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营凹陷古近系升藿烷生物标志物参数分布及演变规律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中红 查明 +1 位作者 金强 任拥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3-183,共11页
为研究实际地质体或地质剖面中的C31到C3517α(H),21β(H)升藿烷生物标志物构型转化参数22S/(22S+22R)及升藿烷指数C35/∑(C31—C35)等的分布、演化特征,对东营凹陷主要烃源岩层系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淡水—微咸水层系)和沙河街组四段(... 为研究实际地质体或地质剖面中的C31到C3517α(H),21β(H)升藿烷生物标志物构型转化参数22S/(22S+22R)及升藿烷指数C35/∑(C31—C35)等的分布、演化特征,对东营凹陷主要烃源岩层系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淡水—微咸水层系)和沙河街组四段(咸水层系)的系列样品进行了研究,分析样品来源于1 300~4 000的暗色泥岩,其中2 800~4 000 m的样品对应于东营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的生油初期到生油晚期。研究结果表明,C31、C32、C33、C34、C35升藿烷(17α(H),21β(H))构型转化参数的分布除与异构体之间的手性碳立体构型转化作用有关外,不同异构体之间降解或裂解速率和新生成速率的差异也是其主要控制因素,沉积环境(如高盐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分布;从未熟—低熟状态到成熟状态,相关升藿烷构型转化参数22S/(22S+22R)总体均表现出随埋藏深度增大而加大的特点,并从离散状态聚集到热演化的平衡状态附近;在到达成熟状态后,相关升藿烷的构型转化参数22S/(22S+22R)从缓慢增大过渡到一个持续的热演化平衡状态,并且该构型转化参数的热演化平衡状态对应于生油门限附近;在高盐环境中除C33升藿烷保持不变的热演化平衡状态外,其它升藿烷均呈现不同幅度的逆转特征,表明高含量的盐类矿物对升藿烷成熟度参数亦具有抑制作用或迟缓效应;C31、C32、C33、C34、C3517α升藿烷之间的22S/(22S+22R)分布型式复杂多变,其中对于成熟源岩样品,C35升藿烷22S/(22S+22R)值变化强烈,表现出"翘尾"状的上升型特征和"坠尾"状的下降型特征,而对于低熟—未熟样品,C32升藿烷的22S/(22S+22R)显示相对高值,并且多数样品显示为C31<C32>C33<C34>C35的偶数碳优势的特征;研究显示C31到C33升藿烷的构型转化参数S/(S+R)热演化平衡值均为0.6,而C34S/(S+R)及C35S/(S+R)热演化平衡值相对较高,沙三段、沙四段的C34 S/(S+R)及沙四段的C35 S/(S+R)分别达到0.63、0.62、0.65;升藿烷指数C35/∑(C31—C35)受热演化影响也比较明显,在生油期间随着埋藏深度增加而减小,在高盐环境中表现出相对高值,研究表明该指数的变化与其22R异构体演化有关,并且参数C31/∑(C31—C35)、C32/∑(C31—C35)、C33/∑(C31—C35)、C34/∑(C31—C35)、C35/∑(C31—C35)演化特征截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藿烷 构型转化参数 生物标志 湖相源岩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凋亡相关的组合生物标志物的分子基础及其在环境毒理学中的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徐立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9-335,共7页
关键词 污染 细胞凋亡 生物标志 环境毒理学 组合生物标志 微囊藻毒素 分子调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对卵巢癌术后患者临床、病理和生物学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许书凡 刘影 +2 位作者 薛雨 王政杰 庞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10-914,共5页
目的:探讨卵巢癌术后行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18FFDG PET/CT)检查的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及病... 目的:探讨卵巢癌术后行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18FFDG PET/CT)检查的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及病灶糖酵解总量(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与患者年龄、国际妇产科联盟(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病理分型、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增殖抗原Ki-67、抑癌基因蛋白p53、肾母细胞瘤基因蛋白WT1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卵巢癌术后行18F-FDG PET/CT检查的患者80例,测量、计算SUVmax、MTV、TLG等代谢参数。用秩和检验分析代谢参数与年龄、FIGO分期、病理分型、CA125、HE4、Ki-67、p53、WT1的相关性。结果:(1) SUVmax在Ⅲ-Ⅳ期中明显高于Ⅰ-Ⅱ期(Z=-1.985,P=0.047),SUVmax在WT1阳性表达患者中明显高于WT1表达阴性患者(Z=-2.101,P=0.036)。(2)MTV在CA125及HE4高表达患者中明显高于低表达患者(Z=-2.323,P=0.020;Z=-2.981,P=0.003)。Ki-67高表达患者与p53、WT1阳性表达患者MTV明显高于Ki-67低表达患者与p53、WT1阴性表达患者(Z=-2.134,P=0.033;Z=-1.970,P=0.049;Z=-2.290,P=0.021)。(3) TLG在HE4高表达患者中高于低表达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Z=-2.712,P=0.007)。Ki-67高表达患者与p53阳性表达患者及WT1阳性表达患者TLG明显高于Ki-67低表达患者与p53、WT1阴性表达患者(Z=-2.198,P=0.028;Z=-2.356,P=0.018;Z=-2.751,P=0.005)。结论:卵巢癌术后18F-FDG PET/CT各个代谢参数与临床、病理及生物学因素都有一定程度相关性,与SUVmax相关的是FIGO分期和WT1,而CA125、HE4、Ki-67、p53、WT1与代表肿瘤负荷程度的MTV、TLG密切相关。MTV、TLG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卵巢癌术后复发和转移患者肿瘤部分病理特征,有助于判断肿瘤恶性程度、预测患者预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代谢参数 卵巢癌 肿瘤标志 生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在结直肠癌血液标志物遗传背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万欣坤 虞诗诚 +1 位作者 梅松青 钟雯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33-848,共16页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一种发生在结肠和直肠的消化道癌症,是全球第三常见癌症,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CRC的早期发现对于预防转移、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遗传因素在CRC的发生中扮演...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一种发生在结肠和直肠的消化道癌症,是全球第三常见癌症,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CRC的早期发现对于预防转移、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遗传因素在CRC的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可解释高达35%的疾病风险。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已发现多个与CRC风险相关的遗传位点,但缺乏直接因果关系的证据。虽然传统的血液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已被广泛用于CRC诊断和监测,但在早期诊断应用中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有限,仍需要开发新的能够反映遗传背景的生物标志物或其组合,以促进早期诊断和提高诊断准确性。同时,理解这些生物标志物的遗传机制对于揭示CRC的发病机制至关重要,并有助于开发更加精准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作为一种新兴的流行病学工具,通过减少观察性研究中存在的偏差问题,能够更精确地评估遗传变异与疾病间的因果关系。目前,MR分析已被用于评估多种血液标志物对CRC风险的因果影响,可更准确地表明血液标志物与CRC发病机制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本文综述了MR分析在CRC血液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旨在为CRC的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孟德尔随机化 工具变量 遗传因素 生物标志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预测ARDS发生及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5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F0003-F0003,共1页
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死率,但效果有限。早期识别、早期干预是可能降低ARDS病死率的途径之一。研究相关危险因素对ARDS预后情况的预测作用,对ARDS的治疗有重要指导作用。国内外研究... 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死率,但效果有限。早期识别、早期干预是可能降低ARDS病死率的途径之一。研究相关危险因素对ARDS预后情况的预测作用,对ARDS的治疗有重要指导作用。国内外研究发现,ARDS患者血清学标志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ARDS的早期诊断、严重程度及预后进行预测,研究表明联合预测优于单个指标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DS 早期预测 生物标志 预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 相关危险因素 血清学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的风险因素和预后
6
作者 谢虹 王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4-741,共8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被广泛应用于晚期实体瘤治疗,并获得了良好的临床获益。然而,ICIs在激活机体免疫反应发挥抗肿瘤效果的同时,也会导致全身多个器官系统的炎症反应,称为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被广泛应用于晚期实体瘤治疗,并获得了良好的临床获益。然而,ICIs在激活机体免疫反应发挥抗肿瘤效果的同时,也会导致全身多个器官系统的炎症反应,称为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肺炎(checkpoint inhibitor pneumonitis,CIP)是严重的irAE之一,可影响免疫治疗疗效,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识别CIP的危险因素和寻找预测标志物对于实体瘤患者接受ICIs治疗的前期评估和全程监测和治疗至关重要。本文总结了CIP的研究进展,包括发生率、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并讨论了CIP的管理和预测生物标志物,为临床诊断和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肺炎 危险因素 生物标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断陷湖盆C_(27)三降藿烷参数演化及其控制因素——以东营凹陷古近系为例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中红 查明 金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35-642,共8页
为研究实际地质体或地质剖面中的C27三降藿烷生物标志物同分异构体的演化、分布和主要控制因素,对目前关注的东营凹陷深层烃源岩进行了较密集的取心、测试和分析(丰8、丰深1、史121、史126井),在此基础上,对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 为研究实际地质体或地质剖面中的C27三降藿烷生物标志物同分异构体的演化、分布和主要控制因素,对目前关注的东营凹陷深层烃源岩进行了较密集的取心、测试和分析(丰8、丰深1、史121、史126井),在此基础上,对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和四段和孔店组等主要烃源岩层系(深度上横跨2 700~4 200 m)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7~3.572 km,除Tm的相对含量随埋藏深度增加总体降低以外,其他参数Ts、Ts+Tm的相对含量(相对于191质谱图中总离子流的百分含量)及Ts/Tm及Ts/(Ts+Tm)值均总体上随埋藏深度增加总体呈升高趋势;而在3.572~4.2 km,上述各参数随埋藏深度的关系均发生了"逆转"。研究发现,C27三降藿烷成熟度参数的分布除与其同分异构体的生成速率、热稳定性及异构化作用密切相关外,还与一些高分子化合物在裂解过程中向Ts的转化有关;热力作用宏观上控制了相关参数的分布,相关参数的逆转与碳酸盐矿物的富集密切相关,碳酸盐矿物对C27三降藿烷成熟度参数具有抑制作用或迟缓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27藿烷 生物标志 成熟度参数 热演化 碳酸盐岩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中木质素光降解及其对有机物相关指示参数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沈自强 张淑荣 +1 位作者 贾彤辉 丁爱中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9-87,共9页
木质素是陆源有机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陆源有机物的生物标志物。光化学降解是造成木质素在水环境中指示参数变化的重要原因。简要介绍了木质素的分子结构、特征指示参数和作为生物标志物的指示原理,重点介绍水环境中木... 木质素是陆源有机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陆源有机物的生物标志物。光化学降解是造成木质素在水环境中指示参数变化的重要原因。简要介绍了木质素的分子结构、特征指示参数和作为生物标志物的指示原理,重点介绍水环境中木质素光化学降解的机理及影响因素,总结了由木质素光降解引起的木质素指示参数及其他有机物相关参数(例如13 C同位素、CDOM)的变化特征,综述了陆地湖泊、河流、河口及海洋等水环境中木质素光降解的研究情况。最后,指出水环境中木质素光降解的一些研究方向,包括利用CDOM光谱特征研究光降解过程、与其他参数结合表征来源以及加强光降解与生物降解相互作用的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生物标志 光降解 陆源有机 指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与代谢:危险因素、治疗靶点和未来方向
9
作者 邱悦 徐阳 +2 位作者 薛婧 许杰 王伊龙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92-1399,共8页
明确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的代谢危险因素并进行及时、系统的管控至关重要。目前残余代谢危险因素与CSVD的相关性尚存争议,而靶向危险因素治疗CSVD的临床效果尚缺乏循证依据。本文综合分析炎症、肠道菌群紊... 明确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的代谢危险因素并进行及时、系统的管控至关重要。目前残余代谢危险因素与CSVD的相关性尚存争议,而靶向危险因素治疗CSVD的临床效果尚缺乏循证依据。本文综合分析炎症、肠道菌群紊乱、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高尿酸血症等残余代谢危险因素与CSVD发生、发展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靶向代谢危险因素的潜在治疗方案,强调代谢组学在CSVD新型代谢生物标志物发现和风险预测模型建立中的重要作用,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CSVD的早期诊断、机制探索、危险因素管控和多学科综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代谢危险因素 治疗靶点 生物标志 多学科综合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南凹陷古近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发育主控因素
10
作者 王德英 田宏钰 +2 位作者 肖述光 赵弟江 郭一凡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6-1267,共12页
沙南凹陷位于渤中凹陷和岐口凹陷之间的过渡位置,埋深相对较浅,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盆内油气分布及烃源岩地化特征表现出强烈的非均质性,是制约该凹陷油气勘探发现的难点。本研究采用有机地球化学、有机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相结合的... 沙南凹陷位于渤中凹陷和岐口凹陷之间的过渡位置,埋深相对较浅,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盆内油气分布及烃源岩地化特征表现出强烈的非均质性,是制约该凹陷油气勘探发现的难点。本研究采用有机地球化学、有机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沙南凹陷古近系4个层段的烃源岩特征进行了系统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沙南凹陷古近系不同层段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等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沙三中亚段、东三段烃源岩品质为好—优质,沙一二段次之,沙三上亚段烃源岩品质相对较差;不同层段有机质来源与组成不同,沙三中段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淡水藻类,而东三段陆源有机质最多。生物标志物特征对比表明,姥鲛烷、植烷、伽马蜡烷、C_(27)-C_(29)规则甾烷和4-甲基甾烷等指标可以较好地区分各层段烃源岩。沙三中和东三段沉积期控凹断层活动强烈,沉积水体较深,水体弱分层至中等分层的缺氧沉积环境有利于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古气候和断裂活动控制着沙南凹陷古近纪烃源岩的发育和展布,而优质烃源岩的形成通常要求较高的断层活动速率和较低的砂质输入。本次研究对更好地认识全球其它陆相盆地在相似条件下沉积的湖相优质烃源岩发育规律与油气勘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南凹陷 古近系 优质烃源岩 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生物标志鉴定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东部沙三段煤成油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
11
作者 于雪峰 于福生 +1 位作者 郭强 黄双泉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4,共9页
针对辽河坳陷东部凹陷沙三段高含蜡原油成因与来源不明、勘探潜力认识不清等问题。通过综合分析东部凹陷沙三上亚段成煤环境、煤系地层烃源岩指标及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剖析源储配置与生烃潜力,明确了煤成油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东部... 针对辽河坳陷东部凹陷沙三段高含蜡原油成因与来源不明、勘探潜力认识不清等问题。通过综合分析东部凹陷沙三上亚段成煤环境、煤系地层烃源岩指标及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剖析源储配置与生烃潜力,明确了煤成油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东部凹陷沙三上亚段为断—坳转换期,构造稳定背景下湖盆逐渐淤填,形成大面积的泛滥平原沉积;煤系地层稳定发育,煤系烃源岩富含壳质组与基质镜质体,具有较强的生油能力。聚煤中心煤系烃源岩厚度大、构造变形区裂缝输导体系发育、煤砂近距离直接配置是煤成油富集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东部凹陷沙三上亚段煤系地层能够生油,煤成油总资源量达0.8×108 t,带动了勘探发现,扩展了新的烃源岩层系,对于辽河坳陷乃至渤海湾盆地煤系地层的勘探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成油 生物标志 主控因素 沙三上亚段 东部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烯酮的组合特征及其对盐度和母源种属指示意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邢磊 杨欣欣 肖睿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9-87,共9页
长链烯酮是一类组成丰富且受到广泛研究的生物标志物,已成功应用于古海洋环境重建工作。近来海洋和湖泊的沉积物、颗粒物以及相应的母源藻类培养实验的研究结果都显示,除U^K37和U^K′37指示温度外,长链烯酮化合物还可用于指示其他生态... 长链烯酮是一类组成丰富且受到广泛研究的生物标志物,已成功应用于古海洋环境重建工作。近来海洋和湖泊的沉积物、颗粒物以及相应的母源藻类培养实验的研究结果都显示,除U^K37和U^K′37指示温度外,长链烯酮化合物还可用于指示其他生态环境因子的变化。长链烯酮类化合物已经从最初的C37-C39组分扩展至近年来发现的C35-C42的甲基烯酮或乙基烯酮。在此总结了除温度指标外,近年来在海洋和湖泊中发现的长链烯酮的几种组合特征,及其可能发展出的指示环境盐度(%C37:4,C36:2乙基烯酮)、母源种属(C37/C38烯酮比值,C38甲基烯酮)变化以及定量区分不同类型定鞭藻合成的长链烯酮(RIK37、RIK38Et)的潜在指标。长链烯酮的组合特征和潜在指标研究可为重建长时间尺度海洋和湖泊环境演变提供新的手段,也有助于揭示生态环境变化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烯酮 生物标志 组合特征 指示意义 盐度 定鞭藻种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microRNA-122在肝细胞癌中的预后价值与共存的临床和实验室因素相关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仁舒 辛桂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2-742,共1页
【据《World J Gastroenterol》2020年1月报道】题:血清microRNA-122在肝细胞癌中的预后价值与共存的临床和实验室因素相关(作者Franck M等)当前学界正在寻找新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试图借此加强对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管理。众多亚太... 【据《World J Gastroenterol》2020年1月报道】题:血清microRNA-122在肝细胞癌中的预后价值与共存的临床和实验室因素相关(作者Franck M等)当前学界正在寻找新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试图借此加强对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管理。众多亚太地区的研究表明,在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诱导的HCC患者中,肝特异性microRNA-122(miR-122)在肝组织中以及血清中的表达具有特异性。本研究旨在评估miR-122在欧洲人群HCC患者中的预后价值,并确定可能与HCC患者血清中miR-122改变有关的潜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价值 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非侵入性 生物标志 潜在因素 共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女性不同时期非稳态负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袁德慧 李玉红 +5 位作者 熊敏 俞敏 马瑞亮 杨方方 俞巧稚 王明欢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2期4057-4063,共7页
背景非稳态负荷(AL)作为评价慢性压力的客观指标,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目前,纵向研究分析妊娠女性AL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妊娠女性不同时期AL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1年11月—2022年11... 背景非稳态负荷(AL)作为评价慢性压力的客观指标,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目前,纵向研究分析妊娠女性AL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妊娠女性不同时期AL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和六安市金安区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建档的152例妊娠早期(≤14周)、中期(23~27周)和晚期(30~34周)女性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估妊娠期抑郁情绪。参考既往研究,采用代谢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的相关评估指标计算AL总分,并将AL总分≥3分作为妊娠女性不同时期高AL的判定标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妊娠早期、中期和晚期AL的影响因素。结果在152例妊娠女性中,妊娠早期、中期和晚期女性平均AL总分分别为(2.06±1.68)、(2.07±1.84)、(2.07±1.68)分。在妊娠早期、中期和晚期分别有52例(34.2%)、54例(35.5%)和50例(32.9%)处于高AL状态(AL总分≥3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商业服务业员工[OR=0.229,95%CI(0.062,0.845),P=0.027]、办事人员[OR=0.164,95%CI(0.051,0.528),P=0.002]、专业技术人员[OR=0.278,95%CI(0.099,0.784),P=0.015]}、失业[OR=5.516,95%CI(1.044,29.144),P=0.044]、抑郁情绪[OR=6.241,95%CI(1.403,27.757),P=0.016]是妊娠早期女性AL的影响因素。年龄[OR=1.098,95%CI(1.002,1.202),P=0.045]和妊娠早期AL[OR=9.965,95%CI(4.402,22.561),P<0.001]是妊娠中期女性AL的影响因素。妊娠晚期夜间睡眠时长[≥9 h/d:OR=0.176,95%CI(0.044,0.703),P=0.014]、妊娠早期AL[OR=4.697,95%CI(1.852,11.908),P<0.001]和妊娠中期AL[OR=9.426,95%CI(3.728,23.834),P<0.001]是妊娠晚期女性AL的影响因素。结论超过30%的女性在妊娠不同阶段处于高AL水平,且其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职业、失业情况、抑郁情绪是妊娠早期女性AL的影响因素,年龄和妊娠早期AL状况是妊娠中期女性AL的影响因素;妊娠晚期夜间睡眠时长、孕早/中期AL状况是妊娠晚期女性AL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慢性应激 非稳态负荷 心理困扰 生物标志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和风险预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邹修梅 段筱妍 +1 位作者 李沛 冯卫星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3264-3269,共6页
对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发生的影响因素、SAP的风险评估工具、生物标志物对SAP的预测作用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脑卒中病人的护理质量提供有利条件。
关键词 脑卒中相关性肺炎 影响因素 风险 评估 量表 生物标志 护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对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红红 于娜 +5 位作者 史鸣昊 孙莹 李峣 沈忠军 刘晓一 赵丽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90-1399,共10页
目的:构建一种新的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评估其对恶性肿瘤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VTE)的预测能力,为早期预测具有VTE高风险的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依据。方法:纳入128例未接受过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将其中40例在确诊恶性肿瘤2个月内被诊断为VTE... 目的:构建一种新的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评估其对恶性肿瘤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VTE)的预测能力,为早期预测具有VTE高风险的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依据。方法:纳入128例未接受过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将其中40例在确诊恶性肿瘤2个月内被诊断为VTE的患者作为VTE组,88例未出现VTE者作为非VTE组。比较和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分析患者血栓事件的类型,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α2-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复合物(PIC)、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在恶性肿瘤并发VTE中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临床危险因素和生物标志物与恶性肿瘤并发VTE的相关性。构建由TAT≥0.70μg·L^(-1)、低分化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组成的新血栓风险评估模型。根据模型的显著性、拟合优异度、校准曲线和C值评估模型对恶性肿瘤并发VTE事件的预测概率。采用模型的C值和决策曲线分析(DCA)比较新血栓风险评估模型、COMPASS-CAT风险评分(CRS)和Khorana风险评分(KRS)评估恶性肿瘤患者并发VTE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VTE组患者血浆TAT(P<0.001)、PIC(P<0.001)、D-dimer(P<0.05)和FDP(P<0.01)水平均高于非VTE组;与无心血管危险因素、低分化和淋巴转移的患者比较,有心血管危险因素(P<0.001)、低分化(P<0.001)和淋巴转移(P<0.05)的恶性肿瘤患者更容易发生VTE。VTE事件中,大部分(65%)VTE类型为单独深静脉血栓栓塞(DVT)。ROC曲线分析,TAT和PIC的曲线下面积(AUC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D-dimer和FDP。TAT≥0.70μg·L^(-1)(P<0.05)、低分化(P<0.01)和心血管危险因素(P<0.01)是恶性肿瘤患者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了由TAT≥0.70μg·L^(-1)、低分化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组成的新血栓风险评估模型。新的风险评估模型有较高的拟合优度(P=0.805)和良好的内部验证(χ^(2)=75.266,P<0.001)。采用ROC曲线分析新血栓风险预测模型、CRS和KRS的C值分别为0.908、0.676和0.541,使用DCA曲线分析新血栓风险评估模型、CRS和KRS的临床预测价值,与CRS和KRS比较,构建的新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具有更高的净获益率。结论:TAT和PIC早期预测VTE高风险的恶性肿瘤患者较D-dimer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对于本研究纳入的恶性肿瘤患者,由TAT≥0.70μg·L^(-1)、低分化和心血管危险因素构建的新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诊断效能和临床预测价值均优于CRS和K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静脉血栓栓塞 生物标志 风险因素 风险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中生界稠油油源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尹艳芳 常象春 +2 位作者 徐佑德 苏蕾 柳忠泉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7,共9页
为明确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中生界稠油的油源,利用中生界原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结合层次聚类分析法、生物标志物参数恢复法,对原油生物降解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对典型生物标志物原始质量进行恢复,并对严重生物降解的稠油进行油源... 为明确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中生界稠油的油源,利用中生界原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结合层次聚类分析法、生物标志物参数恢复法,对原油生物降解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对典型生物标志物原始质量进行恢复,并对严重生物降解的稠油进行油源研究。结果表明:车排子凸起中生界原油生物降解级别达到6级以上(PM6),可细分为A1、A2两个族群。所提出的生物标志物参数恢复法进行油源对比效果显著,证实了A1原油与沙湾凹陷二叠系烃源岩具有亲缘性,A2原油可能来自沙湾凹陷二叠系烃源岩、车排子凸起石炭系烃源岩及四棵树凹陷侏罗系烃源岩的混合,主成分分析(PCA)进一步支持和验证了该结论。研究结果对深化车排子凸起中生界的油气勘探部署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油源对比 生物标志参数恢复法 中生界 车排子凸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进椅 赵丽岩 +3 位作者 丁敏辉 蔡红 李红 谢少华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5-588,共4页
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肺血栓栓塞症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其预防及诊断策略、危险分层及治疗策略等方面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基于生物标志物及其他危险因素的风险评估模型的开发和应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回顾近年的研究文献,就静脉血栓栓塞... 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肺血栓栓塞症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其预防及诊断策略、危险分层及治疗策略等方面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基于生物标志物及其他危险因素的风险评估模型的开发和应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回顾近年的研究文献,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的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风险评估 生物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高邮凹陷永安气藏烃类流体包裹体特征和天然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常象春 郭海花 +1 位作者 张金亮 毛凤鸣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08-813,共6页
利用先进的流体包裹体测试技术,对永安油气包裹体进行了剖析。油气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母源输入中以高等植物蜡贡献为主,沉积水体环境介质以缺氧还原性占优势,油气注入储层前处于成熟演化状态,多因素生物标志物参数组合气源对比反映出永... 利用先进的流体包裹体测试技术,对永安油气包裹体进行了剖析。油气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母源输入中以高等植物蜡贡献为主,沉积水体环境介质以缺氧还原性占优势,油气注入储层前处于成熟演化状态,多因素生物标志物参数组合气源对比反映出永安天然气与阜宁组四段源岩具很好的相关性。成藏条件分析表明,永安气藏气源岩生烃早,与储集接触好;油气注入从距今45Ma开始几乎持续至今,充注时间长;一些鼻状构造或断鼻、断块构造圈闭的形成略早于或同步于油气的注入,利于油气聚集;处在沉凹带的气藏,上部有20m厚的泥质岩,在断层对盘为阜宁组四段泥岩,而且后期辉绿岩的侵入也成为其有效的盖层,水动力条件以水体交替缓慢带和停滞带为主,具有良好的封盖条件,油气成藏为典型的下生上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高邮凹陷 天然气藏 烃类包裹体 多因素生物标志物参数组合 油气充注 成藏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疏浚对太湖五里湖湖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51
20
作者 王栋 孔繁翔 +2 位作者 刘爱菊 谈健康 曹焕生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3-268,共6页
五里湖作为太湖富营养化最严重的区域,内源污染和生态退化成为困扰五里湖最主要的两个问题.生态清淤工程的特点是对所要疏浚污染底泥污泥厚度通过采样分析后精确测定,并且在施工过程中的控制精度也高于一般的工程疏浚.所以生态清淤既可... 五里湖作为太湖富营养化最严重的区域,内源污染和生态退化成为困扰五里湖最主要的两个问题.生态清淤工程的特点是对所要疏浚污染底泥污泥厚度通过采样分析后精确测定,并且在施工过程中的控制精度也高于一般的工程疏浚.所以生态清淤既可以清除五里湖的内源污染,又能为其生态恢复创造条件.本文通过对五里湖生态疏浚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疏浚区底泥、水质质量的改善的效果以及对原位培养生物的抗氧化系统组分变化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发现,五里湖生态疏浚区底泥中磷含量下降了30%,左右,重金属含量升高的地质积累指数小于1级.疏浚后半年内水体中总磷和溶解磷含量比疏浚前下降10%-25%左右,叶绿素a含量下降40%,左右,其它水质理化参数保持正常.作为生物标志物原位培养生物的抗氧化系统组分在疏浚前后变化较小所以认为,五里湖疏浚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并且控制了对生态的压力,为下一步生态修复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疏浚 湖泊富营养化 水质参数 抗氧化系统 生态环境 五里湖 太湖 生物标志 湖区 污染底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