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BTK抑制剂的化疗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套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1
作者 陈欢 柳喜洋 +3 位作者 常宇 陈子琪 李文琪 张蕾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31,共7页
目的:观察含BTK抑制剂的化疗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套细胞淋巴瘤(MCL)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复发难治MCL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临床特征,以及化疗方案对疗效、总生存(OS)率及无进展生存(PFS)率的影响。结果:患者中位年龄58(56... 目的:观察含BTK抑制剂的化疗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套细胞淋巴瘤(MCL)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复发难治MCL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临床特征,以及化疗方案对疗效、总生存(OS)率及无进展生存(PFS)率的影响。结果:患者中位年龄58(56-61)岁,男女比例约为2.9∶1,Ann Arbor分期Ⅲ-Ⅳ期患者占77.6%,结外受累部位>2占43.3%,骨髓受累占60.4%,胃肠道受累占24.6%,肝脾肿大占38.1%。中位随访时间30(2-103)个月,总有效率41.8%,3年PFS未达到,3、5年OS率分别为62.7%、53.8%。含BTK抑制剂方案治疗组总有效率56.9%,优于不含BTK抑制剂方案治疗组的3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两组PFS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2),而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典型与特殊型之间PF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O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Ki-67是复发难治MCL患者OS和PFS的影响因素。Ki-67、B症状、套细胞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评分、Ann Arbor分期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二线治疗方案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含BTK抑制剂方案治疗复发难治MCL有效率高,且可明显延长PFS,Ki-67、B症状、套细胞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评分、Ann Arbor分期为复发难治MCL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K抑制剂 复发难治套细胞淋巴瘤 生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达本胺联合DICE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生存分析
2
作者 武莉丽 史俐 +5 位作者 李炜静 刘玮 封云 殷少宁 何翠颖 刘丽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3-378,共6页
目的:观察西达本胺联合DICE方案(顺铂+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血液内科接受西达本胺联合DICE方... 目的:观察西达本胺联合DICE方案(顺铂+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血液内科接受西达本胺联合DICE方案治疗的31例R/R 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1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1例,中位年龄为55(27-71)岁。年龄<60岁患者21例,≥60岁患者10例。26例为难治患者,5例为复发患者。生发中心型(GCB)13例,非生发中心型(non-GCB)17例,1例患者Hans分型缺失。双表达(DEL)患者17例,非双表达(non-DEL)患者14例。治疗后完全缓解率为38.7%(12/31),总有效率为67.7%(21/31)。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为9.8个月(95%CI:4.048-15.552),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3.9个月(95%CI:9.294-18.50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GCB、DEL两个因素降低R/R DLBCL患者的疾病复发风险。主要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粒细胞缺乏、贫血、白细胞减少。结论:西达本胺联合DICE方案治疗R/R DLBCL疗效较好,治疗后需严密监测血液学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 弥漫大B细胞淋巴 双表达 西达本胺 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布替尼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姚宇宁 姜浩 +1 位作者 唐璐旻 娄晔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4-788,共5页
目的:研究伊布替尼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DLBCL)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在大庆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RRDLBCL患者101例,其中45例患者给予伊布替尼单药治疗,36例患者给予伊布替尼+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治疗... 目的:研究伊布替尼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DLBCL)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在大庆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RRDLBCL患者101例,其中45例患者给予伊布替尼单药治疗,36例患者给予伊布替尼+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治疗,20例患者给予伊布替尼+来那度胺治疗,并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中位疗程4(2-9)个。伊布替尼单药治疗组疾病控制率(DCR)为46.67%,客观缓解率(ORR)为26.67%;伊布替尼+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治疗组DCR为69.44%,ORR为44.44%;伊布替尼+来那度胺治疗组DCR为60.00%,ORR为35.00%;伊布替尼+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治疗组DCR及ORR均显著性高于伊布替尼单药治疗组(P<0.05);伊布替尼+来那度胺治疗组与伊布替尼单药治疗组DCR及OR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5(5-3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21.0(15.8-26.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4.0(12.1-15.9)个月。伊布替尼单药治疗组中位OS及PFS分别为15.0(12.1-17.9)及12.0(11.0-13.0)个月;伊布替尼+来那度胺治疗组中位OS及PFS分别为22.0(13.3-30.7)及16.0(14.1-19.7)个月;伊布替尼+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治疗组中位OS及PFS分别为23.0(19.7-26.3)及17.0(14.8-19.1)个月;伊布替尼+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治疗组中位OS及PFS均显著性高于伊布替尼单药治疗组(P<0.05);伊布替尼+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治疗组与伊布替尼+来那度胺治疗组中位OS及PFS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有中性粒细胞减少(14例,13.86%),血小板减少(16例,15.84%),白细胞减少(13例,12.87%);非血液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33例,32.67%),乏力(44例,43.56%)。结论:伊布替尼治疗RRDLBCL具有一定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 伊布替尼 临床效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布替尼联合维奈托克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满 黄琰 +4 位作者 朱璐遥 张灵秀 字友梅 王秀峰 张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14-1419,共6页
目的:探讨伊布替尼联合维奈托克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及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62例R/R 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伊布替尼联合维奈托克治疗... 目的:探讨伊布替尼联合维奈托克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及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62例R/R 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伊布替尼联合维奈托克治疗,评估临床疗效及药物安全性,观察患者的临床特征对化疗近期疗效、总生存期(OS)的影响。结果:62例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48.39%。病变部位在结外、NCCN-IPI中高危/高危、IPI中高危/高危、进展或复发时间<12个月是影响R/R DLBCL患者化疗近期疗效的危险因素(均P<0.05)。最常见的毒副作用为中性粒细胞减少(75.19%),其中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高达52.71%。62例患者1年和2年OS率分别为48.51%和31.56%,中位OS时间为12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化疗后客观缓解[HR=0.080(95%CI:0.028-0.235)]是R/R DLBCL患者OS的保护性因素,NCCN-IPI中高危/高危[HR=4.828(95%CI:1.546-15.080)]是影响R/R 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伊布替尼联合维奈托克可作为R/R DLBCL的有效治疗方案,NCCNIPI可作为预后的评价指标,化疗后客观缓解能使患者获得更好的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布替尼 维奈托克 复发 弥漫大B细胞淋巴 NCCN-IP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9 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及青少年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毓 薛玉娟 +4 位作者 左英熹 贾月萍 陆爱东 曾慧敏 张乐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83-588,共6页
目的探讨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对于儿童及青少年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3月接受CD19 CAR-T治疗的<25岁难治/复发B-ALL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该疗法的疗效及... 目的探讨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对于儿童及青少年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3月接受CD19 CAR-T治疗的<25岁难治/复发B-ALL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该疗法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共纳入64例难治/复发B-ALL患者,男35例、女29例,中位年龄8.5(1.0~17.0)岁。CD 19 CAR-T回输后1个月进行短期疗效评估,64例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CR)/完全缓解兼部分血细胞计数缓解(CRi),其中有62例患者达骨髓微小残留病灶(MRD)阴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及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发生率分别为78.1%及23.4%。共22例患者复发,中位复发时间10.1个月,4年总生存(OS)率为(66.0±6.0)%,4年无白血病生存(LFS)率为(63.0±6.0)%。长期随访结果显示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的LFS和OS率均优于未桥接移植患者(4年LFS率:81.8%±6.2%对24.0%±9.8%,4年OS率:81.4%±5.9%对44.4%±11.2%;均P<0.01)。结论CD 19 CAR-T可有效治疗难治/复发B-ALL,输注后桥接allo-HSCT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 CD 19 复发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替佐米联合阿霉素及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15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永清 石炳毅 +4 位作者 陈协群 夏永寿 叶丽萍 刘丽辉 施兵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092-1094,共3页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合阿霉素、地塞米松组成的PAD(bortezomib、doxorubicin and dexamethasone)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PAD方案治疗15例复发、难治性MCL,分析其疗效及影...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合阿霉素、地塞米松组成的PAD(bortezomib、doxorubicin and dexamethasone)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PAD方案治疗15例复发、难治性MCL,分析其疗效及影响因素,同时观察不良反应。PAD方案治疗4~6个疗程:硼替佐米(1.3 mg/m^2,d1、4、8、11,快速静脉注射)、阿霉素(10mg/d,d4~6,静脉注射)和地塞米松(40mg/d,d4~6,口服,每21天为1个疗程)。结果:80%(12/15)患者达PR及PR以上疗效,其中CR26.7%(4/15,均经PET-CT证实),PR 53.3%(8/15)。无病进展时间(PFS)13.5(3.5~25.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OS)35.6(6.3~42.8)个月。PAD方案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Ⅲ~Ⅳ级血小板减少(33.3%),Ⅱ级乏力(26.7%),Ⅱ级周围神经炎(13.3%),带状疱疹病毒感染(20.0%)。结论:PAD方案可有效提高难治性MCL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多轻微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替佐米 细胞淋巴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靶点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于海搏 张天宇 +7 位作者 李新 张佳佳 申曼 詹晓凯 汤然 范斯斌 赵凤仪 黄仲夏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85-994,共10页
背景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免疫疗法已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取得较好的疗效,最常见的靶点为B细胞成熟抗原(BCMA)。单靶点CAR-T细胞免疫疗法的缺点是会导致疾病抵抗和复发,可能与抗原逃逸有关。为此,改进开发了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复... 背景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免疫疗法已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取得较好的疗效,最常见的靶点为B细胞成熟抗原(BCMA)。单靶点CAR-T细胞免疫疗法的缺点是会导致疾病抵抗和复发,可能与抗原逃逸有关。为此,改进开发了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RMM),此方面尚缺乏系统的临床分析。目的对RRMM患者应用双靶点CAR-T细胞免疫疗法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7个数据库中有关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RRMM的单组率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02-06。由2名研究人员使用自制的数据表单来提取收集数据,并采用非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评价指标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 Studio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200例既往接受过多线治疗的RRMM患者。双靶点CAR-T细胞疗法根据不同靶点可分为4类:BCMA+CD19、BCMA+CD38,BCMA+跨膜剂与钙调节亲环素配体的相互作用者(TACI)、BCMA+人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家族成员7(CS1),其中BCMA+CD19靶点的研究较多。根据输注形式不同CAR-T细胞疗法可分为4类:双特异性CAR-T细胞、联合或序贯输注两种不同CAR-T细胞、双顺反子结构、共转导。Meta分析显示,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RRMM的总缓解率(ORR)为90.0%(95%CI=0.849~0.943),完全缓解率(CRR)为54.6%(95%CI=0.416~0.673),微小残留病(MRD)阴性率为75.6%(95%CI=0.489~0.952),髓外病变(EMD)总缓解率为55.1%(95%CI=0.234~0.851),最后一次随访时的复发率为29.7%(95%CI=0.141~0.454),最后一次随访时的生存率为75.6%(95%CI=0.554~0.915),3~4级细胞释放因子综合征(CRS)发生率为16.4%(95%CI=0.094~0.245),神经毒性(ICANS)发生率为4.0%(95%CI=0~0.120)。敏感性分析提示结果稳定。Egger's检验结果显示,ORR(P=0.03)及EMD总缓解率(P=0.02)提示存在一定的偏倚风险;CRR(P=0.53)、MRD阴性率(P=0.79)、最后一次随访时的复发率(P=0.71)、生存率(P=0.98)、3~4级CRS发生率(P=0.90)、ICANS发生率(P=0.30)提示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双靶点CAR-T细胞免疫治疗RRMM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未来需要多中心、大样本、更长随访期的研究来进一步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复发多发性骨髓 双靶点CAR-T细胞免疫疗法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9/CD22 CAR-T细胞治疗MLL基因重排阳性难治/复发儿童急性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析
8
作者 杨柳 苏萌 +5 位作者 张婧 安康 蔡娇阳 钱娟 汤燕静 李本尚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88-894,共7页
目的 分析双靶点CD19/CD22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混合谱系白血病基因重排(MLL-r)阳性难治/复发急性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R/R B-ALL)患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接受双靶点CD19/CD22 CAR-T治疗的M... 目的 分析双靶点CD19/CD22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混合谱系白血病基因重排(MLL-r)阳性难治/复发急性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R/R B-ALL)患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接受双靶点CD19/CD22 CAR-T治疗的MLL-r阳性R/R B-ALL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37例MLL-r阳性R/R B-ALL患儿,男24例、女13例,诊断时中位年龄1.2(0.5~2.6)岁,其中17例(45.9%)为婴儿白血病。CAR-T细胞输注后中位时间9(7~13)天,37例患儿的完全缓解率达100%。中位随访时间28.2(11.3~30.9)个月,3年总体生存(OS)率为67.6%(95%CI:52.5%~82.7%),3年无事件生存率为59.5%(95%CI:43.6%~75.4%)。75.7%(28/37)的患者在CAR-T细胞治疗后接受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距离CAR-T细胞输注的中位时间为83(61~92)天。接受巩固性移植与未接受患儿的2年OS分别为75.0%(95%CI:58.9~91.1%)与44.4%(95%CI:11.9%~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35.1%(13/37)的患儿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156(86~202)天,其中4例为CD19、CD22双阳性复发,2例CD19、CD22双阴性复发,4例单纯CD19阴性复发,1例淋系向髓系转化,另2例不明确。97.3%(36/37)患儿发生了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11例(29.7%)达到了3~4级,5例(13.5%)患儿出现了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无CAR-T细胞治疗合并症导致的死亡。结论 CD19/CD22 CAR-T细胞治疗可有效诱导MLL-r阳性儿童R/R B-ALL获得快速缓解,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MLL基因重排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复发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K抑制剂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9
作者 徐思诗 叶佩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363-2368,共6页
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种少见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兼有惰性淋巴瘤和侵袭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近十几年,针对MCL开发了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其中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在MCL患者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通过结合布鲁顿酪氨... 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种少见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兼有惰性淋巴瘤和侵袭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近十几年,针对MCL开发了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其中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在MCL患者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通过结合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蛋白,BTKi能够阻止B细胞的生长,进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目前全球上市了5种BTKi用于治疗MCL:第一代伊布替尼(ibrutinib)和第二代阿卡替尼(acalabrutinib)、泽布替尼(zanubrutinib)、奥布替尼(orelabrutinib)以及非共价BTKi吡托替尼(pirtobrutinib)。该文综述了BTKi治疗MCL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为临床治疗MCL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K抑制剂 复发 细胞淋巴 靶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向茜茜 刘耀 +9 位作者 高力 李佳丽 孔佩艳 刘红 高蕾 张诚 文钦 彭贤贵 孙爱华 张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010-2016,共7页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复发、难治性的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治疗疗效,并探讨临床预后因素。方法对本中心2000-2013年所有复发、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9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至少12个月。按治疗方法分为自体造血干...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复发、难治性的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治疗疗效,并探讨临床预后因素。方法对本中心2000-2013年所有复发、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9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至少12个月。按治疗方法分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组(n=52)和未移植继续放化疗组(n=45)。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Kaplan-Meier法行生存分析,COX逐步回归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移植组出现Ⅳ级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移植组(P<0.05),其余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随访56(12~158)个月,移植组死亡6例,病死率11.5%,3年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78.6±6.20)%,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85.9±5.5)%;未移植组死亡21例,病死率46.6%,3年PFS为(43.1±7.60)%,OS为(54.1±8.1)%。移植组3年OS及PFS均明显优于未移植组(P<0.05)。移植前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检查,PET阴性评判为CR的患者,其PFS明显优于PET阳性的患者(P=0.021),而对于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未采用ASCT、LDH值高于正常、有骨髓侵犯是影响PFS的危险因素;而未采用ASCT、LDH值高于正常、国际预后评分≥3以及有骨髓侵犯是影响OS的危险因素。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治疗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肯定,其安全性较好,在我国可作为复发、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复发 霍奇金淋巴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3例难治/复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邹丹丹 郭搏 +2 位作者 尹澎 田野 朱宏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0-125,共6页
目的:分析难治/复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efractory/relapse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并探讨其疗效和主要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1 043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目的:分析难治/复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efractory/relapse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并探讨其疗效和主要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1 043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153例难治/复发性淋巴瘤临床资料进行深入分析,以确定相关因素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治疗方法包括单纯化疗及化放疗,一线化疗方案为CHOP及R-CHOP方案,二线方案为ICE、HyperCVAD、EPOCH等。153例患者中位年龄50岁,男女比例1.59:1。结果:153例患者中未治疗4例,149例接受治疗的患者中6例(4.03%)获得完全缓解(completeremission,CR),18例(12.08%)获得部分缓解(PR),总缓解率16.1%。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血清LDH值、IPI评分、大包块、结外侵犯、骨髓浸润及二线方案的选择对生存率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复发性DLBCL发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血清LDH值、IPI评分、大包块、病变范围是影响难治/复发性DLBCL预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淋巴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肿瘤预处理方案用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雪良 吴亚妹 +8 位作者 曹永彬 李晓红 徐丽昕 刘周阳 刘蓓 闫蓓 李松威 达万明 吴晓雄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43-1747,共5页
目的:观察清肿瘤预处理方案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接受本预处理方案的16例难治/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临床资料,评估预处理相关毒性、植入情况、感... 目的:观察清肿瘤预处理方案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接受本预处理方案的16例难治/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临床资料,评估预处理相关毒性、植入情况、感染发生情况及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未发现预处理相关脏器衰竭及死亡事件;1例患者植入不良,植入率为93.7%;严重感染发生率为31.2%。中位随访20.5(1-30)个月,3例死亡,其中2例为复发相关死亡。2年总生存率为80.2%,2年无病生存率为74.5%,2年复发率为20.6%。结论:清肿瘤化疗方案联合减低剂量预处理方案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初步结果为安全有效,对降低移植后复发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预处理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复发非霍奇金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靶向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丽燕 付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81-585,共5页
淋巴瘤为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异质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 淋巴瘤为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异质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为一类异质性明显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也是最常见的NHL亚型。标准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治疗可显著提高60%以上患者的生存期,然而仍有约30%~40%患者出现疾病复发或难治,预后较差,如何延长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的生存期并改善其预后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随着疾病基因表达谱、耐药分子机制等的不断深入研究,化疗新方案及新药不断探索,为个体化精准治疗复发难治性DLBCL带来新希望。本文拟对新近的靶向药物在复发难治性DLBCL中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复发 靶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挽救性治疗复发难治淋巴瘤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尹玥 邱志祥 +10 位作者 李渊 许蔚林 孙玉华 刘微 王文生 王茫桔 王莉红 董玉君 欧晋平 岑溪南 任汉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18-425,共8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挽救性治疗复发难治淋巴瘤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与安全性。方法:2004年3月至2015年2月应用allo-HSCT挽救性治疗复发难治淋巴瘤31例,采用的预处理方案包括以BEAM为基础的预处理(12例)、以改良...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挽救性治疗复发难治淋巴瘤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与安全性。方法:2004年3月至2015年2月应用allo-HSCT挽救性治疗复发难治淋巴瘤31例,采用的预处理方案包括以BEAM为基础的预处理(12例)、以改良的Bu/Cy为基础的预处理(11例)、以Cy/TBI为基础的预处理(6例)及Bu/Cy预处理(1例)。对GVHD预防采用在CsA联合短程MTX的经典方案基础上加用MMF。输注的HSC包括全相合亲缘供者HSC(11例)、半相合亲缘供者HSC(13例)及非亲缘相合供者HSC(6例)。输注骨髓联合外周血HSC的21例,仅输注外周血HSC的9例。31例中男18例,女13例,中位年龄31(13-52)岁。其中霍奇金淋巴瘤(HL)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27例。移植前全部病例处于疾病未缓解或进展状态。结果:经allo-HSCT后27例患者获得造血重建,白细胞(WBC)植活中位时间12(10-20)d,血小板(Plt)植活中位时间13(9-34)d。Ⅱ-Ⅳ度急性GVHD(aGVHD)9例,慢性GVHD(cGVHD)3例。移植后未缓解5例,缓解后再复发6例。至2015年9月,中位随访时间11.5(0-141)月,存活15例,2年总生存率46.1%±9.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5),移植前疾病状态(P<0.05)和移植后是否缓解(P<0.01)是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疾病状态(P<0.05)和年龄(P<0.05)是allo-HSCT治疗难治复发淋巴瘤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allo-HSCT治疗复发难治淋巴瘤安全有效,可以作为挽救性治疗的关键措施广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淋巴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挽救性 长期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薛松 刘夫红 +3 位作者 张永平 李婷婷 刘圆圆 王静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73-1978,共6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9月至2018年9月在航天中心医院血液科接受allo-HSCT治疗的6例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移植并...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9月至2018年9月在航天中心医院血液科接受allo-HSCT治疗的6例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移植并发症和无病生存等情况。结果:6例患者均能耐受预处理方案,均获造血重建,随访至2018年12月,中位随访11.5(1-51)个月,2例发生急性GVHD,5例发生慢性GVHD。6例中死亡1例(病毒性肺炎),其余5例患者无病生存,最长无病生存时间已达51个月。结论:allo-HSCT治疗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安全有效,对于原发耐药患者可作为挽救性治疗技术,预处理方案的优化可能会使allo-HSCT取得更佳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 外周T细胞淋巴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MA 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长期疗效和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喻敏 孔繁聪 +2 位作者 周玉兰 齐凌 李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42-347,共6页
目的:评价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 cell maturation antigen,BCMA)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 cell,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R/R MM)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 目的:评价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 cell maturation antigen,BCMA)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 cell,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R/R MM)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3年7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BCMA CAR-T细胞治疗20例R/R MM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日期截至2023年12月31日。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和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并统计相关不良反应。结果:20例R/R MM患者,既往中位治疗线数为3(2~6)线,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75%,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为50%;中位随访时间29个月,中位PFS为26个月。10例CR的患者中,5例在末次随访时仍处于缓解状态,缓解持续时间最短为6个月,最长48个月。亚组分析中,髓外浸润、17p缺失遗传学异常和肿瘤高负荷患者PFS显著更差(P<0.05)。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是CAR-T细胞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3~4级CRS的发生率为35%;远期不良反应少,未发生CAR-T细胞治疗相关死亡。结论:BCMA CAR-T细胞是当前R/R MM治疗的有效方案,不良反应可控。髓外浸润和肿瘤高负荷的患者治疗有效,但持久反应欠佳,如何进一步巩固和维持患者的疗效,值得进一步设计前瞻性的临床研究并探究其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 复发/ 多发性骨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冬酰胺合成酶在复发/难治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7
作者 吴少杰 李余发 王玉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5-469,共5页
目的探讨天冬酰胺合成酶在复发/难治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的意义。方法收集我科从2013年1月~2016年1月经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确诊的10例经其他方案化疗失败的复发/难治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评估其疗效,利用支链DNA液相... 目的探讨天冬酰胺合成酶在复发/难治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的意义。方法收集我科从2013年1月~2016年1月经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确诊的10例经其他方案化疗失败的复发/难治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评估其疗效,利用支链DNA液相芯片技术检测复发/难治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组织及慢性鼻炎组织中天冬酰胺合成酶表达量。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天冬酰胺合成酶表达量与组织病理学和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10例复发/难治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6例因疾病进展而死亡;研究发现复发/难治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组织与非肿瘤组织中天冬酰胺合成酶m RNA表达存在差异(P<0.05)。天冬酰胺合成酶表达量与国际预后指数相关(P=0.023);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表达天冬酰胺合成酶的患者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短。结论研究表明低表达天冬酰胺合成酶的复发/难治的结外淋巴瘤更适合以门冬酰胺酶为基础的方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的结外NK/T细胞淋巴 天冬酰胺合成酶表达量 门冬酰胺酶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EPOCH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难治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静 顾岩 +2 位作者 吴雪 高冲 陈宝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12-1918,共7页
目的:分析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EPOCH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的疗效,并探讨难治复发患者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012年12月-2018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科收治的72例初治DLBCL患者的... 目的:分析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EPOCH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的疗效,并探讨难治复发患者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012年12月-2018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科收治的72例初治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DLBCL患者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EPOCH方案化疗的缓解率。同时进行生存分析,探讨影响难治复发的高危因素。结果:72例患者中,45例获得CR,11例获得PR,总缓解率77.78%,其中难治复发患者25例,复发率34.2%。单因素分析显示,B症状、低Hb水平、高NLR、低LMR、高β2-MG、高ESR、高hs-CRP、高LDH、低ALB、低HDL与难治复发DLBCL明显相关。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B症状、Hb、β2-MG、ESR、hs-CRP与DLBCL难治复发具有明显相关性。生存分析表明,难治复发组的OS明显低于反应组。另外,B症状、贫血、低LMR、高β2-MG、高hs-CRP、高LDH、低ALB及低HDL患者的OS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EPOCH方案治疗DLBCL的缓解率较高,但仍有约1/3的患者难治复发。B症状、低Hb、高β2-MG、高ESR、高hs-CRP是导致DLBCL难治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复发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长期疗效 被引量:4
19
作者 付珊 胡永仙 黄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7-174,共8页
目的:评价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长期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髓移植中心应用CAR-T细胞治疗的27例复发/难治B-NHL患者的资料,随访日期截至2022年... 目的:评价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长期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髓移植中心应用CAR-T细胞治疗的27例复发/难治B-NHL患者的资料,随访日期截至2022年2月1日。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患者总存活率和无进展存活率,并统计相关不良反应。结果:27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2(1,56)个月,CAR-T细胞治疗总反应率为85.2%(23/27),完全缓解率为63.0%(17/27),部分缓解率为22.2%(6/27)。患者3年总存活率为(50.0±10.1)%,无进展存活率为(44.4±9.6)%。CAR-T细胞治疗后获完全缓解患者的总存活率和无进展存活率均优于未获完全缓解患者[总存活率分别为(66.9±12.7)%和(20.0±12.6)%,P=0.01;无进展存活率分别为(64.7±11.6)%和(10.0±9.5)%,P<0.01]。CD19单靶点和CD19/CD22双靶点的CAR-T细胞治疗患者总存活率和无进展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92.6%(25/27)的患者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88.9%(24/27)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Ⅲ~Ⅳ级骨髓抑制;其他不良反应包括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乙型肝炎病毒激活以及肺部或胃肠道感染等。未观察到远期不良反应发生。结论:CAR-T细胞治疗是复发/难治B-NHL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可控。CAR-T细胞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及随访至1年时处于存活状态的患者可能有更好的长期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复发/ 长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患者自体干细胞移植后巩固化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俞杨 樊星 +2 位作者 王苓 唐暐 胡炯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61-764,共4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大剂量化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uto-HSCT)是部分复发/难治淋巴瘤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其再次复发率仍较高。因此我院血液科骨髓移植病区尝试对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后高危复... 背景与目的:目前,大剂量化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uto-HSCT)是部分复发/难治淋巴瘤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其再次复发率仍较高。因此我院血液科骨髓移植病区尝试对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后高危复发的难治性患者进行巩固化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接受auto-HSCT治疗的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auto-HSCT治疗后给予巩固化疗的19例患者作为治疗组,与仅接受auto-HSCT治疗的19例进行对照(对照组)。巩固化疗方案为Mini-BEAM或减低剂量CBV,每次化疗间隔2~3个月,共2个疗程。以auto-HSCT为随访起点,比较2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7.2和7.5个月。意向性分析显示2组中位PFS分别为24.7和7.8个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29)。OS呈现一定差异的趋势(P=0.055)。完成治疗分析显示2组中位PFS分别为24.7和5.2个月,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对高危恶性淋巴瘤患者,在自体移植基础上进一步予以巩固化疗,可延迟疾病复发、降低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复发 自体干细胞移植 巩固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