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9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精油对松材线虫的毒杀效果及山苍子精油复配增效作用
1
作者 宋其岩 莫苑萍 +5 位作者 沈建军 史肖肖 陈友吾 李海波 叶碧欢 张利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6-143,共8页
为筛选高效、环境友好的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防治药剂,评估了24种植物精油和4种植物源成分的室内毒杀活性,并重点分析了高活性山苍子(Litsea cubeba)精油与阿维菌素、苦参碱及香榧(Torreya grandis)精油的复配增效作... 为筛选高效、环境友好的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防治药剂,评估了24种植物精油和4种植物源成分的室内毒杀活性,并重点分析了高活性山苍子(Litsea cubeba)精油与阿维菌素、苦参碱及香榧(Torreya grandis)精油的复配增效作用。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山苍子和大蒜(Allium sativum)精油表现出较强的杀线虫活性,24 h校正死亡率>65%,致死中质量浓度分别为0.532、0.612 g·L^(-1);艾蒿(Artemisia lavandulifolia)和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精油次之,24 h校正死亡率约50%,致死中质量浓度分别为1.121、1.320 g·L^(-1);艾草(Artemisia argyi)等其余20种植物精油的效果较差或不具有杀线虫活性,24 h校正死亡率仅0~12.53%。柠檬醛作为山苍子精油的主要成分,其杀线虫效果优于山苍子精油整体,24 h校正死亡率达71.40%,致死中质量浓度为0.515 g·L^(-1),而芳樟醇和柠檬烯几乎无活性(24 h校正死亡率<4%)。复配增效研究结果显示,山苍子精油不适合与阿维菌素复配,仅9∶1质量比时表现为相加作用(共毒系数为115.735),其余比例均拮抗;山苍子精油与苦参碱复配时,所有质量比均呈相加作用(共毒系数为71.679~146.401),具备协同应用潜力;山苍子精油与香榧精油复配时表现出相加增效作用(共毒系数为140.585~190.147),可开发为高效植物源复配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松材线虫 杀虫活性 山苍子 复配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防助剂对双氟磺草胺防除燕麦田杂草的减量增效作用
2
作者 付贞桢 郭良芝 +1 位作者 郭青云 魏有海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1-188,共8页
【目的】评价2种飞防助剂对50%双氟磺草胺SC防除燕麦田杂草的减量增效作用。【方法】采用植保无人机大疆T30茎叶喷施除草剂50%双氟磺草胺SC添加助剂防除燕麦田杂草。【结果】50%双氟磺草胺SC75mL·hm^(-2),药后20、 40 d对燕麦田杂... 【目的】评价2种飞防助剂对50%双氟磺草胺SC防除燕麦田杂草的减量增效作用。【方法】采用植保无人机大疆T30茎叶喷施除草剂50%双氟磺草胺SC添加助剂防除燕麦田杂草。【结果】50%双氟磺草胺SC75mL·hm^(-2),药后20、 40 d对燕麦田杂草的株防效分别为60.38%和60.16%, 40 d时对燕麦田杂草的鲜重防效为81.23%;50%双氟磺草胺SC 67.5 mL·hm^(-2)+迈飞180 mL·hm^(-2)、 50%双氟磺草胺SC 60 mL·hm^(-2)+迈飞180 mL·hm^(-2)、50%双氟磺草胺SC 52.5 mL·hm^(-2)+迈飞180 mL·hm^(-2)、50%双氟磺草胺SC 37.5 mL·hm^(-2)+迈飞180 mL·hm^(-2)处理药后40d时对燕麦田杂草的株防效分别为72.31%、71.78%、70.44%、57.64%,对燕麦田杂草的鲜重防效分别为83.26%、81.26%、77.92%、62.54%;50%双氟磺草胺SC 67.5 mL·hm^(-2)+红雨燕180 mL·hm^(-2)、50%双氟磺草胺SC 60 mL·hm^(-2)+红雨燕180 mL·hm^(-2)、50%双氟磺草胺SC 52.5 mL·hm^(-2)+红雨燕180 mL·hm^(-2)、50%双氟磺草胺SC 37.5 mL·hm^(-2)+红雨燕180 mL·hm^(-2)处理药后40 d对燕麦田杂草的株防效分别为83.61%、78.28%、71.05%、54.98%,对燕麦田杂草的鲜重防效分别为91.43%、91.43%、87.43%、63.22%。【结论】迈飞和红雨燕2种飞防助剂对50%双氟磺草胺SC防除燕麦田杂草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两种助剂增效差异不明显。添加助剂180 mL·hm^(-2)均可减少50%双氟磺草胺SC10%~30%的使用量,对燕麦表现安全,增产率在6.86%~10.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无人机 大疆T30 飞防助剂 双氟磺草胺 燕麦 减量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根瘤象成虫防控药剂筛选及助剂增效作用
3
作者 薛育 侯则颖 王新谱 《农业科学研究》 2025年第1期53-58,共6页
为了筛选出对苜蓿害虫直条根瘤象(Sitona cylindricollis)和驴豆根瘤象(Sitona callosus)有高效防控作用的药剂及有增效作用的助剂,开展9种药剂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将筛选出的最高效的药剂分别与4种助剂复配,在室内开展增效作用测定和... 为了筛选出对苜蓿害虫直条根瘤象(Sitona cylindricollis)和驴豆根瘤象(Sitona callosus)有高效防控作用的药剂及有增效作用的助剂,开展9种药剂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将筛选出的最高效的药剂分别与4种助剂复配,在室内开展增效作用测定和笼罩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9种杀虫剂对2种苜蓿根瘤象成虫都有一定的毒杀作用,其中联苯菊酯与印楝素对其毒杀效果最好。增效作用测定结果表明,4种助剂对0.3%印楝素EC均具有增效作用,其中激健和必加增效作用明显,增效倍数分别为1.47和1.42;4种助剂中除了激健,其他3种助剂均对2.5%联苯菊酯EW有增效作用,其中怀农特和强力源增效作用明显,增效倍数分别为1.45和1.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根瘤象 防控 药剂筛选 助剂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子半腐烂茎干提取物对二疣犀甲聚集信息素增效作用研究
4
作者 吕朝军 钟宝珠 +1 位作者 李文天 袁伟钦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8-22,共5页
为提高二疣犀甲聚集信息素的使用效率,为该虫的物理防治策略制定提供参考,对二疣犀甲的非成虫期发育场所进行了调查,并研究了椰子半腐烂茎干提取物与二疣犀甲聚集信息素的协同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共在8种场所发现二疣犀甲的不同虫态,包... 为提高二疣犀甲聚集信息素的使用效率,为该虫的物理防治策略制定提供参考,对二疣犀甲的非成虫期发育场所进行了调查,并研究了椰子半腐烂茎干提取物与二疣犀甲聚集信息素的协同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共在8种场所发现二疣犀甲的不同虫态,包括棕榈茎干腐烂物、锯末堆、椰糠和粪肥混合物等;以椰子半腐烂茎干为提取原料,供试溶剂中以甲醇和乙醇对浸提物的提取率最高,分别为13.11%和11.66%,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挥发物提取率为0.03%;不同溶剂浸提物处理中,以石油醚浸提物诱集到的虫口数量较多,为3.33头;挥发物平均诱集虫数为8.67头;添加挥发物后,显著增加了二疣犀甲聚集信息素对成虫的诱集总量,增效率为45.83%;添加浸提物和挥发物均显著增加了信息素对二疣犀甲雌虫的诱集效果。本研究结果可为二疣犀甲聚集信息素的高效利用及相关增效产品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疣犀甲 椰子半腐烂茎干提取物 聚集信息素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色绿僵菌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杀蝇蛆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倩楠 马园 +5 位作者 郝陆瑶 张艳妮 郭志凯 丁玉林 杜山 王瑞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3,共6页
为了研究棕色绿僵菌(Metarhizium brunneum)与高效氯氰菊酯(beta-cypermethrin)复配在蝇蛆防控中的应用,试验测定了高效氯氰菊酯和棕色绿僵菌的相容性,以及单一棕色绿僵菌组、棕色绿僵菌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制剂组杀蝇蛆毒性试验。结果表... 为了研究棕色绿僵菌(Metarhizium brunneum)与高效氯氰菊酯(beta-cypermethrin)复配在蝇蛆防控中的应用,试验测定了高效氯氰菊酯和棕色绿僵菌的相容性,以及单一棕色绿僵菌组、棕色绿僵菌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制剂组杀蝇蛆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即使在较高浓度的下,高效氯氰菊酯对棕色绿僵菌的菌丝生长情况、孢子萌发率和孢子产量等无显著影响;高效氯氰菊酯与棕色绿僵菌联合使用确实可以增加棕色绿僵菌对蝇蛆的致死率,其中孢子浓度为1×10^(8)个/mL、1×10^(7)个/mL对蝇蛆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从90.0%、86.7%提高到100%;孢子浓度为1×10^(6)个/mL、1×10^(5)个/mL、1×10^(4)个/mL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从86.7%、50%和36.7%提高到93.3%、70%和63.3%。说明棕色绿僵菌与高效氯氰菊酯相容性良好,可以一起使用。低剂量的高效氯氰菊酯与棕色绿僵菌联用应用可以降低高效氯氰菊酯的使用量并提高生物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色绿僵菌 高效氯氰菊酯 蝇蛆 生物防治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区甜菜夜蛾解毒酶活性测定和酶抑制剂的增效作用
6
作者 周利琳 熊凯凡 +4 位作者 王攀 杨帆 望勇 王小平 司升云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6-514,550,共10页
本研究测定了广州白云(BY)、武汉黄陂(HP)、上海崇明(CM)、阜阳界首(JS)4个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田间种群和敏感种群多功能氧化酶(MFO)、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羧酸酯酶(CarE)酶活性,发现4个田间种群的3种酶活性中仅MFO酶活性均... 本研究测定了广州白云(BY)、武汉黄陂(HP)、上海崇明(CM)、阜阳界首(JS)4个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田间种群和敏感种群多功能氧化酶(MFO)、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羧酸酯酶(CarE)酶活性,发现4个田间种群的3种酶活性中仅MFO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敏感种群。采用浸叶法测定了MFO抑制剂胡椒基丁醚(PBO)对BY和HP两个田间种群已产生抗性的药剂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PBO分别与高效氯氰菊酯、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混用时,对BY和HP种群均有显著增效作用。进一步以这3种制剂最高推荐用量分别与PBO两个浓度(100 mg/L和50 mg/L)混用进行室内盆栽药效试验,与各自单剂最高推荐用量相比,PBO浓度在100 mg/L和50 mg/L时均对高效氯氰菊酯有显著增效作用,PBO浓度在100 mg/L时对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有一定增效作用。本研究结果为制定有效的甜菜夜蛾抗药性治理策略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夜蛾 解毒酶 酶抑制剂 增效作用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矿物源农药与化学农药混配对百合灰霉病菌抑菌增效作用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存颖 梁巧兰 +6 位作者 魏列新 蔺珂 陈应娥 张国印 田龙 周建玲 梁旭东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5-203,共9页
【目的】为明确矿物源农药与化学农药混配对百合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黄瓜子叶法及喷雾法测定了氧化亚铜、石硫合剂分别与3种化学农药混配对百合灰霉菌的抑菌增效作用、离体防效、室内盆栽防效及持效期和对... 【目的】为明确矿物源农药与化学农药混配对百合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黄瓜子叶法及喷雾法测定了氧化亚铜、石硫合剂分别与3种化学农药混配对百合灰霉菌的抑菌增效作用、离体防效、室内盆栽防效及持效期和对百合的安全性。【结果】混配剂86.2%氧化亚铜WP∶70%噁霉灵SP(9∶1)及混配剂29%石硫合剂AS∶75%百菌清WP(9∶1)抑菌活性最强,EC50分别为99.90μg/mL、105.58μg/mL,CTC分别为130.65、122.28,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混配剂86.2%氧化亚铜WP∶70%噁霉灵SP以9∶1混配时对百合灰霉病的防效最好,保护作用防效为87.01%,治疗作用防效为81.81%,室内盆栽防效测定表明第7天防效最大,为76.18%,持效期为7 d。【结论】试验所选药剂对兰州百合安全,86.2%氧化亚铜WP∶70%噁霉灵SP(9∶1)混剂防效高于单剂防效,而29%石硫合剂AS∶75%百菌清WP(9∶1)混剂的防效则低于其单剂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源农药 混配 百合灰霉病 抑菌增效作用 持效期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种有机硅助剂对氟磺胺草醚的增效作用及其增效机理初探 被引量:45
8
作者 张忠亮 李相全 +2 位作者 王欢 刘迎春 陶波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5-118,共4页
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了6种不同结构的有机硅助剂对氟磺胺草醚防除阔叶杂草苘麻的增效作用及其增效机制。于苘麻4-5叶期,分别喷施添加有机硅助剂Agrowet 818、Agrowet 820、GY-S903、Sio-683、TD-600和TD-6408的氟磺胺草醚药液,测定药液... 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了6种不同结构的有机硅助剂对氟磺胺草醚防除阔叶杂草苘麻的增效作用及其增效机制。于苘麻4-5叶期,分别喷施添加有机硅助剂Agrowet 818、Agrowet 820、GY-S903、Sio-683、TD-600和TD-6408的氟磺胺草醚药液,测定药液对苘麻的抑制率及增效比;取苘麻6龄叶片,分别测定添加不同有机硅助剂后氟磺胺草醚药液的表面张力、在叶片上的扩展直径及最大持留量。结果表明:6种有机硅助剂对氟磺胺草醚的增效作用可达15.88%-23.04%;可以显著降低氟磺胺草醚药液的表面张力(由60.7 m N/m降至20-25 m N/m),使药剂在叶片表面的最大持留量增加30%-70%,扩展直径由4.7 mm增至6.5-8.2 mm;其中,Agrowet 820增效作用最明显,可使表面张力降低65%,最大持留量增加69%,扩展直径增加74%,防效提高23.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助剂 氟磺胺草醚 增效作用 表面张力 扩展直径 最大持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种喷雾助剂对240 g/L螺螨酯悬浮剂和15%哒螨灵乳油防治木瓜秀粉蚧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33
9
作者 杨石有 张蕊 +3 位作者 张贺 王红刚 王洪星 陈银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1-537,共7页
为探索喷雾助剂对药液物理性状的影响及防治木瓜秀粉蚧的增效作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添加5种喷雾助剂[芦荟精油、有机硅助剂silwet408、渗透剂JFC-2、氮酮和增效醚(PBO)]对240 g/L螺螨酯悬浮剂和15%哒螨灵乳油表面张力、扩展直径以及最... 为探索喷雾助剂对药液物理性状的影响及防治木瓜秀粉蚧的增效作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添加5种喷雾助剂[芦荟精油、有机硅助剂silwet408、渗透剂JFC-2、氮酮和增效醚(PBO)]对240 g/L螺螨酯悬浮剂和15%哒螨灵乳油表面张力、扩展直径以及最大持留量的影响,并测定了添加喷雾助剂对2种供试药剂防治木瓜秀粉蚧Paracoccus marginatus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5种助剂均能显著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增大扩展直径并提高药液持留量;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种助剂对240 g/L螺螨酯悬浮剂和15%哒螨灵乳油的毒力具有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增效比分别达5.1%~26.1%和22.7%~41.8%,其中JFC-2和PBO的增效作用较为明显。田间试验结果表明,JFC-2和PBO可提高2种供试药液对木瓜秀粉蚧的田间防效,尤其对高浓度药液的增效作用更为明显,其中JFC-2对240 g/L螺螨酯悬浮剂防效的增效比在10.3%~24.6%之间,增效醚对15%哒螨灵乳油防效的增效比在12.1%~28.9%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助剂 渗透剂 增效 螺螨酯 哒螨灵 木瓜秀粉蚧 增效作用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助剂对莠去津增效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滕春红 张利斌 +1 位作者 王谦玉 陶波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76,共6页
通过室内理化指标测定及温室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有机硅助剂对莠去津的增效作用,并探讨了有机硅助剂对莠去津增效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有机硅助剂混用于莠去津后对阔叶杂草均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且用量最低,仅为喷液量的0.1%,有机硅助... 通过室内理化指标测定及温室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有机硅助剂对莠去津的增效作用,并探讨了有机硅助剂对莠去津增效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有机硅助剂混用于莠去津后对阔叶杂草均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且用量最低,仅为喷液量的0.1%,有机硅助剂2#增效作用最明显,莠去津900 g a.i.·hm-2加入有机硅助剂2#后可增加防效40%,超过了莠去津1 200 g a.i.·hm-2对阔叶杂草的防效,达到了莠去津1 800 g a.i.·hm-2对阔叶杂草的防效。有机硅助剂对除草剂的增效作用机制为降低除草剂药液的表面张力,增加除草剂在叶片表面的最大持流量以及增加药剂的扩展直径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助剂 莠去津 增效作用 增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助剂1227和C_(8-10)及有机硅助剂Breakthru S240对三种杀虫剂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刘永强 张贵森 +3 位作者 周超 王伟 胡延萍 慕卫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02-909,共8页
为提升杀虫剂防效,减少杀虫剂用量,提高农产品安全,本研究采用虫体浸渍法研究了阳离子助剂1227和C8-10及有机硅助剂Breakthru S240对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和溴虫腈在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幼虫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幼虫上... 为提升杀虫剂防效,减少杀虫剂用量,提高农产品安全,本研究采用虫体浸渍法研究了阳离子助剂1227和C8-10及有机硅助剂Breakthru S240对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和溴虫腈在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幼虫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幼虫上的增效作用,并测定了3种助剂对清水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供试助剂在两试虫上对3种杀虫剂均有显著增效作用,且增效比与助剂浓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相同浓度下,除Breakthru S240对毒死蜱在棉铃虫上增效作用高于1227外,3种助剂在两试虫上对3种杀虫剂增效作用均为C8-10>1227>BreakthruS240。3种助剂在甜菜夜蛾上对3种杀虫剂的最佳增效浓度均为900mg/L。3种助剂在棉铃虫上对3种杀虫剂的最佳增效浓度分别为900,300和900mg/L。(2)3种助剂对清水物理性状均有显著影响。相同浓度下,供试助剂对清水表面张力的降低能力、对扩展直径和最大稳定持留量的增强能力均为Breakthru S240>1227>C8-10。综上所述,阳离子助剂1227和C8-10对3种杀虫剂在两试虫上的增效作用显著高于有机硅助剂Breakthru S240,但后者对于提高杀虫剂在叶表沉积量的能力高于前者,研究结果为3种助剂在杀虫剂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阳离子助剂 有机硅助剂Breakthru S240 甜菜夜蛾 棉铃虫 增效作用 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剂对苯唑草酮增效作用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刘小民 王贵启 +2 位作者 许贤 李秉华 樊翠芹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4-68,共5页
为明确不同类型助剂对玉米田新型除草剂苯唑草酮的增效作用,研究采用温室盆栽法测定植物油类助剂GY-Tmax、矿物油类助剂GY-T12及有机硅类助剂GY-S903对苯唑草酮防除牛筋草、马唐、反枝苋及苘麻的影响,进行田间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三种... 为明确不同类型助剂对玉米田新型除草剂苯唑草酮的增效作用,研究采用温室盆栽法测定植物油类助剂GY-Tmax、矿物油类助剂GY-T12及有机硅类助剂GY-S903对苯唑草酮防除牛筋草、马唐、反枝苋及苘麻的影响,进行田间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三种助剂对苯唑草酮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药效增强作用,室内及田间试验均表明GY-Tmax对苯唑草酮的增效作用最强,GY-S903对苯唑草酮的增效作用略高于GY-T12,三种助剂对苯唑草酮防除禾本科杂草的增效作用大于对阔叶杂草的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剂 苯唑草酮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霜脲氰和代森锰锌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离体活性及混合增效作用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文桥 马志强 +2 位作者 韩秀英 李红霞 邵艳军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8-33,共6页
测定霜脲氰、代森锰锌对马铃薯晚疫病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毒力 ,发现霜脲氰抑制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的活性明显高于代森锰锌 ,抑制孢子囊和游动孢子萌发及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的活性明显低于代森锰锌 ;两药抑制游动孢子游动的活性很... 测定霜脲氰、代森锰锌对马铃薯晚疫病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毒力 ,发现霜脲氰抑制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的活性明显高于代森锰锌 ,抑制孢子囊和游动孢子萌发及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的活性明显低于代森锰锌 ;两药抑制游动孢子游动的活性很低。以 1∶ 7、1∶ 8混配对游动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的抑制表现增效 ,以 1∶ 1~ 1∶ 10混配对抑制孢子囊萌发的增效系数为 1.5 5~5 .39,其中 1∶ 5的增效系数高达 5 .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脲氰 代森锰锌 马铃薯晚疫病菌 离体活性 混合增效作用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复配剂增效作用的定性定量分析 被引量:32
14
作者 顾中言 韩丽娟 +1 位作者 钟定亮 王强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31-34,共4页
本文通过对Mansour法和孙云沛法的分析,结合实际事例,提出在复配农药的增效测定中先用Mansour法对大量复配组合进行增效作用定性筛选,在此基础上,再用孙云沛法对有增效作用的复配组合进行定量分析。计算、测定简便,结果精确,收到了事半... 本文通过对Mansour法和孙云沛法的分析,结合实际事例,提出在复配农药的增效测定中先用Mansour法对大量复配组合进行增效作用定性筛选,在此基础上,再用孙云沛法对有增效作用的复配组合进行定量分析。计算、测定简便,结果精确,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复配剂 增效作用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不同地区棉蚜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药性检测及酶抑制剂的增效作用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国福 李琳琳 +2 位作者 李本杰 王开运 夏晓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73-680,共8页
为明确山东省棉蚜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性水平,采用毛细管微量点滴法测定了泰安、聊城和东营3个田间种群及1个敏感种群对吡虫啉、烯啶虫胺、啶虫脒、噻虫嗪、噻虫啉、噻虫胺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同时测定了磷酸三苯酯(TPP)、顺丁... 为明确山东省棉蚜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性水平,采用毛细管微量点滴法测定了泰安、聊城和东营3个田间种群及1个敏感种群对吡虫啉、烯啶虫胺、啶虫脒、噻虫嗪、噻虫啉、噻虫胺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同时测定了磷酸三苯酯(TPP)、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和增效醚(PBO)3种酶抑制剂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泰安棉蚜种群对烯啶虫胺的抗性倍数为16.95,处于中等抗性水平,对吡虫啉和啶虫脒的抗性倍数分别为5.69和9.57,已产生低水平抗性,对噻虫胺、噻虫嗪和噻虫啉的抗性倍数均小于3.0,仍较敏感;聊城棉蚜种群对吡虫啉、啶虫脒和噻虫嗪的抗性倍数分别为28.51、25.88和18.16,属中等抗性水平,对噻虫啉和噻虫胺的抗性倍数分别为6.01和6.37,已产生低水平抗性,对烯啶虫胺仍处于敏感阶段;东营棉蚜种群对吡虫啉、啶虫脒和噻虫胺的抗性倍数分别为37.95、21.52和12.95,已产生中等水平抗性,对噻虫啉、烯啶虫胺和噻虫嗪的抗性倍数分别为7.07、6.38和4.75,处于低水平抗性阶段。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PBO和羧酸酯酶抑制剂TPP对6种供试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增效作用明显,谷胱甘肽-S-转移酶抑制剂DEM对这6种药剂也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研究表明,山东省泰安等3地区棉蚜种群对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多功能氧化酶和羧酸酯酶可能在棉蚜对该类杀虫剂的抗性中起主要作用,谷胱甘肽-S-转移酶可能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新烟碱类杀虫剂 抗药性 酶抑制剂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螨剂对截形叶螨的毒力及助剂对杀螨剂的增效作用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唐小凤 张友军 +3 位作者 吴青君 谢文 曹增 王少丽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2-327,共6页
截形叶螨是我国农作物和园艺作物上的重大害螨,生产上主要依赖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本文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了不同杀螨剂对截形叶螨的毒力,研究了在杀螨剂中加入有机硅喷雾助剂后对其毒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和氧苦·内酯对截... 截形叶螨是我国农作物和园艺作物上的重大害螨,生产上主要依赖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本文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了不同杀螨剂对截形叶螨的毒力,研究了在杀螨剂中加入有机硅喷雾助剂后对其毒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和氧苦·内酯对截形叶螨雌成螨的LC_(50)值分别为0.0018 mg/L和0.026 mg/L,毒力显著高于其它供试杀螨剂。在虫螨腈中加入0.1%有机硅助剂倍效或杰效利后,对截形叶螨雌成螨的室内毒力分别提高5.62倍和1.91倍;而且减少虫螨腈药量25%、并加入0.1%浓度的助剂混合喷施盆栽茄子上截形叶螨时,能够达到与虫螨腈单独喷施时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可对生产上截形叶螨的药剂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及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形叶螨 杀螨剂 有机硅喷雾助剂 毒力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皂素对雷公藤乳油防治茶尺蠖幼虫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16
17
作者 董道青 陈建明 +2 位作者 俞晓平 陈列忠 张珏锋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8-233,共6页
测定了茶皂素对雷公藤乳油防治茶尺蠖幼虫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用1、2、4mg/ml茶皂素浸叶处理,对茶尺蠖2龄幼虫的毒杀作用不明显,第7天的毒杀效果只有27.03%-37.84%。用雷公藤乳油0.8、1.6、3.2、6.4mg/ml和12.8mg/ml... 测定了茶皂素对雷公藤乳油防治茶尺蠖幼虫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用1、2、4mg/ml茶皂素浸叶处理,对茶尺蠖2龄幼虫的毒杀作用不明显,第7天的毒杀效果只有27.03%-37.84%。用雷公藤乳油0.8、1.6、3.2、6.4mg/ml和12.8mg/ml浸叶处理,对茶尺蠖2龄幼虫的毒杀效果在第7天分别为27.27%、33.78%、40.54%、56.76%和63.51%。在0.8mg/ml浓度的雷公藤乳油中加入4mg/ml的茶皂素,对茶尺蠖幼虫的毒杀作用(84.42%)显著高于加1mg/ml茶皂素的毒杀效果(68.83%);而加入2mg/ml和4mg/ml的防效差异不显著。向不同浓度的雷公藤乳油中加入2mg/ml茶皂素,对茶尺蠖2龄幼虫的共毒系数在第1、3、5、7天分别为667.68、981.61、1706.15和1209.76,即增效5.68~11.10倍,达到相同的使用效果可减少雷公藤用量85%以上。对茶尺蠖4龄幼虫增效1.00—6.91倍,减少雷公藤用量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皂素 雷公藤乳油 茶尺蠖幼虫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啶酰菌胺与唑胺菌酯混配对灰葡萄孢毒力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15
18
作者 赵建江 陈治芳 +4 位作者 韩秀英 孟润杰 马志强 王文桥 毕秋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7-424,共8页
为明确啶酰菌胺与唑胺菌酯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毒力的增效作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啶酰菌胺与唑胺菌酯不同配比混合物对灰葡萄孢菌株DZ3(对多菌灵、乙霉威和嘧霉胺高抗)的毒力,以Wadley公式评价了其协同作用。选取最佳... 为明确啶酰菌胺与唑胺菌酯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毒力的增效作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啶酰菌胺与唑胺菌酯不同配比混合物对灰葡萄孢菌株DZ3(对多菌灵、乙霉威和嘧霉胺高抗)的毒力,以Wadley公式评价了其协同作用。选取最佳增效组合,采用黄瓜子叶喷雾法测定了其对其他5个菌株的毒力及田间防效。通过测定菌株DZ3分生孢子悬浮液中的溶氧量、电导率和菌丝中丙二醛的含量,研究最佳增效组合的增效机制。结果表明:啶酰菌胺与唑胺菌酯不同质量比(9∶1、7∶1、5∶1、3∶1、1∶1、1∶3、1∶5、1∶7和1∶9)的混合物均对菌株DZ3表现为毒力增效作用,其中质量比为1∶3的组合增效最明显,增效系数达4.76,且对另外5个供试菌株的联合毒力也表现出增效;在使用剂量为有效成分200~300 g/hm2时,质量比为1∶3的组合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78.05%~93.96%,同时其对菌株DZ3的呼吸抑制作用与单剂啶酰菌胺相当,但对细胞膜通透性和菌丝膜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均显著高于各单剂。本研究结果表明,啶酰菌胺与唑胺菌酯以质量比1∶3进行混配,可用于番茄灰霉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葡萄孢 啶酰菌胺 唑胺菌酯 增效作用 番茄灰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SSRI类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的增效作用及调节TH1/TH2平衡的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刘义 冯慧 +5 位作者 莫亚莉 刘文娟 宋明芬 王晟东 金曼 毛洪京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8期1927-1929,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SSRI类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的增效作用,以及调节炎症因子平衡的作用。方法:9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和针药组,两组连续治疗4周,分别在不同治疗时点通过HMAD评分、愈显率、总有效率及SERS评分来评价针刺对SSRI类抗抑... 目的:观察针刺对SSRI类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的增效作用,以及调节炎症因子平衡的作用。方法:9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和针药组,两组连续治疗4周,分别在不同治疗时点通过HMAD评分、愈显率、总有效率及SERS评分来评价针刺对SSRI类抗抑郁药的临床增效作用;以及设立正常组,评价治疗前后两组炎症因子浓度的变化。结果:针药组治疗后第1、2、4周HAMD评分明显较药物组低(P<0.01)。两组治疗第4周后,针药组愈显率、总有效率明显较药物组高(P<0.01)。针药组治疗后第1、2、4周SERS评分明显较药物组低(P<0.01)。治疗后第4周IL-1、IL-6、IL-4、IL-10浓度,针药组与药物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P<0.01)。药物组与正常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针药组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4浓度也较接近。结论:针刺能够有效、快速地增强SSRI类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以及能够调节促炎症因子与抗炎症因子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SSRI类抗抑郁药 抑郁症 增效作用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酮对杀虫剂增效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胡兆农 姬志勤 +3 位作者 董雪娟 李智文 兰琪 吴文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7-60,66,共5页
 在杀虫剂中加入氮酮,通过室内生测和田间试验,研究了其对杀虫剂的增效作用。室内生测结果表明,以粘虫为试虫,氮酮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氯氰菊酯、甲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对有机磷类杀虫剂丙溴磷、甲基对硫磷...  在杀虫剂中加入氮酮,通过室内生测和田间试验,研究了其对杀虫剂的增效作用。室内生测结果表明,以粘虫为试虫,氮酮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氯氰菊酯、甲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对有机磷类杀虫剂丙溴磷、甲基对硫磷、毒死蜱无增效作用,对敌百虫具有明显拮抗作用;以麦蚜为试虫,氮酮对吡虫啉无增效作用,对啶虫脒增效作用明显;以棉蚜为试虫,氮酮对吡虫啉和啶虫脒都有增效作用。防治棉蚜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使用质量浓度为10,16.7,25mg/L的2.5%高渗吡虫啉乳油与使用质量浓度为33.3mg/L的5%吡虫啉乳油防效相当,结合室内生测结果,初步认为加入氮酮对2.5%高渗吡虫啉乳油有明显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酮 杀虫剂 增效作用 粘虫 蚜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