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限理性条件下多层次轨道交通客流拥堵传播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贾锦秀 朱昌锋 +4 位作者 方劲皓 王傑 成琳娜 何润田 章超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06-2216,共11页
多层次轨道交通系统通过融合不同制式轨道交通,实现了运输能力的灵活配置和互补,但也增加了客流拥堵传播的不确定性,极易出现客流拥堵的跨层级传播。在分析乘客出行有限理性选择行为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心理账户理论,建立了广义出行时间... 多层次轨道交通系统通过融合不同制式轨道交通,实现了运输能力的灵活配置和互补,但也增加了客流拥堵传播的不确定性,极易出现客流拥堵的跨层级传播。在分析乘客出行有限理性选择行为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心理账户理论,建立了广义出行时间账户和拥堵程度账户,并利用改进的价值函数与决策权重函数,刻画了乘客出行路径的综合交易效用。通过考虑出行方式与出行路径双因素,建立了基于巢式Logit-心理账户-累积前景理论(Nested Logit-mental Accountingcumulative Prospect Theory, NL-MA-CPT)的乘客出行方式选择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改进的易感-感染-恢复(Upgraded Susceptible-infected-recovered, USIR)模型,提出了考虑乘客选择行为的多层次轨道交通客流拥堵传播模型,并刻画了有限理性条件下的传播速率和恢复速率。最后,以北京市多层次轨道交通为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并通过灵敏度分析,揭示相关关键因素对拥堵传播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客流拥堵传播具有显著的波动性和收敛性特征,而传播速率和恢复速率直接影响拥堵传播的强度及影响范围,且随着网络层数的增加,乘客出行选择决策的有限理性特征对拥堵传播的影响更加显著。本研究可为运营企业制定客流拥堵控制策略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次轨道交通 客流拥堵传播 有限理性 累积前景理论 心理账户理论 USI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多层次轨道交通一体化融合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鹏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共7页
针对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多层次轨道交通发展存在的跨层次、跨制式、跨区域融合不足等问题,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从政策制度设计、规划建设、运营主体协同等方面对其深层次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多层次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与存在... 针对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多层次轨道交通发展存在的跨层次、跨制式、跨区域融合不足等问题,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从政策制度设计、规划建设、运营主体协同等方面对其深层次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多层次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究国内外城市群多层次轨道交通发展成败得失与经验启示,提出进行一体化融合体制机制与政策规范建设、加强一体化规划建设管理、促进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融合、完善土地支持政策与投融资配套政策、建立大湾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联盟等对策。研究成果以期为粤港澳大湾区多层次轨道交通一体化融合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多层次轨道交通 一体化融合 联程联运 跨区域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次轨道交通枢纽中地铁车站客运能力仿真评估方法 被引量:5
3
作者 刘伟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37-41,共5页
根据多层次轨道交通枢纽中地铁车站功能特征,采用客流仿真方法,考虑设施利用和乘客感受等两方面构建了仿真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客流仿真的车站客运能力评估方法。以上海轨道交通虹桥火车站站为例,应用该评估方法进行车站客运能力评... 根据多层次轨道交通枢纽中地铁车站功能特征,采用客流仿真方法,考虑设施利用和乘客感受等两方面构建了仿真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客流仿真的车站客运能力评估方法。以上海轨道交通虹桥火车站站为例,应用该评估方法进行车站客运能力评估,评估结果为:站台客流密集程度大于站厅;乘客集中到达时,站台内的上行楼扶梯入口处将形成较长排队,在客流高峰期可能成为车站客运能力的瓶颈;该站客流流线组织的重点在于换乘客流的优化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次轨道交通枢纽 地铁车站 客运能力 仿真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次轨道交通服务城市(群)发展研究
4
作者 张贵忠 杜彦良 +1 位作者 高阳 王玲玲 《中国工程科学》 2025年第4期199-209,共11页
当前,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涌现出具有强劲辐射带动能力的超大城市(群),对构建多层次轨道交通系统、更好服务城市(群)交通需求提出了迫切要求。本文结合国内超大城市(群)中具有代表性的广州枢纽、成都枢纽、北京枢纽等... 当前,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涌现出具有强劲辐射带动能力的超大城市(群),对构建多层次轨道交通系统、更好服务城市(群)交通需求提出了迫切要求。本文结合国内超大城市(群)中具有代表性的广州枢纽、成都枢纽、北京枢纽等,精准梳理了我国多层次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并研判了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升多层次轨道交通服务城市功能的发展路径,包括推动多网共站实现多层次轨道交通“点”融合,重视轨道“进核”实现融合水平提升,推动廊道资源高效利用实现功能互补和技术经济最优,坚持公交化运营实现服务城市功能提升,增加线网供给实现国铁网和地铁网衔接融合;以北京市为例,给出了提升多层次轨道交通服务城市功能的规划方案。建议从完善枢纽联通性、优化生产设施布局、发挥“点”融合作用、注重既有廊道资源利用、深入推进公交化开行等方面创新发展理念并加强实践探索,为进一步提高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服务保障能力积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城市(群) 多层次轨道交通 城际铁路 市域(郊)铁路 多网共站 公交化运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系统视角下伦敦都市圈轨道交通与空间结构互动发展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庞磊 任利剑 运迎霞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2年第5期98-105,共8页
轨道交通网络演变与都市圈空间结构发展有着相互协同的关系。选取受轨道交通网络影响显著,空间格局呈“一核多心”式分布的伦敦都市圈为研究对象,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方法构建轨道交通网络生长模型,分析网络复杂性特征演变规律,并进一步... 轨道交通网络演变与都市圈空间结构发展有着相互协同的关系。选取受轨道交通网络影响显著,空间格局呈“一核多心”式分布的伦敦都市圈为研究对象,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方法构建轨道交通网络生长模型,分析网络复杂性特征演变规律,并进一步分析轨道交通与都市圈空间结构演变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第一,中心枢纽站点扁平化组织分布以及轨道网络的传播效应均与都市圈多中心空间结构存在协同发展关系;第二,轨道交通与都市圈空间结构存在三个互动规律:两者通过势能差互动滋长、轨道交通引导圈层结构变迁、站点分化引导空间重构。最后对我国都市圈轨道交通的发展建设提出了“破除边界”“内优外联”“适度超前”三方面的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 都市圈 多层次轨道交通 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兴市全域轨道交通体系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晖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0-33,37,共5页
很多中等规模的城市在规划构建多层次、多模式、多制式的轨道交通系统。为了加强各种轨道交通方式衔接,最大限度实现轨道资源共享,应对该类城市的轨道交通体系的协调发展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以嘉兴市为例,从现有城际轨道交通、市域轨道... 很多中等规模的城市在规划构建多层次、多模式、多制式的轨道交通系统。为了加强各种轨道交通方式衔接,最大限度实现轨道资源共享,应对该类城市的轨道交通体系的协调发展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以嘉兴市为例,从现有城际轨道交通、市域轨道交通、有轨电车三个轨道交通层次的规划出发,解读在规划、建设全域轨道交通体系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探寻其他同类城市在发展轨道交通体系过程中的经验,提出与城市发展、经济发展和综合交通发展相适应的轨道交通融合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兴市 多层次轨道交通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战略研究
7
作者 王睿 刘启钢 +4 位作者 杨晓 钱坤 江媛 张亚男 鲍晶晶 《中国工程科学》 2025年第4期187-198,共12页
在城市化快速推进背景下,单一轨道交通体系已无法适应日益多元化的通勤需求,迫切需要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轨道交通协同发展新模式,推进城市群、都市圈轨道交通一体化建设,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本文从“四网融合”的情景分类、基... 在城市化快速推进背景下,单一轨道交通体系已无法适应日益多元化的通勤需求,迫切需要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轨道交通协同发展新模式,推进城市群、都市圈轨道交通一体化建设,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本文从“四网融合”的情景分类、基础设施和运载装备、运输组织与经营管理、规划建设运营机制4个方面综述了我国轨道交通“四网融合”的发展现状,分析发现当前国内“四网融合”存在客流强度低、票务系统不兼容、运营成本高、新建市域专线面临规划协同不足、客流培育困难等问题,需创新运营模式并优化技术标准。研究提出轨道交通“四网融合”的发展目标、示范案例、重点任务,包括构建“穿城+放射+多支”线网布局,推动技术标准统一与智慧化服务,并建立协同机制。通过融合规划、技术、运营及政策,实现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的互联互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网融合 轨道交通 多层次轨道交通 智慧化服务 基础设施 运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都市圈跨城通勤方式选择——基于教职工群体的实证研究
8
作者 陈梦微 孔怡 +1 位作者 邓一凌 王也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9,共6页
对都市圈跨城通勤的交通方式选择的研究,特别是对采用多层次轨道交通通勤的意向方面的研究对都市圈交通设施规划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杭州都市圈内的跨城通勤为例,考虑样本代表性、可获得性,选择教职工群体为研究对象进行跨城通勤... 对都市圈跨城通勤的交通方式选择的研究,特别是对采用多层次轨道交通通勤的意向方面的研究对都市圈交通设施规划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杭州都市圈内的跨城通勤为例,考虑样本代表性、可获得性,选择教职工群体为研究对象进行跨城通勤方式选择意愿探讨,采用SP/RP融合的调查方法获取居民的选择数据,构建多项logit模型,从通勤者特性、通勤约束和主观态度3方面分析跨城通勤方式选择影响因素与内部作用机制,并基于模型结果构建ASI(Avoid-Shift-Improve)策略体系,提出相关规划政策和建议,为促进区域一体化和同城化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圈 跨城通勤 多层次轨道交通 方式选择 意向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网融合下城市群城际铁路一体化运营标准体系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涛 王伟 谢红太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25,共7页
从国内现阶段城市群多层次轨道交通发展新要求出发,以城市群城际铁路进入主城区与市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衔接,实现一体化运营为目标,深入分析城市群城际铁路的功能定位和技术特征,研究制约四网融合及互联互通的主要问题,分析现阶段运... 从国内现阶段城市群多层次轨道交通发展新要求出发,以城市群城际铁路进入主城区与市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衔接,实现一体化运营为目标,深入分析城市群城际铁路的功能定位和技术特征,研究制约四网融合及互联互通的主要问题,分析现阶段运营技术标准的缺失及相关需求。基于“网络化运营、互联互通、资源共享、集约利用”的理念,提出城市群城际铁路一体化运营技术标准构建的技术路线和发展目标,同时基于工程全生命周期对实现一体化运营的互联互通技术进行系统分析,提出构建包括“互联、互通、互维、互运”的总体框架和主要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际铁路 多层次轨道交通 四网融合 城市群 互联互通 运营标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城市群城际铁路技术标准体系构建探究
10
作者 李建群 吴宁 王涛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20,共8页
城市群城际铁路是支撑和引导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其功能定位和技术标准是业界研究的热点。现行国家铁路技术标准体系无法较好适应“四网融合、互联互通”背景下的城市群城际铁路建设和运营全过程阶段。以城市群城际... 城市群城际铁路是支撑和引导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其功能定位和技术标准是业界研究的热点。现行国家铁路技术标准体系无法较好适应“四网融合、互联互通”背景下的城市群城际铁路建设和运营全过程阶段。以城市群城际铁路进入市中心、公交化运营为目标,基于其功能定位和技术特征,对照国家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标准体系,以江苏省城市群城际铁路为研究对象,构建工程建设和运输服务两大标准子体系,以及基础、勘测、设计、施工、验收、运营、管理、服务九大业务板块标准,包含若干专业和专题研究方向的标准结构体系,指导城市群城际铁路设计、建设、装备、验收、运营管理,以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筹运营、互联互通、换乘便捷、一票通达”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城际铁路 多层次轨道交通 技术标准体系 工程建设技术标准 运输服务技术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