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2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组学与表观遗传学在肿瘤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熊凯 薛丽香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0-37,共8页
肿瘤标志物是一类能反映肿瘤存在与生长状态的生化物质,它们在肿瘤的早期筛查、辅助诊断、预后判断、疗效评价、复发和转移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细胞与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大量研究成果的涌现,人们对肿瘤的发生和发... 肿瘤标志物是一类能反映肿瘤存在与生长状态的生化物质,它们在肿瘤的早期筛查、辅助诊断、预后判断、疗效评价、复发和转移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细胞与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大量研究成果的涌现,人们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机理有了越来越清楚的认识,肿瘤标志物的研究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与更新,特别是基因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的进展大大促进了新型肿瘤标志物的发现.文章就肿瘤标志物发展历程,常用肿瘤标志物的种类和临床应用进行介绍,分析了现有肿瘤标志物的局限性,重点阐述了新型肿瘤标志物,如多种表观遗传学标志物及循环核酸的研究及应用.同时,对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前景提出了一些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基因组学 表观遗传学 诊断 预后评估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增殖抑制基因(HSG)对肿瘤细胞系化疗敏感性的作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萍 毋丽娜 +4 位作者 蒋春笋 李志新 张颖妹 陈光慧 邱晓彦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将人增殖抑制基因 (hHSG)用电子穿孔的转基因方式转染到体外培养的人肿瘤细胞系中,观察hHSG基因对内源性hHSG表达水平不同的肿瘤细胞系的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首先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系中hHSG的表达水平... 目的:将人增殖抑制基因 (hHSG)用电子穿孔的转基因方式转染到体外培养的人肿瘤细胞系中,观察hHSG基因对内源性hHSG表达水平不同的肿瘤细胞系的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首先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系中hHSG的表达水平,然后选择内源性hHSG表达水平较低的肺腺癌 (A549 )和内源性hHSG表达水平较高的宫颈癌(HeLaS3)细胞系,用电穿孔方法转染含有hHSG的真核表达载体 (pEGFP hHSG) 24h后,加入放线菌酮(CHX),采用细胞计数、MTT法观察hHSG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对CHX的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hHSG在不同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系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pEGFP hHSG转染到两种内源性hHSG表达水平不同的肿瘤细胞系后,这两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都明显受到抑制,同时外源性的hHSG也增强了这些肿瘤细胞系对CHX的敏感性。结论:外源性hHSG可不依赖其内源性表达水平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CHX并用可增强肿瘤细胞对CHX的敏感性,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敏感性 抑制基因 肿瘤细胞系 免疫组化方法 真核表达载体 增殖抑制作用 抑制肿瘤细胞 组织来源 内源性 CHX 体外培养 基因方式 放线菌酮 细胞计数 MTT法 不同程度 生长增殖 协同作用 外源性 水平 转染 G基因 HH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基因遗传性肿瘤不同阶段转录组学调控规律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夏雨 沈守荣 +13 位作者 武明花 李小玲 熊炜 卢建红 周鸣 马健 向娟娟 曾朝阳 向波 周艳宏 肖岚 周厚德 范松青 李桂源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85-591,共7页
"多基因遗传性肿瘤不同阶段的转录组学调控规律及其分子机制研究"的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研究团队以肿瘤基因组研究成果为基础,以肿瘤转录组学为主要研究方向,重点对鼻咽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和脑胶质瘤4种多基因遗传性肿瘤... "多基因遗传性肿瘤不同阶段的转录组学调控规律及其分子机制研究"的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研究团队以肿瘤基因组研究成果为基础,以肿瘤转录组学为主要研究方向,重点对鼻咽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和脑胶质瘤4种多基因遗传性肿瘤的转录组信息及变化规律、抑瘤/易感基因的筛选鉴定、表观遗传学及miRNA调控的作用机制、转录调控相关的特定基因簇/蛋白质群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的比较和关联4个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分别发现SPLUNC1,LTF,BRD7,NOR1,BRCA1/2,PALB2,AF1Q,SOX17,NGX6,SOX7和LRRC4等基因在肿瘤始动和侵袭阶段发挥的关键转录调控作用。相继阐明了以miR-141为中心的"SPLUNC1-miR-141-靶基因"的鼻咽癌基因信号调控网络;以人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为靶点的"miR-193b-uPA"的乳腺癌基因交互调控通路;以LRRC4为节点的"miR-381-LRRC4-MEK/ERK/AKT"的胶质瘤基因调控通路以及受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NGX6调控的miRNA及其靶基因群网络。结果表明多基因遗传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关键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关键分子的变化将导致信号转导通路和基因调控网络的严重障碍,说明多基因肿瘤在发病学上可能是一类"基因信号转导与基因调控网络障碍性疾病"。这些结果和理论为揭示多基因遗传性肿瘤不同阶段发病过程的转录组学规律及其分子机制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肿瘤 转录组学 表观遗传学 MIRNA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颊癌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mRNA的表达 Ⅰ.Northern斑点杂交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卢勇 李昌隆 +5 位作者 周志瑜 温玉明 陈红英 李龙江 赖立辉 马英红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43-146,共4页
通过Northern斑点杂交技术研究52例颊癌及相关组织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和nm23-H2mRNA的表达。结果发现:颊癌组织中nm23-H1和nm23-H2mRNA表达比正常颊粘膜、白斑、癌旁粘膜均有不... 通过Northern斑点杂交技术研究52例颊癌及相关组织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和nm23-H2mRNA的表达。结果发现:颊癌组织中nm23-H1和nm23-H2mRNA表达比正常颊粘膜、白斑、癌旁粘膜均有不同程度增高。颊癌有转移组中nm23-H1mRNA表达比无转移组明显降低,转移灶中nm23-H1mRNA的表达更低(P<0.05)。11例有转移颊癌患者中有9例(81.8%)为nm23-H1低表达;而19例无转移颊癌,有15例(78.9%)为高表达(P<0.05)。nm23-H2mRNA表达在有无转移组患者中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提示,在颊癌的转移过程中,nm23-H1比nm23-H2起着更重要的作用。nm23-H1mRNA表达可作为预测有无颊癌淋巴结转移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颊癌 肿瘤转移 抑制基因 NM23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基因工程人肿瘤坏死因子-α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宁 刘磊 +2 位作者 王增禄 张英起 苏成芝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6-297,共2页
目的 观察新型基因工程人肿瘤坏死因子α(nrhT NF α) ,对小鼠移植性肿瘤 (肉瘤S180、肝癌H2 2、黑素瘤B16和Lewis肺癌 )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以 3种剂量 (37 5、75和 15 0万U/kg体重 )的nrhTNF α肌肉注射小鼠 ,每天 1次 ,连续 8d。... 目的 观察新型基因工程人肿瘤坏死因子α(nrhT NF α) ,对小鼠移植性肿瘤 (肉瘤S180、肝癌H2 2、黑素瘤B16和Lewis肺癌 )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以 3种剂量 (37 5、75和 15 0万U/kg体重 )的nrhTNF α肌肉注射小鼠 ,每天 1次 ,连续 8d。通过称量所形成的肿瘤重量 ,观察nrhTNF α对瘤细胞株的抑制作用。结果肿瘤抑制率计算结果显示 ,nrhTNF α对 4株瘤细胞的生长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另外 ,在剂量相同的情况下 ,nrhTNF α的抑瘤作用明显强于重组人TNF α(rhTNF α)。结论nrhTNF α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nrhT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 肿瘤坏死因子-Α 抑制作用 小鼠 移植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抑制基因p53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金岩 杨连甲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54-156,共3页
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肿瘤抑制基因p53在良性及恶性涎腺肿瘤中的表达。结果显示,p53在32%(8/25)的多形性腺瘤及83%(10/12)的恶性涎腺肿瘤(包括粘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腺样囊性癌及多形性腺瘤恶变)中有... 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肿瘤抑制基因p53在良性及恶性涎腺肿瘤中的表达。结果显示,p53在32%(8/25)的多形性腺瘤及83%(10/12)的恶性涎腺肿瘤(包括粘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腺样囊性癌及多形性腺瘤恶变)中有过表达。结果揭示了p53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率较高,尤其是恶性肿瘤中。表明涎腺肿瘤的发生可能与p53基因的异常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涎腺肿瘤 肿瘤抑制基因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胡春霞 翁丹卉 +6 位作者 蒋学锋 朱涛 李红雨 何超蔓 卢运萍 王世宣 马丁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45-449,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基因对子宫内膜癌细胞(AN3CA和HEC-1-B)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脂质体介导pcDNA3-KAI1质粒转染人子宫内膜癌细胞AN3CA和HEC-1-B,采用免疫印迹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前后肿瘤细胞KAI1蛋白的表达,MTT...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基因对子宫内膜癌细胞(AN3CA和HEC-1-B)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脂质体介导pcDNA3-KAI1质粒转染人子宫内膜癌细胞AN3CA和HEC-1-B,采用免疫印迹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前后肿瘤细胞KAI1蛋白的表达,MTT比色法、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观察KAI1基因对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转染前后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转染pcDNA3-KAI1质粒后AN3CA和HEC-1-B细胞内和细胞表面均可检测到KAI1蛋白的稳定表达。转染空白质粒组细胞形成克隆数量多体积较大,细胞克隆形成率为(54.2±3.1)%和(52.7±4.3)%,细胞的倍增时间为21.3h和20.1h;基因转染pcDNA3-KAI1质粒组细胞形成克隆数少体积较小,细胞克隆形成率为(37.4±5.1)%和(32.1±3.7)%,细胞的倍增时间为43.7h和45.2h;两组间细胞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转染组细胞的穿膜细胞数为(91±10.7)/HT、(68±10.8)/HT,而空质粒转染组细胞的穿膜细胞数为(292±11.5)/HT、(219+12.7)/HT,两组细胞比较,侵袭能力亦显著下降(P<0.05)。结论:外源性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有效转染可使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均下降,KAI1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转移的新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 子宫内膜癌 肿瘤侵袭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抑制基因p53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晓东 王小菁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112-119,共8页
综述了p5 3基因的特性、认识阶段。
关键词 研究进展 肿瘤抑制基因 野生型P53基因 肿瘤抗原 表达载体 细胞生长 调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卡铂耐药相关肿瘤抑制基因差异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唐兆前 李力 +2 位作者 张玮 王琪 唐步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338-2341,共4页
目的分析卵巢癌卡铂耐药基因芯片中卡铂耐药细胞系SKOV3-CB较其亲本SKOV3细胞系差异表达下调的肿瘤抑制基因,并验证其差异表达。方法应用分子生物信息学方法 ,分析基因芯片中卵巢癌SKOV3-CB细胞系较SKOV3细胞系差异表达下调两倍以上的基... 目的分析卵巢癌卡铂耐药基因芯片中卡铂耐药细胞系SKOV3-CB较其亲本SKOV3细胞系差异表达下调的肿瘤抑制基因,并验证其差异表达。方法应用分子生物信息学方法 ,分析基因芯片中卵巢癌SKOV3-CB细胞系较SKOV3细胞系差异表达下调两倍以上的基因1554条,筛选出肿瘤抑制基因17个,即:RNASET2,VHL,DLG1,COPS2,NOL7,GGNBP2,RBL1,S100A2,PARG1,PERP,TCF3,DNAJA3,PCGF2,ING1,CYLD,RARRES3,RBBP8,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差异表达进行验证。结果 RNASET2,VHL,DLG1,COPS2,NOL7,RBL1,S100A2,PARG1,PERP,TCF3,DNAJA3,ING1,CYLD,RARRES3,RBBP8基因差异表达下调,下调倍数分别为24.47、65.24、10.81、21.30、72.94、5.95、27.13、1.57、1.32、12.93、46.80、7.57、14.90、14.00、23.98。GGNBP2,PCGF2,DLG1基因差异表达上调,上调倍数分别为5.76、2.19和17.10,基因芯片差异表达结果与real-timePCR所验证表达下降趋势的结果符合率为82.35%,下调两倍以上的基因符合率为64.70%。结论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基因差异表达,结合real-timePCR对其检测结果验证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多肿瘤抑制基因参与卵巢癌卡铂耐药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抗药性 肿瘤 芯片分析技术 基因 肿瘤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在的肺癌肿瘤抑制基因RBM5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孟广平 黎萍 +2 位作者 王珂 梁红 张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4-277,共4页
RBM5首先作为LUCA-15于1996年被克隆出来,曾被命名为LUCA-15、RBM5、H37等。RBM5蛋白是RNA结合基序蛋白家族成员;该家族是由HU-GO基因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的RRB/RBM/RNP新近发现的蛋白亚群,此类蛋白是RNA结合蛋白,与RNA的剪接、翻译和稳... RBM5首先作为LUCA-15于1996年被克隆出来,曾被命名为LUCA-15、RBM5、H37等。RBM5蛋白是RNA结合基序蛋白家族成员;该家族是由HU-GO基因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的RRB/RBM/RNP新近发现的蛋白亚群,此类蛋白是RNA结合蛋白,与RNA的剪接、翻译和稳定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抑制基因 RNA结合蛋白 RNA结合基序 肺癌 家族成员 委员会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 23-H 1 mRNA在人卵巢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晓宁 陈晓东 +4 位作者 王昭梅 沙金燕 崔英 顾青 姜海燕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743-745,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人卵巢癌标本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 23-H1 m RNA 的表达,了解其临床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43例人卵巢癌标本中nm 23-H1 m RNA 的表达水平。结果:nm 23-H1 ... 目的:通过检测人卵巢癌标本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 23-H1 m RNA 的表达,了解其临床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43例人卵巢癌标本中nm 23-H1 m RNA 的表达水平。结果:nm 23-H1 m RNA 表达水平与卵巢癌的病理组织学类型无关(P> 0.05);与患者术时有淋巴结或大网膜转移呈负相关(P< 0.05);且转移灶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原发灶(P< 0.05)。结论:nm 23-H1基因在人卵巢癌的扩散和转移过程中可能发挥着抑制作用,它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肿瘤转移 抑制基因 原位杂交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转染对舌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振南 李声伟 +3 位作者 高家让 田卫东 刘磊 陈伟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 :探讨人肿瘤坏死因子_α(hTNF_α)基因转染对舌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制备和纯化含hTNF_α基因的穿梭质粒 ,用DOSPER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Tca8113舌癌细胞 ,对照组只给予等量的脂质体 ,不加入质粒 ;转染基因 2 4、4 8、72、92h... 目的 :探讨人肿瘤坏死因子_α(hTNF_α)基因转染对舌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制备和纯化含hTNF_α基因的穿梭质粒 ,用DOSPER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Tca8113舌癌细胞 ,对照组只给予等量的脂质体 ,不加入质粒 ;转染基因 2 4、4 8、72、92h后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TNF_α的浓度 ,并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结果 :基因转染 2 4、4 8、72、96h后转染组与对照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TNF_α浓度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转染组各个时期浓度均高于对照组 ;MTT法检测相应各时期转染组与对照组平均OD值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转染组各个时期平均OD值均低于对照组 ,转染细胞的存活率降低 ,生长受抑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舌癌 基因转染 阳离子脂质体 癌细胞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腺瘤肿瘤抑制基因杂合性缺失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潘晶 丛文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81-483,共3页
目的 探讨肿瘤抑制基因杂合性缺失 (LOH)在肝细胞腺瘤 (HCA)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显微组织切割术从石蜡组织切片中提取DNA ,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基础上进行毛细管电泳DNA测序 ,对 1 2例手术切除的HCA标本进行了视网膜母细胞... 目的 探讨肿瘤抑制基因杂合性缺失 (LOH)在肝细胞腺瘤 (HCA)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显微组织切割术从石蜡组织切片中提取DNA ,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基础上进行毛细管电泳DNA测序 ,对 1 2例手术切除的HCA标本进行了视网膜母细胞瘤 1基因 (Rb1 )、腺瘤性息肉病基因 (APC)、结直肠癌突变基因 (MCC)、结直肠癌缺失基因 (DCC) 4种肿瘤抑制基因 (TSGs)LOH检测。结果  4种肿瘤抑制基因LOH发生率分别为Rb1 (2 /7,2 8 5 % )、APC(1 /1 0 ,1 0 0 % )、MCC(0 /5 ,0 % )、DCC(0 /6 ,0 % )。发生LOH的 3例HCA无 1例在手术切除后出现肿瘤复发。结论 HCA的LOH是较为少见的分子事件 ,Rb1和APC基因的LOH可能在少数HCA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腺瘤 肿瘤抑制基因 杂合性 缺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在食管鳞癌组织及食管癌EC109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博 吕洋 +3 位作者 林媛媛 刘军超 李秀娟 乔海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6-539,548,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TMSG-1)在食管鳞癌(ESCC)组织及食管癌EC109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36例ESCC及37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TMSG-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TMSG-1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培养...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TMSG-1)在食管鳞癌(ESCC)组织及食管癌EC109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36例ESCC及37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TMSG-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TMSG-1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培养人食管癌EC109细胞并用常用化疗药物顺铂(CDDP)干预,同时设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半定量RT-PCR法检测细胞TMSG-1的表达情况。结果 TMSG-1在ESCC和正常食管黏膜的阳性率分别为52.2%(71/136)、94.6%(35/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MSG-1的异常表达与ESCC组织学分级、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顺铂干预组EC109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结果显示,干预组EC109细胞TMSG-1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TMSG-1的异常表达与ESCC的发展及转移相关,可作为较为理想的肿瘤标志物辅助诊断并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TMSG-1) EC109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RT-PCR 细胞增殖 顺铂(CDD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基因SPATA12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志文 林奕婷 +3 位作者 刘选明 余伟伟 章运生 李丹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2-227,共6页
目的:探讨新基因精子发生相关基因12(spermatogenesis associated gene 12,SPATA12)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原位杂交技术分析SPATA12在睾丸肿瘤中的表达谱;四甲基偶氮唑盐[3-(4.5-dimethylthiazol-2-yl)... 目的:探讨新基因精子发生相关基因12(spermatogenesis associated gene 12,SPATA12)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原位杂交技术分析SPATA12在睾丸肿瘤中的表达谱;四甲基偶氮唑盐[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 tetrazolium bromide,MTT]比色法、平板集落形成实验分析SPATA12对肿瘤细胞增殖能力、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分析SPATA12对肿瘤细胞周期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组织芯片原位杂交结果发现SPATA12基因在正常睾丸组织表达,而在精原细胞瘤等睾丸肿瘤中均表达缺失;MTT和平板集落形成实验表明SPATA12可明显地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和集落形成能力;RT-PCR实验显示SPATA12可抑制周期蛋白(cyclin)A1的表达,使cyclin D1表达下调,而对cyclin B1和cyclin E1无显著影响。结论:SPATA12可能在肿瘤的发生中扮演抑制因子的角色,并通过调控细胞周期基因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发生相关基因12 肿瘤抑制 细胞周期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染色体6q16.3~21区域候选肿瘤抑制基因的定位与鉴定 被引量:5
16
作者 康睿 曹励之 +9 位作者 俞燕 杨明华 张朝霞 郭碧贇 谢岷 陈英 谭志红 王卓 胡婷 吴秀山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5-71,共7页
为了克隆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候选肿瘤抑制基因,首先选取分布于6q16.3~21上的11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对139例中国儿童ALL标本进行杂合性缺失(LOH)分析.分析显示32%的患者存在至少一个位点的LOH,且高频缺失区位于D6S1709~D6S... 为了克隆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候选肿瘤抑制基因,首先选取分布于6q16.3~21上的11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对139例中国儿童ALL标本进行杂合性缺失(LOH)分析.分析显示32%的患者存在至少一个位点的LOH,且高频缺失区位于D6S1709~D6S301之间,大小为2cM.各位点LOH与白细胞总数、病态细胞数有显著性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形态学分型和免疫学分型无显著相关(P>0.05).进一步在高频缺失区域内,采用定位候选克隆策略、生物信息学技术及RT-PCR技术筛选、鉴定与儿童ALL相关的候选肿瘤抑制基因及其cDNA片段.在D6S1709~D6S301之间筛选到一个在儿童ALL细胞中低表达的EST(GenBank登录号:AA403058),与正常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比较,在15例ALL患者中有10例表达下调(P<0.05).采用数字化差异表达分析显示,位于6q16.3~21区域内的AMD1基因、PPIL6基因和WASF1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丰度要低于正常组织(P<0.05).上述结果为进一步在6q16.3~21区域克隆肿瘤抑制基因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6q16.3~21 肿瘤抑制基因 杂合性缺失 表达序列标签(EST) 数字化差异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抑制基因P^(53)高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梁建昌 四伏洲 +1 位作者 闵永荣 汪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67-368,共2页
肿瘤抑制基因P^(53)高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梁建昌,四伏洲,闵永荣,汪涛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外中心(成都市610083)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基因等研究认为,胃癌是一种分子疾患,其本质是基因损伤,即癌基因激活和抗癌基... 肿瘤抑制基因P^(53)高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梁建昌,四伏洲,闵永荣,汪涛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外中心(成都市610083)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基因等研究认为,胃癌是一种分子疾患,其本质是基因损伤,即癌基因激活和抗癌基因失活。有人对损伤基因转染而呈现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抑制基因 P^53 肿瘤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与卵巢癌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冬梅 生秀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06-1308,共3页
卵巢癌严重威胁妇女生命健康,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五年生存率仅30%左右。浸润与转移,作为恶性肿瘤的本质特征.也是卵巢癌发生发展的最大特点,严重影响卵巢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而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如同肿瘤的发生,涉及... 卵巢癌严重威胁妇女生命健康,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五年生存率仅30%左右。浸润与转移,作为恶性肿瘤的本质特征.也是卵巢癌发生发展的最大特点,严重影响卵巢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而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如同肿瘤的发生,涉及很多基因的变化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卵巢癌患者 妇科恶性肿瘤 五年生存率 死亡率 基因 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母细胞瘤9号染色体肿瘤抑制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杰 江澄川 +2 位作者 吴浩强 彭颂先 唐婉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GBM)9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H)区域,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采用荧光标记引物和377型DNA序列自...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GBM)9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H)区域,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采用荧光标记引物和377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分析21例 GBM 9号染色体上 20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的LOH。结果 21例 GBM中,在14例的9号染色体上检测到LOH,33.0%(93/28)可提供信息位点存在LOH。在9p和9q上存在LOH的GBM分别有14例和10例。在位于9p21-23的D9S286位电以及9p21的D95285s~D9S157位点间区域检测到较高LOH率,分别为52.6%、43.8%~46.7%.结论 染色体9p上等位基因的丢失可能在GBM分子水平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在9p21-23的D9S286位点、9p21的D9S285~D9S157位点间区域可能存在与GBM相关的多个TSG,可能包括位于9p21上的p16和p15基因,在pl6、p15所在染色体区域的远端9p21-23可能存在其他未知的TS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合性丢失 胶质母细胞瘤 肿瘤抑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抑制基因nm23与肿瘤转移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桂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741-745,共5页
转移抑制基因nm23与肿瘤转移李桂芳综述郭葆玉陆德如审校第二军医大学遗传研究所(上海市200433)nm23基因是近几年最令人注目的候选转移抑制基因。此基因定位于人17号染色体长臂远端(17q21.3-22),与果蝇... 转移抑制基因nm23与肿瘤转移李桂芳综述郭葆玉陆德如审校第二军医大学遗传研究所(上海市200433)nm23基因是近几年最令人注目的候选转移抑制基因。此基因定位于人17号染色体长臂远端(17q21.3-22),与果蝇awd基因高度同源,nm23蛋白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抑制基因 NM23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