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石试件尺寸效应的塑性剪切应变梯度模型 被引量:40
1
作者 王学滨 潘一山 宋维源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11-713,共3页
利用剪切应变梯度塑性理论 ,假设剪切带内部的岩石为剪切破坏 ,建立了单轴受压岩石试件尺寸效应的塑性剪切应变梯度模型 ,并模拟了剪切带倾角、参数k1和k2 对单轴受压岩石试件软化段应力 -应变关系的影响规律。局部化是尺寸效应的原因。
关键词 岩石试件 塑性剪切应变梯度模型 单轴压缩 梯度塑性理论 剪切破坏 剪切应变 尺寸效应 应变局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阶应变梯度塑性理论的受限薄层剪切问题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华奋飞 罗彤 +1 位作者 雷剑 刘大彪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9-408,共10页
针对受限金属薄层在剪切塑性变形时出现明显尺度效应这一问题,现有理论分析多采用纯剪切假设和传统钝化边界条件,其理论预测与实验结果不符.文章采用黏弹塑性本构模型,对Gudmundson高阶应变梯度塑性理论进行了有限元实现,深入研究了金... 针对受限金属薄层在剪切塑性变形时出现明显尺度效应这一问题,现有理论分析多采用纯剪切假设和传统钝化边界条件,其理论预测与实验结果不符.文章采用黏弹塑性本构模型,对Gudmundson高阶应变梯度塑性理论进行了有限元实现,深入研究了金属薄层受限剪切的塑性变形机理.考虑因界面倾斜引起的附加压应力,采用自定义平面单元对材料的压缩-剪切组合变形进行了有限元模拟.根据表面解锁的物理机制,引入“软-硬”中间态的边界条件.结果表明,在压缩-剪切组合变形条件下,受限薄层的剪切流动应力明显低于纯剪切条件下的流动应力,而压应力的存在降低了剪切屈服强度.利用周期性钝化边界条件,能够定量描述界面处几何必需位错饱和引起的边界条件变化,理论预测与实验结果吻合.相关研究揭示了加载方式和高阶边界条件在受限薄层剪切尺度效应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梯度塑性 剪切变形 尺度效应 钝化效应 高阶边界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动力应变局部化分析的梯度塑性模型
3
作者 张洪武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06-510,共5页
针对数值结果的网格依赖性在多孔介质动力渗流应变局部化有限元分析中同样存在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采用梯度塑性模型对该问题进行处理,推导并给出模型所对应的内长度比例参数.对于数值求解,建立了用于软化问题分析的二次规划算法,... 针对数值结果的网格依赖性在多孔介质动力渗流应变局部化有限元分析中同样存在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采用梯度塑性模型对该问题进行处理,推导并给出模型所对应的内长度比例参数.对于数值求解,建立了用于软化问题分析的二次规划算法,一维模型的数值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理论及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应变 局部化 渗流 梯度塑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塑性应变率梯度的单轴压缩岩样轴向响应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学滨 潘一山 于海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43-946,共4页
基于剪切应变率梯度格式,采用解析方式研究了岩石材料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应变软化的结构响应。根据非局部连续介质模型,提出了一维二阶剪切应变率梯度格式。非局部剪切应变率与局部剪切应变率及其二阶梯度有关。将经典塑性理论中的局部... 基于剪切应变率梯度格式,采用解析方式研究了岩石材料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应变软化的结构响应。根据非局部连续介质模型,提出了一维二阶剪切应变率梯度格式。非局部剪切应变率与局部剪切应变率及其二阶梯度有关。将经典塑性理论中的局部剪切应变率替换为非局部剪切应变率,可以直接得到局部剪切应变率的封闭解析解,而不必通过将局部剪切应变对时间求导获得。通过对局部剪切应变率积分,得到了沿剪切带方向的相对剪切速度。试件峰值强度后的端部速度由弹性及塑性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由虎克定律描述;后一部分与相对剪切速度有关。对弹性及塑性两部分速度求和,得到了单轴压缩岩样剪切破坏问题轴向响应的解析式。研究表明:试样高度越大、内部长度越小、剪切软化模量越大及泊松比越小,则岩样的轴向响应倾向于脆性。根据岩样与矿柱的相似性,岩样响应倾向于脆性,意味着矿柱将失去稳定性,发生矿柱岩爆。目前的基于剪切应变率梯度格式的主要优点是简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塑性理论 非局部模型 应变 局部化 剪切 轴向响应 应变软化 稳定性 塑性应变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变梯度理论的韧性剪切带理论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学滨 潘一山 马瑾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79-86,共8页
地质领域中存在的大量事实都可以归为应变局部化范畴 ,韧性剪切带是剪切应变局部化带。本文首次应用应变梯度塑性理论对韧性剪切带进行了理论分析。获得了韧性剪切带内部局部剪应变 (率 )分布规律 ,剪切带错动总位移及剪切带法向位移的... 地质领域中存在的大量事实都可以归为应变局部化范畴 ,韧性剪切带是剪切应变局部化带。本文首次应用应变梯度塑性理论对韧性剪切带进行了理论分析。获得了韧性剪切带内部局部剪应变 (率 )分布规律 ,剪切带错动总位移及剪切带法向位移的理论表达式 ,以及韧性剪切带内部体积应变 (率 )和孔隙率分布规律。剪应变局部化导致了体积应变和孔隙率局部化。随着应变软化的加剧 ,剪应变、体积应变和孔隙率局部化加剧 ;随着应力率绝对值的增加 ,剪应变率、体积应变率集中程度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局部 韧性剪切 应变梯度塑性理论 剪应力 体积应变 空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塑性体积应变的梯度塑性理论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曾亚武 黎玲 +1 位作者 熊俊 曹源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11,51,共6页
首先介绍了2种基本类型的梯度塑性理论以及两者间的差别,然后在材料的屈服函数中考虑硬化参数的梯度项,引入了梯度塑性理论的一般本构关系。考虑到岩石材料的特殊性,以塑性体积应变为内变量,在Drucker-Prager屈服模型中引入该内变量的... 首先介绍了2种基本类型的梯度塑性理论以及两者间的差别,然后在材料的屈服函数中考虑硬化参数的梯度项,引入了梯度塑性理论的一般本构关系。考虑到岩石材料的特殊性,以塑性体积应变为内变量,在Drucker-Prager屈服模型中引入该内变量的梯度项,建立了岩石的一种内变量梯度塑性模型;在经典塑性理论基础上推导了塑性体积应变的表达式,得出了分析岩石应变局部化的增量本构关系。最后在平面应变状态下分析单向受力时岩石应变局部化状态,推导出了应变局部化带宽度的表达式,并且得出了带宽随局部化带参数变化而变化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破坏 应变局部化 梯度塑性理论 内变量 剪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变梯度塑性理论的纪念币压印成形数值模拟 被引量:3
7
作者 易国锋 李巧敏 +1 位作者 钟文 柳玉起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69-1374,共6页
为了准确体现纪念币压印成形工艺中由于精细浮雕导致的尺寸效应,从Taylor位错模型出发,基于应变梯度塑性理论,建立了压印成形的本构方程。采用纳米压痕试验,获得了Ag999的材料内禀尺寸以及统计存储位错密度和几何必须位错密度的非线性... 为了准确体现纪念币压印成形工艺中由于精细浮雕导致的尺寸效应,从Taylor位错模型出发,基于应变梯度塑性理论,建立了压印成形的本构方程。采用纳米压痕试验,获得了Ag999的材料内禀尺寸以及统计存储位错密度和几何必须位错密度的非线性耦合关系。将建立的本构方程用于计算某钥匙纪念币压印成形过程中的压印力变化曲线,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建立的本构方程能够体现压印成形工艺中的尺寸效应,可有效改善压印力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念币 压印成形 Taylor位错模型 应变梯度塑性 尺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塑性梯度模型的理论框架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冰 李宁 盛国刚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351-355,共5页
广义塑性力学不适宜于解释岩土应变局部化现象。为了较全面地反映岩土的基本力学性质,同时合理解释应变局部化现象,本文基于广义塑性力学的理论框架,在双重屈服函数中考虑了塑性应变的梯度依赖,建立了广义塑性梯度模型的理论框架,并给... 广义塑性力学不适宜于解释岩土应变局部化现象。为了较全面地反映岩土的基本力学性质,同时合理解释应变局部化现象,本文基于广义塑性力学的理论框架,在双重屈服函数中考虑了塑性应变的梯度依赖,建立了广义塑性梯度模型的理论框架,并给出了广义塑性梯度模型的一种可能的具体形式,分析了该模型的各个模型参数,尤其是其中的“局部化参数”的物理意义和可能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塑性梯度 模型 应变局部化 理论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变梯度晶体塑性理论的金属微柱轴向压缩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旭 屈腾飞 +1 位作者 尚福林 代宇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68-1774,共7页
微压缩实验研究发现,随着微柱直径减小,以剪切带形式表征的非均匀塑性变形会愈加明显。为了考察应变梯度对微柱塑性行为的影响,构建了一种适用于切线模量算法的低阶应变梯度理论模型。该模型提出了包含塑性应变与应变梯度的塑性硬化模... 微压缩实验研究发现,随着微柱直径减小,以剪切带形式表征的非均匀塑性变形会愈加明显。为了考察应变梯度对微柱塑性行为的影响,构建了一种适用于切线模量算法的低阶应变梯度理论模型。该模型提出了包含塑性应变与应变梯度的塑性硬化模量表达式,建立了应变梯度增量与剪切应变增量之间的线性显式关系。通过对上述模型进行有限元实现,模拟了Ni单晶微柱的轴向压缩过程,并将预测结果与一种基于向前欧拉算法的低阶应变梯度塑性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检验了理论模型的合理性与算法的可靠性。研究表明,Ni微柱在轴向压缩过程中产生的应变梯度,能够较为显著地提高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应变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体 晶体塑性 应变梯度 有限元 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描述饱和黏性土应变软化的弹塑性双面模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涛 李涛 冯硕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757-2767,共11页
常规三轴压缩试验中具有较强结构性的黏性土在围压较低时其应力-应变关系会呈现应变软化现象,一般还伴有塑性变形,通常土体内部结构损伤是应变软化产生的主要原因。考虑到采用经典塑性理论描述材料的应变软化不仅会违背Drucker的稳定性... 常规三轴压缩试验中具有较强结构性的黏性土在围压较低时其应力-应变关系会呈现应变软化现象,一般还伴有塑性变形,通常土体内部结构损伤是应变软化产生的主要原因。考虑到采用经典塑性理论描述材料的应变软化不仅会违背Drucker的稳定性假设,而且也不能描述卸载塑性。因此,基于修正剑桥模型及Li和Meissner提出的塑性硬化准则,建立了一个描述饱和黏性土不排水应变软化的弹塑性双面模型。该模型以应力-应变曲线的峰值点分界,将应变硬化和应变软化分别作为独立的加载事件进行分析,同时引入新的结构性参数表征剪切过程中土体结构损伤导致的塑性刚度衰退。对不同固结状态饱和结构性黏土的三轴固结不排水压缩试验结果的模拟表明,所建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饱和黏性土的不排水应变软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土 应变软化 塑性硬化准则 塑性模型 不排水剪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结构的应变梯度塑性理论及在岩体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刚 潘一山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17-518,共2页
就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微结构的应变梯度塑性理论产生﹑发展及其应用进行了回顾,并对其中主要的三种应变梯度塑性理论:CSSG及MSG理论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对该理论在岩体中的应用给出了简介。
关键词 尺度效应 微结构 岩体 应变梯度塑性理论 本构关系模型 材料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变梯度塑性理论的AISI4340微细铣槽研究
12
作者 孟杰 雷贞贞 刘敏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0-113,共4页
针对AISI 4340合金钢在微尺度加工时的力学特点,基于Johnson-Cook模型,结合应变梯度塑性理论,建立适用于微细铣削加工的AISI 4340本构模型,并根据刀具材料的物理性能建立微铣刀的仿真模型,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LE)自适应网格技术进... 针对AISI 4340合金钢在微尺度加工时的力学特点,基于Johnson-Cook模型,结合应变梯度塑性理论,建立适用于微细铣削加工的AISI 4340本构模型,并根据刀具材料的物理性能建立微铣刀的仿真模型,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LE)自适应网格技术进行微细铣槽的有限元仿真,得到了不同转速、不同进给量下微细铣削过程中铣削力的大小,并与相应的物理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为微细铣削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SI 4340 微细铣槽 Johnson-Cook材料模型 应变梯度塑性理论 微铣削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弹塑性耦合效应的应变软化模型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延宁 张强 +1 位作者 李子仪 蒋斌松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037-4051,共15页
深部岩体峰后呈现应变软化特征、弹塑性耦合特征和塑性变形破坏等非线性特征。充分探明开挖工作面的岩体力学特征有助于预测围岩变形或破坏区域的形状,为后期的合理支护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然而,当前广泛使用的一维模型(例如Mohr-Coulom... 深部岩体峰后呈现应变软化特征、弹塑性耦合特征和塑性变形破坏等非线性特征。充分探明开挖工作面的岩体力学特征有助于预测围岩变形或破坏区域的形状,为后期的合理支护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然而,当前广泛使用的一维模型(例如Mohr-Coulomb和应变软化模型)无法很好的反映深部地下工程在高围压下的岩石变形特征。对此,通过三轴循环加卸载试验,获得各级围压下不同塑性累积阶段的岩石力学参数,进而研究塑性变形与围压二者综合影响下的围岩受力变形特征。通过构建应力-塑性剪切应变二维函数针对性描述其上述特征,建立了考虑围压影响的黏聚力、内摩擦角、弹性模量和剪胀角随塑性变形变化的数学模型。研究表明: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可用指数函数及线函数分别描述其塑性变形和围压的相互关系,由此构建的二维函数,拟合精度可达95%;弹性模量随着围压增大而增大,可用负指数函数来描述,随着塑性变形而衰减,可用线函数来描述;剪胀角随着围压线性衰减,随着塑性变形先增大后减小,可用差值型指数函数描述;通过FLAC3D的二次开发,将该应变软化模型用于模拟岩石三轴压缩试验,证实模型设置准确合理。针对深部圆形硐室开挖,所提出的本构模型与应变软化模型和摩尔库仑模型相比,随着塑性区扩展,对围岩应力分布影响主要体现在切向应力峰值进一步向深部围岩转移,且径向应力随之降低;对位移场分布而言,随着塑性区扩展,所提本构模型得到的位移解逐步增长,符合岩体破裂后位移随损伤范围而增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 耦合效应 本构模型 深部岩体 塑性剪切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转换区模型探究二维非晶合金的准静态剪切应变 被引量:1
14
作者 宁宇 郑杰 王浩磊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0-535,551,共7页
非晶固体不同于晶体材料中的位错滑移,在应力加载下是通过局部原子的重新排列来适应剪切应变的。剪切转变区(shear transformation zone,STZ)模型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用来描述非晶固体原子局部重排机制的理论模型。由于缺乏实验来验证ST... 非晶固体不同于晶体材料中的位错滑移,在应力加载下是通过局部原子的重新排列来适应剪切应变的。剪切转变区(shear transformation zone,STZ)模型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用来描述非晶固体原子局部重排机制的理论模型。由于缺乏实验来验证STZ模型与宏观剪切带的产生有可靠的相关性,为此使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多种组分的CuZr合金进行剪切实验,并采用简化的二维STZ模型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以验证该模型在实验中的可靠性。实验结果发现随着应变的增加,STZ模型中T1-event的数目与应力的大小具有很强的负相关性,同时在实际发生塑性应变的微观过程中,STZ发生T1-event的时间会略微早于应力的变化,但最多不会超过每个T1-event过程所经历的时间的一半。实验表明STZ模型可以很好的解释非晶固体剪切带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转换区模型 非晶合金 塑性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梯度塑性理论的岩样拉压剪破坏统一失稳判据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学滨 张智慧 潘一山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138-142,共2页
提出了单轴拉伸,直剪及单轴压缩剪切破坏失稳判据的统一形式。首先对de Borst R及Muhlhaus H B关于单轴拉伸试件梯度塑性理论解析解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进行了回顾、评论,并指出了他们工作的缺憾。受de Borst R等工作的启发,对直接剪切试... 提出了单轴拉伸,直剪及单轴压缩剪切破坏失稳判据的统一形式。首先对de Borst R及Muhlhaus H B关于单轴拉伸试件梯度塑性理论解析解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进行了回顾、评论,并指出了他们工作的缺憾。受de Borst R等工作的启发,对直接剪切试件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快速回跳条件。并发现:岩样的快速回跳条件就是系统(由剪切带及带外弹性岩石构成)的失稳判据。又对单轴压缩岩样剪切破坏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其失稳判据。通过对单轴拉伸失稳判据、直接剪切失稳判据及单轴压缩剪切破坏失稳判据的类比,得到了失稳判据的统一形式。统一失稳判据表明:岩石材料的局部化带宽度及压缩或剪切弹性模量越小,软化模量及等效试件高度越大,试件越容易发生失稳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塑性理论 失稳判据 统一形式 应变局部化 单轴拉伸 直接剪切 单轴压缩 剪切带倾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纤维模型的RC剪力墙静力弹塑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立猛 周德源 张强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4-98,共5页
为了使纤维模型能够有效模拟剪切效应,提出了一种基于塑性理论和虚拟单元法的改进纤维模型RC剪力墙全过程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推导出等效单轴应力和等效单轴应变的计算公式,在纤维层面建立考虑剪切效应的应力和应变关系,将纤维由多轴受... 为了使纤维模型能够有效模拟剪切效应,提出了一种基于塑性理论和虚拟单元法的改进纤维模型RC剪力墙全过程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推导出等效单轴应力和等效单轴应变的计算公式,在纤维层面建立考虑剪切效应的应力和应变关系,将纤维由多轴受力状态等效为单轴受力状态,引入虚拟单元法来解决有限元数值计算过程中遇到的负刚度问题.利用自编程序及ABAQUS软件对一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自编程序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及ABAQUS软件计算曲线吻合较好,能够反映出剪切效应的影响.改进的分析方法简便有效,便于编程,可用于分析剪切效应明显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构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模型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塑性理论 虚拟单元法 剪切效应 等效单轴应力 等效单轴应变 静力弹塑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体材料剪切带内部的常剪切应变点及速度分布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学滨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9年第4期368-375,共8页
对于峰后线性应变软化的地质体材料,剪切带内部的总剪切应变等于弹性剪切应变(由经典弹性理论描述)及由微结构效应而引起的局部塑性剪切应变(由非局部理论或梯度塑性理论描述)之和。若剪切应力—塑性剪切应变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称之为... 对于峰后线性应变软化的地质体材料,剪切带内部的总剪切应变等于弹性剪切应变(由经典弹性理论描述)及由微结构效应而引起的局部塑性剪切应变(由非局部理论或梯度塑性理论描述)之和。若剪切应力—塑性剪切应变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称之为软化模量)小于剪切弹性模量的两倍,则在剪切带的任一剖面内存在两个总剪切应变不依赖于剪切应力的点,称之为常剪切应变点。在这两个点上,弹性剪切应变的降低和局部塑性剪切应变的增加处于平衡状态,总剪切速度达到它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在两个常剪切应变点之间,局部总速度随剪切应力率的降低而增加。剪切带内部的局部总速度分布是非线性的,这与通常采用的剪切带内部速度的线性分布假定(忽略微结构效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体材料 剪切 剪切应变 速度分布 局部化 梯度塑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位移场最小二乘拟合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的剪切带应变测量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学滨 侯文腾 +2 位作者 董伟 杨梅 曹思雯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55-661,共7页
采用局部位移场最小二乘拟合数字图像相关方法测量了虚拟剪切带的应变,并将测量结果与中心差分方法的结果和理论解进行了对比,主要研究了计算窗口尺寸和子区尺寸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子区尺寸较小且应变计算窗口尺寸较大时,局部位移场最... 采用局部位移场最小二乘拟合数字图像相关方法测量了虚拟剪切带的应变,并将测量结果与中心差分方法的结果和理论解进行了对比,主要研究了计算窗口尺寸和子区尺寸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子区尺寸较小且应变计算窗口尺寸较大时,局部位移场最小二乘拟合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的测量结果接近于理论解;对于测量单轴压缩条件下低液限黏土试样破坏过程中的应变场,局部位移场最小二乘拟合方法的测量结果比中心差分方法测量结果更准确,有助于对剪切带应变的准确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剪切 应变 最小二乘拟合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 黏土 梯度塑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坡稳定的剪切带计算 被引量:10
19
作者 朱以文 徐晗 +1 位作者 蔡元奇 朱方敏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1-446,共6页
为了解决边坡稳定分析中剪切带有限元网格的依赖性问题,采用梯度塑性理论,从本构关系中引入特征长度入手,建立计算模型。提出了一种8节点缩减积分的梯度塑性单元,并采用梯度塑性理论推导了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的软化模型的有限元格式... 为了解决边坡稳定分析中剪切带有限元网格的依赖性问题,采用梯度塑性理论,从本构关系中引入特征长度入手,建立计算模型。提出了一种8节点缩减积分的梯度塑性单元,并采用梯度塑性理论推导了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的软化模型的有限元格式,在ABAQUS中进行了二次开发,嵌入了本文提出的8节点单元和本构模型,并用ABAQUS软件进行了边坡剪切带的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消除了经典有限元计算的网格依赖性问题,可以得到与单元剖分无关的稳定的剪切带宽度。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可适用于其他场合的剪切带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塑性 应变局部化 剪切 边坡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土中两种不同直径单桩水平循环加载模型试验与分析 被引量:22
20
作者 俞剑 黄茂松 张陈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73-980,共8页
为探讨海上风机在风、浪等水平往复循环荷载下大直径单桩基础的循环弱化特性,设计了稳定输出长期循环荷载的机械加载装置,开展了软黏土中长期水平循环荷载下海上风电大直径单桩基础和传统长桩基础的模型试验对比研究。根据API给出的骨... 为探讨海上风机在风、浪等水平往复循环荷载下大直径单桩基础的循环弱化特性,设计了稳定输出长期循环荷载的机械加载装置,开展了软黏土中长期水平循环荷载下海上风电大直径单桩基础和传统长桩基础的模型试验对比研究。根据API给出的骨干曲线和Masing二倍准则构建循环荷载下的p-y(荷载-位移)曲线,并借鉴前人工作,采用累积塑性应变描述软黏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弱化,提出了分析大周数水平循环荷载下单桩基础循环弱化的理论方法。该方法将循环荷载次数、幅值等外界条件与桩周土体的循环弱化特性建立联系,以适应海洋环境复杂多变的水平循环荷载形式。通过模型试验和理论研究认为,大直径单桩基础因刚度较大,在同样的水平力循环荷载条件下,其抵抗循环荷载的能力明显优于传统长桩。在海上风机大直径单桩的设计中采用基于黏土残余强度的循环后稳定水平承载力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单桩 循环荷载 循环弱化 海上风机 模型试验 塑性剪切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