Gd的光热转换能力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强。照射5 min后125、250、500、1000μg/mL的MNP-PEG-Gd水溶液温度最高升至40.1、42.2、49.0和55.0℃,而PBS的温度仅升至30.1℃,有良好的光热转换能力。当MNP-PEG-Gd浓度为250μg/mL时细胞存活率低于89%,当MNP-PEG-Gd浓度为1000μg/mL时细胞存活率仅是30%左右。尾静脉注射该纳米粒子0.5 h后即可显像并可通过肝肾系统清除。结论成功制备了MNP-PEG-Gd纳米粒子,其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还具有良好的磁共振成像性能和光热治疗效果,可以为GBM诊疗一体化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纳米粒子 对比剂 磁共振成像 光热治疗 多形性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题报道:胶质瘤生物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专家论坛(专题) 被引量:5
17
作者 仇波 王运杰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29-333,共5页
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传统的治疗手段如手术、放疗和化疗等虽然不断进步,但依然预后不佳。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interstitial transformation,EMT)是上皮细胞来源的恶... 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传统的治疗手段如手术、放疗和化疗等虽然不断进步,但依然预后不佳。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interstitial transformation,EMT)是上皮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获得侵袭和迁移能力的重要病理过程,与GBM的侵袭、迁移及放化疗耐受性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本文将聚焦EMT相关病理生理过程及其与GBM侵袭和转移行为相关的最新进展,阐述EMT在GBM中的基因调控与分子信号通路,如金属基质蛋白酶、TGF-β和转录因子Snail、Twist等,从而为GBM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胶质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金属基质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脑肿瘤干细胞五年研究历程的反思及再认识 被引量:6
18
作者 董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84-387,共4页
自1998年首次从人类肿瘤实体瘤中分离出肿瘤干细胞(TSCs)后,2003年Singh等又于髓母细胞瘤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中发现了一小群有别于其他绝大多数肿瘤细胞的特殊脑肿瘤细胞,并证实该细胞具有自我更新、无限增殖潜能和部分分化能力... 自1998年首次从人类肿瘤实体瘤中分离出肿瘤干细胞(TSCs)后,2003年Singh等又于髓母细胞瘤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中发现了一小群有别于其他绝大多数肿瘤细胞的特殊脑肿瘤细胞,并证实该细胞具有自我更新、无限增殖潜能和部分分化能力等干细胞样生物学特征;自此激发了对脑肿瘤干细胞(BTSCs)研究的热潮。随后的研究进一步发现,此类细胞具有与普通脑肿瘤细胞不同的细胞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细胞 多形性胶质细胞 细胞 髓母细胞 生物学特征 遗传学特征 细胞生物学 人类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胶质瘤的治疗:综合方案的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Lynn S Ashby(著) Timothy C Ryken(著) +1 位作者 刘暌(译) 只达石(校)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53-458,共6页
第一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central nerous system tumors) 一、流行病学特征(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肿瘤,从高度恶性胶质瘤和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到良性脑膜瘤、神经瘤及垂体腺瘤,可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学... 第一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central nerous system tumors) 一、流行病学特征(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肿瘤,从高度恶性胶质瘤和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到良性脑膜瘤、神经瘤及垂体腺瘤,可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学行为。根据来自美国脑肿瘤注册中心(Central Brain Tumor Registry of the United States,CBTRUS)的最新报告,每年新诊断的原发脑恶性肿瘤的人数为7.30/10万人。美国脑肿瘤注册中心2005年报告新诊断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肿瘤患者为21690例,死亡12760例。胶质瘤占神经系统原发肿瘤的42%,占恶性肿瘤的77%。胶质瘤起源于不同的组织类型,包括少突胶质细胞瘤、星形细胞瘤、混合型少突星形细胞瘤,表现为不同的恶性程度,而且均具有向高度恶性转化的趋势,其中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 mamultiforme,GBM)为成人中最常见的并具有浸润性的原发脑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胶质 中枢神经系统肿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 多形性胶质细胞 原发脑肿 少突胶质细胞 脑恶性肿 星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礼来肿瘤新药(Enzastaurin)获批欧美孤儿药
20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76-276,共1页
关键词 脑部肿 孤儿药 新药 多形性胶质细胞 美国FDA 欧美 Ⅲ期临床研究 胶质细胞 礼来公司 欧盟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