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联通与亚欧大陆经济地理重塑 被引量:11
1
作者 许翔宇 程钦良 许培源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0-152,共23页
推动亚欧大陆交通基础设施联通、促进经济地理重塑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构建包括“一带一路”沿线、中国、世界其他区域的三地区非对称自由资本模型,运用新经济地理学原理分析“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联通重塑世界... 推动亚欧大陆交通基础设施联通、促进经济地理重塑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构建包括“一带一路”沿线、中国、世界其他区域的三地区非对称自由资本模型,运用新经济地理学原理分析“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联通重塑世界经济地理格局的内在机制,模拟其引发的生产、投资和贸易转移效应,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联通将在亚欧大陆内、外两个层面产生生产、投资和贸易转移效应,形成亚欧大陆内的核心-边缘结构与亚欧大陆对外围的核心-边缘结构。其中,本地市场放大效应是世界产业经济地理和贸易经济地理重塑的重要原因。因此,“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应着力联通市场规模大、交汇线路多的区域,整体上应致力于联通东亚和西欧两大市场,加速亚欧大陆一体化,促进“世界岛”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交通基础设施联通 亚欧大陆一体化 经济地理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联通的经济效应 被引量:7
2
作者 许培源 姚尧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1-123,共13页
交通基础设施联通是实现“一带一路”愿景的基础支撑。依托“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在建的和规划中的基础设施项目,构造六大经济走廊交通基础设施联通的运输成本消减指数,再以此作为政策冲击变量,运用GTAP模型模拟预测各经济走廊在建... 交通基础设施联通是实现“一带一路”愿景的基础支撑。依托“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在建的和规划中的基础设施项目,构造六大经济走廊交通基础设施联通的运输成本消减指数,再以此作为政策冲击变量,运用GTAP模型模拟预测各经济走廊在建项目完成、所有项目都完成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但差异悬殊;交通设施联通度提升的运输成本消减指数也有所差异;各经济走廊交通基础设施联通将大幅促进中国和沿线国家的经济、贸易及国民福利增长,且六大经济走廊设施联通同步推进产生的经贸、福利效应更为显著;各个经济走廊的交通设施联通中,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经济效应最大,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只有在规划中的项目均建成后才会明显受益。尽管美国等域外国家会因为“亚欧大陆”互联互通而利益受损,但世界总体福利仍会有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六大经济走廊 交通基础设施联通 经济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基础设施联通:回顾、影响与展望 被引量:4
3
作者 杨芳 邹传鑫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39,共14页
过去十年中,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包括交通、能源和信息通信。但该地区仍然面临着广泛的基础设施需求,因此,东南亚国家仍需通过在国家和区域两个层级上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来加强其连通性,通... 过去十年中,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包括交通、能源和信息通信。但该地区仍然面临着广泛的基础设施需求,因此,东南亚国家仍需通过在国家和区域两个层级上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来加强其连通性,通过加强地区内贸易来重新平衡其增长,以加强经济一体化并满足基本基础设施需求。在基础设施持续完善的趋势下,东南亚地区需要与世界其他地区建立高效、安全、及时和环境可持续的基础设施联系。通过回顾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十年进程中基础设施联通的建设成效,厘清了设施联通、贸易畅通以及资金融通的相互影响机制及基础设施投资效应,且分析了中国同东南亚国家在基础设施领域进行联通合作的现实困境,并基于可行性展望了未来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东南亚 基础设施联通 现实困境 地区合作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国家设施联通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春艳 赵军 徐俊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0-79,共10页
以基础设施为内容的“硬联通”是推动“一带一路”国家携手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也是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投资的主要领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正处于从“走出去”向“走上去”转型的关键时期,提高对外直接投资效率需要锚定方向。基于“... 以基础设施为内容的“硬联通”是推动“一带一路”国家携手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也是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投资的主要领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正处于从“走出去”向“走上去”转型的关键时期,提高对外直接投资效率需要锚定方向。基于“一带一路”36个国家的面板数据,采用时变随机前沿模型与马尔科夫链,分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异质性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提高及潜力拓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国家的通信、能源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联通水平提升能够显著提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而交通基础设施联通水平提升暂未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均值逐年攀升,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攀升趋势更为明显;但效率值较低,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且各国间的差距在扩大,存在马太效应;现阶段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潜力表现为开拓型与巨大型,存在长期增长空间。因此,深化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在设施联通建设方面的合作,引导中国企业向“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薄弱的国家进行投资,提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运转规模与效率,有助于实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惠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基础设施联通 对外直接投资效率 投资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对外开放战略对异质性企业的影响——基于“一带一路”的事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德学 赵灿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6-148,共13页
中国加入WTO的对外开放更多地表现为适应型特征,而新时期全面开放战略呈现新的特征,对企业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带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能合作等诸多领域的市场反应和微观主体效应。基于“一带一路”倡议背景,... 中国加入WTO的对外开放更多地表现为适应型特征,而新时期全面开放战略呈现新的特征,对企业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带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能合作等诸多领域的市场反应和微观主体效应。基于“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以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实证检验新时期对外开放战略对异质性企业的差异影响。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对在生产率、规模、要素密集度、所有权性质方面不同的企业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高生产率企业、大规模企业、低劳动密集度企业以及国有企业获益更多;上述采用不同指标衡量企业异质性的检验结果最终都可归结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高低,这表明在新时期对外开放战略背景下,全要素生产率是企业获益多寡的决定性因素;“一带一路”建设具有显著的基础设施联通效应、产能合作效应以及资源配置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基础设施联通效应 异质性企业 事件研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