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参数协同作用的时栅传感器模型构建方法
1
作者 王宇 王阳阳 +1 位作者 陈锡侯 张天恒 《仪器仪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29,共10页
时栅传感器在产品化过程中暴露出设计局限于传感器结构本身,而缺乏系统化的设计与优化方法;设计和实验过程分散,无法充分利用统计学知识建立模型;产品设计高度依赖于设计人员的经验等严重制约产品化进程的问题。以磁场式时栅为研究载体... 时栅传感器在产品化过程中暴露出设计局限于传感器结构本身,而缺乏系统化的设计与优化方法;设计和实验过程分散,无法充分利用统计学知识建立模型;产品设计高度依赖于设计人员的经验等严重制约产品化进程的问题。以磁场式时栅为研究载体,采用均匀设计方法进行了试验设计,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构建了考虑多参数协同作用的传感器模型设计方法。开展了仿真试验和样机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建立的传感器模型具有良好的可预测性能,建立的精度模型与仿真数据拟合度达89%,置信度大于92%,能够有效地反映时栅传感器的精度,对于时栅传感器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栅 多参数协同 均匀设计 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参数协同耦合作用的熔融沉积填充速度优化控制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松茂 陈宇林 鲁忠臣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3-60,68,共9页
熔融沉积成型中通过优化控制填充速度可以有效改善制件质量。然而填充速度与层厚、喷头温度、轮廓拐角等参数存在相互交织耦合作用关系,优化控制存在困难。在双变量打印实验基础上,文中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构建了基于多参数协同耦合作用... 熔融沉积成型中通过优化控制填充速度可以有效改善制件质量。然而填充速度与层厚、喷头温度、轮廓拐角等参数存在相互交织耦合作用关系,优化控制存在困难。在双变量打印实验基础上,文中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构建了基于多参数协同耦合作用的填充速度优化控制函数,并结合误差分析、单向拉伸与弯曲实验等手段检验了填充速度优化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相同工艺参数条件下,采用文中提出的速度优化控制方法,试样的精度误差值均低于或接近于最小精度误差平均值,拉伸性能得到小幅提升。最后,通过断面微观形貌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对拉伸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沉积 填充速度 多参数协同耦合作用 多元非线性回归 单向拉伸实验 弯曲实验 断面形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的锅炉多参数协同预测模型 被引量:12
3
作者 金志远 李胜男 +4 位作者 谭鹏 严杏初 刘宇浓 张成 陈刚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0-126,共7页
锅炉协同控制是提高其灵活运行下蒸汽温度平稳的有效手段。以某660 MW燃煤锅炉为研究对象,利用其历史运行数据,建立基于长短时记忆(LSTM)神经网络的主蒸汽温度、再热蒸汽温度、炉膛出口NO_(x)质量浓度、炉膛出口CO质量浓度协同预测模型... 锅炉协同控制是提高其灵活运行下蒸汽温度平稳的有效手段。以某660 MW燃煤锅炉为研究对象,利用其历史运行数据,建立基于长短时记忆(LSTM)神经网络的主蒸汽温度、再热蒸汽温度、炉膛出口NO_(x)质量浓度、炉膛出口CO质量浓度协同预测模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该协同预测模型4个输出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4,模型综合预测效果良好,且有较好的泛化能力。该模型为锅炉蒸汽温度、NO_(x)、炉效协同优化控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锅炉 LSTM神经网络 蒸汽温度 NO_(x)/CO质量浓度 多参数协同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非线性约束下单自由度碰撞系统的动力学特性
4
作者 马成 朱喜锋 +1 位作者 郑冬 付文斌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89,共8页
研究了一类单自由度含非线性项以及单侧新型非线性约束机械碰撞振动系统模型,利用变步长4阶RungeKutta数值算法以及多参数协同仿真,分析该系统在低频激励下的p/1周期运动的动力学特性,以及擦边分岔与鞍结分岔在p/1周期运动中的频率迟滞... 研究了一类单自由度含非线性项以及单侧新型非线性约束机械碰撞振动系统模型,利用变步长4阶RungeKutta数值算法以及多参数协同仿真,分析该系统在低频激励下的p/1周期运动的动力学特性,以及擦边分岔与鞍结分岔在p/1周期运动中的频率迟滞特性,发现两种不同的运动会同时存在,揭示了相邻周期运动之间转迁不可逆。最后研究了间隙的改变对系统的多态共存区的影响,随着间隙的增大,部分周期运动共存区段减小并向低频区段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约束 分岔 多参数协同 吸引子共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控制技术在矿山钻机精准钻进中的应用
5
作者 初绍飞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28-130,155,共4页
煤矿钻机精准钻进是当前煤矿生产对钻机作业的迫切需求。在分析钻机随钻测量参数基础上,分析了随钻测量数据处理方法,提出了随钻测量参数单参数约束、多参数协同约束条件。结合随钻测量参数特点并纳入随钻测量参数约束条件,提出了基于... 煤矿钻机精准钻进是当前煤矿生产对钻机作业的迫切需求。在分析钻机随钻测量参数基础上,分析了随钻测量数据处理方法,提出了随钻测量参数单参数约束、多参数协同约束条件。结合随钻测量参数特点并纳入随钻测量参数约束条件,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钻机工况参数预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嵌入参数约束条件的预测模型能够直接避免越界问题,同时修正参数间的非线性耦合误差,进一步增强了模型对复杂工况的适应性,可为煤矿钻机精准钻进工程化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机 精准钻进 随钻测量 多参数协同约束 智能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自由度含非线性约束碰撞系统的多共存吸引子研究
6
作者 朱喜锋 马硕 王剑锋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3-798,共6页
建立了一类两自由度含非线性约束且带有初始预压缩的碰撞振动系统模型,通过4阶Runge-Kutta数值算法及多参数协同仿真的方法研究了该系统迟滞域的发生区域和分布规律,并结合胞映射法分析了系统迟滞域内两种运动的稳定性,最后深入研究了... 建立了一类两自由度含非线性约束且带有初始预压缩的碰撞振动系统模型,通过4阶Runge-Kutta数值算法及多参数协同仿真的方法研究了该系统迟滞域的发生区域和分布规律,并结合胞映射法分析了系统迟滞域内两种运动的稳定性,最后深入研究了基本参数的改变对系统迟滞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迟滞域内,随着激振频率的改变,共存运动的稳定性也会相应地发生改变。系统弹性刚度比的减小会使得系统迟滞域的频率相应地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压缩 非线性约束 迟滞域 共存吸引子 多参数协同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典型相关系数和随机森林的水质预警方法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若楠 王琦 刘书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457-4464,共8页
针对突发水污染事件提出一种高精度的预警方法.首先,通过模拟实验建立包含22种常见污染物的突发水污染事件数据库,然后采用典型相关系数准确揭示污染事件发生后多元水质参数之间的协同反馈规律.最后,基于多参数协同反馈规律构建“典型... 针对突发水污染事件提出一种高精度的预警方法.首先,通过模拟实验建立包含22种常见污染物的突发水污染事件数据库,然后采用典型相关系数准确揭示污染事件发生后多元水质参数之间的协同反馈规律.最后,基于多参数协同反馈规律构建“典型相关系数-随机森林”水质预警模型.结果表明预警模型对已知和未知污染物的平均准报率分别为96.78%和98.33%,对水质监测基线的平均误报率为0.16%.本研究成果可为降低突发水污染事件损失和保障供水安全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污染 水质预警 多参数协同反馈 典型相关系数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干摩擦及非线性约束碰撞系统的动力学特性 被引量:3
8
作者 马硕 朱喜锋 王剑锋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65-1071,共7页
研究了一类单自由度含干摩擦及非线性约束机械碰撞振动系统,通过四阶变步长Runge-Kutta数值算法,分析了该机械振动系统在低频激励下产生的p/1周期运动的动力学特性及其转迁规律,采用多参数协同仿真的方法分析了系统参数对该振动模型动... 研究了一类单自由度含干摩擦及非线性约束机械碰撞振动系统,通过四阶变步长Runge-Kutta数值算法,分析了该机械振动系统在低频激励下产生的p/1周期运动的动力学特性及其转迁规律,采用多参数协同仿真的方法分析了系统参数对该振动模型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揭示了Grazing分岔和Saddle-node在p/1周期运动中的频率迟滞特性以及共存吸引子的范围。最后,结合胞映射法研究了多态共存区内不同吸引子及吸引域的分布情况及其转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激振频率的减小,Grazing分岔会使p/1周期运动的碰撞次数逐步增加直至发生颤碰运动,而且由于相邻周期运动的不可逆性,在迟滞域内改变不同的初值会得到不同的周期运动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颤碰 非线性约束 分岔 吸引子共存 多参数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面向综合射频效能的舰载共形天线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舒亚海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1-125,共5页
[目的]为了兼顾新一代水面舰船射频舰载天线的高性能、低散射、与船体共形等综合要求,针对典型频段的嵌入式阵列天线,提出一种电磁仿真与智能优化算法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方法]通过对传统粒子群优化算法(PSO)进行异步递进改进,实现离散... [目的]为了兼顾新一代水面舰船射频舰载天线的高性能、低散射、与船体共形等综合要求,针对典型频段的嵌入式阵列天线,提出一种电磁仿真与智能优化算法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方法]通过对传统粒子群优化算法(PSO)进行异步递进改进,实现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的同时处理,并有效加快PSO的收敛速度;针对水面舰船某VHF天线,构建复杂天线结构多尺寸参数优化的目标函数,得到天线增益、驻波比、雷达波散射截面积等多目标特性同步优化的半嵌入安装形式。[结果]经多轮仿真迭代优化,天线增益提高了1 dB左右,天线驻波比略有改善,典型方位的RCS峰值点的最大减缩量为32 dB。[结论]该方法可为舰船射频天线的共形装舰设计以及复杂大系统一体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形天线 综合射频效能 改进型异步递进粒子群优化算法 多参数协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