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导联智能心电检测用于心律失常筛查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唐春平 韩笑 +1 位作者 王俊宏 周宁天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00-1803,1808,共5页
目的:比较单导联人工智能心电检测设备和传统多导联心电检测设备在常见心律失常检测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心血管内科门诊及入院心悸患者152例,排除禁忌后按临床检查需要同时佩戴单导联人工智能心电检测仪与传统多导联心电检测仪不少... 目的:比较单导联人工智能心电检测设备和传统多导联心电检测设备在常见心律失常检测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心血管内科门诊及入院心悸患者152例,排除禁忌后按临床检查需要同时佩戴单导联人工智能心电检测仪与传统多导联心电检测仪不少于22 h。结果:两组仪器对总心搏数、平均心率、最小心率、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检测数值采用配对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导联人工智能心电检测仪与传统多导联心电检测仪在心电记录及判读方面具有相同效果,且具备低成本、易使用、人工智能读图等优势,对心律失常筛查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心电记录仪 人工智能识图 多导联心电记录仪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社会因素、行为与健康、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2
作者 岳文浩 《医学与哲学(A)》 1992年第3期32-33,共2页
医疗工作正面临四个转变。1.新技术引进转变:如CT、核磁共振(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B超、多普勒超声扫描、大型X光机、多导记录仪、电脑等等,这一方面提高了诊断准确性,但另一方面造成费用增加、浪费增大、医疗愈来愈依赖仪器... 医疗工作正面临四个转变。1.新技术引进转变:如CT、核磁共振(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B超、多普勒超声扫描、大型X光机、多导记录仪、电脑等等,这一方面提高了诊断准确性,但另一方面造成费用增加、浪费增大、医疗愈来愈依赖仪器,医生的因素日益忽视,走向医学非人性化。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人性化 多导记录仪 社会因素 新技术引进 费用增加 医疗工作 人际关系紧张 职责不明 疑病症 心理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呼吸耦合器
3
作者 郑连兴 《心理科学进展》 1987年第1期86-87,共2页
该呼吸耦合器是作为日本光电公司生产的RM-6000型多导生理记录仪的配件而设计制作的。由于我国引进该公司的该类仪器已有二十余年历史,该仪器在国内外医学界、生理学界和心理学界甚多,而且该呼吸耦合器是与热敏电阻传感器配合使用的,凡... 该呼吸耦合器是作为日本光电公司生产的RM-6000型多导生理记录仪的配件而设计制作的。由于我国引进该公司的该类仪器已有二十余年历史,该仪器在国内外医学界、生理学界和心理学界甚多,而且该呼吸耦合器是与热敏电阻传感器配合使用的,凡使用该类传感器完成呼吸换能工作的其他厂家生产的其它有关仪器,如生物反馈仪等,均可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电阻传感器 耦合器 呼吸测量 多导生理记录仪 生物反馈仪 配合使用 设计制作 生理学 呼吸波 心理学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