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磁共振增强扩散方法在复杂储集层流体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忠华 李霞 +1 位作者 赵文智 张龙海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3-708,共6页
核磁共振增强扩散流体性质识别技术将长回波间隔条件下横向弛豫时间谱中水扩散弛豫时间右侧出现的明显弛豫信号作为储集层含油的直接指示。均匀磁场下进行的变回波间隔实验与梯度场下进行的相同实验结果有较大差异,只有后者才能模拟P型... 核磁共振增强扩散流体性质识别技术将长回波间隔条件下横向弛豫时间谱中水扩散弛豫时间右侧出现的明显弛豫信号作为储集层含油的直接指示。均匀磁场下进行的变回波间隔实验与梯度场下进行的相同实验结果有较大差异,只有后者才能模拟P型核磁测井仪器的实际测井结果,指导测井解释。借鉴国外成功的梯度磁场变回波间隔实验结果,讨论了核磁共振增强扩散技术的适应范围,并指出应用中还应注意钻井液侵入问题,尽量采用及时测井资料。初步应用表明,该项技术可作为电阻率方法的有益补充,在渤海湾盆地复杂油水层的识别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增强扩散 复杂储集层 流体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在玻璃微球中的辐照增强扩散效应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宋建明 何小海 +2 位作者 李波 黄宁康 林理彬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5-418,共4页
为满足惯性约束聚变实验诊断的需求,需要在空心玻璃微球内充入DT燃料气体的同时充入一定量的Ar诊断气体,由于Ar原子尺寸较大,一般热扩散技术难以实现对玻璃微球充Ar。为解决充Ar问题,研究了不同反应堆中子注量对玻璃微球的改性作用。测... 为满足惯性约束聚变实验诊断的需求,需要在空心玻璃微球内充入DT燃料气体的同时充入一定量的Ar诊断气体,由于Ar原子尺寸较大,一般热扩散技术难以实现对玻璃微球充Ar。为解决充Ar问题,研究了不同反应堆中子注量对玻璃微球的改性作用。测试结果表明:当中子注量达到1×1018cm-2时,在500℃和室温情况下都可以向玻璃微球内充入Ar。辐照增强扩散后的扩散系数高于3.6×10-13cm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增强扩散 玻璃微球 中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增强扩散在地震资料构造解释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钟勇 王山山 陈磊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1-125,共5页
为了提高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效率和准确性,提出结构增强扩散方法提高地震资料质量。将地震资料转换为地震图像,通过提取地震图像结构张量,使用双边滤波器求取梯度值,结构增强扩散方法根据地震图像纹理不连续的方向和强度信息自动判断阈... 为了提高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效率和准确性,提出结构增强扩散方法提高地震资料质量。将地震资料转换为地震图像,通过提取地震图像结构张量,使用双边滤波器求取梯度值,结构增强扩散方法根据地震图像纹理不连续的方向和强度信息自动判断阈值,实现在断点处保持不连续特征的同时,增强地震同相轴的连续性,从而提高地震图像横向分辨率和突出地震资料中的构造特征。应用结果表明,结构增强扩散处理能够提高地震图像复杂构造的显示效果,有助于提高构造解释精确度,并且能够提高计算机自动解释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 结构增强扩散 各向异性扩散 双边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态退火中高密度缺陷对As增强扩散作用模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通和 吴瑜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8年第4期33-40,共8页
分析了注入As在快速退火中的增强扩散效应,特别分析了注入层中缺陷生成过程所伴随的增强扩散效应。退火中引起高密度缺陷两种过程是:一反冲氧的作用;二高剂量注入As在品格中引入应力的作用。实验中发现,剂量高达2×10^(16)cm^(-2)... 分析了注入As在快速退火中的增强扩散效应,特别分析了注入层中缺陷生成过程所伴随的增强扩散效应。退火中引起高密度缺陷两种过程是:一反冲氧的作用;二高剂量注入As在品格中引入应力的作用。实验中发现,剂量高达2×10^(16)cm^(-2)和As通过SiO_2层注入硅时(As射程等于SiO层的厚度),注入的样品经高温退火后,As杂质剖面出现拐点。以拐点为分界划分出快扩散和慢扩散两个区域。用Boltzmann-Matano)方法计算了As在退火期间在硅中的扩散系数。用高压透射电镜观察表明,从硅表面到拐点处存在着高密度的缺陷,并且分析了缺陷在1~12s期间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在最初1~3s内已形成了高密度缺陷,且这种缺陷热稳定性很高,即使经1 150℃180s退火仍然存在。在此基础上分析高密度缺陷对增强扩散影响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瞬太退火 增强扩散模型 高密度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注入沾污与Fe^+·B^-离子对的增强扩散效应
5
作者 曾庆城 王水风 罗房芳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2期79-81,共3页
显微观测LSI硼注入硅形成的PN结,发现横向结深大于纵向结深,用紫外荧光法检测了B^+注入样品的Fe杂质沾污,研究了Fe^+·B^-离子“对”在SiO_2边缘的横向增强扩散效应.
关键词 离子注入 铁硼离子对 横向增强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相干增强扩散与纹理能量测度和高斯混合模型的导光板表面缺陷检测方法 被引量:9
6
作者 张亚洲 卢先领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45-1552,共8页
针对液晶屏(LCD)导光板表面缺陷检测方法存在漏检率和误检率较高,对产品表面复杂渐变的纹理结构适应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相干增强扩散(ICED)与纹理能量测度和高斯混合模型(TEM-GMM)的LCD导光板表面缺陷检测方法。首先,构建ICED... 针对液晶屏(LCD)导光板表面缺陷检测方法存在漏检率和误检率较高,对产品表面复杂渐变的纹理结构适应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相干增强扩散(ICED)与纹理能量测度和高斯混合模型(TEM-GMM)的LCD导光板表面缺陷检测方法。首先,构建ICED模型,基于结构张量引入平均曲率流扩散(MCF)滤波,使得相干增强扩散(CED)模型对缺陷的细线状纹理有良好的边缘保持效果,并利用相干性得到缺陷纹理增强和背景纹理抑制的滤波后图像;然后,根据Laws纹理能量测度(TEM)提取图像纹理特征,将图像的背景纹理特征作为离线阶段高斯混合模型(GMM)的训练数据,使用期望最大化(EM)算法估计GMM参数;最后,计算待检测图像各像素的后验概率,并将其作为在线检测阶段缺陷像素的判断依据。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在导光颗粒随机、规则两种分布的缺陷图像测试数据组上的漏检率和误检率分别为3.27%、4.32%和3.59%、4.87%。所提检测方法适用范围广,可有效检测出LCD导光板表面划痕、异物、脏污和压伤等类型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缺陷检测 平均曲率流 相干增强扩散 纹理能量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干增强扩散与冲击滤波相结合的指纹增强算法 被引量:1
7
作者 鲁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08-212,共5页
自动指纹识别系统(AFIS)的性能严重依赖于输入指纹的质量,因此有效指纹增强算法对该系统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相干增强扩散滤波增强的指纹图像会出现边缘模糊,以及谷线与脊线间对比度较低的现象,提出使用冲击滤波和相干增强扩散的加权模... 自动指纹识别系统(AFIS)的性能严重依赖于输入指纹的质量,因此有效指纹增强算法对该系统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相干增强扩散滤波增强的指纹图像会出现边缘模糊,以及谷线与脊线间对比度较低的现象,提出使用冲击滤波和相干增强扩散的加权模型方法,既能保持相干增强扩散的优势,又能锐化指纹脊线边缘,以及增强指纹脊线与谷线的对比度。增强的主要过程为,建立一个相干增强扩散和冲击滤波的加权组合模型,加权函数是以指纹梯度为自变量,使得在扩散过程中在图像边缘处以冲击滤波为主,在脊线与谷线内部则以相干增强扩散为主。实验表明,使用这种方法,能得到更加清晰的指纹图像,便于之后的二值化与细化过程处理,使得自动指纹识别系统具有更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增强扩散 冲击滤波 指纹增强 加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序列推荐的扩散增强多视角意图对比学习方法
8
作者 王澳飞 孙福振 +2 位作者 孙秀娟 张文轩 王绍卿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338-348,共11页
针对意图驱动的序列推荐中出现的数据稀疏性和意图信息提取不足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扩散增强的多视角意图对比学习方法(DMVRec)。为学习原始项目间的购买意图相关性,在扩散模型反向过程中,通过融合原始序列意图信息和无分类器指导策略... 针对意图驱动的序列推荐中出现的数据稀疏性和意图信息提取不足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扩散增强的多视角意图对比学习方法(DMVRec)。为学习原始项目间的购买意图相关性,在扩散模型反向过程中,通过融合原始序列意图信息和无分类器指导策略来预测高斯噪声。利用原始项目间的购买意图相关性信息指导反向过程的去噪,以得到增强序列的意图预测值,并利用余弦相似度计算每个位置下的增强项目。通过切分用户交互序列和聚类算法来构建意图监督信号,并分别在宏观和微观视角下利用意图对比学习来捕捉隐藏的用户意图信息。通过在四个公开数据集下实验,充分体现了DMVRec方法的优越性。其中,对比最先进基线,在HR@5指标上,提升7.03%,在NDCG@5指标上,提升4.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列推荐 扩散增强 对比学习 多视角意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偏微分扩散方程图像增强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崔华 周婷洁 +2 位作者 郭璐 袁超 宋焕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95-198,共4页
通过改进P-M扩散系数和融入相干增强扩散改善了传统的P-M模型,使得裂缝图像非边缘处以改进后的P-M扩散为主,在边缘处以相干增强扩散为主,达到了对裂缝图像去噪和增强的目的.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提出的方案较传统的P-M模型能使地面... 通过改进P-M扩散系数和融入相干增强扩散改善了传统的P-M模型,使得裂缝图像非边缘处以改进后的P-M扩散为主,在边缘处以相干增强扩散为主,达到了对裂缝图像去噪和增强的目的.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提出的方案较传统的P-M模型能使地面图像的特征得到更好的保护,使裂缝更加明显,利用该方法对裂缝图像进行预处理后,提高了路面裂缝目标检测的准确性,体现了该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增强 偏微分方程 P-M模型 相干增强扩散 路面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扩散技术制备纳米CL-20及表征 被引量:14
10
作者 尚菲菲 张景林 +1 位作者 张小连 王金英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7-40,共4页
采用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扩散技术(SEDS法),以乙酸乙酯为溶剂,在9.0MPa、40℃及溶液质量分数30%、溶液和反溶剂流速分别为5mL/min、8kg/h的工艺条件下,制备了纳米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用偏光显微镜与扫描电镜(SEM)、激光粒度分... 采用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扩散技术(SEDS法),以乙酸乙酯为溶剂,在9.0MPa、40℃及溶液质量分数30%、溶液和反溶剂流速分别为5mL/min、8kg/h的工艺条件下,制备了纳米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用偏光显微镜与扫描电镜(SEM)、激光粒度分析仪、动态颗粒图像分析仪对细化前后的形貌、粒度、粒度分布和球形度进行表征,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纳米CL-20的晶型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热安定性和撞击感度。结果表明,所得CL-20边缘光滑且趋于球形,粒度均匀(1~2μm),所属晶型为β-型,与原料CL-20相比,晶型转变温度推后了约30℃,而分解峰温提前了6.74℃,撞击感度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 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扩散技术 纳米CL-20 重结晶 撞击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扩散技术制备超细RDX 被引量:10
11
作者 尚菲菲 张景林 +1 位作者 王金英 张小连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48,共6页
采用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扩散技术( SEDS法)对 RDX进行重结晶细化。探索实验确定 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浓度为20%。通过正交试验 L9(34)和单因素试验研究分析了影响细化效果的诸多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溶剂是避免形... 采用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扩散技术( SEDS法)对 RDX进行重结晶细化。探索实验确定 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浓度为20%。通过正交试验 L9(34)和单因素试验研究分析了影响细化效果的诸多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溶剂是避免形成片状或针状晶体的关键。影响结晶效果的因素依次为压力、CO2流速、溶液流速和温度。在流体密度接近液体密度时,CO2流速与溶液流速之比直接影响粒状晶体所占比例及粒度的大小,但浓度最终决定晶体粒度大小。扩试工艺条件是浓度26.7%、温度35℃、压力9.0 MPa、溶液流速2 mL·min-1和CO2流速6 kg·h-1。在此条件下,得到的RDX晶体边缘光滑、形貌规则趋于球形,粒度在为3~5μm、粒度分布均匀、流散性良好,制备量可达32 g·h-1,且机械感度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工程 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扩散技术( SEDS法) 机械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地震图像信噪比的一致增强性扩散方法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凤 李金宗 李冬冬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885-1890,共6页
本文针对地震图像具有线形纹理的特征 ,提出和分析了基于偏微分方程一致增强性扩散去噪模型及其适用范围 ,设计了提高地震图像信噪比的具体算法 ,同时研究了扩散模型中的参数选择 .大量真实地震图像处理结果及其数据分析表明 ,在信号能... 本文针对地震图像具有线形纹理的特征 ,提出和分析了基于偏微分方程一致增强性扩散去噪模型及其适用范围 ,设计了提高地震图像信噪比的具体算法 ,同时研究了扩散模型中的参数选择 .大量真实地震图像处理结果及其数据分析表明 ,在信号能量保持 80~ 90 %的条件下 ,对于信噪比为 15~ 2 0dB的地震图像 ,可使其信噪比提高 9dB左右 ,且不会出现假象 ,增强了地质信息 ,有利于地震解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图像处理 线形纹理 偏微分方程 一致增强扩散 信噪比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图像序列应用一致增强性扩散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凤 李金宗 李冬冬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985-992,共8页
针对具有线形纹理特征的地震图像序列 ,在偏微分扩散方程的基础上 ,重点研究了二维和三维的一致增强性扩散算法 .理论分析表明 ,三维一致增强性扩散算法可以利用三维地震数据体的非冗余信息 ,所以比二维的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 ,不但能更... 针对具有线形纹理特征的地震图像序列 ,在偏微分扩散方程的基础上 ,重点研究了二维和三维的一致增强性扩散算法 .理论分析表明 ,三维一致增强性扩散算法可以利用三维地震数据体的非冗余信息 ,所以比二维的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 ,不但能更有效地提高信噪比 ,同时保护和增强边缘纹理 ,而且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实际的地质结构 ,消除原图像中的某些假象 .大量真实地震图像序列处理结果及其数据分析表明 ,无论是哪一地区的地震图像 ,在信号能量保持 80 %~ 90 %的条件下 ,三维算法提高信噪比的程度均比二维算法高 ,并可以消除原图像中局部的假断点和假连续纹线 ,使恢复的地质结构更加准确 ,有利于地震解释 ,对探明地质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形纹理 偏微分方程 一致增强扩散 地震图像序列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 MR扩散加权和动态增强对乳腺小肿块性病灶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4
作者 何之彦 Ateelesh Mangroo +2 位作者 李志宇 姚戈虹 李康安 《磁共振成像》 CAS 2012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目的 3.0T MR扩散加权(DWI)和动态增强(DCE)对乳腺小肿块性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采用MRI扩散加权和动态增强检查的乳腺良恶性病灶,其横轴像最大长径为10mm。结果常规的MRI的敏感性100%,特异性75.9%,与良性病变相比,恶性... 目的 3.0T MR扩散加权(DWI)和动态增强(DCE)对乳腺小肿块性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采用MRI扩散加权和动态增强检查的乳腺良恶性病灶,其横轴像最大长径为10mm。结果常规的MRI的敏感性100%,特异性75.9%,与良性病变相比,恶性病灶的ADC值显著降低。利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得出良恶性病变ADC值的分界值是1.11×10-3mm2/s。动力学曲线分析揭示II、III型曲线多考虑恶性。结论研究表明DWI和DCE-MRI技术易于评估。通过DWI获得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能够用来鉴别良恶性乳腺肿瘤,从而使MRI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动态增强后测得的动力学曲线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亦提供了较准确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动态增强 乳腺病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DE的一致增强性扩散方法研究及其应用
15
作者 陈凤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4055-4058,共4页
针对具有线性纹理特征的图像,对基于偏微分方程的一致增强性扩散去噪方法进行了研究,详细分析了它的扩散去噪过程和纹理结构的保护及增强,设计出具体的算法步骤。在此基础上,针对线性结构图像序列,给出了三维一致增强性扩散模型。在选... 针对具有线性纹理特征的图像,对基于偏微分方程的一致增强性扩散去噪方法进行了研究,详细分析了它的扩散去噪过程和纹理结构的保护及增强,设计出具体的算法步骤。在此基础上,针对线性结构图像序列,给出了三维一致增强性扩散模型。在选择合适的扩散参数情况下,一致增强性扩散算法不但使具有线性结构图像的信噪比有明显的提高,而且可以很好的保护和增强线性结构,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结构 偏微分方程 一致增强扩散 系列图像 三维数据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除磁共振成像图像莱斯噪声的加权扩散 被引量:1
16
作者 贺建峰 陈勇 易三莉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967-2970,共4页
针对各向同性扩散易于造成图像边缘等特征区域的模糊以及相干增强扩散易于在图像背景区域内产生伪条纹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根据磁共振成像(MRI)图像莱斯噪声分布特点来对其进行降噪的加权扩散算法。该算法以MRI图像背景区域的莱斯噪声方... 针对各向同性扩散易于造成图像边缘等特征区域的模糊以及相干增强扩散易于在图像背景区域内产生伪条纹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根据磁共振成像(MRI)图像莱斯噪声分布特点来对其进行降噪的加权扩散算法。该算法以MRI图像背景区域的莱斯噪声方差作为区分MRI图像背景区域和感兴趣的边缘特征区域二者特征差异的阈值。基于该阈值,该算法构造了一个加权函数,并用该函数对各向同性扩散和相干增强扩散进行加权。加权函数根据图像在不同结构区域的变化,自适应地调整两种扩散的权值,从而充分发挥两种扩散的优势并克服各自的不足。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峰值信噪比(PSNR)及平均结构相似度(MSSIM)的评价上优于一些经典算法。因此,该算法的降噪及保护、增强边缘的能力更为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MRI) 各向同性扩散 相干增强扩散 莱斯噪声 加权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U的血管造影图像增强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宁 冯前进 +1 位作者 陈武凡 刘国庆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82-785,共4页
血管增强扩散算法遵循多尺度方法,利用非线性各向异性扩散方法进行血管增强,该方法在可视化不同半径的血管和增强血管外观上比现存的大部分方法都要好,但医学图像数据分辨率和灰度级都很高,多尺度选择和求解非线性各向异性扩散的偏微分... 血管增强扩散算法遵循多尺度方法,利用非线性各向异性扩散方法进行血管增强,该方法在可视化不同半径的血管和增强血管外观上比现存的大部分方法都要好,但医学图像数据分辨率和灰度级都很高,多尺度选择和求解非线性各向异性扩散的偏微分方程时运算量很大,执行速率低,不适合实际应用。提出一种基于GPU(graphic processing unit)的血管造影图像增强方法,采用计算统一设备架构(CUDA)技术,利用像素的独立性和偏微分方程求解的并发性,实现了并行血管增强扩散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持血管增强效果一样的同时降低了处理时间,加速比达到27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增强扩散 多尺度 非线性各向异性扩散方程 医学图像 图形处理器 计算统一设备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地震图像信噪比的非线性各向异性扩散算法模型 被引量:15
18
作者 陈凤 李金宗 +1 位作者 李冬冬 陈惠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7-80,共4页
原始地震图像属于线形纹理图像 ,地震同相轴表现为线条结构。选取基于偏微分方程的非线性各向异性扩散 (即一致增强性扩散 )算法模型 ,通过结构张量的特征向量控制扩散方向 ,利用扩散张量的特征值控制特征方向上的扩散量 ,对原始地震图... 原始地震图像属于线形纹理图像 ,地震同相轴表现为线条结构。选取基于偏微分方程的非线性各向异性扩散 (即一致增强性扩散 )算法模型 ,通过结构张量的特征向量控制扩散方向 ,利用扩散张量的特征值控制特征方向上的扩散量 ,对原始地震图像进行图像处理 ,增强具有一致性的同相轴及其所反映的重要地质结构。利用能谱分析设计了地震剖面图像信噪比的计算公式 ,确定了扩散参数的选择范围。处理实际地震剖面图像的结果表明 ,在信号结构关系不变及其能量保持 80 %~ 90 %的条件下 ,原高信噪比地震图像的信噪比可增加约 9dB ,原低信噪比地震图像的信噪比增加大约 15dB ,并且不会出现假像 ,增强了同相轴及重要的地质结构。图 1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图像 线形纹理特征 偏微分方程 非线性各向异性扩散 一致增强扩散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扩散去噪的距离特征量提取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笪良龙 何青海 杨建设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0-108,共9页
距离特征量反映了目标运动过程中的距离变化率,该观测量可由目标辐射噪声LOFAR谱图的干涉条纹中提取得到。低信噪比情况下,由于噪声的影响,干涉条纹特征会变模糊,提取的距离特征量值精度会降低。为提高提取精度,提出了一种边缘定向增强... 距离特征量反映了目标运动过程中的距离变化率,该观测量可由目标辐射噪声LOFAR谱图的干涉条纹中提取得到。低信噪比情况下,由于噪声的影响,干涉条纹特征会变模糊,提取的距离特征量值精度会降低。为提高提取精度,提出了一种边缘定向增强型扩散方程去噪方法,对LOFAR谱图进行处理,使条纹特征更加明显。迭代次数对扩散方程去噪效果影响很大,根据相关性原理,提出了一种迭代次数选择方法。为了使条纹特征更加易于区分,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分割的图像二值化方法。数值模拟实验和海试数据处理结果表明,LOFAR谱图经过处理后,提取出的距离特征量精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离特征量 信噪比 边缘定向增强扩散方程 LOFAR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升温注入Al形成Y-Al合金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通和 吴瑜光 钱卫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15-618,共4页
利用金属蒸汽真空弧 (MEVVA)源所产生的强束流离子注入铝研究了相变、增强扩散和钇铝合金的形成条件 .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注入层有Al3 Y和Al2 O3 出现 .从背散射分析可以发现 ,Y原子有着明显的增强扩散和外扩散效应 ,Y离子的深度分布已达... 利用金属蒸汽真空弧 (MEVVA)源所产生的强束流离子注入铝研究了相变、增强扩散和钇铝合金的形成条件 .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注入层有Al3 Y和Al2 O3 出现 .从背散射分析可以发现 ,Y原子有着明显的增强扩散和外扩散效应 ,Y离子的深度分布已达 62 0nm ,远大于LSS理论的预计值 .注入层钇铝原子比可达到 17%~ 2 4 %.连续铝合金层已经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钇离子注入 深度分布 增强扩散 钇-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