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F/PPEK和CF/PPES复合材料界面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文博 王荣国 +2 位作者 贾近 张洪涛 谢怀勤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8-41,共4页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碳纤维/杂萘联苯聚醚酮(CF/PPEK)和碳纤维/杂萘联苯聚醚砜(CF/PPES)复合材料的界面状态和结构,证明了纤维和聚合物的界面上确有新的化学结构出现,使CF/PPEK和CF/PPES的界面形成强...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碳纤维/杂萘联苯聚醚酮(CF/PPEK)和碳纤维/杂萘联苯聚醚砜(CF/PPES)复合材料的界面状态和结构,证明了纤维和聚合物的界面上确有新的化学结构出现,使CF/PPEK和CF/PPES的界面形成强的物理和化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界面 聚醚砜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CF 研究 聚合物 碳纤维 界面状态 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酸碱作用理论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粘接性能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朱锦涛 邓剑如 +1 位作者 盛亚俊 吴小玥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0-24,共5页
简要介绍了界面酸碱作用理论及研究界面酸碱作用的两种常用方法 ,浅析了界面酸碱作用理论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粘接性质表征及界面粘接性能预估方面的应用 ,并以界面酸碱作用理论为基础 。
关键词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 酸碱理论 粘附功 反相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表面接枝聚合物及其对复合材料界面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黄锦河 林志勇 钱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1-43,48,共4页
综述了碳纤维表面接枝聚合物的各种方法,包括电聚合、电沉积、等离子体接枝聚合、化学接枝聚合等;探讨了接枝聚合物层对复合材料界面的影响。
关键词 碳纤维 接枝聚合物 复合材料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9
4
作者 郭明波 古宏晨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0-62,共3页
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是一类性能优越、应用广泛的结构材料,制约其发展的基本问题是界面问题。总结了近10年来在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研究中存在的局限和问题,并对其研究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关键词 复合材料界面 研究前景 性能 结构材料 纤维增强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基硫醇在CF/Epoxy复合材料界面上的自组装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贺金梅 黄玉东 +1 位作者 刘丽 孔令艳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6-81,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碳纤维表面改性方法——分子自组装,即在表面金属化的碳纤维上进行有机分子的自组装。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SERS)分析证实了末端官能团不同的芳基硫醇化学吸附在银的表面,并形成了平躺取向和倾斜取向的自组装膜结构。X-... 提出了一种新的碳纤维表面改性方法——分子自组装,即在表面金属化的碳纤维上进行有机分子的自组装。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SERS)分析证实了末端官能团不同的芳基硫醇化学吸附在银的表面,并形成了平躺取向和倾斜取向的自组装膜结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进一步证实了两种自组装膜通过S原子和Ag形成共价键吸附在碳纤维表面。表面经组装改性后的碳纤维和环氧复合后界面粘结强度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揭示了界面区域膜结构和性能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界面 分子自组装 芳基硫醇 S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玻璃纤维增强PET复合材料界面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肖维箴 闫伟霞 +1 位作者 韩克清 余木火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2-105,共4页
为促进PET在玻璃纤维表面的接枝反应,将长玻璃纤维增强PET热塑性复合材料的预浸料进行热处理,用短梁三点弯曲测定了长玻纤增强PET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手段对增强纤维表面的化学... 为促进PET在玻璃纤维表面的接枝反应,将长玻璃纤维增强PET热塑性复合材料的预浸料进行热处理,用短梁三点弯曲测定了长玻纤增强PET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手段对增强纤维表面的化学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热处理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界面粘合强度,而此良好的界面粘合强度源于PET分子链在玻璃纤维表面的接枝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玻璃纤维 复合材料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沸水对PI/CF复合材料界面作用机理的研究
7
作者 周春华 刘威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6-28,共3页
研究了聚酰亚胺(PI)/碳纤维(CF)复合材料界面在沸水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经沸水浸泡后的复合材 料层间剪切强度和界面剪切强度均有所提高,且随水煮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试样断面观察表明,水没有对复合材料 界面产生破坏作用,力学性能... 研究了聚酰亚胺(PI)/碳纤维(CF)复合材料界面在沸水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经沸水浸泡后的复合材 料层间剪切强度和界面剪切强度均有所提高,且随水煮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试样断面观察表明,水没有对复合材料 界面产生破坏作用,力学性能的变化与基体/纤维界面粘结的湿热稳定性有直接关系;沸水对界面的作用机理是,在 PI/CF复合材料的界面区,树脂的水解使氢键的数量增加,形成了防水层,阻碍了水沿界面的侵入,同时水松驰了界 面局部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界面 PI 界面粘结 湿热稳定性 层间剪切强度 聚酰亚胺 CF 作用机理 观察 侵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硅烷偶联剂对石英纤维/含硅芳炔复合材料界面增强增韧改性 被引量:6
8
作者 杨海荟 扈艳红 +2 位作者 杜磊 顾渊博 张芳芳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21,共9页
采用一种自主设计制备的含有端炔、醚键和酰亚胺环的硅烷偶联剂(AAS),对石英纤维/含硅芳炔复合材料进行增强、增韧改性。采用DSC、FT-IR以及TGA分析表征了AAS参与PSA的交联固化,与PSA形成良好的化学作用;XPS测试表明AAS与QF产生化学键合... 采用一种自主设计制备的含有端炔、醚键和酰亚胺环的硅烷偶联剂(AAS),对石英纤维/含硅芳炔复合材料进行增强、增韧改性。采用DSC、FT-IR以及TGA分析表征了AAS参与PSA的交联固化,与PSA形成良好的化学作用;XPS测试表明AAS与QF产生化学键合;SEM分析表明,AAS的使用改善了QF与PSA的粘结性能,提高了界面结合强度,常温条件下,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ILSS)和弯曲强度相比于未改性的分别提高了50.6%和43.0%,在250℃时,ILSS、弯曲强度的保留率分别为66.0%和84.2%。经过AAS改性后,复合材料的耐冲击性能也得到了提高,常温下QF/PSA的冲击强度较未改性时提升了2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纤维 含硅芳炔 端炔硅烷偶联剂 复合材料界面 增强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接触电阻模型的电缆接头复合材料界面温度及应力分布仿真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梁振 彭杰 胡军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7-155,共9页
为研究接触电阻过大而导致的压接缺陷对电缆接头温度及应力分布的影响,文中基于等效电导率的接触电阻理论,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220 kV高压电缆接头压接缺陷下的电磁-热-应力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型,研究了电缆接头压接缺陷工况下预制件... 为研究接触电阻过大而导致的压接缺陷对电缆接头温度及应力分布的影响,文中基于等效电导率的接触电阻理论,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220 kV高压电缆接头压接缺陷下的电磁-热-应力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型,研究了电缆接头压接缺陷工况下预制件内硅橡胶绝缘/高压半导电复合材料界面温度和热应力特性的变化规律,并对不同负荷电流I和接触系数k下的温度、应力数据进行多元函数拟合,得到相应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高压电缆接头存在压接缺陷(如接触系数k=6)工况下,其复合材料界面热应力畸变了4.32倍,热应力的二次畸变程度大于温度的二次畸变程度;复合材料界面热应力分布的二次畸变是导致高压半导电管端头部位发生绝缘击穿故障的重要起因;压接缺陷下接头复合材料界面温度及应力可由拟合函数或图解法进行联合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缆接头 压接缺陷 复合材料界面 热应力 二次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纶纤维复合材料界面力学设计
10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6-116,共1页
复合材料在国外军用机、民用机上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EF2000中复合材料占40%,B787应用的复合材料甚至占到50%。可以说,复合材料是航空航天结构的未来,也是未来航空航天动力系统的关键材料,是航空航天武器装备先进性的标志之一。... 复合材料在国外军用机、民用机上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EF2000中复合材料占40%,B787应用的复合材料甚至占到50%。可以说,复合材料是航空航天结构的未来,也是未来航空航天动力系统的关键材料,是航空航天武器装备先进性的标志之一。芳纶纤维作为先进的复合材料具有比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更好的性能,是用于飞机、火箭、卫星、飞船等航空航天飞行器的理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界面 芳纶纤维 力学设计 航空航天结构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航空航天飞行器 动力系统 武器装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脱土/二氧化硅改性环氧胶对复合材料-钢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李梦晴 吉新柱 方园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1-78,98,共9页
为了提升复合材料-钢界面黏结性能,采用表面功能化纳米蒙脱土(MMT)和二氧化硅(SiO2)对环氧胶进行改性,研究纳米粒子含量、胶层厚度、搭接长度等参数对复合材料-钢双搭接接头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纳米MMT和SiO2质量比为7... 为了提升复合材料-钢界面黏结性能,采用表面功能化纳米蒙脱土(MMT)和二氧化硅(SiO2)对环氧胶进行改性,研究纳米粒子含量、胶层厚度、搭接长度等参数对复合材料-钢双搭接接头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纳米MMT和SiO2质量比为7∶3、总添加含量为1%时,试件的拉伸强度、剪切强度达到最高,分别为46.13 MPa、12.79 MPa,相比于纯环氧胶试件,提升了53.2%和44.85%。胶层厚度的增加能够提高试件承载力和最大应变值;搭接长度的增加对于改善应变的分布梯度和提升最大剪应力、极限滑移量有明显效果,由于有效黏结长度的存在,搭接长度对试件承载力的增加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相比于纯环氧胶,采用表面功能化纳米MMT/SiO2改性的环氧胶内部粒子分布均匀,断面粗糙度明显,能够减少应力集中,促进复合材料-钢界面相互作用,从而提升其黏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钢界面 纳米改性环氧胶 双搭接接头 黏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改善对P(VDF-co-CTFE)/BST复合材料介电和储能性能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夏卫民 张志成 +1 位作者 陈源清 曹从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894-1898,共5页
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钛酸锶钡(BaSrTiO3,BST)陶瓷,获得了粒径为50nm左右的高活性纳米陶瓷粉体,并通过硅烷偶联剂(KH550)进行了表面处理。将表面处理后的BST粉末与含氟铁电聚合物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P(VDF-co-CTFE))采用0-3方式进行... 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钛酸锶钡(BaSrTiO3,BST)陶瓷,获得了粒径为50nm左右的高活性纳米陶瓷粉体,并通过硅烷偶联剂(KH550)进行了表面处理。将表面处理后的BST粉末与含氟铁电聚合物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P(VDF-co-CTFE))采用0-3方式进行了复合。然后通过溶液流延法在石英片上制备了P(VDF-co-CTFE)/BaSrTiO3复合材料厚膜,并进行了淬火处理。采用XRD、TEM、TGA和SEM表征了纳米陶瓷和复合材料形貌。结果表明KH550可以有效地作用于高介电常数BST陶瓷颗粒表面。KH550处理后的复合材料具有更大的介电常数(εr>33),更高耐电场强度(Eb>270MV/m)和较低的损耗。界面处理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饱和极化强度(Ps),降低剩余极化强度(Pr),使其储能密度(Ue)达6.8J/cm3。总体结果表明,两相界面改善后的聚合物/陶瓷复合材料在高储能密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界面 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 钛酸锶钡 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界面相的低温复合材料结构多尺度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笑闻 邢汉峥 +1 位作者 张靖坤 任明法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17-1421,共5页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纤维与树脂基体之间的过渡区域存在与二者性质不同的纤维/基体界面,如何合理地考虑界面相的介入是复合材料结构失效分析中的关键问题。基于纤维-基体-界面三相代表体元,发展了相应的微观失效准则、损伤退化模型和材...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纤维与树脂基体之间的过渡区域存在与二者性质不同的纤维/基体界面,如何合理地考虑界面相的介入是复合材料结构失效分析中的关键问题。基于纤维-基体-界面三相代表体元,发展了相应的微观失效准则、损伤退化模型和材料强度不确定性模型,建立了一种考虑界面相的多尺度有限元失效分析方法,实现了的热-机械载荷下的低温复合材料结构失效预测。并采用该方法对五种温度下三种典型复合材料层板进行失效分析,数值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吻合,验证了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对低温复合材料结构进行失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界面 多尺度分析方法 代表体积元 微观失效准则 损伤退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多尺度界面模拟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崇瑞 高聪 +4 位作者 史鹏程 颜春 徐海兵 祝颖丹 郭启涛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6-122,共7页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作为轻量化结构材料,被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其界面设计与调控研究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传统的实验表征很难解释复杂的平衡态/非平衡态界面作用机理,计算机模拟技术作为其补充,在构效关系可视化方面展现了...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作为轻量化结构材料,被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其界面设计与调控研究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传统的实验表征很难解释复杂的平衡态/非平衡态界面作用机理,计算机模拟技术作为其补充,在构效关系可视化方面展现了强大的优越性。本文从微观、宏观以及跨尺度三个方面综述了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的建模方法和作用机理及其对材料力学性能、热力学性能、动力学性能等的影响,并提出了计算机模拟技术在未来高性能复合材料研发中的指导意义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界面 分子模拟 有限元模拟 多尺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体浸渗法制备Al/Al_2O_3复合材料中界面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王娟 陈维平 +1 位作者 何曾先 黄丹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2-35,共4页
界面是复合材料特有的而且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形成更稳定的界面结合是复合材料研究的重点。理想平面间润湿行为的研究对优化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提高复合材料的结合性能有重要意义。综述了Al和Al_2O_3异质材料平面间润湿行为的研究... 界面是复合材料特有的而且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形成更稳定的界面结合是复合材料研究的重点。理想平面间润湿行为的研究对优化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提高复合材料的结合性能有重要意义。综述了Al和Al_2O_3异质材料平面间润湿行为的研究现状,并按界面结合机理对Al/Al_2O_3复合材料现有制备方法进行了归纳。Al/Al_2O_3复合材料凸显的性能优势和潜在的商业前景将鼓励人们对这一领域展开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Al/Al2O3复合材料 熔体浸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噁嗪环硅烷偶联剂对石英纤维/含硅芳炔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芳芳 扈艳红 +3 位作者 杜磊 邓诗峰 周燕 成滨 《功能高分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7-353,共7页
从石英纤维(QF)、含硅芳炔树脂(PSA)分子结构特点出发,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含有噁嗪环和端炔的新型硅烷偶联剂(BCA),并以BCA改善QF/PSA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红外光谱分析(FT-IR)、X-射线电子能谱(XPS)及扫描电... 从石英纤维(QF)、含硅芳炔树脂(PSA)分子结构特点出发,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含有噁嗪环和端炔的新型硅烷偶联剂(BCA),并以BCA改善QF/PSA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红外光谱分析(FT-IR)、X-射线电子能谱(XPS)及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手段表征了BCA与QF/PSA复合材料的相互作用和界面改性效果。结果表明:BCA能够分别与PSA和QF形成良好的化学键合,改善复合材料的界面黏结;经w=2.0%的BCA处理后,QF/PSA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弯曲强度分别较未处理前提高了69.1%和6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噁嗪 硅烷偶联剂 复合材料界面 界面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_p/Al复合材料与化学镀镍层结合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丽波 安茂忠 武高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82-986,共5页
根据结构化学理论,用SEM,EDAX和XPS等测试手段研究了镀层和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SiCp/Al)的表面、断面形貌及界面的结合状态,分析了镀层和基体之间的结合机理。结果表明,Ni镀层与复合材料界面有良好的结合,在复合材料表面的SiC-A... 根据结构化学理论,用SEM,EDAX和XPS等测试手段研究了镀层和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SiCp/Al)的表面、断面形貌及界面的结合状态,分析了镀层和基体之间的结合机理。结果表明,Ni镀层与复合材料界面有良好的结合,在复合材料表面的SiC-Al界面,初期沉积物Ni按Al的晶格外延生长出现微晶层,然后吸附原子扩散迁移、碰撞结合并与界面上的SiC晶格匹配生长,在镍层中诱发了拉伸应力。镍晶格和基体粒子之间产生了键合作用,形成的键显示出共价键和离子键的混合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p/Al复合材料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机理研究 化学镀镍 层结 复合材料界面 化学理论 测试手段 EDAX 结合状态 断面形貌 结合机理 外延生长 材料表面 扩散迁移 吸附原子 晶格匹配 拉伸应力 键合作用 混合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氰酸酯硅烷处理石英布/PSA树脂复合材料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扈艳红 梁秀华 杜磊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2-64,共3页
设计并选用一种分子结构中带有异氰酸酯基的硅烷偶联剂对石英布进行了表面处理,对比了石英纤维改性对含硅芳炔树脂复合材料部分力学、介电及耐热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偶联剂处理石英纤维后,偶联剂与石英纤维表面发生化学键合,明显改... 设计并选用一种分子结构中带有异氰酸酯基的硅烷偶联剂对石英布进行了表面处理,对比了石英纤维改性对含硅芳炔树脂复合材料部分力学、介电及耐热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偶联剂处理石英纤维后,偶联剂与石英纤维表面发生化学键合,明显改善石英纤维与含硅芳炔树脂的界面粘接,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比未处理的提高了24.7%,弯曲强度提升了12.4%,偶联剂的加入不会降低复合材料的T g和介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氰酸酯 硅烷偶联剂 石英纤维 含硅芳炔树脂 复合材料界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涂层处理高模量碳纤维/氰酸酯复合材料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鹏刚 靳彦岭 +2 位作者 谢利 陈真真 吕夏燕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69,共5页
采用表面预涂环氧E51树脂的方法制备了具有层间柔性缓冲层的M40增强双酚A型二氰酸酯(BADCy)复合材料单向板。FT-IR、SEM及力学性能分析表明,高温下(>180℃)环氧E51与BADCy反应形成柔性好且线胀系数(CTE)较低的五元噁唑烷酮环能有效... 采用表面预涂环氧E51树脂的方法制备了具有层间柔性缓冲层的M40增强双酚A型二氰酸酯(BADCy)复合材料单向板。FT-IR、SEM及力学性能分析表明,高温下(>180℃)环氧E51与BADCy反应形成柔性好且线胀系数(CTE)较低的五元噁唑烷酮环能有效地松弛复合材料界面间的层间应力。当E51处理液的浓度为10%时,M40/BADCy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和弯曲强度分别由原来的69.8和1 080 MPa增加到78.1和1 110 MPa,提高了约12%和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 涂层处理 高模量碳纤维 二氰酸酯 复合材料单向板 Composites Epoxy Resin Carbon Fiber 复合材料界面 层间应力 线胀系数 弯曲强度 柔性 力学性能 反应形成 层间剪切 缓冲层 分析表 法制备 噁唑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累托石改性不饱和聚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
20
作者 袁莉 马晓燕 +3 位作者 梁国正 刘海林 黄韵 姚雪丽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2-365,共4页
采用有机累托石(OREC)改性不饱和聚酯,制备OREC改性的不饱和聚酯/玻璃纤维三元复合材料,测试其力学性能,研究其耐介质性、耐紫外光老化性及耐热氧老化性能,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分析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探讨OREC改性不... 采用有机累托石(OREC)改性不饱和聚酯,制备OREC改性的不饱和聚酯/玻璃纤维三元复合材料,测试其力学性能,研究其耐介质性、耐紫外光老化性及耐热氧老化性能,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分析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探讨OREC改性不饱和聚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增强机理.结果表明,采用OREC能改善不饱和聚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当OREC的质量含量为2%时,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与未改性的不饱和聚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相比,弯曲强度增加了14.0%,弯曲模量增加了22.4%,层间剪切强度增加了8.2%,且改性后复合材料的耐水煮性能、耐碱性、耐紫外光性能及耐热氧老化性能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累托石 不饱和聚酯 力学性能 增强机理 复合材料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