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不同需求层次生态服务供需的四川盆地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邱大鹅 张军以 杨晓雪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343-3358,共16页
基于InVEST模型、需求层次理论和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分析,使用Linkage Mapper等工具根据最小成本路径理论提取了2005~2020年四川盆地生态源地、生态廊道和生态夹点等,分析了四川盆地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构建了四川盆地生态安全格局.结... 基于InVEST模型、需求层次理论和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分析,使用Linkage Mapper等工具根据最小成本路径理论提取了2005~2020年四川盆地生态源地、生态廊道和生态夹点等,分析了四川盆地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构建了四川盆地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空间上,四川盆地生态系统服供需呈负相关,总体供过于求,处于生态盈余,但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在空间上呈错位匹配,加剧了盆地内生态服务的空间供需矛盾.2005~2020年,四川盆地生态源地分别为6.87,6.39,6.31和6.48万km^(2),空间上呈外密-中疏的环状分布;四期生态廊道总长度分别为6693.38,8342.29,8594.62和14130.94km,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空间上呈边缘贯通-中疏-东密的网状结构;生态夹点则呈点状分布在生态源地连接处,生态障碍点主要分布在破碎源地斑块附件,以川东平行岭谷最为集中.基于四川盆地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和生态安全格局,提出了四川盆地“三带四区五核心”的生态安全优化保护格局,即盆地南、北部东-西轴向带,盆地东部南-北轴向带,川东生态安全保护区,川西、川北生态安全修复区和川中生态脆弱恢复区,盆地南部、川东平行岭谷区等5个生态安全关键连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 需求层次理论 电路理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农业气象科技服务的需求与实践措施研究
2
作者 孙慕龄 《农家科技》 2025年第20期146-148,共3页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持续深入的背景下,生态农业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如何促进生态农业高质量、高效率发展是当前农业发展中重点研究的议题。农业发展与生态气象科技密切相关,其中气象科技可以准确预测地区气候条件...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持续深入的背景下,生态农业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如何促进生态农业高质量、高效率发展是当前农业发展中重点研究的议题。农业发展与生态气象科技密切相关,其中气象科技可以准确预测地区气候条件,并通过有效途径提供服务,对提高生态农业生产以及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分析论述,以供读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气象科技 服务需求 实践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和浩特赛罕区生态农业气象服务的需求与发展研究
3
作者 寇宇 《河北农机》 2025年第10期142-144,共3页
现代生态农业是一种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和产量、保障农民生计为目标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其核心是生态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协调发展。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气象条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石,其重要性无... 现代生态农业是一种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和产量、保障农民生计为目标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其核心是生态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协调发展。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气象条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石,其重要性无可替代,对各行各业的生产活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现代化水平的显著提升,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显著。因此,全面分析生态农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提出科学、合理且切实可行的生态农业气象服务对策,可以提升生态农业的经济水平。通过精准的气象信息服务,农业生产者可以更好地安排种植和收获时间,将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促进农业生产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气象服务需求 发展研究 赛罕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森林旅游区域生态服务功能与价值估算 被引量:2
4
作者 文连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0-188,共9页
【目的】湘西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在森林旅游区域实施林分抚育协同森林旅游开发,对推动地区绿色发展有益。【方法】面积迭置获取森林旅游区域生态服务价值估算依据,采用货币价值法、森林旅游功能指数(FTFI)和偏离-份额分析法(SS... 【目的】湘西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在森林旅游区域实施林分抚育协同森林旅游开发,对推动地区绿色发展有益。【方法】面积迭置获取森林旅游区域生态服务价值估算依据,采用货币价值法、森林旅游功能指数(FTFI)和偏离-份额分析法(SSM),系统评价湘西森林旅游区域生态服务价值演变与空间特征。【结果】1)近20年来湘西森林旅游区域生态服务价值增加了771.90万元/hm^(2),年均增长38.59万元/hm^(2),县均增加32.16万元/hm^(2)。区域单位面积价值排序为: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352.14亿元)>国有林场(121.06亿元)>国家森林(湿地)公园(115.86亿元)>自然保护区(99.18亿元)>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47.83亿元)>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7.71亿元)>文物保护单位(8.12亿元),森林旅游区域年均价值居前五位的是慈利县、永顺县、桑植县、永定区和沅陵县,居后五位的是洪江市、辰溪县、麻阳县、花垣县和新晃县;2)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价值最少县域为洪江市(1.16万元/hm^(2)),永定区、慈利县等12个县域的自然保护区区域价值为0,靖州县、龙山县等10个县域文物保护单位价值为0.01万元/hm^(2),桑植县、泸溪县等4个县域国家森林(湿地)公园单位价值为0,国有林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单位价值最少县域为芷江县(0.18万元/hm^(2))、花垣县(0.12万元/hm^(2))和麻阳县(0.08万元/hm^(2));3)森林旅游区域的固碳释氧、涵养水源功能价值县均达390.43万元/hm^(2)和382.94万元/hm^(2),保育土壤、积累营养物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价值较大,森林景观价值县均为11.01万元/hm^(2)。各时段永定区、慈利县、桑植县、永顺县的森林旅游功能指数较大,均超过了1.5的水平值,其他20个县域基本持平。【结论】湘西森林旅游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多样、价值不断增加,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国有林场、国家森林(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是发挥生态服务价值的主要区域类型。加强县域协作,坚持森林主体功能定位,调整森林生态绩效结构,合理划定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分区,能提高森林旅游区域生态服务价值供给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旅游区域 生态服务功能价值 货币化核算 湘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需求层次理论和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黄河流域生态管理分区 被引量:8
5
作者 马元博 翟天林 +4 位作者 毕庆生 常明园 李玲 马姿怡 栗滢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513-6526,共14页
生态管理分区是实现生态系统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是生态保护和管理的前提基础,对改善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流域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通过测算2020年粮食生产、产水、固碳、土壤保持、生... 生态管理分区是实现生态系统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是生态保护和管理的前提基础,对改善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流域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通过测算2020年粮食生产、产水、固碳、土壤保持、生境质量以及休闲娱乐等6种典型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进一步融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进行分层,最终利用象限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划定黄河流域生态管理分区。研究结果表明:(1)2020年黄河流域六种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格局差异明显,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在空间上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需求则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供需分布格局与区域生态用地以及人类活动有着密切关系。(2)综合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受到人类对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的差异性和层次性的影响,综合供给高值区分布在黄河流域南部生态本底较好的区县,综合需求高值区分布在郑州、西安、济南等核心城市及周边区县。(3)将黄河流域划分划定为五类生态管理分区:A生态潜力型分区,需要挖掘生态系统服务潜力,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利用效率。B生态改善型分区,需要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C生态保护型分区,需要加强生态保护和恢复,减少外来干扰。D生态调节型分区,需要维护生态环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实现环境、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统一。E生态协调型分区,需要平衡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国土空间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管理与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 生态管理分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象限法 协调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漓江流域景观生态系统文化服务需求多尺度感知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6
作者 徐丽 陈利顶 贺桂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946-9955,共10页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是连接生态系统和人类福祉的关键。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功能的评价已成为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管理、协调保护与制定决策的重要前提之一。以漓江流域为例,通过对全国以及漓江流域两个尺度进行公众问卷调查,阐明本地居民和外地...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是连接生态系统和人类福祉的关键。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功能的评价已成为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管理、协调保护与制定决策的重要前提之一。以漓江流域为例,通过对全国以及漓江流域两个尺度进行公众问卷调查,阐明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对喀斯特景观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需求,探讨了景观多样性与公众感知生态系统文化服务需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相较于流域尺度,全国尺度的受访者对喀斯特独特景观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需求程度更高;(2)西南、南方地区的受访者对漓江流域景观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需求程度更为突出;流域尺度上,桂林市周边区域比桂林市中心受访者对各景观类型的文化服务需求更高;(3)在全国尺度上,受访者性别和文化程度对漓江流域不同景观文化服务需求差异并不显著(P>0.05);但流域尺度上,受访者职业、月收入等7个人口学因素在其感知生态系统文化服务需求方面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通过深入了解不同尺度的人群对漓江流域景观文化服务的需求,有助于指导景观保护规划,制定面向需求的适应性管理措施。未来,可以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生态旅游和景观保护策略,以实现漓江流域景观的可持续保护及人类福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 生态系统服务 文化服务 需求感知 景观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作用关系尺度效应及分异机制——以安塞区为例 被引量:19
7
作者 韩晓佳 王继军 温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91-1807,共17页
生态系统服务的形成依赖于一定时空尺度上的生态过程。因此,探究生态系统服务在不同空间尺度的特征、关联和效应对于丰富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以典型退耕县域安塞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模型定量评... 生态系统服务的形成依赖于一定时空尺度上的生态过程。因此,探究生态系统服务在不同空间尺度的特征、关联和效应对于丰富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以典型退耕县域安塞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模型定量评估了6项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采用相关系数法、双变量空间自相关以及地理探测器揭示了不同空间尺度上生态系统服务作用关系的尺度效应及分异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退耕区域内,生态系统服务之间以协同关系为主,其中调节服务与支持服务的协同关系最强(|r|≥0.5),而权衡关系发生在文化服务与其他服务之间。从时间序列来看,调节服务与支持服务的作用关系较为稳定,在研究期间保持为协同关系,且协同度在退耕还林后有所提升;(2)生态系统服务作用关系的空间尺度效应主要表现在作用关系的方向变化与空间显著性的差异。在网格尺度中,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较为稳健,作用方向的变化主要发生在网格尺度与行政单元之间,且随研究尺度的加大,服务之间作用关系的空间显著性降低;(3)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与协同是自然因子和社会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退耕区人类活动干扰较小,自然因子的解释力(q均值0.1507)高于社会因子(q均值0.0148),且影响某类生态系统服务的关键因子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作用关系起到重要作用。其中,土地利用程度和地形因子的共同作用是进行生态系统服务管理的主要关注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与协同 尺度效应 分异机制 退耕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新疆天山北坡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8
作者 李大强 张飞云 +2 位作者 周红涛 马丽娜 李倩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706-4714,共9页
以新疆天山北坡城市群为研究区域,使用InVEST模型,ArcGIS软件和最小阻力(MCR)模型等方法,对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现状进行分析.依据供需的匹配度和耦合协调度,对生态安全格局进行构建.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呈现显著的空间分布不... 以新疆天山北坡城市群为研究区域,使用InVEST模型,ArcGIS软件和最小阻力(MCR)模型等方法,对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现状进行分析.依据供需的匹配度和耦合协调度,对生态安全格局进行构建.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呈现显著的空间分布不均,山地和绿洲地带成为生态系统服务的核心输出区,人口高度集中的市中心则成为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的集中区域.6000m网格尺度上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的信息熵和变异系数值分别达到了1.48和0.41;乡镇尺度上分别为1.44和0.43.由综合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共同确定946个生态源地,面积达10003.70km^(2),在城市群中西部地区分布密集;生态廊道共2291条,长约22191.89km,呈网状分布;生态节点共151个,障碍点共2082km^(2),主要分布于各城市中心以外的区域.对该区域内723个乡镇及街道依据乡镇尺度的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进行分类,共划分出24个生态协调区,55个生态保育区,48个生态改良区,176个生态控制区和420个生态修复区.其中,生态修复区需优先缓解生态压力,实施退耕还林和湿地恢复等生态修复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 生态管理分区 生态安全格局 天山北坡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市民对长株潭绿心地区游憩服务需求研究
9
作者 詹霓 甘德欣 李小马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16期113-116,共4页
生态系统游憩服务(RES)需求作为公众参与景观规划的关键切入点,对于提升人类福祉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然而,目前针对不同游憩者的社会经济属性背景对其RES需求的影响机制尚不明晰。本研究根据长株潭绿心的市民游客特征及其对绿心的... 生态系统游憩服务(RES)需求作为公众参与景观规划的关键切入点,对于提升人类福祉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然而,目前针对不同游憩者的社会经济属性背景对其RES需求的影响机制尚不明晰。本研究根据长株潭绿心的市民游客特征及其对绿心的访问频率,建立负二项回归模型,并利用模型进行RES需求预测。结果表明:年龄、教育程度和距绿心距离影响市民对绿心的游憩需求;绿心内的市民需求相较于绿心外的更低,20~30岁与60岁以上的市民需求更高,51~60岁的市民需求最低;RES需求最高值主要位于高度城市化的市中心,研究表明,未来景观规划以及可持续城市发展的空间优化需要考虑不同游憩者群体之间的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游憩服务 需求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黄泛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特征及冲突识别
10
作者 黄霄宇 李欢欢 +1 位作者 王新宇 王进欣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63-875,共13页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会随着人口流动和土地利用的变化而动态调整,生态系统服务流能够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供应与需求之间的联动特征,从而实现其供需关系更为准确的评估。然而,生态系统服务流动过程的定量描述仍有不足。考虑到长时间尺度...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会随着人口流动和土地利用的变化而动态调整,生态系统服务流能够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供应与需求之间的联动特征,从而实现其供需关系更为准确的评估。然而,生态系统服务流动过程的定量描述仍有不足。考虑到长时间尺度上生态系统服务供需配置的差异性,运用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高斯距离衰减函数加权起始-目的地成本路径矩阵等方法,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现状和趋势指标提出了长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冲突识别方法。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服务流动前的供需赤字区主要分布在人类干预程度强烈的13市内部的中心区县,而供需盈余区围绕各市中心需求区分布;1990-2020年,供需盈余强度逐渐减弱,供需赤字强度呈先降后升趋势,2000年的供需匹配情况最优。流动后各年需求区的供需匹配状况均发生正向积极变化,大量供应区从盈余状态转变为平衡状态;然而,部分流动前的需求区在1990-2020年会发生供需比和强度上的逆转。近30年来黄泛区供需的高冲突区域主要包括郑州市和扬州市内部的9个县域,区域人口密集程度、城市化水平等因素是引起生态系统服务供需高冲突的重要因素。该研究通过构建综合价值流动模型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特征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并通过识别长期供需冲突区域,为在快速城市化和区域动态演变背景下的生态系统服务管理提供了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和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供应和需求 区域生态一体化 时空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P-RCP情景下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及生态风险预测
11
作者 王贺封 刘书雅 +2 位作者 张安兵 刘佳 吴健达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142,共14页
[目的]定量评估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将其与不确定性整合实现区域生态风险动态预测,为适应气候变化政策制定、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经济转型发展及区域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耦合LUH2数据和PLUS模型模拟可持续发展(SSP... [目的]定量评估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将其与不确定性整合实现区域生态风险动态预测,为适应气候变化政策制定、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经济转型发展及区域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耦合LUH2数据和PLUS模型模拟可持续发展(SSP119),当前中等发展(SSP245),高速发展情景(SSP585)下2030年中国土地利用格局,融入建设用地并利用修正的当量因子法估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采用夏普比率预测区域生态风险。[结果]①PLUS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其kappa系数为0.90,总体精度(OA)为0.93。不同情景下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差异明显,但空间分布较为相似;各地类聚集效应明显,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变化。②2030年3种情景中国ESV分别为2.188×10^(5)亿元、2.176×10^(5)亿元、2.170×10^(5)亿元。受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单位面积上ESV空间上呈“东南高、西北低”,各项ESV空间分布呈“整体一致性、局部差异性”的特点。③中国未来的生态风险以低、较低及中风险为主,城市数量所占比例介于84.47%~90.46%。3种情景下,可持续发展情景低和较低风险区域比例最大,而高速发展情景高和较高风险区域所占比例最大。[结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最优选择,可有效降低区域生态风险;延续当前中等发展道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处于中间水平;以化石燃料为主的高速发展道路,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存在生态环境退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US模型 夏普比率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区域生态风险 SSP-RCP情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生态农业气象科技服务的需求与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曾培培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6期175-177,共3页
在推进生态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气象科技服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概括了河南生态农业气象科技服务的区域特点及必要性,分析了河南生态农业气象科技服务的需求,探讨了生态农业气象科技服务技术融合与创新、服务个性化与定制化、服务智慧化... 在推进生态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气象科技服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概括了河南生态农业气象科技服务的区域特点及必要性,分析了河南生态农业气象科技服务的需求,探讨了生态农业气象科技服务技术融合与创新、服务个性化与定制化、服务智慧化与自动化、服务多元化与综合化等的发展趋势,以期提升河南生态农业气象科技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促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生态农业 气象科技服务 服务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绿色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特征及多情景模拟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13
作者 陈晨 施茹韵 严军 《园林》 2024年第12期77-86,共10页
区域绿色空间是维持城市生态功能完整运行与控制建设用地无序扩张的关键载体,提供了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以南京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大尺度不透水面指数识别分析2005年、2010年、2015年及2020年南京市区域绿色空间分布变化,以当量因子法... 区域绿色空间是维持城市生态功能完整运行与控制建设用地无序扩张的关键载体,提供了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以南京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大尺度不透水面指数识别分析2005年、2010年、2015年及2020年南京市区域绿色空间分布变化,以当量因子法计算区域绿色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情况,并基于Markov-FLUS模型结合惯性发展、区域绿色空间保护与生态系统服务保护等情景设置对2030年南京市区域绿色空间分布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2005–2020年,南京市区域绿色空间面积从753 km^(2)下降至695 km^(2),共计减少58 km^(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2.62亿元,呈逐年下降趋势;区域绿色空间分布不均,以江宁区、溧水区、浦口区及六合区分布占比较高,提供了较高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贡献度;相较于惯性发展与区域绿色空间保护情景,生态系统服务保护情景下区域绿色空间面积增长43 km^(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1.99亿元,是最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绿色空间布局方案,说明在生态管控前提下,开展实施必要的生态修复工作可以有效促进区域绿色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绿色空间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Markov-FLUS模型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环城生态公园市民需求研究分析
14
作者 陈智 徐岭 王雨晨 《园林》 2025年第10期123-133,共11页
为支持上海“韧性生态之城”建设目标,基于13358份有效问卷,系统解析环城生态公园带多群体需求分异特征,填补大尺度生态空间社会化使用的实证空白,并提出高密度城市绿地转型路径。通过分类与交叉分析,从基础服务、年轻群体需求、创新平... 为支持上海“韧性生态之城”建设目标,基于13358份有效问卷,系统解析环城生态公园带多群体需求分异特征,填补大尺度生态空间社会化使用的实证空白,并提出高密度城市绿地转型路径。通过分类与交叉分析,从基础服务、年轻群体需求、创新平衡、可持续运营及自然教育5大维度检验群体差异显著性。研究结果发现:青年群体显著偏好自然野趣与体育活动,老年群体更关注康体设施与静态游憩;公园存在基础服务短板、创新功能不足及自然教育载体缺失三大问题。据此建议:(1)构建“常规—特色”分级设施体系;(2)强化基础服务动态响应机制;(3)平衡生态保护与智慧功能开发;(4)衔接学校课程拓展自然教育。上述策略可提升公园服务韧性,推动生态空间从“绿色基底”向“社会文化载体”转型,为超大城市绿带更新提供中国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城生态公园 市民需求 服务群体 公园设施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农业气象科技服务的需求与实践措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春凤 《江西农业》 2024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生态农业发展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因此,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气象科技服务的大力支持和保驾护航。概述生态农业气象观测的主要内容,阐述生态农业对气象科技服务的需求,并进一... 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生态农业发展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因此,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气象科技服务的大力支持和保驾护航。概述生态农业气象观测的主要内容,阐述生态农业对气象科技服务的需求,并进一步提出了气象科技为生态农业服务的实践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气象科技 服务需求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坝区生态农业气象科技服务的需求与实践措施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班文平 李菊 刘致跃 《江西农业》 2024年第22期57-59,共3页
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农业气象科技服务是支撑生态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平坝区作为贵州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其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着气象条件复杂多变的挑战。文章以平坝区生态农业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该地区生态... 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农业气象科技服务是支撑生态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平坝区作为贵州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其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着气象条件复杂多变的挑战。文章以平坝区生态农业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该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现状、特点及气象科技服务需求。研究提出了农业气象预报精准化、农业灾害预警与防控、农业气象风险评估与管理以及气候资源优化利用等气象科技服务实践措施。旨在为平坝区乃至类似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气象科技支撑,促进农业生产效益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坝区 生态农业 气象科技服务 需求 实践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情景模拟下收缩城市生态需求测度与规划策略研究--以鹤岗市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远翔 梁凡 +3 位作者 曲可晴 陆明 赵仁广 孔令骁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94,117,共7页
收缩城市经历着全面而深刻的社会经济转型,需求再匹配成为应对城市收缩生态问题的重要途径。而由于收缩城市未来发展存在较强的不确定性,导致直接应用既有的测度方法已无法准确描绘城市的生态需求。依据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理论,针对收缩... 收缩城市经历着全面而深刻的社会经济转型,需求再匹配成为应对城市收缩生态问题的重要途径。而由于收缩城市未来发展存在较强的不确定性,导致直接应用既有的测度方法已无法准确描绘城市的生态需求。依据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理论,针对收缩城市的转型特征,以鹤岗为例,以生态模型法为主要测度手段,构建“多维度—多情景”需求测度指标体系;根据测度结果,提出尊重收缩、活力维护和产业振兴等七项重点生态管控策略,以此应对收缩城市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收缩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的前置问题,为收缩城市的生态建设管理和空间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城市 生态需求 生态系统服务 多情景 鹤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P的区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谢花林 陈彬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6-154,共9页
开展区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以江西省11市为研究区,开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核算,结合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外溢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构建区域生态补偿方案,确定生态补偿金额,促进生态受益区和生态外溢区利... 开展区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以江西省11市为研究区,开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核算,结合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外溢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构建区域生态补偿方案,确定生态补偿金额,促进生态受益区和生态外溢区利益共享。结果表明:(1)2020年江西省GEP为41 399.21亿元,调节服务产品价值占总价值的76.60%。(2)江西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值区位于赣州市、九江市、吉安市、上饶市,低值区位于景德镇市、鹰潭市、萍乡市、新余市。(3)南昌市、新余市应开展生态支付,赣州市、吉安市和抚州市应率先接受生态补偿,其余地市应暂缓生态支付或生态补偿。(4)南昌市和新余市的生态支付金额占地方财政收入比例为0.59%和0.13%,属于财政可接受范围,可行性较高。研究结果可为江西省区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和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提供参考,推动江西省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P 区域生态补偿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补偿标准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格局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27
19
作者 武爱彬 赵艳霞 +2 位作者 沈会涛 秦彦杰 刘欣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68-975,共8页
研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需求和消费均衡关系及空间关联格局,可为生态系统管理和资源合理有效配置提供决策辅助。基于京津冀区域1990和2015年2期土地覆被数据,采用生态系统服务评分矩阵方法,对京津冀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格局时空演... 研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需求和消费均衡关系及空间关联格局,可为生态系统管理和资源合理有效配置提供决策辅助。基于京津冀区域1990和2015年2期土地覆被数据,采用生态系统服务评分矩阵方法,对京津冀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格局时空演变进行分析,发现1990—2015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供应处于高位供应状态,且供应压力未能得到有效缓解,研究区整体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处于盈余状态,但供需情况趋于恶化。研究期间北京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处于赤字状态,河北、天津处于盈余状态,与1990年相比,2015年京、津、冀3地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状况均趋于恶化。从空间上看,研究区西北部坝上高原、燕山-太行山丘陵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呈盈余状态,东南部除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及周边呈赤字状态外,其他地区呈平衡状态。与1990年相比,2015年研究区西北部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状况变化幅度很小,东南部地区随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边界急剧扩张,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赤字范围在急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格局演变 供给 需求 京津冀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区域生态补偿--以山东省为例 被引量:130
20
作者 王女杰 刘建 +2 位作者 吴大千 高甡 王仁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6646-6653,共8页
区域生态补偿是协调区域发展的重要机制,但区域补偿的依据一直存在争议。综合考虑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出了生态补偿优先级(ecological compensation priority sequence,ECPS)作为区域间补偿的重要依据。对山东省不... 区域生态补偿是协调区域发展的重要机制,但区域补偿的依据一直存在争议。综合考虑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出了生态补偿优先级(ecological compensation priority sequence,ECPS)作为区域间补偿的重要依据。对山东省不同生态区和不同县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优先级进行了计算,从生态区、市和县3个空间尺度分析了山东省开展区域生态补偿的优先领域和补偿机制。结果表明:山东省生态区中处于西部地区的鲁西南平原湖区生态区应优先获得补偿,偏东部的鲁东丘陵生态区和鲁中南山地丘陵生态区应优先支付补偿;在山东省17地级市中菏泽市应优先获得补偿;对青岛、济南、菏泽和东营4个典型市中的各县区进行生态补偿优先级核算,4个城市中补偿优先级最低的均为市区,说明市区是生态系统服务的输入和受益地区,而周围县市的补偿优先级较高,是"生态输出"地区,应该得到区域生态补偿,其中东营河口区补偿优先级最高,为典型的高"生态输出"、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应优先享受区域生态补偿。本研究提出的生态补偿优先级为开展区域生态补偿提供了较为简单可靠的指标,可为山东或其他地区的区域生态补偿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补偿依据 生态补偿优先级(ECPS) 区域生态补偿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