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醚菊酯和溴氰菊酯在果蝇幼虫外周神经系统的协同毒理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刘贤进 杜正文 +2 位作者 王荫长 尤子平 赵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6,共6页
本文运用细胞内微电极记录技术研究了甲醚菊酯和溴氰菊酯对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幼虫神经-肌肉突触兴奋性接点电位(EJPs)的影响。用甲醚菊酯(1.49×10-8mol/L)处理后引起果蝇E... 本文运用细胞内微电极记录技术研究了甲醚菊酯和溴氰菊酯对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幼虫神经-肌肉突触兴奋性接点电位(EJPs)的影响。用甲醚菊酯(1.49×10-8mol/L)处理后引起果蝇EJPs的自发释放增加和刺激后的重复后自发释放。而用溴氰菊酯(1.0×10-8mol/L)处理的则无明显影响。这显示甲醚菊酯对果蝇外周神经本要为Ⅰ型毒理作用。而溴氰菊酯则主要为Ⅱ型作用,甲醚菊酯和溴氰菊酯联合应用后,则产生兼具Ⅰ型和Ⅱ型特征的自发释放或诱发EJPs发放。自发释放或重复后自发释放的频率和幅值随联合处理中甲醚菊脂和溴氰菊酯的配比而变化。这些结果说明甲醚菊酯和溴氰菊酯对果蝇幼虫外周神经的毒理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醚菊酯 溴氰菊酯 果蝇幼虫 外周神经系统 毒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神经系统与机体稳态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立平 王韵 《生理科学进展》 CAS 2023年第6期465-467,共3页
自主神经系统是外周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和肠神经系统[1],它在机体的稳态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交叉组学技术、细胞特异性标记与调控技术、全身神经系统精准成像技术等的综合应用,人们对自主... 自主神经系统是外周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和肠神经系统[1],它在机体的稳态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交叉组学技术、细胞特异性标记与调控技术、全身神经系统精准成像技术等的综合应用,人们对自主神经系统的精细化结构与功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自主神经系统在从整体观和系统论角度认识机体与环境的相互调控机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交感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 组学技术 外周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特异性标记 成像技术 结构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肽参与调控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赵家硕 张艳艳 +1 位作者 刘飞 沈颉飞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8-506,共9页
口颌面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理机制复杂,目前仍缺乏持久有效的治疗手段,给患者生活带来沉重负担。神经肽,包括甘丙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肽Y、催产素等,通过不同信号通路调控伤害性信号传导,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 口颌面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理机制复杂,目前仍缺乏持久有效的治疗手段,给患者生活带来沉重负担。神经肽,包括甘丙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肽Y、催产素等,通过不同信号通路调控伤害性信号传导,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目前神经肽在口颌面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相对不足,针对神经肽作为口颌面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靶点尚缺乏充分的临床证据。本文回顾了上述4种常见的神经肽在外周及中枢神经系统中调控神经病理疼痛涉及的分子信号通路机制,为探究其在口颌面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为研发新型镇痛药提供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口颌面神经病理性疼痛 中枢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灼口综合征的外周及中枢神经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琰 刘洪臣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6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灼口综合征属于口腔颌面部的慢性疼痛,其病因尚不清,目前存在多种推测,近期研究表明,灼口综合征可能与患者中枢神经多巴胺能改变有关。本文主要从外周及中枢神经系统改变这一新的视角对此病的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关键词 灼口综合征 中枢神经系统 多巴胺 外周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评外周神经生理效应的函数之争
5
作者 陈文熙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50-256,共7页
大量的神经生理学实验久已证实由刺激引起的外周神经生理效应具有类似于心理物理效应的高度压缩现象。从外周神经纤维中观察到的神经脉冲频率或发生电位是描述这种压缩效应的常用方法。半个多世纪以来一部分研究人员观察到压缩效应遵守... 大量的神经生理学实验久已证实由刺激引起的外周神经生理效应具有类似于心理物理效应的高度压缩现象。从外周神经纤维中观察到的神经脉冲频率或发生电位是描述这种压缩效应的常用方法。半个多世纪以来一部分研究人员观察到压缩效应遵守刺激强度的线性对数函数,而另一部分研究人员则观察到幂函数。这种传统实验分歧,通过笔者前时建立的刺激-效应方程,得到合理的说明和两者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理学 外周神经系统 发生电位 生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嗅觉中枢系统对外周信号的整合编码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伟 王桂荣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36-1545,共10页
灵敏、复杂的嗅觉对于昆虫的生存和繁殖至关重要。触角是昆虫主要的嗅觉器官,其表面覆盖着大量各种类型的嗅觉感受器,这些感受器能够感受环境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并将感受到的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电信号首先经嗅觉受体神经元传递到大... 灵敏、复杂的嗅觉对于昆虫的生存和繁殖至关重要。触角是昆虫主要的嗅觉器官,其表面覆盖着大量各种类型的嗅觉感受器,这些感受器能够感受环境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并将感受到的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电信号首先经嗅觉受体神经元传递到大脑中的初级嗅觉中枢触角叶,不同来源的信号在此被初步整合加工,再经投射神经元投射到高级神经中枢蘑菇体和侧角叶,蘑菇体主要与后天的气味学习行为有关,而侧角叶主要负责先天的气味行为反应。本文以模式昆虫果蝇和鳞翅目昆虫为主,综述了昆虫嗅觉中枢系统对外周信号整合编码的研究进展。研究人员依靠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遗传操作技术的便利在该领域取得了快速进展,系统阐释了初级嗅觉中枢对气味信息的整合与向下传递以及高级嗅觉中枢对这些信息的再次加工。由于遗传操作的限制,其他昆虫与果蝇相比研究进展较慢,目前研究主要局限于对鳞翅目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解剖和触角叶内各类神经元的记录等。因此,我们建议展开以下研究:(1)利用模式昆虫果蝇,全面解析侧角叶对气味信息的编码,阐明其对各类气味特异行为反应的神经机制;(2)大力发展非模式昆虫的遗传操作技术,结合双光子钙离子成像等新技术,阐明重要化合物在特定害虫脑中的投射、多种信号在害虫脑中如何进行整合加工,进而产生相应的行为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嗅觉神经 嗅觉编码 外周嗅觉神经系统 中枢嗅觉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高级皮质功能可塑性的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郑秀丽 敖纯利 +2 位作者 沈抒 谢欲晓 尹文刚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44-1046,共3页
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时每刻都在通过脊髓、外周神经系统及其他通道和躯体各部分进行着信息交换,是人的意识、智慧和行动的源泉。在蓬勃兴起的脑科学研究领域,脑功能可塑性的研究是亟待发展的一项前沿的交叉研究内容... 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时每刻都在通过脊髓、外周神经系统及其他通道和躯体各部分进行着信息交换,是人的意识、智慧和行动的源泉。在蓬勃兴起的脑科学研究领域,脑功能可塑性的研究是亟待发展的一项前沿的交叉研究内容,这一研究需要在认知神经心理学、临床神经心理学、失语症学、神经康复学等领域内集成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神经心理学 脑功能可塑性 皮质功能 大脑 中枢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 神经康复学 信息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估肌肉疲劳的中枢和外周起源 被引量:8
8
作者 蔡斌 戴尅戎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2-196,共5页
疲劳是很多内科及神经疾患的常见表现,理解这些疾病肌肉疲劳的中枢或者外周起源对制定针对性的肌肉疲劳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综述肌肉疲劳发生的中枢因素(包括脊髓水平和激素上水平所有可以导致运动神经元兴奋性下降的因素)、外... 疲劳是很多内科及神经疾患的常见表现,理解这些疾病肌肉疲劳的中枢或者外周起源对制定针对性的肌肉疲劳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综述肌肉疲劳发生的中枢因素(包括脊髓水平和激素上水平所有可以导致运动神经元兴奋性下降的因素)、外周因素(包括神经肌肉的传播、肌肉动作电位的扩散、兴奋-收缩偶联),并讨论采用直接(最大自主收缩、抽搐力)和间接(抽搐叠加、肌电图、运动皮质刺激)的检测方法评估肌肉疲劳的中枢和外周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疲劳 中枢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 最大自主收缩 抽搐力 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NF对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生存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小猛 徐春玲 +1 位作者 庞利民 张晓光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63-563,共1页
关键词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神经切断 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细胞生存 GDNF 外周神经系统 cells 离体培养 实验应用 GD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蚊虫嗅觉识别的神经机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陆鹏飞 乔海莉 骆有庆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8-97,共10页
蚊虫主要依赖嗅觉系统与外界环境进行化学信息交流。蚊虫通过嗅觉感受系统寻找食物、配偶和产卵场所,进而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蚊虫嗅觉系统对气味信号神经传导机制的研究进展。蚊虫的嗅觉感器主要位于触角和下颚须,触... 蚊虫主要依赖嗅觉系统与外界环境进行化学信息交流。蚊虫通过嗅觉感受系统寻找食物、配偶和产卵场所,进而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蚊虫嗅觉系统对气味信号神经传导机制的研究进展。蚊虫的嗅觉感器主要位于触角和下颚须,触角上的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感受氨水、乳酸、羧酸类化合物等人体和其他动物释放的微量气味物质,下颚须上的锥形感器则感受呼出的二氧化碳以及一些其他的挥发性物质;蚊虫嗅觉感器内部有受体神经细胞,其上分布有嗅觉受体蛋白,蚊虫对外界环境的化学感受就是通过气味物质与这些受体蛋白互作而得以实现;根据对不同气味物质的反应谱差异,嗅觉神经细胞被分为不同的功能类型;来自嗅觉神经细胞的神经信号进一步从外周传导至中枢神经中脑触角叶内的神经小球,在此对信息进行初步的处理,通过评估嗅觉神经细胞的反应和触角叶内的神经小球相应被激活的区域,不同小球被分别命名;最后,神经信号继续整合,由投射神经传向前脑,最终引发一系列昆虫行为反应。这些研究从理论上剖析了气味信号在蚊虫嗅觉系统中的神经转导通路,对于我们深刻理解蚊虫的嗅觉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其他昆虫甚至人类的气味识别机制及进行更深层次神经科学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虫 嗅觉 外周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 传导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母细胞瘤的免疫学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侯渊涛 刘璐(综述) 王常林(审校)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90-292,共3页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4,JD最常见的外周神经系统恶性肿瘤,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早期易发生转移。尽管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如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已被引进,但高危NB患者的存活率仍低于40%。因此急需一种新的治疗方案来提...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4,JD最常见的外周神经系统恶性肿瘤,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早期易发生转移。尽管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如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已被引进,但高危NB患者的存活率仍低于40%。因此急需一种新的治疗方案来提高患儿存活率。免疫疗法与传统治疗方案相比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更小的毒性,可以有效清除肿瘤细胞,并降低肿瘤复发。本文将对NB免疫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免疫学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外周神经系统 治疗方案 恶性肿瘤 恶性程度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原发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一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谭艳 肖恩华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5期574-575,共2页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PNET),亦称外周神经上皮瘤,是发生于外周神经系统的小圆细胞恶性肿瘤。pPNET属少见病,原发于肝脏的pPNET尚未见报道。病例资料患者,女,66岁,右上腹间断性隐痛...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PNET),亦称外周神经上皮瘤,是发生于外周神经系统的小圆细胞恶性肿瘤。pPNET属少见病,原发于肝脏的pPNET尚未见报道。病例资料患者,女,66岁,右上腹间断性隐痛半个月来院就诊,查体:腹平坦,皮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肝脏 小圆细胞恶性肿瘤 pPNET 外周神经系统 神经上皮瘤 病例资料 右上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纵隔原始神经外胚瘤1例并文献复习
13
作者 伍治强 万虹利 +4 位作者 史敏 高炜 王占鹏 刘惠萍 李庆新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73-276,共4页
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 PNET)是一种少见高度恶性软组织肿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可发生于神经系统及全身软组织。起源于外周神经系统的被称之为外周性PNET,以躯干、四肢和中轴软组织多见。发生于纵隔的P... 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 PNET)是一种少见高度恶性软组织肿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可发生于神经系统及全身软组织。起源于外周神经系统的被称之为外周性PNET,以躯干、四肢和中轴软组织多见。发生于纵隔的PNET较为罕见。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普胸外科近来收治1例儿童巨大纵隔PNET,经手术完整切除,较为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神经外胚瘤 高度恶性软组织肿瘤 文献复习 纵隔 原始神经外胚层瘤 外周神经系统 PNET 兰州军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营养物质的快速作用
14
作者 邓姣 张富兴 +1 位作者 李金莲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75-678,共4页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营养物质 快速作用 外周神经系统 神经生长因子 蛋白质分子 神经营养素 哺乳动物 NTS NT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学及病理学检查在神经母细胞瘤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15
作者 唐锁勤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3-94,共2页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生物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 诊断治疗 肾上腺髓质细胞 外周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 恶性肿瘤 儿童肿瘤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返神经损伤后再生和组织工程学新材料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馨睿 於子卫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1-403,共3页
关键词 喉返神经损伤 再生能力 组织工程学 材料应用 神经营养因子 外周神经系统 组织工程材料 神经损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通针法治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口锁堂 吴耀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2-274,共3页
神经性疼痛症是指由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原发性病变或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疼痛综合征。可由外伤或/和疾病致末梢神经、脊髓后根、脊髓及其以上中枢神经某些部位损伤而引发。根据神经损伤的病因、性质和程度不同,在临床上分为中枢神经疼痛和... 神经性疼痛症是指由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原发性病变或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疼痛综合征。可由外伤或/和疾病致末梢神经、脊髓后根、脊髓及其以上中枢神经某些部位损伤而引发。根据神经损伤的病因、性质和程度不同,在临床上分为中枢神经疼痛和外周神经损伤所致的周围神经疼痛两大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观察 温通针法 临床 神经 外周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疼痛 治疗 外周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仁核特定神经元群编码痛情绪 被引量:1
18
作者 Corder G 邵杉(译) 刘风雨(校)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43-343,共1页
疼痛作为一种不愉快的主观体验,具有感觉和情绪两个重要维度。以往研究揭示痛感觉的机制,如伤害性刺激在外周神经系统的检测传递,以及在脊髓层面的加工。但是,大脑环路如何编码痛情绪却知之甚少。杏仁核(amygdalar)作为编码情绪的重要脑... 疼痛作为一种不愉快的主观体验,具有感觉和情绪两个重要维度。以往研究揭示痛感觉的机制,如伤害性刺激在外周神经系统的检测传递,以及在脊髓层面的加工。但是,大脑环路如何编码痛情绪却知之甚少。杏仁核(amygdalar)作为编码情绪的重要脑区,可以被恐惧和疼痛激活。杏仁核包括很多亚区,本研究探讨基底外侧杏仁核(BLA)如何编码不愉快的痛情绪。结果:(1)原位杂交实验发现,针刺(pin prick)左足,可以激活右侧BLA神经元表达c-Fos基因。在右侧前中部的BLA,高达50%的兴奋性Camk2a+神经元表达c-F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情绪 主观体验 伤害性刺激 外周神经系统 杏仁核 神经 原位杂交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迷走神经刺激的作用机制与脑疾病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茜茜 周芷晴 +2 位作者 赵敬军 李源莉 单春雷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74-1479,共6页
耳迷走神经刺激(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ta-VNS)是一种新型非侵入性的迷走神经刺激方法,其治疗效应主要在于对中枢—外周神经系统的调控作用。现代ta-VNS是由Ventureyra受传统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 耳迷走神经刺激(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ta-VNS)是一种新型非侵入性的迷走神经刺激方法,其治疗效应主要在于对中枢—外周神经系统的调控作用。现代ta-VNS是由Ventureyra受传统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与中医耳针的启发,于2000年首次提出的新概念,并运用于发作性癫痫患者[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刺激 治疗效应 外周神经系统 脑疾病 非侵入性 耳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磁调控技术在脊髓损伤康复中的应用与机制探讨 被引量:6
20
作者 郑娅 毛也然 许东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82-1488,共7页
随着医学生物学和医学工程技术的进步,近二十年来神经调控在医学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很多疾病的治疗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1],对功能神经外科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神经调控技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无创性电、磁刺激,例如经... 随着医学生物学和医学工程技术的进步,近二十年来神经调控在医学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很多疾病的治疗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1],对功能神经外科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神经调控技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无创性电、磁刺激,例如经颅磁刺激,它通过应用于皮层水平,激活人体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目前已应用于临床和科研上的诊断和治疗。电、磁刺激技术的机制已经被证实涉及神经可塑性或神经环路重建、神经元的激活和神经传导、神经系统微环境的调节和基因调控[2—3]。但这些本是康复医学中物理因子疗法的神经调控技术,如何影响神经修复与再生,以及神经网络的重建,进而促进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相关研究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物学 医学工程技术 康复医学 经颅磁刺激 外周神经系统 神经可塑性 脊髓损伤 神经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