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肿瘤因子、炎症状态探究紫杉醇白蛋白辅助铂类化疗治疗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3
1
作者 周英 王立群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70,共7页
目的:基于肿瘤因子、炎症状态探究紫杉醇白蛋白辅助铂类化疗治疗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100例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采用紫杉醇辅助奈达... 目的:基于肿瘤因子、炎症状态探究紫杉醇白蛋白辅助铂类化疗治疗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100例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采用紫杉醇辅助奈达铂方案治疗,研究组50例,采用紫杉醇白蛋白辅助奈达铂方案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肿瘤因子、炎症因子、复发转移相关指标、生存质量、功能状态、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缓解率(72.00%)高于对照组(48.00%)(P<0.05);研究组治疗1个周期、3个周期后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糖链抗原724(CA724)、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微小RNA-367(mi R-367)、微小RNA-383(miR-383)水平、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QOL)、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恶心/呕吐、腹泻、疲倦、白细胞减少、过敏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低于对照组(32.00%)(P<0.05)。结论:紫杉醇白蛋白辅助奈达铂在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治疗中疗效可靠,能进一步下调肿瘤因子水平,缓解炎症状态,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转移性宫颈癌 紫杉醇白蛋白 奈达铂 肿瘤因子 炎症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减阳和汤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患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本珊 王瑞丽 布占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6-209,共4页
目的探究加减阳和汤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晚期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替雷利珠单抗20... 目的探究加减阳和汤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晚期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替雷利珠单抗200 mg+紫杉醇135 mg/m^(2)d1联合顺铂30 mg/m^(2)d2~d4化疗方案,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加减阳和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血清肿瘤标志物和水平、T细胞亚群指标、并发症、生存率。结果按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 1.1)评价标准,两组治疗后均获得临床疗效。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经治疗,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阴道流血、腰酸膝冷、神疲乏力、少腹坠胀疼痛、面色萎黄等中医症状评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中医症状评分较低(P<0.05)。经治疗,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 153,CA153)、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鳞状上皮细胞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水平较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CD_(8)^(+)♂、CD_(4)^(+)♂及CD_(4)^(+)♂/CD_(8)^(+)♂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CD_(8)^(+)♂、CD_(4)^(+)♂及CD_(4)^(+)♂/CD_(8)^(+)♂较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70.00%(21/30),试验组PFS率为96.67%(29/30),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PFS率较高(P<0.05)。结论加减阳和汤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提高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下调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减阳和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复发转移性宫颈癌 血清CA153、CA125 血清S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术后复发转移性食管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吕会来 张丽 +3 位作者 温士旺 李勇 张月峰 田子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3781-3783,共3页
目的:观察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术后复发转移性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76例术后复发转移性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化疗,对照组给予氟尿嘧啶/左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 目的:观察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术后复发转移性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76例术后复发转移性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化疗,对照组给予氟尿嘧啶/左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方案。两方案每3周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后行CT检查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最多化疗6个周期。结果:全部7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有效率、临床获益率和中位生存期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严重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静脉炎的发生率方面比对照组低,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神经毒性、转氨酶异常及其他化疗反应的发生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术后复发转移性食管癌的有效率和中位生存时间与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方案相当,化疗周期短、部分毒副反应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替曲塞 奥沙利铂 复发转移性食管癌 化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尿嘧啶持续输注联合亚叶酸钙、奥沙利铂治疗晚期复发转移性胃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桂生 黄海欣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78-379,共2页
关键词 晚期复发转移性胃癌 疗效 胃肿瘤 亚叶酸钙 氟尿嘧啶 奥沙利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维司群500mg治疗激素受体阳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宋国红 邸立军 +6 位作者 邵彬 张如艳 冉然 王环 雷雯 宛凤玲 李惠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57-960,共4页
对于激素受体阳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如果疾病进展较缓慢,无内脏转移危象,内分泌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手段。氟维司群是一种新型的选择性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下调剂,它能高亲和力地结合、阻断并下调ER,发挥了完全的抗... 对于激素受体阳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如果疾病进展较缓慢,无内脏转移危象,内分泌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手段。氟维司群是一种新型的选择性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下调剂,它能高亲和力地结合、阻断并下调ER,发挥了完全的抗雌激素作用。氟维司群的疗效具有剂量依赖效应,CONFIRM研究证实,对既往内分泌治疗后进展的绝经期乳腺癌患者采用氟维司群500mg与250mg治疗,二者相比,500mg在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方面均都有显著优势。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500mg氟维司群在中国ER阳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对可能的影响因素做相关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转移性乳腺癌 氟维司群 激素受体阳 无进展生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T-11联合5-FU/FA治疗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18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欣爱 樊青霞 +1 位作者 王瑞林 王留兴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25-326,共2页
2001年9月至2003年4月,作者采用CPT-11联合5-FU/FA方案治疗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18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CPT-11 5-FU/FA 治疗 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 临床资料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转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共识 被引量:46
7
作者 林岩松 张彬 +31 位作者 梁智勇 牛丽娟 何霞云 陈立波 丁勇 关海霞 高再荣 侯晓荣 李雪娜 李小毅 李玉军 李玉明 罗渝昆 马庆杰 孙文海 王任飞 张波 安锐 樊友本 郭晔 郭朱明 黄钢 黄慧强 黄韬 蒋宁一 匡安仁 李方 李思进 李亚明 谭建 邢小平 赵家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81-496,共16页
1前言 甲状腺癌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逐年上升,根据2014年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及预后项目(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 Program,SEER)数据,其发病率为12.90/10万,肿瘤相关死亡率为0.50/10万,5年总生存率为97... 1前言 甲状腺癌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逐年上升,根据2014年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及预后项目(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 Program,SEER)数据,其发病率为12.90/10万,肿瘤相关死亡率为0.50/10万,5年总生存率为97.80%,其中病灶局限于甲状腺内的患者5年生存率达99.90%,而伴有远处转移的患者则降至54.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复发转移性 EPIDEMIOLOGY 诊治 5年生存率 世界范围 流行病学 总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穿刺活检的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源性异种移植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8
作者 马晗 王英 +3 位作者 王广志 许立超 何新红 李文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6-280,共5页
背景与目的:现行的结直肠癌患者源性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xenografts,PDXs)模型建模样本多来源于外科手术,但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 CRC)患者手术机会少,难以获取标本。该研究旨在利用穿刺活检术建立m... 背景与目的:现行的结直肠癌患者源性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xenografts,PDXs)模型建模样本多来源于外科手术,但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 CRC)患者手术机会少,难以获取标本。该研究旨在利用穿刺活检术建立m CRC的PDXs模型。方法:入组12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存在临床症状和(或)影像学提示术后复发和(或)转移,需行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且不存在穿刺活检禁忌证者,保留用于常规病理诊断包括基因检测的组织量后,剩余的标本用于PDXs模型的建立。结果:共成功建立7例m CRC的PDXs模型,成功率为77.8%。结论:基于穿刺活检术建立m CRC的PDXs模型成功率高,可较完整的复制原始肿瘤特性,且操作安全、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活检术 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 患者源异种移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专家共识(2024年版) 被引量:2
9
作者 郭晔 张陈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438,共14页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是头颈部肿瘤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帕博利珠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在国内相继获批用于复发/转移性(recurrent/metastatic,R/M)HNSCC的一线及...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是头颈部肿瘤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帕博利珠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在国内相继获批用于复发/转移性(recurrent/metastatic,R/M)HNSCC的一线及后线治疗,免疫治疗已然成为R/MHNSCC的标准治疗。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checkpoint inhibitor,ICI)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生物标志物检测、不同人群免疫治疗方案的选择、免疫治疗效果的评估、免疫治疗不良反应(immunotherapy-related adverse event,irAE)的处理等也在不断规范和完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头颈肿瘤专家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China Anti-Cancer Association,CACA)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组进行深入探讨,共同制定了《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专家共识》,旨在形成相对规范统一的认识,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经过多轮商议和探讨,专家组汇总出以下推荐意见。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表达是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单抗一线治疗R/M HNSCC的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推荐患者治疗前常规进行PD-L1联合阳性评分(combined positive score,CPS)检测。对于PD-L1CPS≥1的患者,推荐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铂类药物和5-FU,或者帕博利珠单抗单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关于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或联合化疗方案的选择,需结合患者的PD-L1 CPS评分(如CPS评分是否≥20)、肿瘤负荷或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判断。对于PD-L1表达情况未知或PD-L1 CPS<1的患者,可选择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铂类药物和5-FU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对于不适合使用5-FU的患者,可选择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铂类药物和紫杉类药物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对于铂类药物耐药或复发/转移阶段含铂类药物治疗失败且既往未接受过抗PD-1单抗治疗的患者,推荐纳武利尤单抗或帕博利珠单抗作为后线治疗。对于无法耐受化疗且不适合接受抗PD-1单抗单药治疗的患者,可选择帕博利珠单抗或纳武利尤单抗联合西妥昔单抗作为一线或后线治疗方案。对于接受ICI的患者,推荐在治疗全程密切监测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症状并及时作出判断,必要时进行多学科联合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复发/转移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EGFR单抗治疗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临床共识(2021年版) 被引量:7
10
作者 郭晔 张陈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20-1232,共13页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SCCHN)是头颈部肿瘤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疾病负担较重。SCCHN患者中,90%以上高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因此通过单克隆抗体特...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SCCHN)是头颈部肿瘤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疾病负担较重。SCCHN患者中,90%以上高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因此通过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地与EGFR结合,是抑制EGFR信号转导的一种重要方法。目前多种基于EGFR受体及其通路相关的靶向药物中,西妥昔单抗是唯一疗效确切的药物,已于2020年2月在中国获批用于一线治疗复发/转移性SCCHN(recurrent/metastatic SCCHN,R/M SCCHN),随着西妥昔单抗逐步应用于临床,中国晚期SCCHN患者整体的治疗模式将不断得到优化和提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靶向和免疫药物在SCCHN的治疗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很多挑战,其中西妥昔单抗治疗R/M SCCHN在EGFR检测、药物应用时机、联合方案和应用剂量以及不良反应管理等方面尚未达成共识。本共识就西妥昔单抗用于R/M SCCHN一线、二线以及联合免疫治疗时的疗效和安全性,结合文献及中国临床实践进行阐述,并对相关治疗方案予以推荐,希望对西妥昔单抗规范化治疗SCCHN患者及优化临床实践提供指导。经过多轮商议和探讨,共识小组的专家汇总出以下推荐意见。在分子检测方面,R/M SCCHN患者无需常规检测EGFR以指导临床实践,抗EGFR单克隆抗体通过抑制EGFR信号转导起到抗肿瘤作用。一线治疗中,对于铂类药物耐受患者,建议6个周期的西妥昔单抗联合顺铂75 mg/m^(2),5-FU 750 mg/m^(2)治疗,疾病缓解或稳定后继续接受西妥昔单抗单药维持治疗至疾病进展;对于有5-FU治疗禁忌证、持续静脉输液不方便、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DPD)缺乏症及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建议4个周期的西妥昔单抗联合铂类药物(顺铂75 mg/m^(2),每3周1次)+多西他赛(75 mg/m^(2),每3周1次)治疗,疾病缓解或稳定后继续接受西妥昔单抗单药维持治疗至疾病进展;对于铂类药物不耐受的患者,建议西妥昔单抗联合紫杉醇每周方案治疗,直至疾病进展;对于身体状况良好的老年患者,建议西妥昔单抗+卡铂+5-FU治疗6个周期后,使用西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多个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数据均显示,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显示出一致的高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和生存获益。二线治疗中,对于一线含铂类药物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患者,建议西妥昔单抗单药治疗或联合紫杉醇每周方案治疗;对于一线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治疗失败的患者,建议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方案,其中联合药物应基于之前的药物暴露加以调整。安全性方面,西妥昔单抗治疗方案相关的常见不良事件包括皮肤反应、输液反应和电解质紊乱。多数皮肤反应是轻度的,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加以控制,在西妥昔单抗停药或减少剂量后,这些不良反应通常会消失而无后遗症。输液反应可通过输注前预防、输注时及输注后密切监测和及时干预加以有效控制。与单纯化疗相比,西妥昔单抗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通常耐受性良好并且可接受。此外,西妥昔单抗联合免疫治疗或新型靶向药物的应用正在探索中,未来将为R/M SCCHN患者带来更多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 复发/转移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共识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酸铂和伊立替康、氟尿嘧啶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肠癌 被引量:3
11
作者 惠锦林 李红霞 +1 位作者 王彬 梅蔚德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45-347,共3页
目的 :总结探讨草酸铂和伊立替康、氟尿嘧啶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肠癌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2 5例晚期肠癌 ,用草酸铂、伊立替康和氟尿嘧啶 +亚叶酸联合方案静脉应用或动脉介入 +静脉用药 ,治疗两周期评价疗效及相关症状改善 (DRSI)及... 目的 :总结探讨草酸铂和伊立替康、氟尿嘧啶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肠癌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2 5例晚期肠癌 ,用草酸铂、伊立替康和氟尿嘧啶 +亚叶酸联合方案静脉应用或动脉介入 +静脉用药 ,治疗两周期评价疗效及相关症状改善 (DRSI)及毒副反应。结果 :经治疗动脉介入 +静脉用药组 15例 ,CR 1例 ,PR 9例 ,有效率 6 6 .6 %。静脉用药组 10例 ,PR 4例 ,有效率 4 0 .0 % ,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总有效率为 5 6 .0 %。 18例相关症状改善 ,毒副反应可耐受 ,未见严重不可逆反应。结论 :草酸铂和伊立替康和氟尿嘧啶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肠癌复发或转移患者 ,疗效明确 ,安全有效 ,毒副作用小 ,无叠加毒性 ,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 ,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转移性肠癌 草酸铂 伊立替康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钆塞酸二钠及灌注加权成像在肝癌化疗栓塞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郑泽宇 许乙凯 +3 位作者 张静 李慧燕 何梦琪 雷李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55-1457,共3页
目的:探讨Gd-EOB-DTPA增强成像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随访期间诊断复发或转移性肝细胞癌(HCC)的价值。方法:收集TACE术后随访期间接受Gd-EOB-DTPA增强及DWI MRI检查的肝癌患者21例,以检查后数... 目的:探讨Gd-EOB-DTPA增强成像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随访期间诊断复发或转移性肝细胞癌(HCC)的价值。方法:收集TACE术后随访期间接受Gd-EOB-DTPA增强及DWI MRI检查的肝癌患者21例,以检查后数字血管减影造影(DSA)肿瘤染色为标准,由2位医师独立对患者新发病灶的Gd-EOB-DTPA增强图像(A组),DWI图像(B组)及2组图像结合(C组)进行诊断及信心评分,并对各组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及特异度进行比较。结果 :共检出病灶48个,DSA证实31个为阳性,17个为阴性;C组的AUC及诊断敏感性较A、B组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但特异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Gd-EOB-DTPA增强成像结合DWI成像能提高TACE术后复发或转移性HCC的诊断效能,并为临床评估疗效及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提供更准确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转移HCC GD-EOB-DTPA 弥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1版) 被引量:273
13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67-417,共51页
一乳腺癌筛查指南二常规乳腺X线检查和报告规范三乳腺超声检查和报告规范四常规乳腺MRI检查和报告规范五影像引导下的乳腺组织学活检指南六乳腺癌术后病理诊断报告规范七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指南八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指南九... 一乳腺癌筛查指南二常规乳腺X线检查和报告规范三乳腺超声检查和报告规范四常规乳腺MRI检查和报告规范五影像引导下的乳腺组织学活检指南六乳腺癌术后病理诊断报告规范七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指南八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指南九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放射治疗临床指南十乳腺癌全身治疗指南十一乳腺癌患者康复治疗共识十二乳房重建与整形临床指南十三乳腺导管原位(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骨转移 复发转移性乳腺癌 他莫昔芬 芳香化酶抑制剂 乳腺癌患者 曲妥珠单抗 内分泌治疗 前哨淋巴结 SLNB 诊治指南 新辅助化疗 乳癌 乳岩 乳房保留治疗 全乳切除术 中国抗癌协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