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基因组不稳定性和MYC基因突变在吉西他滨耐药中的作用
1
作者 陈宗军 陈亚红 +1 位作者 黄丽云 梁紫盈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5-363,共9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细胞基因不稳定性和MYC基因突变在吉西他滨耐药中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mg·L^(-1)吉西他滨持续作用A549细胞(A549组),构建耐药细胞株A549R(A549R组),并将si-NC和si-MYC转染至A549R...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细胞基因不稳定性和MYC基因突变在吉西他滨耐药中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mg·L^(-1)吉西他滨持续作用A549细胞(A549组),构建耐药细胞株A549R(A549R组),并将si-NC和si-MYC转染至A549R细胞,作为si-NC A549R组和si-MYC A549R组。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1、2、4、8、16和32 mg·L^(-1))吉西他滨对各组细胞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A549组及A549R组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A549组和A549R组细胞中基因组不稳定性相关基因错配修复基因2(MSH2)、错配修复基因6(MSH6)和DNA修复蛋白RAD50(RAD50)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基因组不稳定性相关蛋白MYC原癌基因(MYC)和磷酸化组蛋白(γH2AX)的表达水平,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法检测RNA polⅡ和γH2AX在MYC基因上的富集程度,PCR法扩增并检测A549R细胞MYC基因突变情况。结果:与A549组比较,2、4、8、16和32 mg·L^(-1)吉西他滨作用后A549R组细胞抑制率降低(P<0.05),8mg·L^(-1)吉西他滨作用后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与A549组比较,A549R组细胞中有234个mRNAs表达水平升高,205个mRNAs表达水平降低,其中错配修复相关基因(MSH2和MSH6)、RAD50和MYC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表达水平升高基因主要参与非同源末端连接、mRNA监测途径和DNA复制等信号通路。与A549组比较,A549R组细胞中MYC和γH2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ChIP法检测,RNA polⅡ和γH2AX在MYC转录起始位点及exon 2上富集程度增加,MYC exon 2上存在G254A基因突变。与si-NC A549R组比较,si-MYC A549R组细胞中MY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2、4、8、16和32 mg·L^(-1)吉西他滨作用后si-MYC A549R组细胞抑制率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结论:对吉西他滨耐药的NSCLC细胞中A549R基因组不稳定性增加,MYC基因发生突变和扩增,而敲减MYC可以恢复A549R细胞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西他滨 非小细胞肺 基因组不稳定性 MYC扩增 MYC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诱发CHL细胞基因组不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左雅慧 郭鲜花 +2 位作者 王小莉 王仲文 耿晓华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5-150,共6页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和微核检测技术对60Coγ射线照射诱发中国仓鼠肺细胞(CHL细胞)产生的直接效应、基因组不稳定性进行了初步探讨。将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分成不同的剂量组,经γ射线照射后,对受照存活细胞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和...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和微核检测技术对60Coγ射线照射诱发中国仓鼠肺细胞(CHL细胞)产生的直接效应、基因组不稳定性进行了初步探讨。将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分成不同的剂量组,经γ射线照射后,对受照存活细胞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和微核发生率(MF)的测定。同时,将一部分受照存活细胞继续传代培养,待其传至33代时,再给予2 Gy的照射剂量进行二次照射,然后再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和MF的测定。结果表明,首次照射剂量与子代二次照射后的损伤程度存在剂量-效应关系。本实验为探讨辐射诱发基因组不稳定性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不稳定性 ^60CO Γ射线 二次损伤 微核 单细胞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γ射线诱发CHL细胞基因组不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瑞 王仲文 +2 位作者 曹毅 王小莉 邢晓红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9-121,共3页
本研究采用6 0 Coγ射线照射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 (CHL) ,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和检测克隆形成率对辐射诱发的基因组不稳定性进行了探讨。将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分成不同剂量组 ,6 0 Coγ射线照射后传代培养 ,在 3 3代后各剂量组再次统... 本研究采用6 0 Coγ射线照射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 (CHL) ,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和检测克隆形成率对辐射诱发的基因组不稳定性进行了探讨。将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分成不同剂量组 ,6 0 Coγ射线照射后传代培养 ,在 3 3代后各剂量组再次统一照射 2Gy,进行辐射损伤的检测。结果表明 ,首次照射剂量与子代二次照射后的损伤程度存在剂量效应关系。本次实验结果说明 ,6 0 Coγ射线不仅在CHL细胞中产生直接的生物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射线 CHL细胞 基因组不稳定性 单细胞凝胶电泳 生物效应 钴60 电离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辐射诱导的基因组不稳定性与DNA甲基化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王静子 褚晓源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55-858,共4页
低剂量辐射(low dose radiation,LDR)以远后效应形式危害人类健康,其中辐射诱导的基因组不稳定性(radiation-induced genomic instability,RIGI)是辐射致癌的主要原因。这其中涉及的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近年研究表明RIGI与表观遗传学密... 低剂量辐射(low dose radiation,LDR)以远后效应形式危害人类健康,其中辐射诱导的基因组不稳定性(radiation-induced genomic instability,RIGI)是辐射致癌的主要原因。这其中涉及的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近年研究表明RIGI与表观遗传学密切相关,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等。文章就RIGI与DNA甲基化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效应 低剂量 基因组不稳定性 DNA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基因组不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娇 张晟 +1 位作者 胡蕴慧 张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2期3899-3902,共4页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世界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研究发现,基因组不稳定性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分子机制,与肿瘤预后差及多重耐药相关。通过对乳腺癌相关基因改变的研究,寻找与乳腺癌发生相关的不稳定基因,探索其与乳腺癌发生发...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世界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研究发现,基因组不稳定性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分子机制,与肿瘤预后差及多重耐药相关。通过对乳腺癌相关基因改变的研究,寻找与乳腺癌发生相关的不稳定基因,探索其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机制,是当前乳腺癌基因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同时能够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本文主要就与乳腺癌基因组不稳定性相关的基因、形成机制以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基因组不稳定性 染色体不稳定性 非整倍体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组不稳定性与淋巴瘤 被引量:5
6
作者 曹鹏飞 李桂源 向娟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52-557,共6页
淋巴瘤是最常见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基因组不稳定性是淋巴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分子基础,对淋巴瘤的诊断和预后有重要价值。基因组不稳定性包括基因水平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MIN)和染色体水平的染色体不稳... 淋巴瘤是最常见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基因组不稳定性是淋巴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分子基础,对淋巴瘤的诊断和预后有重要价值。基因组不稳定性包括基因水平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MIN)和染色体水平的染色体不稳定性(chromosomal instability,CIN)2种类型。通过对淋巴瘤相关基因改变的研究,寻找与淋巴瘤发生相关的不稳定基因,探索其参与淋巴瘤发生和发展的机制,能为淋巴瘤精准医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分子生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基因组不稳定性 微卫星不稳定性 染色体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师范大学樊小龙教授团队在脑胶质瘤基因组不稳定性、风险评估及靶向治疗上取得重要进展
7
作者 卞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4-184,共1页
2019年3月15日,北京师范大学樊小龙教授团队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的江涛教授团队及天津医科大学康春生教授团队合作,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题为《Elevated signature of a gene module coexpr... 2019年3月15日,北京师范大学樊小龙教授团队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的江涛教授团队及天津医科大学康春生教授团队合作,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题为《Elevated signature of a gene module coexpressed with CDC20marks genomic instability in glioma》的文章(DOI:10.1073/pnas.1814060116),该文基于胶质瘤转录组数据库,首次发现并建立了CDC20-M共表达模块,CDC20-M在胶质瘤的基因组不稳定性检测、预后评估及治疗靶点筛选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不稳定性 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对拟南芥生长发育及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许少歆 徐炜 +1 位作者 邓晨光 王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9期166-170,共5页
[目的]利用3种拟南芥转基因报告系,研究纳米二氧化钛对拟南芥生长发育及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拟南芥分别暴露于2种不同粒径的纳米二氧化钛材料中,检测其生长发育指标的变化,并进一步以DNA损伤修复同源重组频率和表观转录沉默基... [目的]利用3种拟南芥转基因报告系,研究纳米二氧化钛对拟南芥生长发育及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拟南芥分别暴露于2种不同粒径的纳米二氧化钛材料中,检测其生长发育指标的变化,并进一步以DNA损伤修复同源重组频率和表观转录沉默基因(TGS)的激活为遗传学终点,检测纳米二氧化钛对拟南芥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在所使用的纳米二氧化钛材料浓度不影响拟南芥生长发育时,可以诱导拟南芥同源重组频率的增加以及同源重组相关基因表达的上调,同时能够激活受TGS调控的TGS-GUS基因、TSI以及180 bp。经ICP-MS分析,钛元素在地上部分的含量并无显著增加。[结论]考虑到纳米二氧化钛材料的局部暴露,推测纳米二氧化钛可能通过间接作用诱导植物基因组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拟南芥 同源重组 基因组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葡甘聚糖对人结肠细胞株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
9
作者 李翔 曹宇 +2 位作者 唐湘华 汪旭 倪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18,共8页
为探究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nnan,KGM)对结肠上皮细胞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以正常结肠细胞株NCM460和结肠癌细胞株SW620、HCT116为研究材料,用质量浓度为0、0.625、1.25、2.5、5、10、20、40 mg/mL的KGM处理受试细胞24、48、72 h,... 为探究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nnan,KGM)对结肠上皮细胞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以正常结肠细胞株NCM460和结肠癌细胞株SW620、HCT116为研究材料,用质量浓度为0、0.625、1.25、2.5、5、10、20、40 mg/mL的KGM处理受试细胞24、48、72 h,以四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并以CBMN-Cyt实验检测质量浓度分别为5、20、30 mg/mL的KGM处理72 h后受试细胞的基因组不稳定性(genome instability,GIN)、核分裂指数(nuclear division index,NDI)及凋亡水平。结果显示,不同质量浓度KGM作用72 h后,在5~40 mg/mL时NCM460细胞活力显著上升(P<0.05),其GIN在KGM质量浓度为5 mg/mL时极显著降低(P<0.001),而30 mg/mL时则极显著升高(P<0.01);5~40 mg/mL的KGM显著抑制HCT116细胞的活力(P<0.05),在40 mg/mL时SW620细胞活力极显著被抑制(P<0.01),且在KGM质量浓度为5~30 mg/mL时,SW620和HCT116这2株细胞的GIN和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增加(P<0.001),NDI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5 mg/mL)的KGM有利于维护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的基因组稳定性,各质量浓度(5~30 mg/mL)的KGM都会增加结肠癌细胞SW620和HCT116 GIN和凋亡发生率,这可能是其维护肠道健康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葡甘聚糖 基因组不稳定性 肠道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酸和核苷酸类药物对癌症基因组稳定性作用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新 彭佑共 田蜜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S1期84-86,共3页
目的总结国内外对核苷酸及有关核苷酸类药物对肿瘤基因组不稳定性作用的研究现状。方法检索Medline和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万方医学网(中文和英文数据库均需检索),1998年1月—2015年5月发表的、关于核苷酸及核苷酸类药物对肿瘤基因... 目的总结国内外对核苷酸及有关核苷酸类药物对肿瘤基因组不稳定性作用的研究现状。方法检索Medline和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万方医学网(中文和英文数据库均需检索),1998年1月—2015年5月发表的、关于核苷酸及核苷酸类药物对肿瘤基因组不稳定性作用的对照研究。遵循严格的纳入标准和剔除标准,提取文献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英文文献7 165篇,中文文献53篇。最后纳入分析的英文文献36篇,中文文献2篇。在检测到的28篇英文文献中,5篇主要是表明多数恶性肿瘤细胞存在染色体及其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并解释其原因与癌细胞的DNA复制时的应激状态相关。2篇文献的研究涉及低核苷酸水平对基因组的不稳定性。2篇文献的研究涉及补充外源性核苷酸对基因组具有稳定性的作用。6篇文献的研究证明,激活核苷酸的生物合成通路,补救了复制应激和基因组的不稳定性。7篇,是关于核苷酸类药物及最近开发的新药的抗癌机制,一般是通过并入癌细胞中的DNA链而阻断DNA合成,并可能导致癌细胞凋亡。3篇英文文献主要涉及癌细胞的抗药作用。2篇中文文献表明,8-氯腺苷阻滞肿瘤细胞在G2/M期,并由此激活凋亡信号通路而诱导细胞凋亡。结论核苷酸类药物嵌入DNA链后导致基因组变化呈多样性,对于癌症有治疗价值,也有不可忽视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 核苷酸类药物 肿瘤细胞 恶性 基因组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基质刚度调控复制叉稳定性和卵巢癌PARP抑制剂疗效的机制研究
11
作者 马晓璐 程子娜 +1 位作者 陈维毅 李晓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24-224,共1页
目的获益人群少、耐药高发是卵巢癌PARP抑制剂(PARPi)治疗面临的临床难题,PARPi疗效受复制叉稳定性的严格调控。细胞外基质(ECM)刚度增加是卵巢癌的标志特征,但其在复制叉稳定性和PARPi治疗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尚未明晰。本研究聚焦ECM... 目的获益人群少、耐药高发是卵巢癌PARP抑制剂(PARPi)治疗面临的临床难题,PARPi疗效受复制叉稳定性的严格调控。细胞外基质(ECM)刚度增加是卵巢癌的标志特征,但其在复制叉稳定性和PARPi治疗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尚未明晰。本研究聚焦ECM刚度这一细胞外力学因素,在分子、细胞水平阐明ECM刚度调控复制叉稳定性的功能和分子机制,为卵巢癌PARPi治疗提供新型生物标志物,并为靶向ECM刚度的PARPi联合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通过细胞存活、DNA纤维、微核形成、彗星电泳等实验明确ECM刚度对卵巢癌细胞PARP敏感性、复制叉和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结合转录组数据分析,筛选应答ECM刚度变化的差异表达基因,揭示ECM刚度调控复制叉稳定性和PARPi疗效的分子机制。结果ECM刚度增加导致PARPi敏感性降低、复制叉和基因组稳定性增加,同时LOX抑制剂显著提高PARPi疗效;长链非编码RNA SNHG8伴随ECM刚度增加和卵巢癌进展表达下调,缺失SNHG8显著逆转PARPi对软基底刚度培养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基因组不稳定性。结论ECM刚度是调控卵巢癌复制叉稳定性和PARPi疗效的关键力学因素,可为卵巢癌PARPi治疗提供新的联合治疗策略。在机制上,ECM刚度通过SNHG8响应复制压力,调控PARP1捕获和染色质重塑,进而影响复制叉稳定性和PARPi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P抑制剂 临床难题 力学因素 细胞外基质 复制叉 基因组不稳定性 彗星电泳 卵巢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AFLP法检测小鼠黑色素瘤B16基因组的变异 被引量:3
12
作者 梁智勇 史景泉 +4 位作者 魏泓 吴丰春 刘丽梅 李淑蓉 贺光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58-660,共3页
目的 应用AFLP技术检测小鼠黑色素瘤B1 6的遗传改变。方法 肿瘤及正常组织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 ,连接特异性接头 ,采用 2 0条与接头相识别的引物进行扩增 ,扩增产物经含溴化乙锭的 1 .5%琼脂糖凝胶电泳 ,紫外透视仪分析、照... 目的 应用AFLP技术检测小鼠黑色素瘤B1 6的遗传改变。方法 肿瘤及正常组织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 ,连接特异性接头 ,采用 2 0条与接头相识别的引物进行扩增 ,扩增产物经含溴化乙锭的 1 .5%琼脂糖凝胶电泳 ,紫外透视仪分析、照相。结果  2 0条引物均扩增出清晰条带 ,2 0条引物扩增结果显示B1 6瘤细胞株与移植瘤基因组间无差异 ,1 7条引物扩增结果显示肿瘤与正常组织间无差异 ,3条引物扩增结果显示肿瘤与正常组织间有差异 ,表现为扩增带的丢失或增加。结论 黑色素瘤的发生可能与基因组不稳定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LP 黑色素瘤 基因组不稳定性 B16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γ射线照射人肝细胞传40代后的差异表达基因谱的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左雅慧 王放 +4 位作者 耿晓华 王小莉 李建国 王仲文 童建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0-176,共7页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经4Gy和8Gy60Coγ射线照射后传40代的人正常肝细胞子代克隆的基因表达图谱,探讨辐射对人肝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受照细胞子代两个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VTN、INSIG1进行验证。结果显示,4G...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经4Gy和8Gy60Coγ射线照射后传40代的人正常肝细胞子代克隆的基因表达图谱,探讨辐射对人肝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受照细胞子代两个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VTN、INSIG1进行验证。结果显示,4Gy照射后子代细胞差异表达显著的基因有58条;8Gy照射后子代细胞差异表达显著的基因有882条;4Gy和8Gy共同差异表达的基因有16条;差异表达的基因与照射剂量有相关性。这些差异基因的功能涉及到免疫、信号转导、细胞周期调控、代谢等。RT-PCR检测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照射可导致人肝细胞基因组的差异表达,该结果为从分子水平上探讨辐射诱发的基因组不稳定性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基因差异表达 电离辐射 基因组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配修复基因功能缺陷与相关肿瘤发生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怡 孙孟红 施达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47-550,共4页
关键词 错配修复基因 功能缺陷 相关肿瘤 发生特点 基因组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癌基因FHIT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王汝楠 林敏敏 齐宏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93-1501,共9页
染色体普通脆性位点(common fragile sites,CFS)是基因组的不稳定区域,对基因毒性和复制应激高度敏感,因此是肿瘤中最常被删除的位点之一[1]。20多年前Ohta等[2]发现第一个跨越染色体脆性位点FRA3B的基因,位于染色体3p14.2,其中还包含... 染色体普通脆性位点(common fragile sites,CFS)是基因组的不稳定区域,对基因毒性和复制应激高度敏感,因此是肿瘤中最常被删除的位点之一[1]。20多年前Ohta等[2]发现第一个跨越染色体脆性位点FRA3B的基因,位于染色体3p14.2,其中还包含家族性肾透明细胞癌的易位断裂位点t(3;8);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含有His-X-His-X-His-XX序列(其中X是疏水残基),是组氨酸三联体(histidine triad,HIT)酶家族成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HIT基因 基因组不稳定性 肿瘤侵袭 细胞凋亡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X线剂量照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及DNA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周妮娜 张利英 +5 位作者 刘永琦 卢志伟 丁楠 刘涌爱 华君瑞 武有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23-927,共5页
目的低剂量电离辐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lstem cells-bone marrow,HMSC-bm)有兴奋效应,但高剂量电离辐射对该细胞的损伤作用少见报道。文中旨在研究不同X线剂量照射对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增殖及DNA损伤影响。方法... 目的低剂量电离辐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lstem cells-bone marrow,HMSC-bm)有兴奋效应,但高剂量电离辐射对该细胞的损伤作用少见报道。文中旨在研究不同X线剂量照射对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增殖及DNA损伤影响。方法采用人HMSC-bm体外进行培养,实验分为对照组及照射组,以0、0.5、1、2、4、6、8 Gy不同X射线分别照射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以0、1、2、4 Gy不同剂量照射细胞:CB法检测各组细胞微核率;免疫荧光检测照射后0.5、2、12、24 h不同时间点53BP1免疫荧光簇焦点(foci)数目的变化。结果随辐照剂量的增加,与0 Gy比较,除第3天0.5、1 Gy外,同一时间各组细胞吸光度值(A值)逐渐减少(P<0.05)。与同一辐照剂量第1天比较,0.5、1、4 Gy第3、4、5天A值增加(P<0.05),0、6 Gy第4、5天A值增加(P<0.05),2、8 Gy第5天A值增加(P<0.05)。细胞受照后0.5 h均出现foci点,达到最高峰,后随着时间的延长,foci点逐渐减少;不同剂量同一时间相比,随着剂量的增加,各个时间点免疫荧光簇集点增加,同一剂量不同时间相比,随着时间的增加免疫荧光焦点逐渐减少(P<0.05)。与对照组细胞微核率[(6.333±2.031)%]相比,随着辐射剂量增加(1、2、4 Gy)细胞微核率逐步上升[(23.667±1.582)%、(42.000±4.583)%、(777.333±2.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MSC-bm对高剂量X射线具有敏感性,基因组不稳定,其自我修复能力受到剂量的影响,在运用放射疗法及临床治疗上应该加强其应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DNA损伤 基因组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SY在乳腺癌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侯净 王子良 +1 位作者 杨恭 郭小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0-306,共7页
EMSY位于染色体11q13,编码约1 322个氨基酸,其N末端有保守的ENT结构域,此结构域可与BRCA2的第3外显子结合并抑制BRCA2的转录活性,自2003年首次报道以来,以EMSY与BRCA2相互作用为基础,EMSY的功能研究不断展开,研究发现EMSY与BRCA2的相互... EMSY位于染色体11q13,编码约1 322个氨基酸,其N末端有保守的ENT结构域,此结构域可与BRCA2的第3外显子结合并抑制BRCA2的转录活性,自2003年首次报道以来,以EMSY与BRCA2相互作用为基础,EMSY的功能研究不断展开,研究发现EMSY与BRCA2的相互作用可能可以弥补BRCA2在散发性乳腺癌中作用机制的空白,同时EMSY可能与DNA的损伤修复及基因组的稳定性相关,其次,EMSY可能是染色体11q13扩增子的主要候选基因。此外,临床研究显示13%的散发性乳腺癌伴有EMSY扩增,并且在某些亚组中,EMSY扩增患者无病生存较差,提示其可能成为临床预后的一个预测指标。尽管关于EMSY的研究结果尚存在争议,不过作为一种新发现的蛋白,EMSY对散发性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以EMSY与BRCA2相互作用为切入点,结合近年来EMSY的研究结果,对EMSY的结构功能作一简单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EMSY BRCA2 DNA损伤修复 基因组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离子通道蛋白1与胃肠道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金禄 陈俊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32-834,共3页
恶性肿瘤的最基本特征是肿瘤细胞的失控性增殖,而细胞失控性增殖的根本原因就是细胞调控机制的破坏。细胞调控机制的破坏会造成基因组不稳定性,从而使肿瘤细胞不仅恶性增殖,还发生一系列恶性表型的改变。因此,细胞的调控成为当前肿... 恶性肿瘤的最基本特征是肿瘤细胞的失控性增殖,而细胞失控性增殖的根本原因就是细胞调控机制的破坏。细胞调控机制的破坏会造成基因组不稳定性,从而使肿瘤细胞不仅恶性增殖,还发生一系列恶性表型的改变。因此,细胞的调控成为当前肿瘤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通道蛋白 氯离子 基因组不稳定性 肿瘤细胞 细胞调控 恶性增殖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离辐射对人肝细胞子代克隆热休克蛋白HSP60表达的影响
19
作者 左雅慧 党旭红 +3 位作者 王小莉 李建国 王仲文 童建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50-355,共6页
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观察热休克蛋白60(HSP60)在受照人肝细胞克隆子代中的表达情况,并对其在不同受照剂量组中的表达量进行分析,探讨辐射对人肝细胞克隆子代HSP60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HSP60蛋白主要集中于细... 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观察热休克蛋白60(HSP60)在受照人肝细胞克隆子代中的表达情况,并对其在不同受照剂量组中的表达量进行分析,探讨辐射对人肝细胞克隆子代HSP60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HSP60蛋白主要集中于细胞核的周围,荧光定量分析结果表明HSP60蛋白表达量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出现上调趋势。Western blot测定结果显示各剂量照射组克隆子代中HSP60蛋白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表达增强,该结果与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结果一致。上述结果表明辐射可使受照人肝细胞子代中的HSP60蛋白表达发生改变,该结果可为探讨辐射诱发基因组不稳定性潜在的分子机理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 热休克蛋白60 电离辐射 基因组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异质性-精准临床诊治的挑战 被引量:12
20
作者 白日兰 崔久嵬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1081-1087,共7页
肿瘤异质性是肿瘤演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普遍而又至关重要的表现特征,是肿瘤形成及进一步演进的重要支撑点。尽管近几年,肿瘤异质性内在规律和形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有诸多新进展,但肿瘤异质性仍是实现临床精准诊治、克服耐药问题的重大... 肿瘤异质性是肿瘤演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普遍而又至关重要的表现特征,是肿瘤形成及进一步演进的重要支撑点。尽管近几年,肿瘤异质性内在规律和形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有诸多新进展,但肿瘤异质性仍是实现临床精准诊治、克服耐药问题的重大挑战。近几年,随着高通量测序和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对肿瘤单个细胞或全基因组测序已逐步揭示肿瘤异质性的时空变异和分子机制。本篇文章对肿瘤异质性的复杂性、形成机制和对肿瘤演进的影响以及对临床诊治带来的挑战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异质性 基因组不稳定性 肿瘤干细胞 表观遗传 药物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