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7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邯郸市城-乡复合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战略初探
1
作者 李维炯 王建华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0年第2期7-10,共4页
本文根据邯郸市城—乡复合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及存在问题,以生态系统理论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提出了“四环”发展战略,以促进城郊农业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农业生态 经济系统 邯郸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生态—经济”复合系统视角下发展区域新质生产力的多元路径探析
2
作者 马晓钰 张立栋 韩芳芳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5,共13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新兴质态的生产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明晰其驱动因素及发展路径是理论探索与实践推进的关键所在。采用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创新—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借助动态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 新质生产力作为新兴质态的生产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明晰其驱动因素及发展路径是理论探索与实践推进的关键所在。采用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创新—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借助动态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时空双维探索驱动区域新质生产力提升的多元路径。研究发现,各条件变量不单独构成高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条件,各要素匹配联动形成3条驱动高新质生产力的路径:“创新驱动—经济建设赋能型”“创新驱动—环境规制型”和“创新—生态—经济多元赋能型”;缺失“创新驱动—经济建设赋能”逻辑是导致非高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因素;实现高新质生产力的组态一致性系数均呈上升趋势,其组态覆盖案例具有区位差异;新质生产力的驱动路径存在多重轨迹演化现象,“创新驱动型”作为“主导轨迹”贯穿始终,“创新驱动—经济建设赋能型”“创新驱动—节能减排型”作为“混合轨迹”,同时或者交替地对高新质生产力的产生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创新—生态经济复合系统 动态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土保持的长汀县农业生态经济耦合系统演变过程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欢欢 魏宇航 +2 位作者 马理辉 王继军 骆汉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6-294,共9页
[目的]揭示水土流失治理下长汀县农业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耦合规律及演变过程,以期为进一步促进长汀县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1992—2022年长汀县统计年鉴及土地覆盖栅格数据,依据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构建了... [目的]揭示水土流失治理下长汀县农业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耦合规律及演变过程,以期为进一步促进长汀县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1992—2022年长汀县统计年鉴及土地覆盖栅格数据,依据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构建了该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度模型对长汀县农业生态经济耦合系统的演变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1) 1992—2022年长汀县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指数整体上均呈上升趋势;(2) 1992—2022年长汀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在10°~270°,系统从衰退耦合过渡到不协调耦合,再到协调耦合、不协调耦合,整个耦合状态演变呈S型曲线;(3) 1992—2022年长汀县农业生态经济耦合系统先后经历再生发展、极限发展、协调发展、极限发展的演变阶段。其中1992—2000年处于再生发展阶段,2001—2002年、2017—2022年处于极限发展阶段,2003—2016年处于协调发展阶段。[结论]根据耦合度发展趋势可以看出,通过优化农业生态和经济措施,系统可以突破不协调耦合朝着协调方向发展,甚至最终进入到良好或优越的协调发展演变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 农业生态经济耦合系统 耦合度模型 长汀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王秋杰 张福锁 蔡聪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8年第1期52-56,共5页
阐述了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概念及内涵,以开封沙地试区近年建设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实例,论证了农林牧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进而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统一的可行性及其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关键词 农林牧复合 生态经济系统 农业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农业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性探析
5
作者 徐柏琪 刘思奇 刘东烨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25期112-114,共3页
该文通过对吉林省农业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性进行分析,揭示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发现,农业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耦合关系和相互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对经济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而经济系统的发展也直接影... 该文通过对吉林省农业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性进行分析,揭示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发现,农业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耦合关系和相互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对经济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而经济系统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农业生态环境,可为吉林省农业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 经济系统 耦合性 分析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相互影响机制分析——以吉林省为例
6
作者 徐柏琪 张晓娇 +2 位作者 刘东烨 徐世坤 刘思奇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8期70-72,共3页
基于农业生态学、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理论,结合吉林省农业发展特点,对吉林省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行探究。综合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多元统计分析,构建了农业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相互作用的分析框架。揭示了在区域尺度... 基于农业生态学、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理论,结合吉林省农业发展特点,对吉林省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行探究。综合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多元统计分析,构建了农业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相互作用的分析框架。揭示了在区域尺度上,农业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相互作用机制的内在逻辑,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生态农业发展策略与环境保护措施,为政府制定科学的农业生态环境管理政策与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结果为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和区域经济可持续性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经济系统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农林生态复合区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水平时空差异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马新阳 吕杰 刘洪彬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17,共3页
本文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农业生态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动态客观计算权重的拉开档次法构建了农业生态经济评价模型,并对辽宁省东南部农林生态复合区的10个县(市)的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并利用固定效... 本文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农业生态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动态客观计算权重的拉开档次法构建了农业生态经济评价模型,并对辽宁省东南部农林生态复合区的10个县(市)的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及混合OLS模型,对各县农业生态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农业产值、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森林覆盖率、有效灌溉率对农业生态经济发展呈显著正相关影响,人口密度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影响,同时从农业经济、生态、资源等方面研究了各要素对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农林生态复合 指标体系 拉开档次法 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经济区农业生态系统土壤镉通量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汤奇峰 杨忠芳 +2 位作者 张本仁 金立新 刘爱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69-877,共9页
以四川成都经济区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金属Cd为对象,对其在土壤中的输入输出通量进行初步探索。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确定以大气干湿沉降、灌溉水、化肥为输入途径和农作物为输出途径进行研究。经过计算,经济区大气干湿沉降通量平均值为17.7... 以四川成都经济区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金属Cd为对象,对其在土壤中的输入输出通量进行初步探索。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确定以大气干湿沉降、灌溉水、化肥为输入途径和农作物为输出途径进行研究。经过计算,经济区大气干湿沉降通量平均值为17.76g/hm2·a,灌溉水和化肥通量明显较低,三者对土壤Cd污染的贡献率分别为86%、10%和4%。对于6个不同的地区,三者比例略有差别,大气干湿沉降所占比例最高达94%,最低也达到了77%。Cd通过农作物收割输出的量相对较小。土壤Cd年净增量主要受大气干湿沉降的制约,因此大气环境质量应是重点监控的对象。以耕作土体为研究介质,经估算,当前的Cd年平均通量可引起土壤Cd的质量分数升高0.006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量 Gd元素 农业生态系统 成都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学原理及生态经济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9
作者 张明如 翟明普 +1 位作者 尹昌君 王学勇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3年第4期66-71,77,共7页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是一种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对植被恢复和持续发挥土地生产力,具有极为重要的生态经济价值。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学原理及生态经济功能的一系列问题:解析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定义和基...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是一种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对植被恢复和持续发挥土地生产力,具有极为重要的生态经济价值。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学原理及生态经济功能的一系列问题:解析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归纳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构建的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功能,其中着重说明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结构组分选择的原则、依据和结构优化的标志,在生态过渡区构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可发挥双向生态缓冲功能。认为:今后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应以受干扰较轻的自然生态系统为参照模式,研究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组分间的生态关系,生物组分生态和谐机制,小尺度的空间异质性对局部生境植被恢复与构建的生态效应,并加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定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学原理 分生 植被恢复 土地生产力 生态经济价值 生态效应 生态经济系统 构建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理论的循环复合农业生态系统发展评价——以福建省福清星源循环农业产业示范基地为例 被引量:20
10
作者 钟珍梅 翁伯琦 +3 位作者 黄勤楼 黄秀声 陈钟佃 冯德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5755-5762,共8页
循环农业是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运作模式。对能值分析方法优化,使其更适合循环复合生态系统的应用上进行优化,并以福建省福清星源循环农业产业示范基地为例验证,评价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改进的... 循环农业是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运作模式。对能值分析方法优化,使其更适合循环复合生态系统的应用上进行优化,并以福建省福清星源循环农业产业示范基地为例验证,评价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改进的能值分析方法对循环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更科学,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指数比单纯的生猪养殖提高23.44%—33.86%,在4种组合的循环模式中以"生猪养殖-沼气工程-有机肥生产-种植业"循环复合生态系统整体效益最佳,其可持续发展指数最高,环境负载率最低,净能值产出率仅略低于"生猪养殖-沼气工程-种植业"复合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复合生态系统 能值分析 发展评价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协同进化 被引量:31
11
作者 马向东 孙金华 胡震云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6-571,共6页
在系统分析水资源约束下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基础上,以协同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复合系统的有序度模型和复合系统的协同进化模型,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论文对模型进行了相应分析,指出在不同情况下复合系... 在系统分析水资源约束下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基础上,以协同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复合系统的有序度模型和复合系统的协同进化模型,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论文对模型进行了相应分析,指出在不同情况下复合系统的协同进化分为3种情况:部分竞争替代、部分竞争共存、完全独立共存。以黑龙江垦区1986~2006年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建立了相应的协同进化模型并进行分析计算,结果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 水资源 生态环境 社会经济 复合系统 有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关系及协同发展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24
12
作者 陈锋正 刘新平 +1 位作者 吴大付 刘向晖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88-695,共8页
利用改进的DFSR(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3—2012年河南省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的统计数据,对河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关系及协同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2年,河南省农... 利用改进的DFSR(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3—2012年河南省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的统计数据,对河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关系及协同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2年,河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由"经济滞后型"转变为"环境滞后型",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度相对较高,协调度相对较低。为推进河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协同发展,需要大力实施农业资源集约发展战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生态农业发展战略和人口科学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耦合 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红壤丘陵茶区茶-杉复合系统生态经济效应探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董成森 肖润林 +1 位作者 彭晚霞 彭佩钦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98-202,共5页
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亚热带红壤丘陵区茶-杉复合茶园比单一茶园光照强度降低31.1%~50.1%,且园内气温、地表与土壤温度、茶树叶面温度及其高温危害产生的频率等均低于单一茶园,园内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分别高于单一茶园,茶树主要害虫天... 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亚热带红壤丘陵区茶-杉复合茶园比单一茶园光照强度降低31.1%~50.1%,且园内气温、地表与土壤温度、茶树叶面温度及其高温危害产生的频率等均低于单一茶园,园内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分别高于单一茶园,茶树主要害虫天敌种群数量比单一茶园多118.75%,而其害虫数量仅为单一茶园的45.4%,且茶叶产量提高,其品质亦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杉复合系统 生态经济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分析的深圳市三个小型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杨卓翔 高阳 +1 位作者 赵志强 李双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635-3644,共10页
应用能值分析方法,通过能值转换率,把深圳市3个农场生态经济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货币流和信息流转化为统一量纲———能值。在绘制能值系统概图和编制能值分析表的基础上,建立能值评价指标体系对3个系统的能值输入结构、生产效率、... 应用能值分析方法,通过能值转换率,把深圳市3个农场生态经济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货币流和信息流转化为统一量纲———能值。在绘制能值系统概图和编制能值分析表的基础上,建立能值评价指标体系对3个系统的能值输入结构、生产效率、环境负载和可持续发展状况等进行分析和比较。此外,比较经济指标与能值分析结果,并采用情景分析对农场未来发展做出预测。能值分析方法不仅考虑环境及其服务功能对经济生产的贡献,同时能值交换率和能值产出率把系统经济流入和产出纳入分析过程,结合环境和经济评价,可用于综合分析农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西丽果场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最高的农场,碧岭现代农业科技园次之,而山海农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最低。都市农场应该大比例利用可更新资源,努力发展农业生产,并且积极提升农业的技术含量。在此基础上,控制规模合理地发展旅游经济,走高科技农业生态旅游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能值分析 情景分析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理论的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投入产出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孙凡 杨松 +3 位作者 左首军 马生丽 赵靖明 张磊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5-141,共7页
应用Odum H T的能值理论方法,对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3年到2007年,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总投入能值呈稳定增长趋势,从2.07×1024sej增至4.71×1024sej,年均增长5.31%,但总投入的增长几乎... 应用Odum H T的能值理论方法,对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3年到2007年,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总投入能值呈稳定增长趋势,从2.07×1024sej增至4.71×1024sej,年均增长5.31%,但总投入的增长几乎全是辅助能值的贡献.对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产出进行分解比较后发现,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速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渔业、畜牧业、林业、种植业.为了促进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可更新资源的利用,增大农业的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力度,优化系统的投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 中国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投入 产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33
16
作者 黄磊 吴传清 文传浩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92,共10页
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是由环境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耦合而成的大型综合系统,每个子系统内部及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反馈机制共同维持着整个系统的运行与发展。对2005—2014年三峡库区26个区县的分析表明:三峡库... 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是由环境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耦合而成的大型综合系统,每个子系统内部及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反馈机制共同维持着整个系统的运行与发展。对2005—2014年三峡库区26个区县的分析表明: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并渐趋健康协调,但目前耦合协调层次仍处于较低水平;库首、库腹地区是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实现耦合协调发展的薄弱环节;未来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将会走向高水平协调阶段。应加快三峡库区产业结构绿色化、高级化、合理化进程,库首和库腹地区要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库尾地区则要"全面开花,整体优化",建立健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并重构基于流域发展的大三峡库区,以促进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实现高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复合生态系统 耦合协调发展 耦合度 耦合协调度 环境系统 经济系统 社会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村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李元 祖艳群 +1 位作者 胡先奇 邱世刚 《生态经济》 1994年第2期30-34,共5页
本文在研究生态村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目的和原则的基础上,从系统的结构、功能、效益三方面出发,建立了包括生态、经济、社会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关键词 生态经济系统 指标体系 生态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郊农业生物循环系统生态经济能值评估--以密云尖岩村为例 被引量:10
18
作者 周连第 胡艳霞 +1 位作者 王亚芝 雷庆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7346-7354,共9页
国内外学术界和决策者对于循环农业给予了相当关注,但关于循环农业研究,从产业经济角度进行定量分析目前仍处于相对匮乏状态。以京郊典型的尖岩村农业生物循环农业范式为案例,采用能值方法,以翔实的数据描述了从种植、养殖到食用菌生产... 国内外学术界和决策者对于循环农业给予了相当关注,但关于循环农业研究,从产业经济角度进行定量分析目前仍处于相对匮乏状态。以京郊典型的尖岩村农业生物循环农业范式为案例,采用能值方法,以翔实的数据描述了从种植、养殖到食用菌生产的各个阶段能量输入与输出,通过能值评估指标体系判断在整个循环产业链条中,各生产环节对环境经济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1)农业生物循环系统的能值投资率(2.57)较养殖(116.23)、食用菌子系统(158.73)低;环境负荷率(1.40)也较养殖子系统(7.24)、食用菌子系统(13)低,表明,该循环模式可减少对自然资源和外来经济投入的依赖,能够获得自身的资源补偿。(2)农业生物循环系统的净能值产出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较高,说明,该模式有较强的获利性,是较理想的产业系统,在北京郊区推广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物循环系统 生态经济 能值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价值流及价值链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汉芳 海江波 +1 位作者 季书琴 史俊通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94-197,共4页
界定了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价值流和价值链基本内涵,在充分体现农产品的自然属性、社会属件和经 济属性基础上对价值流进行了分类;与农业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相比较而言,价值链与食物链相互耦联、充分反 映农产品的使用价值大小和人类对农产... 界定了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价值流和价值链基本内涵,在充分体现农产品的自然属性、社会属件和经 济属性基础上对价值流进行了分类;与农业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相比较而言,价值链与食物链相互耦联、充分反 映农产品的使用价值大小和人类对农产品的开发利用程度、价值链条的无限性及能量流向不定性是价值链 的基本特征;自然、社会文化、经济政策等因素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价值流有着不同层次的影响,建立以政策、 科技、市场为一体的价值流对生态流的导向机制,有助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生态流与价值流的实质性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生态经济系统 价值流 价值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城市生态农业经济系统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马小凡 苏海华 +1 位作者 任建峰 郭平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51-555,共5页
用灰色系统的关联理论对白城市生态农业经济系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在综合因素中 ,农业人口和耕地面积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最大 ;农、林、牧、渔发展不平衡 ;农民个人投资力差 .从农业现代化水平指标与农业总产值的关联度分析 ,化肥... 用灰色系统的关联理论对白城市生态农业经济系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在综合因素中 ,农业人口和耕地面积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最大 ;农、林、牧、渔发展不平衡 ;农民个人投资力差 .从农业现代化水平指标与农业总产值的关联度分析 ,化肥施用量的贡献率最大 ;农用排灌动力机械、有效灌溉面积、配套机电井等指标因水平较低或利用不当 ,贡献率较小 .从各种农产品产量和农业总产值的关联度分析 ,玉米的贡献率最大 .结合白城市的实际情况 ,提出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城市 生态农业经济系统 灰色关联分析 灰色系统理论 农产品产量 农业总产值 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