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5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味地黄丸对排卵障碍性不孕卵巢颗粒细胞增殖细胞抗原(PCNA)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岳雯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66-967,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六味地黄丸对排卵障碍性不孕卵巢增殖细胞抗原(PCNA)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40例分为实验组(20)和对照组(20)。各组均于月经第5~12天进行干预。在无菌条件下于卵泡成熟期从卵泡液中取出颗... 目的:观察中药六味地黄丸对排卵障碍性不孕卵巢增殖细胞抗原(PCNA)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40例分为实验组(20)和对照组(20)。各组均于月经第5~12天进行干预。在无菌条件下于卵泡成熟期从卵泡液中取出颗粒细胞,采用免疫组化SP法,以增殖细胞核杭原为指标,检测20例中药治疗和西药尿促性素(HMG)治疗后卵巢颗粒细胞组织中PCNA的增殖指数,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性,观察卵巢颗粒细胞、间质腺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PCNA增殖指数在中药组(35.5±1.304)、西药组(37.0±1.304),实验组的PCNA计数与对照组之问无显著差异。结论:六味地黄丸能够使卵巢颗粒细胞增殖、促进卵泡发育。中药的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功能的结果,从而促使卵巢颗粒细胞发育、卵泡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卵障碍性不孕 增殖细胞抗原 颗粒细胞间质腺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表皮中增殖细胞抗原与转化生长因子-α的表达水平 被引量:2
2
作者 冯捷 苏宝山 +1 位作者 郑玉萍 徐汉卿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218-220,254,共4页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寻常性银屑病表皮角朊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转化生长因子(TGF-α)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二者在银屑病皮损处角朊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阳性细胞数目和着色)都有不同程度升高。经统计学处理...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寻常性银屑病表皮角朊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转化生长因子(TGF-α)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二者在银屑病皮损处角朊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阳性细胞数目和着色)都有不同程度升高。经统计学处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CNA无显著性差异,但因在免疫染色中PCNA有1/3的假阴性,故尚不能轻易否定PCNA在银屑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TGF-α确有显著性差异,并发现角朊细胞中TGF-α的表达丰度与该处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增殖细胞抗原 转化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家族成员2、细胞增殖核抗原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翟一阳 马韵翼 +2 位作者 翟俊英 钮红丽 王颖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9-384,共6页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EC)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家族成员2(TIPE2)、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行手术切除的96例EC患者、120例因子宫肌瘤行子宫...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EC)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家族成员2(TIPE2)、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行手术切除的96例EC患者、120例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患者及120例行全子宫切除或刮宫患者的组织标本及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分为EC组、正常子宫内膜组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三组均随访至2023年3月28日。免疫组化法检测三组组织标本中TIPE2、Ki67表达水平,分析TIPE2、Ki67表达水平与EC组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对不良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EC组患者癌组织TIPE2、Ki67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且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P<0.05);EC组织TIPE2、Ki67表达水平在FIGO手术病理分期为Ⅲ期、淋巴结有转移患者中高于Ⅱ期、淋巴结无转移患者(P<0.05),EC组织TIPE2表达水平在Ⅱ期、绝经及ER、PR阴性患者中高于Ⅰ期、未绝经及ER、PR阳性患者(P<0.05);EC组织Ki67表达水平在p53阳性患者中高于p53阴性患者(P<0.05),且EC组织TIPE2、Ki67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569,P<0.05)。与不良预后组相比,良好预后组EC组织TIPE2、Ki67表达水平下调(P<0.05),且TIPE2、Ki67表达水平联合检测的AUC值为0.905显著大于单一检测的AUC(P<0.05),敏感度为86.67%,特异度为87.88%,预测价值较高。结论EC组织中TIPE2、Ki67呈高表达水平,两者之间具有正相关性,其高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且两者联合检测对EC不良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家族成员2 细胞增殖抗原 临床病理 预后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CD44v6、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周云 徐虹 王珍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8-310,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CD44v6,增殖细胞抗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胃癌侵袭性转移的关系以及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62例原发性胃癌中CD44v6,PCNA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CD44v6,增殖细胞抗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胃癌侵袭性转移的关系以及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62例原发性胃癌中CD44v6,PCNA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6阳笥率为64.5%,PCNA阳性率为100%,其中弱阳性(Ⅰ-Ⅱ级)表达率为24.2%,强阳性(Ⅲ-Ⅳ)表达率为75.8%。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CD44v6,PCNA的表达增高;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CD44v6的阳性经以及为75.8%。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CD44v6,PCNA的表达增高;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CD44v6的阳性率以及PCNA的强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结论:胃癌组织中CD44v6,PCNA的异常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分子学改变,联合检测其结果有助于评估胃癌的浸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CD44V6基因 增殖细胞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胃癌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抗瘤冲剂抑制小鼠肉瘤180的生长及对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清勇 吴玉泉 +2 位作者 何永生 张存海 朱有法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35-836,F004,共3页
探讨复方抗瘤冲剂对小鼠肉瘤 180的作用及机制。通过体内实验 ,观察复方抗瘤冲剂对小鼠肉瘤180的抑瘤作用和免疫组化法检测p5 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 ,经复方抗瘤冲剂及其不同组合和CTX治疗 10天后 ,对小鼠肉瘤 ... 探讨复方抗瘤冲剂对小鼠肉瘤 180的作用及机制。通过体内实验 ,观察复方抗瘤冲剂对小鼠肉瘤180的抑瘤作用和免疫组化法检测p5 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 ,经复方抗瘤冲剂及其不同组合和CTX治疗 10天后 ,对小鼠肉瘤 180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抑瘤率分别为 2 0 31%、6 5 6 %、12 5 %、19 0 6 %和 30 3%。同时各组药物对p5 3和PCNA的表达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提示复方抗瘤冲剂对小鼠肉瘤 180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突变型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抗瘤冲剂 抑瘤作用 增殖细胞抗原 PCNA P53基因 肉瘤180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榄香烯对大鼠胃癌及癌前病变DNA含量、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范钰 林庚金 +2 位作者 钱立平 许祖德 李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8-381,共4页
目的 研究β 榄香烯对癌变大鼠胃黏膜端粒酶活性、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DNA含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MNNG、10 %NaCl混合液及酒精灌胃建立大鼠胃癌模型 ,设立正常空白组、模型组及 β 榄香烯组 ,分别采用免疫组化、Feulgen染色及端粒重... 目的 研究β 榄香烯对癌变大鼠胃黏膜端粒酶活性、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DNA含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MNNG、10 %NaCl混合液及酒精灌胃建立大鼠胃癌模型 ,设立正常空白组、模型组及 β 榄香烯组 ,分别采用免疫组化、Feulgen染色及端粒重复扩增微孔板杂交法检测大鼠胃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DNA含量及端粒酶活性。结果 β 榄香烯组癌变发生率、DNA含量、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端粒酶活性均低于模型组。在大鼠癌变过程中 ,随着胃黏膜癌变的发展 ,DNA含量、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端粒酶活性均呈递增趋势 ,且两者与端粒酶活性具有重要的相关性。结论 β 榄香烯抗癌 ,抑制端粒酶活性是其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榄香烯 胃癌 动物实验 DNA 增殖细胞抗原 端粒酶 大鼠 癌前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与鼻咽癌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韦雄 王岩 +3 位作者 唐启信 符庆萱 王奋 蔡白振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746-747,共2页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与鼻咽癌(NPC)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所有患者的疗前鼻咽活检标本,用PCNA抗体进行SP法免疫组化染色,...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与鼻咽癌(NPC)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所有患者的疗前鼻咽活检标本,用PCNA抗体进行SP法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程度分为四级:0、+、++和+++级。结果:PCNA的阳性程度与NPC的T、N分期、临床分期及放疗结束时颈结残留无关,与肿瘤复发和转移呈极显著性正相关(P<0.01)。结论:PCNA可作为对NPC预后的判断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抗原 鼻咽癌 预后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龟板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郑庆元 余伟吉 +4 位作者 杜少辉 周健洪 黎晖 李伊为 陈东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2期268-270,共3页
目的:观察益肾龟板血清对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体外增殖过程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密度梯度法分离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进行培养,经Brdu标记和CD44... 目的:观察益肾龟板血清对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体外增殖过程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密度梯度法分离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进行培养,经Brdu标记和CD44染色及两者双重染色鉴定后,观察在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龟板血清条件下MSC增殖过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MSC的PCNA及其mRNA表达;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PCNA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龟板血清以浓度依赖方式促进MSC的PC-NA及其mRNA表达阳性细胞数和PCNA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P<0.05)。结论:龟板血清促MSC增殖作用可能与上调PC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板 骨髓间质干细胞 增殖细胞抗原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CaN活性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郑红花 李映红 +1 位作者 罗德生 屈伸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45-1548,共4页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中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活性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AngⅡ诱导VSMCs增殖模型,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PCNA表达;并用酶促反应...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中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活性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AngⅡ诱导VSMCs增殖模型,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PCNA表达;并用酶促反应定磷法测定CaN活性。结果:AngⅡ组能够明显刺激VSMCs增殖,VSMCs细胞数目和细胞增殖活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aN活性和PCNA表达量(A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同时加川芎嗪处理,各组CaN活性和PC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AngⅡ组(P<0.01)。结论:川芎嗪对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机制与抑制CaN介导的信号转导进而抑制PC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平滑 血管 钙神经素 增殖细胞抗原 血管紧张素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表达 被引量:16
10
作者 马晓欣 李晓晗 +2 位作者 李娜 张淑兰 陆景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104-1106,共3页
目的:研究Ki67抗原在子宫内膜病变中表达的规律及其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内膜增殖症及非典型增生各30例,子宫内膜癌90例;对照组30例,其中包括增生期及分泌期子宫内膜各15例,观察Ki67... 目的:研究Ki67抗原在子宫内膜病变中表达的规律及其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内膜增殖症及非典型增生各30例,子宫内膜癌90例;对照组30例,其中包括增生期及分泌期子宫内膜各15例,观察Ki67抗原在不同内膜病变及正常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结果:Ki67抗原在分泌期内膜中几乎没有表达,在增生期内膜中有弱表达;在增殖症及非典型增生中有表达,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之间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P<0.01)。而且Ki67抗原的阳性率随着临床分期及细胞分化级别的升高及淋巴转移的存在而增加。结论:Ki67抗原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密切相关,抗原过度表达提示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病变 KI67抗原 细胞增殖相关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咽管瘤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与肿瘤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11
11
作者 潘军 漆松涛 +3 位作者 邓永键 丁彦青 彭林 李晓强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3-365,共3页
目的分析颅咽管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指数及其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3例颅咽管瘤组织中PCNA表达,分析不同病理特征颅咽管瘤PCNA指数的差异及与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成... 目的分析颅咽管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指数及其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3例颅咽管瘤组织中PCNA表达,分析不同病理特征颅咽管瘤PCNA指数的差异及与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成釉细胞型颅咽管瘤PCNA指数显著高于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P<0.01);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未见术后复发;在成釉细胞型颅咽管瘤中,复发组PCNA指数高于非复发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病理特征颅咽管瘤细胞增殖潜能不同,成釉细胞型颅咽管瘤细胞活跃的增殖能力是导致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增殖细胞抗原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口腔癌发生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段开文 李秉琦 +2 位作者 林梅 曾光明 周敏 《口腔医学纵横》 CAS CSCD 1999年第2期75-77,共3页
目的:利用金黄地鼠颊癌模型,探讨口腔癌发生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变化及其规律。方法:0.5%二甲基苯并蒽(DMBA)丙酮液处理地鼠颊粘膜,每周3次,3、6、9和12周分批处死动物;对照组不处理。利用抗P... 目的:利用金黄地鼠颊癌模型,探讨口腔癌发生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变化及其规律。方法:0.5%二甲基苯并蒽(DMBA)丙酮液处理地鼠颊粘膜,每周3次,3、6、9和12周分批处死动物;对照组不处理。利用抗PCN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方法(LSAB)检测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地鼠颊粘膜PCNA表达主要位于基底层和少数棘层细胞,3周单纯增生类似正常,6~9周上皮呈不同程度异常增生,PCNA表达扩展至棘层,甚至全层,与异常增生程度呈正相关;12周鳞癌形成时,PCNA表达明显增加,且见明显异质性。结论:DMBA诱导地鼠颊癌发生过程中存在PCNA异常表达,且与癌变进展有关,提示PCNA表达可作为口腔癌变监测的生物学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抗原 口腔癌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肺癌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DNA含量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邹伟 朱红 +2 位作者 殷拥军 项锋钢 杨梅怀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肺癌中表达的特征、相关性及与DNA含量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原发性肺癌组织标本p53蛋白和PCNA的表达,并用图像分析技术测定DNA含量。结果p53... 目的探讨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肺癌中表达的特征、相关性及与DNA含量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原发性肺癌组织标本p53蛋白和PCNA的表达,并用图像分析技术测定DNA含量。结果p53蛋白阳性表达组DNA含量(8.91C)和PCNA半定量分级(I~Ⅳ级例数为9,13,12,10,下同)显著高于p53蛋白阴性组(6.60c)(14,15,7,2)在肺腺癌,半年内死亡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11/15)和PCNA半定量分级(2,5,4,4)显著高于5年以上生存组(7/19)(10,6,1,2),且两者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关系;在肺鳞癌,半年内死亡组PCNA半定量分级(4,1,6,2)显著高于5年以上生存组(6,14,7,0),而p53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关系不明显。结论p53蛋白、PCNA及DNA含量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且p53蛋白、PCNA表达对于估测肺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预后 增殖细胞抗原 DNA含量 P53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surviv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建美 周建华 +3 位作者 邓征浩 郑晖 蒋海鹰 曹慧秋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4-548,共5页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及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43例NSCLC组织、15例正常支气管上皮组织中survivin和PCNA蛋白的表达。43例均随访或追观...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及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43例NSCLC组织、15例正常支气管上皮组织中survivin和PCNA蛋白的表达。43例均随访或追观5年以上。结果:NSCLC的survivin阳性表达率(79.1%,34/43)明显高于正常支气管上皮组织阳性表达率(13.3%,2/15)(P<0.01);Ⅲ期survivin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Survivin++^+++组的生存期明显较survivin-^+组短;Survivin的表达与其它临床病理参数均无明显关系(P>0.05)。NSCLC的PCNA增殖指数显著高于正常支气管黏膜上皮组织(P<0.01);增殖指数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1),与生存期呈负相关(P<0.01)。增殖指数与其它临床病理参数均无明显关系(P>0.05)。Survivin蛋白++^+++组中,增殖指数明显高于survivin-^+组(P<0.05)。结论:Sur-vivin和PCNA蛋白过度表达与NSCLC的发展、预后有密切关系,可作为临床评估NSCLC的进展及判断其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Survivin在NSCLC中表达上调,与细胞增殖关系密切,提示survivin对肺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组织化学 生存素 增殖细胞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gp96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永亮 余佩武 +4 位作者 蔡志民 雷晓 吴淼 饶芸 周立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6期1485-1487,共3页
目的 探讨gp9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5 0例人胃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gp96的表达 ,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结果 gp96在癌旁正常组织中存在较低的表... 目的 探讨gp9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5 0例人胃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gp96的表达 ,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结果 gp96在癌旁正常组织中存在较低的表达 ,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比癌旁正常组织显著增高 (P <0 .0 1) ;而且表达高低与胃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PCNA的表达与gp96的表达相关 ,PCNA表达高者gp96的表达也增高 ,二者呈显著正相关 (r =0 .744 ,P =0 .0 2 1,P <0 .0 5 )。结论 gp96、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密切相关 ,可能在胃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06 增殖细胞抗原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亚伟 沈镇宙 +1 位作者 施达仁 陆洪芬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01-104,共4页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乳腺癌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988年97例手术治疗的浸润性乳腺癌,以及1984~1992年间手术治疗的13例导管内癌(DCIS)、6例导管内癌伴早期浸润(DCIS...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乳腺癌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988年97例手术治疗的浸润性乳腺癌,以及1984~1992年间手术治疗的13例导管内癌(DCIS)、6例导管内癌伴早期浸润(DCIS+Ca),6例导管上皮高度增生(PBD)的原发灶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合临床资料、c-erbB-2、p53表达情况,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对97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浸润性乳腺癌与DCIS、PBD相比,有较高的PCNA阳性细胞标记指数(PCNALI)(P<0.05)。在DCIS与PBD两组患者中,PCNALI无差别(P>0.05)。在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中,高PCNALI指数的无病生存率低(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淋巴结转移情况、肿块大小、PCNALI、c-erbB-2是独立的预后指标。结论PCNALI随着恶性程度增加而升高,是一个新的乳腺癌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抗原 预后 乳腺癌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病变中CerbB2和Bcl2表达与细胞增殖抗原的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丽萍 陈东 +5 位作者 陈爱军 王晓明 张俊格 张元德 梁运梅 李雪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9-181,共3页
目的 :探讨乳腺病变中 Cerb B2和 Bcl2表达与细胞增殖状态的关系。方法 :对 1 1 1例乳腺病变的石蜡切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良性病变中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 Cerb B2和Bcl2的表达高于乳腺纤维腺病和纤维腺瘤 ,差异具有显著性... 目的 :探讨乳腺病变中 Cerb B2和 Bcl2表达与细胞增殖状态的关系。方法 :对 1 1 1例乳腺病变的石蜡切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良性病变中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 Cerb B2和Bcl2的表达高于乳腺纤维腺病和纤维腺瘤 ,差异具有显著性 ( P<0 .0 5 )。乳腺癌中 Cerb B2表达随PCNA增强而增高 ( P<0 .0 1 ) ,这种表达与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呈正比 ,与激素受体水平和 5年生存期呈反比。Bcl2表达随 PCNA增强而减弱 ( P<0 .0 1 ) ,这种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呈反比 ,与激素受体水平和 5年生存期呈正比。结论 :Cerb B2和 PCNA低表达、Bcl2高表达的乳腺患者肿瘤分化好 ,激素受体水平高 ,预后好。 Cerb B2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病变 CERBB2 BCL2 PCNA 细胞增殖抗原 乳腺癌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胶质瘤基质金属蛋白酶2、9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振林 张赛 +1 位作者 张文彬 任登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32-532,536,547,共3页
关键词 胶质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 增殖细胞抗原 侵袭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息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罗雪梅 程秋蓉 +2 位作者 陈民敬 杨明艳 肖志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7期3040-3042,共3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79例子宫内膜息肉(研究组)和60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中IGF-Ⅰ及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两组IGF-Ⅰ...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79例子宫内膜息肉(研究组)和60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中IGF-Ⅰ及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两组IGF-Ⅰ阳性细胞均主要位于细胞质,PCNA阳性细胞主要位于细胞核,IGF-Ⅰ和PCNA在腺上皮细胞的表达均强于间质细胞。(2)在月经周期的增生期,研究组中IGF-Ⅰ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6.06,P<0.05),PCNA的表达也明显高于对照组(t=2.24,P<0.05);进入分泌期,研究组中IGF-Ⅰ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3.16,P<0.05),而PCN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4,P>0.05)。(3)研究组IGF-Ⅰ阳性细胞与PCNA阳性细胞表达呈正相关(r=0.443,P<0.05)。结论 IGF-I和PCNA与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相关,IGF-I和PCNA在子宫内膜息肉发生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IGF-I在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表达增高与细胞增殖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息肉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增殖细胞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细胞核抗原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脐血CD34^+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曾宇然 吴映娥 +2 位作者 罗丽莉 张冬清 刘元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434-2437,共4页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反义寡核苷酸(PCNA-ASODN)对脐血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技术从新鲜脐带血中分离CD34+细胞,使用不同浓度的PCNA-ASODN作用于体外扩增的CD34+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种细...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反义寡核苷酸(PCNA-ASODN)对脐血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技术从新鲜脐带血中分离CD34+细胞,使用不同浓度的PCNA-ASODN作用于体外扩增的CD34+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种细胞数量,细胞内PCNA表达及细胞周期。结果:加入了PC-NA-ASODN的两个实验组,其PCNA的表达率为(27.2±3.6)%和(19.0±1.5)%,低于对照组的(53.8±8.3)%(P<0.01)。低浓度组扩增的细胞中CD34+细胞比例为(33.4±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2±2.6)%(P<0.01),而且CD34+CD38-细胞数量达到(57.8±9.9)倍,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5±7.4)倍(P<0.01)。结论:低浓度的PCNA-ASODN有效抑制CD34+细胞在增殖过程中PCNA表达,减缓扩增过程中的分化作用,提高了早期祖细胞的扩增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抗原 寡核苷酸类 反义 造血干细胞 胎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