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IF-8/GO/PU复合海绵的制备及其油水分离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浩 刘洋 +1 位作者 董季玲 丁皓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7-272,278,共7页
为改善油水分离性能,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ZIF-8/氧化石墨烯/聚氨酯(ZIF-8/GO/PU)复合海绵。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ZIF-8/GO与海绵基底复合,复合海绵的疏水性以及亲油性都明显提高,其纯水通量最... 为改善油水分离性能,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ZIF-8/氧化石墨烯/聚氨酯(ZIF-8/GO/PU)复合海绵。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ZIF-8/GO与海绵基底复合,复合海绵的疏水性以及亲油性都明显提高,其纯水通量最高可达1.01L/(cm^(2)·s),纯油吸附能力达39.43g/g,并且经过20次吸脱附循环后仅下降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复合海绵 疏水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负载阿霉素的废弃生物质基多孔复合海绵的制备及性能
2
作者 邓雯健 陈凯 +3 位作者 傅佳妮 岑璐莎 郭晶 薛晶文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26,共7页
为了减轻阿霉素心脏毒性,通过载药材料靶向运输可减少阿霉素在心脏组织中的浓度,并且可通过载药材料使其应用于皮肤黑色素瘤的术后治疗与伤口愈合。现有的载药材料通常具有载药率或递送效率低的问题。利用海洋废弃生物质甲壳素提取的壳... 为了减轻阿霉素心脏毒性,通过载药材料靶向运输可减少阿霉素在心脏组织中的浓度,并且可通过载药材料使其应用于皮肤黑色素瘤的术后治疗与伤口愈合。现有的载药材料通常具有载药率或递送效率低的问题。利用海洋废弃生物质甲壳素提取的壳聚糖(CS)与聚乙二醇(PEG)通过溶液共混和冷冻干燥制成复合多孔海绵,并在制备过程中通过氢键与电荷吸引效应实现纳米氧化石墨烯(GO)片在前驱凝胶中的均匀分散,通过将GO吸附作用与PEG特有的载药性能结合用于提高多孔复合海绵对阿霉素载药效率。对PEG-CS多孔复合海绵的表面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与测试,优选出PEG∶CS最佳质量比为15∶2。根据优选后的比例,进一步制备了含有不同GO浓度梯度的GO/PEG/CS多孔复合海绵(GPC-HS)。经验证其载药效率发现,GPC-HS中的孔隙结构提高了材料与药物接触面积,对阿霉素的载药率最高可达66.8%,并能进一步实现缓释效果,持续释放时间可被延长至50 h,并实现高达90%左右的释放率。上述结果表明,装载纳米GO片的PEG-CS多孔复合海绵具有提高阿霉素载药及递送效率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多孔复合海绵 氧化石墨烯 药物载体 阿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壳聚糖复合海绵的制备工艺 被引量:9
3
作者 刘传荣 陈思浩 +5 位作者 郑玉林 陈玉双 杨秋杰 周超 朱同贺 楼建中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63-469,共7页
为了确定壳聚糖复合海绵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选取实验因素与水平,根据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各工艺条件的影响因子,以复合海绵材料... 为了确定壳聚糖复合海绵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选取实验因素与水平,根据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各工艺条件的影响因子,以复合海绵材料的拉伸强度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值曲线图。壳聚糖复合海绵材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电机搅拌速度为541 r/min,透明质酸钠质量分数为14%,壳聚糖与海藻酸钠的质量配比为3.71∶1,得到理论拉伸强度为0.1652 MPa,实际拉伸强度为0.1709 MPa。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壳聚糖复合海绵的最佳制备工艺,表明该海绵材料具有均匀的多孔与多层次的结构,吸水、保水性能均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分析 壳聚糖复合海绵 制备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源I型胶原/壳聚糖复合海绵的制备 被引量:5
4
作者 但年华 刘新华 +2 位作者 但卫华 路翠娟 胡杨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22,共6页
研究以纯化猪皮为原料,采用酸-酶结合法制备得到了I型胶原。再以市售高脱乙酰度壳聚糖为原料,采用乙酰化反应,制备一定乙酰度的壳聚糖。接着将所提取的I型胶原与壳聚糖以不同质量比例混合制备复合海绵,并使用红外、DSC、AFM等对自制壳... 研究以纯化猪皮为原料,采用酸-酶结合法制备得到了I型胶原。再以市售高脱乙酰度壳聚糖为原料,采用乙酰化反应,制备一定乙酰度的壳聚糖。接着将所提取的I型胶原与壳聚糖以不同质量比例混合制备复合海绵,并使用红外、DSC、AFM等对自制壳聚糖和复合海绵的结构进行表征,检测了壳聚糖的特性黏度。结果表明:红外证实了经乙酰化反应后的市售壳聚糖的酰胺键被有效置换,制备得到的壳聚糖的特性黏度为825.584,粘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43×105;复合后I型胶原的三股螺旋结构存在一定程度地变化,随着壳聚糖含量的增加,复合海绵的热稳定性提高,有利于样品的存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脱乙酰度 复合海绵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的研制及体内外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燕梅 黄亚东 +3 位作者 项琪 曲红艳 苏志坚 赵文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研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并对其体外活性和体内过敏性进行研究。方法:以新鲜猪皮和bFGF为原料,制成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并检测其理化性质,采用MTT法测定其浸提液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3T3小鼠细胞的... 目的:研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并对其体外活性和体内过敏性进行研究。方法:以新鲜猪皮和bFGF为原料,制成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并检测其理化性质,采用MTT法测定其浸提液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3T3小鼠细胞的体外促增殖活性,采用迟发型超敏反应封闭贴敷试验研究其体内过敏作用。结果:高低剂量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的表观密度等理化性质指标与空白海绵比较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电泳检查结果表明复合海绵在约18kD处具有明显的条带;体外活性检测表明高低剂量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生理盐水浸提液均对3T3细胞具有明显的促细胞增殖作用,与PBS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在过敏试验中,高低剂量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组以及生理盐水浸提液组动物在诱导和激发期间均未见过敏症状,病理检查结果表明,动物皮肤未见炎症病变;而阳性对照2,4-二硝基氯苯组动物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00%,且具有明显的炎症病变。结论: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理化性质较好,具有明显的促细胞增殖活性,对皮肤无过敏反应,有望开发成为新型外用治疗创伤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 体内外药理学 理化性质 促细胞增殖活性 过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壳聚糖复合海绵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康 秦豪男 郝艳丽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共4页
为了制备出结构相对均匀的海藻酸-壳聚糖(ALG-CS)复合海绵(AC),文中采用海藻酸(ALG)发泡液与壳聚糖(CS)发泡液复合的方法以避免复合过程中聚电解质复合物团聚现象。分别对AC的表观结构、溶胀动力学以及黏度、吸液率、保液率和力学性能... 为了制备出结构相对均匀的海藻酸-壳聚糖(ALG-CS)复合海绵(AC),文中采用海藻酸(ALG)发泡液与壳聚糖(CS)发泡液复合的方法以避免复合过程中聚电解质复合物团聚现象。分别对AC的表观结构、溶胀动力学以及黏度、吸液率、保液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ALG/CS发泡液体积比(10∶1)—(2∶1),复合发泡液黏度变化不大,可获得孔结构相对均匀的复合海绵;复合海绵的溶胀过程符合Schott二级溶胀动力学模型;随壳聚糖含量增加,复合海绵吸液率下降,拉伸强度提高,同时可提高复合海绵抗溶剂性能;AC6复合海绵溶胀速率较低,保液率高,这可能与其刚性较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G-CS复合海绵 发泡液 溶胀动力学 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基复合海绵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蓝春媛 曾丽璇 +2 位作者 卢平 张秋云 罗继文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4-79,共6页
以壳聚糖(CS)和海藻酸钠(SA)为材料,研究了两者不同质量比合成复合海绵(CS/SA)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再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进行改性,制备了改性复合海绵(CS/SA/CMC),用FTIR和SEM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形貌观察及吸水率分析.结果表明,在... 以壳聚糖(CS)和海藻酸钠(SA)为材料,研究了两者不同质量比合成复合海绵(CS/SA)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再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进行改性,制备了改性复合海绵(CS/SA/CMC),用FTIR和SEM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形貌观察及吸水率分析.结果表明,在复合反应温度为25℃、冷冻干燥时间为24 h、氯化钙浓度为0.5%、壳聚糖与海藻酸钠按质量比为1∶3,复合海绵的孔径最大,吸水率高达900%以上,改性后吸水率提高了约4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海藻酸钠 羧甲基纤维素钠 复合海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孔隙率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复合海绵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0
8
作者 马荣秀 张雅伟 +2 位作者 戚后娟 石彩 黄占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2-117,共6页
以聚乙烯醇(PVA)和海藻酸钠(SA)为原料,诺氟沙星(NFX)为药物模型,采用溶液共混和冷冻干燥成型相结合的方式制备了载药型SA-PVA海绵敷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其物化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产物... 以聚乙烯醇(PVA)和海藻酸钠(SA)为原料,诺氟沙星(NFX)为药物模型,采用溶液共混和冷冻干燥成型相结合的方式制备了载药型SA-PVA海绵敷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其物化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产物的吸水性和保水性等物理性能,并对其进行了体外生物相容性及小鼠体内实验评价。结果显示:复合海绵内部呈现三维网络结构,孔隙率最高可达95.1%,具有适宜的吸水性和保水性。另外,以新鲜兔血为实验用血研究了海绵的溶血情况,SA-PVA复合海绵的溶血率均小于2%,无溶血性,敷料对NIH 3T3细胞没有毒性,细胞相对增殖率均大于90%;小鼠体内实验证明,制备的载药型SA-PVA海绵敷料能够有效促进伤口愈合。SA-PVA复合海绵有望作为治疗难愈合创口的敷料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复合海绵 诺氟沙星 细胞毒性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浓度对聚酰亚胺/芳纶纤维复合海绵隔热吸音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时宇杰 宋顺喜 +3 位作者 张美云 黎凌浩 强盛 刘海棠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12,共6页
以聚酰亚胺短切纤维和间位芳纶沉析纤维为原料,采用泡沫成形技术制备了聚酰亚胺/芳纶纤维复合海绵,研究了纤维浓度对泡沫浆料特性及复合海绵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纤维成形浓度会降低起泡速率和空气含量,但可有效提高纤维复合... 以聚酰亚胺短切纤维和间位芳纶沉析纤维为原料,采用泡沫成形技术制备了聚酰亚胺/芳纶纤维复合海绵,研究了纤维浓度对泡沫浆料特性及复合海绵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纤维成形浓度会降低起泡速率和空气含量,但可有效提高纤维复合海绵的力学强度与吸音系数;当纤维浓度为2 wt%时,复合海绵拥有最佳的导热系数,为39.5 mW/m·K,当纤维浓度增大至5 wt%时,复合海绵的降噪系数由0.38提升至0.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浓度 复合海绵 泡沫成形 隔热 吸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壳聚糖/氧化魔芋葡甘聚糖复合海绵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洁 许楗桢 +3 位作者 胡萍 雷琪琪 张文柠 敖宁建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0年第8期5-12,共8页
以羧甲基壳聚糖(CMCS)和氧化魔芋葡甘聚糖(OKGM)为原料,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羧甲基壳聚糖/氧化魔芋葡甘聚糖(CMCS/OKGM)复合海绵,通过FTIR、1HNMR、SEM等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吸水率、孔隙率、透气率、对NIH-3T3细胞增殖的影响、抗菌能... 以羧甲基壳聚糖(CMCS)和氧化魔芋葡甘聚糖(OKGM)为原料,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羧甲基壳聚糖/氧化魔芋葡甘聚糖(CMCS/OKGM)复合海绵,通过FTIR、1HNMR、SEM等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吸水率、孔隙率、透气率、对NIH-3T3细胞增殖的影响、抗菌能力及急性全身毒性等测试来评价其性能。确定CMCS/OKGM复合海绵的最优制备工艺为:先采用高碘酸钠氧化制备OKGM,再按5∶5的体积比将质量浓度均为5%的CMCS溶液和OKGM溶液混合,加入2%的甘油作为塑化剂,冷冻干燥即得。CMCS/OKGM复合海绵具有良好的吸水率、孔隙率、透气率、抗菌活性、生物安全性且能促进表皮细胞增殖,是优良的医用慢性伤口敷料基础底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壳聚糖 氧化魔芋葡甘聚糖 复合海绵 性能评价 生物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纤维/多孔粉体复合海绵的制备及其吸音隔热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顺喜 张清源 +4 位作者 任玮 黎凌浩 时宇杰 刘海棠 张美云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27,共9页
以高性能聚酰亚胺纤维和芳纶纤维为原料,不同多孔粉体为功能性微粒,采用泡沫成形方法制备高性能纤维/多孔粉体复合海绵.研究了多孔粉体种类及用量对复合海绵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吸音隔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二氧化硅气凝胶和多孔... 以高性能聚酰亚胺纤维和芳纶纤维为原料,不同多孔粉体为功能性微粒,采用泡沫成形方法制备高性能纤维/多孔粉体复合海绵.研究了多孔粉体种类及用量对复合海绵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吸音隔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二氧化硅气凝胶和多孔硅酸钙会增加复合海绵密度,随着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比孔体积和孔隙率呈下降趋势.此外,粉体种类对复合海绵性能的影响不同,添加二氧化硅气凝胶有利于提升材料的隔热性能,用量为6 wt%时,复合海绵导热系数低至0.030 W/(m·K);添加24 wt%的多孔硅酸钙,有利于改善复合海绵的吸音性能,平均降噪系数可由0.41提升至0.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纤维 芳纶纤维 多孔粉体 复合海绵 隔热吸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淀粉钠/海藻酸钠复合海绵的制备与表征
12
作者 高玮 金明明 +2 位作者 邢程 马敬红 孙宾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9-51,共3页
采取冷冻干燥的方法制备羧甲基淀粉钠/海藻酸钠(CMS/SA)复合海绵。利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及其它测试方法,对其结构形态以及力学性能和吸水速率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CMS/SA复合海绵不但提高了海绵成型性能,即改变了CMS海绵松脆易... 采取冷冻干燥的方法制备羧甲基淀粉钠/海藻酸钠(CMS/SA)复合海绵。利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及其它测试方法,对其结构形态以及力学性能和吸水速率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CMS/SA复合海绵不但提高了海绵成型性能,即改变了CMS海绵松脆易碎和淀粉颗粒易从海绵上脱落下来的缺点,而且具有CMS海绵快速吸水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淀粉钠 海藻酸钠 复合海绵 冷冻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海绵治疗大鼠干槽症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崔飞艳 李蕾 +2 位作者 李娜 袁壮 孟箭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61-766,共6页
目的:研究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海绵在大鼠干槽症中的治疗作用,以及与碘仿纱条对比,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制作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海绵,行体外抑菌实验。将45只SD雄性大鼠拔除上颌第一磨牙感染干槽症,随机分为3组:A组空白组、B组壳聚... 目的:研究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海绵在大鼠干槽症中的治疗作用,以及与碘仿纱条对比,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制作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海绵,行体外抑菌实验。将45只SD雄性大鼠拔除上颌第一磨牙感染干槽症,随机分为3组:A组空白组、B组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海绵组、C组:碘仿纱条组。观察并记录治疗后创口愈合情况,取上颌骨固定脱钙,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各组牙龈IL-6和IL-10的表达差异。结果: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海绵结构均匀,有抑菌作用。与A组对比,肉眼观察、组织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结果均显示B组愈合良好,炎症控制(P<0.05),且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海绵能够抗菌、消炎,治疗大鼠干槽症,且能达到与碘仿纱条相当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槽症 壳聚糖 海藻酸钠 复合海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BiS_(2)/ZIF-8复合多糖海绵的制备及其对亚甲基蓝降解性能研究
14
作者 卢博文 游俊阳 +2 位作者 曾凡军 夏磊 庄旭品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7-252,共6页
采用相转化法制备了硫化铋钠(NaBiS_(2))/ZIF-8复合多糖海绵(ZBiCCS),用于高效去除染料废水中的亚甲基蓝(MB)。通过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复合海绵结构、形貌以及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 采用相转化法制备了硫化铋钠(NaBiS_(2))/ZIF-8复合多糖海绵(ZBiCCS),用于高效去除染料废水中的亚甲基蓝(MB)。通过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复合海绵结构、形貌以及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对MB染料的吸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纤维素和壳聚糖得到再生,并且在复合海绵表面原位生成了NaBiS_(2)和ZIF-8纳米颗粒。在Zn^(2+)盐和Bi^(3+)盐摩尔为2∶1,MB初始质量浓度为30mg/L,模拟太阳光作为光源条件下,复合海绵对MB的降解率可达到98.88%,表明复合海绵能够利用吸附-光降解协同效应高效去除废水中的MB,该材料在染料废水处理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多糖海绵 ZIF-8 硫化铋钠 亚甲基蓝 吸附-光降解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生物玻璃/丝素蛋白复合多孔海绵的结构及止血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静静 朱海霖 +1 位作者 雷彩虹 陈建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96-2101,共6页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介孔生物玻璃(M58S)/丝素蛋白(SF)复合多孔海绵,采用透射电镜(TEM)和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等观察M58S和复合多孔海绵的形貌和结构特征,通过体外凝血实验、大鼠肝脏止血模型和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评价复合多孔海绵的...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介孔生物玻璃(M58S)/丝素蛋白(SF)复合多孔海绵,采用透射电镜(TEM)和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等观察M58S和复合多孔海绵的形貌和结构特征,通过体外凝血实验、大鼠肝脏止血模型和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评价复合多孔海绵的止血性能和细胞毒性。TEM显示M58S内部具有规则的纳米级介孔孔道,排列高度有序,比表面积达400m^2/g,平均孔径为7.3nm;FESEM显示复合海绵呈现多孔沟壑状结构,孔隙率>80%;APTT和PT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多孔海绵主要通过作用于血液的内源性凝血系统途径促进凝血;小鼠肝脏止血模型显示当M58S含量>15%时,复合多孔海绵的止血效果较好且优于明胶海绵,有望用作体外快速止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干燥 介孔生物玻璃 丝素蛋白 复合多孔海绵 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鳞胶原复合止血海绵的制备及其效果的验证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茵 黄煜 +1 位作者 林彩平 吴成业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315-319,共5页
为高值化开发利用鱼类加工副产物鱼鳞,以鱼鳞Ⅰ型胶原为原料,结合壳聚糖进行交联反应,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获得具有蜂窝状多孔三维立体结构的鱼鳞胶原复合止血海绵。采用小鼠股动脉切面止血试验、豚鼠背部破损皮肤和健康皮肤的单... 为高值化开发利用鱼类加工副产物鱼鳞,以鱼鳞Ⅰ型胶原为原料,结合壳聚糖进行交联反应,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获得具有蜂窝状多孔三维立体结构的鱼鳞胶原复合止血海绵。采用小鼠股动脉切面止血试验、豚鼠背部破损皮肤和健康皮肤的单次接触试验、小鼠肝脏吸附试验等对鱼鳞胶原复合止血海绵的止血特性、抗敏性能及生物相容性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鱼鳞胶原复合止血海绵最佳制备工艺为:胶原与壳聚糖配比7∶3,制备液总浓度1.4%,交联剂添加量0.015%,止血时间仅为(68±9)s;对豚鼠背部皮肤均无致敏性、无刺激性,安全性强;止血海绵经8周后可被小鼠的破损肝脏吸收。综上,鱼鳞胶原复合止血海绵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安全性能和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胶原 鱼鳞胶原复合止血海绵 壳聚糖 动物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条件对壳聚糖/胶原蛋白海绵敷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立彦 芮汉明 张玲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90-395,共6页
为了改善壳聚糖/胶原蛋白复合海绵辅料的性能,研究了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胶原蛋白配比、交联剂用量的影响,并得出最佳条件。优化后的制备条件为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1.5×105 Da、壳聚糖与胶原蛋白质量比为2∶3、戊二醛添... 为了改善壳聚糖/胶原蛋白复合海绵辅料的性能,研究了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胶原蛋白配比、交联剂用量的影响,并得出最佳条件。优化后的制备条件为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1.5×105 Da、壳聚糖与胶原蛋白质量比为2∶3、戊二醛添加量为1.5%,得到的复合海绵的各项性能都较好。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海绵的孔径大小为100~150μm,排列有序,各项物理性能指标基本符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胶原 复合海绵敷料 制备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吸附用GO/CS/PVA海绵的发泡交联法制备 被引量:2
18
作者 许晓琪 田明伟 +2 位作者 袭祥龙 朱士凤 曲丽君 《印染》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6-10,共5页
采用发泡交联法制备氧化石墨烯/壳聚糖/聚乙烯醇(GO/CS/PVA)复合海绵(GCS),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GCS的微观形态、结构组成、吸水率、保水率、密度和孔隙率等进行表征和分析,同时比较了吸附剂用量、染料初始质量浓度和吸附时间... 采用发泡交联法制备氧化石墨烯/壳聚糖/聚乙烯醇(GO/CS/PVA)复合海绵(GCS),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GCS的微观形态、结构组成、吸水率、保水率、密度和孔隙率等进行表征和分析,同时比较了吸附剂用量、染料初始质量浓度和吸附时间对GCS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海绵呈多孔结构,具有优异的表面性能和吸附性能,在较佳条件下,染料的平衡吸附量可高达421.5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废水 氧化石墨烯 壳聚糖 聚乙烯醇 复合海绵 吸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纤维/天然胶乳海绵的制备及吸水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贵言 李凯焰 +4 位作者 余航 张硕 高宇 刘一志 许民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2-67,共6页
为探究纤维添加量对复合海绵材料形貌、压缩强度和吸水性能的影响,围绕着胶乳海绵复合化的要求,以天然胶乳(Natural Rubber Latex,NRL)作为承载基体,纤维素纤维(Cellulose Fiber,CF)作为补强填料,采用邓禄普工艺将纤维素纤维与天然胶乳... 为探究纤维添加量对复合海绵材料形貌、压缩强度和吸水性能的影响,围绕着胶乳海绵复合化的要求,以天然胶乳(Natural Rubber Latex,NRL)作为承载基体,纤维素纤维(Cellulose Fiber,CF)作为补强填料,采用邓禄普工艺将纤维素纤维与天然胶乳结合,制备获得纤维素基天然橡胶(CF/NRL)复合海绵。结果表明,从微观、宏观结构可以发现,纤维素纤维的加入会致使胶乳海绵的泡孔变大,且其大部分存在于胶乳海绵的泡孔壁里。纤维素纤维的添加可以改善胶乳海绵的压缩强度,起到力学支撑作用;增加胶乳海绵的吸水基团,提高胶乳海绵的亲水性,改善其吸水性能。研究结果为在天然胶乳海绵中添加纤维制备复合海绵提供理论基础,为提高胶乳海绵的性能提供可行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纤维 天然胶乳 复合海绵 吸水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鳕鱼皮源医用复合止血敷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雪 刘晗 +2 位作者 李昭璇 李八方 侯虎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6-73,共8页
以太平洋鳕(Gadus macrocephalus)鱼皮明胶为原料,通过复配海藻酸钠得到一种可吸收复合止血敷料,并对其机械性能、止血效果、止血机理和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明胶质量浓度为10 mg·mL^(-1)时制备的止血敷料具有较高的机械... 以太平洋鳕(Gadus macrocephalus)鱼皮明胶为原料,通过复配海藻酸钠得到一种可吸收复合止血敷料,并对其机械性能、止血效果、止血机理和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明胶质量浓度为10 mg·mL^(-1)时制备的止血敷料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体内止血评价结果显示,复合止血敷料对大鼠股动脉止血、肝创面止血和断尾止血模型均有良好的效果,止血时间分别为(64±9)、(108±4)和(230±25)s,与市售明胶海绵的止血效果相当。复合止血敷料可缩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和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和共同性凝血途径,以及促进血栓烷素B;(TXB;)、血小板第四因子(PF4)和P-选择素的释放,达到快速止血效果。生物相容性实验结果证实,该复合敷料无急性毒性、无刺激性且溶血率小于5%,达到医用材料的行业标准。该研究结果为开发新型医用敷料并实现鳕鱼皮高值化利用提供了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鳕鱼皮明胶 海藻酸钠 复合止血海绵 生物相容性 止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