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9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抗瘤冲剂抑制小鼠肉瘤180的生长及对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清勇 吴玉泉 +2 位作者 何永生 张存海 朱有法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35-836,F004,共3页
探讨复方抗瘤冲剂对小鼠肉瘤 180的作用及机制。通过体内实验 ,观察复方抗瘤冲剂对小鼠肉瘤180的抑瘤作用和免疫组化法检测p5 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 ,经复方抗瘤冲剂及其不同组合和CTX治疗 10天后 ,对小鼠肉瘤 ... 探讨复方抗瘤冲剂对小鼠肉瘤 180的作用及机制。通过体内实验 ,观察复方抗瘤冲剂对小鼠肉瘤180的抑瘤作用和免疫组化法检测p5 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 ,经复方抗瘤冲剂及其不同组合和CTX治疗 10天后 ,对小鼠肉瘤 180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抑瘤率分别为 2 0 31%、6 5 6 %、12 5 %、19 0 6 %和 30 3%。同时各组药物对p5 3和PCNA的表达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提示复方抗瘤冲剂对小鼠肉瘤 180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突变型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抗瘤冲剂 抑瘤作用 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P53基因 肉瘤180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榄香烯对大鼠胃癌及癌前病变DNA含量、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范钰 林庚金 +2 位作者 钱立平 许祖德 李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8-381,共4页
目的 研究β 榄香烯对癌变大鼠胃黏膜端粒酶活性、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DNA含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MNNG、10 %NaCl混合液及酒精灌胃建立大鼠胃癌模型 ,设立正常空白组、模型组及 β 榄香烯组 ,分别采用免疫组化、Feulgen染色及端粒重... 目的 研究β 榄香烯对癌变大鼠胃黏膜端粒酶活性、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DNA含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MNNG、10 %NaCl混合液及酒精灌胃建立大鼠胃癌模型 ,设立正常空白组、模型组及 β 榄香烯组 ,分别采用免疫组化、Feulgen染色及端粒重复扩增微孔板杂交法检测大鼠胃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DNA含量及端粒酶活性。结果 β 榄香烯组癌变发生率、DNA含量、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端粒酶活性均低于模型组。在大鼠癌变过程中 ,随着胃黏膜癌变的发展 ,DNA含量、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端粒酶活性均呈递增趋势 ,且两者与端粒酶活性具有重要的相关性。结论 β 榄香烯抗癌 ,抑制端粒酶活性是其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榄香烯 胃癌 动物实验 DNA 增殖细胞核抗原 端粒酶 大鼠 癌前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CaN活性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郑红花 李映红 +1 位作者 罗德生 屈伸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45-1548,共4页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中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活性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AngⅡ诱导VSMCs增殖模型,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PCNA表达;并用酶促反应...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中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活性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AngⅡ诱导VSMCs增殖模型,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PCNA表达;并用酶促反应定磷法测定CaN活性。结果:AngⅡ组能够明显刺激VSMCs增殖,VSMCs细胞数目和细胞增殖活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aN活性和PCNA表达量(A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同时加川芎嗪处理,各组CaN活性和PC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AngⅡ组(P<0.01)。结论:川芎嗪对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机制与抑制CaN介导的信号转导进而抑制PC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平滑 血管 钙神经素 增殖细胞核抗原 血管紧张素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龟板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郑庆元 余伟吉 +4 位作者 杜少辉 周健洪 黎晖 李伊为 陈东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2期268-270,共3页
目的:观察益肾龟板血清对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体外增殖过程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密度梯度法分离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进行培养,经Brdu标记和CD44... 目的:观察益肾龟板血清对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体外增殖过程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密度梯度法分离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进行培养,经Brdu标记和CD44染色及两者双重染色鉴定后,观察在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龟板血清条件下MSC增殖过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MSC的PCNA及其mRNA表达;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PCNA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龟板血清以浓度依赖方式促进MSC的PC-NA及其mRNA表达阳性细胞数和PCNA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P<0.05)。结论:龟板血清促MSC增殖作用可能与上调PC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板 骨髓间质干细胞 增殖细胞核抗原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与鼻咽癌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韦雄 王岩 +3 位作者 唐启信 符庆萱 王奋 蔡白振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746-747,共2页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与鼻咽癌(NPC)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所有患者的疗前鼻咽活检标本,用PCNA抗体进行SP法免疫组化染色,...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与鼻咽癌(NPC)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所有患者的疗前鼻咽活检标本,用PCNA抗体进行SP法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程度分为四级:0、+、++和+++级。结果:PCNA的阳性程度与NPC的T、N分期、临床分期及放疗结束时颈结残留无关,与肿瘤复发和转移呈极显著性正相关(P<0.01)。结论:PCNA可作为对NPC预后的判断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抗原 鼻咽癌 预后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surviv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周建美 周建华 +3 位作者 邓征浩 郑晖 蒋海鹰 曹慧秋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4-548,共5页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及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43例NSCLC组织、15例正常支气管上皮组织中survivin和PCNA蛋白的表达。43例均随访或追观...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及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43例NSCLC组织、15例正常支气管上皮组织中survivin和PCNA蛋白的表达。43例均随访或追观5年以上。结果:NSCLC的survivin阳性表达率(79.1%,34/43)明显高于正常支气管上皮组织阳性表达率(13.3%,2/15)(P<0.01);Ⅲ期survivin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Survivin++^+++组的生存期明显较survivin-^+组短;Survivin的表达与其它临床病理参数均无明显关系(P>0.05)。NSCLC的PCNA增殖指数显著高于正常支气管黏膜上皮组织(P<0.01);增殖指数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1),与生存期呈负相关(P<0.01)。增殖指数与其它临床病理参数均无明显关系(P>0.05)。Survivin蛋白++^+++组中,增殖指数明显高于survivin-^+组(P<0.05)。结论:Sur-vivin和PCNA蛋白过度表达与NSCLC的发展、预后有密切关系,可作为临床评估NSCLC的进展及判断其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Survivin在NSCLC中表达上调,与细胞增殖关系密切,提示survivin对肺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组织化学 生存素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肺癌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DNA含量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邹伟 朱红 +2 位作者 殷拥军 项锋钢 杨梅怀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肺癌中表达的特征、相关性及与DNA含量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原发性肺癌组织标本p53蛋白和PCNA的表达,并用图像分析技术测定DNA含量。结果p53... 目的探讨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肺癌中表达的特征、相关性及与DNA含量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原发性肺癌组织标本p53蛋白和PCNA的表达,并用图像分析技术测定DNA含量。结果p53蛋白阳性表达组DNA含量(8.91C)和PCNA半定量分级(I~Ⅳ级例数为9,13,12,10,下同)显著高于p53蛋白阴性组(6.60c)(14,15,7,2)在肺腺癌,半年内死亡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11/15)和PCNA半定量分级(2,5,4,4)显著高于5年以上生存组(7/19)(10,6,1,2),且两者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关系;在肺鳞癌,半年内死亡组PCNA半定量分级(4,1,6,2)显著高于5年以上生存组(6,14,7,0),而p53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关系不明显。结论p53蛋白、PCNA及DNA含量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且p53蛋白、PCNA表达对于估测肺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预后 增殖细胞核抗原 DNA含量 P53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gp96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赵永亮 余佩武 +4 位作者 蔡志民 雷晓 吴淼 饶芸 周立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6期1485-1487,共3页
目的 探讨gp9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5 0例人胃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gp96的表达 ,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结果 gp96在癌旁正常组织中存在较低的表... 目的 探讨gp9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5 0例人胃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gp96的表达 ,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结果 gp96在癌旁正常组织中存在较低的表达 ,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比癌旁正常组织显著增高 (P <0 .0 1) ;而且表达高低与胃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PCNA的表达与gp96的表达相关 ,PCNA表达高者gp96的表达也增高 ,二者呈显著正相关 (r =0 .744 ,P =0 .0 2 1,P <0 .0 5 )。结论 gp96、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密切相关 ,可能在胃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06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咽管瘤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与肿瘤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11
9
作者 潘军 漆松涛 +3 位作者 邓永键 丁彦青 彭林 李晓强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3-365,共3页
目的分析颅咽管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指数及其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3例颅咽管瘤组织中PCNA表达,分析不同病理特征颅咽管瘤PCNA指数的差异及与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成... 目的分析颅咽管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指数及其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3例颅咽管瘤组织中PCNA表达,分析不同病理特征颅咽管瘤PCNA指数的差异及与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成釉细胞型颅咽管瘤PCNA指数显著高于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P<0.01);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未见术后复发;在成釉细胞型颅咽管瘤中,复发组PCNA指数高于非复发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病理特征颅咽管瘤细胞增殖潜能不同,成釉细胞型颅咽管瘤细胞活跃的增殖能力是导致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增殖细胞核抗原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鳖甲煎丸对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对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绪慧 陈达理 罗荣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791-1793,共3页
目的研究鳖甲煎丸对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机制探讨。方法建立H22荷瘤小鼠动物模型,随机分成4组:鳖甲煎丸高剂量组、鳖甲煎丸低剂量组、阴性对照组、环磷酰胺组。连续用药15d。第15天处死小鼠,计算胸腺指数、脾指数;剥离瘤块称重并计... 目的研究鳖甲煎丸对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机制探讨。方法建立H22荷瘤小鼠动物模型,随机分成4组:鳖甲煎丸高剂量组、鳖甲煎丸低剂量组、阴性对照组、环磷酰胺组。连续用药15d。第15天处死小鼠,计算胸腺指数、脾指数;剥离瘤块称重并计算抑瘤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荷瘤小鼠肿瘤组织的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强度。结果鳖甲煎丸有较好的抑瘤作用;鳖甲煎丸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组织的增殖细胞核抗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鳖甲煎丸抑瘤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组织的增殖细胞核抗原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鳖甲煎丸 H22荷瘤小鼠 胸腺指数 脾指数 抑瘤率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口腔癌发生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段开文 李秉琦 +2 位作者 林梅 曾光明 周敏 《口腔医学纵横》 CAS CSCD 1999年第2期75-77,共3页
目的:利用金黄地鼠颊癌模型,探讨口腔癌发生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变化及其规律。方法:0.5%二甲基苯并蒽(DMBA)丙酮液处理地鼠颊粘膜,每周3次,3、6、9和12周分批处死动物;对照组不处理。利用抗P... 目的:利用金黄地鼠颊癌模型,探讨口腔癌发生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变化及其规律。方法:0.5%二甲基苯并蒽(DMBA)丙酮液处理地鼠颊粘膜,每周3次,3、6、9和12周分批处死动物;对照组不处理。利用抗PCN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方法(LSAB)检测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地鼠颊粘膜PCNA表达主要位于基底层和少数棘层细胞,3周单纯增生类似正常,6~9周上皮呈不同程度异常增生,PCNA表达扩展至棘层,甚至全层,与异常增生程度呈正相关;12周鳞癌形成时,PCNA表达明显增加,且见明显异质性。结论:DMBA诱导地鼠颊癌发生过程中存在PCNA异常表达,且与癌变进展有关,提示PCNA表达可作为口腔癌变监测的生物学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抗原 口腔癌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n和rhGH对门脉高压症术后肠粘膜屏障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汤照峰 凌云彪 +2 位作者 郝峥 林楠 许瑞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825-1828,共4页
目的:研究单独或联合应用谷氨酰胺(Gln)和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门脉高压症术后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29例门静脉高压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4组:①Gln组(n=6),②rhGH组(n=8),③Gln+rhGH组(n=7)和④对照组(n=8)。术后3d开... 目的:研究单独或联合应用谷氨酰胺(Gln)和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门脉高压症术后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29例门静脉高压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4组:①Gln组(n=6),②rhGH组(n=8),③Gln+rhGH组(n=7)和④对照组(n=8)。术后3d开始进行等氮、等热量的全胃肠外营养支持(TPN),持续7d。对手术前、后的尿乳果糖排泄率/甘露醇排泄率(L/M)、十二指肠粘膜绒毛高度、陷窝深度及肠粘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指数进行对比。结果:Gln+rhGH组术后L/M值升高小于对照组(P<0.05),肠粘膜绒毛高度和陷窝深度大于对照组(P<0.05)及术前(P<0.05),肠粘膜上皮PCNA表达指数大于术前及其它3组(P<0.05);对照组术后绒毛高度小于术前(P<0.05),陷窝深度变化无显著(P>0.05)。结论:联合应用Gln和rhGH能降低门脉高压症术后肠壁通透性并维护肠粘膜形态学完整性,单用Gln或rhGH无此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增加肠黏膜PCNA表达而促进肠黏膜上皮细胞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生长激素 门静脉高压症 肠粘膜屏障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加皮三萜类化合物对大鼠食管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丽芳 孟凡茹 +2 位作者 周艳 曹青 单保恩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8-512,共5页
目的:探讨中药香加皮提取物三萜类化合物(triterpenes compound of cortex periplocae,TCCP)对甲基苄基亚硝胺(N-nitrosomethylbenzylamine,NMBA)诱导的大鼠食管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 目的:探讨中药香加皮提取物三萜类化合物(triterpenes compound of cortex periplocae,TCCP)对甲基苄基亚硝胺(N-nitrosomethylbenzylamine,NMBA)诱导的大鼠食管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F344大鼠120只,随机分为NMBA模型组、TCCP干预组、大豆油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鼠皮下注射NMBA,TCCP干预组大鼠同时给予皮下注射NMBA及肌注TCCP,大豆油对照组大鼠肌注大豆油,正常对照组大鼠常规饲养。分别在给药后第9、15和25周,H-E染色检测大鼠食管上皮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大鼠食管组织中PCNA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及大豆油对照组大鼠食管未发现异常变化,NMBA模型组大鼠9周时,食管癌前病变发生率为20.0%,15周时为46.7%,25周时达93.3%。与NMBA模型组相比,第9、15周时TCCP干预组癌前病变大鼠的比例明显降低(0、0 vs 20.0%、46.7%,P<0.05)。NMBA模型组第9、15和25周时,大鼠食管上皮组织PC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13.17±29.74 vs 167.96±20.16,268.35±39.56 vs 170.76±14.79,327.24±28.19 vs 172.49±17.49;P<0.05);与NMBA模型组相比,TCCP干预组大鼠食管上皮组织中PC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TCCP可抑制NMBA诱导的大鼠食管癌前病变,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PC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甲基苄基亚硝胺 香加皮三萜类化合物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息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罗雪梅 程秋蓉 +2 位作者 陈民敬 杨明艳 肖志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7期3040-3042,共3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79例子宫内膜息肉(研究组)和60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中IGF-Ⅰ及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两组IGF-Ⅰ...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79例子宫内膜息肉(研究组)和60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中IGF-Ⅰ及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两组IGF-Ⅰ阳性细胞均主要位于细胞质,PCNA阳性细胞主要位于细胞核,IGF-Ⅰ和PCNA在腺上皮细胞的表达均强于间质细胞。(2)在月经周期的增生期,研究组中IGF-Ⅰ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6.06,P<0.05),PCNA的表达也明显高于对照组(t=2.24,P<0.05);进入分泌期,研究组中IGF-Ⅰ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3.16,P<0.05),而PCN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4,P>0.05)。(3)研究组IGF-Ⅰ阳性细胞与PCNA阳性细胞表达呈正相关(r=0.443,P<0.05)。结论 IGF-I和PCNA与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相关,IGF-I和PCNA在子宫内膜息肉发生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IGF-I在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表达增高与细胞增殖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息肉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亚伟 沈镇宙 +1 位作者 施达仁 陆洪芬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01-104,共4页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乳腺癌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988年97例手术治疗的浸润性乳腺癌,以及1984~1992年间手术治疗的13例导管内癌(DCIS)、6例导管内癌伴早期浸润(DCIS...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乳腺癌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988年97例手术治疗的浸润性乳腺癌,以及1984~1992年间手术治疗的13例导管内癌(DCIS)、6例导管内癌伴早期浸润(DCIS+Ca),6例导管上皮高度增生(PBD)的原发灶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合临床资料、c-erbB-2、p53表达情况,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对97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浸润性乳腺癌与DCIS、PBD相比,有较高的PCNA阳性细胞标记指数(PCNALI)(P<0.05)。在DCIS与PBD两组患者中,PCNALI无差别(P>0.05)。在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中,高PCNALI指数的无病生存率低(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淋巴结转移情况、肿块大小、PCNALI、c-erbB-2是独立的预后指标。结论PCNALI随着恶性程度增加而升高,是一个新的乳腺癌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抗原 预后 乳腺癌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胶质瘤基质金属蛋白酶2、9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振林 张赛 +1 位作者 张文彬 任登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32-532,536,547,共3页
关键词 胶质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 增殖细胞核抗原 侵袭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细胞核抗原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脐血CD34^+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曾宇然 吴映娥 +2 位作者 罗丽莉 张冬清 刘元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434-2437,共4页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反义寡核苷酸(PCNA-ASODN)对脐血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技术从新鲜脐带血中分离CD34+细胞,使用不同浓度的PCNA-ASODN作用于体外扩增的CD34+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种细...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反义寡核苷酸(PCNA-ASODN)对脐血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技术从新鲜脐带血中分离CD34+细胞,使用不同浓度的PCNA-ASODN作用于体外扩增的CD34+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种细胞数量,细胞内PCNA表达及细胞周期。结果:加入了PC-NA-ASODN的两个实验组,其PCNA的表达率为(27.2±3.6)%和(19.0±1.5)%,低于对照组的(53.8±8.3)%(P<0.01)。低浓度组扩增的细胞中CD34+细胞比例为(33.4±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2±2.6)%(P<0.01),而且CD34+CD38-细胞数量达到(57.8±9.9)倍,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5±7.4)倍(P<0.01)。结论:低浓度的PCNA-ASODN有效抑制CD34+细胞在增殖过程中PCNA表达,减缓扩增过程中的分化作用,提高了早期祖细胞的扩增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抗原 寡核苷酸类 反义 造血干细胞 胎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对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与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于军 朱妙章 +4 位作者 裴建明 陈宝莹 吕顺艳 董明清 魏启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311-1315,T002,共6页
目的 :观察不同程度低氧对乳鼠心脏成纤维细胞 (CFs)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与表型的影响。方法 :分离、纯化、培养乳鼠CFs ,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中度低氧组和重度低氧组 ,以四唑盐 (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 ,采用免疫组织... 目的 :观察不同程度低氧对乳鼠心脏成纤维细胞 (CFs)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与表型的影响。方法 :分离、纯化、培养乳鼠CFs ,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中度低氧组和重度低氧组 ,以四唑盐 (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PCNA的表达情况 ,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 ,并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各组细胞内α -actin的表达情况。结果 :中度低氧组MTT的 4 90nm吸光度值 (A490nm)较对照组增加 (18 4±2 5 0 ) % (P <0 0 5 ) ,而重度低氧组A4 90nm值较对照组降低 (15 8± 2 5 0 ) % (P <0 0 5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对照组CFs的PCNA有一定的基础表达 ,核内阳性反应颗粒较少 ,染色强度为 (92 2± 9 1) %AU ,中度低氧组CFs的PCNA染色强阳性 ,可见密集的阳性反应颗粒 ,染色强度为 (12 8 0± 11 4 ) %AU(P <0 0 5vs对照组 ) ,重度低氧组CFs核内无明显的阳性反应颗粒 ,染色强度为 (89 9± 8 4 ) %AU。透射电镜下 ,正常组CFs呈梭形 ,胞浆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 ,线粒体和微丝的含量较少 ,无基膜存在 ,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表型。中度低氧刺激 72h ,CFs粗面内质网明显减少 ,胞浆内出现大量的微丝 ,以质膜下分布最多 ,呈现肌成纤维细胞表型。重度低氧组CFs内仅有少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心脏成纤维细胞 增殖细胞核抗原 表型 肌动蛋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细胞核抗原、bcl-2在灰线牙龈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林 朱国威 +1 位作者 杨晓红 刘华庆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bcl_2蛋白在灰线牙龈组织和正常牙龈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瓷熔附金属全冠修复的生物学效果。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 ,以瓷熔附金属全冠修复后建立出的家兔灰线牙龈实验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 ,检测PCNA、b... 目的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bcl_2蛋白在灰线牙龈组织和正常牙龈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瓷熔附金属全冠修复的生物学效果。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 ,以瓷熔附金属全冠修复后建立出的家兔灰线牙龈实验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 ,检测PCNA、bcl_2蛋白在戴金属烤瓷全冠 3个月组、戴金属烤瓷全冠 6个月组和不戴金属烤瓷全冠组即对照组牙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戴金属烤瓷全冠 3个月组与对照组PCNA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戴金属烤瓷全冠 6个月组与对照组PCNA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戴金属烤瓷全冠 3个月组、戴金属烤瓷全冠 6个月组与对照组bcl_2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PCNA表达与灰线牙龈组织炎症反应有关 ;PCNA、bcl_2的表达 ,不表明灰线牙龈组织有异常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抗原 BCL-2 免疫组织化学 瓷熔附金属全冠 变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防己碱对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体外增殖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孙广莉 张明昌 蒋丽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1-453,共3页
目的:观察粉防己碱(Tet)对体外培养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HPF)增殖的影响。方法:用20、40、80和160μmol/L的Tet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PF,24、48及72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P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 目的:观察粉防己碱(Tet)对体外培养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HPF)增殖的影响。方法:用20、40、80和160μmol/L的Tet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PF,24、48及72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P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Tet在20、40、80和160μmol/L浓度下作用24、48及72h,能够抑制HPF增殖(F时间=235.632、342.039、586.788和584.667,P均<0.001;F组间=372.672、474.734和389.467,P均<0.001)。Tet干预后PCNA蛋白表达下降(F=185.623,P=0.009)。结论:Tet可抑制翼状胬肉HPF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防己碱 翼状胬肉 成纤维细胞 增殖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