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水率对非饱和土质覆盖层塌陷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孔令刚 姚宏波 +1 位作者 詹良通 陈云敏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47-855,共9页
为了研究含水率对土质覆盖层内部塌陷和整体塌陷2种塌陷模式的影响,基于土拱效应理论,采用结构拱假定和竖向破坏面假定建立考虑含水率变化的非饱和土层塌陷分析模型;推导出内部塌陷的拱形破坏面与含水率关系表达式及判别整体塌陷是否发... 为了研究含水率对土质覆盖层内部塌陷和整体塌陷2种塌陷模式的影响,基于土拱效应理论,采用结构拱假定和竖向破坏面假定建立考虑含水率变化的非饱和土层塌陷分析模型;推导出内部塌陷的拱形破坏面与含水率关系表达式及判别整体塌陷是否发生的安全系数公式.开展不同含水率黄土trapdoor离心试验,结合已有试验数据对提出的模型加以验证,理论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计算表明,在所研究的土体含水率范围内,随含水率增加,内部塌陷的破坏面高度增加,而判断整体塌陷发生风险的安全系数则减小,说明含水率增加对土质覆盖层稳定性有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塌陷模式 土拱效应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淮南矿区岩溶塌陷分布特征及成因模式
2
作者 许光泉 李浩 +2 位作者 杨婷婷 张海涛 贺彪 《中国岩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6-327,共12页
安徽淮南矿区岩溶塌陷给闭坑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和城市建设带来潜在风险,也严重影响城镇居民生活。文章以该区岩溶塌陷为研究对象,采用岩溶野外地质调查、统计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了凤台、孔集、土坝孜、李郢孜和舜耕山一带... 安徽淮南矿区岩溶塌陷给闭坑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和城市建设带来潜在风险,也严重影响城镇居民生活。文章以该区岩溶塌陷为研究对象,采用岩溶野外地质调查、统计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了凤台、孔集、土坝孜、李郢孜和舜耕山一带岩溶塌陷分布特征,剖析了不同类型岩溶塌陷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岩溶塌陷受地层产状、岩性、构造及水动力条件等因素影响,主要沿地层走向、断层带以及煤矿开采地带分布,发育在奥陶系马家沟组、寒武系下统和石炭系等地层;岩溶塌陷是多期构造地质和岩溶地下水流共同作用结果;在碳酸盐岩松散层浅埋覆盖区,通过大气降水垂向入渗、地表径流以及露头区地下水侧向侵蚀,并受地层产状控制及疏干排水等共同影响下,形成了急倾斜地层、缓倾斜地层和倒转地层条件下三种形态的浅埋型岩溶塌陷模式以及因城市建设导致荷载增加所形成的重力荷载致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系与奥陶系 岩溶塌陷 控制因素 塌陷模式 淮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中娄底市岩溶塌陷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郭杰华 蒋忠诚 +2 位作者 刘新建 廖红为 李程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1-921,共11页
湘中娄底市记录有281起岩溶塌陷事件以及上万个塌陷坑,是我国岩溶塌陷非常严重的城市之一。所有岩溶塌陷中,矿区岩溶塌陷有222起,占总数的79%,此外,还有地基工程造成的岩溶塌陷和降雨渗透潜蚀造成的岩溶塌陷。由此总结出娄底市具有真空... 湘中娄底市记录有281起岩溶塌陷事件以及上万个塌陷坑,是我国岩溶塌陷非常严重的城市之一。所有岩溶塌陷中,矿区岩溶塌陷有222起,占总数的79%,此外,还有地基工程造成的岩溶塌陷和降雨渗透潜蚀造成的岩溶塌陷。由此总结出娄底市具有真空吸蚀、浮托软化、荷载振动、渗透潜蚀4种岩溶塌陷发生模式,各模式均有4个致塌过程。其中,真空吸蚀塌陷和浮托软化塌陷主要为矿山活动所致,分别因矿区抽排水和矿区闭坑后回水所诱发;荷载振动塌陷主要为桩基施工等荷载外动力作用诱发,渗透潜蚀塌陷多为强降雨诱发的自然塌陷。岩溶塌陷的影响因素包括基础因素和诱发因素两个方面,基础因素有地层岩性、岩溶地貌、岩溶水富水性、与矿区相关性等,构成岩溶塌陷易发区的关键影响因素;诱发因素主要有矿区抽排水、闭坑矿区回水、工程振动、降雨过程等,其强度影响岩溶塌陷发生的时间、区域范围和规模。娄底市岩溶塌陷频发、突发,建议构建岩溶塌陷监测预警系统,科学编制岩溶塌陷防治规划和灾害应急预案,强化岩溶塌陷风险管理,保持岩-土-洞-水-气间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塌陷 塌陷模式 影响因素 矿山活动 湘中娄底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 被引量:19
4
作者 梁海林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1-73,共3页
针对煤炭井工开采造成矿区塌陷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在了解当前塌陷区治理情况的基础上,分析采煤塌陷区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采煤塌陷区治理的统筹规划、调整煤炭开发布局、多方筹措治理资金、创新塌陷区治理利用模式四项治理措施... 针对煤炭井工开采造成矿区塌陷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在了解当前塌陷区治理情况的基础上,分析采煤塌陷区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采煤塌陷区治理的统筹规划、调整煤炭开发布局、多方筹措治理资金、创新塌陷区治理利用模式四项治理措施,对推动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 煤炭开发布局 塌陷区治理模式 沙棘复垦 微生物复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花岗岩的新理论:花岗岩四阶段理论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旗 翟明国 +10 位作者 魏春景 周李岗 黄广宇 陈万峰 焦守涛 汤军 刘睿 原杰 王振 王跃 袁方林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06-435,共30页
花岗岩的成因既是古老的问题,也是当前急迫的科学前沿。100年前花岗岩的火成论与变成论之争,以火成论压倒变成论而收兵。近百年的研究证明,火成论并非完美,关键是玄武岩浆分离结晶成花岗岩的机理受到严峻的挑战。而今,花岗岩源自下地壳... 花岗岩的成因既是古老的问题,也是当前急迫的科学前沿。100年前花岗岩的火成论与变成论之争,以火成论压倒变成论而收兵。近百年的研究证明,火成论并非完美,关键是玄武岩浆分离结晶成花岗岩的机理受到严峻的挑战。而今,花岗岩源自下地壳变质出熔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说明花岗岩的源头是变质岩。关于花岗岩成因的理论很多,经过多年的筛选,可能花岗岩形成的四阶段理论(从产生、分凝、上升到侵位)是比较合适的。在对该理论详细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花岗岩四阶段理论:从产生、形成、上升到侵位。这是对花岗岩形成过程的描述。如果强调花岗岩形成的机理,则可表述为从出熔、聚集、上升到侵位。四个阶段分为两段:产生和形成(出熔和聚集)是升温过程;上升和侵位是降温过程。该理论的核心是本文提出的“下地壳岩浆房”的猜想,这指的是由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经聚集形成的巨大空间。首先,这个猜想解决了下地壳岩浆的空间占位问题。由于下地壳原地部分熔融熔出的产物(熔体+残留体)仅仅是物质组成形式发生了变化,不存在空间占位问题,下地壳总体积基本不变。只要存在持续的地幔加热过程,岩浆房体积可以逐渐增大一直到变得非常大。其次,关于花岗岩上升的驱动力问题,我们认为,可能正是下地壳岩浆房上覆的几十公里厚的地层静压力,在岩浆房沿着破裂带溢出时转换为巨大的压力驱使岩浆向上运移,而非岩浆自身的浮力。因此,从理论上,花岗岩上升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地质上几乎是瞬间实现的。再次,本理论还合理地解释了花岗岩侵位空间这个古老的难题:下地壳岩浆房上升移出,原先的空间即刻被上覆地层压实填充,造成上覆地层的塌陷,并传递到脆性的上地壳;同时引起上地壳支撑薄弱部位出现构造真空,为上升的岩浆提供驻足空间而完成岩浆侵位过程。很明显,从下地壳岩浆房的消失、转移到上地壳岩浆侵位,实现了空间的置换。看来,“下地壳岩浆房”概念的提出,较好地解决了花岗岩许多传统争议问题。猜想需要论证和证伪,为了深入研究上述问题,本文建议建立两门边缘学科:变质岩浆岩石学和物理地质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四阶段理论 下地壳岩浆房 塌陷模式 变质岩浆岩石学 物理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智能音乐制作综述 被引量:5
6
作者 马丹 吴跃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41-646,共6页
如何借助计算机算法进行音乐的自动或半自动化生成工作一直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深入发展,使用基于神经网络并契合乐理先验知识的方法来生成高质量、多样性智能音乐的任务也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其... 如何借助计算机算法进行音乐的自动或半自动化生成工作一直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深入发展,使用基于神经网络并契合乐理先验知识的方法来生成高质量、多样性智能音乐的任务也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其中,引入生成对抗机制以提升生成效果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也具备极大的提升空间。为了更好地推进后续研究工作,对相关领域的现有成果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分析、总结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首先对机器作曲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回顾,对音乐领域常用的GAN相关重要模型进行了简要归纳介绍,对引入了生成对抗训练机制的音乐生成方法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对该领域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并进一步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对抗网络 智能音乐 强化学习 模式塌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凸纹薄膜CMUT阵列的设计与实现
7
作者 余远昱 王久江 +1 位作者 刘鑫 张双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63-1870,共8页
为提升电容式微机械超声换能器(CMUT)的输出声压,提出一种新型凸纹薄膜CMUT阵列设计与实现方法。首先结合解析法与有限元分析法设计器件;然后结合牺牲层释放工艺与电镀方法在CMUT电极上制备尺寸为3μm×2μm的镍凸纹圆环;最后对凸... 为提升电容式微机械超声换能器(CMUT)的输出声压,提出一种新型凸纹薄膜CMUT阵列设计与实现方法。首先结合解析法与有限元分析法设计器件;然后结合牺牲层释放工艺与电镀方法在CMUT电极上制备尺寸为3μm×2μm的镍凸纹圆环;最后对凸纹薄膜CMUT阵列进行光学、电学与声学特性测量。声学测量结果表明在塌陷模式下78%的工作点范围内,凸纹薄膜CMUT的输出声压均比常规的平膜CMUT高。当直流偏置电压为160 V时,凸纹薄膜CMUT的输出声压提升21.2%,3-dB相对带宽为54%。本研究成果为新型CMUT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式微机械超声换能器 凸纹薄膜CMUT 输出声压 牺牲层释放工艺 塌陷模式CMU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