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圆外方复合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扬 钱稼茹 +1 位作者 纪晓东 曹万林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46,共7页
为研究内圆外方复合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压承载力,完成了10个试件的轴心受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达到峰值承载力时,方钢管纵向已屈服、横向尚未屈服;试件的破坏形态为方钢管向外鼓曲、沿纵向局部撕裂,方钢管与圆钢管之间的混凝土已经酥松... 为研究内圆外方复合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压承载力,完成了10个试件的轴心受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达到峰值承载力时,方钢管纵向已屈服、横向尚未屈服;试件的破坏形态为方钢管向外鼓曲、沿纵向局部撕裂,方钢管与圆钢管之间的混凝土已经酥松、局部压碎;大部分试件即使纵向平均压应变达到0.11,尚能承担不小于其峰值承载力70%的轴力;压缩刚度的计算值平均为实测值的83.6%。采用钢管仅提供轴压承载力、不提供横向约束的假定计算得到的试件的轴压承载力,与试验结果符合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圆外方复合钢管混凝土短柱 轴心受压试验 约束 轴压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钢管混凝土轴压柱承载机理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钦亭 罗许林 +1 位作者 张春磊 常旭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6-520,共5页
基于混凝土的塑性损伤模型对外方内圆型复合钢管混凝土柱轴压试件的承载机理进行研究,对比了复合钢管混凝土柱和单钢管混凝土柱在加载过程中横截面上混凝土的纵向应力分布规律,揭示了该组合构件的承载机理:复合钢管混凝土柱中核心混凝... 基于混凝土的塑性损伤模型对外方内圆型复合钢管混凝土柱轴压试件的承载机理进行研究,对比了复合钢管混凝土柱和单钢管混凝土柱在加载过程中横截面上混凝土的纵向应力分布规律,揭示了该组合构件的承载机理:复合钢管混凝土柱中核心混凝土受到内外层钢管的双重约束作用,因此,核心混凝土的轴向应力比单钢管混凝土柱的纵向应力大,极限承载力也随之增大;但夹层混凝土的纵向应力与单管混凝土纵向应力两者相差不大;在此基础上分析钢管壁厚及混凝土强度等级等参数对复合柱力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钢管混凝土 轴压 轴向应力 承载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钢管混凝土柱变形能力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尹华伟 周洁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30,47,共10页
震害表明,高层建筑中轴压比较大的钢筋混凝土柱变形能力较差,为提高柱的变形能力,并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采用复合钢管混凝土柱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本文通过分析钢管混凝土强度提高的机理,对复合钢管约束混凝土的实际套箍系数计算提出建... 震害表明,高层建筑中轴压比较大的钢筋混凝土柱变形能力较差,为提高柱的变形能力,并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采用复合钢管混凝土柱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本文通过分析钢管混凝土强度提高的机理,对复合钢管约束混凝土的实际套箍系数计算提出建议。基于已有的复合钢管混凝土柱试验,建立了复合钢管混凝土柱的有限元模型,并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复合柱变形能力的主要因素如轴压比、径宽比等进行了参数分析。建立了复合柱屈服位移角和极限曲率的计算公式,通过数据回归分析,得到了相关参数的取值,可用于计算复合柱的屈服位移角和极限位移角,为工程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钢管混凝土 变形能力 有限元 计算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套方复合钢管混凝土短柱压扭性能及延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全有 李吉人 +1 位作者 赵阳 王庆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038-5045,共8页
为研究方套方复合钢管混凝土短柱的压扭力学性能以及在压扭情况下的抗震延性性能,以不同的轴压比和截面尺寸设计了12个试件进行试验分析,分别以不同的钢材强度、混凝土强度为参数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及对试验结果验证。结果表明:经过数据分... 为研究方套方复合钢管混凝土短柱的压扭力学性能以及在压扭情况下的抗震延性性能,以不同的轴压比和截面尺寸设计了12个试件进行试验分析,分别以不同的钢材强度、混凝土强度为参数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及对试验结果验证。结果表明:经过数据分析,试验结果和模拟结果基本吻合。在改变钢材强度情况下,抗扭极限承载力随着钢材强度的增强而增加。在改变混凝强度情况下,随着混凝土强度的增加抗扭极限承载力略有增加,且夹层混凝土延45°破坏。因混凝土剪切模量与强度有关,所以扭矩-转角曲线的弹性阶段斜率略微增加,也就是刚度有所增加。经过数据分析得出压扭情况下的抗震延性性能,在轴压比小于等于0.2情况下,随着轴压比增大位移延性系数先增大后减小。在轴压比大于0.2情况下,随着含钢率的增加试件的延性系数也随着增加,含钢率低且延性系数小的试件容易发生脆性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钢管混凝土 压扭性能 延性分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复合钢管混凝土短柱在轴压下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慈俊昌 闫维明 贾洪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18-928,共11页
为了分析不同参数对短柱轴压性能的影响,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圆复合双钢管混凝土(concrete-filled double steel tubular,CFDST)短柱在轴压下的有限元模型.针对核心混凝土受到内外钢管同时约束的情况,采用了2种核心混凝土本构模... 为了分析不同参数对短柱轴压性能的影响,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圆复合双钢管混凝土(concrete-filled double steel tubular,CFDST)短柱在轴压下的有限元模型.针对核心混凝土受到内外钢管同时约束的情况,采用了2种核心混凝土本构模型,同时将采用2种本构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前人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提出了适合夹层混凝土、核心混凝土和钢管的本构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ABAQUS拓宽了参数研究范围,对圆CFDST短柱在不同参数下进行了受力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钢管混凝土 有限元分析 轴心受压 极限强度 短柱 混凝土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灾下双钢管混凝土复合短柱的性能与承载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杨青天 多飞 +2 位作者 张晋川 侯立群 陈适才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7,共10页
为研究双钢管混凝土复合短柱的耐火性能,建立了双钢管混凝土复合短柱精细化数值模型,在类似构件试验成果验证的基础上,开展其高温反应规律和耐火性能影响因素研究;全面分析了内管径厚比、外管径厚比、内外管直径比等参数的影响,以及不... 为研究双钢管混凝土复合短柱的耐火性能,建立了双钢管混凝土复合短柱精细化数值模型,在类似构件试验成果验证的基础上,开展其高温反应规律和耐火性能影响因素研究;全面分析了内管径厚比、外管径厚比、内外管直径比等参数的影响,以及不同截面组合形式(内圆外圆、内方外圆和内圆外方)双钢管混凝土短柱的耐火极限。基于热传导分析理论推导双钢管混凝土短柱截面的温度场分布公式,并根据有限元模拟结果对公式进行修正;最后基于温度等效原理进一步提出了火灾条件下双钢管混凝土短柱截面温度场的简化计算公式和承载力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双钢管混凝土复合短柱具有较好的耐火性能,在直径不变时增大内钢管的厚度以及在厚度不变时增加内钢管的直径都有利于耐火极限的提高;在荷载作用和含钢率相同的条件下,不同截面组合形式的双钢管混凝土短柱耐火极限相差不大,但总体上双圆钢管混凝土短柱的耐火性能偏优;提出的温度场简化计算公式和基于等效温度的承载力计算方法与有限元结果相对误差都在1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复合短柱 温度场 耐火极限 简化计算公式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钢管高强混凝土柱累积损伤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钱稼茹 李宁波 +1 位作者 纪晓东 曹万林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40,共11页
为研究外方内圆复合钢管高强混凝土柱的累积损伤性能,完成6个试件在轴压力作用下、同一水平位移往复加载10次的拟静力试验。试验主要变化参数为轴压比,方钢管壁板厚度及其宽厚比,圆钢管直径及厚度。试件的破坏形态基本相同,为柱底约... 为研究外方内圆复合钢管高强混凝土柱的累积损伤性能,完成6个试件在轴压力作用下、同一水平位移往复加载10次的拟静力试验。试验主要变化参数为轴压比,方钢管壁板厚度及其宽厚比,圆钢管直径及厚度。试件的破坏形态基本相同,为柱底约300mm高度范围内方钢管外鼓屈曲,方、圆钢管之间混凝土局部压碎,圆钢管底部外鼓。破坏程度比往复加载3次的试件略为严重。试件的水平力-位移滞回曲线饱满;名义屈服时,试件的位移角为1/154~1/124;达到最大水平力时,试件的位移角大于1/80;试件的极限位移角大于1/60。与往复加载3次的复合柱试件的抗震性能基本相同,复合柱的抗震性能稳定。水平位移角为1/150及1/100时,试件基本无累积损伤;水平位移角为1/75、1/50及1/33时,试件有累积损伤,但不严重。增大方钢管壁厚或圆钢管壁厚,可以减小同一位移多次往复加载累积损伤引起的试件承载能力退化的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钢管高强混凝土 累积损伤 变形能力 承载能力 滞回耗能 拟静力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埋深对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竖向承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冯忠居 胡海波 +5 位作者 贾明晖 王富春 赵亚婉 董芸秀 张其浪 席称心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2期110-116,共7页
作为水域中桩基础施工的围堰结构,钢护筒的应用愈加广泛,钢护筒因为施工或者拆除困难等原因有时不再回收,从而与钢筋混凝土材料一起形成钢管混凝土复合桩。为探明钢管埋深对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竖向承载特性的影响,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着重... 作为水域中桩基础施工的围堰结构,钢护筒的应用愈加广泛,钢护筒因为施工或者拆除困难等原因有时不再回收,从而与钢筋混凝土材料一起形成钢管混凝土复合桩。为探明钢管埋深对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竖向承载特性的影响,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着重研究钢管埋深对钢管混凝土复合桩桩侧摩阻力、桩端阻力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上部钢管段(钢护筒)合理埋深为桩长的1/3,当钢管段埋深小于1/3桩长时,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桩侧摩阻力会出现双峰现象,当钢管段埋深大于1/3桩长时,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桩侧摩阻力双峰现象将逐渐消失;根据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竖向承载特性,提出适用于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以期为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钢管混凝土复合 离心模型试验 钢管埋深 竖向承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复合桩横轴向承载特性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冯忠居 王富春 +6 位作者 张其浪 席称心 甄东晓 苏航州 田江磊 靳子良 郝宇萌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4-123,128,共11页
作为水域环境中桥梁桩基施工围堰结构,钢护筒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钢护筒与钢筋混凝土桩形成钢管混凝土复合桩,其横轴向承载特性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桩存在巨大差异。针对水域环境中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特点,选取钢管埋深和钢管挤土区土体... 作为水域环境中桥梁桩基施工围堰结构,钢护筒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钢护筒与钢筋混凝土桩形成钢管混凝土复合桩,其横轴向承载特性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桩存在巨大差异。针对水域环境中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特点,选取钢管埋深和钢管挤土区土体模量两种研究变量,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横轴向承载特性,得到了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桩侧土抗力曲线、H-y曲线及桩身弯矩曲线。试验结果表明:钢管埋深在12cm范围内增大时,能明显提高钢管混凝土复合桩横轴向极限承载力,超过12cm后继续增大钢管埋深,钢管混凝土复合桩横轴向极限承载力仍继续增大,但增幅已不明显;钢管挤土区土体模量的增大能提高钢管混凝土复合桩横轴向极限承载力,但增幅度较小。研究成果将为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复合 离心模型试验 桩侧土抗力 H-y曲线 桩身弯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形复合不锈钢管混凝土柱滞回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郑永乾 赖鹏松 何春霞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6-45,56,共11页
方形复合不锈钢管混凝土柱是一种新型组合构件,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为研究其滞回性能,以轴压比(0.05、0.3和0.6)、内外管尺寸比(0.42和0.67)、柱类型(复合不锈钢管混凝土、中空夹层不锈钢管混凝土、不锈钢管混凝土)为主要参数进行8个压弯... 方形复合不锈钢管混凝土柱是一种新型组合构件,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为研究其滞回性能,以轴压比(0.05、0.3和0.6)、内外管尺寸比(0.42和0.67)、柱类型(复合不锈钢管混凝土、中空夹层不锈钢管混凝土、不锈钢管混凝土)为主要参数进行8个压弯试件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建立方形复合不锈钢管混凝土柱滞回性能分析的有限元模型,考察各参数对侧向荷载-位移骨架线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方形复合不锈钢管混凝土柱的滞回曲线较为饱满,且比中空夹层不锈钢管混凝土柱和不锈钢管混凝土柱具有更高的极限承载力、延性和塑性耗能能力。随着外管屈服强度、夹层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增加或者外管宽厚比、轴压比、长细比的减小,方形复合不锈钢管混凝土柱极限承载力显著增加,随着内外管尺寸比的增加或者内管径厚比的减小,极限承载力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多数情况下,方形复合不锈钢管混凝土比复合普通钢管混凝土极限承载力高2%~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形 复合不锈钢管混凝土 滞回性能 延性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钢管混凝土复合柱的耐火性能及参数影响分析
11
作者 陈艳芳 张晋川 +1 位作者 侯立群 陈适才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22-927,共6页
双钢管混凝土复合柱在普通钢管混凝土柱基础上设置了内部钢管,由于内管受到外层混凝土的高温保护,因此其耐火性能得到改善。文章通过精细化数值模拟方法对此类双钢管混凝土复合柱的耐火性能开展研究,全面分析了内管径厚比、外管径厚比... 双钢管混凝土复合柱在普通钢管混凝土柱基础上设置了内部钢管,由于内管受到外层混凝土的高温保护,因此其耐火性能得到改善。文章通过精细化数值模拟方法对此类双钢管混凝土复合柱的耐火性能开展研究,全面分析了内管径厚比、外管径厚比、内外管直径比等参数的影响,并且对比分析了在相同的含钢率条件下不同截面组合型式(内圆外圆、内方外圆和内圆外方)双钢管混凝土短柱的耐火极限。结果表明:在直径不变时增大内钢管的厚度以及在厚度不变时增加内钢管的直径,都有利于耐火极限的提高;在保持整体含钢率不变的条件下,不同截面组合形式的双钢管混凝土柱耐火极限相差不大,但总体上双圆钢管混凝土短柱的耐火性能偏优;另外,双钢管混凝土复合柱的耐火性能比普通钢管混凝土柱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复合 温度场 耐火极限 含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复合构造桥墩减少裂缝施工对策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德喜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5-57,共3页
简述在日本北海道十胜地区冬季钢管混凝土桥墩施工过程中采取的施工措施,首先采用FEM法对温度应力进行解析,找出影响桥墩产生裂缝的要素,设定施工控制目标;通过采取降低预拌混凝土的温度、采取送风降温措施、采用比钢制模板绝热性能优... 简述在日本北海道十胜地区冬季钢管混凝土桥墩施工过程中采取的施工措施,首先采用FEM法对温度应力进行解析,找出影响桥墩产生裂缝的要素,设定施工控制目标;通过采取降低预拌混凝土的温度、采取送风降温措施、采用比钢制模板绝热性能优越的木制模板且延长模板的拆模时间3种手段,在施工过程中埋设温度传感器测定相关部位的温度变化,与解析结果进行比较论证了施工对策实施的效果,从施工角度介绍了寒冷地区的钢管混凝土复合结构桥墩裂缝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复合构造 桥墩 裂缝 施工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oint member angle limits of composite beams and CFT square columns 被引量:2
13
作者 LEE Seung-Jo LEE Kang-Guk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期199-206,共8页
This work aim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mber angle limit and the energy ratio for 24 test samples of composite beams and CFT square steel tube columns. This work also compares the formula applicabi... This work aim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mber angle limit and the energy ratio for 24 test samples of composite beams and CFT square steel tube columns. This work also compares the formula applicability for member angle limit with the previous test result to provide the basic data for the design of composite beam-CFT column. The evaluation of the member angle limit was performed with concrete compressive strength (fC =22.16 MPa, 30.49 MPa), breadth-to-thickness ratio (B/t=25.0, 33.3, 43.5), and axial capacity ratio (N/N0=0, 0.3, 0.4, 0.5) as the main variables of the test samples.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mber angle limit (Ru) and the energy ratio (ES/EC ), the test result shows that the energy ratio becomes lower as the axial capacity ratio and the breadth-to-thickness ratio increase. The energy ratio is lower for the Type B test sample compared with that of Types A and C. For the formula suggested by SATO, the test samples are distributed evenly for comparison between test values and the member angle limit; however, other formulas indicate a deviation. Specifically, for the comparison between R u,cal and R u (Test), Maeda's formula shows severe dev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quare steel tube axial capacity ratio member angle limit breadth-to-thickness rati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