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克拉玛干沙漠对我国春季沙尘天气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贾浩煜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4期103-105,共3页
基于近60年我国北方春季沙尘源区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气象站点观测到的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特强沙尘暴发生频率的逐年资料,分析了我国北方地区沙尘事件频数的年际、年代际和周期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影响沙尘事件年频数变化的气象... 基于近60年我国北方春季沙尘源区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气象站点观测到的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特强沙尘暴发生频率的逐年资料,分析了我国北方地区沙尘事件频数的年际、年代际和周期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影响沙尘事件年频数变化的气象因子。研究发现,我国北方春季沙尘天气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在1990—2015年呈上升趋势,后又下降。地表风速与沙尘天气频数呈正相关关系,风速越大越容易通过气沙过程引发沙尘天气。中高纬地区850 hPa位势高度场与沙尘日数为负相关关系;春季平均地表温度与沙尘时间序列呈弱相关性,而前期2月的平均地表温度与当年春季沙尘日数无显著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际–年代际变化 塔克拉玛干沙漠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敢叫沙漠换新颜——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实现“锁边”合龙
2
作者 冯伟伟 《新疆林业》 2025年第2期11-13,共3页
2024年11月28日,新疆在中国乃至世界防沙治沙史上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片区285公里空白区顺利实现“锁边”合龙,长达3 046公里的世界最长环沙漠绿色阻沙防护带全面闭合,沙漠边缘阻击战取得阶段性、标志性成果。... 2024年11月28日,新疆在中国乃至世界防沙治沙史上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片区285公里空白区顺利实现“锁边”合龙,长达3 046公里的世界最长环沙漠绿色阻沙防护带全面闭合,沙漠边缘阻击战取得阶段性、标志性成果。在这骄人的成果背后,新疆又默默做了多少努力?还是让我们先将时间转轴拨到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候塔克拉玛干沙漠仍在肆无忌惮地扩张,吞噬着一切能覆盖的植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锁边合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锁边治理工程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模式应用与探索
3
作者 李雪琴 《新疆林业》 2025年第2期7-10,共4页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沙漠面积33.76万平方公里。塔克拉玛干沙漠处于塔里木盆地中心,沙漠基底构造属塔里木地台区,是由前震旦系变质岩所组成。盆地为高山和高原所夹,除东面罗布泊为风口外,其余三面均为海拔4...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沙漠面积33.76万平方公里。塔克拉玛干沙漠处于塔里木盆地中心,沙漠基底构造属塔里木地台区,是由前震旦系变质岩所组成。盆地为高山和高原所夹,除东面罗布泊为风口外,其余三面均为海拔4 000米以上的高山环绕,盆地边缘山前环状分布着冲积、洪积倾斜平原,沙漠居于盆地中部。盆地汇集了天山南坡和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北坡所有水系,但只有部分较大的河流在汛期能流入沙漠。极端干旱的大陆性气候使得沙漠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夏季酷热,冬季寒冷,春秋季多风,日温差大,日照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锁边治理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地下水十大问题与展望:基于60年来的水文地质调查研究成果 被引量:1
4
作者 尹立河 张俊 +2 位作者 张鹏伟 顾小凡 李小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5-880,共16页
【研究目的】系统总结近60年来塔克拉玛干沙漠地下水的调查研究成果,从地下水补给排泄、地下水水质与地下水循环等三方面总结主要的成果与认识,指出目前调查研究的不足之处和需要解决的十大问题,展望下一步的工作方向与重点任务。【研... 【研究目的】系统总结近60年来塔克拉玛干沙漠地下水的调查研究成果,从地下水补给排泄、地下水水质与地下水循环等三方面总结主要的成果与认识,指出目前调查研究的不足之处和需要解决的十大问题,展望下一步的工作方向与重点任务。【研究方法】通过系统收集塔克拉玛干沙漠地下水相关的调查报告、学术论文,结合国内外其他沙漠区的最新研究成果,从地下水水量、水质及地下水循环等方面梳理调查研究进展。【研究结果】沙漠地下水的主要来源是绿洲区地下水侧向补给、降水入渗与河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是蒸散发,还有少量的人工开采;地下水贮存量巨大,约有80多万亿m^(3);但目前补给量与排泄量的估算均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沙漠地下水的水质较差,除个别地区小于5 g/L外,大部分地区在5~10 g/L;在垂向上地下水水质具有上咸下淡的特点。地下水的区域运动规律是先从南向北流动,至塔里木河冲积平原后折向东流,地下水平均流速为55.94 m/a。【结论】下一步建议针对本文提出的十大问题,采用定量化的手段,从更长的时间尺度对地下水的补给量、排泄量进行估算;通过分层试验以及监测等技术获取更多的地下水循环信息,系统研究地下水的循环规律,提出沙漠区地下水循环的模式,定量总结各个循环系统的特点;进一步加大对沙漠区淡水寻找和高矿化地下水开发利用技术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地下水补给 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循环 回顾与展望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塔克拉玛干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柽柳年轮宽度对地下水埋深的响应 被引量:3
5
作者 黄婉媛 戴岳 安外尔·阿卜杜热伊木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1,共8页
【目的】柽柳作为干旱荒漠生态系统的典型物种,研究其年轮宽度对地下水响应的保护有重要价值。【方法】研究基于沙漠腹地达理雅博依绿洲地下水埋深资料,利用年轮测定方法分析不同地下水埋深状况下柽柳年轮宽度的变化,探讨其与地下水埋... 【目的】柽柳作为干旱荒漠生态系统的典型物种,研究其年轮宽度对地下水响应的保护有重要价值。【方法】研究基于沙漠腹地达理雅博依绿洲地下水埋深资料,利用年轮测定方法分析不同地下水埋深状况下柽柳年轮宽度的变化,探讨其与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关系。【结果】样地一地下水埋深随时间逐年增加,埋深范围是1.2~2.6 m,柽柳的年轮宽度在2001-2020年呈显著增加趋势,变化范围为0.98~5.80 mm,年轮宽度年际间差异显著;样地二地下水埋深随时间增长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埋深范围是2.7~4.5 m,柽柳年轮宽度在1977-2020年整体呈正弦函数变化,范围为1.46~4.41 mm,年轮宽度年际间差异性不显著;样地一柽柳标准年表振幅范围是0.502~1.641,大于样地二柽柳标准年表振幅范围为0.577~1.331。【结论】样地一地下水埋深向着柽柳生长适宜的范围增加时,有利于柽柳的生长,表现为年轮宽度增加,样地二的柽柳年轮宽度变化和地下水埋深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 年轮宽度 地下水埋深 塔克拉玛干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春季沙尘活动与西风急流位置变化的关系
6
作者 何珊娟 王天河 +3 位作者 谭睿琦 张欣怡 董元柱 唐靖宜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73-1585,共13页
基于1980-2020年MERRA-2再分析资料和气象站点沙尘日数资料,利用定义的西风急流位置指数挑选了春季各月急流位置显著变化的年份,通过对比分析急流偏北和偏南年沙尘混合比、沙尘日数和大气环流场的差异,初步揭示了西风急流位置变化对塔... 基于1980-2020年MERRA-2再分析资料和气象站点沙尘日数资料,利用定义的西风急流位置指数挑选了春季各月急流位置显著变化的年份,通过对比分析急流偏北和偏南年沙尘混合比、沙尘日数和大气环流场的差异,初步揭示了西风急流位置变化对塔克拉玛干沙漠沙尘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1)春季各月西风急流的位置随年份呈现很强的波动性,且不同月份年际变化趋势不同,其经向移动主要是由沙漠上空南北温度梯度的变化引起的;(2)春季塔克拉玛干沙漠沙尘活动与西风急流位置变化有显著的相关性,当急流北移(南移)时,大气柱各层沙尘混合比均有显著的增加(减少);(3)春季塔克拉玛干沙漠沙尘日数与西风急流的南北移动紧密关联,急流北移将导致春季各月浮尘、扬沙、沙尘暴平均日数增加;(4)伴随春季西风急流北移,青藏高原及塔克拉玛干区域中高层大气被异常反气旋主导,沙漠上空西风急流增强,动量下传增加,同时低层大气出现异常东风,地表风速增强,显著影响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尘的排放和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沙尘活动 西风急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治区召开“三北”工程攻坚战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现场推进培训会
7
作者 尹素萍 《新疆林业》 2024年第3期4-5,共2页
6月24日,自治区“三北”工程攻坚战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现场推进培训会在且末县召开。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打赢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再作动员、再作部署、再作培训,推动全区上下... 6月24日,自治区“三北”工程攻坚战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现场推进培训会在且末县召开。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打赢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再作动员、再作部署、再作培训,推动全区上下把各项任务扛起来、抓到位、落实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且末县 攻坚战 三北 培训 自治区 边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打好三北工程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思考——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
8
作者 木扎帕尔·艾尔肯江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2期78-79,82,共3页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是影响我国沙尘暴天气的主要沙源区之一。塔里木盆地是三北工程六期的重点建设区。文章基于新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现状,以打好三北工程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为主要目标,分析了新疆荒漠生态系统的服...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是影响我国沙尘暴天气的主要沙源区之一。塔里木盆地是三北工程六期的重点建设区。文章基于新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现状,以打好三北工程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为主要目标,分析了新疆荒漠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明确了防沙治沙原则,提出了打好阻击战的几点思路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三北工程 生态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人工植被及土壤CNP的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88
9
作者 李从娟 雷加强 +3 位作者 徐新文 唐清亮 高培 王永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5760-5767,共8页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研究生态过程和生态作用中化学元素平衡的科学。极端环境中进行植物叶片与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及变化研究,对于揭示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要和当地土壤的养分供给能力,以及植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反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研究生态过程和生态作用中化学元素平衡的科学。极端环境中进行植物叶片与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及变化研究,对于揭示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要和当地土壤的养分供给能力,以及植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反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植物园生长良好的25种人工植被及其生境为研究对象,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综合研究植物叶片及土壤的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25种人工植被叶片C、N、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86.7±46.6)、(24.7±8.1)和(1.8±0.78)mg/g;叶片C∶N、C∶P及N∶P分别为(17.5±6.7)、(249.2±102.8)、(15.0±5.6)。其中豆科植物N含量极显著高于非豆科植物(P<0.001)。不同生活型植物的C、N、P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C、N、P含量在3种生活型的大小顺序为草本>灌木>乔木。C∶N和N∶P在不同生活型植物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乔木和灌木的C∶P显著高于草本植物(P<0.05)。相关分析表明植物的叶片C∶N、C∶P都与相应的N、P含量呈现极显著负相关性(P<0.001),而叶片N含量与P含量的变化并不相关(P>0.05)。土壤C、N、P养分元素含量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尤其是N含量(<0.2 mg/g);土壤C与N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而C与P、N与P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受极端环境的限制,塔克拉玛干沙漠人工植被植物对养分元素的利用效率显著低于全国陆地植物的平均水平,不同科和不同生活型功能群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显著不同,表现出显著的养分适应策略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生态化学计量学 生活型 植物功能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蒸腾耗水规律 被引量:47
10
作者 许浩 张希明 +2 位作者 闫海龙 孙红叶 单立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713-3720,共8页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长于极端干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防护林植物的蒸腾耗水和灌溉管理是防护林可持续的核心问题。利用植物茎流计连续测定了塔里木沙漠公路塔中段防护林植物梭梭的茎干液流、蒸腾耗水量。结果表明:梭梭茎干液流具...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长于极端干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防护林植物的蒸腾耗水和灌溉管理是防护林可持续的核心问题。利用植物茎流计连续测定了塔里木沙漠公路塔中段防护林植物梭梭的茎干液流、蒸腾耗水量。结果表明:梭梭茎干液流具有明显昼夜节律性,液流的高峰值出现在白天10:00~15:00,最小值出现在0:00~03:00,夜间也保持较小的液流;茎干液流受环境因子影响而波动,太阳辐射、气温和风速与茎干液流有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对湿度和茎干液流呈负相关关系;滴灌条件下,防护林带内土壤含水量充足且在各个月份变化不大,土壤含水量对茎干液流影响不大;依据清晨和午后水势变化,梭梭体内水分在夜间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在一个生长季内,3株直径为2.0、2.8、3.4cm的梭梭总的耗水量分别为295、436、616kg,日平均耗水量分别为1.48、2.18、3.08kg;现行灌溉模式提供了充足的水分供应,梭梭的水分状况良好;在充足水分条件下,梭梭有较大的蒸腾耗水量,干旱的环境条件和较为充足的水分供应是梭梭耗水量大的主要原因;依据梭梭的水分状况,当前水分管理为防护林提供了较充足的水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梭梭 蒸腾 耗水量 茎干液流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其以南风成相带划分和认识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李保生 董光荣 +6 位作者 张甲坤 李森 靳鹤龄 陈惠忠 温向乐 王跃 祝一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8-87,共10页
至少在末次冰期初,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其以南就已存在风成的砂丘砂、亚砂土和黄土岩相带。末次冰期以来的全球冷期中,造成砂丘砂、亚砂土和黄土沉积的NE和NW风系及其影响下的风力未有显著变化,因此,这几个风成相带沉积界线亦没有明显移动... 至少在末次冰期初,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其以南就已存在风成的砂丘砂、亚砂土和黄土岩相带。末次冰期以来的全球冷期中,造成砂丘砂、亚砂土和黄土沉积的NE和NW风系及其影响下的风力未有显著变化,因此,这几个风成相带沉积界线亦没有明显移动。自那时以来的全球暖期,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其南部,气候暖干,导致四周山地冰雪大量消融,于本区形成冲积、洪积。然而,冲洪积作用并未能改变风成相带分布的基本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黄土带 沉积环境 风成砂 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尘暴特征——以塔中地区为例 被引量:28
12
作者 李生宇 雷加强 +3 位作者 徐新文 王德 王鲁海 黎跃东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19,共6页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油气开发的重要区域,沙尘暴是该区域重要的灾害性天气,但以往相关的研究很少。为了了解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尘暴的发生规律,利用塔中气象站1997-2002年的气象资料,对塔中地区沙尘暴的强度、过程、类型和时间变化...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油气开发的重要区域,沙尘暴是该区域重要的灾害性天气,但以往相关的研究很少。为了了解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尘暴的发生规律,利用塔中气象站1997-2002年的气象资料,对塔中地区沙尘暴的强度、过程、类型和时间变化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塔中年平均沙尘暴日数为16.83d,较沙漠北缘的轮台和沙漠南缘的民丰、和田为多,体现出沙尘源对沙尘暴发生的影响;(2)沙尘暴发生之前出现明显的风速突然降低和风向转换;(3)同塔里木盆地其它区域一样,塔中沙尘暴也可分为5种类型,其主导类型为冷空气东灌型;(4)沙尘暴时间变化规律明显,且从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塔中沙尘暴日数与持时明显下降,同全疆的变化趋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塔克拉玛干沙漠 强度 类型 时间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几种植物根系分形特征 被引量:33
13
作者 杨小林 张希明 +2 位作者 李义玲 解婷婷 王伟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9-254,共6页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采用全根挖掘法挖掘河西菊(Hexinia polydichotoma(Ostenf.)H. L.Yang)、沙拐枣(Calligonum roborovskii A.Los.)、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 L.)、阿克苏牛皮消(Cynanchum amplexicaule Hemsl)根系。运用分形理论...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采用全根挖掘法挖掘河西菊(Hexinia polydichotoma(Ostenf.)H. L.Yang)、沙拐枣(Calligonum roborovskii A.Los.)、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 L.)、阿克苏牛皮消(Cynanchum amplexicaule Hemsl)根系。运用分形理论对其分形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根系分支状况以及根系分形特征与拓扑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四种植物根系具有很好的分形特征,分形维数大小与拓扑参数连接总数、外部连接数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2)根丰度是描述根系在土层中扩展能力的有效指标,与根系长度、平均连接长度之间具有很好的指数关系分别可以用以下方程表示:y_1=2.7 694e^(1.5 496x),y_2=0.0 369e^(2.0 267x)(其中y_1、y_2分别为总根长、平均连接长度,R^2分别为:0.9 353、0.9 832),根丰度直接反映了根系空间占有能力与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四种植物根系分支状况与分形特征的研究表明,分形理论可以很好的反映根系空间占有能力与资源吸收效率,所以说分形理论是对根系几何、功能特征进行定量化研究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根系 分形维数 根丰度 拓扑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麓土壤放线菌资源勘探及抗菌活性筛选 被引量:25
14
作者 董艳萍 郭琳 +8 位作者 旭格拉·哈布丁 刘佳萌 陈川 蒋忠科 李昕 朱霞琳 曹存巍 张玉彬 孙承航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41-247,共7页
目的探测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麓放线菌多样性及抗菌活性,以期发现新药用微生物资源,为新抗生素发现奠定基础。方法采用10种分离培养基,以稀释涂布法分离放线菌;采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放线菌多样性;放线菌液体发酵,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 目的探测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麓放线菌多样性及抗菌活性,以期发现新药用微生物资源,为新抗生素发现奠定基础。方法采用10种分离培养基,以稀释涂布法分离放线菌;采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放线菌多样性;放线菌液体发酵,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菌丝体丙酮浸提;对获得的提取浓缩物,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活性筛选。结果从17份土壤样品,共纯化到368株放线菌;其中166株经过16S rRNA序列分析的放线菌分布于16个科的24个属,链霉菌属和拟诺卡菌属为优势菌属;菌株SC8A-24的16Sr RNA基因序列与最近有效菌株Nocardioides salaries CL-Z59T(DQ401092)的相似率为96.41%,为潜在的新种;发酵96株放线菌,其中62株在至少一个抗菌活性筛选中显示为阳性,总阳性率为64.58%。结论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麓土壤中存在较为丰富的药用放线菌资源,具有从中发现放线菌新物种及新结构抗生素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放线菌 多样性 生物活性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人工绿地对沙地盐分时空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5
15
作者 周智彬 李培军 +1 位作者 徐新文 潘伯荣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19,共4页
对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地进行实地观测和试验 ,研究咸水灌溉条件下沙地盐分淋溶后在土壤中重新分配和运移的规律。结果表明 ,沙地可溶性盐灌溉淋溶与蒸发积累过程交替发生 ,时空分布上表现为年内根际各层土壤盐分含量逐渐降低 ,但随着... 对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地进行实地观测和试验 ,研究咸水灌溉条件下沙地盐分淋溶后在土壤中重新分配和运移的规律。结果表明 ,沙地可溶性盐灌溉淋溶与蒸发积累过程交替发生 ,时空分布上表现为年内根际各层土壤盐分含量逐渐降低 ,但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 ,2 m以下土壤盐分增加。年际土壤各层盐分含量逐年减少 ,盐分被淋溶到地下水或下层土壤。土壤盐分分布状况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灌溉量、灌溉周期、灌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人工绿地 沙漠公路防护林 咸水灌溉 淋溶 盐分分布 盐分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不同立地条件下咸水滴溉苗木的生长差异 被引量:22
16
作者 李生宇 李红忠 +3 位作者 雷加强 李丙文 徐新文 周宏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8-122,共5页
为了开发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地下高矿化度咸水进行沙漠公路绿化,2003年在肖塘进行了高矿化度地下咸水灌溉实验。实验点选择在流动沙丘和丘间平地上,按照荒漠林土覆沙厚度差异和坡向不同,选择了9种不同的立地条件的实验点。样地中栽植梭... 为了开发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地下高矿化度咸水进行沙漠公路绿化,2003年在肖塘进行了高矿化度地下咸水灌溉实验。实验点选择在流动沙丘和丘间平地上,按照荒漠林土覆沙厚度差异和坡向不同,选择了9种不同的立地条件的实验点。样地中栽植梭梭、柽柳、盐穗木等3种植物。实验结果如下:(1)立地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对水分和太阳辐射的差异分布而引起的;(2)不同植物种对于高矿化度的咸水灌溉适应性不同,适应性因土壤母质条件的差异而变化;(3)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生长限制因子不同,在成活时期水分因子是其限制因子,而在生长时期中,在水分满足的条件下,地表太阳辐射能量是其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立地条件 咸水 苗木滴溉 生长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地面风场特征及周边地区沙丘排列关系分析 被引量:23
17
作者 俎瑞平 张克存 +1 位作者 屈建军 凌裕泉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8-475,共8页
通过对1996~2000年17个气象站风资料的分析和计算,结合高空环流形势分析,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近地面风场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风场特征与周边地区沙丘排列方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塔克拉玛干沙漠近地面风场特征是在高空西风... 通过对1996~2000年17个气象站风资料的分析和计算,结合高空环流形势分析,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近地面风场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风场特征与周边地区沙丘排列方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塔克拉玛干沙漠近地面风场特征是在高空西风带的背景下,经过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的动力分支和抬升等作用下形成的.冬季,尼雅河以东盛行偏东风,以西盛行偏西风;夏季,克里雅河以西地区盛行偏西北风和西风,以东盛行东北风.②从东到西,东北风系影响逐渐减弱而西北风系影响逐渐加强;南北方向变化较为复杂.③除若羌地区外,塔克拉玛干沙漠输沙势都小于200 VU,属于低能风环境,且以单峰或锐双峰为主.在区域分布上,沙漠东部及中部强度较大,西部及南部较小.④沙丘排列方向主要由主、次输沙方向的夹角及二者的输沙比率决定,其走向与最大输沙总量垂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风况特征 风向变化 风沙活动强度 沙丘排列方向 风场特征 排列方向 周边地区 近地面 关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山区与塔克拉玛干沙漠云水资源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陈勇航 彭宽军 +3 位作者 史玉光 崔彩霞 林雄 潘鹄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86-891,共6页
采用NASA地球观测系统(EOS)“云与地球辐射能量系统(CERES)”2002年7月至2004年6月CERES SSF Aqua MODIS Edition 1B云资料,对天山山区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云水资源进行了研究。得到的结果不仅包括云量、云液态水柱含量,还包括云滴... 采用NASA地球观测系统(EOS)“云与地球辐射能量系统(CERES)”2002年7月至2004年6月CERES SSF Aqua MODIS Edition 1B云资料,对天山山区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云水资源进行了研究。得到的结果不仅包括云量、云液态水柱含量,还包括云滴尺度,为无人区的人工增水作业和天气气候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与以往的卫星观测云气候全球数据集相比,该资料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且其观测仪器和云反演方法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因此其结果较以往更可信。研究结果表明,两地区云参量年变化规律不尽相同,在数值上有很大差别。除了动力条件和气候背景以外,这可能与沙尘气溶胶可以影响云的物理特性和生命期有关。由年变化来看,天山山区的月平均总云量为47%~72%,而塔克拉玛干沙漠为12%~50%;天山山区低云的月平均液态水柱含量为56.6~96.0g/cm^2,高云为30.5—59.8g/cm^2。而塔克拉玛干沙漠低云的月平均液态水柱含量为19.4~43.9g/cm^2,高云为9.3~59.0g/cm^2;天山山区的月平均云滴半径低云为12.6~16.0μm,高云为8.6-14.8μm。而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低云云滴半径8.8~11.3μm,高云为6.1—11.1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量 云液态水柱含量 云滴半径 年变化 天山 塔克拉玛干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柽柳对土壤水盐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2
19
作者 尹传华 冯固 +2 位作者 田长彦 白灯莎 张福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0-675,共6页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地区生长的柽柳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柽柳灌丛下及周围土壤中Na+和K+含量、电导率、pH值、水分以及柽柳营养枝Na+和K+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柽柳灌丛造成土壤盐分呈现斑块状分布,形成盐岛.柽柳体内较高的盐分含量可能...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地区生长的柽柳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柽柳灌丛下及周围土壤中Na+和K+含量、电导率、pH值、水分以及柽柳营养枝Na+和K+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柽柳灌丛造成土壤盐分呈现斑块状分布,形成盐岛.柽柳体内较高的盐分含量可能是造成土壤盐分分布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盐岛效应).相关分析表明,盐岛效应强弱与背景土壤水盐条件密切相关.在背景土水盐条件适中的冲积平原中部,盐岛效应最显著;而在背景土盐分最重的冲积平原中下部和水分含量最低的沙漠边缘,盐岛效应消失.在柽柳生长的适宜地下水位,盐岛效应最明显.柽柳还使冠下土壤Na/K发生改变,碱性增加,含水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 柽柳 盐岛 塔克拉玛干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3种荒漠植物光合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16
20
作者 朱军涛 李向义 +2 位作者 张希明 林丽莎 杨尚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1-176,共6页
在2008年6、7和8月中旬,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固氮植物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Shap.)和非固氮植物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 Les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两种类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光响应、CO2响应... 在2008年6、7和8月中旬,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固氮植物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Shap.)和非固氮植物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 Les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两种类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光响应、CO2响应模型参数、叶绿素和叶氮含量等。结果表明:固氮与非固氮植物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6月和7月均为双峰曲线,8月为单峰曲线;3个月光合速率平均值花花柴>柽柳>骆驼刺,即非固氮植物具有更高的净光合速率。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效率(AQY)、CO2饱和点(CSP)和暗呼吸速率(Rday),非固氮植物>固氮植物,且差异达到显著(P<0.05);羧化效率(Vcmax)和电子传递速率(Jmax),柽柳和骆驼刺差异不显著(P>0.05);光饱和点(LSP)和补偿点(LCP)、CO2补偿点(CCP),固氮植物>非固氮植物,且差异达到显著(P<0.05);叶绿素和叶氮含量,固氮植物>非固氮植物,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通过双因素相关性分析,骆驼刺的Pmax与Chl、叶氮含量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柽柳和花花柴的Pmax与Chl之间也无显著的相关性,柽柳的Pmax与叶氮含量呈一定的负相关,而花花柴的Pmax与叶氮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尽管固氮植物叶氮含量较高,但光合速率表现为非固氮植物高于固氮植物,这说明叶片中高的叶氮含量并不一定引起高的光合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特性 叶绿素含量 叶氮含量 固氮与非固氮植物 塔克拉玛干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