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ME-2模型提升PM2.5源解析效果 被引量:7
1
作者 申航印 何凌燕 +3 位作者 林理量 江家豪 高茂尚 黄晓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682-3690,共9页
为探讨ME-2模型控制旋转对传统PMF模型源解析效果的提升作用,于2017年9月10日~2018年8月29日在深圳北部某工业区开展PM2.5采样,共获得153套样品.对PM2.5中31种化学组分进行了分析,筛选出17个物种输入模型运算.2018年深圳北部工业区大气P... 为探讨ME-2模型控制旋转对传统PMF模型源解析效果的提升作用,于2017年9月10日~2018年8月29日在深圳北部某工业区开展PM2.5采样,共获得153套样品.对PM2.5中31种化学组分进行了分析,筛选出17个物种输入模型运算.2018年深圳北部工业区大气PM2.5年均浓度为32.3μg/m^3,利用PMF模型初步识别出9个因子,分别为二次硫酸盐、二次硝酸盐、老化海盐、土壤扬尘、工业排放、燃煤、生物质燃烧、船舶排放和机动车,PMF输出结果中“混合因子”问题显著.基于PMF解析结果及获得的先验信息,在ME-2模型中建立4个限制源谱进一步解析,结果表明,与PMF模型相比,ME-2结果的示踪物在源中分配更集中,对示踪物浓度与相应源贡献的时间序列也提供了更好的拟合效果.二次硝酸盐、老化海盐、工业排放源在PMF模型中被高估了9%~51%,而二次硫酸盐、燃煤和生物质燃烧源被低估了19%~40%.本研究中ME-2解析结果比PMF更具有环境和统计学意义,为污染防治提供了更精确的控制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 多元线性模型(me-2) 源解析 混合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地区背景点位环境空气PM_(2.5)来源解析与多模型结果对比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佳美 戴启立 +4 位作者 刘保双 毕晓辉 宋文斌 吴建会 冯银厂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4-192,共9页
为研究关中地区远郊背景点位大气PM_(2.5)污染来源,于2014年12月—2015年10月在西安市区西南方向约34 km的背景点位(农村区域,108°44'13″E、34°00'53″N)开展样品采集,共获得218个有效样品,对29种化学组分进行了分析... 为研究关中地区远郊背景点位大气PM_(2.5)污染来源,于2014年12月—2015年10月在西安市区西南方向约34 km的背景点位(农村区域,108°44'13″E、34°00'53″N)开展样品采集,共获得218个有效样品,对29种化学组分进行了分析,并运用ME2和PMF模型进行同步解析、相互验证.结果表明:ME2和PMF模型各解析出5类因子,分别为二次无机盐、机动车尾气排放、生物质燃烧、煤烟尘和土壤尘.其中,二次无机盐分担率为42.23%~42.74%,是首要贡献源类,机动车尾气排放(22.40%~24.53%)、煤烟尘(14.57%~14.73%)、生物质燃烧(11.88%~13.42%)是另外3种主要贡献源,而土壤尘(6.28%~7.22%)分担率相对较小.2种模型同步解析大气颗粒物来源对比表明,ME2和PMF模型同步解析结果一致,各源类的日贡献浓度均呈正相关,其中二次无机盐、机动车尾气排放、土壤尘的相关性较强,R2在0.876~0.960之间,表明解析结果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 多元线性模型(ME2)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CO2气井井筒腐蚀速率预测模型 被引量:5
3
作者 贺海军 高纯良 石磊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6-139,共4页
为研究徐深气田气井管柱的腐蚀环境,探讨了CO2分压、温度、pH、流速等因素对普通碳钢的影响。利用灰色理论研究得出各种腐蚀因素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CO2分压、温度、流速、pH、Cl-、HCO3-。基于室内实验和灰色理论研究结果,用多... 为研究徐深气田气井管柱的腐蚀环境,探讨了CO2分压、温度、pH、流速等因素对普通碳钢的影响。利用灰色理论研究得出各种腐蚀因素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CO2分压、温度、流速、pH、Cl-、HCO3-。基于室内实验和灰色理论研究结果,用多元线性回归数学方法建立普通碳钢CO2腐蚀速率预测模型,经过腐蚀监测和某井的实例验证了CO2腐蚀速率预测模型在徐深气田的适应性。CO2腐蚀速率预测模型的建立,对徐深气田管柱CO2腐蚀速率预测、寿命预测、腐蚀防护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腐蚀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腐蚀速率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斯烟雨扩散模型在空气中PM2.5实际问题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董赫 翟哲 +1 位作者 李夺 李伟凯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69-73,118,共6页
通过建立高斯烟雨扩散模型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等数学方法,进一步探索产生雾霾的主要因素PM2.5的形成、扩散过程以及与风速之间的关系。以武汉市和西安市2013年AQI监测数据为基础,得到空气中PM2.5与其他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预测了西安... 通过建立高斯烟雨扩散模型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等数学方法,进一步探索产生雾霾的主要因素PM2.5的形成、扩散过程以及与风速之间的关系。以武汉市和西安市2013年AQI监测数据为基础,得到空气中PM2.5与其他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预测了西安市某一区域PM2.5浓度骤增并持续数小时的情况下,污染严重和相对安全的区域。为研究空气中PM2.5成因、监测和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 5 多元线性回归 高斯烟雨扩散模型 PM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呼吸丙酮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陈珠英 孙美秀 +6 位作者 龚智勇 袁渊 赵晓萌 刘伟超 姜琛昱 王振南 李迎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3-490,共8页
呼出气中的丙酮是糖尿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本文利用基于光腔衰荡光谱(cavity ringdown spectroscopy,CRDS)技术的呼吸丙酮分析仪对2型糖尿病患者(type 2 diabetic,T2D)呼出气中的丙酮浓度进行定量测量,分析丙酮与患者临床指标的关系... 呼出气中的丙酮是糖尿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本文利用基于光腔衰荡光谱(cavity ringdown spectroscopy,CRDS)技术的呼吸丙酮分析仪对2型糖尿病患者(type 2 diabetic,T2D)呼出气中的丙酮浓度进行定量测量,分析丙酮与患者临床指标的关系,探索影响呼出气中丙酮浓度的因素,以期为糖尿病呼吸丙酮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利用CRDS技术的呼吸丙酮分析仪测量147名T2D患者(81名男性,66名女性,年龄14~83岁)的512个呼出气体样品和52名健康人(30名男性,22名女性,年龄20~48岁)的119个呼出气体样品.对呼出气中的丙酮浓度与相应的血糖(blood glucose,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hemoglobin A1C,A1C)、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尿病患病年限及气体样本采集状态等指标,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并构建丙酮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性别、气体样本采集状态、BMI、年龄、A1C及BG等指标影响T2D患者的呼吸丙酮浓度.健康人呼吸丙酮浓度与性别、年龄及BMI无相关关系.T2D患者呼吸丙酮与BG及A1C均有弱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093和0.1246.男性呼吸丙酮平均体积分数(1.75×10-6)显著性高于女性(1.15×10-6),且男性呼吸丙酮浓度随年龄的升高而降低(R=-0.154).男性呼吸丙酮浓度与BMI呈负相关(R=-0.2),且BMI〈25的患者呼吸丙酮平均体积分数(1.75×10-6)高于BMI〉25的患者(1.25×10-6).女性呼吸丙酮浓度与患病年限呈正相关(R=0.17),而男性呈负相关(R=-0.14).男性和女性空腹呼吸丙酮浓度均高于餐后2 h的呼吸丙酮浓度.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呼吸丙酮浓度的因素为:性别(β=0.374)、气体样本采集状态(β=-0.289)、A1C(β=0.083)、BG(β=0.002)、BMI(β=-0.046)及年龄(β=-0.0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呼吸丙酮 相关关系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光腔衰荡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P网贷平台借款人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拍拍贷平台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刘鹏翔 《征信》 2017年第3期71-76,共6页
参考商业银行评估个人信用风险的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拍拍贷平台上的借款人信用风险进行分析,并对所选指标进行回归得出借款人信用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我国P2P网贷平台发展现状,提出如下对策建议:加强征信管理和服务,建立... 参考商业银行评估个人信用风险的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拍拍贷平台上的借款人信用风险进行分析,并对所选指标进行回归得出借款人信用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我国P2P网贷平台发展现状,提出如下对策建议:加强征信管理和服务,建立统一规范的信用评分系统,建立资金保证池保障客户安全,加大网贷平台信用信息保护力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P 借款人信用风险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M_2/GDP畸高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程健 林梅华 《华东经济管理》 2006年第1期39-42,共4页
M2/GDP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货币化水平。近年来,我国的M2/GDP畸高并逐年上升,M2/GDP水平不仅大于发达国家,还远远高于类似的发展中国家。文章在综合前人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M2/GDP过高的影响因素... M2/GDP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货币化水平。近年来,我国的M2/GDP畸高并逐年上升,M2/GDP水平不仅大于发达国家,还远远高于类似的发展中国家。文章在综合前人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M2/GDP过高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的分析。实证分析表明,我国M2/GDP畸高的原因是:金融市场不完善,总储蓄率高居不下,广义货币流通速度急剧下降以及国家债务负担沉重。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提出遏制M2/GDP风险的建议与措施,并对实证研究的贡献与不足之处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2/GDP 影响因素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典型混合功能区PM_(2.5)源解析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兰紫娟 江家豪 +2 位作者 林理量 黄晓锋 何凌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001-4008,共8页
为精准识别深圳市典型商业、居住与工业混合功能区的PM_(2.5)污染来源,选取深圳市北部地区5个点位于2017年9月~2018年8月全年进行PM_(2.5)的样品采集和组分分析,利用优化的多元线性引擎模型(ME-2)对其主要来源及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探索... 为精准识别深圳市典型商业、居住与工业混合功能区的PM_(2.5)污染来源,选取深圳市北部地区5个点位于2017年9月~2018年8月全年进行PM_(2.5)的样品采集和组分分析,利用优化的多元线性引擎模型(ME-2)对其主要来源及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探索.结果显示,研究区域研究时段的大气PM_(2.5)年均浓度为29.0μg/m^(3),解析出了SO_(2)二次转化(19.9%)、机动车(15.1%)、生物质燃烧(11.2%)等10种来源,其中SO_(2)二次转化、生物质燃烧、NO_(x)二次转化、VOCs二次转化、工业排放、老化海盐和远洋船舶源具有显著的区域传输特征,而机动车源、燃煤和扬尘具有本地源特征,受到局地排放的影响较大.重污染天气下机动车源、NOx二次转化、工业排放及生物质燃烧源的增加最为显著,加强这些源的控制是此类混合功能区PM_(2.5)污染精细化防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珠江三角洲 多元线性引擎模型(me-2)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2型糖尿病与骨代谢的关联性研究
9
作者 胡嘉桐 刘明晴 +3 位作者 李红旗 岳佳音 王炜 刘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0-38,I0005,I0010,共11页
2型糖尿病常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包括骨代谢性疾病、肝病、肾病等,受病程、性别、年龄和个体差异的影响,没有统一的治疗模式。因此,深入分析临床数据、寻找2型糖尿病并发症数据的相关性,对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型糖尿病常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包括骨代谢性疾病、肝病、肾病等,受病程、性别、年龄和个体差异的影响,没有统一的治疗模式。因此,深入分析临床数据、寻找2型糖尿病并发症数据的相关性,对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安徽省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数据为基础,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2型糖尿病骨并发症的主要因素包括体型指数、肌酸酐、尿酸、甘油三酯和血压。有趣的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腰椎骨密度增加,这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腰椎骨质增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机器学习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杂散电流和二氧化碳干扰的输气管道表面腐蚀速率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许宏良 殷苏民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6-210,共5页
目的预测输气金属管道表面腐蚀速率。方法分析动态杂散电流和二氧化碳(CO_2)浓度对金属管道的表面腐蚀机理,给出金属管道表面腐蚀产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根据一元回归线性方程式得出多元线性回归数学方程式,推导出动态杂散电流和CO_2腐... 目的预测输气金属管道表面腐蚀速率。方法分析动态杂散电流和二氧化碳(CO_2)浓度对金属管道的表面腐蚀机理,给出金属管道表面腐蚀产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根据一元回归线性方程式得出多元线性回归数学方程式,推导出动态杂散电流和CO_2腐蚀金属管道表面方程式,得出金属管道表面腐蚀预测的最终模型。结合具体实例,采用数学软件MATLAB对45号金属管道表面腐蚀速率预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仿真,并且与实验测量的腐蚀速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金属管道表面的腐蚀速率随着动态杂散电流或者CO_2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在100 h内,电流和CO_2浓度仿真的金属管道表面最大腐蚀速率分别为3.72×10^(–4) mm/h和4.80×10^(–4) mm/h,电流和CO_2浓度仿真的金属管道表面最小腐蚀速率分别为3.26×10^(–4)mm/h和4.24×10^(–4) mm/h,电流和CO_2浓度实验测量的金属管道表面最大腐蚀速率分别为3.76×10^(–4) mm/h和4.86×10^(–4) mm/h,电流和CO_2浓度实验测量的金属管道表面最小腐蚀速率分别为3.12×10^(–4) mm/h和4.08×10^(–4)mm/h。同时,金属管道表面腐蚀速率理论计算值与实验测量值的相对误差在5%以内。结论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可以近似预测输气金属管道表面的腐蚀速率,为管道的使用寿命提供参考数据,避免输气金属管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杂散电流 CO2浓度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金属管道 腐蚀速率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