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研究概述 被引量:59
1
作者 谢京湘 于汝元 胡涌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1988年第1期104-108,共5页
一、农林复合生态系统(Agroforestry)的概念 Agroforestry(以下简称AF)是一个新的英文复合词,国际农林研究会(ICRAF)对它的定义是这样:“AF是一种土地利用系统和工程应用技术的复合名称;是有目的地把多年生木本植物(乔木、灌木、棕榈和... 一、农林复合生态系统(Agroforestry)的概念 Agroforestry(以下简称AF)是一个新的英文复合词,国际农林研究会(ICRAF)对它的定义是这样:“AF是一种土地利用系统和工程应用技术的复合名称;是有目的地把多年生木本植物(乔木、灌木、棕榈和竹子等等)与农业或牧业用于同一土地经营单位,并采取时空排列法或者短期相同的经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研究进展 类型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丘陵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7
2
作者 何园球 樊剑波 +1 位作者 陈晏 陈长青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9-237,共9页
本文针对红壤丘陵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红壤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现状、结构功能与结构演替规律;提出了红壤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五级分类系统;初步建立了红壤地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并对典型县域复合生态系统... 本文针对红壤丘陵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红壤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现状、结构功能与结构演替规律;提出了红壤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五级分类系统;初步建立了红壤地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并对典型县域复合生态系统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红壤丘陵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优化调控措施以及资源持续利用对策,并对该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后继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楝-小麦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敏 周鹏 季永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6-34,共9页
【目的】采用18S r DNA PCR-DGGE技术研究苦楝-小麦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根际及非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以期揭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伴生树种对作物根际真菌群落的影响,为农林复合经营实践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提取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真菌D... 【目的】采用18S r DNA PCR-DGGE技术研究苦楝-小麦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根际及非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以期揭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伴生树种对作物根际真菌群落的影响,为农林复合经营实践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提取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真菌DNA,采用通用引物GC-FR1和FF390扩增18S r DNA基因目的片段,扩增片段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不同处理间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似性采用非加权组算术平均法分析比较;以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3个指标评价各样品真菌多样性;最后将DGGE图谱中的优势条带割胶测序并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根际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远比非根际土壤复杂,且根际土壤样品DGGE电泳图谱中优势条带数也比非根际土壤样品多。进一步采用非加权组算术平均法对不同处理间真菌群落结构的相似性进行分析,发现每个处理组3次重复间的相似度除苦楝根际土壤外均大于70%;在聚类分析图中所有处理明显分为3个组,相似度为51%;小麦根际真菌菌群与苦楝-小麦农林复合系统中的小麦根际真菌相似性最高,相似度为72%,表明苦楝对小麦根际真菌群落的影响不大;苦楝根际真菌菌群与其他各组间差异较大,相似度仅为51%。主成分分析结果也表明所有处理明显分为3个群组。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组根际真菌之间以及非根际真菌间丰富度差异均不明显,而苦楝-小麦农林复合系统中的小麦及苦楝根际真菌丰富度显著高于非根际真菌;根际真菌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非根际真菌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根际真菌及非根际真菌各组间均匀度指数差异不大,而小麦-苦楝农林复合系统中的小麦以及苦楝根际真菌与非根际真菌均匀度指数存在明显差异。此外,DGGE图谱中的11条优势条带克隆测序结果表明,3条条带为不能培养的真菌,其余8条条带对应的同源性最高的序列分别属于球囊菌门、担子菌门、子囊菌门和半知菌亚门。【结论】小麦-苦楝农林复合系统中的小麦根际真菌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比单纯小麦根际真菌高,表明此复合系统中伴生的苦楝可增加小麦根际真菌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真菌群落 PCR-DG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北旱塬两种类型农林复合经营生态系统环境效应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丽梅 邵明安 +2 位作者 郑纪勇 王忠林 李秧秧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40-944,共5页
为研究农林复合经营生态系统的营造及其人为管理对当地环境产生的影响,在实地监测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灰色关联优势分析复合模型,对渭北旱塬2种主要类型农林复合经营生态系统(以苹果-农作物间作为主的T1型和以花椒... 为研究农林复合经营生态系统的营造及其人为管理对当地环境产生的影响,在实地监测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灰色关联优势分析复合模型,对渭北旱塬2种主要类型农林复合经营生态系统(以苹果-农作物间作为主的T1型和以花椒-农作物间作为主的T2型)的环境效应进行了评价与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径流水体、农副产品环境污染状况,T1、T2均为Ⅰ级;当前社会经济效益T1(Ⅱ级)高于T2(Ⅲ级);生态环境效应T2(Ⅱ级)优于T1(Ⅲ级);综合环境效应T1、T2均为Ⅰ级。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优势分析进一步区分T1、T2综合环境效应的优劣,T1、T2与理想状况参考数列的关联度分别为0.6670、0.6674,T2的综合环境效应优于T1。从综合环境效应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来看,以花椒-农作物间作为主的T2型优于以苹果-农作物间作为主的T1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经营生态系统 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灰色关联优势分析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研究综述 被引量:21
5
作者 梁玉斯 蒋菊生 曹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67-569,共3页
综述了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内容,国内外有关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我国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农林复合经营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环境影响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彭奎 欧阳华 朱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11-115,共5页
对长江上游典型农林复合生态系统N素收支平衡及其污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旱地N素盈余相对较多 ,水田基本平衡 ,而林地有较大亏缺。N素收支平衡评价表明其旱地平衡合理 ,水田平衡略高 ,但整个农田N素已由 2 0世纪 6 0年... 对长江上游典型农林复合生态系统N素收支平衡及其污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旱地N素盈余相对较多 ,水田基本平衡 ,而林地有较大亏缺。N素收支平衡评价表明其旱地平衡合理 ,水田平衡略高 ,但整个农田N素已由 2 0世纪 6 0年代严重亏缺达到目前的较合理水平 ;大规模造林以及水保耕作措施对农田N素合理分配均产生重要影响。但化肥施用量剧增已导致农田气态N素释放量增加和水体非点源污染风险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氮素 收支平衡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非点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平原农林复合生态系统非生长季CO2通量变化特征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新玉 耿绍波 +3 位作者 赵淑琴 佟志彬 王晶 张俊英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2-138,143,共8页
采用开路式涡度相关系统对淮北平原农林复合生态系统非生长季的CO2通量特征进行连续监测,并基于晴好天气10Hz高频数据直接计算而来的经过简单修正的通量数据来探讨河南省西平县杨树人工林非生长季节CO2涡度通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采用开路式涡度相关系统对淮北平原农林复合生态系统非生长季的CO2通量特征进行连续监测,并基于晴好天气10Hz高频数据直接计算而来的经过简单修正的通量数据来探讨河南省西平县杨树人工林非生长季节CO2涡度通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生态系统CO2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在日尺度上整个生长季白天表现为碳吸收,在月尺度上秋末和初春表现为明显的碳汇功能;(2)通过对比生态系统CO2通量和土壤呼吸速率,发现土壤呼吸速率对生态系统碳通量的贡献小于植物对它的贡献;(3)5cm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的日内和日际相关关系显著,但生态系统CO2通量与其相关关系不够显著;(4)5cm土壤呼吸的日内变化与土壤含水量相关关系显著,而土壤呼吸日际以及生态系统CO2通量与其相关关系不显著;(5)降雨和复杂的降水过程(如雨夹雪等)过后,生态系统的碳吸收有增加的趋势;而降雪和雾天后生态系统的碳释放有增强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平原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CO2通量 土壤呼吸 降水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西地区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分类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莫保儒 彭鸿嘉 +5 位作者 蔡国军 戚登臣 魏强 季元祖 柴春山 凌雷 《甘肃林业科技》 2004年第2期7-10,共4页
在总结和参考国内外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分类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定西地区黄土丘陵沟壑区气候类型、立地条件、社会经济、农林复合经营现状,以及农村经济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综合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定西地区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林复合生... 在总结和参考国内外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分类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定西地区黄土丘陵沟壑区气候类型、立地条件、社会经济、农林复合经营现状,以及农村经济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综合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定西地区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分类原则及分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西 黄土丘陵沟壑区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流域生态农林复合系统的可持续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郭志民 黄传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0年第3期149-151,共3页
探讨应用景观生态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理论设计四都溪小流域农林复合生态利用模式 ,简要分析其系统结构和能量流动。并从经济效益、生态效应和可操作性探讨模式的可持续性。研究表明 ,农林复合系统是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探索。
关键词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可持续性 小流域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林复合系统主要类型及其模式设计 被引量:4
10
作者 莫保儒 蔡国军 +3 位作者 于洪波 王玉安 王子婷 陈文业 《甘肃农业科技》 2006年第3期31-34,共4页
在对定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经营试验示范模式初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林复合生态经营模式设计原则,并总结出与当地地形地貌配套的梯田农林牧复合生态经营系统、缓坡林牧复合生态系统经营、侵蚀沟水土保持... 在对定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经营试验示范模式初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林复合生态经营模式设计原则,并总结出与当地地形地貌配套的梯田农林牧复合生态经营系统、缓坡林牧复合生态系统经营、侵蚀沟水土保持林复合经营系统、陡坡面乔灌草复合经营系统、庭院经济复合经营系统类型与模式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西黄土丘陵沟壑区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类型 模式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沟域典型农林复合经营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蕊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5-128,共4页
分别在京郊房山蒲洼沟域、怀柔栗花沟沟域,采用林下复合栽培试验及林下复合养殖试验,进行了"林菌"、"林禽"两种典型农林复合经营技术的研发,形成京郊沟域农林复合经营技术体系,并分别进行了效益对比分析,对北京沟域经济及类似山区... 分别在京郊房山蒲洼沟域、怀柔栗花沟沟域,采用林下复合栽培试验及林下复合养殖试验,进行了"林菌"、"林禽"两种典型农林复合经营技术的研发,形成京郊沟域农林复合经营技术体系,并分别进行了效益对比分析,对北京沟域经济及类似山区生态经济发展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高山林下栽培毛木耳、香菇的适宜品种分别为毛木耳781、香菇L808,林菌复合经营的效益产出为16.5万~22.5万元/hm2;盛果期每1hm2果园养殖2490只家禽较为适宜,林禽复合经营的的效益产出平均为22.5万元/hm2,增收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技术体系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茶-鸡农业生态模型中的钾素循环
12
作者 韩文炎 《中国茶叶》 2003年第4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文昌市 胶-茶-鸡农业生态模型 热带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钾素循环 钾素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低适宜区域橡胶种植模式对蚂蚁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潇雨 卢志兴 +2 位作者 李巧 燕迪 陈又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72-1480,共9页
为了揭示中、低适宜区域橡胶种植地的生物多样性状况,及选择有益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种植模式,使用陷阱法于2015年9月和2016年8月调查了钝叶黄檀-玉米地(对照)、橡胶纯林(Ⅱ)、橡胶-茶树混农林(Ⅲ)、橡胶-咖啡混农林(Ⅳ)中地表层和树冠... 为了揭示中、低适宜区域橡胶种植地的生物多样性状况,及选择有益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种植模式,使用陷阱法于2015年9月和2016年8月调查了钝叶黄檀-玉米地(对照)、橡胶纯林(Ⅱ)、橡胶-茶树混农林(Ⅲ)、橡胶-咖啡混农林(Ⅳ)中地表层和树冠层蚂蚁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差异及指示物种,以研究不同类型种植模式间蚂蚁群落间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类型样地中,地表层蚂蚁中多度、物种丰富度、ACE值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大小排序为橡胶-茶树混农林>橡胶纯林>钝叶黄檀-玉米地>橡胶-咖啡混农林;树冠层蚂蚁群落多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大小排序为橡胶纯林>橡胶-茶树混农林>橡胶-咖啡混农林>钝叶黄檀-玉米地,物种丰富度和ACE值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地表层和树冠层蚂蚁群落结构样地类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橡胶-茶树混农林的蚂蚁群落结构与其余样地存在较高的相似性。4种类型样地中均存在1种指示物种,钝叶黄檀-玉米地为棒刺大头蚁(Pheidole spathifera),橡胶林为黑头酸臭蚁(Tapinoma melanocephalum),橡胶-茶树混农林为环纹大齿猛蚁(Odontomachus circulus),橡胶-咖啡混农林为缅甸细长蚁(Tetraponera birmana)。从本研究来看,橡胶-茶树混农林是当地橡胶复合农林系统中既具经济效益,又能较好保护蚂蚁多样性的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低适宜区域 复合农林生态系统 橡胶林 蚂蚁 物种多样性 群落结构 指示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生长及产量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4
14
作者 周林 王汉杰 朱红伟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3年第2期76-82,共7页
利用改进的荷兰 Wageningen农业大学的产量生态学模式 SUCROS,模拟了气候变暖引起的温度升高和降水量变化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黄淮海平原中、北部地区 ,由于自然降水远小于小麦生育期的生理需水量 ,无... 利用改进的荷兰 Wageningen农业大学的产量生态学模式 SUCROS,模拟了气候变暖引起的温度升高和降水量变化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黄淮海平原中、北部地区 ,由于自然降水远小于小麦生育期的生理需水量 ,无灌溉条件下小麦生长相当困难 ;黄淮海平原南部地区 ,气温升高加快了冬小麦的生长发育速率 ,缩短了生育历程 ,在无土壤水分亏缺的理想状态下 ,适度升温有利于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提高 ;但在土壤水分亏缺时 ,温度升高 ,虽改善了冬小麦越冬条件 ,使其叶面积指数增高 ,CO2同化能力增强 ,但高温加大了土壤蒸发 ,使小麦生长中、后期水分亏缺加重 ,小麦绿叶同化能力降低 ,最终使产量下降。当气候变暖伴随降水量增大时 ,这一现象有所缓解。若气候变暖伴随降水减少 ,则产量下降加剧。模拟显示 ,流行于该区的农田林网可有效地改善农田小气候 ,提高小麦的水分利用率和干物质生长量。在气候变暖的严峻形势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冬小麦 生长发育 产量 生态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黄淮海平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林业发展历程及其管理思想综述 被引量:4
15
作者 谷瑶 朱永杰 姜微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期137-141,160,共6页
美国林业历经了10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森林管理经验。本文概括地总结了美国林业从森林原始利用阶段到林业可持续阶段的发展历程,详述了在环保运动推动下国有林多用途管理模式的提出及推广,以及环保法涉及的各种动物保护法律法规要... 美国林业历经了10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森林管理经验。本文概括地总结了美国林业从森林原始利用阶段到林业可持续阶段的发展历程,详述了在环保运动推动下国有林多用途管理模式的提出及推广,以及环保法涉及的各种动物保护法律法规要求森林经营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并且概述了生态系统管理理念的界定及其在美国森林经营中的广泛应用,最后总结了美国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农林复合模式的重要性。本文旨在指出美国森林管理模式立足于为林农服务,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用途林业管理 可持续发展 动物保护 环保运动 生态系统管理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模式 林业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versity of plant species in arecanut agroforests of south Meghalaya,north-east India
16
作者 H.Tynsong B.K.Tiwari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81-286,396,共7页
In south Meghalaya, farmers maintain a variety of economically important plant species in arecanut agroforestry systems. We investigated plant species composition of arecanut agroforests of south Meghalaya and encount... In south Meghalaya, farmers maintain a variety of economically important plant species in arecanut agroforestry systems. We investigated plant species composition of arecanut agroforests of south Meghalaya and encountered 160 plants, which included 83 tree species, 22 shrub species, 41 herb species and 14 climber species. The study reveals that arecanut agroforests provide cash income, medicine, timber, fuelwood and edibles for household consumption as well as for sale. We conclude that these agroforestry systems serve as home for many economically important plant species, harbour rich biodiversity and mimic the natural forests both in structural composition as well as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fun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oforests ARECANUT DIVERSITY South Meghalaya War Khas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