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9篇文章
< 1 2 1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蛋白质组学探讨当归芍药散对自然流产大鼠的干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马丽亚 刘宾 +9 位作者 郭申 俎兆轩 杜婧雯 高佳豪 张鑫 张童 齐傲宇 唐雨 张明昊 张大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8-280,共13页
目的探讨当归芍药散对自然流产大鼠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孕1天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屈孕酮组和当归芍药散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当归芍药散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在孕1-12天分别灌胃当归芍药散5.175 g·kg^(-1)... 目的探讨当归芍药散对自然流产大鼠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孕1天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屈孕酮组和当归芍药散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当归芍药散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在孕1-12天分别灌胃当归芍药散5.175 g·kg^(-1)、10.35 g·kg^(-1)、20.7 g·kg^(-1),地屈孕酮组大鼠灌胃地屈孕酮溶液2 mg·kg^(-1),1次·d^(-1)。孕13天,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一次性灌胃米非司酮溶液5 mg·kg^(-1)建立自然流产大鼠模型。各组大鼠孕14天取血检测血清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水平;剖取子宫观察形态和计算子宫系数、流产率;HE染色观察大鼠妊娠子宫病理形态;非标记差异定量蛋白组技术检测大鼠妊娠子宫中差异蛋白,并对差异蛋白进行PPI、GO和KEGG分析,免疫组化实验验证当归芍药散的主要调控靶点。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系数和血清GnRH、FSH、LH、E_(2)水平显著降低(P<0.05),流产率显著增加(P<0.05),妊娠子宫内膜存在流产病变;经当归芍药散干预后,大鼠子宫系数和血清GnRH、FSH、LH、E_(2)水平显著升高(P<0.05),流产率显著减小(P<0.05),妊娠子宫内膜病变减轻。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共检测550个有效差异蛋白;PPI分析表明160个蛋白质为枢纽与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GO和KEGG分析结果显示当归芍药散干预自然流产进程与黏着斑途径有关,涉及上调Akt2、Col1a2、Col6a2,下调Pten等主要靶点;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妊娠子宫中Pten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Akt2、Col6a1、Col6a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地屈孕酮组和当归芍药散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妊娠子宫中Pten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Akt2、Col6a1、Col6a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当归芍药散可通过下调Pten水平,上调Akt2、Col6a1、Col6a2水平来实现对自然流产的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芍药散 自然流产 蛋白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知母药性研究
2
作者 管伟 王雨 +4 位作者 杨炳友 匡海学 隋垚鑫 刘思佟 刘艳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49-1161,共13页
目的:探究知母及其拆分组分对正常大鼠物质与能量代谢水平的影响,阐明其寒热药性归属以及中药性味的科学内涵。方法:将雄性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知母水煎液组、多糖组、皂苷组、乙酸乙酯组、其余组... 目的:探究知母及其拆分组分对正常大鼠物质与能量代谢水平的影响,阐明其寒热药性归属以及中药性味的科学内涵。方法:将雄性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知母水煎液组、多糖组、皂苷组、乙酸乙酯组、其余组,每组10只。每天上午9时给药,空白组给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给药剂量为知母水煎液组2.16 g/kg、多糖组0.26 g/kg、皂苷组0.13 g/kg、乙酸乙酯组0.026 g/kg、其余组0.09 g/kg,连续给药21 d。对肝组织进行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学研究,并对差异表达基因及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与物质及能量代谢相关的关键差异表达基因和蛋白,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蛋白质印迹法进行验证。结果:转录组学显示,水煎液、多糖、皂苷及其余组分能够显著降低丙酮酸激酶(Pklr)等基因的表达,抑制大鼠的丙酮酸代谢、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等能量代谢相关通路,从而抑制能量代谢,乙酸乙酯组分呈相反趋势;蛋白质组学显示,水煎液、多糖、皂苷及其余组分显著降低Pklr、苹果酸脱氢酶2(Mdh2)等蛋白的表达,显著抑制糖酵解、丙酮酸代谢等能量代谢相关通路,进而抑制能量代谢,乙酸乙酯组分与之相反;联合分析结果显示,丙酮酸代谢通路在知母及其拆分组分对大鼠能量代谢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知母水煎液、多糖、皂苷及其余组分抑制大鼠机体能量代谢,具有寒(凉)性;乙酸乙酯组分促进大鼠机体能量代谢,具有热(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母 寒热药性 物质代谢 能量代谢 转录 蛋白质 拆分 丙酮酸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腹部推拿对失眠大鼠下丘脑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张红石 曲子涵 +3 位作者 孙雪峰 王宇峰 丛德毓 张野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7期3399-3409,共11页
背景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腹部推拿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因其在治疗失眠方面疗效确切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逐渐受到关注,但其治疗失眠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的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阐述腹部... 背景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腹部推拿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因其在治疗失眠方面疗效确切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逐渐受到关注,但其治疗失眠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的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阐述腹部推拿治疗后对对氯苯丙氨酸(PCPA)失眠模型大鼠下丘脑蛋白的差异表达,结合行为学分析,探讨腹部推拿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方法2022年3—5月,取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18只,体质量(225±5)g。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6只。通过腹腔注射PCPA法建立大鼠失眠模型,空白组、模型组不做治疗,治疗组行腹部推拿,1次/d,12 min/次,连续7 d。观察记录各组大鼠行为状态,采用蛋白组学技术鉴定各组大鼠下丘脑差异蛋白表达情况,运用生物学信息进行差异蛋白基因本体论(GO)功能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验证相关差异蛋白。结果造模后24 h对大鼠进行戊巴比妥钠翻正反射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治疗组与空白组相比,潜睡眠时间延长、睡眠持续时间缩短(P<0.05),提示造模成功。治疗7 d后,行为学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体质量下降、自发举爪次数增加、大鼠寻找平台的时间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体质量增加、自发举爪次数减少、大鼠寻找平台的时间缩短(P<0.05)。蛋白组学分析结果显示,与失眠关系密切的早老素-1(Psen1)和肌酸激酶(Ckm)造模后升高,治疗后降低(P<0.05);γ-氨基丁酸受体亚基α-5(Gabra5)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dac4)在造模后降低(P<0.05),治疗后升高(P<0.05)。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参与蛋白激活级联、能量代谢、炎症反应、横纹肌组织发育等生物过程,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造血细胞谱系是腹部推拿治疗作用的主要信号通路。对这以上4种蛋白进行Western blotting法验证,其中3种物质(Psen1、Ckm和Gabra5)显示出与质谱显示的趋势一致。结论经行为学结果及蛋白组学结果分析表明,腹部推拿可有效改善SD大鼠失眠症状,通过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造血细胞谱系通路发挥作用,Psen1、Ckm、Gabra5为可能的关键蛋白,为腹部推拿治疗失眠提供了基础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睡和睡眠障碍 失眠症 下丘脑 腹部推拿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T标记的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超低温冷冻对小黄鱼肌肉差异蛋白质的影响
4
作者 许丹 马新悦 +2 位作者 郑斌 邓尚贵 张小军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2-322,共11页
采用串联质谱标签(TMT)标记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了-45℃超低温冻藏时间(0,3和6个月)对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肌肉差异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新鲜小黄鱼相比,在-45℃超低温冻藏3个月和6个月的小黄鱼肌肉中差异蛋白... 采用串联质谱标签(TMT)标记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了-45℃超低温冻藏时间(0,3和6个月)对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肌肉差异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新鲜小黄鱼相比,在-45℃超低温冻藏3个月和6个月的小黄鱼肌肉中差异蛋白分别有71和104种,其中上调蛋白分别有13和40种,下调蛋白分别有58和64种。在冻藏6个月的小黄鱼肌肉中发生变化的蛋白质更多。此外,共筛选出15种差异蛋白,与小黄鱼的pH、持水力、挥发性盐基氮(TVBN)、硬度、弹性、羰基、巯基和Ca^(2+)-ATPase活性中的至少一个品质指标呈显著相关性,有望成为与冷冻小黄鱼品质相关的指示蛋白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温冷冻 蛋白质 差异蛋白 小黄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烃污染胁迫下中肋骨条藻蛋白质组学研究
5
作者 陈财珍 许翠娅 +5 位作者 杨芳 陈宇锋 许贻斌 郑盛华 江良荣 罗冬莲 《渔业研究》 2025年第3期306-316,共11页
【目的】研究石油烃污染胁迫条件下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的蛋白质组的变化。【方法】本研究通过同重同位素相对与绝对定量(iTRAQ)试验,利用反相液质联用(RPLC-MS)技术,分析石油烃慢性毒性处理与急性毒性处理导致的中肋骨条... 【目的】研究石油烃污染胁迫条件下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的蛋白质组的变化。【方法】本研究通过同重同位素相对与绝对定量(iTRAQ)试验,利用反相液质联用(RPLC-MS)技术,分析石油烃慢性毒性处理与急性毒性处理导致的中肋骨条藻蛋白质组差异性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慢性毒性处理组和急性毒性处理组分别鉴定了112个和169个显著差异表达蛋白质(DEPs),共有40个交集DEPs,且其中20个蛋白质的亚细胞结构均定位到叶绿体;上调DEPs有5个共同的显著富集(P<0.05)GO条目,分别是碳水化合物衍生物代谢过程、碳水化合物衍生物的生物合成过程、无机二磷酸酶活性、谷氨酰胺-果糖-6-磷酸转氨酶(异构化)活性、碳水化合物衍生结合,没有共同显著富集通路;下调DEPs有三磷酸腺甙(ATP)水解耦合质子输运、质子转运型三磷酸腺甙酶(V1结构域)2个共同的显著富集(P<0.05)GO条目,有导管酸分泌通路、抗生素的生物合成通路2条共同显著富集(P<0.05)通路;与毒性响应相关的热休克蛋白(蛋白ID:220971590)在2种毒性处理后均显著上调(P<0.05)。【结论】石油烃污染胁迫条件下中肋骨条藻的DEPs变化与石油烃的污染胁迫响应机制有关,为石油烃在分子水平上的致毒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 中肋骨条藻 污染胁迫 蛋白质 差异表达蛋白(DE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清蛋白质组学的TAGLN2、CTSD等5种早期胃癌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及初步验证
6
作者 杜可为 张尚弟 +3 位作者 胡文飞 高山 甘建新 尤崇革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43-554,共12页
背景与目的:胃癌作为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早期胃癌患者的血清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旨在发现潜在诊断早期胃癌的生物标志物。方法:收集2023年6月—12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原发性胃... 背景与目的:胃癌作为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早期胃癌患者的血清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旨在发现潜在诊断早期胃癌的生物标志物。方法:收集2023年6月—12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原发性胃癌患者血清的临床资料与体检的健康对照人群的血清资料。所有资料根据本研究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使用数据依赖性的采集模式(data-dependent acquisition,DDA)建立蛋白质谱图库后,数据非依赖性的扫描模式(data-independent acquisition,DIA)对各样本进行单独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分析蛋白组学中胃癌血清中表达上调的蛋白质相互作用,采用KEGG与基因本体GO数据库分析蛋白质对应基因的信号转导通路与功能注释。通过GEPIA2分析基因在胃癌与非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Kaplan-Meier Plotter分析各基因对应胃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利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法验证差异基因在临床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本研究获得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研究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伦理批号:2023A-459)并豁免知情同意。结果:最终入组并获得30例原发性胃癌患者血清与29例健康对照人群血清资料,另获得8例癌旁组织资料。采用血清定量蛋白质组学共鉴定到666种交集蛋白,其中在胃癌组中有16种蛋白质对应基因表达上调,22种表达下调(P<0.05,|FC|≥1.5)。STRING数据库分析显示,10种上调蛋白质处于互作网络中,KEGG与GO分析表明基因与癌症发生、发展的生物过程密切相关。GEPIA 2与Kaplan-Meier Plotter分析显示B2M、TAGLN2、CTSD、HSP90AB1、SH3BGRL3与CFL1共计6个基因在胃癌组中高表达(P<0.05)且预后不良。qRT-PCR结果表明,TAGLN2、CTSD、SH3BGRL3、CFL1与HSP90AB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结论:TAGLN2、CTSD、SH3BGRL3、CFL1与HSP90AB1具有作为诊断早期胃癌的血清生物标志物的潜力,有利于胃癌的早诊早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胃癌 生物标志物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组学解析鹅肥肝形成的脂质代谢调控机制
7
作者 侯中一 王宝维 +6 位作者 张名爱 孔敏 张晶 王秉翰 岳斌 鲁秀 凡文磊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82-2193,共12页
为探究鹅肥肝形成的分子机制,利用4D-DIA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了3个不同填饲阶段的朗德鹅肝脏样品。本研究选取同批次体况相近的70日龄朗德鹅,分别在填饲前期(7 d)、填饲中期(16 d)、填饲后期(25 d)随机选取3只鹅屠宰,采集肝大叶肝尖... 为探究鹅肥肝形成的分子机制,利用4D-DIA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了3个不同填饲阶段的朗德鹅肝脏样品。本研究选取同批次体况相近的70日龄朗德鹅,分别在填饲前期(7 d)、填饲中期(16 d)、填饲后期(25 d)随机选取3只鹅屠宰,采集肝大叶肝尖组织样,用于4D-DIA定量蛋白组学分析,共3组,每组3个生物学重复。结果:1)在3个不同填饲阶段的朗德鹅肝脏共鉴定出5208个蛋白。2)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3个填饲阶段鹅肝脏蛋白谱存在明显差异,填饲前期与中期鉴定出449个差异蛋白,中期与后期鉴定出303个差异蛋白。3)通过代谢通路分析发现,鹅肥肝形成过程中发生显著变化的通路主要涉及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等,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筛选了关键差异基因ADIPOQ、PASK。填饲导致鹅肝脏蛋白组谱发生显著变化,与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等相关的蛋白可能参与到了鹅肥肝形成的分子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肥肝 4D-DIA定量蛋白质 脂质代谢 差异蛋白 分子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松响应松材线虫侵染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及潜在诊断靶标蛋白筛选
8
作者 陈振宏 余璐 +4 位作者 汪祥 程相称 韩珊 汪来发 王曦茁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共12页
[目的]松材线虫引发的松树萎蔫病是世界性毁灭性病害,已在我国造成严重的生态与经济损失。早期、精准的诊断是实现有效防控的关键。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筛选红松在松材线虫侵染过程中表达的差异蛋白,为诊断方法开发提供... [目的]松材线虫引发的松树萎蔫病是世界性毁灭性病害,已在我国造成严重的生态与经济损失。早期、精准的诊断是实现有效防控的关键。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筛选红松在松材线虫侵染过程中表达的差异蛋白,为诊断方法开发提供潜在靶标。[方法]以红松针叶为材料,设置接种松材线虫后0、1、5和20 d 4个时间点,开展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上调表达的特异蛋白,并通过qRT-PCR验证其转录表达水平。[结果]共筛选出11种在侵染后持续显著上调的差异表达蛋白,进一步结合对照组无丰度、表达差异显著及功能结构域预测等标准,确定2种蛋白(DN8104_c0_g1_i1、DN14451_c0_g1_i1)具有作为早期诊断靶标的潜力。qRT-PCR验证结果与蛋白组学趋势一致。[结论]本研究鉴定的2种候选蛋白在红松受侵染后上调表达,且在未接种松材线虫的阴性对照中丰度为0,具备结构功能特征,具有作为松材线虫病早期诊断靶标的应用前景。研究为红松及其它松树树种的病害检测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松材线虫病 蛋白质 早期诊断 诊断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A技术的多药耐药性捻转血矛线虫蛋白质组学分析
9
作者 李炎夫 贾晓晴 +10 位作者 马梅清 杜山 焦万明 马园 郝陆瑶 张艳妮 李倩楠 郭志凯 丁玉林 陆静 王瑞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72,共8页
为探索驱虫药耐药性产生的机制,本试验对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的第3期幼虫(L3)以伊维菌素、阿苯达唑和左旋咪唑药物进行处理,采用数据非依赖性采集(DIA)蛋白质组测序技术对捻转血矛线虫L3经药物作用前后的蛋白质进行差异... 为探索驱虫药耐药性产生的机制,本试验对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的第3期幼虫(L3)以伊维菌素、阿苯达唑和左旋咪唑药物进行处理,采用数据非依赖性采集(DIA)蛋白质组测序技术对捻转血矛线虫L3经药物作用前后的蛋白质进行差异表达分析,以筛选表达差异的多药耐药性相关蛋白质。结果显示,共鉴定出1 888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63个与多药耐药性相关;进一步的深入分析揭示,有36个蛋白质的表达差异显著(P <0.05),而25个是捻转血矛线虫特有的、与耐药性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基因本体论(GO)分析结果显示,共有60个差异表达耐药性蛋白质被归类于生物学领域的76个分支中;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结果显示,有46个表达水平不同的蛋白质富集到脂质代谢和内分泌系统等75条信号通路中。综合分析发现,有5个捻转血矛线虫特有的耐药性蛋白质表达水平差异显著,分别为含有UDP-葡萄糖醛基转移酶结构域的部分蛋白质、抗原H11、免疫球蛋白v组和i组、含有酪氨酸蛋白激酶(PTK)结构域的蛋白质及含有致命巨幼虫同源结构域2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均参与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和关键代谢通路。本试验所获结果为揭示差异表达蛋白质与捻转血矛线虫脂类代谢、内分泌系统和多药耐药性的关系提供了基础数据,对探明捻转血矛线虫多药耐药性产生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性 捻转血矛线虫 数据非依赖性采集(DIA) 蛋白质 耐药性相关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血蜱唾液腺组织蛋白质组学分析
10
作者 蒋硕 李增魁 +10 位作者 康明 胡晓宇 何永彩 陈炳华 张连生 陈强 徐璐瑶 马景花 张枭 邰喜妹 李英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4,共5页
探索青海血蜱雌、雄成蜱唾液腺中蛋白的调控和变化规律,用非标记定量蛋白组学分析,联合液相色谱-质谱(LC-MS/MS)技术,鉴定分析青海血蜱雌、雄成蜱唾液腺组织中的蛋白质,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 探索青海血蜱雌、雄成蜱唾液腺中蛋白的调控和变化规律,用非标记定量蛋白组学分析,联合液相色谱-质谱(LC-MS/MS)技术,鉴定分析青海血蜱雌、雄成蜱唾液腺组织中的蛋白质,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结构域(IPR)相关功能富集分析,亚细胞定位以及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结果显示,在青海血蜱雌、雄成蜱唾液腺组织中有506个上调蛋白和447个下调蛋白。GO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富集在对刺激的反应,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嘌呤代谢,结构域主要涉及神经递质门控离子通道等结构域,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PPI分析发现关联度最高的蛋白被注释为细胞色素P450(CYP450)。揭示了青海血蜱雌、雄成蜱唾液腺蛋白表达的差异,有助于更深入了解蜱的生理功能和调控机制,为抗蜱疫苗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血蜱 唾液腺 蛋白质 非标记定量蛋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串联质量标签(TMT)技术的宁都黄鸡大小睾丸蛋白质组学研究
11
作者 马荆鄂 吴斯琪 +5 位作者 万淑敏 熊信威 许继国 许晶 饶友生 周敏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29-1044,共16页
试验旨在探讨成年宁都黄鸡睾丸的蛋白质表达谱,筛选大小睾丸个体差异表达蛋白和功能通路,为繁殖性能选育提供基础数据。以6只22周龄宁都黄鸡的睾丸组织为研究对象,分为大睾丸组(H-TES)和小睾丸组(L-TES),采用串联质量标签(tandem mass t... 试验旨在探讨成年宁都黄鸡睾丸的蛋白质表达谱,筛选大小睾丸个体差异表达蛋白和功能通路,为繁殖性能选育提供基础数据。以6只22周龄宁都黄鸡的睾丸组织为研究对象,分为大睾丸组(H-TES)和小睾丸组(L-TES),采用串联质量标签(tandem mass tags, TMT)技术对2组个体睾丸蛋白质进行差异表达、功能富集和基因互作分析,初步筛选候选蛋白质,分析这些蛋白质在6个个体的表达量与6个睾丸性状指标(左侧睾丸重、右侧睾丸重、总睾丸重、左侧睾丸指数、右侧睾丸指数、总睾丸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候选蛋白质的功能。结果表明,宁都黄鸡睾丸中共鉴定到4 683个蛋白质,筛选到144个差异表达蛋白质。GO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蛋白质主要参与精子结构组成,具有尿蛋白-谷氨酸连接酶活性、胸腺嘧啶结合、脱氢抗坏血酸跨膜转运体活性等功能。差异蛋白质显著富集的KEGG通路为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泛酸和辅酶A的生物合成、β-丙氨酸代谢等。蛋白质互作网络中有34个差异蛋白质,初步筛选出30个候选蛋白质。结合相关性分析和文献查阅,筛选出16个关键候选蛋白质,即SPAG6、TPPP2、ENKUR、ODF2、SAXO1、TCP11、DNALI1、CCDC63、TSSK3、TEKT2、TEKT3、ALDH2、DNAH5、CCDC40、CCDC39、DNAH10。结合关键候选蛋白质的功能,初步确定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泛酸和辅酶A生物合成、β-丙氨酸代谢、紧密连接、间隙连接是睾丸性状调控关键KEGG通路。研究结果为地方鸡种睾丸质量性状选育提供了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都黄鸡 睾丸 TMT 蛋白质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组学的丝素蛋白微生物降解机理
12
作者 丁传苗 泮林丹 +1 位作者 陈浩 王秉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48,共7页
为了揭示丝绸的微生物降解机理,利用蛋白质组学结合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丝绸在米曲霉代谢物降解前后宏观和微观结构变化,并探讨了降解作用在丝绸微生物劣化过程中的地位。形貌分析发现,丝绸经过米曲霉代谢物降... 为了揭示丝绸的微生物降解机理,利用蛋白质组学结合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丝绸在米曲霉代谢物降解前后宏观和微观结构变化,并探讨了降解作用在丝绸微生物劣化过程中的地位。形貌分析发现,丝绸经过米曲霉代谢物降解后发生了明显的黄变现象,表面纤维大量脱落;二级结构分析表明,丝蛋白分子构象遭到了破坏,结晶度明显下降;蛋白质组学分析显示,丝素蛋白重链、丝素蛋白轻链和P25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降解,而且重链蛋白的降解程度更高。经过测试分析,推测出一种丝素蛋白米曲霉劣化模型:米曲霉通过降解作用侧重分解丝素蛋白重链,丝素蛋白结晶区域结构崩塌,转变为松散的非晶结构,丝绸丧失原有的物理化学性能,逐渐被降解破坏。该研究结果对于深入了解古代丝绸劣化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制定针对性的丝绸文物保护和修复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 降解机理 X射线衍射 二级结构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吉富罗非鱼鳃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13
作者 李若汐 励翔 +5 位作者 林翰翔 赖鸿伟 陆颖 许强华 陈良标 周艳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79-1889,共11页
【目的】筛选出低温敏感型和低温耐受型吉富罗非鱼的鳃组织差异表达蛋白(DEPs),为揭示罗非鱼低温耐受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培育低温抗性罗非鱼新品种(系)提供基础遗传资料。【方法】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结... 【目的】筛选出低温敏感型和低温耐受型吉富罗非鱼的鳃组织差异表达蛋白(DEPs),为揭示罗非鱼低温耐受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培育低温抗性罗非鱼新品种(系)提供基础遗传资料。【方法】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对低温胁迫前后的吉富罗非鱼鳃组织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根据差异倍数(Fold Change)>1.3且P<0.05的筛选标准筛选出DEPs,然后进行GO功能注释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验证。【结果】共鉴定出6603个蛋白,其中746个为DEPs(432个呈上调表达,314个呈下调表达)。GO功能注释分析发现,746个DEPs在生物学过程(BP)、细胞组分(CC)和分子功能(MF)三大功能类别中共注释到4772条GO功能条目。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746个DEPs分别富集到五大KEGG信号通路类别的31个亚群中,其中,免疫系统富集到115个DEPs(占15.4%),信号转导富集到88个DEPs(占11.8%),全局及概览图谱富集到75个DEPs(占10.1%);从富集程度来看,746个DEPs主要富集在肠道IgA免疫网络、造血细胞系、核糖体、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等15条KEGG信号通路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包括C3、C5在内的多个关键基因在低温耐受型吉富罗非鱼鳃组织中均呈明显下调表达趋势,尤其是C1qrs、CD59、C3、C5、C6和Vtn等基因的表达极显著下调(P<0.01)。【结论】低温胁迫后吉富罗非鱼鳃组织中的DEPs主要富集在肠道IgA免疫网络、造血细胞系及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等与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糖类代谢和脂质代谢相关的信号通路上,即鱼类免疫系统受抑制,对外界不利因素的抵抗能力下降,是低温环境胁迫下罗非鱼大批量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低温胁迫 差异表达蛋白(DEPs) 蛋白质 iTRAQ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组学分析过氧化物还原酶6的非钙依赖型磷脂酶A2活性调控牛肉嫩化机制
14
作者 刘际通 王新怡 +3 位作者 张一敏 朱立贤 梁荣蓉 毛衍伟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0-28,共9页
为揭示宰后成熟过程中过氧化物还原酶6(peroxiredoxin 6,Prdx6)的非钙依赖型磷脂酶A2活性(calciumindependentphospholipase A2,iPLA2)对牛肉嫩化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进一步探究Prdx6作为生物标志物在牛肉嫩化中的具体作用。测定宰... 为揭示宰后成熟过程中过氧化物还原酶6(peroxiredoxin 6,Prdx6)的非钙依赖型磷脂酶A2活性(calciumindependentphospholipase A2,iPLA2)对牛肉嫩化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进一步探究Prdx6作为生物标志物在牛肉嫩化中的具体作用。测定宰后成熟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粒径以观察肌原纤维蛋白的降解情况,并通过串联质量标签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探究其内在差异蛋白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使用Prdx6的iPLA2活性抑制剂MJ33孵育牛肉24 h可促进肌原纤维蛋白的降解。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在Con vs G0组(0 h未经孵育)、MJ33 vs G0组和MJ33 vs Con组中共鉴定出336个差异蛋白质,其中表达差异核心蛋白质为PRDX6、SOD1、GPX1和PARK7,差异蛋白质主要富集在糖酵解、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和细胞骨架蛋白质上,且主要位于细胞质中,但是抑制Prdx6的iPLA2活性的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蛋白质主要集中在细胞质和细胞膜上。差异蛋白质之间存在互作机制,互作差异蛋白质主要富集在细胞抗氧化、核糖体调节蛋白质合成和磷脂功能上。表明抑制Prdx6的iPLA2活性可能通过介导膜功能、能量代谢和细胞凋亡对肌原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生影响,最终加速牛肉的嫩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 嫩化 过氧化物还原酶6 非钙依赖型磷脂酶A2活性 肌原纤维蛋白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标记定量技术的驼乳与牛乳N-糖蛋白质组学比较分析
15
作者 李丹蕾 孔夏冰 +3 位作者 于悦 胡谦 张九凯 陈颖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1-9,共9页
为深入对比驼乳和牛乳中N-糖蛋白的差异特征,采用非标记定量N-糖蛋白质组学技术,详细比较分析两种乳品中N-糖蛋白的组成及其N-糖基化位点的数量,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了两种乳品N-糖蛋白潜在的生物学功能。驼乳中鉴定出137个N-糖蛋白和... 为深入对比驼乳和牛乳中N-糖蛋白的差异特征,采用非标记定量N-糖蛋白质组学技术,详细比较分析两种乳品中N-糖蛋白的组成及其N-糖基化位点的数量,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了两种乳品N-糖蛋白潜在的生物学功能。驼乳中鉴定出137个N-糖蛋白和224个N-糖基化位点;牛乳鉴定出116个N-糖蛋白和183个N-糖基化位点。相较于牛乳,驼乳含有更丰富的N-糖蛋白和N-糖基化位点。在鉴定到的N-糖蛋白中,大多数仅具有1个N-糖基化位点,少数糖蛋白的糖基化程度较高。基因本体论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的N-糖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外区域和细胞外间隙,包含在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N-糖蛋白,涉及酶活性、细胞外基质构建、结合作用和信号传导。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的N-糖蛋白中主要富集于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溶酶体等代谢通路。上述研究结果为全面解析牛乳和驼乳的糖蛋白组成及糖基化修饰差异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乳 牛乳 N-糖蛋白质 蛋白 N-糖基化位点 差异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化多肽真空紫外激光解离及蛋白质组学分析
16
作者 罗盼 薛洁滢 +1 位作者 刘哲益 王方军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38,共8页
化学修饰在蛋白质组学定量和相互作用分析等研究领域应用广泛。本工作发展了一种针对复杂组织提取蛋白质酶解样品的多肽溴化、碘化光化学修饰新方法,实现了酪氨酸、组氨酸、色氨酸位点的高效溴化和酪氨酸、组氨酸位点的高效碘化修饰。... 化学修饰在蛋白质组学定量和相互作用分析等研究领域应用广泛。本工作发展了一种针对复杂组织提取蛋白质酶解样品的多肽溴化、碘化光化学修饰新方法,实现了酪氨酸、组氨酸、色氨酸位点的高效溴化和酪氨酸、组氨酸位点的高效碘化修饰。进一步采用193 nm真空紫外激光解离(UVPD)串联质谱技术对光化学溴化和碘化标记后的鼠肝酶解肽样品进行了序列、修饰位点和光解离机制分析。由于Br和I原子对193 nm紫外光子的强吸收特性,193 nm UVPD可引起卤化位点的C-Br/C-I键断裂并产生多肽自由基离子,自由基迁移进一步引起多肽骨架碎裂。此外,193 nm UVPD与常规的高能碰撞诱导解离(HCD)模式结合可以提升蛋白质组学的卤化位点定位准确性。因此,整合光化学卤化修饰和193 nm UVPD可引发新型自由基解离途径,提升蛋白质组学的分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光化卤化 串联质谱 193 nm紫外激光解离 自由基解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质谱的单细胞蛋白质组学分析策略与应用
17
作者 李国星 魏星 +1 位作者 陈明丽 王建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5,共7页
细胞间异质性已被证明存在于各类生物体及其发育过程中。传统对于群体细胞的测量所得到的平均结果往往无法用于单细胞异质性的分析,因此开展单细胞水平的研究对于单个细胞的生理状态至关重要。蛋白质作为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进行单细... 细胞间异质性已被证明存在于各类生物体及其发育过程中。传统对于群体细胞的测量所得到的平均结果往往无法用于单细胞异质性的分析,因此开展单细胞水平的研究对于单个细胞的生理状态至关重要。蛋白质作为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进行单细胞蛋白质组学分析对于准确研究信号分子与相关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常规的免疫荧光等技术受限于抗体的结合特异性与可用性,且仅限于分析预先选定的蛋白质。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质谱的单细胞蛋白质组学中的常用方法,根据分析策略的不同,将其分为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与天然蛋白质组学3种方法,在介绍研究方法的同时对蛋白质样品预处理的进展进行了讨论。最后,对基于质谱的单细胞蛋白质组学研究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MS) 蛋白质 单细胞 样品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丝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血浆外泌体的富集与蛋白质组学分析
18
作者 程显惠 于文静 +2 位作者 王冬雪 姜丽艳 胡良海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9-546,共8页
外泌体是肿瘤标志物的重要来源,血浆作为最常用的临床体液之一,其组成较为复杂且存在大量高丰度蛋白质的干扰,如何有效地从血浆中分离外泌体是临床研究的重要挑战之一。本研究将磷脂酰丝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PS-MIP)用于血浆外泌体的富集... 外泌体是肿瘤标志物的重要来源,血浆作为最常用的临床体液之一,其组成较为复杂且存在大量高丰度蛋白质的干扰,如何有效地从血浆中分离外泌体是临床研究的重要挑战之一。本研究将磷脂酰丝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PS-MIP)用于血浆外泌体的富集,PS-MIP能够特异性识别外泌体质膜上的磷脂酰丝氨酸,从而实现外泌体的高选择性富集。该方法被用于3例健康志愿者和3例胰腺癌患者的血浆蛋白质组学分析和潜在肿瘤标志物的筛选,在健康对照组中的血浆外泌体中鉴定到了1052种蛋白质和4545条肽段,胰腺癌患者血浆外泌体中鉴定到了972种蛋白质和4096条肽段。将蛋白质组学鉴定到的外泌体蛋白质与包含所有细胞外囊泡分子信息的Vesiclepedia数据库进行比较,结果表明84%的PS-MIP富集的血浆外泌体蛋白质存在于该数据库;与只包含外泌体分子信息的ExoCarta数据库进行比较,发现PS-MIP法鉴定出了ExoCarta数据库中Top 100外泌体蛋白质中的77种。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胰腺癌患者血浆外泌体中表达量上调的蛋白质有11个,下调的蛋白质有24个。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分析显示,相关性较高的前3个蛋白质是补体因子D(CFD)、补体C3(C3)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在胰腺癌患者外泌体的蛋白质组学表达上调的蛋白质中,外泌体蛋白样糖基转移酶2(EXTL2)、α-2-巨球蛋白样1(A2ML1)和人帕金森病蛋白7(PARK7)的差异最为显著,这些蛋白质可能是胰腺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外泌体 血浆 蛋白质 胰腺癌 分子印迹 磷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外泌体亚群的分离及其蛋白质组学分析
19
作者 陈晓菲 刘威 +4 位作者 张文镓 李言鹏 王志华 高明霞 张祥民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8-528,共11页
外泌体是一类尺寸为30~200 nm、携带有蛋白质等生物活性物质的细胞外小囊泡,能够分为具有不同功能的亚群,对外泌体异质性的了解有助于研究其在生理和病理中的作用机制。脑脊液来源的外泌体作为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具有巨大潜力,但是相关蛋... 外泌体是一类尺寸为30~200 nm、携带有蛋白质等生物活性物质的细胞外小囊泡,能够分为具有不同功能的亚群,对外泌体异质性的了解有助于研究其在生理和病理中的作用机制。脑脊液来源的外泌体作为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具有巨大潜力,但是相关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报道较少,且缺乏对脑脊液外泌体亚群的研究。本研究发展了串联体积排阻色谱法用于分离脑脊液外泌体亚群,并结合纳升级液相色谱-捕集离子淌度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nanoLC-TIMS-TOF-MS),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外泌体亚群进行了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利用串联体积排阻色谱法分离得到4个不同尺寸的脑脊液外泌体亚群,不同亚群共鉴定到739个蛋白质,进一步的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外泌体亚群与细胞信号转导、凝血过程和免疫反应等生物过程密切相关。此外,研究结果揭示了脑脊液外泌体亚群的蛋白表达存在异质性,特别是大尺寸的亚群在不同样本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综上,本研究利用开发的串联体积排阻色谱方法分离得到脑脊液外泌体亚群,并从蛋白质组学的角度丰富了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外泌体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外泌体亚群 蛋白质 脑脊液 创伤性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组学探讨百事乐加味方对卒中后抑郁症大鼠JAK2/STAT6信号通路的影响
20
作者 王鑫 刘志恒 +4 位作者 刘羽 刘瑜 陈雨立 张攀 刘林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51-2057,共7页
目的 采用蛋白质组学联合生物信息学技术探讨百事乐加味方对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脑中动脉阻塞(MCAO)+慢性不可预知温和性应激(CUMS)+孤养法构建PS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和百事乐加味方组(23.5 g/kg);... 目的 采用蛋白质组学联合生物信息学技术探讨百事乐加味方对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脑中动脉阻塞(MCAO)+慢性不可预知温和性应激(CUMS)+孤养法构建PS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和百事乐加味方组(23.5 g/kg);另取正常大鼠为对照组,除栓线不插入颈总动脉外,其他操作同造模大鼠,造模的同时给药。给药28 d后进行行为学实验(Morris水迷宫、旷场及强迫游泳实验)。行为学实验后取材,采用蛋白质组学筛选百事乐加味方干预前后海马组织差异表达蛋白,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中关键蛋白和分子机制。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PRL、JAK2、p-JAK2、STAT6、p-STAT6蛋白表达。结果 蛋白质组学筛选得到差异表达蛋白(DEPs)553个;通过GO、KEGG分析得出差异蛋白涉及神经退行性疾病、免疫疾病以及JAK-STAT信号通路、坏死性凋亡等途径;通过PPI分析得到PRL、JAK2、STAT6等关键靶点蛋白位点。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P<0.01),穿越平台次数、爬格次数、直立次数减少(P<0.01),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延长(P<0.01);海马组织IL-1β、IL-6、TNF-α水平升高(P<0.01),PRL、JAK2、p-JAK2蛋白表达升高(P<0.01),STAT6、p-STAT6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百事乐加味方组大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P<0.01),穿越平台次数、爬格次数、直立次数增加(P<0.01),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缩短(P<0.01);海马组织IL-1β、IL-6、TNF-α水平降低(P<0.01),PRL、JAK2、p-JAK2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p-STAT6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 百事乐加味方可能通过调控PRL/JAK2/STAT6通路,减轻神经炎症,进而发挥抗PS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事乐加味方 脑卒中后抑郁 神经炎症 蛋白质 JAK2/STAT6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