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冻融循环对不同塑性指数路基土动力特性影响 |
王静
刘寒冰
吴春利
曲肖龙
|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26
|
|
2
|
冻融循环对不同塑性指数路基土弹性模量的影响研究 |
王静
刘寒冰
吴春利
|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28
|
|
3
|
基于多尺度下塑性指数模型的结合面接触刚度计算方法 |
赵永胜
牛娜娜
杨聪彬
刘志峰
姜凯
孟令军
|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6
|
|
4
|
西昌昔格达组粉质黏土塑性指数主要控制因素 |
孟庆会
张家明
徐宗恒
|
《科学技术与工程》
|
2010 |
1
|
|
5
|
碳钢渗硫表面低副接触模型及其塑性指数 |
高伟
刘镇昌
毕见强
|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6
|
考虑表面膜及热效应时粗糙表面的塑性指数和接触性能 |
沈萌红
全永昕
周桂如
|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
1993 |
0 |
|
7
|
运用塑性指数进行密封材料的摩擦学设计 |
董沫辰
宫经珠
吕晋军
董光能
|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8
|
套井黏土黏粒含量与塑性指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
林盛吉
唐家道
许月萍
|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9
|
黄土地基的塑性指数分类 |
朱慕仁
|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95 |
3
|
|
10
|
关于粘性土按粒度成分定名和按塑性指数定名的统一问题 |
孟高头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11
|
河道底泥陶粒制备原料的塑性指数预测 |
林春绵
章泓立
王军良
|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12
|
金沙江观音岩水库消落带绝对优势植物的表型可塑性与适应策略 |
江维薇
查子霞
肖衡林
|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7
|
|
13
|
闽楠演替过程中叶功能性状特征及其可塑性 |
罗忠
党浩轩
梁李欣
熊子倩
段丁毓
孙嘉伟
文仕知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5
|
|
14
|
粒度和陈化时间对制砖煤矸石泥料可塑性的影响 |
彭凯
薛群虎
邓少侠
|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5
|
考虑栓接结构接触面特征的动力学建模与响应特性研究 |
翟璋欣
孙韵韵
巫世晶
|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6
|
两弹塑性接触粗糙表面的静密封流量 |
田红亮
|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7
|
应用塑性图对陕西特殊土的判别 |
马桂芝
|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
1995 |
11
|
|
18
|
两弹塑性粗糙表面的非赫兹接触 |
田红亮
朱大林
秦红玲
|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
2011 |
0 |
|
19
|
焦作市区地基土可塑性分析 |
刘宇
|
《焦作工学院学报》
|
2003 |
1
|
|
20
|
羊草形态及生物量分配可塑性对土壤供磷能力的响应研究 |
郭丰辉
侯向阳
丁勇
李西良
武自念
王珍
胡静
李新乐
马文静
赵劲博
|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