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木基因型-环境互作算法研究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葛晓宁 许新桥 +8 位作者 张怀清 张京 杨杰 崔泽宇 傅汝饶 梁金洁 邹添华 王林龙 刘洋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5,共15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传统的林木育种方式面临挑战,难以满足快速气候适应与资源优化配置的迫切需求。林木基因型(G)与环境(E)之间的复杂互作关系是林木生长发育研究的核心,阐明G×E互作机制以提高林木育种效率和精准度成为研究的重点...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传统的林木育种方式面临挑战,难以满足快速气候适应与资源优化配置的迫切需求。林木基因型(G)与环境(E)之间的复杂互作关系是林木生长发育研究的核心,阐明G×E互作机制以提高林木育种效率和精准度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围绕林木基因型-环境互作算法的相关研究进展,解析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表型特性塑造的机制,包括基因组与表型特征形成的关联机制、环境因子对表型的影响等;探讨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在解析互作机制和育种中的应用,涵盖数据挖掘技术、融合策略和实时数据处理;阐述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算法在林木育种中的演变与应用,包括历史演变、在性状预测和分析中的应用等;介绍林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算法研发体系,涉及数据获取、融合、算法设计和模型优化。最后,提出林木基因型-环境互作未来研究的方向,结合可解释人工智能、数据融合、育种验证和气候适应性预测,为林木育种提供更精准的预测工具和决策支持,尤其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时,推动林木的生态适应性与生产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型-环境 林木育种 数据融合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荷斯坦牛繁殖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2
作者 师睿 李珊珊 +5 位作者 张海亮 路海博 闫青霞 张毅 陈绍祜 王雅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968-3977,共10页
旨在估计奶牛繁殖性状在不同地区的遗传参数,检测同一繁殖性状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效应。本研究利用全国6个地区2064个牧场2005至2022年的荷斯坦牛群繁殖记录,计算了2个重要繁殖性状:初产日龄(AFC)和产犊间隔(C... 旨在估计奶牛繁殖性状在不同地区的遗传参数,检测同一繁殖性状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效应。本研究利用全国6个地区2064个牧场2005至2022年的荷斯坦牛群繁殖记录,计算了2个重要繁殖性状:初产日龄(AFC)和产犊间隔(CI),共包含1787590和2476422条表型数据。同时对该原始表型数据进行详细的质控和分组。随后,通过BLUPF90软件的airemlf90模块利用单性状动物模型和重复力模型对6个地区的2个繁殖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使用双性状动物和重复力模型估计同一性状不同地区之间的遗传相关,作为基因型与环境之间效应(G×E)的检测指标。结果表明,研究所设定的质控条件能够剔除分布异常的表型值;AFC的遗传力较高且在地区间差异较大(0.06~0.40),而CI的遗传力较低且各地区间差异较小(0.02~0.04);在大多数地区组合下,2个繁殖性状皆检测到了显著的G×E效应(P<0.05)。综上,同一繁殖性状在不同地区的遗传表现存在差异,且部分区域之间存在显著的G×E效应。因此,对我国奶牛繁殖性状进行遗传改良时需考虑区域性差异及G×E效应对遗传进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繁殖性状 遗传参数 基因型与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麦区软质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基因型-环境互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訾金爽 李四方 +1 位作者 汪芳芳 郑文寅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61-1169,共9页
为了深入研究安徽麦区软质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基因型效应与不同种植区域环境效应的互作关系及稳定性,本研究利用AMMI双标图对种植于7个生态试点的12个软质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及吸水率4个品质指标进行综合... 为了深入研究安徽麦区软质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基因型效应与不同种植区域环境效应的互作关系及稳定性,本研究利用AMMI双标图对种植于7个生态试点的12个软质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及吸水率4个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AMMI双标图分析结果表明,濉溪和新马桥生态试点能够较好地分辨品种湿面筋含量,区分品种面团稳定时间的最佳地点是太和生态试点,阜阳生态试点能够很好地区分不同品种的吸水率,能较好地区分蛋白质含量的生态试点是新马桥。吸水率和面团稳定时间表现好的品种是瑞华麦516、天益科麦5号;湿面筋含量中较稳定的品种是华成863和瑞华麦516;天益科麦5号是蛋白质含量平均值较高且较稳定的品种。相对而言,天益科麦5号具有广适、稳定且品质性状优良的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质小麦 AMMI模型 主要品质性状 基因型-环境分析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LUP和GGE双标图的花生产量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邓丽 任丽 +4 位作者 郭敏杰 苗建利 芦振华 殷君华 王培云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96,共6页
本研究采用最佳线性无偏预测值(BLUP)和基因型主效加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GGE)双标图的评价方法,对黄淮海中南片多点联合试验的小粒花生品种的丰产稳产适应性及试验点的区分力和代表性进行分析,探究基因型和环境对花生生长的影响,明确... 本研究采用最佳线性无偏预测值(BLUP)和基因型主效加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GGE)双标图的评价方法,对黄淮海中南片多点联合试验的小粒花生品种的丰产稳产适应性及试验点的区分力和代表性进行分析,探究基因型和环境对花生生长的影响,明确各品种的丰产稳产性及适应性。对BLUP值和原始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热图对比,结果表明,两组数据之间有较多差异,对于产量变异的解释,BLUP值比原始数据更加可靠。BLUP-GGE双标图联合分析结果表明,开农308的丰产稳产适宜性排在首位,其次为汾花8号、远杂9102;泰安、开封、濮阳的区分力和代表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BLUP值 GGE双标图 基因型与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牡蛎弧菌抗性选育家系生长和存活性状遗传参数评估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分析
5
作者 李寅 鲁林基 +4 位作者 杨奔 李鹏飞 徐成勋 李琪 刘士凯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3-682,共10页
研究以前期筛选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弧菌抗性家系为亲本,构建40个全同胞家系,评估了弧菌抗性选育家系生长和存活性状的遗传参数及多个环境下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结果显示,在不同日龄下,壳高和壳长的遗传力分别为(0.46±0.... 研究以前期筛选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弧菌抗性家系为亲本,构建40个全同胞家系,评估了弧菌抗性选育家系生长和存活性状的遗传参数及多个环境下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结果显示,在不同日龄下,壳高和壳长的遗传力分别为(0.46±0.10)—(0.59±0.13)和(0.30±0.08)—(0.59±0.13),为中高等遗传力,存活性状的遗传力为(0.25±0.06)—(0.41±0.11),为中低等遗传力。不同日龄的壳高和壳长遗传相关(0.429—0.828)均大于表型相关(0.192—0.611),除180日龄时,遗传和表型相关为低度正相关,其余各阶段均为中高度正相关;生长与存活性状的遗传和表型相关分别为(–0.138—0.380)和(–0.073—0.512),表现为中低度相关性。研究中生长和存活性状在两个环境间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34—0.68)和(0.32—0.50),均小于0.7,表明乳山和荣成海区家系的生长和存活性状间存在明显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因此对长牡蛎弧菌抗性进行选育时需要针对不同的养殖环境制定不同的育种方案。研究为长牡蛎抗弧菌品系的选育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弧菌 遗传力 遗传相关 基因型与环境效应 选育 长牡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重、存活性状的遗传参数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 被引量:26
6
作者 栾生 罗坤 +5 位作者 阮晓红 曹宝祥 王浩 杜学芳 张凯 孔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45-452,共8页
利用7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引进群体,通过双列杂交和巢式交配设计构建家系,建立育种基础群体,估计体重、存活性状的遗传参数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genotype by environment interactions,G×E)。结果表明,凡纳滨对... 利用7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引进群体,通过双列杂交和巢式交配设计构建家系,建立育种基础群体,估计体重、存活性状的遗传参数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genotype by environment interactions,G×E)。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基础群体体重和存活性状的遗传力估计值范围分别在(0.19±0.09)—(0.43±0.09),(0.27±0.04)—(0.45±0.06),均属于中高遗传力水平,并且统计检验显著(P<0.05)。Z-score检验表明,体重和存活性状遗传力估计值在河北黄骅(HBHH)和青岛鳌山(QBAS)两个测试场间差异均不显著。体重和存活性状的表型和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007和0.008,表现为低度线性负相关。对于体重和存活性状,HBHH和QBAS场间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83±0.04和0.40±0.11。体重性状的G×E效应不显著(K<0.5),但存活性状存在显著的G×E效应(K>0.5)。上述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基础群体体重和存活性状的遗传变异丰富,多代选择可获得较大的遗传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体重 存活 遗传力 遗传相关 基因型与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黑麦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及产量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柴守玺 常磊 +2 位作者 杨蕊菊 杨德龙 程宏波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5-161,184,共8页
选用26个小黑麦品种(系),在西北高寒农牧交错区的不同试点和供水条件下,利用GGE双标图法研究了小黑麦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以及稳产性。结果表明:在自然干旱条件下,小黑麦平均籽粒产量为1805.5 kg/hm2,较普通小麦对照增产54.6%;在灌水... 选用26个小黑麦品种(系),在西北高寒农牧交错区的不同试点和供水条件下,利用GGE双标图法研究了小黑麦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以及稳产性。结果表明:在自然干旱条件下,小黑麦平均籽粒产量为1805.5 kg/hm2,较普通小麦对照增产54.6%;在灌水条件下,小黑麦平均产量为7196.1 kg/hm2,较对照增产67.2%。基因型间、环境间及G×E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环境和G×E对产量的影响远大于基因型,分别为基因型效应的25.9倍和2.1倍。不同小黑麦基因型的产量稳定性、对水分的敏感性和生态适应性差异很大,抗旱性强的基因型约占7.7%,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特性的基因型占15.4%。同时也发现有些基因型对特定的环境具有特殊适应性,筛选出了适合旱地种植的基因型7个,适合保灌条件种植的基因型9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稳定性 基因型×环境 GGE双标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对烤烟主要致香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丁燕芳 李亚培 +4 位作者 张小全 薛刚 梅芳 李彦平 杨铁钊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7-102,共6页
在河南(许昌)、云南(玉溪)、贵州(贵阳)3个不同的生态类型区种植NC89、K326、NC297和中烟1004个烤烟品种,探讨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对烤烟5种主要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因素是影响美拉德反应产物、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含量... 在河南(许昌)、云南(玉溪)、贵州(贵阳)3个不同的生态类型区种植NC89、K326、NC297和中烟1004个烤烟品种,探讨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对烤烟5种主要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因素是影响美拉德反应产物、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含量的关键因素,基因型控制着西柏烷类产物的含量,基因型对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和新植二烯的影响主要通过与生态因素互作起作用。互作分析显示,NC89与河南许昌环境条件互作,苯丙氨酸类化合物的含量较高;K326与云南玉溪环境条件互作,高西柏烷类产物降解产物的含量较高;NC297与云南玉溪的环境条件互作,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的含量较高。中烟100与河南许昌、云南玉溪环境条件互作,美拉德反应产物、新植二烯的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致香成分 基因因素 环境因素 基因型与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食用稻米重金属积累特性遗传相关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柯庆明 梁康迳 +2 位作者 朱燕 肖美秀 林文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4-27,共4页
采用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分析食用稻米重金属积累特性遗传相关性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结果表明,Hg、As、Cr、Cd和Pb 5个重金属积累特性间的基因型协方差均为正向。各遗传体系中成对重金属积累特性间均呈不同程度的正向或负向遗传协方差... 采用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分析食用稻米重金属积累特性遗传相关性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结果表明,Hg、As、Cr、Cd和Pb 5个重金属积累特性间的基因型协方差均为正向。各遗传体系中成对重金属积累特性间均呈不同程度的正向或负向遗传协方差和环境互作协方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重金属积累 遗传相关性 基因型与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茎秆抗倒性的遗传及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研究 被引量:42
10
作者 梁康迳 林文雄 +3 位作者 王雪仁 郭玉春 梁义元 陈志雄 《福建农业学报》 2000年第3期9-15,共7页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在内的加性—显性—加性×加性上位性遗传模型 ,分析了不同环境下水稻茎秆抗倒性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 ,茎秆抗倒性均受到基因加性、显性、加性×加性上位性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的显著影响 ,其...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在内的加性—显性—加性×加性上位性遗传模型 ,分析了不同环境下水稻茎秆抗倒性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 ,茎秆抗倒性均受到基因加性、显性、加性×加性上位性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的显著影响 ,其中以显性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为主。除了茎粗的普通狭义遗传率达 4 0 .6%外 ,其他性状的普通狭义遗传率较低。遗传效应预测结果表明 ,亲本 IR66158- 37和 IR6560 0 - 85有使后代降低秆长、增加茎粗、增大秆型指数、提高茎基抗折力和抗倒指数的遗传效应 ,明恢 63在提高茎基抗折力和抗倒指数上也有明显的正效应 ,认为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茎杆抗倒性 基因型×环境 遗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等试验设计水稻产量构成性状基因型×环境互作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左清凡 朱军 +2 位作者 刘宜柏 潘晓云 张建中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82-488,共7页
研究表明各产量构成性状不仅普遍存在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 ,而且还普遍存在基因型×环境互作。但是不同性状其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所起的作用不同。其中多数性状 ,如穗实粒数、穗总粒数、千粒重、粒长、粒宽、籽粒长宽比、穗长及株高... 研究表明各产量构成性状不仅普遍存在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 ,而且还普遍存在基因型×环境互作。但是不同性状其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所起的作用不同。其中多数性状 ,如穗实粒数、穗总粒数、千粒重、粒长、粒宽、籽粒长宽比、穗长及株高等性状的加性效应大于显性效应 ,只有单株有效穗数和单株产量两性状的显性效应大于加性效应。所有产量构成性状都存在显性×环境的互作效应 ;除粒长和长宽比两性状外 ,其余性状还存在加性×环境互作。不同性状其遗传率大小不同 ,所受环境的影响也不同 ,互作狭义遗传率大的所受环境的影响就大。一般而言 ,除有效穗数和单株产量外 ,其余性状的遗传率都以普通狭义遗传率为主 ,互作狭义遗传率较小 ,其中粒长和长宽比两性状的互作狭义遗传率接近于零。除千粒重与有效穗数及穗总粒数之间没有检测到显著的相关性外 ,其余产量构成性状之间都存在遗传相关 ,多数性状之间以显性相关为主 ,但加性相关也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构成性状 遗传分析 非等试验设计 基因型×环境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甘蔗品种区域试验的基因与环境互作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学宽 刘家勇 +2 位作者 赵培方 赵俊 昝逢刚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87-1392,共6页
利用方差分析、AMMI(主效可加互作乘积)分析及双标图、品种及环境稳定性参数(DiJ)等分析,对2008-2009年13个甘蔗品种在云南6个试点的2年新植一年宿根甘蔗品种区域化试验蔗茎产量和产糖量进行基因环境互作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甘蔗产量和... 利用方差分析、AMMI(主效可加互作乘积)分析及双标图、品种及环境稳定性参数(DiJ)等分析,对2008-2009年13个甘蔗品种在云南6个试点的2年新植一年宿根甘蔗品种区域化试验蔗茎产量和产糖量进行基因环境互作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甘蔗产量和甘蔗产糖量的基因型、环境、年份等方差达极显著水平,基因×环境×年份互作方差达显著水平。基因×环境互作的不显著,说明进行AMMI分析的必要性。AMMI双标图及稳定性参数分析表明,参试品种v13(ROC22-CK)、v1(YZ99-91)、v5(YZ03-103)蔗茎产量和产糖量都较稳定。品种v11(DZ03-83)、v13(ROC22-CK)、v5(YZ03-103)产量和产糖量较高。品种v3(YZ02-2332)、v4(YZ03-45)等品种在产量上适宜于E3(保山)、E4(临沧)、E5(弥勒)种植。品种v1(YZ99-91)、v2(YZ02-588)在产糖量方面适宜于E1(德宏)、E2(西双版纳)、E4(临沧)点,v3(YZ02-2332)、v4(YZ03-45)等适宜于E3(保山)、E5(弥勒)推广应用。基于AMMI的互作稳定性、适应性分析结果为蔗区甘蔗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化试验 蔗茎产量 甘蔗产糖量 基因环境 稳定性分析 AMMI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个欧美杨无性系生长初期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宁 丁昌俊 +3 位作者 李波 丁密 苏晓华 黄秦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3-72,共10页
【目的】研究12个欧美杨杂交无性系生长初期在不同环境下生长性状的观测值变异,从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角度入手,筛选可以推广的稳产、丰产的优良基因型;总结试验中适地适品种的规律;评价试验地点的区分力和代表性。为后续欧美杨的育... 【目的】研究12个欧美杨杂交无性系生长初期在不同环境下生长性状的观测值变异,从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角度入手,筛选可以推广的稳产、丰产的优良基因型;总结试验中适地适品种的规律;评价试验地点的区分力和代表性。为后续欧美杨的育种工作提供相关技术支撑。【方法】试验材料为3年生的12个不同基因型的欧美杨杂交无性系,设计了辽宁黑山、河北滦南、湖北石首和山东诸城、郓城、宁阳6个试验地点,测定树高、胸径,计算变异系数和均值进行初步比较,利用ASReml-R软件建立混合效应模型,利用预测性状值作GGE双标图,分析并总结其中规律用以评价试验地点和筛选优良基因型。【结果】整体上胸径的变异大于树高,黑山和石首的变异较大。均值统计的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生长性状在同一环境下的表现不同,同一基因型的生长性状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也不同;经混合线性模型检验,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对于生长初期的欧美杨树高、胸径存在极显著(P<0.01)的效应,由区组带来的效应也极显著。提取性状预测值作GGE双标图,拟合度均在80%以上,结果近乎与实际情况一致。GGE双标图的结果表明,对于树高的表现和胸径的表现,环境间的关系相似但不相同;树高、胸径的表现均存在交叉性互作现象;入选基因型有5号、7号、3号、4号和9号,其中4号、5号和7号为全同胞家系。父本的遗传物质和种源地对杂交无性系的表现有明显可见的影响,荷兰北方型的欧洲黑杨N146是优良的父本材料。【结论】1)生长初期欧美杨杂交无性系树高、胸径在东北地区和华中地区变异较大;欧美杨杂交无性系在生长初期的生长性状受基因型、环境及其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2)由GGE双标图中的信息,综合筛选出丰产性较高稳产性最高的基因型7号、丰产基因型5号、高于平均产量且丰产稳产都较好的基因型4号。3)在黑山地区和诸城地区适合栽植基因型3号和4号;在宁阳地区和石首地区适合栽植5号基因型;滦南地区和郓城地区适合栽植7号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杨 无性系 混合效应模型 基因型与环境 GGE双标图 基因型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皱纹盘鲍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邓岳文 刘晓 张国范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1-34,共4页
以11个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Ino)家系为材料分别在12,16和20℃养殖40 d,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温度和家系的相互作用对壳长增长率存在显著影响(P<0.05)。采用线性回归模式对皱纹盘鲍基因型与环境温度互作数据进行分析,得出... 以11个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Ino)家系为材料分别在12,16和20℃养殖40 d,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温度和家系的相互作用对壳长增长率存在显著影响(P<0.05)。采用线性回归模式对皱纹盘鲍基因型与环境温度互作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不同基因型的壳长增长率对环境温度的响应模式和对环境温度的灵敏度程度上所表现的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 基因型与环境 基因型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型和环境及其互作对我国冬小麦部分品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2
15
作者 郭世华 王洪刚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5-51,共7页
为了解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对我国冬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选择北方冬播麦区有代表性的65个小麦品种(系),分别在6个省份的11个地点种植,对其部分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品质指标在不同小麦品种(系)以及不同地点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为了解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对我国冬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选择北方冬播麦区有代表性的65个小麦品种(系),分别在6个省份的11个地点种植,对其部分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品质指标在不同小麦品种(系)以及不同地点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品质性状间相比,基因型(G)对籽粒硬度、环境(E)对千粒重、G×E互作对SDS沉淀值的影响较大。用AMM I模型(主效可加互作可乘)对基因型和环境互作的影响进行分析,G×E互作程度比较大的试点有北京、济南和徐州,比较小的为临汾试点,其中籽粒硬度和SDS沉淀值G×E互作程度较大的为北京和泰安试点,籽粒蛋白质G×E互作程度较大的为济南、烟台和徐州试点,千粒重G×E互作程度较大的为北京和徐州试点。不同品种的不同品质指标有不同的适宜地区,对于籽粒硬度,品种95(6)161、烟475在北京有较好的适宜性,原冬971在泰安有较好的适宜性;HS97-1、秦麦11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在烟台、徐州有较好的适宜性;对于千粒重,农大3308、临旱917在北京,晋农218在济南,HS97-1在运城,中梁88303在烟台,豫农95027在徐州有好的适宜性;对于SDS沉淀值来说,中梁93646、中梁88303在北京,99G 46、中91162在石家庄,L 2-503、99G 66在泰安,农大3383在运城,郑SP 2027、临汾125在周口、徐州有好的适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品质 基因型与环境 AMMI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米粒延伸性QTLs定位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沈圣泉 庄杰云 +3 位作者 王淑珍 舒庆尧 包劲松 夏英武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9-322,共4页
利用协青早B/密阳46所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及其相应分子遗传图谱,在海南和杭州两地试验,以延伸率作为米粒延伸性考察指标,检测QTL主效应、上位性效应和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遗传分析方法,进行联合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性状两地... 利用协青早B/密阳46所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及其相应分子遗传图谱,在海南和杭州两地试验,以延伸率作为米粒延伸性考察指标,检测QTL主效应、上位性效应和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遗传分析方法,进行联合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性状两地间的平均表现和群体分布特征较为相似,但两地间表型值相关系数却较小。试验检测到1个控制该性状的QTL基因qCRE6,其增效基因来自于父本,提高3.99%的米粒延伸率,可解释5.30%的表型变异,它不存在与环境间显著互作。另外,还检测到2对上位性互作基因,即qCRE2与qCRE5-1、qCRE5-2与qCRE7,前者与环境间存在有显著的基因型×环境互作,在杭州有增加米粒延伸性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重组自交系 数量性状座位 上位性效应 基因型×环境效应 米粒延伸性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主要性状基因型×环境互作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鸿凯 蔡华斌 +2 位作者 刘桂富 王尚钦 郭荣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9-73,共5页
 用朱军的基因型×环境互作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E)对11个甘蔗亲本,及以5×6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的30个杂交组合实生苗的7个主要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各性状普遍存在基因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及基因型×环境互作效...  用朱军的基因型×环境互作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E)对11个甘蔗亲本,及以5×6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的30个杂交组合实生苗的7个主要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各性状普遍存在基因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及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但不同性状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所起的作用不同;(2)不同性状的遗传率大小不同,受环境影响也不同,较大的互作狭义遗传率受环境影响较大,一般而言,除锤度外,其余性状的遗传率都以普通狭义遗传率为主,互作狭义遗传率较小;(3)所有性状之间都存在遗传相关,多数性状之间以加性和显性相关为主,环境条件对各性状遗传相关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显性×环境互作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性状 遗传分析 基因型×环境 甘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大麦产量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何梅洁 陈佳 +8 位作者 杨金华 杜娟 普晓英 杨晓梦 李霞 杨加珍 曾亚文 杨涛 李玉萍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83-1588,共6页
【目的】探索大麦不同品种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差异,为饲料大麦在不同地区的优质栽培提供理论和方法。【方法】对不同海拔饲料大麦产量性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分别计算不同品种产量性状的平均值及差异显著性水平;以及不同地区产量性状的... 【目的】探索大麦不同品种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差异,为饲料大麦在不同地区的优质栽培提供理论和方法。【方法】对不同海拔饲料大麦产量性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分别计算不同品种产量性状的平均值及差异显著性水平;以及不同地区产量性状的平均值,并进行多重比较;估算其遗传方差,环境方差及遗传环境互作方差,比较遗传及环境对饲料大麦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每个大麦品种中的有效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均有明显差异;玉溪地区的环境更有利于有效穗的增加,昆明和玉溪地区的环境更有利于实粒数的增加,保山和大理地区的环境更有利于千粒重的增加,玉溪和临沧地区的环境更有利于产量的增加;实粒数主要受遗传控制,其次受基因与环境互作影响较大,环境影响最小。有效穗、千粒重、产量等产量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基因与环境互作变异要大于遗传的影响。【结论】产量性状受遗传影响,产量遗传育种仍是提高饲料大麦产量的关键,根据不同品种在不同地区的产量表现,选择产量高的饲料大麦品种进行推广,是提高不同生态区饲料大麦产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大麦 产量 有效穗 实粒数 千粒重 基因型与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杂交不同衍生世代产量相关性状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韦新宇 柯蓓 +8 位作者 张受刚 卓伟 马彬林 杨腾帮 杨旺兴 邹文广 范祖军 许旭明 梁康迳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51-259,共9页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分析了水稻籼粳杂交不同选育阶段衍生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表现规律。结果表明,所测定各产量相关性状中普遍存在着遗传主效应,且也普遍存在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其...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分析了水稻籼粳杂交不同选育阶段衍生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表现规律。结果表明,所测定各产量相关性状中普遍存在着遗传主效应,且也普遍存在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其中,衍生一代的播抽天数和千粒重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其余7个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衍生二代的单株谷重、结实率和千粒重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其余6个性状则以加性效应为主;衍生四代的单株谷重、结实率、株高和穗长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其余5个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基因型×环境互作分析表明,除衍生一代的单株谷重、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性状和衍生二代的播抽天数、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性状以及衍生四代的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性状没有检测到加性×环境互作效应外,其余性状均存在加性×环境互作效应。此外,不同衍生世代各产量相关性状均存在着显性×环境互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 衍生世代 产量相关性状 基因型×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对籼稻蒸煮食用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20
作者 包劲松 夏英武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4-150,共7页
研究了胚乳、细胞质和母体植株遗传效应以及与环境互作效应对籼稻蒸煮食用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主要受遗传主效应控制 ,同时还受到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 ,胶稠度则主要受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 研究了胚乳、细胞质和母体植株遗传效应以及与环境互作效应对籼稻蒸煮食用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主要受遗传主效应控制 ,同时还受到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 ,胶稠度则主要受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 . 3个性状的遗传率均较高 ,早世代选择有效 ,但胶稠度以互作遗传率较大 .对亲本的遗传效应预测及不同亲本间遗传效应的线性对比结果表明高直链淀粉含量品种对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的改良不利 .对 F2 稻米杂种优势的预测表明种子直接显性作用对 F2 稻米蒸煮品质的提高不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煮食用品质 基因型×环境效应 灿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