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志斌 林希平 +3 位作者 杨彤 杜娟 李柳杭 赵应斌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6-159,共4页
为评价国产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 (rh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效果和安全性 ,将40例胎龄≤34周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予国产rhEPO750IU/(kg·w) ,每周分3次皮下注射 ,用药6周 ;对照组未用rhEPO ;两组早产儿... 为评价国产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 (rh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效果和安全性 ,将40例胎龄≤34周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予国产rhEPO750IU/(kg·w) ,每周分3次皮下注射 ,用药6周 ;对照组未用rhEPO ;两组早产儿均口服铁剂。结果显示治疗组用药后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治疗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比、网织红细胞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血清铁蛋白水平在用药后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 ;治疗组输血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P<0.05) ;治疗组体重增长指标高于对照组 (P<0.05)。研究提示 ,国产rhEPO能有效防治早产儿贫血 ,且用药安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贫血 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纠正心脏直视手术后贫血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小颖 张文颖 吴新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2期599-601,共3页
目的:了解手术失血对病人自体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通过动物实验证实生理条件下应用基因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的作用及对血液粘稠度的影响,将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用于心脏手术后早期纠正贫血,促进病人迅速恢... 目的:了解手术失血对病人自体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通过动物实验证实生理条件下应用基因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的作用及对血液粘稠度的影响,将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用于心脏手术后早期纠正贫血,促进病人迅速恢复。方法:术前无贫血、术中中等量失血、术后未输血择期外科手术病人10例(EPO组),测定其术前、术后1、2、4、6、8天EPO及Hct变化。健康家兔6只,用rhEPO 300IU·kg-1·w-1共2周,监测给药前、给药后3、6、12、13、21天Hb、Hct、RBC变化及监测血清ALT、血清K+、血浆粘度和全血粘度变化。心脏手术后贫血(Hb<100g/L)病人6例(给药组),应用rhEPO 300IU·kg-1·w-1连续两周,观察给药前后Hb、Hct变化。结果:EPO组术后血清EPO立即上升,术后第1~2天达到高峰后下降,但与术前比较仍呈显著性升高。Hct术后下降,至术后8天无明显上升。家兔用药后第12天Hb、Hct、RBC明显升高,血清ALT、血清K+无显著改变,血浆粘度和全血粘度无明显升高。术后给药组患者Hb、Hct升高,给药后第14天Hb升高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而Hct增加与给药前比较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 贫血 心内直视术 手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基因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贫血的5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陈红武 黄铮 姚英民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49-549,共1页
目的 观察人基因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ESPO)对早产儿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53例早产儿贫血患儿随机分为ESPO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予以ESPO 200 IU/kg·b.w.皮下注射,每周2次。结果 8周后两组间外周血血红蛋... 目的 观察人基因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ESPO)对早产儿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53例早产儿贫血患儿随机分为ESPO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予以ESPO 200 IU/kg·b.w.皮下注射,每周2次。结果 8周后两组间外周血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压积、治疗有效率出现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ESPO治疗早产儿贫血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红细胞生成素 早产儿 贫血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cDNA在CHO-dhfr^-细胞中的高效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坚 刘小萍 +1 位作者 曹韫旭 陆德如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30-532,共3页
目的:使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在CHO细胞中获得高效表达。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构建了两个人促红细胞生成素cDNA重组表达质粒pED-EPO和pEF-EPO,分别用DEAE-dextran法转染COS7细胞,... 目的:使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在CHO细胞中获得高效表达。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构建了两个人促红细胞生成素cDNA重组表达质粒pED-EPO和pEF-EPO,分别用DEAE-dextran法转染COS7细胞,作瞬时高表达,选pEF-EPO用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CHO-dhfr-细胞,加入氨甲喋呤(MTX)扩增、选择,作稳定性高表达。结果:pED-EPO和pEF-EPO转染COS7细胞后72h表达量分别为17.8和21.0ng/ml,pEF-EPO转染CHO-dhfr-细胞,随着MTX浓度的增加,CHO-dhfr+的克隆数减少,而混合克隆的EPO表达量逐渐升高。筛选了一株稳定性高表达rhEPO的细胞株,其3d表达量为16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基因重组 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团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小儿肾性贫血3例报告
5
作者 唐建华 徐虹 盛芳芸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98-299,共2页
肾性贫血与尿毒症毒素,如氮质产物、中分子和大分子物质潴留所致红细胞生成障碍、红细胞寿命缩短和出血等有关,但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相对不足是肾性贫血的主要原因。随着儿科透析的开展和方法的改进,慢性肾衰患者的生命得以延长,但仍不能... 肾性贫血与尿毒症毒素,如氮质产物、中分子和大分子物质潴留所致红细胞生成障碍、红细胞寿命缩短和出血等有关,但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相对不足是肾性贫血的主要原因。随着儿科透析的开展和方法的改进,慢性肾衰患者的生命得以延长,但仍不能根本解决贫血问题。1993年起我们对3例小儿肾性贫血采用美国AMGEN公司生产的基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儿童 肾性 红细胞生成素 治疗 基因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环素调控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转导骨骼肌细胞治疗肾性贫血的研究
6
作者 戴勇 徐卓佳 李体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0期2331-2334,共4页
目的:克隆、构建、鉴定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基因四环素调控真核表达载体;探讨四环素系统对rhEPO基因表达的调控。方法:以含rhEPO全长cDNA的CHO细胞为模板,通过RT-PCR方法扩增出rhEPO基因,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TRE2hyg的多克... 目的:克隆、构建、鉴定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基因四环素调控真核表达载体;探讨四环素系统对rhEPO基因表达的调控。方法:以含rhEPO全长cDNA的CHO细胞为模板,通过RT-PCR方法扩增出rhEPO基因,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TRE2hyg的多克隆位点,构建成pTRE2hyg-EPO,进行酶切及测序鉴定。将pTRE2hyg-EPO及Tet-On质粒转导入SD大鼠骨骼肌细胞,用RT-PCR、Western印迹实验和半固体细胞培养实验检测rhEPO基因在大鼠骨骼肌内的表达和蛋白的活性,并观察四环素系统对EPO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1)成功构建了四环素调控真核表达质粒pTRE2hyg-EPO,经测序鉴定与所需EPO基因序列一致。(2)rhEPO基因可以在大鼠骨骼肌原代细胞中表达,并受四环素调控系统的控制。生成的EPO具有生物活性,可明显刺激骨髓红系细胞的生长。结论:在细胞水平四环素系统可控制转导的EPO基因的表达,并且生成有生物活性的EPO,达到基因治疗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肾功能衰竭 慢性 红细胞生成素 重组 四环素调控系统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生成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高丽萍 李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40-343,共4页
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ln,EPO)的研究始于1906年。1957年发现合成EPO的器官是肾脏和1984年重组人EPO的研究成功,使EPO的研究发生了两次质的飞跃。近年来,人们对EPO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根据目前对EPO的研究进展进... 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ln,EPO)的研究始于1906年。1957年发现合成EPO的器官是肾脏和1984年重组人EPO的研究成功,使EPO的研究发生了两次质的飞跃。近年来,人们对EPO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根据目前对EPO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血红素蛋白质 EPO基因 氧感受器 骨髓巨噬细胞 重组EPO 研究进展 蛋白激酶C 受体结合 EPO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uEPO对慢性肾衰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孙脊峰 刘存亮 +4 位作者 杨吉亮 舒启银 欧阳国义 李家寨 伍瑞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6-266,共1页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红细胞免疫功能 基因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性贫血的红细胞保护机理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熙 王怡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751-753,共3页
目的:评价养血饮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肾性贫血患者临床症状及其对红细胞膜的保护作用。方法:60例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养血饮合益比奥治疗组30例(中西组),西药益比奥组30例(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55、CD59、ROS,... 目的:评价养血饮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肾性贫血患者临床症状及其对红细胞膜的保护作用。方法:60例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养血饮合益比奥治疗组30例(中西组),西药益比奥组30例(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55、CD59、ROS,并检测和评估血常规的变化。结果:实验前后。结果:对照组和中西组治疗后HB,HCT均较前明显上升(P<0.01),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红细胞膜上CD55、CD59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两组间比较也无明显差异。红细胞膜上ROS均明显高于正常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中药养血饮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均有明显治疗效果。肾性贫血患者除促红素生成不足外,还存在红细胞寿命缩短,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通过增加红细胞数量和减少ROS的途径保护红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性贫血 CD55 CD59 ROS 基因重组红细胞生成素 养血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PO cDNA重组逆转录病毒的构建
10
作者 瞿成奎 魏汉东 +2 位作者 贺福初 王立生 吴祖泽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50-153,共4页
通过DNA重组技术,将不含非编码区的hEPOcDNA片段重组到逆转录病毒质粒pLXSN,pLNCX中重组质粒转染PA317细胞后,经G418筛选,抗性克隆细胞培养上清能成功地感染NIH3T3细胞,使之在筛选培养基中形... 通过DNA重组技术,将不含非编码区的hEPOcDNA片段重组到逆转录病毒质粒pLXSN,pLNCX中重组质粒转染PA317细胞后,经G418筛选,抗性克隆细胞培养上清能成功地感染NIH3T3细胞,使之在筛选培养基中形成典型的G418抗性克隆,该克隆细胞染色体中成功地整合了EPOcDNA,并且表达出有生物学活性的红细胞生成素(EPO)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重组逆转录病毒 载体 基因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的组织定向表达
11
作者 孙雷心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5年第5期27-28,共2页
California大学(San Francisco)的Yuet Wai Kan研究小组成功地在血红细胞中定向表达了重组蛋白。这项研究将在基因疗法中起作用并有助于家畜疾病的治疗。 经基因工程手段将多肽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基因和莫洛尼氏白血病毒部分病毒外壳... California大学(San Francisco)的Yuet Wai Kan研究小组成功地在血红细胞中定向表达了重组蛋白。这项研究将在基因疗法中起作用并有助于家畜疾病的治疗。 经基因工程手段将多肽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基因和莫洛尼氏白血病毒部分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接入逆转录病毒载体。病毒对带有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的鼠类和人类细胞(即血红细胞前体)的感染性增强了。基因导入效率高。该小组相信这种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可扩展到多种其它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基因治疗 病毒外壳蛋白基因 基因疗法 病毒载体 红细胞 定向表达 配体-受体相互作用 重组蛋白 白血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技术药物:人类健康的未来保障
12
作者 田文志 《生物产业技术》 2013年第5期1-1,共1页
生物技术药物,顾名思义,是指通过生物技术(涉及DNA重组技术)所生产的用于治疗疾病的药物。从最早的疫苗、重组蛋白药物(如生长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白介素等)到近年来的单克隆抗体、干扰性核酸(siRNA)、纳米抗体(nanobodies)... 生物技术药物,顾名思义,是指通过生物技术(涉及DNA重组技术)所生产的用于治疗疾病的药物。从最早的疫苗、重组蛋白药物(如生长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白介素等)到近年来的单克隆抗体、干扰性核酸(siRNA)、纳米抗体(nanobodies)、基因治疗、干细胞(stemcells)等。这些药物的陆续问世,已经或正在为人类健康、防病治病、社会经济发展等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靶向药物的出现,更是生物技术药物领域的一朵奇葩,以其独特的疗效、极高的安全性、良好的耐受性,在重大疾病药物市场上脱颖而出,获得了包括患者及医生在内的广泛而高度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药物 人类健康 DNA重组技术 红细胞生成素 单克隆抗体 保障 重组蛋白药物 社会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