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铝胁迫下马尾松幼苗根形态性状的影响
1
作者 胡佳 吕亚茹 +3 位作者 辜夕容 周倩 邓杨宵 陈东梅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4-191,共8页
为探究外生菌根真菌(ECMF)侵染对铝胁迫下马尾松幼苗根形态性状的影响,用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 2,Ld2)和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 715,Pt 715)分别接种马尾松幼苗,并用含1.0 mmol·L^(-1) Al^(3+)的Al_(2)(SO_(4))_... 为探究外生菌根真菌(ECMF)侵染对铝胁迫下马尾松幼苗根形态性状的影响,用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 2,Ld2)和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 715,Pt 715)分别接种马尾松幼苗,并用含1.0 mmol·L^(-1) Al^(3+)的Al_(2)(SO_(4))_(3)溶液进行处理,测量根直径、长度、面积、体积、根尖数,计算比根长、比根面积、根组织密度和根分支强度,并将根系划分为直径≤0.5 mm、0.5~1.0 mm和>1.0 mm 3个径级,分析接种ECMF对铝胁迫下马尾松幼苗根形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ECMF均显著增加铝处理下马尾松根分支强度和≤0.5 mm根长,显著减少0.5~1.0 mm根长、根面积和根体积(P<0.05)。Ld2还显著增加根生物量、总根长、总根尖数、根组织密度和≤0.5 mm根尖数及>1.0 mm的根长、根面积、根体积(P<0.05),这一趋势在Pt 715菌根苗中也可见,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接种ECMF通过改变马尾松根系形态来转变营养吸收策略,表现为促进≤0.5 mm根生长和分支与依赖0.5~1.0 mm根中侵染的菌丝来进行营养吸收,促进>1.0 mm根生长进行营养运输。Ld2对马尾松幼苗根的生长促进作用更显著,更适合推荐为缓解马尾松铝胁迫的优良ECM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形态 外生菌根真菌 铝毒 马尾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中山地麻栎天然林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姜丹丹 徐明 +1 位作者 杨云礼 张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48,共7页
为揭示亚热带山地麻栎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特征,选取黔中山地麻栎天然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的鉴定方法分析其多样性。结果表明:共鉴定27个EMF OTUs,隶属2门4纲8目9科10属,其中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的OTUs丰富... 为揭示亚热带山地麻栎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特征,选取黔中山地麻栎天然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的鉴定方法分析其多样性。结果表明:共鉴定27个EMF OTUs,隶属2门4纲8目9科10属,其中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的OTUs丰富度占比分别为86.05%和13.95%,显示了担子菌丰富度明显高于子囊菌。红菇科和革菌科为优势EMF类群,红菇属和棉革菌属为优势属类群,绒盖牛肝菌属、黏滑菇属、革菌属、蜡蘑属和块菌属5个类群OTU种类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麻栎 多样性 分子生物学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生菌根真菌卷边桩菇促进宿主灰杨氮吸收利用特征
3
作者 杨玲玉 石文广 罗志斌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9-79,共11页
【目的】分析外生菌根真菌卷边桩菇对灰杨铵态氮和硝态氮吸收、同化和代谢的影响,揭示卷边桩菇促进灰杨氮吸收利用的生理特征。【方法】对砂培灰杨幼苗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卷边桩菇,以正常根、菌根和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测定... 【目的】分析外生菌根真菌卷边桩菇对灰杨铵态氮和硝态氮吸收、同化和代谢的影响,揭示卷边桩菇促进灰杨氮吸收利用的生理特征。【方法】对砂培灰杨幼苗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卷边桩菇,以正常根、菌根和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测定NH_(4)^(+)与NO_(3)^(-)吸收速率,利用qRT-PCR分析氮转运基因的转录水平,应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NH_(4)^(+)与NO_(3)^(-)含量以及氮同化酶活性,使用元素分析仪测定总碳和总氮。【结果】接种卷边桩菇16周后,灰杨根系形成明显的外生菌根结构,菌根定殖率达55.5%。菌根灰杨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非菌根灰杨,生物量没有明显变化。菌根灰杨根尖的NH_(4)^(+)和NO_(3)^(-)吸收速率相较非菌根灰杨显著提高。接种卷边桩菇改变灰杨根尖吸收NO_(3)^(-)的空间特征,使最大吸收点从900μm前移至300μm。与氮的吸收速率一致,菌根灰杨根中NH_(4)^(+)转运蛋白编码基因(如AMT1;1、AMT2;1和AMT3;2等)和NO_(3)^(-)转运蛋白编码基因(如NPF1.2F、NPF2.11A和NPF6.3等)的转录表达显著高于非菌根灰杨,且菌根灰杨根中NH_(4)^(+)转运蛋白编码基因的上调程度强于NO_(3)^(-)转运蛋白编码基因,菌根灰杨根和叶中的NH_(4)^(+)以及根中的NO_(3)^(-)含量显著高于非菌根灰杨。菌根灰杨根和叶中的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和谷氨酸脱氢酶等NH_(4)^(+)氮同化酶活性显著升高。接种卷边桩菇引起灰杨根中的总氮含量显著升高,叶中的总碳含量显著降低,菌根灰杨根和叶中的碳/氮显著低于非菌根灰杨。【结论】外生菌根真菌卷边桩菇主要通过提高铵态氮的吸收、同化和代谢,增强宿主灰杨的氮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外生菌根 氮吸收 非损伤微测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生菌根及其在现代林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王琴 《辽宁林业科技》 2014年第1期32-35,共4页
外生菌根(ECM)是真菌菌丝体包围宿主植物尚未木栓化的营养根形成的共生体。菌根真菌广泛的存在于土壤中,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外生菌根不仅能够扩大植物根系的吸收面积,增强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能力,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抗干旱和抗病... 外生菌根(ECM)是真菌菌丝体包围宿主植物尚未木栓化的营养根形成的共生体。菌根真菌广泛的存在于土壤中,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外生菌根不仅能够扩大植物根系的吸收面积,增强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能力,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抗干旱和抗病性的能力,还承担重要的生态功能。随着菌根研究的深入,外生菌根技术也被广泛的应用于现代林业生产中。该文从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功能以及在现代林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3方面综述了外生菌根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 外生菌根真菌 现代林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外生菌根菌对松苗抗非根部病害的影响 被引量:27
5
作者 吴小芹 孙民琴 +2 位作者 高悦 盛江梅 叶建仁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8-93,共6页
研究几种外生菌根真菌对松苗抗松枯梢病和抗松材线虫病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根菌增强了马尾松苗苗木对松枯梢病的抵抗力,其中华美牛肝菌(504)菌根苗的抗性最强,其次为黄豹斑鹅膏(EG)和彩色豆马勃Pt2菌根苗,彩色豆马勃Pt1和紫金蜡蘑(ZJ)... 研究几种外生菌根真菌对松苗抗松枯梢病和抗松材线虫病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根菌增强了马尾松苗苗木对松枯梢病的抵抗力,其中华美牛肝菌(504)菌根苗的抗性最强,其次为黄豹斑鹅膏(EG)和彩色豆马勃Pt2菌根苗,彩色豆马勃Pt1和紫金蜡蘑(ZJ)菌根苗的抗性相对较弱;但外生菌根菌对湿地松苗苗木抗松枯梢病的能力未见提高。对黑松和马尾松菌根苗接种松材线虫后发现,菌根增强了黑松和马尾松对松材线虫病的抵抗力,延缓或减轻了苗木的死亡,以504、Pt2和EG的效果较好。黑松菌根苗接种松材线虫后各处理体内早期的PAL活性存在一定差异。对松材线虫抗性较强的菌根苗其体内PAL酶活也较高,反之亦然。供试外生菌根菌的促生作用以及菌根苗体内抗病代谢酶活性的变化与其抗病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 松苗 抗病性 松枯梢病 松材线虫病 苯丙氨酸解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对外生菌根真菌草酸分泌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明霞 袁玲 +2 位作者 周志峰 杨红军 黄建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2-88,共7页
选用来自我国西南酸性土壤上的松乳菇、褐环乳牛肝菌和来自西北石灰性土壤的厚环乳牛肝菌、土生空团菌作为供试菌株,采用液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铝对4种外生菌根真菌的生长、草酸分泌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铝胁迫下,4种外... 选用来自我国西南酸性土壤上的松乳菇、褐环乳牛肝菌和来自西北石灰性土壤的厚环乳牛肝菌、土生空团菌作为供试菌株,采用液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铝对4种外生菌根真菌的生长、草酸分泌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铝胁迫下,4种外生菌根真菌生物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且松乳菇与褐环乳牛肝菌生物量下降幅度较厚环乳牛肝菌、土生空团菌少;同时,松乳菇与褐环乳牛肝菌无论在是否含铝的培养基中均有较高的草酸分泌量。这可能是由于草酸能够与培养基中的铝螯合,从而降低铝离子的活性、减轻对菌株的伤害。在大多数铝处理的菌丝中,松乳菇与褐环乳牛肝菌的氮磷钾吸收量高于厚环乳牛肝菌与土生空团菌。根据菌株在铝胁迫下的生物量与养分吸收状况可知,选自酸性土壤上的菌种具有较强的抗铝性,这可能是酸性土壤上自然选择的结果。另外,培养基中适当的铝浓度能够增加4种菌株的磷含量,这可能是有益于沉淀细胞内的铝以减轻铝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草酸 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白杨外生菌根类型及其生态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赵忠 马刊欣 段安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2-18,共7页
根据形态和解剖特征,将中原地区的毛白杨外生菌根划分成14种类型,它们与宿主的共生关系大多差或极差。菌根分布特征指标统计结果表明,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o)林地土壤中,普遍缺乏能与毛白杨形成良好共生关系的外生菌根真菌,共生关系... 根据形态和解剖特征,将中原地区的毛白杨外生菌根划分成14种类型,它们与宿主的共生关系大多差或极差。菌根分布特征指标统计结果表明,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o)林地土壤中,普遍缺乏能与毛白杨形成良好共生关系的外生菌根真菌,共生关系良好的菌根主要分布在pH值小于7.5的土壤中;共生关系差或极差的菌根和假菌根则在强碱性土壤中占优势,土壤pH大于7.5的育苗地中,毛白杨幼苗形成的菌根比较单一,以假菌根-5号类型为主。树木年龄对毛白杨林的菌根形成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外生菌根 类型 共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外生菌根真菌对油松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黄艺 姜学艳 +1 位作者 梁振春 李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75-1480,共6页
采用2种不同的外生菌根真菌Boletusedulis和Xerocomuschrysenteron,在施钠盐量分别为0、0.06、0.12和0.24mol.L-1的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外生菌根真菌对油松生长发育、细胞质膜透性、根系活力、水分利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钠... 采用2种不同的外生菌根真菌Boletusedulis和Xerocomuschrysenteron,在施钠盐量分别为0、0.06、0.12和0.24mol.L-1的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外生菌根真菌对油松生长发育、细胞质膜透性、根系活力、水分利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钠处理水平下,与未接种相比,菌根促进了油松幼苗的生长,提高了油松的生物量干重,增长率分别为25.55%、30.96%、61.86%和15.62%、3.06%、17.04%;不同钠盐水平下菌根油松幼苗细胞质膜透性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是接种B.edulis和X.chrysenteron2种菌根真菌对植物细胞质膜透性的影响方式存在差异,随着盐处理浓度的升高,B.edulis菌根植物细胞质膜透性比逐渐增加,而X.chrysenteron菌根植物细胞质膜透性比几乎没有变化;菌根油松幼苗对水分吸收及利用的能力有增强的趋势,相对缺水率有所降低;菌根油松幼苗根系伤流量较非菌根幼苗明显增加,并达到显著水平,其中B.edulis菌根植物分别是非菌根植物的1.10、1.24和1.23倍,X.chrysenteron菌根植物分别比非菌根植物增加了2.85%、10.48%和7.48%。由此认为,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后,菌根通过增强油松苗木细胞质膜的稳定性,提高植物根系的活力,增强植物对水分的利用能力,提高了油松幼苗的耐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 油松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地区青海云杉外生菌根的形态类型及分子鉴定 被引量:22
9
作者 樊永军 闫伟 王黎元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8-113,I0001,I0002,共8页
从形态学、解剖学角度并利用对外生菌根真菌rDNA的ITS区段的PCR扩增产物分析,对内蒙古段贺兰山地区青海云杉外生菌根形态多样性进行初步研究,并对其外生菌根真菌物种多样性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1)与青海云杉共生的外生菌根有11种不... 从形态学、解剖学角度并利用对外生菌根真菌rDNA的ITS区段的PCR扩增产物分析,对内蒙古段贺兰山地区青海云杉外生菌根形态多样性进行初步研究,并对其外生菌根真菌物种多样性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1)与青海云杉共生的外生菌根有11种不同的类型;2)经对11种不同类型的菌根真菌rDNA的ITS区段碱基序列测定并运用GenBank的序列局部相似性查询系统(BLAST)软件比对,共鉴定到种水平7株,属水平2株,科水平2株,其中子囊菌为2株,其余都为担子菌;3)在形态、解剖学分类的基础上对外生菌根根尖进行分子鉴定,二者鉴定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云杉 外生菌根 形态解剖学特征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高山针叶林区主要林型下外生菌根真菌的分布 被引量:20
10
作者 毕国昌 臧穆 郭秀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3-39,共7页
1985年和1986年,我们在云南西北部高山针叶林内,采用标准地调查和路线踏查相结合的方法,在杜鹃-冷杉林等7个主要林型中进行了外生菌根真菌调查。经对采集标本的鉴定,计有33个属约140余种外生菌根真菌。它们在各种林型下的分布有着一定... 1985年和1986年,我们在云南西北部高山针叶林内,采用标准地调查和路线踏查相结合的方法,在杜鹃-冷杉林等7个主要林型中进行了外生菌根真菌调查。经对采集标本的鉴定,计有33个属约140余种外生菌根真菌。它们在各种林型下的分布有着一定的规律。其种类组成和分布的多度与林木的组成、土壤和地形条件,如海拔高度、坡向、坡度等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针叶林 外生菌根真菌 冷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碱度和重金属对3种外生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茹琴 唐明 +1 位作者 张峰峰 黄继川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3-118,共6页
为了测定重金属、pH值对外生菌根真菌(ECMF)生长的影响以及探讨ECMF耐重金属的机制,该文利用纯培养方法测定了pH值、不同浓度重金属锌、铜和铅胁迫对粘盖牛肝菌、褐环粘盖牛肝菌和褐黄牛肝菌3种ECMF生长的影响,以及重金属处理和ECMF... 为了测定重金属、pH值对外生菌根真菌(ECMF)生长的影响以及探讨ECMF耐重金属的机制,该文利用纯培养方法测定了pH值、不同浓度重金属锌、铜和铅胁迫对粘盖牛肝菌、褐环粘盖牛肝菌和褐黄牛肝菌3种ECMF生长的影响,以及重金属处理和ECMF培养前后培养基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在pH值4.1-7.1的范围内3种ECMF均可生长,其中粘盖牛肝菌生长的最佳pH值为6.7-7.1,褐环粘盖牛肝菌和褐黄牛肝菌为5.3-6.7。不同重金属对3种ECMF的生长影响不同,锌浓度≥100 mg/L时就显著抑制褐环粘盖牛肝菌和褐黄牛肝菌的生长,而锌浓度≥600 mg/L时才显著抑制粘盖牛肝菌的生长,低浓度(100-300 mg/L)的锌对粘盖牛肝菌的生长影响最小,粘盖牛肝菌对锌有较强的耐性。10-1 000 mg/L的铜对3种ECMF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10 mg/L铜对褐环粘盖牛肝菌除外),且随着铜浓度的增加,抑制率逐渐增大,当铜浓度为1000 mg/L时,对褐环粘盖牛肝菌和褐黄牛肝菌的抑制率均为100%,而对粘盖牛肝菌仅为20.42%,说明粘盖牛肝菌对铜的耐性最强。低浓度的铅(褐环粘盖牛肝菌0-600 mg/L,褐黄牛肝菌和粘盖牛肝菌0-200 mg/L)对3种ECMF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但对褐环粘盖牛肝菌的促进效果最明显,对褐黄牛肝菌的促进效果最差,当铅浓度较高时(褐环粘盖牛肝菌1000 mg/L,褐黄牛肝菌和粘盖牛肝菌600mg/L)开始抑制3种ECMF生长。3种重金属胁迫下3种ECMF培养前后pH值变化总体趋势相同:不同浓度重金属处理间及ECMF培养前后pH值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加,pH值逐渐降低。ECMF培养后pH值降低,且重金属处理的培养基pH值比对照降低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酸碱度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外生菌根真菌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及机理 被引量:33
12
作者 廖继佩 林先贵 曹志洪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70-377,共8页
本文从内外生菌根真菌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和耐受机理,以及将菌根真菌作为重金属污染程度的生物指示剂和重金属生物修复等方面对菌根真菌和重金属的相互作用作了较全面的论述。重金属对生物圈的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和健康问题。某些内外... 本文从内外生菌根真菌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和耐受机理,以及将菌根真菌作为重金属污染程度的生物指示剂和重金属生物修复等方面对菌根真菌和重金属的相互作用作了较全面的论述。重金属对生物圈的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和健康问题。某些内外生菌根真菌对重金属具有耐受性。菌根真菌菌丝能与金属相结合而限制它们向菌根植物地上部迁移,从而可达到植物稳定和保护植物免遭重金属毒害的目的。内外生菌根真菌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因菌种、重金属种类和浓度、与宿主植物共生与否以及所生长的土壤条件等而异,同时种内菌株之间也有差异。菌根真菌通过离子交换,络合物的形成,沉淀或结晶化作用等方式获得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其子实体内重金属含量,繁殖体密度和侵染势可作为重金属污染程度的生物指示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内生菌根真菌 重金属 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生菌根真菌及其接种白皮松生长对煤矸石胁迫的反应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成梁 王伟 +2 位作者 黄艺 张洪江 李美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8-71,共4页
研究外生菌根真菌铆钉菇菌菌丝在煤矸石提取液中的生长模式,并对接种和未接种的白皮松在不同比率煤矸石混合基质中的生长和存活作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铆钉菇菌在85%煤矸石提取液中生长良好。虽然煤矸石环境抑制了菌丝的发展,降低了苗... 研究外生菌根真菌铆钉菇菌菌丝在煤矸石提取液中的生长模式,并对接种和未接种的白皮松在不同比率煤矸石混合基质中的生长和存活作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铆钉菇菌在85%煤矸石提取液中生长良好。虽然煤矸石环境抑制了菌丝的发展,降低了苗木的接种率,但对于接种后的幼苗,其在不同比率煤矸石混合基质中的各项生长指标都优于未接种幼苗。其中,接种幼苗干质量和侧根数,显著多于未接种幼苗。纯煤矸石的环境中真菌和植物都很难生存和发展,但与少量的黄土(15%)混合后,各项生长指标都得到显著改善。这个结果说明,为了保证煤矸石生态治理工程中的成功,有必要在矸石中混合一定土壤以保证生物技术的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 铆钉菇菌 白皮松 煤矸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生菌根的功能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5
14
作者 贺小香 谭周进 +1 位作者 肖启明 陈力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01-204,共4页
本文对外生菌根的功能、环境因子对外生菌根及外生菌根菌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外生菌根 功能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白杨VA菌根与外生菌根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赵忠 马刊欣 段安安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11-116,共6页
定期从毛白杨扦插育苗地控取根样,并从中原地区的毛白杨人工林地采集细根(直径小于2mm)根样,观察统计VA菌根、外生菌根、混合菌根以及未受菌根菌侵染的1cm长根段的百分比。结果表明,在苗木的菌根侵染初期,VA菌根菌的侵... 定期从毛白杨扦插育苗地控取根样,并从中原地区的毛白杨人工林地采集细根(直径小于2mm)根样,观察统计VA菌根、外生菌根、混合菌根以及未受菌根菌侵染的1cm长根段的百分比。结果表明,在苗木的菌根侵染初期,VA菌根菌的侵染势较强,但优势很快被外生菌根菌取代,两种菌根菌间的负交互作用随苗龄的增加而不断增强。造林地种类和土壤的pH值对毛白杨两种菌根间的负交互作用关系有制约作用。在强碱性砂土地上,VA菌根的感染率大于中性森林土壤中的VA菌根感染率,两者间的差异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扦插苗 VA菌根 外生菌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态营养对湿地松容器苗Pt外生菌根形成及生长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贾慧君 郑槐明 +2 位作者 花晓梅 李江南 万细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1-58,共8页
在非控制条件下,按稳态矿质营养理论与技术,对接种与不接种Pt外生菌根菌剂的湿地松芽苗,分别以0%、5.3%、6.4%、7.5%营养物相对添加速率进行施肥处理(以下简称0、5.3、6.4、7.5处理)。通过观测苗木生长... 在非控制条件下,按稳态矿质营养理论与技术,对接种与不接种Pt外生菌根菌剂的湿地松芽苗,分别以0%、5.3%、6.4%、7.5%营养物相对添加速率进行施肥处理(以下简称0、5.3、6.4、7.5处理)。通过观测苗木生长、根系和菌根发育、生物量积累、以及叶片营养元素和叶绿素含量,研究湿地松芽苗Pt外生菌根形成的外界营养水平及生长效应。结果表明,Pt接种苗平均株高、地径、株干重基本上随营养物添加速率提高而提高,其中7.5处理比0处理分别提高26.4%、52.5%、140.2%。而不接种苗各项最高值却出现在6.4处理,分别仅为21%、16.7%、54.1%,7.5处理生长受到抑制。说明Pt外生菌根能促进芽苗生长。7.5处理Pt接种苗中形成Pt外生菌根的占97%,Pt指数达95.1。同时,主根长度、一级侧根总长度均有增加,针叶N、P营养元素浓度和含量均有明显提高,单位N素利用率比不接种苗提高2.7倍。具体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7.5处理对湿地松容器苗Pt苗根形成与发育较适宜,Pt菌根的形成又明显地促进了苗木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其单株施肥量为39.27mgN、19.64mgK、7.07mgP,N:K:P=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Pt外生菌根 菌根形成 稳态营养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生菌根真菌在酸雨胁迫下对马尾松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琳 陈展 尚鹤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9-104,共6页
利用BIOLOG方法研究酸雨胁迫下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幼苗土壤微生物的缓解作用。采用盆栽方法,设置3种不同pH[5.6(CK),4.5,3.5]的模拟酸雨强度,分别设置彩色豆马勃接种和不接种的处理。结果表明:1)强酸胁迫可降低土壤微生物的活性... 利用BIOLOG方法研究酸雨胁迫下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幼苗土壤微生物的缓解作用。采用盆栽方法,设置3种不同pH[5.6(CK),4.5,3.5]的模拟酸雨强度,分别设置彩色豆马勃接种和不接种的处理。结果表明:1)强酸胁迫可降低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丰富度和多样性,降低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2)弱酸的对照处理(pH5.6)下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后可中和弱酸降水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3)强酸处理下接种外生菌根真菌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丰富度和多样性,提高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且改变碳源利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酸雨 土壤微生物 马尾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幼苗生长和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0
18
作者 王艺 丁贵杰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22-828,共7页
在温室采用盆栽方法,研究在4种干旱条件下,5种菌根真菌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苗生长和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干旱胁迫下,外生菌根真菌能显著提高苗木苗高、地径、生物量和抗旱能力,且不同菌种、不同干旱程度处理间的... 在温室采用盆栽方法,研究在4种干旱条件下,5种菌根真菌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苗生长和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干旱胁迫下,外生菌根真菌能显著提高苗木苗高、地径、生物量和抗旱能力,且不同菌种、不同干旱程度处理间的差异极显著。中度干旱胁迫时接种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对苗高、地径促生效果最好,分别比对照增加27.8%和52.9%;接种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 Sp1对苗木生物量促进效果最明显,较对照增加230%。②在干旱胁迫下,外生菌根对苗木微量元素的吸收有一定影响。在中度干旱胁迫时,接种褐环乳牛肝菌Sp1的苗木中铁、锰、铜和锌质量分数最高,比对照分别增加135%,33%,155%和96%。在中度胁迫下,接种褐环乳牛肝菌Sp1的苗木中铁、锰、铜和锌质量分数与正常水分条件下该菌根化苗木相比增幅最大,分别为47.9%,46.1%,130.7%和49.0%。综上所述,中度胁迫时,接种褐环乳牛肝菌Sp1能增加苗木干物质的积累,促进苗木对微量元素的吸收,进而促进苗木生长,提高苗木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培育学 马尾松 外生菌根 干旱胁迫 生长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外生菌根菌对模拟酸雨胁迫下马尾松营养元素的影响 被引量:19
19
作者 陈展 尚鹤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6-163,共8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工业生产排放的硫化物和氮氧化物越来越多,在大气中形成酸雨(Tatianaeta1.,2002),对森林、水体和农田等生态系统造成相当大的危害。酸雨使土壤的pH值降低、营养阳离子析出、营养阴离子增加、营养物循环和...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工业生产排放的硫化物和氮氧化物越来越多,在大气中形成酸雨(Tatianaeta1.,2002),对森林、水体和农田等生态系统造成相当大的危害。酸雨使土壤的pH值降低、营养阳离子析出、营养阴离子增加、营养物循环和供给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 酸雨 马尾松 营养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RAPD分析快速鉴定外生菌根蘑菇分离物的真伪 被引量:16
20
作者 曾东方 罗信昌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9-65,共7页
采用DNA指纹比较技术对部分外生菌根蘑菇分离菌株的真伪进行了鉴定 ,结果表明 :不同来源的点柄乳牛肝菌Suillusgranulatus子实体之间的DNA相似系数为 0 93 9,但各菌丝体分离菌株与其来源子实体的DNA相似系数为 1 0 0 0 ,每个供试引物... 采用DNA指纹比较技术对部分外生菌根蘑菇分离菌株的真伪进行了鉴定 ,结果表明 :不同来源的点柄乳牛肝菌Suillusgranulatus子实体之间的DNA相似系数为 0 93 9,但各菌丝体分离菌株与其来源子实体的DNA相似系数为 1 0 0 0 ,每个供试引物获得的RAPD指纹图谱全部对应相同 ,证实分离物为真正的牛肝菌分离菌株。试验还鉴定与子实体DNA具极高同源性的细裂硬皮马勃Sclerodemaareolatum的组织分离菌丝体是真正的分离菌株。供试大红菇Russularubra分离培养物与供试子实体之间存在很大的DNA异质性 ,因此判定该分离物为杂菌或其它生物体分离物 ,并非大红菇的分离菌株。试验结果显示 :RAPD指纹技术是外生菌根蘑菇分离物真伪鉴定的一种快速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蘑菇 分离菌株 RAPD分析 DNA相似系数 真伪鉴定 食用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