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草棒孢霉叶斑病拮抗菌TKY-11的生防潜力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杨相 杨倩 +7 位作者 龙星黔 陈兆强 杜文英 王依非 余传兴 龚治乾 黄纯杨 廖强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1,共7页
【目的】获得对烟草棒孢霉叶斑病有防控效果的微生物菌种。【方法】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烟株内生细菌,筛选出对多主棒孢霉具有较好拮抗活性的内生细菌,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开展拮抗菌株鉴定;采用浸渍法测定拮抗菌对多主... 【目的】获得对烟草棒孢霉叶斑病有防控效果的微生物菌种。【方法】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烟株内生细菌,筛选出对多主棒孢霉具有较好拮抗活性的内生细菌,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开展拮抗菌株鉴定;采用浸渍法测定拮抗菌对多主棒孢霉菌丝形态、分生孢子萌发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通过盆栽法评价拮抗菌对烟草棒孢霉叶斑病的防控效果。【结果】(1)从健康烟株根、茎及叶分离获得55株内生细菌,其中TKY-11对多主棒孢霉拮抗效果较好,抑菌率65.00%,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属Bacillus velezensis。(2)TKY-11菌株发酵上清液显著抑制多主棒孢霉分生孢子萌发,处理18 h时孢子萌发率仅50.67%;发酵上清液能降低多主棒孢霉菌丝的抗氧化酶活性,并破坏菌丝细胞结构。(3)接种TKY-11可有效降低烟草棒孢霉叶斑病的发病程度。【结论】本研究分离的贝莱斯芽孢杆菌TKY-11对多主棒孢霉有拮抗作用,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叶斑病 多主 贝莱斯芽杆菌 拮抗作用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敏感基线的建立及抗药性监测 被引量:3
2
作者 温智浩 朱广雪 +7 位作者 孙炳学 周荣佳 谢学文 柴阿丽 李磊 范腾飞 李宝聚 石延霞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6,共6页
为明确我国山东和辽宁地区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的抗药性现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的敏感性,建立了敏感基线;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了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的抗药性。结果表明,乙霉威和腐霉... 为明确我国山东和辽宁地区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的抗药性现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的敏感性,建立了敏感基线;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了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的抗药性。结果表明,乙霉威和腐霉利对多主棒孢敏感菌株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0.22±0.06)μg·mL^(-1)和(2.75±0.91)μg·mL^(-1),两者的敏感性频率均呈连续性单峰曲线,总体呈正态分布,可作为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的敏感基线。对采集自山东和辽宁地区的828株多主棒孢菌进行抗性水平监测,发现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的抗性水平不断升高,山东地区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抗性频率从2017年的58.06%和43.55%上升到2021年的91.30%和78.99%,辽宁地区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抗性频率从2017年的67.44%和53.49%上升到2021年的82.14%和83.33%。表明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具有高度的抗性风险,建议在黄瓜生产中乙霉威和腐霉利与其他类型杀菌剂交替或者混合应用,延缓抗药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主 敏感基线 抗药性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莱斯芽孢杆菌与化学药剂协同防治烟草棒孢霉叶斑病
3
作者 芶剑渝 王浩强 +7 位作者 杨相 温明霞 龙星黔 余传兴 黄纯杨 王依非 龚治乾 周红江 《中国烟草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3,69,共9页
为探究芽孢杆菌与化学药剂协同防治烟草棒孢霉叶斑病的可行性,采用抑菌圈法和平板计数法分析化学药剂与贝莱斯芽孢杆菌Y19的相容性,在此基础上根据Wadley法确定复配比例,探讨复配剂对烟草棒孢霉叶斑病的防效及对叶际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为探究芽孢杆菌与化学药剂协同防治烟草棒孢霉叶斑病的可行性,采用抑菌圈法和平板计数法分析化学药剂与贝莱斯芽孢杆菌Y19的相容性,在此基础上根据Wadley法确定复配比例,探讨复配剂对烟草棒孢霉叶斑病的防效及对叶际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贝莱斯芽孢杆菌Y19与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悬浮剂的生物相容性最好。Y19(1×10^(7) CFU/mL)与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15 mg/L)复配剂体积比为2∶8时,对多主棒孢霉的抑菌效果最佳,毒力比率为1.21。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复配剂防效(57.6%)高于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和生防菌Y19单剂的防效。扩增子测序分析表明,病原菌侵染时,菌药复配剂处理能提高烟草叶际真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综上,贝莱斯芽孢杆菌Y19与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悬浮剂复配能有效防治烟草棒孢霉叶斑病,防效优于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多主 贝莱斯芽杆菌 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悬浮剂 叶际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主棒孢霉对橡胶树的致病性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郑肖兰 黄伟明 +3 位作者 贺春萍 吴伟怀 李锐 郑服丛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6期781-786,共6页
从表现轮斑病的豇豆叶片上分离到病原菌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将该菌接种到橡胶树叶片上,9d后接种的橡胶树叶片表现出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症状。表明多主棒孢霉可能可以交叉染橡胶树。通过抑菌效果试验,发现多菌灵对... 从表现轮斑病的豇豆叶片上分离到病原菌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将该菌接种到橡胶树叶片上,9d后接种的橡胶树叶片表现出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症状。表明多主棒孢霉可能可以交叉染橡胶树。通过抑菌效果试验,发现多菌灵对多主棒孢霉有良好的抑菌效果,而丙环唑、代森锰锌和百菌清的抑菌效果不理想。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多主棒孢霉菌丝体生长最适的温度是28—30℃,最适酸碱度为pH9,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L-组氨酸,菌丝致死温度为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主 橡胶树 致病性 抑菌效果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多主棒孢对3种常用杀菌剂的抗性及替代药剂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广雪 岳圆圆 +9 位作者 朱青艳 温智浩 孙炳学 周荣佳 谢学文 柴阿丽 李磊 范腾飞 李宝聚 石延霞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4-1153,共10页
为明确河北省黄瓜主产区多主棒孢对3种常用杀菌剂(啶酰菌胺、肟菌酯和腐霉利)的抗性水平并筛选有效防治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了2020—2021年河北省唐山、邯郸地区多主棒孢对啶酰菌胺、肟菌酯和腐霉利的敏感性,利用PCR技术分析了C... 为明确河北省黄瓜主产区多主棒孢对3种常用杀菌剂(啶酰菌胺、肟菌酯和腐霉利)的抗性水平并筛选有效防治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了2020—2021年河北省唐山、邯郸地区多主棒孢对啶酰菌胺、肟菌酯和腐霉利的敏感性,利用PCR技术分析了Cc Sdh及Cc Cytb抗性突变基因型,采用盆栽试验评价了10种常用杀菌剂对该地区主流抗性突变体Sdh B-I280V&Cytb-G143A的防治效果,并进行高效替代药剂交替使用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河北省唐山、邯郸黄瓜主产区的多主棒孢对啶酰菌胺、肟菌酯和腐霉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啶酰菌胺对280株多主棒孢的平均EC_(50)值为8.12μg/m L,抗性频率为27.43%;肟菌酯对144株多主棒孢的平均EC_(50)值为62.6μg/m L,对162株多主棒孢(含EC_(50)值大于200μg/m L的18株菌)的抗性频率为99.49%;腐霉利对163株多主棒孢的平均EC_(50)值为6.95μg/m L,抗性频率为52.76%。共检测出11种Cc Sdh抗性突变类型,突变频率达到56.86%。其中6种为单突变,4种为双突变,1种为三突变。供试多主棒孢Cc Cytb仅携带G143A突变,发生频率为100%。盆栽药效试验中,两种混配药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WP)+50%腐霉利WP和50%异菌脲WP+75%吡醚·丙森锌WP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效最高,分别为71.52%和70.52%;其次是复配药剂75%吡醚·丙森锌WP,防效为57.90%;两种混配药剂75%百菌清WP+50%腐霉利WP和50%异菌脲WP+75%吡醚·丙森锌WP交替使用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盆栽防效和田间防效分别为71.53%和94.64%。表明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混配并交替使用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主 啶酰菌胺 肟菌酯 抗性 黄瓜叶斑病 替代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橡胶多主棒孢霉对12种杀菌剂原药的敏感性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叶 王兰英 +1 位作者 张宇 胡加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8-121,共4页
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两株橡胶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Wei]对12种杀菌剂原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两个菌株对杀菌剂的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差异;供试药剂中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咪鲜胺和抑霉唑的EC50均小于5... 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两株橡胶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Wei]对12种杀菌剂原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两个菌株对杀菌剂的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差异;供试药剂中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咪鲜胺和抑霉唑的EC50均小于5μg/mL,抑菌活性高;在加入SHAM后嘧菌酯的抑菌活性也很高,与SHAM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其他供试杀菌剂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依次为戊唑醇、腈菌唑、异菌脲、溴菌腈、代森锰锌、百菌清和三唑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多主 杀菌剂 原药 生物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茨木霉TR-12对多主棒孢霉菌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吴利民 陆宁海 +3 位作者 高扬帆 田雪亮 郎剑锋 徐瑞富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49-750,共2页
PDA平板拮抗试验表明,哈茨木霉对黄瓜褐斑病菌——多主棒孢霉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其孢子悬浮液的含孢量为105~108个.mL-1时,对多主棒孢霉菌的抑制率高达98.2%。通过哈茨木霉菌液与4种杀菌剂对多主棒孢霉菌抑制效果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PDA平板拮抗试验表明,哈茨木霉对黄瓜褐斑病菌——多主棒孢霉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其孢子悬浮液的含孢量为105~108个.mL-1时,对多主棒孢霉菌的抑制率高达98.2%。通过哈茨木霉菌液与4种杀菌剂对多主棒孢霉菌抑制效果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哈茨木霉对多主棒孢霉菌的抑制作用较50%多菌灵和50%扑海因相对较差,但哈茨木霉菌孢子悬浮液含孢量为106个.mL-1的抑菌效果与75%百菌清相当,含孢量为108个.mL-1的抑菌效果与70%甲基托布津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 多主 拮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烟区值得关注的烟草棒孢霉叶斑病
8
作者 陈子枫 袁维 +1 位作者 韦学平 首安发 《广西植保》 2024年第2期28-31,共4页
烟草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由多主棒孢引起的烟草棒孢霉叶斑病是我国烟草生产上近年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在局部区域造成严重危害。目前该病在广西烟草产区分布越来越普遍,为害日趋加重。为加深广西烟区生产者对该病的认识,文... 烟草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由多主棒孢引起的烟草棒孢霉叶斑病是我国烟草生产上近年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在局部区域造成严重危害。目前该病在广西烟草产区分布越来越普遍,为害日趋加重。为加深广西烟区生产者对该病的认识,文章对其症状、国内外发生现状、病原菌特性、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及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指导产区做好该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叶斑病 多主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棒孢叶斑病(Corynespora cassiicola)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31
9
作者 杨双娟 顾兴芳 +2 位作者 张圣平 苗晗 李宝聚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2X期1-9,共9页
黄瓜棒孢叶斑病(Corynespora cassiicola)是近年来国内流行的一种新病害,对黄瓜生产造成的损失日益严重。本文综述了黄瓜棒孢叶斑病的命名、分类、发病规律、抗病鉴定技术、抗病资源和防治方法。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方... 黄瓜棒孢叶斑病(Corynespora cassiicola)是近年来国内流行的一种新病害,对黄瓜生产造成的损失日益严重。本文综述了黄瓜棒孢叶斑病的命名、分类、发病规律、抗病鉴定技术、抗病资源和防治方法。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叶斑病 多主 抗病鉴定 抗病育种 病害防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不同品种对棒孢霉落叶病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明霞 肖春云 +5 位作者 张春霞 阿红昌 周明 刘静 何海宁 刘忠亮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9-172,共4页
对云南各主要植胶区采集、分离得到的7个橡胶树多主棒孢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获得强致病力菌株DF4。分别用菌丝体接种鉴定、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鉴定和粗毒素接种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植胶区的9个主栽橡胶品种进行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 对云南各主要植胶区采集、分离得到的7个橡胶树多主棒孢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获得强致病力菌株DF4。分别用菌丝体接种鉴定、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鉴定和粗毒素接种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植胶区的9个主栽橡胶品种进行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接种体或不同接种方法获得的抗性评价结果大致相同,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 落叶病 多主 抗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情调查与病原鉴定 被引量:15
11
作者 蔡吉苗 陈瑶 +1 位作者 潘羡心 黄贵修 《热带农业科学》 2008年第5期1-7,10,共8页
报道了我国海南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情调查结果,并通过病害诊断、病原菌基础生物学特性研究和分子鉴定认为,该病的病原为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 and curt.)Wei]真菌。
关键词 橡胶树 落叶病 多主 病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概述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宏华 罗大全 黄贵修 《热带农业科学》 2008年第5期19-24,共6页
对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的发生与为害、症状、病原生物学、流行学及防治策略等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多主 落叶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产孢量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光军 潘忠梅 +4 位作者 曹毅 桑维钧 何世芳 陆宁 陈兴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06-113,共8页
为明确烟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产孢的最适条件,采用制作孢子悬浮液于显微镜下计数的方法,研究不同温度、pH值、诱孢方式以及碳氮源等因素对病原菌产孢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在不同的碳氮源中,以果糖和硝酸钠的产孢量最高;在PSA... 为明确烟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产孢的最适条件,采用制作孢子悬浮液于显微镜下计数的方法,研究不同温度、pH值、诱孢方式以及碳氮源等因素对病原菌产孢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在不同的碳氮源中,以果糖和硝酸钠的产孢量最高;在PSA培养基上,病原菌产孢量最多的条件是:温度30℃,pH值7,诱孢方式为将健康离体烟叶洗净,剪成2 cm×2 cm长的方块,121℃高压灭菌20 min放凉后,置于接种的菌饼表面,12 h近紫外光照射/12 h黑暗交替培养。在PDA培养基上,病原菌产孢量最多的条件是:温度28℃,pH值6,诱孢方式为将健康离体烟叶洗净,剪成2 cm×2 cm长的方块,121℃高压灭菌20 min放凉后,置于接种的菌饼表面,12 h光照培养/12 h黑暗交替培养;12 h近紫外光照射/12 h黑暗交替培养。大量的产孢是病原菌试验研究的基础,本研究明确了烟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产孢的最适条件,可为烟草棒孢霉叶斑病的致病机制等试验研究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叶斑病 多主 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茄子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爽 黄贵修 +1 位作者 李博勋 孔祥义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0期106-108,112,共4页
对海南发生的茄子棒孢霉叶斑病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测定。根据该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及rDNA-ITS序列测定,将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鉴定为多主棒孢霉;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24-30℃、pH值7-9和完全光照为该病原菌菌落生... 对海南发生的茄子棒孢霉叶斑病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测定。根据该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及rDNA-ITS序列测定,将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鉴定为多主棒孢霉;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24-30℃、pH值7-9和完全光照为该病原菌菌落生长的最适条件,菌株在常用真菌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且影响不显著。病原菌菌株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8℃,致死温度为55℃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叶斑病 多主 鉴定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情调查与病原鉴定 被引量:19
15
作者 蔡吉苗 王涓 +1 位作者 陈勇 黄贵修 《热带农业科技》 2007年第4期1-4,19,共5页
由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引起的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是继南美叶疫病之后最具破坏性的橡胶树叶部病害,该病已在云南河口地区发生为害。本文首次报道了云南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情调查结果,并通过病害诊断、病原菌基础生物学特... 由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引起的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是继南美叶疫病之后最具破坏性的橡胶树叶部病害,该病已在云南河口地区发生为害。本文首次报道了云南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情调查结果,并通过病害诊断、病原菌基础生物学特性测定和分子分析,明确该病病原为多主棒孢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 and curt.)we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落叶病 多主病菌 病原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毒素蛋白基因检测与致病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曲建楠 陈迪 +4 位作者 侯巨梅 刘震 崔佳 刘铜 左豫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0-117,共8页
Cassiicolin毒素蛋白是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的主要致病因子。本研究对分离自海南省5个市县的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进行了鉴定,形态学鉴定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病原菌为多主棒孢。利用Cassiicolin毒素不同亚型编码基因特异性引... Cassiicolin毒素蛋白是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的主要致病因子。本研究对分离自海南省5个市县的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进行了鉴定,形态学鉴定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病原菌为多主棒孢。利用Cassiicolin毒素不同亚型编码基因特异性引物和菌饼活体接种法分别鉴定了分离菌株的毒素蛋白类型和致病性,结果显示,分离的35个菌株都含有Cas5基因,未发现含其他类型的毒素基因,表明海南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为含Cas5毒素蛋白优势群体;所有菌株对橡胶树品种‘RRIM600’都能够致病,但是在不同抗性品种上致病性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落叶病 多主 毒素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棒孢霉叶斑病的发生及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晗 冉茂 +6 位作者 陈海涛 吴杰 张帅 徐宸 杨超 汪代斌 孙现超 《植物医生》 2020年第1期15-20,共6页
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是一种植物病原真菌,寄主范围十分广泛,能够侵染530余种植物.由多主棒孢霉引起的棒孢霉叶斑病在大戟科、茄科、葫芦科等多科植物上流行性暴发,对农作物产业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本文介绍了多主棒孢霉... 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是一种植物病原真菌,寄主范围十分广泛,能够侵染530余种植物.由多主棒孢霉引起的棒孢霉叶斑病在大戟科、茄科、葫芦科等多科植物上流行性暴发,对农作物产业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本文介绍了多主棒孢霉的分类地位和形态特征,病原主要寄主植物、病害特征、病害流行以及主要防治方法,总结我国棒孢霉叶斑病在诊断和防治中取得的成果的同时,提出了我国未来多主棒孢霉病原学及病害防治的研究方向,为多主棒孢霉的研究和棒孢霉叶斑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斑病 多主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棒孢霉叶斑病的综合防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冉茂阳 刘忠伟 +4 位作者 周栗禾 蒲垭 吴慧子 蔡璘 田维强 《植物医学》 2023年第1期82-88,共7页
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cassiicola)入侵烟叶会导致烟草棒孢霉叶斑病.烟草棒孢霉叶斑病在我国六大烟区均有发生,其中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烟区最严重,严重限制我国烟草产业的发展.通过分析烟草棒孢霉叶斑病的研究情况,整理关于多主棒... 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cassiicola)入侵烟叶会导致烟草棒孢霉叶斑病.烟草棒孢霉叶斑病在我国六大烟区均有发生,其中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烟区最严重,严重限制我国烟草产业的发展.通过分析烟草棒孢霉叶斑病的研究情况,整理关于多主棒孢霉类型特点、病原病害特点、病害流行规律及其主要防治技术的研究与进展,为烟草棒孢霉叶斑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研究发现,混合药剂比单一药剂对烟草棒孢霉叶斑病防控效果更好,但是单一的化学防控方法并不是我们的主要目标,绿色综合防控治理才是主要的研究方向,而我国在这一方面还处于初始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叶斑病 多主 防治方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烟草棒孢霉叶斑病菌鉴定及毒素蛋白亚型检测 被引量:3
19
作者 雷雪梅 桑维钧 +5 位作者 李昊熙 卢燕回 王五权 孔菲 安宣鲜 杨茂发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3年第1期46-53,共8页
烟草棒孢霉叶斑病是影响烟草生产的主要叶部病害之一,为明确广西烟区该病害的病原菌及其毒素亚型,本研究对采自广西烟区的烟草叶斑病病原菌采用形态学、致病性、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并利用毒素蛋白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和对多种寄主植物的... 烟草棒孢霉叶斑病是影响烟草生产的主要叶部病害之一,为明确广西烟区该病害的病原菌及其毒素亚型,本研究对采自广西烟区的烟草叶斑病病原菌采用形态学、致病性、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并利用毒素蛋白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和对多种寄主植物的致病性进行毒素亚型测定。结果显示,广西烟草棒孢霉叶斑病菌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并首次鉴定、分析广西烟草棒孢霉病菌的毒素蛋白亚型,其中广西烟草棒孢霉病菌15个菌株中,14个菌株的毒素蛋白亚型为Cas0,1个菌株的毒素蛋白亚型为Cas7。结果表明,Cas0基因亚型较多,在靖西市同德乡首次发现烟草棒孢霉病菌中的Cas7毒素蛋白基因。本研究明确了广西烟草棒孢霉叶斑病病菌和病菌群体毒素亚型,可为防治烟草棒孢霉叶斑病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多主 毒素类型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瓜棒孢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王爽 黄贵修 +1 位作者 李博勋 孔祥义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446-2452,共7页
对海南三亚发生的甜瓜棒孢叶斑病的危害症状进行了系统的描述,采用致病性试验、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引起该病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同时采用菌落生长法和玻片法测定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甜瓜棒孢叶斑病的病原菌为... 对海南三亚发生的甜瓜棒孢叶斑病的危害症状进行了系统的描述,采用致病性试验、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引起该病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同时采用菌落生长法和玻片法测定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甜瓜棒孢叶斑病的病原菌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st.)Wei];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宜培养基为大豆培养基,最适温度为24~28℃,致死温度和时间为55℃、15 min,最适pH为8~10,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乳糖,最适氮源为NaN03;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4℃,致死温度和时间为50℃、2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叶斑病 多主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