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g+/Ag/ZnO多孔纳米结构纤维材料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4
1
作者 邵克让 李建娇 +2 位作者 安兴才 雷自强 苏碧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23-1528,共6页
借助棉花纤维模板,采用两步法制备了Ag+/Ag/ZnO多孔纳米结构纤维材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对其进行了表征.以亚甲基蓝(MB)的脱色降解为模型反应,考察了银修饰量... 借助棉花纤维模板,采用两步法制备了Ag+/Ag/ZnO多孔纳米结构纤维材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对其进行了表征.以亚甲基蓝(MB)的脱色降解为模型反应,考察了银修饰量(摩尔分数,0~1.50%)对ZnO纳米结构纤维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模板辅助的两步法制备了Ag+-Ag共修饰的ZnO多孔纳米结构纤维材料Ag+/Ag/ZnO,Ag+和Ag通过改变ZnO的晶胞结构、光吸收特性及形貌等影响其光催化性能;在可见光条件下,Ag+/Ag/ZnO的催化性能优于纯ZnO,且与修饰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 Ag ZNO 多孔纳米结构纤维材料 模板辅助两步法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系钙钛矿纳米晶@多孔材料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范倩倩 刘蜜 +1 位作者 李星瑶 马建中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8-305,353,共9页
卤系钙钛矿纳米晶因其带隙可调、光吸收能力强、载流子迁移率高等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光催化还原、发光二极管等领域,环境中水分、氧气、光照等因素会使其稳定性变差,这严重制约了其商业化应用。因此,如何提高钙钛矿纳米晶... 卤系钙钛矿纳米晶因其带隙可调、光吸收能力强、载流子迁移率高等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光催化还原、发光二极管等领域,环境中水分、氧气、光照等因素会使其稳定性变差,这严重制约了其商业化应用。因此,如何提高钙钛矿纳米晶的稳定性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利用多孔材料孔道结构对卤系钙钛矿纳米晶进行封装包覆,以此来隔绝外界环境,减少结构塌陷,是提高其稳定性的有效方法。该文介绍了卤系钙钛矿纳米晶@多孔材料的结构及特性;总结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共价有机框架材料、介孔SiO_(2)包覆钙钛矿纳米晶的制备方法,如物理共混法、原位生长法、化学键作用法;综述了卤系钙钛矿纳米晶@多孔材料在光催化CO_(2)还原、LED发光二极管、荧光防伪及其他方面的应用进展;最后,指出了卤系钙钛矿纳米晶@多孔材料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系钙钛矿纳米 多孔纳米材料 包覆结构 光催化 发光二极管 荧光防伪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通道结构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油水分离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毛竹远 裴飞飞 +2 位作者 陈芋 韩广萍 程万里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1,共10页
通过静电纺丝制备以聚丙烯腈(polyacrylonitrile,PAN)/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为壳,PVP/纤维素纳米晶体(cellulose nanocrystal,CNC)为核的Janus结构纳米纤维膜,并利用绿色的水刻蚀法获得用于油水分离的多孔通道结构... 通过静电纺丝制备以聚丙烯腈(polyacrylonitrile,PAN)/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为壳,PVP/纤维素纳米晶体(cellulose nanocrystal,CNC)为核的Janus结构纳米纤维膜,并利用绿色的水刻蚀法获得用于油水分离的多孔通道结构纳米纤维膜。结果表明,多孔通道结构增加了纳米纤维内部的储水空间,提供了额外的水分渗透路径,赋予了纳米纤维膜优异的亲水性和水下超疏油性。纳米纤维膜的孔隙率从54%提升至83%,水下油接触角从134°提升至164°,水通量从731 L/(m^(2)·h)提升至3344 L/(m^(2)·h)。纳米纤维膜对水包正己烷乳液的渗透通量高达1985 L/(m^(2)·h),滤液中的TOC含量低于50 mg/L,表明其油水分离效果较好。这种多孔通道结构纳米纤维膜的设计理念为开发油水分离膜提供了一种绿色的制造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Janus结构纳米纤维 水刻蚀处理 多孔通道结构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制备多孔纳米纤维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呈坤 贺海军 +2 位作者 孙润军 李博昱 于群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8-173,共6页
将纳米纤维加工成具有孔洞结构的特殊形态,是静电纺丝的研究方向。系统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多孔结构纳米材料的主要方法,并将其归纳为自发成孔和后处理成孔2种方式。介绍了这2种方式成孔的主要原理及成孔类型,对比分... 将纳米纤维加工成具有孔洞结构的特殊形态,是静电纺丝的研究方向。系统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多孔结构纳米材料的主要方法,并将其归纳为自发成孔和后处理成孔2种方式。介绍了这2种方式成孔的主要原理及成孔类型,对比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结果表明:自发成孔制备工艺简单,但获得的孔径大小和孔洞分布较为随机,不易控制;而后处理成孔方式的孔径大小具有一定的可控性,但是制备流程相对复杂,因此认为,较为简单、准确地控制纤维表面及内部孔洞分布及孔径大小,使其结构和功能精准匹配,是后期静电纺多孔材料的研究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多孔结构 自发成孔 后处理成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蚀因素对去合金化法制备纳米多孔铜材料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周琦 王文辉 +2 位作者 吴海涛 陈红芳 章新民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共4页
采用电弧熔炼与去合金化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纳米多孔铜.用XRD、SEM分析样品的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研究去合金化中的腐蚀液种类、腐蚀时间以及腐蚀温度等腐蚀环境对纳米多孔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酸溶液中自由腐蚀去合金化可得到孔结构... 采用电弧熔炼与去合金化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纳米多孔铜.用XRD、SEM分析样品的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研究去合金化中的腐蚀液种类、腐蚀时间以及腐蚀温度等腐蚀环境对纳米多孔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酸溶液中自由腐蚀去合金化可得到孔结构均匀的纳米多孔铜;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孔结构有显著变化,腐蚀3h后得到纳米多孔铜孔结构呈蜂窝状,腐蚀10h后得到双连续结构的纳米多孔铜,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孔径增大且孔壁逐渐粗化;随着温度升高纳米多孔铜双连续结构的孔径逐渐增大,45℃时则形成纳米颗粒聚集的孔结构.通过调整去合金化工艺,厚度约1mm的Mn-Cu薄片在0.3mol/L HCl溶液中,于35℃腐蚀10h得到的纳米多孔铜呈均匀的三维网络状结构,平均孔径尺寸约15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熔炼 去合金化 纳米多孔 双连续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多孔无机材料的显微结构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雯 王红洁 金志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7期43-46,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在制备纳米多孔无机材料时对材料显微结构设计的一些主要思路,并结合近年来纳米多孔无机材料在能源、光电子、材料、化工等领域的实际应用,讨论了此类材料目前面临的问题和今后研究发展的方向。众多研究显示,充分发挥纳米... 综述了近年来在制备纳米多孔无机材料时对材料显微结构设计的一些主要思路,并结合近年来纳米多孔无机材料在能源、光电子、材料、化工等领域的实际应用,讨论了此类材料目前面临的问题和今后研究发展的方向。众多研究显示,充分发挥纳米尺寸孔的结构优势和无机材料本身优良的化学性能是此类材料开发的核心思路。对材料纳米结构的控制、梯度孔径的控制、表面修饰技术、制备工艺的优化可改善材料性能,拓展其应用领域;新型纳米多孔无机材料将朝着多种材料复合,多级结构并存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多孔无机材料 显微结构 结构设计 纳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多孔分散染料复合纳米球的合成及其性能
7
作者 张帅 王金坤 +2 位作者 房宽峻 马君志 宋焱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0-167,共8页
为提升分散染料/聚合物纳米球的染料负载量,选取新型内部多孔聚合物纳米球作为载体,采用扩散染色法制备分散染料/聚合物复合纳米球,并将其应用于棉织物表面彩色疏水涂层的构建。借助透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元素分析仪对多孔分散染... 为提升分散染料/聚合物纳米球的染料负载量,选取新型内部多孔聚合物纳米球作为载体,采用扩散染色法制备分散染料/聚合物复合纳米球,并将其应用于棉织物表面彩色疏水涂层的构建。借助透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元素分析仪对多孔分散染料/聚合物复合纳米球和涂层织物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接触角测量仪等分析其热性能、化学结构及疏水性。结果表明:随着甲苯溶液体积的增加,聚合物纳米球内部孔径逐渐增大,且孔隙结构趋向不均匀;同时,分散染料的负载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显示出与纳米球内部孔径和分布的密切关系;分散染料/聚合物复合纳米球具有良好的自固化性能,可在棉织物表面形成薄膜结构;随着喷涂层数的增加,涂层织物的颜色性能和疏水性能逐渐提升,其中水接触角最高达到139.2°,且具有较好的耐摩擦色牢度、耐日晒色牢度、透气透湿性以及耐化学试剂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染料 多孔结构 聚合物纳米 彩色涂层 涂层织物 固化成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可控的纳米多孔气凝胶材料 被引量:1
8
作者 蒋伟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9-52,共4页
综述了气凝胶材料的发展及潜在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纳米结构 气凝胶材料 纳米多孔材料 结构可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纤维材料的隔热与防潮
9
作者 李贵佳 张玉军 +3 位作者 程之强 张伟儒 滕祥红 邢政鹏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41,共3页
利用SEM观察了多孔疏松态纤维纸结构,分析了纤维纸结构与隔热及吸水性能的关系,利用有机硅为主要原料制备防潮涂层,实现了高气孔率纤维纸表面由亲水性向憎水性的转变。
关键词 多孔纤维材料 纤维结构 隔热性能 吸水性能 有机硅 防潮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2/丝素蛋白多孔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被引量:4
10
作者 郑敏 朱海霖 +2 位作者 冯新星 朱宝来 陈建勇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4-288,共5页
将不同配比的纳米TiO2加入到丝素溶液中,经过冷冻干燥,得到纳米TiO2/丝素蛋白多孔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对材料进行了袁征及溶失率的测试,结果表明:纳米TiO2/丝素多孔材料的内部孔为不... 将不同配比的纳米TiO2加入到丝素溶液中,经过冷冻干燥,得到纳米TiO2/丝素蛋白多孔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对材料进行了袁征及溶失率的测试,结果表明:纳米TiO2/丝素多孔材料的内部孔为不规则的多角形,且孔与孔相互贯通,平均孔径为22~68μm,孔隙率为85%~92%;随着纳米TiO2加入量的增大,丝素蛋白的结晶结构从silkⅠ向silkⅡ构象转变,在水中的溶失率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纳米TIO2 多孔材料 结构 溶失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微结构材料多孔氧化铝膜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庞娟 阮永丰 黄伯贤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61-665,共5页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多孔氧化铝理论模型的发展历程,采用目前较为成熟的阳极氧化法制备有序多孔氧化铝薄膜。讨论了多孔氧化铝自身的物理性质,重点展示了如何充分利用多孔氧化铝作为模板制备纳米材料的美好前景,明确了今后的工作重点为开...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多孔氧化铝理论模型的发展历程,采用目前较为成熟的阳极氧化法制备有序多孔氧化铝薄膜。讨论了多孔氧化铝自身的物理性质,重点展示了如何充分利用多孔氧化铝作为模板制备纳米材料的美好前景,明确了今后的工作重点为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及对多孔氧化铝膜孔径大小及孔的形状进行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氧化铝膜 纳米结构材料 制备 理论模型 物理性质 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碳纳米纤维锂电负极材料形貌结构再造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金洋 孙窈 +3 位作者 张鑫 张悦悦 赵浩阅 夏鑫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13,共7页
为改善锡/碳(Sn/C)纳米纤维形貌结构并使其获得优异的锂电性能,采用醋酸锡为前驱体,聚丙烯腈为碳源,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Sn/C前驱体纳米纤维,并通过不同顺序的炭化工艺和深冷处理工艺对Sn/C前驱体纳米纤维进行形貌再造,制备了具有多... 为改善锡/碳(Sn/C)纳米纤维形貌结构并使其获得优异的锂电性能,采用醋酸锡为前驱体,聚丙烯腈为碳源,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Sn/C前驱体纳米纤维,并通过不同顺序的炭化工艺和深冷处理工艺对Sn/C前驱体纳米纤维进行形貌再造,制备了具有多孔结构与皮芯结构的Sn/C纳米纤维,最后通过形貌表征、比表面积以及晶型结构测试了纳米纤维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Sn/C纳米纤维的多孔和特殊形貌的碳包覆结构,有效防止了Sn颗粒的团聚,缓解了充放电时电极材料的体积膨胀,同时减少了容量损失,增强了电极材料的导电性和结构稳定性;经过先深冷处理再炭化处理,具有多孔结构的Sn/C纳米纤维表现出最稳定的电化学性能,循环100圈后的质量比容量保持率高达9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碳纳米纤维 深冷处理 炭化处理 多孔结构 皮芯结构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多孔纳米炭纤维的结构及电容性能
13
作者 曹二闯 马昌 +4 位作者 武立强 李正一 范庆超 史景利 宋燕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5-121,共7页
以酚醛树脂为碳源、PVP为纺丝助剂、纳米MgO颗粒为模板剂,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得酚醛树脂基纳米炭纤维,经过炭化、KOH活化、酸洗后得到分级多孔纳米炭纤维,利用SEM、XRD、XPS、拉曼光谱仪及氮气吸脱附实验,对所制多孔纳米炭纤维的结构和形... 以酚醛树脂为碳源、PVP为纺丝助剂、纳米MgO颗粒为模板剂,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得酚醛树脂基纳米炭纤维,经过炭化、KOH活化、酸洗后得到分级多孔纳米炭纤维,利用SEM、XRD、XPS、拉曼光谱仪及氮气吸脱附实验,对所制多孔纳米炭纤维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将其作为模拟电容器的电极,利用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及交流阻抗方法测试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KOH活化引入了数量可观的微孔,所得纳米炭纤维表现出明显的"微孔-中孔-大孔"分级孔分布的特点,其比表面积达到1058.4m^2/g,总孔容为1.64cm^3/g。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分级多孔纳米炭纤维在6mol/L KOH电解液中显示出优异的电容性能,在0.2A/g的电流密度下,其放电比容量达到198F/g,在20A/g电流密度下,电容保持率达到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 酚醛树脂 静电纺丝 多孔结构 电容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钯/氧化铜纳米多孔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
14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6-56,共1页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钯/氧化铜纳米多孔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利用化学脱合金将Ti-CuPd非晶条带制成待复合的Pd/CuO纳米多孔结构;将一定量油酸、钛酸四丁酯、油胺依次加入到环己烷中并不断搅拌,而后转移到反应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钯/氧化铜纳米多孔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利用化学脱合金将Ti-CuPd非晶条带制成待复合的Pd/CuO纳米多孔结构;将一定量油酸、钛酸四丁酯、油胺依次加入到环己烷中并不断搅拌,而后转移到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后得到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将上述Pd/CuO纳米多孔结构加入到正己烷溶液中超声后得到黑色悬浮液,向其中加入不同量二氧化钛纳米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 纳米多孔结构 结构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 氧化铜 负载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化物所纳米多孔结构光阳极材料研究获系列进展
15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22-622,共1页
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可实现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化,是获得清洁能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发展具有高效太阳能光电催化性能的半导体光阳极材料是实现太阳能清洁应用的关键问题。纳米多孔半导体材料因其较高的比表面积、良好的光吸收等优异性... 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可实现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化,是获得清洁能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发展具有高效太阳能光电催化性能的半导体光阳极材料是实现太阳能清洁应用的关键问题。纳米多孔半导体材料因其较高的比表面积、良好的光吸收等优异性能,在太阳能光电催化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然而纳米多孔材料的光吸收及其光电催化作用机理有待于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多孔材料 阳极材料 结构 电催化性能 半导体材料 兰州 光电催化 催化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钙纳米结构多孔空心微球的制备及其药物缓释性能研究 被引量:37
16
作者 李亮 朱英杰 +1 位作者 曹少文 马明燕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6-170,共5页
以CaC l2和Na2CO3为反应物,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表面活性剂,在室温水溶液中制备了纳米结构碳酸钙空心球.用TEM和SEM对其进行形貌观察发现,所制备的碳酸钙空心球的球壁由纳米粒子组成,具有多孔形貌特征.分别在模拟胃液(pH=1.2)以及模... 以CaC l2和Na2CO3为反应物,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表面活性剂,在室温水溶液中制备了纳米结构碳酸钙空心球.用TEM和SEM对其进行形貌观察发现,所制备的碳酸钙空心球的球壁由纳米粒子组成,具有多孔形貌特征.分别在模拟胃液(pH=1.2)以及模拟肠液(pH=7.4)中对制备的纳米结构碳酸钙空心球进行了药物装载和缓释性能的研究,选用的药物为布洛芬(IBU).研究结果表明,IBU/CaCO3多孔空心微球药物传输体系具有较高的药物装载量和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纳米结构碳酸钙空心球中IBU的装载量可以达到195mg/g,且连续释药时间能持续53h以上;除去表面活性剂后,载体中IBU的装载量可达到130mg/g,药物释放率为100%时,持续释药时间可达到40h.纳米结构碳酸钙多孔空心球作为药物载体材料在药物缓释体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钙 纳米结构 多孔空心微球 药物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多孔碳纳米纤维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7
作者 康卫民 范兰兰 +3 位作者 邓南平 何宏升 鞠敬鸽 程博闻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8-176,共9页
为更好地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多孔碳纳米纤维,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静电纺丝技术实现工业化的可行性,静电纺丝制备多孔碳纳米纤维的方法、多孔结构类型以及多孔碳纳米纤维的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主要介绍了聚合物与聚合物共混以及聚合... 为更好地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多孔碳纳米纤维,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静电纺丝技术实现工业化的可行性,静电纺丝制备多孔碳纳米纤维的方法、多孔结构类型以及多孔碳纳米纤维的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主要介绍了聚合物与聚合物共混以及聚合物与无机粒子共混静电纺丝多孔碳纳米纤维的2种方法的制备原理及所制得多孔碳纳米纤维的特点,并根据孔结构形状将多孔碳纳米纤维分为中空结构、介孔结构、多级孔结构和碳壳-蜂巢芯结构等类型。最后介绍了静电纺丝多孔碳纳米纤维在电化学、储氢、催化和吸附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对未来多孔碳纳米纤维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纳米纤维 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 制备方法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钒/多孔硅/硅结构的微观形貌、纳米力学及温敏特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海波 胡明 +2 位作者 梁继然 张绪瑞 刘志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17-1022,共6页
采用电化学腐蚀法在硅基片表面形成多孔硅,利用直流对靶反应磁控溅射方法在不同电流密度条件下制备的多孔硅样品表面上溅射沉积了VOx薄膜,获得了氧化钒/多孔硅/硅(VOx/PS/Si)结构.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测多孔硅及VOx/PS/Si结构... 采用电化学腐蚀法在硅基片表面形成多孔硅,利用直流对靶反应磁控溅射方法在不同电流密度条件下制备的多孔硅样品表面上溅射沉积了VOx薄膜,获得了氧化钒/多孔硅/硅(VOx/PS/Si)结构.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测多孔硅及VOx/PS/Si结构的微观形貌,采用纳米压痕仪器测量VOx/PS/Si结构的纳米力学特性,通过电阻-功率曲线分析研究其温度敏感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40和80mA·cm-2电流密度下制备多孔硅的平均孔径分别为18和24nm,用显微拉曼光谱法(MRS)测量其热导率分别为3.282和1.278kW·K-1;VOx/PS/Si结构的电阻随功率变化的平均速率分别为60×109和100×109Ω·W-1,VOx/PS/Si结构的显微硬度分别为1.917和0.928GPa.实验结果表明,多孔硅的微观形貌对VOx/PS/Si结构的纳米力学及温敏特性有很大的影响,大孔隙率多孔硅基底上制备的VOx/PS/Si结构比小孔隙率多孔硅基底上制备的具有更高的温度灵敏度,但其机械稳定性也随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钒 多孔 微观结构 纳米力学 温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多孔SiO_2薄膜的结构控制与强化 被引量:11
19
作者 吴广明 陈炎 +1 位作者 沈军 周斌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36-840,共5页
报道了采用溶胶 -凝胶技术 ,结合碱 /酸两步催化和氨与水蒸气混合气体热处理技术 ,成功地制备了高孔隙率、耐磨和附着力好的纳米多孔SiO2 薄膜 .使用透射电镜 (TEM )、扫描电镜 (SEM)、原子力显微镜、椭偏仪等方法测量和分析了薄膜的特... 报道了采用溶胶 -凝胶技术 ,结合碱 /酸两步催化和氨与水蒸气混合气体热处理技术 ,成功地制备了高孔隙率、耐磨和附着力好的纳米多孔SiO2 薄膜 .使用透射电镜 (TEM )、扫描电镜 (SEM)、原子力显微镜、椭偏仪等方法测量和分析了薄膜的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 :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实现了SiO2 纳米结构的人工控制 ,形成的薄膜折射率在 1.18~1.4 1之间连续可调 ;采用碱 /酸两步催化法明显提高了薄膜的力学性能 ,混合气体中的热处理进一步改善了薄膜的力学性能 ;薄膜增强归因于Si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技术 SI02 薄膜 纳米多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纳米多孔硅/石墨/碳复合微球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7
20
作者 林伟国 孙伟航 +4 位作者 曲宗凯 冯晓磊 荣峻峰 陈旭 杨文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16-1221,共6页
以硅藻土为原料,通过镁热还原反应得到多孔硅,进一步利用砂磨得到纳米多孔硅,然后通过球磨将其与片状石墨和沥青均匀混合,采用喷雾干燥技术造粒,高温煅烧后制备了纳米多孔硅/石墨/碳复合微球.对所得复合微球的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 以硅藻土为原料,通过镁热还原反应得到多孔硅,进一步利用砂磨得到纳米多孔硅,然后通过球磨将其与片状石墨和沥青均匀混合,采用喷雾干燥技术造粒,高温煅烧后制备了纳米多孔硅/石墨/碳复合微球.对所得复合微球的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纳米多孔硅/石墨/碳复合微球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展示出较高的可逆容量、优异的循环稳定性(100次循环后容量仍为790 mA·h/g,容量保持率可达96.7%)及较好的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硅碳复合微球 多级缓冲结构 纳米多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