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冻融循环对不同塑性指数路基土动力特性影响 被引量:26
1
作者 王静 刘寒冰 +1 位作者 吴春利 曲肖龙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33-639,共7页
取季节性冻土区3种不同塑性指数路基土,在最佳含水率下制成压实度大于95%的试件,在经历不同次数完整冻融循环过程后,进行不同围压下的动三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加载初期,土的动模量(包含动弹性模量和动剪切模量)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 取季节性冻土区3种不同塑性指数路基土,在最佳含水率下制成压实度大于95%的试件,在经历不同次数完整冻融循环过程后,进行不同围压下的动三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加载初期,土的动模量(包含动弹性模量和动剪切模量)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随着动荷载次数的继续增加,动模量渐趋稳定。取荷载作用5000~6000次的动模量的平均值作为土在此状态下的稳定值,得出规律如下:季冻区压实路基土动模量随围压的增加而增大,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随塑性指数的增加而增加;阻尼比随冻融循环次数、围压及塑性指数均无明显规律可循。通过数据分析得到动模量与围压、塑性指数和冻融循环次数的关系式,对于季冻区缺乏动模量数据的路基土,可依此公式进行冻融循环后的动模量推算,进而为季冻区的路基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土区 冻融循环 塑性指数 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对不同塑性指数路基土弹性模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王静 刘寒冰 吴春利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665-3668,3688,共5页
在季节性冻土区,不同状态(塑性指数,围压等)路基土在通车运营期间经历冻融循环后,其物理力学性质会发生变化,但目前针对冻融循环对其的影响研究还不够广泛和深入,不能给季冻区路基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故路基设计时并未将这种变化考... 在季节性冻土区,不同状态(塑性指数,围压等)路基土在通车运营期间经历冻融循环后,其物理力学性质会发生变化,但目前针对冻融循环对其的影响研究还不够广泛和深入,不能给季冻区路基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故路基设计时并未将这种变化考虑其中,只取设计前期所采土样的试验值。取季节性冻土区3种不同塑性指数路基土,在室内采用最佳含水率制备成最大压实度试样,在封闭条件下经历0~7次完整冻融循环过程后,进行不同围压下的三轴压缩试验,在偏应力-应变曲线中通过直线段应力-应变关系得到弹性模量数据,结果表明,同种土相同冻融循环次数下,弹性模量随围压增加而增加;相同围压下弹性模量随冻融循环次数基本呈下降趋势。采用指数函数对所有弹性模量数据进行多元非线性拟合,建立不同塑性路基土弹性模量与围压及冻融循环次数的关系,拟合效果理想,可为缺乏相关资料的季冻区路基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土区 冻融循环 不同塑性指数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下塑性指数模型的结合面接触刚度计算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赵永胜 牛娜娜 +3 位作者 杨聪彬 刘志峰 姜凯 孟令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5-122,164,共9页
螺栓连接结合面的接触特性是影响机械系统动静态特性的关键。当结合面处于振动疲劳状态时,会导致阻尼增大和共振频率减小,因此建立精确的栓接结合面接触模型对研究整个机床的动态特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Greenwood和Williamson给... 螺栓连接结合面的接触特性是影响机械系统动静态特性的关键。当结合面处于振动疲劳状态时,会导致阻尼增大和共振频率减小,因此建立精确的栓接结合面接触模型对研究整个机床的动态特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Greenwood和Williamson给出的塑性指数表达式、统计学的粗糙度参数和分形参数,建立了与微凸体频率序数相关的塑性指数模型,从而根据塑性指数得到微凸体弹性-弹塑性-塑性变形的临界频率序数,并基于赫兹接触理论,通过对不同频率区间内微凸体的积分得到整个结合面的接触载荷和接触刚度。最后,通过有限元仿真与试验相结合共同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证明该理论模型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面 分形理论 塑性指数 频率序数 接触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昌昔格达组粉质黏土塑性指数主要控制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孟庆会 张家明 徐宗恒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34期8461-8465,共5页
为查明西昌钒钛钢铁新基地工程区昔格达组粉质黏土塑性指数的主要控制因素,通过对工程区昔格达组粉质黏土样品矿物组成分析,黏粒含量与塑性指数的关系以及塑性指数与颗粒组成之间的关系分析,最终得到昔格达组粉质黏土样品塑性指数的主... 为查明西昌钒钛钢铁新基地工程区昔格达组粉质黏土塑性指数的主要控制因素,通过对工程区昔格达组粉质黏土样品矿物组成分析,黏粒含量与塑性指数的关系以及塑性指数与颗粒组成之间的关系分析,最终得到昔格达组粉质黏土样品塑性指数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其颗粒组成。对该地层上的工程施工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土质改良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昔格达组 塑性指数 黏土矿物 颗粒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钢渗硫表面低副接触模型及其塑性指数
5
作者 高伟 刘镇昌 毕见强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7-20,共4页
制备了渗硫试件,测量了渗硫层的显微硬度及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参数。建立了渗硫面与非渗硫面的多球凸峰面接触模型,其凸峰高度为高斯函数分布。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不同接触情况下的塑性指数ψ,其范围在4~15之间,所以渗硫面接触主要为塑... 制备了渗硫试件,测量了渗硫层的显微硬度及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参数。建立了渗硫面与非渗硫面的多球凸峰面接触模型,其凸峰高度为高斯函数分布。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不同接触情况下的塑性指数ψ,其范围在4~15之间,所以渗硫面接触主要为塑性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钢 渗硫 接触模型 塑性指数 凸峰 显微硬度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表面膜及热效应时粗糙表面的塑性指数和接触性能
6
作者 沈萌红 全永昕 周桂如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1期75-84,共10页
本文考虑界面摩擦力对粗糙表面接触性能的影响以及摩擦副表面间存在相对滑动时界面的局部高温对表面膜的影响,推导了考虑摩擦力后粗糙表面塑性指数的表达式,并对粗糙表面的接触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摩擦力的存在将影响粗糙表面... 本文考虑界面摩擦力对粗糙表面接触性能的影响以及摩擦副表面间存在相对滑动时界面的局部高温对表面膜的影响,推导了考虑摩擦力后粗糙表面塑性指数的表达式,并对粗糙表面的接触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摩擦力的存在将影响粗糙表面的塑性变形特征。这种影响将随椭圆比的增加而增加,在研究摩擦表面变形特征时必须考虑这一影响。本文提供的修正塑性指数表达式为进行滑动接触时的接触性能分析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指数 接触 表面膜 热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塑性指数进行密封材料的摩擦学设计 被引量:2
7
作者 董沫辰 宫经珠 +1 位作者 吕晋军 董光能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80-185,共6页
目的摩擦副的选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通用的规范。机械端面密封材料副也是一个典型的摩擦副,其选择与所要密封的介质有关,密封材料副涉及高硬度材料(如硬质合金)及软质材料(如浸渍石墨、浸渍巴氏合金等)。材料选择范围... 目的摩擦副的选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通用的规范。机械端面密封材料副也是一个典型的摩擦副,其选择与所要密封的介质有关,密封材料副涉及高硬度材料(如硬质合金)及软质材料(如浸渍石墨、浸渍巴氏合金等)。材料选择范围大,材料性能差异也大,其内在本质并不清楚。旨在提出一种方法,为摩擦副材料的选择与表面设计提供依据。方法分析了G-W模型塑性指数的局限性,考虑了摩擦副硬度的匹配性,并以一对摩擦副系统的有效硬度代替G-W模型塑性指数中较软配副材料的硬度。同时采用因存在摩擦力导致真实接触面积增大的修正粘着理论对G-W模型塑性指数进行了修正,以期能够适应摩擦等复杂接触工况,并引入摩擦系数。结果塑性指数的区分度增大,反映了摩擦副的硬度匹配性,同时体现了与磨损率的相关性。结论对非超硬材料配副,系统的塑性指数越大,磨损率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副 机械密封 塑性指数 磨损率 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井黏土黏粒含量与塑性指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被引量:1
8
作者 林盛吉 唐家道 许月萍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67-168,共2页
目前在大坝除险加固中,采用套井防渗技术处理中小土石坝安全隐患应用较多,但施工中缺乏判别黏土质量的有效措施。基于MATLAB的多元线性回归计算,对浙江省奉化市在建工程的60组套井黏土试验检测数据,依据塑性指数分为粉质黏土、黏土及黏... 目前在大坝除险加固中,采用套井防渗技术处理中小土石坝安全隐患应用较多,但施工中缺乏判别黏土质量的有效措施。基于MATLAB的多元线性回归计算,对浙江省奉化市在建工程的60组套井黏土试验检测数据,依据塑性指数分为粉质黏土、黏土及黏性土,分别对三类土质的黏粒含量与塑性指数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进行参数最优率定,对率定后模型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套井黏土黏粒含量与塑性指数高度相关,且粉质黏土及黏性土率定的模型相较于黏土的模型有更高的相关性。建议使用黏性土的塑性指数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来估算其黏粒含量,从而较好解决黏粒含量试验过程繁琐、误差大、费用高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井黏土 黏粒含量 塑性指数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地基的塑性指数分类 被引量:3
9
作者 朱慕仁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年第1期6-8,共3页
指出了地基承载力与塑性指数的关系,探讨了黄土地基工程分类。塑性指数不仅反映黄土的本质(土的颗粒组成、矿物成分、水理性质及抗剪强度),而且可以确定黄土地基承载力。
关键词 黄土地基 塑性指数 湿陷性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粘性土按粒度成分定名和按塑性指数定名的统一问题
10
作者 孟高头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49-50,27,共3页
土的分类定名是工程地质的重要基础理论课题之一,目前,国内外对粘性土的定名所依据的方法归纳起来一般有下列几种: 1.按土的粒度成分定名。即按上中各粒组占总土重的百分含量的多少来定名。 2.按土的塑性指数定名。
关键词 粘性土 粒度 成分 塑性指数 定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道底泥陶粒制备原料的塑性指数预测
11
作者 林春绵 章泓立 王军良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2-338,共7页
河道底泥陶粒是一种节能环保材料。在陶粒生产过程中原料混合后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至关重要。利用XRD检测方法和塑性指数性能指标分析推断河道底泥陶粒各原料的物相组成与原料可塑性强弱的关系。选取加权平均法作为基础,建立一套原料混合... 河道底泥陶粒是一种节能环保材料。在陶粒生产过程中原料混合后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至关重要。利用XRD检测方法和塑性指数性能指标分析推断河道底泥陶粒各原料的物相组成与原料可塑性强弱的关系。选取加权平均法作为基础,建立一套原料混合体系塑性指数的预测模型。对各混合体系实测与预测值进行拟合分析并利用箱型图对所有测定值进行汇总。结果表明:随着混合体系中黏土质泥料含量的增加,模型预测结果越准确;模型的校正因子K_(p)值为0.85~0.92;各体系模型预测和实测误差范围均小于10%,因此该类模型可用于河道底泥陶粒原料混合体系塑性指数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粒 矿物组成 混合体系 塑性指数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观音岩水库消落带绝对优势植物的表型可塑性与适应策略 被引量:7
12
作者 江维薇 查子霞 肖衡林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1-273,共13页
金沙江是长江上游梯级大库富集之地,在金沙江地区选择典型水库开展植物表型可塑性和适应策略研究对该区一众水库生态治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以金沙江观音岩水库消落带为研究区,定量比较了经多年周期性水淹干扰后,绝对优势植物根... 金沙江是长江上游梯级大库富集之地,在金沙江地区选择典型水库开展植物表型可塑性和适应策略研究对该区一众水库生态治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以金沙江观音岩水库消落带为研究区,定量比较了经多年周期性水淹干扰后,绝对优势植物根茎叶性状的表型可塑性,分析了绝对优势植物应对主导因子的关键性状及其协同响应特征和权衡策略。结果表明:1)调查共记录了植物种类11科21属21种,优势度大于0.1的仅有狗牙根和苍耳,为绝对优势种。2)淹水对狗牙根和苍耳功能性状具有极显著影响,是二者功能性状变异的主导因子。3)狗牙根的株高、主茎长、分茎数量、主茎宽、叶片数量和叶面积,以及苍耳的分茎数量、叶片数量、根冠比和比叶面积的表型可塑性指数均超过0.6,是应对淹水的敏感性状。但是,狗牙根的叶片数量、叶面积以及苍耳的比叶面积对淹水的可塑性响应表现出短期时效性,为非适应性可塑性。4)淹水深度调控狗牙根在“逃避”策略和“静默”策略之间的权衡选择,并通过不同的性状组合以及地上和地下部分资源分配以协同响应。5)淹水导致狗牙根和苍耳的生态对策趋同,均采取S/SR策略。此外,相比于狗牙根为水库消落带的普遍推荐种,苍耳因其存在水质污染风险而褒贬不一,但苍耳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能否在每次淹水来临前进行刈割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状 表型可塑性指数 绝对优势种 生态策略 消落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楠演替过程中叶功能性状特征及其可塑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罗忠 党浩轩 +4 位作者 梁李欣 熊子倩 段丁毓 孙嘉伟 文仕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3-141,共9页
【目的】研究闽楠林不同演替时期的叶功能性状特征及其变异,揭示闽楠在演替过程中调整适应环境的机制以及对生存资源的利用方式。【方法】以闽楠演替过程的4个阶段为研究对象,测定叶长(LL)、叶宽(LW)、叶面积(LS)、比叶面积(SLA)、叶厚... 【目的】研究闽楠林不同演替时期的叶功能性状特征及其变异,揭示闽楠在演替过程中调整适应环境的机制以及对生存资源的利用方式。【方法】以闽楠演替过程的4个阶段为研究对象,测定叶长(LL)、叶宽(LW)、叶面积(LS)、比叶面积(SLA)、叶厚度(LT)、叶片含水率(LWC)、叶主脉直径(MVD)、叶初级脉密度(PPD)、叶碳含量(LCC)、叶氮含量(LNC)、叶磷含量(LPC)、叶钾含量(LK)、叶钙含量(LCa)、叶镁含量(LMg)等14个功能性状指标在演替中的变化规律和变异特征,分析叶功能性状间相互关系和主成分。【结果】LL、LW、LA、LP、MVD的可塑性指数均演替阶段Ⅲ最大,LT可塑性指数在演替阶段II表现为最大,SLA、PPD则在演替IV阶段最大,闽楠叶结构功能性状可塑性指数整体表现为叶形态性状大于叶脉功能性状。各闽楠叶结构性状变异系数CV表现为LA>LT>SLA>LW>PPD>LL>MVD>LWC,闽楠叶可塑性指数PI值表现为LA>LT=SLA>LW>LL>PPD>LWC>MVD。【结论】闽楠在幼苗期间叶片薄、比叶面积大等特征,获得更强捕获光能力,相对生长速率高和养分资源获取等能力,有利于演替初期提升生长速率和资源获取能力。随着闽楠演替过程第Ⅲ和IV阶段,闽楠在群落中占据更多的资源与优势,叶片长度变短,叶厚变厚,比叶片面积变大,这些闽楠叶片功能性状变异,表明随着演替阶段的深入,性状变异从种间竞争的作用转变到将碳水化合物用于提升养分储存效率以获得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替过程 叶功能性状 变异系数 塑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度和陈化时间对制砖煤矸石泥料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凯 薛群虎 邓少侠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1-123,共3页
对4类5种不同粒径制砖用煤矸石泥料的基本性能和工艺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析了临界粒度为0.1,0.2,0.5,0.8,1.0mm等5种煤矸石粒径和1,2,3,4,7,10d等6种陈化时间与制砖泥料可塑性指数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粒度从1.... 对4类5种不同粒径制砖用煤矸石泥料的基本性能和工艺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析了临界粒度为0.1,0.2,0.5,0.8,1.0mm等5种煤矸石粒径和1,2,3,4,7,10d等6种陈化时间与制砖泥料可塑性指数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粒度从1.0rnm降低到0.1mm时,泥料的可塑性指数达到原来的1—3倍;1~3d陈化时,泥料可塑性指数随陈化时间增加较大;陈化时间超过3d,泥料可塑性指数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塑性指数 粒度组成 陈化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栓接结构接触面特征的动力学建模与响应特性研究
15
作者 翟璋欣 孙韵韵 巫世晶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7,共10页
在实际激励载荷的作用下,栓接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会对整个机械系统产生一定影响。当考虑栓接结构的结合面表面形貌参数与塑性指数时,实际栓接结构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将更加复杂。因此,在考虑栓接结构的结合面表面形貌参数、塑性指数... 在实际激励载荷的作用下,栓接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会对整个机械系统产生一定影响。当考虑栓接结构的结合面表面形貌参数与塑性指数时,实际栓接结构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将更加复杂。因此,在考虑栓接结构的结合面表面形貌参数、塑性指数对法向接触刚度、接触阻尼的影响以及外界简谐激励等多种条件下,对现有的栓接结构法向接触模型进行修正,并将得到的非线性法向接触刚度与非线性接触阻尼应用于栓接结构的受迫振动动力学响应特性分析,研究栓接结构中结合面表面形貌参数和塑性指数对其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接结构 粗糙结合面 表面形貌参数 塑性指数 非线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弹塑性接触粗糙表面的静密封流量 被引量:2
16
作者 田红亮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7-58,共2页
当峰高的概率密度为指数分布时,利用泰勒公式推导了弹性载荷的近似解析解,给出了塑性载荷的严格解析解,导出了静密封流量的经验表达式。通过密封表面的泄漏量与表高标准差的3次方成正比。在塑性接触状态,存在一个临界塑性指数,当塑性指... 当峰高的概率密度为指数分布时,利用泰勒公式推导了弹性载荷的近似解析解,给出了塑性载荷的严格解析解,导出了静密封流量的经验表达式。通过密封表面的泄漏量与表高标准差的3次方成正比。在塑性接触状态,存在一个临界塑性指数,当塑性指数大于临界塑性指数时,总载荷与塑性指数、粗糙度参数皆无关,量纲一的塑性泄漏量与较软材料的硬度有关,与两接触粗糙表面的复合弹性模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润滑带 表高标准差 静密封流量 临界塑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塑性图对陕西特殊土的判别 被引量:11
17
作者 马桂芝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87-89,共3页
塑性图是由卡萨格兰德(A·Casagrande)于1942年首次提出的,该图将阿太量(A·Aeterberg)界限(液限、塑限)应用于土质分类.本文根据塑性图判别理论并应用塑性图,对陕西省特殊土(黄土、三趾马... 塑性图是由卡萨格兰德(A·Casagrande)于1942年首次提出的,该图将阿太量(A·Aeterberg)界限(液限、塑限)应用于土质分类.本文根据塑性图判别理论并应用塑性图,对陕西省特殊土(黄土、三趾马红土、膨胀土等)进行了判别,结果为黄土位于CLY区,三趾马红土和膨胀土位于CHE区,其效果较好,达到了分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指数 塑性 特殊土 土质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弹塑性粗糙表面的非赫兹接触
18
作者 田红亮 朱大林 秦红玲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73-80,共8页
针对偏润滑带外的情形,给出了两粗糙表面的通用接触关系式.分析结果表明:当塑性指数小于0.6时,接触表面发生弹性变形;当塑性指数大于1时,接触表面发生塑性变形.对于任意粗糙峰的具体力学和几何特性,实际接触面积与名义压应力近似成正比... 针对偏润滑带外的情形,给出了两粗糙表面的通用接触关系式.分析结果表明:当塑性指数小于0.6时,接触表面发生弹性变形;当塑性指数大于1时,接触表面发生塑性变形.对于任意粗糙峰的具体力学和几何特性,实际接触面积与名义压应力近似成正比.两粗糙表面接触、一等效表面与一刚性表面接触的预测情形很接近.圆锥体两表面的塑性接触模型的间距最小,使两金属表面之间容易紧密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体接触 偏润滑带 塑性指数 Macauley尖角括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作市区地基土可塑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宇 《焦作工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26-28,共3页
通过对土稠度界限规律性的研究和焦作市区地基土成因特点分析,把焦作市区地基土划分为三个带,应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别作三个带液限与塑限的散点图,求出土的可塑性指标液限、塑限间的回归方程,用来指导室内稠度界限的测定.
关键词 地基土 塑性分析 液限 塑限 塑性指数 焦作市区 成因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草形态及生物量分配可塑性对土壤供磷能力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郭丰辉 侯向阳 +7 位作者 丁勇 李西良 武自念 王珍 胡静 李新乐 马文静 赵劲博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3-62,共10页
植物形态及生物量分配变化是天然草原退化过程中的主要表现之一,通过研究植物形态及生物量分配对环境的响应规律有助于揭示草原退化及植被演替的内在机理。本试验研究了羊草形态、生物量累积及分配对土壤供磷能力的可塑性响应。试验采... 植物形态及生物量分配变化是天然草原退化过程中的主要表现之一,通过研究植物形态及生物量分配对环境的响应规律有助于揭示草原退化及植被演替的内在机理。本试验研究了羊草形态、生物量累积及分配对土壤供磷能力的可塑性响应。试验采用有效磷含量低于3mg P_2O_5/kg的土壤设置0,30,90,180mg P_2O_5/kg 4个磷肥添加梯度,形成4种具有不同供磷能力的土壤,用于对羊草植株的培养,并于后期进行各项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1)土壤供磷能力的减弱明显减小了羊草的株高、各构件生物量,表现为高磷添加量显著高于低磷添加量,株高、叶生物量、茎生物量、根生物量、总生物量的降低幅度分别达到了14%,50%,51%,79%,63%。2)羊草个体形态及生物量分配对土壤供磷能力的响应并不完全一致,生物量累积对供磷量的敏感度最大,生物量分配次之,形态的敏感度最差,可塑性指数分别为0.58,0.31,0.19;单个性状指标以根干重最为敏感,可塑性指数达到了0.79。3)相关分析表明,羊草地上干重与叶宽、节间数、株高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此3个形态指标对羊草地上生物量的贡献率分别为30%,27%,26%,是形态指标中解释羊草地上生物量产生差异的主要因子。本试验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个体水平上探索羊草对土壤供磷能力的响应,与课题组前期试验结果相结合,可有助于探索天然草原退化和植被演替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土壤供磷能力 表型可塑性 塑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