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灌溉处理下冬小麦水平衡与灌溉增产效率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裴宏伟 孙宏勇 +1 位作者 沈彦俊 刘昌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54-1059,共6页
水资源是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区最重要的生产制约因素,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大的社会需要。通过设置冬小麦不同灌溉处理,分析了各处理的水分平衡、产量和灌溉增产效率。结果显示:1)不同灌溉处理具有不同的水分平衡过程,雨养... 水资源是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区最重要的生产制约因素,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大的社会需要。通过设置冬小麦不同灌溉处理,分析了各处理的水分平衡、产量和灌溉增产效率。结果显示:1)不同灌溉处理具有不同的水分平衡过程,雨养农田、充分灌溉处理、返青水胁迫处理、拔节抽穗水胁迫处理和灌浆水胁迫处理的蒸散量分别为251±58 mm、482±48 mm、352±44 mm、388±22 mm和324±53 mm;2)灌溉量对于小麦产量的增加具有明显的正效应,拔节-抽穗水胁迫对作物产量有较大影响,灌浆水胁迫和返青水胁迫均没有对小麦产量造成明显影响;雨养农业的经济产量为2 950±635 kg.hm-2,充分灌溉下的经济产量约为5 994±994 kg.hm-2;冬小麦返青期、拔节抽穗期、灌浆期施加适度的水分胁迫,产量分别为5 163±885 kg.hm-2、5 047±1 180 kg.hm-2、5 249±975 kg.hm-2,与充分灌溉相比,没有明显的产量下降;3)小麦的灌溉增产效率存在明显的年际差异,在丰水年或特丰水年,灌溉增产效率为1.9 kg.m-3,在枯水年为0.4 kg.m-3,平水年为1.6 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冬小麦 节水农业 灌溉制度 灌溉增产效率 水分-产量关系 水分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化肥利用的空间特征及增产潜力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西玫 熊黑钢 赵明燕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0-74,共5页
根据1989~2005年新疆各地州农用化肥施用量、农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数据,采用聚类分析法对研究区进行区域划分,并运用回归分析计算出各区域化肥的顷均施用量和增产效率。结果表明:根据施用化肥情况可将新疆分为3大区域,即低施肥量地... 根据1989~2005年新疆各地州农用化肥施用量、农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数据,采用聚类分析法对研究区进行区域划分,并运用回归分析计算出各区域化肥的顷均施用量和增产效率。结果表明:根据施用化肥情况可将新疆分为3大区域,即低施肥量地区,平均施肥量115.88kg·hm-2,增长量5.78kg·hm-2·a-1;中施肥量地区,平均施肥量175.93kg·hm-2,增长量10.41kg·hm-2·a-1;高施肥量地区,平均施肥量219.59kg·hm-2,增长量11.22kg·hm-2·a-1。这3个地区的单位面积施肥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中施肥量地区的化肥增产效率[kg(粮食)·kg-1(化肥)]居新疆最高,为21.45;低施肥量地区的化肥增产率为13.88;高施肥量地区的化肥增产效率为10.80,为新疆最低;但3个地区的化肥增产效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疆应重点加强中、低施肥量地区的施肥强度,以发挥其最大的增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化肥 施肥量 增产效率 增产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砂姜黑土钾肥对生姜增产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录久 郭熙盛 +3 位作者 高杰军 张琳 丁楠 过鸣祥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7-191,共5页
1999~2001年在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连续3年多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增施K肥对生姜产量及品质都有明显的正效应,姜块产量提高15.3%~58.4%,平均增产率为29.8%.K肥的增产效率在2种N肥水平下都较高,高N水平下增加K肥施用量可以极大地提高... 1999~2001年在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连续3年多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增施K肥对生姜产量及品质都有明显的正效应,姜块产量提高15.3%~58.4%,平均增产率为29.8%.K肥的增产效率在2种N肥水平下都较高,高N水平下增加K肥施用量可以极大地提高K肥的增产效率.生姜单位K肥的增产量与土壤K素含量及施K量呈显著负相关,淮北砂姜黑土地区,生姜K肥适宜施用量为K2O 375~450 kg/hm2.施用K肥能有效提高生姜维生素C与可溶性糖分含量,显著降低硝酸盐含量,改善姜块的内在品质,大幅度提高种植生姜的经济效益.3年4地试验,平均增收7946~11065元/hm2,施用K肥的产投比为10.4~22.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肥施用 生姜产量 增产效率 品质 砂姜黑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改土增产效果定位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范业成 陶其骧 +3 位作者 叶厚专 刘光荣 李宁 李祖章 《江西农业学报》 CAS 1991年第2期104-111,共8页
本研究根据8年试验资料,综合分析了在中上肥力双季稻田,两季采取早稻亩施2000公斤紫云英晚稻2000公斤鲜猪粪(M),各季与有机肥等量的氮磷钾化肥(F),及半量(M+F),M+F,三分之一的(M+F)等方式单施或配施,对水稻产量、养分平衡和有机质含量... 本研究根据8年试验资料,综合分析了在中上肥力双季稻田,两季采取早稻亩施2000公斤紫云英晚稻2000公斤鲜猪粪(M),各季与有机肥等量的氮磷钾化肥(F),及半量(M+F),M+F,三分之一的(M+F)等方式单施或配施,对水稻产量、养分平衡和有机质含量、土壤腐殖质组成、土壤结构、土壤生物性质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肥效 增产效率 土壤肥力 水稻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粮食增产能持续吗?--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7-74,共8页
基于2004—2012年中国粮食增产时期粮食主产区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框架,发现农业机械的采用以及耕地的集约化利用正成为新时期粮食增产的主要驱动因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劳动力、化肥投入以及财政支持等传统因素的作用正在衰弱... 基于2004—2012年中国粮食增产时期粮食主产区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框架,发现农业机械的采用以及耕地的集约化利用正成为新时期粮食增产的主要驱动因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劳动力、化肥投入以及财政支持等传统因素的作用正在衰弱。进一步测度了各省区的粮食增产潜力变动趋势,发现各省区粮食增产潜力呈现稳步强健的上升趋势。各品种如稻谷、小麦和玉米等的情况与此类似,只不过稻谷的增产潜力提升较慢,而小麦和玉米相对较快。由于粮食增产时期中国的增产潜力一直是处于上升态势,因此中国的粮食增产是可持续性的。另外,在我们的考察期内各省区粮食增产效率提升不明显,且稻谷和小麦两个品种增产效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增产 随机前沿模型 增产潜力 增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补贴的市场效率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袁超 崔校宁 宋翠珍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66-168,共3页
本文通过经济模型实证测度了我国农业补贴对于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两个维度的市场效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补贴的技术投入效率相对较高,但规模效益还有待提升;可以从提高农业流动资金投入和调整农业补贴资源配置方面来提高农业补贴... 本文通过经济模型实证测度了我国农业补贴对于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两个维度的市场效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补贴的技术投入效率相对较高,但规模效益还有待提升;可以从提高农业流动资金投入和调整农业补贴资源配置方面来提高农业补贴的市场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补贴 农业增产效率 农民增收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肥料提高氮素利用率的作用及对水稻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76
7
作者 郑圣先 聂军 +3 位作者 熊金英 肖剑 罗尊长 易国英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16,共6页
研究了田间条件下控释肥料氮的释放速率与水稻吸收氮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控释肥料氮的释放速率在水稻生育前期高 ,但随着时间的进程而逐渐降低。水稻从 70日型控释肥料中吸收的氮遵循三次曲线 ,因此 70日型控释肥料能够满足水稻本... 研究了田间条件下控释肥料氮的释放速率与水稻吸收氮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控释肥料氮的释放速率在水稻生育前期高 ,但随着时间的进程而逐渐降低。水稻从 70日型控释肥料中吸收的氮遵循三次曲线 ,因此 70日型控释肥料能够满足水稻本田生长期对氮的需要。施用控释肥料的水层含氮量极低 ,且无可见的水藻生长 ;而施尿素的水层则尿素N和NH+4 N含量高 ,水藻活动繁茂 ,滞留于水层的肥料氮 5~ 6d内迅速地降至无氮对照水平 ,氨的挥发损失和氮的反硝化损失大。控释肥料氮的利用率高达 72 3% ,比尿素高出 36 5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肥料 水层含氮量 氮肥利用率 增产效率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氮磷钾营养的品种间差异 Ⅰ.氮肥在茶树品种间的生长和生理效应 被引量:8
8
作者 伍炳华 韩文炎 姚国坤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1年第1期11-18,共8页
采用大田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氮素对茶树不同品种在产量、品质及生长、生理上的效应。结果表明,适量的施氮对各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而过量施氮则对品质不利,肥料增产率也下降。过量的氮肥还会使茶树产生肥害... 采用大田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氮素对茶树不同品种在产量、品质及生长、生理上的效应。结果表明,适量的施氮对各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而过量施氮则对品质不利,肥料增产率也下降。过量的氮肥还会使茶树产生肥害,其中苹云、碧峰等大叶品种尤为敏感,而肥害又只能经过茶树自身的生长稀释才能解除。施氮后,新梢叶片中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和含氮化合物含量在小叶品种中增加的幅度较大,而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在品种间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可溶性糖的含量反而下降。此外,还对茶树氮素营养品种间差异的原因以及提高氮素利用率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氮素营养 品种差异 增产效率 碳氮代谢效应 肥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条件下中国灌溉面积变化的产量效应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中赫 占车生 +3 位作者 胡实 宁理科 武兰芳 郭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94-104,共11页
灌溉可以有效缓解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采用中国不同区域2006-2019年实际灌溉用水量,对4个气候模式(GFDL-ESM2M,Had GEM2-ES,IPSL-CAM5-LR,MIROC5)驱动下的3种作物模型(GEPIC、PEPIC和LPJml)的灌溉用水量进行评估,优选模拟结... 灌溉可以有效缓解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采用中国不同区域2006-2019年实际灌溉用水量,对4个气候模式(GFDL-ESM2M,Had GEM2-ES,IPSL-CAM5-LR,MIROC5)驱动下的3种作物模型(GEPIC、PEPIC和LPJml)的灌溉用水量进行评估,优选模拟结果较好的前5个模式组合,分析RCP2.6和RCP6.0情景下,2021-2050年中国玉米、水稻、大豆和小麦产量变化,评估灌溉面积扩张的增产效应。结果显示:未来气候变化下,2021-2050年降水量的增加使得中国水稻和大豆以及北方地区玉米和小麦产量均呈现增长趋势,其中东北80%左右的地区和西北70%左右的地区玉米产量将提高0.2~0.8 t/hm^(2),东北85%左右的地区水稻和大豆增产幅度分别超过1.0、0.5 t/hm^(2),东北90%左右的地区和西北75%左右的地区小麦产量增幅分别介于1.0~2.0、0.5~1.0 t/hm^(2)之间。降水量的减少使得西南南部地区的玉米和小麦产量均下降0.2 t/hm^(2)左右。不同区域玉米和小麦的增产效应差异明显,由于北部地区光热条件较差、小麦基础产量较低,使得小麦灌溉增产潜力(1%~11%)以及增产效率((0.12±0.06)kg/m^(2))均较高,北部地区小麦的灌溉面积扩张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气候 模型 增产潜力 增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复混肥对花生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孙鹰翔 王明伟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10-915,共6页
试验以不施肥(CK)为对照处理,在同等施肥量下设置化肥处理(NPK)、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T1和T2),研究其对土壤养分含量、花生农艺性状和花生产量、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化肥处理(NPK)和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均促进了花生生长... 试验以不施肥(CK)为对照处理,在同等施肥量下设置化肥处理(NPK)、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T1和T2),研究其对土壤养分含量、花生农艺性状和花生产量、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化肥处理(NPK)和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均促进了花生生长,增加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且NPK、T1和T2分别增产9.5%、17.3%和19.7%;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改良了土壤pH,提高了土壤速效钾含量,明显改善花生农艺性状,T1和T2处理分别增产7.1%和9.3%,分别提高肥料偏生产力21.0%和23.5%、肥料贡献率6.0%和7.8%。因此,在等量施肥下,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增加、花生农艺性状的改善以及产量的提升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肥料的偏生产力和肥料贡献率更高,是未来花生可持续生产的重要施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混肥 农艺性状 花生产量品质 增产效率 解淀粉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甘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淑梅 《农家科技》 2023年第4期32-33,共2页
新密市地处中原腹地的嵩山东麓,属于浅山丘陵区,日照充足,气候温润,雨量适中,良好的地理环境和适宜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甘薯生长。新密所产甘薯向来以块大、口感好、品质优著称,深受消费青睐,但近年来,由于劳动力成本及市场等多方面因素... 新密市地处中原腹地的嵩山东麓,属于浅山丘陵区,日照充足,气候温润,雨量适中,良好的地理环境和适宜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甘薯生长。新密所产甘薯向来以块大、口感好、品质优著称,深受消费青睐,但近年来,由于劳动力成本及市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甘薯生产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具体表现为甘薯种植面积萎缩、品种单一老化、产量下滑、生产效益下降,农民种植甘薯积极性受到影响。针对这种不利局面,农技人员在深入考察基础上,经多年努力,摸索出优质甘薯配套生产技术,经验证,增产效率达10%~30%,增产增收效果突出。主要技术措施有以下几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产增收效果 浅山丘陵区 甘薯种植 甘薯生产 增产效率 效益下降 春甘薯 气候温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