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层螺旋CT扫描的安检系统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珏 王福全 姜增辉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7-721,共5页
本文说明了国内外安检技术发展现状;阐述了螺旋CT技术以及如何确定物质的CT数等;研究了螺旋CT扫描方式的关键技术(射线源、探测器及滑环技术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通过对现有安检设备及性能的比较,得出了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对物质进... 本文说明了国内外安检技术发展现状;阐述了螺旋CT技术以及如何确定物质的CT数等;研究了螺旋CT扫描方式的关键技术(射线源、探测器及滑环技术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通过对现有安检设备及性能的比较,得出了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对物质进行检测和识别,是今后安检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扫描 螺距 CT值 滑环 安检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黄疸ERCP后多层螺旋CT扫描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梁宝松 葛英辉 +4 位作者 程天明 郭濴 杨玉秀 张继良 朱绍成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35-537,共3页
目的 :评价ERCP后多层螺旋CT扫描 (简称ERCP后MSCT)与平扫、双期扫描对梗阻性黄疸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76例经临床确诊为阻塞性黄疸的患者资料 ,其中ERCP后MSCT2 8例 ,平扫 13例 ,双期增强扫描 2 7例 ,平扫 +双期增强扫描 ... 目的 :评价ERCP后多层螺旋CT扫描 (简称ERCP后MSCT)与平扫、双期扫描对梗阻性黄疸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76例经临床确诊为阻塞性黄疸的患者资料 ,其中ERCP后MSCT2 8例 ,平扫 13例 ,双期增强扫描 2 7例 ,平扫 +双期增强扫描 8例。检查方法 :采用螺旋模式扫描 ,重建层厚 2 .5~ 5mm ,ERCP后MSCT拔管后 1~ 2h进行。双期扫描注射造影剂为 80~ 10 0ml,速度为 2 .0~ 3.0ml/s,注药后 30s、80s扫描。观察指标包括 :①胆管扩张程度 ;②管壁清晰度 ;③扩张胆管全貌的显示。结果 :3种扫描技术总的管壁显示情况以ERCP后CT扫描最佳。ERCP后MSCT可进行多种三维重建 ,较好显示胆管内结节。结论 :ERCP后MSCT更适合显示沿人体纵向走行的细小胆管。建议采用 2 .5mm层厚显示胰胆管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黄疸 ERCP 多层螺旋CT扫描 观察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用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价值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代永亮 赵圆 +1 位作者 刘文亚 杨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5-499,503,共6页
目的探讨在腰椎多层螺旋CT容积(multi-detector CT volumetric helical,MDCT VH)扫描中添加骨密度检查内容诊断骨质疏松症的准确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进行腰椎检查的体检者80名(56-68岁老年女性),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与定量CT(... 目的探讨在腰椎多层螺旋CT容积(multi-detector CT volumetric helical,MDCT VH)扫描中添加骨密度检查内容诊断骨质疏松症的准确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进行腰椎检查的体检者80名(56-68岁老年女性),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与定量CT(quantitative CT,QCT)两种方法测算受检者L2-L4椎体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按照2007国际临床骨测量学会(ISCD)制定的QCT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对同组受检者诊断,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两组骨质疏松诊断结果:L2BMD值、L3 BMD值、L4 BMD值、平均BMD(mean BMD)值、T值、Z值进行一致性分析,对两者间出现的差异与可能影响因素如:年龄、体质指数、腹围、臀围、扫描层面夹角等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两种测量方法测量反映骨质疏松程度的meanBMD值、T值、Z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且两法测量BMD值、T值相关性较高,BMD值的相关系数=0.975(P<0.05),T值的相关系数=0.97(P<0.05)。结论腰椎MDCT VH扫描骨密度测量具有诊断骨质疏松的效能,获取内容丰富,能间接减少患者辐射剂量、节约医疗成本,临床实用意义高,可尝试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的备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腰椎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扫描冠状位图像重建诊断肺间质性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永林 茹晋丽 +4 位作者 薛雁山 王新文 王澎 李天平 魏玉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48-149,共2页
关键词 诊断 冠状位 肺部 HRCT 间质性 多层螺旋CT扫描 轴位 位图 图像重建 工作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多层螺旋CT扫描:机架旋转时间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建卫 吴宁 +4 位作者 黄遥 赵心明 罗德红 梁颖 孙伟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4期286-289,共4页
目的 :前瞻性评价机架旋转时间对胸部图像 ,包括横断面及多平面重建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患者分为两组 ,采用GELightSpeedUltra 8层螺旋CT扫描仪直接增强扫描 ,机架旋转时间分别选择 0 .8s和 0 .5s。按照制订的标准 ,对比两组图... 目的 :前瞻性评价机架旋转时间对胸部图像 ,包括横断面及多平面重建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患者分为两组 ,采用GELightSpeedUltra 8层螺旋CT扫描仪直接增强扫描 ,机架旋转时间分别选择 0 .8s和 0 .5s。按照制订的标准 ,对比两组图像的图像质量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0 .8s和 0 .5s组显示野和扫描范围相似 ,两组扫描时间分别为(2 4 .9± 3 .2 )s和 (1 5 .6± 1 .7)s,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W =465 .0 ,P <0 .0 0 1 )。两组CTDIW(CT剂量指数 )分别为1 7.56mGy和 1 0 .98mGy,DLP(剂量长度乘积 )分别为 (480 .4± 62 .5)mGy·cm和 (30 2 .1± 35 .5)mGy·cm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W =465 .0 ,P <0 .0 0 1 )。两组图像质量平均得分为 4 .0 7± 0 .42和 4 .1 6± 0 .35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W =851 .0 ,P =0 .342 )。两组重建图像质量平均得分为 2 .43± 0 .68和 2 .50± 0 .63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W =848.0 ,P =0 .32 0 )。结论 :机架旋转时间 0 .5s组胸部图像质量略好于 0 .8s组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患者接受的X线剂量则明显降低 ,平均降低了 37%。建议将机架旋转时间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 多层螺旋CT扫描 机架旋转时间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术前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TNM分期的判断价值及其与肿瘤标志物、增殖分子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21
6
作者 吴爱军 张振显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3期2928-2931,共4页
目的:研究胃癌术前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TNM分期的判断价值及其与肿瘤标志物、增殖分子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0月在本院接受手术切除的135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并判断TNM分期,采集血清... 目的:研究胃癌术前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TNM分期的判断价值及其与肿瘤标志物、增殖分子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0月在本院接受手术切除的135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并判断TNM分期,采集血清并测定肿瘤标志物含量;术后收集肿瘤组织并测定细胞因子、促增殖分子的含量。结果:TNMⅡ期、Ⅲ期、Ⅳ期胃癌患者血清中CEA、CA199、CA153、CA125、CA724的含量以及胃癌组织中TGFβ1、TGFβ2、VEGF、FGF2、PTP1B、PIK3CD、Survivin、Ezrin、YAP的含量显著高于TNMⅠ期;TNMⅢ期、Ⅳ期胃癌患者血清中CEA、CA199、CA153、CA125、CA724的含量以及胃癌组织中TGFβ1、TGFβ2、VEGF、FGF2、PTP1B、PIK3CD、Survivin、Ezrin、YAP的含量显著高于TNMⅡ期;TNMⅣ期胃癌患者血清中CEA、CA199、CA153、CA125、CA724的含量以及胃癌组织中TGFβ1、TGFβ2、VEGF、FGF2、PTP1B、PIK3CD、Survivin、Ezrin、YAP的含量显著高于TNMⅢ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胃癌TNM分期的判断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含量以及肿瘤病灶中细胞增殖分子的含量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 肿瘤标志物 增殖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6
7
作者 谢元忠 孔庆奎 +2 位作者 公维云 张立涛 崔群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7期526-529,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机对43例腰椎峡部裂患者的腰椎进行扫描,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显示技术(VRT)进行多模式图像后处理,多方位观察患者椎弓峡部裂...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机对43例腰椎峡部裂患者的腰椎进行扫描,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显示技术(VRT)进行多模式图像后处理,多方位观察患者椎弓峡部裂情况。结果:43例患者中共发现83个椎弓峡部裂,双侧32例,其中4例累及两个脊椎的双侧椎弓;单侧11例。腰椎斜矢状位MPR及平行于椎弓的轴位MPR能够诊断全部病例,13例裂隙呈不规则锯齿状,边缘清晰,9例边缘骨质硬化、膨大;12例伴有碎骨块,并见裂隙周围纤维组织增生。正中矢状位MPR发现脊椎向前滑脱22例,其中Ⅰ度滑脱16例,Ⅱ度滑脱5例,Ⅲ度滑脱1例。7例出现假性椎间盘膨出征,硬膜囊向前移行。MIP也能全部显示所有病例的峡部裂,但是对软组织观察不如MPR。高密度VRT仅发现峡部裂23例39处。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后MPR、MIP及VRT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全方位评价腰椎峡部裂的形态变化,为临床提供与峡部裂有关的更多更详细的影像信息,MPR是最有价值的重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峡部裂 多层螺旋CT扫描 多平面重建 最大密度投影 容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轴位薄层重建与斜矢状位多平面重建图像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闫呈新 岳云 朱建忠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7期557-558,共2页
腰椎峡部裂是指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狭细部分断裂.是椎体滑脱的主要病因之一。传统X线平片是诊断腰椎峡部裂的常规检查方法,但其获得的信息有限。CT特别是多层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为诊断腰椎峡部裂提供了更多更全... 腰椎峡部裂是指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狭细部分断裂.是椎体滑脱的主要病因之一。传统X线平片是诊断腰椎峡部裂的常规检查方法,但其获得的信息有限。CT特别是多层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为诊断腰椎峡部裂提供了更多更全面的影像信息。笔者对40例腰椎峡部裂患者的多层螺旋CT扫描轴位薄层重建图像及斜矢状位多平面重建(MPR)图像的特点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该技术在腰椎峡部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扫描 多平面重建图像 腰椎峡部裂 诊断价值 矢状位 轴位 常规检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节的检出——快速屏气MRI与多层螺旋CT对比研究
9
作者 SchillerJF VollmarJ +2 位作者 SchickF 周涛 甘新莲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6期533-533,共1页
关键词 快速屏气MRI 半傅立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 肺结节 对比研究 多层螺旋CT扫描 Siemens 检出 放射科医师 假阳性率 成像序列 梯度回波 磁共振 阅片 敏感性 扫描 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CT增强扫描加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腹膜癌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梅列军 王林伟 +5 位作者 周云峰 谢丛华 刘骏方 杨肖军 刘少平 李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745-1749,共5页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computed tomography,MDCT)增强扫描加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技术对腹膜转移癌(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PC)的诊断效能,分析PC的典型CT征象。方法:对54例PC患者术前进...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computed tomography,MDCT)增强扫描加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技术对腹膜转移癌(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PC)的诊断效能,分析PC的典型CT征象。方法:对54例PC患者术前进行MDCT多期增强扫描,分析MDCT横断位图像及MPR图像,与术中探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4例PC患者MDCT增强扫描检测出356个病灶,在1~13分区中每例患者检测出病灶平均数为(6.5±3.4)个。常见转移部位是大网膜、左半膈、脾包膜、盆腔、右半膈、胃周韧带等。转移病灶密度以实性为主,病灶直径为0.5~13 cm。总体敏感度为78.1%(356/456),特异度为92.3%(277/300);病灶≥0.5 cm时,敏感度为90.0%(307/341),病灶<0.5cm时,敏感度为42.6%(49/115)。CT-腹膜癌指数(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index,PCI)与术中PCI的吻合度为0.384~0.640(P<0.05)。结论:MDCT增强扫描加MPR技术可较准确评估CT-PCI,与术中PCI有较高的吻合度,可为临床制定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转移癌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 多平面重建腹膜癌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小探头内镜超声在胃癌术前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召珍 贺益萍 +3 位作者 沈俊 许玲辉 盛伟琪 师英强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4-49,共6页
背景与目的:内镜超声是目前临床上广泛运用的胃癌术前分期的检查方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及黏膜剥离术在治疗早期胃癌中已广泛开展,因此提高胃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尤其是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本文旨在探讨高频小探头内镜超声(high frequenc... 背景与目的:内镜超声是目前临床上广泛运用的胃癌术前分期的检查方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及黏膜剥离术在治疗早期胃癌中已广泛开展,因此提高胃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尤其是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本文旨在探讨高频小探头内镜超声(high frequency endoscopic ultrasound mini probe,UMP)在胃癌术前T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0月-2009年4月,对63例胃癌患者术前分别行高频小探头内镜超声和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检查,并与手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UMP与MSCT对T分期判断准确率分别为82.26%(51/62)和88.71%(55/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MP与MSCT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0%和88.89%;进展期胃癌的诊断准确率则是79.25%和88.68%。结论:UMP对早期胃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对于内镜下查找浅表病灶应首选U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高频小探头内镜超声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扫描 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淋巴管肌瘤病CT特点及与血清学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树娇 周敏 +2 位作者 张利 瞿介明 杨文洁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1-315,共5页
目的:探讨淋巴管肌瘤病(LAM)患者胸部影像学特征并评估肺气囊体积及其与患者体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的关系,以帮助提高对该疾病特征的认识。方法:分析自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行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MSCT)扫描的LAM患者胸部... 目的:探讨淋巴管肌瘤病(LAM)患者胸部影像学特征并评估肺气囊体积及其与患者体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的关系,以帮助提高对该疾病特征的认识。方法:分析自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行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MSCT)扫描的LAM患者胸部影像学表现,并对每位患者行肺气囊体积的测定;并行血清VEGF-D的测定。结果:本研究共收集69例LAM患者胸部CT数据,患者平均肺体积为4255.66±1000.89ml,平均肺气囊体积为1330.6±836.17ml,肺气囊体积平均占肺体积比为28.7%±13.9%。本研究中气囊分布于左右肺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84);而双肺上中叶肺气囊分布与双肺下叶肺气囊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1),双肺上中叶肺气囊体积分布(32.3%±14.6%)较双肺下叶分布(24.4%±14.6%)多;46例患者同意进行VEGF-D测定,血清VEGF-D的中位数为2925.0pg/ml(251.750~12000.000pg/ml),其升高水平与气囊体积占比无相关关系(r=0.12,P=0.41)。此外,69例患者中,7例(10.1%)患者合并气胸;17例(24.6%)患者合并胸腔积液;11例(15.9%)患者存在磨玻璃样改变;肺部实变和小叶间隔增厚各19(27.5%)例。结论:淋巴管肌瘤病患者主要肺部表现为弥漫分布的气囊,肺气囊分布上中叶多于下叶。患者体内VEGF-D的升高水平不能作为评价该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肌瘤病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扫描 肺气囊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征象联合纹理分析在预测胸腺上皮性肿瘤WHO简化病理分型中的价值 被引量:17
13
作者 任采月 王升平 +1 位作者 张盛箭 彭卫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68-474,共7页
背景与目的:胸腺上皮性肿瘤(thymic epithelial tumor,TET)是前上纵隔最常见的原发肿瘤,其组织学分型是判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探讨和比较术前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征象及基于CT图像... 背景与目的:胸腺上皮性肿瘤(thymic epithelial tumor,TET)是前上纵隔最常见的原发肿瘤,其组织学分型是判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探讨和比较术前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征象及基于CT图像的纹理分析在预测TET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简化病理分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2011年1月—2018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后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TET、且经免疫组织化学确定组织分型的120例患者的增强CT图像及临床资料,并根据WHO简化病理分型分为低危组(A1、AB、B1型胸腺瘤)及高危组(B2、B3型胸腺瘤及胸腺癌)。评估及记录每例TET患者的CT征象。选用纵隔窗CT图像进行病灶分割及纹理特征的提取。采用R软件套索(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模型进行特征筛选及模型建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不同预测模型之间诊断效能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120例TET患者中低危组61例,高危组59例,分别记录及提取了每例患者CT图像的11种CT征象和14种纹理特征。分别建立了以MSCT征象、纹理参数以及两者联合为基础的CT预测模型、纹理预测模型以及联合预测模型,3个模型在预测低危组及高危组TET的AUC分别为0.78、0.80、0.88,灵敏度分别为86.4%、88.1%和93.2%,特异度分别为60.7%、65.6%和67.2%,准确率分别为70.8%、74.2%和80.0%。DeLong检验结果显示,联合预测模型在预测TET恶性程度中的效能及准确率最高(P<0.05)。结论:MSCT检查是TET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纹理特征比肉眼评估得到的CT征象更能反映TET的微观异质性程度,CT征象与纹理特征相结合在预测TET恶性程度中更有优势,可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提供更全面及准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肿瘤 WHO病理分型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扫描 纹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尸体MSCT血管造影技术的法医学研究现状 被引量:6
14
作者 万雷 邹冬华 +7 位作者 汪茂文 王亚辉 黄平 李正东 田志岭 宋凤祥 刘宁国 陈忆九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820-827,840,共9页
虚拟解剖是应用医学影像学技术探究尸体组织器官形态学改变的一门新技术,目前其在死因鉴定中的应用日趋广泛。某些鉴定机构已将尸体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作为常规检查手段,虽然其尚不... 虚拟解剖是应用医学影像学技术探究尸体组织器官形态学改变的一门新技术,目前其在死因鉴定中的应用日趋广泛。某些鉴定机构已将尸体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作为常规检查手段,虽然其尚不能完全替代传统尸体解剖,但在某些非正常死亡的鉴定中可起到关键辅助或替代作用。MSCT平扫无法对尸体脉管系统进行成像,但可以进行尸体血管造影来判断血管损伤或者疾病。近年来,该技术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对比剂、灌注方法以及成像方法上都有较大进展。本文综述了常见的几种尸体MSCT血管造影技术,包括全身造影、心肺复苏技术造影、靶向造影和心腔穿刺造影等,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分析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虚拟解剖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扫描 血管造影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真内镜与纤维支气管镜对气道狭窄的诊断效能比较
15
作者 RoettgenR SchuermannD +2 位作者 PinkernelleJ 周涛 甘新莲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6期473-473,共1页
关键词 仿真内镜 多层螺旋CT仿真支气管镜 效能比较 气道狭窄 多层螺旋CT扫描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支气管狭窄 临床诊断价值 支气管病变 回顾性研究 支气管重建 气管支气管 主支气管 显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迭代重建技术(iDose4)对免疫力低下患者低剂量胸部CT图像质量的影响
16
作者 Laqmani A Buhk JH +1 位作者 Henes FO 程少荣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12期1290-1290,共1页
目的:将iDose4迭代重建技术(IR)与传统的滤波反投影技术(FBP)相比,评价迭代重建技术对免疫力低下患者低剂量胸部CT中图像质量的影响及降低辐射剂量的能力。方法:30个患者采用胸部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
关键词 CT图像质量 免疫力低下 重建技术 胸部CT 低剂量 患者 迭代 多层螺旋CT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