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层状盐岩地下储库群多因素优化研究 被引量:38
1
作者 贾超 张凯 +1 位作者 张强勇 徐坤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18-1726,共9页
目前国内正在大规模兴建盐岩地下储库群,其规划设计阶段可优化因素较多,且各因素影响程度不同,选取椭球形腔体几何分布形式、矿柱宽度和夹层位置3个主要因素进行了综合优化研究,旨在分析3个因素的敏感性影响程度,并确立储库群最优形式。... 目前国内正在大规模兴建盐岩地下储库群,其规划设计阶段可优化因素较多,且各因素影响程度不同,选取椭球形腔体几何分布形式、矿柱宽度和夹层位置3个主要因素进行了综合优化研究,旨在分析3个因素的敏感性影响程度,并确立储库群最优形式。对3个因素分别设立3个水平,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原理,确立了9组试验方案,进行了相关数值模拟试验。评价层状盐岩地下储库群时选用经改进的位移、应力试验指标,基于试验结果运用正交试验法中的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对3个因素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3个因素中夹层位置影响最显著,矿柱宽度居次,椭球形腔体几何分布形式影响最弱;最优储库群形式为邻腔夹角60°的分布形式、2.0D矿柱宽度、夹层分布在腔体上部1/4H(H为腔体高度)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盐岩储库群 多因素优化 正交试验设计 极差分析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多侧墙联体渡槽槽身多因素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慧娟 穆智勇 马文英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2-44,共3页
为实现大流量、大跨径输水,南水北调工程中不少渡槽采用了多孔相连的多侧墙联体三维预应力矩形槽身。大宽度、大高度、大跨径特征使槽身在施工及运行期间将面临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考验,三"大"尺度的协调合理将是其安全设计的... 为实现大流量、大跨径输水,南水北调工程中不少渡槽采用了多孔相连的多侧墙联体三维预应力矩形槽身。大宽度、大高度、大跨径特征使槽身在施工及运行期间将面临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考验,三"大"尺度的协调合理将是其安全设计的突出问题,如果只从某单一因素出发进行研究,将不足以反应其实际情况。将大型多侧墙联体矩形渡槽槽身整体视为具有纵横双向挠曲的空间变形相容结构,考虑施工运行期间的安全性、适用性要求,建立多因素约束条件(包括:输水能力、承载能力、中心变形、横向稳定、适筋破坏),利用复合形法进行寻优研究,所得结果为工程建设提供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多侧墙联体槽身 多因素优化 复合形法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堡联合站轻烃回收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吴松 高城 +4 位作者 申权 李东升 崔军峰 雷洋 冷南江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6-64,共9页
目的提高南堡联合站天然气轻烃回收率,降低生产能耗。方法基于HYSYS模拟软件建立模型,分别对天然气轻烃回收工艺的增压单元、冷冻分离单元、轻烃分馏单元等关键参数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出各单因素的取值范围;依据各单因素的取值范围,以... 目的提高南堡联合站天然气轻烃回收率,降低生产能耗。方法基于HYSYS模拟软件建立模型,分别对天然气轻烃回收工艺的增压单元、冷冻分离单元、轻烃分馏单元等关键参数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出各单因素的取值范围;依据各单因素的取值范围,以系统回收装置最小比功耗为目标函数,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参数进行优化,确定多因素关键参数的最佳组合。结果优化后的流程比实际生产丙烷收率提升了5.62%,液化气产量提升了3.53%,产品比功耗减少了0.91%,装置总能耗降低了2.46%。结论响应面分析法用于天然气轻烃回收的各参数优化,提高了丙烷收率,降低了装置能耗,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烃回收 关键参数 响应面分析法 比功耗 多因素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综合评价法的边坡抗滑桩桩位优化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起龙 魏红卫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45-1452,共8页
抗滑桩-边坡体系设计中,安全系数、桩后滑坡推力和桩身长度是影响桩位确定的主要因素。利用多目标综合评价法将上述因素综合考虑,建立用于桩位选取的多因素优化模型,分别计算出不同桩位的优属度,比较优属度大小后确定最合理的桩位。研... 抗滑桩-边坡体系设计中,安全系数、桩后滑坡推力和桩身长度是影响桩位确定的主要因素。利用多目标综合评价法将上述因素综合考虑,建立用于桩位选取的多因素优化模型,分别计算出不同桩位的优属度,比较优属度大小后确定最合理的桩位。研究结果表明:在边坡中部设桩时桩前土体抗力较大,桩身将滑移面分为前后2个部分,边坡安全系数、桩后滑坡推力和桩身长度较大,加固效果明显,但经济性相对较差;在坡顶或坡脚处设桩时桩前土抗力小,坡体内部容易形成新的贯通滑移面,安全系数、桩后滑坡推力和桩身长度较小,但安全性相对较差。由于不同桩位上桩前土抗力差别较大,桩后滑坡推力曲线在边坡中部出现一个平台,桩后土推力呈现抛物线形式。利用多目标综合评价法将上述因素值进行建模计算,发现将抗滑桩设置在边坡中下部,距坡脚水平距离6 m处的桩位优属度最大,这与实际工程经验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滑桩 合理桩位 多目标综合评价法 多因素优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醛纤维头道并条工艺优化及其对成纱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蔡薇琦 马崇启 +2 位作者 阚永葭 杨金莲 李君丽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6-31,共6页
为探讨酚醛纤维头道并条工艺优化方案对酚醛纤维成纱质量的影响,在酚醛纤维顺利梳理的基础上,对纺纱工艺中的并条工艺进行优化。通过选取因素后牵伸倍数、罗拉中心距(前×中×后)、并条速度作为研究对象,每个因子选取3个水平,... 为探讨酚醛纤维头道并条工艺优化方案对酚醛纤维成纱质量的影响,在酚醛纤维顺利梳理的基础上,对纺纱工艺中的并条工艺进行优化。通过选取因素后牵伸倍数、罗拉中心距(前×中×后)、并条速度作为研究对象,每个因子选取3个水平,指标值为Y311型条干不匀率和质量不匀率,采用正交分析法,研究不同指标、不同优化方案对成纱质量的影响。分别根据条干不匀、质量不匀、多因素矩阵优化方案的计算得到最优方案。将所得到的3种方案通过同样的纺纱工艺,并用乌斯特条干仪测试3种方案得到的细纱。结果表明,酚醛纤维头道并条中采用多因素矩阵优化得到的方案为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纤维 头道并条工艺 多因素矩阵优化 质量不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AMS的牵引车平顺性仿真与参数优化
6
作者 赵化刚 范养强 刘强 《重型汽车》 2020年第5期5-6,共2页
利用ADAMS建立某重型牵引车刚柔耦合模型,对模型进行了平顺性分析和试验验证。利用ADAMS/insight模块对驾驶室悬置、底盘悬架K&C等进行了多因素优化。优化后驾驶员质心处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下降了20%左右,车辆平顺性得到了优化。
关键词 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 驾驶室悬置 重型牵引车 底盘悬架 平顺性仿真 车辆平顺性 多因素优化 平顺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化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茶树花精油工艺 被引量:6
7
作者 许静 孙益民 +3 位作者 邹莉 方追追 纵看 王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5-69,共5页
采用超临界CO2技术对茶树花精油的萃取进行较为系统研究。选择萃取压力、萃取温度、静态萃取时间、动态萃取时间及分离温度5个影响因素,以萃取量为试验指标,运用多因素多水平可视化设计法安排试验,以多因素多水平可视化优化法对试验数... 采用超临界CO2技术对茶树花精油的萃取进行较为系统研究。选择萃取压力、萃取温度、静态萃取时间、动态萃取时间及分离温度5个影响因素,以萃取量为试验指标,运用多因素多水平可视化设计法安排试验,以多因素多水平可视化优化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优化,得到优化的工艺范围:萃取压力19~22 MPa、萃取温度50~60℃、静态萃取时间30~50 min、动态萃取时间80~100 min、分离温度40~50℃。3组验证实验得到的萃取物质量在优化区内8 g以上,研究证明多因素多水平可视化优化方法可以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 茶树花 多因素多水平可视化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时间表问题求解算法
8
作者 王婷 吴辰文 《现代电子技术》 2008年第8期82-83,共2页
排课问题是一个多因素的优化决策问题,是组合规划中的典型问题,其属于NP完全类问题。给出了该问题的数学模型。遗传算法借鉴生物界自然选择和遗传机制,使用群体搜索技术,处理传统搜索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的非线性问题。针对时间表问题,... 排课问题是一个多因素的优化决策问题,是组合规划中的典型问题,其属于NP完全类问题。给出了该问题的数学模型。遗传算法借鉴生物界自然选择和遗传机制,使用群体搜索技术,处理传统搜索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的非线性问题。针对时间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解决方法,定义了一个新颖的染色体编码方式,基于该编码,进一步分析并设计出交叉和变异2个遗传操作,运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表问题 组合规划 遗传算法 多因素优化决策 编码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销孔铜套结构参数对活塞疲劳寿命的影响分析
9
作者 邹梁楠 雷基林 +3 位作者 穆艳丽 邓伟 文均 蒋相森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2-100,共9页
为了减小热机载荷对活塞疲劳寿命的影响,以一款非道路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活塞疲劳寿命模型,并通过活塞温度场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不同因素的取值范围,并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分析了各个因素对活... 为了减小热机载荷对活塞疲劳寿命的影响,以一款非道路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活塞疲劳寿命模型,并通过活塞温度场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不同因素的取值范围,并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分析了各个因素对活塞热–机耦合应力的影响权重及分布规律。将影响权重较大的因素引入Box-Behnken多因素优化算法,以提高活塞疲劳寿命为优化目标,得到销孔铜套最优结构参数。综合研究表明,优化后的方案与原方案相比,热–机耦合应力降低了56.86 MPa,降幅达28.75%;活塞疲劳寿命提高了6.46×109次,提高幅值为448.61%。合理增加铜套水平椭圆度、内侧直径增量、摩擦副之间的摩擦系数和铜套–销间隙,可以有效减少活塞热–机耦合应力,提高活塞的疲劳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销孔铜套参数 Plackett-Burman试验 Box-Behnken多因素优化算法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